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2卷作文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讲评及例文

合集下载

2016年高考作文评价

2016年高考作文评价

2016年高考作文评价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教学、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作文解析】整体观之,今年的作文题在形式上延续了新材料作文的趋势,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要求考生完成特定语境下的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标志着语文试题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内容上,与2015年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有所不同,思辨的核心回归语文课堂,探讨传承民族文化的方法路径。

这类作文能让真正有思想、能思辨、有底蕴的考生获取高分,但也会使作文思想贫乏、形式僵化的同学面临严峻挑战。

(1)审题:任务驱动,重视实践能力。

本次作文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任务,即比较“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三种培养语文素养的途径,要求阐述考生的看法和理由。

题目重点在于“比较”二字,考生必须在文章中分别阐述对这三种途径的看法,并表明自己的观点。

论证力求一针见血,富有思辨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在800字的篇幅内驰骋文笔,写出优秀的文章。

(2)立意:文化精神,重视立意高远。

今年的考题蕴含深刻的文化自觉意识。

正如作文题目所言:“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觉。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快餐文化越来越成为现代中国人的精神食粮,我们应该如何借助教育的力量,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的改革,来全面提升国人的文化素养?考生在作文中不应该仅仅探讨课堂、课外、实践这三种途径的具体作用,而应高屋建瓴、立意高远,以国家民族的视野来展开议论,使文章洋溢着积极的实践理念、强烈的时代精神、深刻的文化意识。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二作文指导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二作文指导

2016全国卷2作文立意解析(2016-06-13 10:26:22)你要考生“比较”什么——兼谈课标Ⅱ卷作文题的写作思路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读完这道题,不得不说,命题不严谨,作文要求中“比较上述三条途径”中的“比较”一词含义不明。

三条途径都是语文素养提升的必要条件,你能通过比较,说明哪一条不好吗?你能说哪一条更重要吗?不能。

当然你可以说“语文是可以无师自通的”(叶圣语),语文课不必上。

但考生基本上都是在校学生,你能提倡学生都放弃语文课吗?三条途径,各有其长,无从比较。

既然无从比较,为什么又要考生进行比较呢?命题人显然受到2015年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的影响,以考查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为目的,但实际生活中不是所有一果多因的事物的“因”都是可以比个高低的。

就好比植物的生长,种子、土壤、、水分等都是必要条件。

去年可以通过比较,说谁“更具有”风采。

今年不能说哪条途径“更”好。

其实“比较”一词可以改为“针对”。

全句则为“针对上述三条途径或其中一条或两条来阐述你的看法或理由”。

当然,命题人的本意可能是指比较三条途径的“不同的作用”,但由于没有明示是比较什么,因而给学生造成了思维上的障碍。

就好比比较两个人,是比较年龄还是经历?比较身高还是胖瘦?比较外貌还是品质?比较才华还是家庭背景?太多因素,如果不明确比较什么,会让学生一头雾水。

下面再谈本作文题的写作思路。

一、抓关键词,确定观点与思路我在课前指导时曾强调“作文一定要按任务要求写,自己在要求下面划线”。

2016年全国卷II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

2016年全国卷II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

2016年全国卷II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三境”提升素养,语文浸润人生借用王国维先生将学问分为三重境界之思路,我也想将语文素养的提升途径分为三境,课堂上随名师以解惑,课堂外厚阅读以薄发,生活中重实践以体验,构建语文大厦,浸润精彩人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学与问,夯实语文素养大厦的基石,此第一境也。

课堂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学生不能脱离课堂学习,单打独斗、闭门造车。

我们以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走入学堂,在心灵上写下拼音,写下汉字,连词成句,品咂江浪淘尽后留下的一篇篇字字珠玑的文化精华。

在课堂有限的学与问中,逐渐培养起对语文的最初兴趣,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通过背诵积累为建设语文素养的大厦铺上最原始的基石,在课堂有效交流中碰撞思想,升华素养。

“人读等身书,如将十万兵。

”课外进行大量阅读来竖起语文素养大厦的支柱,此第二境也。

相比浓缩有限的课堂学习,课外阅读是语文素养大厦的支柱,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阅读可以使我们吸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营养,让我们看到庄子的深邃、诸葛的妙计。

在《老人与海》人鱼相搏的精彩瞬间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韧顽强;在《琥珀》尔虞我诈的社会里,我们懂得了女性的独立解放。

在街边的旧书店里、在高大静肃的图书馆里,我们心接千载,视通万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何异于将率十万雄兵冲锋陷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通过丰富的生活实践来铺就语文素养大厦的华盖,此第三境也。

