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8篇)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8篇)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8篇〕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8篇〕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1教学内容: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的: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历的根底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例如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老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历的根底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根底。

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考虑: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考虑、比拟、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历的根底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考虑、比拟,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稳固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1〕练习三第4、5题。

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展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说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安排以下教学过程(一)尝试“平均分”第一环节:分一分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随便把18根小棒分成两份,数数看你的左手和右手里分别有多少根小棒?(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是为了提高课的吸引力,二是为了让学生感觉到随便分,分成的两分不相等,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学生分得两份相等。

)2、现在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分,注意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分成2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分成3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分成6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分成9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在这一环节中我有意的选中了18根小棒,因为18的因数比较多,从把18根小棒分成2份到分成9分,难度依次增加。

为的是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体验活动,学生不管用那种方法只要分开就行,不会分的学生可以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每份的根数同样多这一现象,也就是什么样的情况叫平均分。

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同时帮助学生逐步回忆起上学期学过的相同的加数相加的情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4《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4《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4《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4《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起除法的初步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除法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够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除法运算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算式的读写法,除法运算的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掌握除法运算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教学辅助手段,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发现除法的运算规律,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巩固新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5.布置作业:设计适量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篇一」一、探索导入1、组织分铅笔活动,并填表。

(1)要求:把1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2)指名说说。

(3)学生操作,完成P、1表格。

(4)班内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讨论:看着表格,谁能把刚才分铅笔的情况进行分类?3、讨论并讲述:把平均分铅笔的情况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有剩余的;一类是有剩余的。

二、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除法。

(板书:有余数的除法)三、探索新知1、写平均分后没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板书:10÷2=5(人)10÷5=2(人)2、指名说说10÷2=5(人)中各部分的名称,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3、学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学生试着写,教师指导写法:如:根据表格,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边说边写10÷3=3(人)),还剩1枝,就接着写6个小圆点,然后再写1(枝)10÷3=3(人)1(枝)4、学习了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师:根据1(枝)的意思,谁能给它起个名字?(板书:余数)5、学习了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的读法。

学生试读,指导读法:10除以3等于3余1。

6、学生试着写出表格中其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1)写算式。

(2)读算式。

(3)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四、巩固深化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读题,按要求先动手摆摆,再把书中的()和算式填写完整。

集体交流,读出算式,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想想做做”第2题: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比较两题的异同。

3、“想想做做”第3题:先把要求读读,然后同座位说说,再指名说说。

五、全课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请大家课后把刚才想知道的与你的好朋友研究研究。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篇二」【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除法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探究、操作、思考等活动,理解除法的基本含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除法这个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除法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探究、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操作式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除法的含义,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和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生动的实例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出除法的概念。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际的例子,探索除法的含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操作: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除法的理解。

4.总结:学生总结除法的基本概念,明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练习:学生进行一些除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除法的初步认识1.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除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成绩和课后反馈来进行。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法的基础上,引入除法概念。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除法这一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

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除法的实际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例,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除法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分水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平均分配。

从而引出除法概念。

2.新课讲解: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除法的运算规律。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除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拓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除法的理解,引导学生发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直观地展示除法的运算过程。

可以设计成一个除法算式的形式,包括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逐步完善板书。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课堂讨论来进行。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13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13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13篇)《除法的初步认识》篇1【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除法的初步认识1 教案。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谈话,出示:提出问题:熊妈妈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

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1 教案》。

二、学习新知1.引入除法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熊妈妈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小熊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2.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通用5篇)

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通用5篇)

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通用5篇)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

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1、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2、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3、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4、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二)、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理解》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理解》。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理解”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理解除号,能准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和思维水平,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安排以下教学过程(一)尝试“平均分”第一环节:分一分分18根小棒(注重分的结果)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随便把18根小棒分成两份,数数看你的左手和右手里分别有多少根小棒?(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是为了提升课的吸引力,二是为了让学生感觉到随便分,分成的两分不相等,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学生分得两份相等。

)2、现在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分,注意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分成2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分成3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分成6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分成9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在这个环节中我有意的选中了18根小棒,因为18的因数比较多,从把18根小棒分成2份到分成9分,难度依次增加。

为的是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体验活动,学生不管用那种方法只要分开就行,不会分的学生能够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协助,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每份的根数同样多这个现象,也就是什么样的情况叫平均分。

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理解。

同时协助学生逐步回忆起上学期学过的相同的加数相加的情况。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