社会实践能将众多积累的知识沉淀下来,在反复的揣摩与思索中,在切实的理解与运用中,融会贯通,更上高层,受益终生。

材料作文训练“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写作指导及范文

材料作文训练“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写作指导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学好语文是同学们的共同愿望。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写一篇文章,在“提升语文素养之我谈”的语文学习交流会上发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语文素养来自生活现实生活里,每个人都免不了要与语言文字打交道,或表达情感,或交流工作,或提出诉求,等等,从出生之后的咿呀学语,到学校里的语文课,再到进入社会后的语言、文字学习和水平提高,语文让既必不可少又一生受用,谁都不能等闲视之。

语文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语言素养说到底还是来自生活里,为更好地生活而提高,在生活的实践中提高。

课堂是我们生活的关键部分,从课本上“依葫芦画瓢”,当然是必须的,校园里朗朗读书声,见证着我们对语文知识的饥渴、熟练掌握语言技巧的执著;但课本知识终究只是基础的,有限的,要真正丰富语文功底,提高语文素养,就不能不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去“大生活”里汲取更加丰富的营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多读书当然还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首选,甚至可以说是捷径,毕竟,善于学习、接受间接经验,才可以让我们更迅速地适应生活、提升自己。

从高尔基“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事儿”,我们可以真切地领略到来自生活的比喻何等生动、贴切;从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日得秋霜”,我们可以由衷地感受到生活里语言的精彩、文字的魅力、表达的境界……阅读,是学习,是积累,也是模仿,要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语言、个性文字,当然不能总是嚼别人吃过的馒头,而必须自己沉到生活里去,感受、体验、尝试、磨炼,追求自己的原创、个性、风格和高度,否则,就永远只能停留于别人和前人的水平,而不可能有所突破、有所进步,不可能适应发展了的情境,体现生活的多元化和多姿多彩,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语文素养,最关键的一点或许就是热爱生活。

2016年语文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全面解读及下水作文

2016年语文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全面解读及下水作文

2016年语文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全面解读及下水作文2016年语文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全面解读及下水作文高考真题:2016年全国卷Ⅱ作文题适用地区:青海***甘肃吉林宁夏内蒙古黑龙江***重庆陕西海南辽宁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一)命题意图2016年初,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刊登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上名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文章,梳理了高考命题“一点四面”的改革主题,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当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向。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作文可谓很好地贯彻了这一改革。

Ⅱ卷的作文虽然没有直接涉及到传统文化的考查,但语文素养即是人文素养、民族素养。

语文素养的考查,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民族文化的考查。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在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问题,国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过分的“经济意识”,传统文化在流失,在青少年中式微,具体表现为对阅读的漠视,对母语的麻木。

Ⅱ卷作文对语文素养的考查正是结合当下现实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材料解读题目延续2015年全国Ⅰ卷的设计理念,呈现材料,并对作文作出具体的写作任务指令,属任务驱动型作文。

它由材料主体与作文要求两个部分组成。

本作文题的材料主要内容为:1.语文学习与语文素养。

材料主要围绕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展开,谈到了个人发展、整个社会、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等问题。

2016全国卷 II和全国卷 I高考满分作文(3篇)

2016全国卷 II和全国卷 I高考满分作文(3篇)

2016全国卷 II高考满分作文:做一位有思想有灵魂的舞者【真题再现】全国卷II :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要求: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满分佳作】做一位有思想有灵魂的舞者甘肃一考生笛卡尔曾说,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芦苇。

诚然,我思故我在。

你从唐风宋雨的温柔摇曳中走来,你从金戈铁马的疆场走来,你从浩荡河山的巍峨壮丽中走来。

袅袅茶香,幽暗灯光,泛黄书卷。

溯洄历史的星河,我看见你踏马而来,白雪皑皑,城门大开,身后的山川如此庄严肃穆。

喜欢听他人的讲述,衣袂飘飘,掺杂着风尘仆仆的倦怠。

也曾遥想过许多年前,夏日清风徐来,树荫下众学子席地而坐,听夫子坐而论道。

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说不尽的风雅如画,风乎舞雩,咏而归。

喜欢与你对话,穿越历史的风尘,穿过无数人的悲欢离合。

听闻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悲欢。

有涉江而过的女子,在芙蓉千朵的河畔轻吟着“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在无边无际的莲叶上踏足而歌。

勤劳智慧的古人在田间劳作时随心而歌便创造出了如此名传千古的名篇。

喜欢行走流浪,亲自去看看这多娇江山,数不尽的风流人物,为它尽折腰。

一壶浊酒,一抔月光,他在历史的风烟里久久缠绵,不愿散去。

见白衣拾阶上青山,雨中不辨容颜,听钟声噙了一口寒烟,让我讲与你听这凡尘世间。

世人皆善画姹紫嫣红,那不妨我来碾墨作青莲半朵,以此作结篇。

青莲居士当真风雅,一步一步踏过这如画江山,留下名流千古的万千诗篇。

清新飘逸当属青莲,而沉郁悲痛无人出子美其右。

若不是亲身经历过这破碎飘摇的山河之悲,这样的家国情怀,他将不会在历史上流光溢彩,风华绝代。

如果说子美成就了那个时代,不妨说,那个时代成就了子美,成就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一份情怀。

2016高考全国Ⅱ卷作文范文

2016高考全国Ⅱ卷作文范文

2016高考全国Ⅱ卷优秀作文汇编2016年全国卷Ⅱ作文题(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吉林、宁夏、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云南、海南、辽宁)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要求: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范文一】语文是一种文化自觉于我而言,语文并非只是一门学科,我更愿意将其解释为语言文化的学习与感悟。

因此,我认为课堂上的有效学习对于提升语文素养是必要的,但绝不是仅要的;课外的拓展也十分重要,然而想要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根本上还是要使这本源于生活的学科归于生活,即社会生活实践才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和语文素养提升的关键。

不管是课内有效教学还是课外大量阅读,我们都在于纸上的东西纠缠不休,终究只是被动地接受,缺少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老师教授的知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与老师个人的理解有关,所以我们作为学生,接受的知识其实都是二手材料。

也许我们会积累一些基础的语言文化知识,但这种方式将我们禁锢在课本与习题之中,使我们的质疑精神逐渐泯灭。

我们阅读的作品往往也存在这种弊端。

这些作品所提及的景物、事物、思想都是作者亲身体验或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思考后美化加工的产物。

而大多数读者只学到了书中的思想或积累了华丽的词句,只有极少数能透过作品看清作者的心理状态和思考方法。

从这个角度,靠阅读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显然只有少数人能做到。

语文素养实际是一种感悟和思考能力,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自觉。

它要求我们主动地发现自己的困惑,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解决自己的疑难,主动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对之进行思考。

这种感悟和思考都是以生活实践为基础。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二满分作文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二满分作文

2016全国卷II高考满分作文:提升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做主语文学习是一种终身学习,语文素养的提升也贯穿着每个人的一生,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课堂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教什么、提升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首先,“听”这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

听老师讲解《沁园春·长沙》,我们感受到了伟人的气魄和胸怀;听鲍国安先生朗诵《赤壁赋》,我们感受到了苏轼的豁达和豪迈;听同学们探讨《记念刘和珍君》,我们感受到了青年的热血和执着。

聆听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欣赏名家感人肺腑的朗诵,我们提高了审美情趣,增长了欣赏水平,语文素养在倾听中慢慢提升。

其次,“说”在语文课堂上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成为提升语文素养重要的手段,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

在《再别康桥》的朗读中,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不舍情思;在《中国梦》的演讲中,我们体会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在“能否以成败论英雄”的辩论中,我们体会到了哲思的巨大魅力。

在说中悟,在悟中提升语文素养。

再次,“读”作为提升语文素养最有效的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比重最大。

我们对《荷塘月色》进行品味和鉴赏,感受语言之美;我们对《拿来主义》进行思考和领悟,感受思辨之强;我们对《宇宙的边疆》进行阅读和理解,感受着自然之神秘。

通过这些优秀篇章的赏读,我们全面提高了语言鉴赏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升了语文素养。

最后,“写”是语言表达运用的重要方式,心灵的触动、情感的共鸣、理性的思考都可以在写作中呈现,没有“写”,语文素养就无法从根本提升。

我们写作《难忘的瞬间》,表达生活的感动;我们写作《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自然的美景;我们写作《我心中的孔子》,赞美先贤的智慧。

写作完成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了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这是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中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最有效的途径。

当然,除了课堂有效教学之外,课外的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对提升语文素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016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时不我待,功不唐捐