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1、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2、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3、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4、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二)、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

二年级上册第3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第3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第3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二年级上册第3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一、说教材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除法的初步认识》。

⒉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⒊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⑴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⑵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⑶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⒋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

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⒈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⒉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⒊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⒋谈话法:运用师生之间的谈话组织教学,既可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明确,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

⒌练习法:通过各种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练的解题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除法的初步的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的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的认识说课稿除法的初步的认识说课稿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除法的初步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分析教材】本节内容是在乘法和“分一分”的基础上正式学习除法,除法在实际应用中就是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

由于在分一分中,学生对“平均分”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本节内容继续以分东西为背景引导学生着重理解除法的含义,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法做好铺垫。

说学习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本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对本节课制定以下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除法算式及理解其含义。

2、过程与方法: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总结出除法算式,并认识除法算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除法算式以及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24根小棒,8个小圆片等。

利用多媒体教学,呈现生动直观的画面,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二、说教法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老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法、尝试教学法、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方法。

三、说学法学生在“圈一圈”“分一分”“填一填”等活动和游戏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通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手脑并用,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说导学设计为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根据本年级学生认识水平,本节课的导学设计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旧知重温,铺路搭桥1、做乘法口诀对口令的游戏。

2、平均分准备的6根小棒,边摆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并在小组内交流不同的分法。

环节二:自主探究,实践操作(一)教学例1: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出示课件:把8个桃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分()个。

(完整版)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完整版)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本节课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或平常的学习中对于除法算式也有一定的接触。

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算式的具体意义还是不理解的,学生对于除法的认识还处在朦胧阶段。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预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除号,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除法的产生过程,初步感知除法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除号,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教学难点是:理解除法的含义。

五、说教法和学法依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运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

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主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下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下面重点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相互质疑,相互评价,最后获取成功。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认识老师手里的这个物品吗?他是谁?今天是什么日子?熊猫的生日。

今天熊猫去竹林里挖了12个竹笋,准备招待他的好朋友,可是他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愿不愿意帮帮他?(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熊猫非常的开心,你们帮他解决了他的难题,熊猫是一个很爱动脑筋的动物,他就想平时遇到了问题,都能用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来解决那么今天谁能把刚才分竹笋的过程和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并与同桌交流先告诉老师你们列的是什么算式?小精灵也提示我们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表示12÷4=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以前我们学习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的符号,今天我们来学习除法的符号除号。

除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7篇)-除法的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7篇)-除法的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7篇)_除法的认识教学设计除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7篇)由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除法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1篇:初步认识除法教案初步认识除法授课教师:罗成强教学目标: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的读法、写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的运算有加法、减法和乘法,并且知道加法和减法是相对应的,那么有没有与乘法相对应的第四种运算方法呢?那又是什么运算呢?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第四种运算方法——除法。

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4.师:请看图,说一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例4)学生讨论后汇报生:大熊猫有12个竹笋,它想把竹笋平均放在四个盘子里。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即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这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2)教师边板书边谈话(板书课题:初步认识除法)师: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今天我们来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3)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目应该怎样列式?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②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③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

教材13页的例4通过讲故事帮助故事中的小熊猫分竹笋,引出平均分的题目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并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在“做一做”和练习三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3个目标:(1)根据帮熊猫分竹笋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分、动口说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3、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初学关于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会感到有些困难。

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关于平均分的题目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教学难点是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如何列除法算式。