2016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时不我待,功不唐捐

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目及:时不我待,功不唐捐2016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时不我待,功不唐捐语文这二字,单看字面上,语文的"语",意为"自己或他人的言论"(通俗点说就是你说话时运用的语言),"文"意为"文字"、"书面言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时不我待,功不唐捐,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作文题目】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范文】时不我待,功不唐捐“语文不可一日无功”,这是初入高三时语文老师苏鲲鹏赠给同学们的一句话。

学习语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在每一日的阅读、背诵、交流、写作之中,你将形成语文的思维,你将提升语文的素养。

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是你三年努力的最好回馈。

想要收获漂亮的语文成绩,先要和语文长相厮守,不离不弃。

有同学说我不爱她,我没兴趣,看到文言文就头晕脑胀,一写作文就愁眉苦脸。

但我们谁敢放弃语文呢?大而言之,在中国,学好语文是理解和交流的基础。

小而言之,在高考,语文是第一关。

最后的高手过招,争的是一分两分的高下,而语文,能提供十分二十分的可能。

所以,如果你爱语文,就去期待读文言文时遇到自己敬仰的`历史人物,做小说时看到新奇有趣的情节,写作文时想到深刻而优美的篇章,把对语言文字的爱扩大到对语文学案、作业、自助的爱。

如果你不爱语文,就坚信日久可以生情,逼迫自己每天对语文有问心无愧的付出。

这付出可以不多,但必须持久,坚持到你的语文不再落后,学习起来不再吃力,那么应对自如的课业和时不时的鼓励嘉奖会自然而然地让你产生兴趣。

2016全国卷2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提升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做主-作文

2016全国卷2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提升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做主-作文

2016全国卷2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提升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做主语文学习是一种终身学习,语文素养的提升也贯穿着每个人的一生,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课堂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教什么、提升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首先,听这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

听老师讲解《沁园春·长沙》,我们感受到了伟人的气魄和胸怀;听鲍国安先生朗诵《赤壁赋》,我们感受到了苏轼的豁达和豪迈;听同学们探讨《记念刘和珍君》,我们感受到了青年的热血和执着。

聆听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欣赏名家感人肺腑的朗诵,我们提高了审美情趣,增长了欣赏水平,语文素养在倾听中慢慢提升。

其次,说在语文课堂上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成为提升语文素养重要的手段,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

在《再别康桥》的朗读中,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不舍情思;在《中国梦》的演讲中,我们体会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在能否以成败论英雄的辩论中,我们体会到了哲思的巨大魅力。

在说中悟,在悟中提升语文素养。

再次,读作为提升语文素养最有效的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比重最大。

我们对《荷塘月色》进行品味和鉴赏,感受语言之美;我们对《拿来主义》进行思考和领悟,感受思辨之强;我们对《宇宙的边疆》进行阅读和理解,感受着自然之神秘。

通过这些优秀篇章的赏读,我们全面提高了语言鉴赏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升了语文素养。

最后,写是语言表达运用的重要方式,心灵的触动、情感的共鸣、理性的思考都可以在写作中呈现,没有写,语文素养就无法从根本提升。

我们写作《难忘的瞬间》,表达生活的感动;我们写作《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自然的美景;我们写作《我心中的孔子》,赞美先贤的智慧。

写作完成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了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这是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中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最有效的途径。

当然,除了课堂有效教学之外,课外的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对提升语文素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016年全国2卷满分作文及点评

2016年全国2卷满分作文及点评

2016年全国2卷满分作文+名师点评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要求: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语文素养提高之我见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和一个拥有良好语文素养的人交流,就是一个与善人居的过程,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

可见,良好的语文素养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有效的课堂学习是基础,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关键,社会实践是辅助。

只有这三者有机结合,我们的语文素养才能得以有效提高。

首先,我们需要老师的指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从小到大,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会了拼音,学会了方块字,也学会了阅读与鉴赏。

多少次我们思索许久没有答案,却因为老师的点拨而醍醐灌顶。

是在课堂上,是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中,我们感悟了唐诗之庄,宋词之美,小说之精妙……大量的阅读对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必不可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的涵养也在阅读中逐步提升。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

”只要阅读,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中国也有位作家这样说道:“我喜欢阅读。

我读一千本书,这样我也在书中体验了一千种不同的人生。

”生活处处有语文,进行适当的社会实践,更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著名的诗歌《观刈麦》和《悯农》就是作者深入社会观察之后有感而作的,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即将进入大学的殿堂,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实践。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作文例文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作文例文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作文‎例文(2016-07-02 09:34:43)转载▼分类:作文教学标签:2016高‎考全国2卷作文例文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作文‎例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例文一】谈语文素养‎的提高高二(1)班雷冬鹏何谓语文?语文,语文,即“语”和“文”。

朋友的倾诉‎是“语”,亲人的叮咛‎是“语”,爱人的关怀‎是“语”;一首《行路难》是“文”,一封家书是‎“文”,一块墓碑,也是“文”。

止不住的思‎念,藏不住的感‎情,道而成语,落笔成文。

认识语文,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必要‎前提,而恰当的方‎法更能使提‎高语文素养‎事半功倍,不至于像盲‎人般摸索,一无所获。

提高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缺一不可‎,其中社会生‎活实践尤其‎重要,原因在于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

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课‎堂的有效教‎学。

在课堂上,我们“听”“说”“读”“写”,感受语文的‎魅力,受它影响,渐渐地我们‎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鉴赏和表达‎的的能力也‎水涨船高。

在千古名篇‎之前我们会‎赞叹它辞藻‎之美、胸襟之阔,而不是人云‎亦云却不知‎所云;在临洞庭,俯泰山之际‎,奋笔书怀,写尽人间山‎河,而不是如同‎猿猴般上窜‎下跳,怒号嘶吼。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无‎疑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条捷径。

语文素养的‎提升也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

书是心灵的‎另一道窗户‎,走进作者的‎世界,或是深邃的‎诗人,或是热血高‎涨的愤青,又或是睿智‎的老者,都行。

最新高考全国II卷语文满分作文

最新高考全国II卷语文满分作文

作文来源:2016高考全国Ⅱ语文卷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要求: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语文素养提高之我见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和一个拥有良好语文素养的人交流,就是一个与善人居的过程,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

可见,良好的语文素养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有效的课堂学习是基础,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关键,社会实践是辅助。

只有这三者有机结合,我们的语文素养才能得以有效提高。

首先,我们需要老师的指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从小到大,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会了拼音,学会了方块字,也学会了阅读与鉴赏。

多少次我们思索许久没有答案,却因为老师的点拨而醍醐灌顶。

是在课堂上,是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中,我们感悟了唐诗之庄,宋词之美,小说之精妙……大量的阅读对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必不可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的涵养也在阅读中逐步提升。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

”只要阅读,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中国也有位作家这样说道:“我喜欢阅读。

我读一千本书,这样我也在书中体验了一千种不同的人生。

”生活处处有语文,进行适当的社会实践,更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著名的诗歌《观刈麦》和《悯农》就是作者深入社会观察之后有感而作的,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即将进入大学的殿堂,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实践。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讲评及例文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讲评及例文