这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1、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2、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除法的初步认识数学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数学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数学说课稿一、说教材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除法的初步认识》⒉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⒊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⑴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⑵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⑶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⒋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二、说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⒈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⒉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⒊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⒋谈话法:运用师生之间的谈话组织教学既可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明确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⒌练习法:通过各种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练的解题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⒍讨论法:运用讨论法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密切合作的能力三、说学法古人云:“教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受用终生”教师既管教又要1管学把教落在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⒈归纳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除法的意义⒉观察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找知识的生长点和解题的关键所在⒊在练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⒋通过提问与练习让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题技能⒌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逐步扩展到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方法⒍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初步渗透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四、说教学程序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程序:(一)、认识“平均分”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鉴于这个特点此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⒈贴出图片:8个梨4个盘子提问:⑴老师这儿有8个梨平均分在4个盘子里每盘分几个?“平均分”是怎样分呢?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老师分(演示:每个盘子里放一个)⑵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分完了没有?为什么?那么再继续分(演示: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⑶分完了没有?现在你们看每个盘子里梨的个数是几个它们的个数样?在此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为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打下基础⒉说明:这样一个一个地分每份的数量同样多叫做“平均分”通过教师说明使学生明确“平均分”的含义⒊指名生说一说:“平均分”要注意什么?通过说一说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⒋判断投影出示一组图形⑴指出图中些是“平均分”?⑵为什么第二图和第四图不是“平均分”?能不能变成“平均分”?学生回答后教师抽动投影片成下图2⑶指名生说出各图是把多少平均分成几份?此题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⒌提问: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怎样分?可让学生利用学具边分边说通过实际操作和口头表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此环节的教学通过教师示范演示、学生观察、辨析比较、动手操作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解决了除法初步认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二)、揭示课题像这样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要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开门见山将具体清晰的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较好地发挥了目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三)、认识除号⒈我们知道加法、减法、乘法每一种运算都有运算符号除法也一样它的运算符号叫做除号⒉先让学生试着说除号是怎样写的再教师讲解除号是这样写的中间写一横上面一个小圆点下面一个小圆点注意上下两点要对齐⒊教师示范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写两个除号一定要注意上下两个点要对齐此环节把“除号”的认识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环节进行讲解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让学生对除号留下深刻的印象(四)、列式计算及讲解意义此环节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我采用了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⒈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把8个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求每盘有几个要用除法计算列式呢?⑴我们把几个梨平均分?“8”是被分的数写在除号前面⑵平均分成了几份?“4”写在除号后面⑶每盘分得几个?就等于2⑷这个算式读呢?让学生试着读⑸“8÷4=2”表示什么?通过实物图的演示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的写法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基础;通过让学生试着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能正确地读出除法算式;通过说意义不仅让学生明确除法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⒉练习⑴填空:24÷4=6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312÷6=2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⑵先说出图意再列式⑶根据题意说出算式①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②把1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⑷看算式说出意义6÷2=312÷2=612÷4=320÷4=5以上练习题的设计围绕着此环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着由形象具体逐步抽象化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完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良好的数学知识体系⒊小结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通过小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⒋质疑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有些弄不明白的问题”接着教师及时解答或请同学帮助解答(五)、巩固练习众所周知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节课我安排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⒈读出下面的算式用摆一摆再填得数8÷2=10÷5=12÷3=此题的练习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新知的理解和掌握⒉在下面算式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⑴把15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15÷=⑵把15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个?÷=此题的练习以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⒊根据题目说出算式⑴把18棵树平均捆成3捆每捆有几棵?⑵小冬把6只兔子平均关在3个笼子里每个笼子关几只?⑶妈妈买来8个苹果平均分给爷爷和奶奶每人分几个?讨论:为什么列式是“8÷2”“2”是从里来的⑷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人吃每人吃几个?⑸把5个苹果平均分给10个人吃每人吃几个?讨论:上面两题为什么一个列式是“10÷5”一个列式是“5÷10”?以上的5小题所反映的事实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应用的数学和4问题解决的数学⑷⑸两题的列式以及算式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虽然学生还不会计算“5÷10”但让学生先试一试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⒋游戏教师出示12朵花请学生把12朵花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再列出算式看谁的分法多此题的练习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一题多解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发散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以上练习题是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的层层递进由“再现性”进入到“内化性”深入到“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六)、课堂总结同学们都学得很好我们对除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渑池县第二小学李睿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

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预定了以下几个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操作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思维拓展目标: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3.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4.教具准备:教具:自制多媒体课件气球鲜花学具:圆片小棒二、说学生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除法的知识,但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已经听说过“平均分”,甚至对平均分还有一些感性认识。

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掌握“平均分”。

三:说教法学法: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预设如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直观演示法:化抽象为形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

3.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

学法:1.动手操作法: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建模过程。

2.观察比较法: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面向全体,开放性练习的设计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四:说教学环节平均分是除法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围绕这个概念,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用时大约8分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起始阶段的兴趣尤为重要,它不仅能牢牢的抓住学生的心,而且能缩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环视教室,向坐的最有精神的两位学生竖起大拇指(最好是一男一女),并请他俩站到讲台前面。

教师奖励的礼物是六个掌声,请学生想一想可以怎样分?鼓励孩子们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并积极大胆的到讲台上进行演示。

在分掌声的过程中有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此时我就引导学生哪一种分法使两位同学都满意,最公平合理?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发散思维拉到我们这节课的内容上,使学生体会同样多,一样多。

像这种每份分得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集体展示,把六个掌声送给表现最棒的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课件出示情景图及例1,让学生观察图片,公平合理吗?是平均分吗?强调小结,并且板书。

设计意图:因为例1比较简单,所以我创设了分掌声这个特殊有趣的生活场景。

将表扬学生分配掌声,作为课的开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同时营造了积极向上勇于争先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在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区别,从而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每份分得同样多,突出了重点。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学习平均分。

(用时大约10分钟)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1)小组先讨论分法,再动手分一分(15个圆形代替橘子),教师共同参与活动。

(2)交流分的过程。

(小组推荐,自由发言,指名回答相结合)课件随机演示。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聆听他人的的意见,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4)讨论评价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

)提问: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引导最快、最准确的方法就是最为有效的分法。

)设计意图:平均分的分法,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借助了直观的多媒体演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操作,直观的感知平均分的过程,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也为下面学生独立动手操作积累经验。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评价他人,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得到完善,这也一种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2.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24瓶矿泉水平均分成4份的任务。

(2)学生完成后让同桌看一看,小组合作在一起说一说自己用的是哪一种分法,并指名汇报。

安排这一活动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强化了本节课的难点。

第三环节:拓展练习,运用平均分。

(用时大约15分钟)练习的设计是由易到难:先是基础性练习,其次拓展性练习,最后是开放性练习。

1.基础性练习:看谁是火眼金金?出示生活中物品,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平均分,如果不是平均分的要让学生说明理由,并想办法使物体变成平均分。

(第一题是图形判断题,第二题联系生活实际,端午节分粽子。

第三题侧重引导学生想办法把不是平均分的变成平均分。

第四题是体操队形题,横行、竖行的人数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此题为后面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这一个判断题具有多种功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既理解了平均分与其他分法的区别,又熟练了平均分的分法,巩固了平均分的意义,从而使本课堂的重点得到进一步落实。

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列举生活中的平均分做了铺垫。

)2.拓展性练习:在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活动上,老师准备了鲜花还有气球(实物)。

你能把这些物品平均分一分,把教室黑板装扮得更漂亮吗?(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分发气球、鲜花卡片,每组卡片的数量是不同的。

)出示操作要求:(1).小组先商量一下,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2).放到黑板的哪个位置比较合适?(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把袋子里的材料,分一分、贴一贴。

(也可以画一画并涂上颜色)(4).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选择速度最快的一组用实物到黑板上操作展示。

选择漂亮合理的作品贴出来,并检查是否平均分。

反馈:一起来欣赏黑板上已经完成的作品,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分一分、贴一贴、画一画,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可操作性,化抽象为形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

也缓解了教学的坡度,突破了难点。

同时注重学生审美意识和统筹安排能力的培养。

穿插1分钟的小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最后一个动作是坐端正,不动声色地把孩子们从激动兴奋的状态中,拉回到课堂。

同时也为下面开放性练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3.开放性练习:刚才大家表现的非常棒,老师想把12朵纸鹤奖励给你们,要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奖励给几位同学?每人分几只?(1). 12朵纸鹤,平均奖给两位同学,每人分几只?自由发言与指名回答相结合,并请回答正确的同学到讲台上进行展示,课件同步演示。

(2). 12朵纸鹤,要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奖励给几位同学?每人分几只?学生同桌或者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自由发言,请表现优秀的同学上台展示。

让学生简单了解:平均分的份数增加了,每份分的个数就减少了。

(3). 12朵纸鹤,要每人分得同样多,最多可以奖励给几位同学?每人分几只?学生汇报,一一上台展示,并分发奖品,进行表扬。

设计意图:此处一问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奖励表现好的学生,营造了积极向上勇于争先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第四环节:全课小结,拓展平均分。

(大约用时6分钟)1.联系生活实际,说出生活中用到“平均分”知识的地方。

(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全班同学共同交流,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大胆的发言,并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注重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同时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让学生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3. 课堂延伸回家把自己家的水果或其它物品按人口平均分一分。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图文结合,既清晰明了,又重点突出。

因为学生也是板书设计的参与者,所以板书具有不确定性。

我们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我相信在课堂中学生一定会给我们创造惊喜。

学无定法,课堂是一门艺术,既让我们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又给我们留下难以释怀的遗憾。

正是这些遗憾,促使我在教坛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不断耕耘,不断探索,不断奋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