而课外阅读却有诸多好处。
首先,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发的行为,这在心理上就占了 优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在一定程度会让学生感到被动, 这会打击他们的学生兴趣。而课外阅读就能让学生充分调 动学习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语文素养也随之 提高。
其二,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权掌握在学生手中。学生可 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课外读物。所谓兴趣是孩子 最好的老师,便是这样的道理。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的 内容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感兴趣,由此教学质量也可想而 知。而课外阅读是由孩子自己选择阅读内容,他们更清楚 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从而便能在潜移默化中通过课 外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而社会实践虽能让学生亲身体验,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也不是长久之计。
•课外阅读方面,可以探究优秀厚重的文化经典对学生潜 多少次我们思索许久没有答案,却因为老师的点拨而醍醐灌顶。
首先,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发的行为,这在心理上就占了优势。
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深层次全方位渗透, 注意:抓住题目前面的话,从语文素养的作用角度立意,则不是最好的选择了,有偏离题目要求之嫌。
人生是一场修行,内修己心,方能走得更远。
文素养的间接性和复杂性。 你能在课外阅读中学到汪国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的执着;
社会实践活动则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增加自身阅历,于社会生活中自我总结出人生道理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其三,课外阅读所涉及的知识面范围更广,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 可见,良好的语文素养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社会实践是辅助,生活处处有语文,进行适当的社会实践,更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课外读物。 课堂有效教学就好像是吃快餐,学生不能从中深刻地理解知识,也很难将其融入个人生活之中,对于语文素养的提升效果欠佳。 可见,良好的语文素养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你能在课外阅读中学到汪国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的执着; 课外阅读内容丰富多彩。 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的内容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感兴趣,由此教学质量也可想而知。 而课外阅读是由孩子自己选择阅读内容,他们更清楚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从而便能在潜移默化中通过课外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首先,有效的课堂学习是基础,我们需要老师的指引。 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关键,大量的阅读对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必不可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有效的课堂学习是基础,我们需要 老师的指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 业解惑也。从小到大,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 学会了拼音,学会了方块字,也学会了阅读 与鉴赏。多少次我们思索许久没有答案,却 因为老师的点拨而醍醐灌顶。是在课堂上, 是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中,我们感悟了唐诗之 庄,宋词之美,小说之精妙„„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 终身发展作文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60分)
•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 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 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 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教学、社会生活实 践。
•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 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语文素养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她 需要时间的积淀,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在平 凡的课堂中、在浩瀚典籍的滋养中、在社会 事件的感知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巅峰。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本文围绕“语文学习与素养提升”这一主题 进行论述,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精炼 而富有诗意。文章开篇先点明了语文素养的 重要性。继而分别从课堂、阅读和实践三个 方面去论证,指出了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 故事典型,引用恰当,将抒情与说理融为一 体,使说理清楚到位,感情充沛,更具有表 现力。大量对比、排比句的运用可见作者文 字功力之深厚,也更添加了文章的魅力。本 文在结构上,逐层推进,切合实际,联系生 活,并且首尾呼应,结构比较严谨。
社会实践是辅助,生活处处有语文,进行 适当的社会实践,更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语文 素养。著名的诗歌《观刈麦》和《悯农》就 是作者深入社会观察之后有感而作的,对于 我们中学生来说,即将进入大学的殿堂,也 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实践。这对我们来 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走入社会,对很多 东西的理解也会大不一样,白居易说:“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就是这个 道理。
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关键,大量的阅读对提 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必不可少。“熟读唐诗三 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量阅读古今中 外的优秀作品,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知识 储备,我们的涵养也在阅读中逐步提升。英 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 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只 要阅读,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中国也有 位作家这样说道:“我喜欢阅读。我读一千 本书,这样我也在书中体验了一千种不同的 人生。”
语文素养提高之我见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和一个拥有良好语文素养的人交流,就是一 个与善人居的过程,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 矣。可见,良好的语文素养对我们来说是多 么重要。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呢?我认 为:有效的课堂学习是基础,大量的课外阅 读是关键,社会实践是辅助。只有这三者有 机结合,我们的语文素养才能得以有效提高。
• 生活实践方面,可以谈生活实践对语言能力的塑造, 生活体验对思想人格的砥砺作用,也要注意其转化成 为语文素养的间接性和复杂性。
而课外阅读却有诸多好处。
首先,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发的行为,这在心理上就占了 优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在一定程度会让学生感到被动, 这会打击他们的学生兴趣。而课外阅读就能让学生充分调 动学习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语文素养也随之 提高。
如今是一个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语文 学习更是尤为重要。对于中学生来说,课堂有效学习、 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途 径。相比而言,我更赞同课外阅读这一途径。
诚然,课堂有效教学与社会实践自然有其优势。比 如,课堂有效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老师提 炼的高纯度知识,从而较快地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社会实践活动则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增加自身 阅历,于社会生活中自我总结出人生道理从而提升语文 素养。但二者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课堂有效教学就 好像是吃快餐,学生不能从中深刻地理解知识,也很难 将其融入个人生活之中,对于语文素养的提升效果欠佳。 而社会实践虽能让学生亲身体验,但耗费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时间,也不是长久之计。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一、审题:任务驱动,重视 实践能力。
本次作文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任务,即比较 “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 实践”三种培养语文素养的途径,要求阐述 考生的看法和理由。
题目重点在于“比较”二字,考生必须在 文章中分别阐述对这三种途径的看法,并表 明自己的观点。论证力求一针见血,富有思 辨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在800字的篇幅内 驰骋文笔,写出优秀的文章。
二、立意
通过比较三者,权衡是哪条途径,着重阐 述其一,或者建立三者之间的关系。行文中 结合自己语文学习的实际,理由明确充分。
注意:抓住题目前面的话,从语文素养的 作用角度立意,则不是最好的选择了,有偏 离题目要求之嫌。不过,在讨论途径时涉及 到其作用,则又另当别论,只是分清主次而 已。
课外阅读更能修心(56分)
其三,课外阅读所涉及的知识面范围更广, 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课外阅读内 容丰富多彩。读《鲁宾逊漂流记》,你会学 到鲁滨逊那坚韧顽强,敢于同命运斗争的精 神;读《杨绛全集》,你会敬佩她那淡泊名 利,温润娴雅的学者气概;读朱自清的《背 影》,你会被如山般的父爱感动……课外阅 读让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人生的启 迪与感悟。
• 课堂教学方面,可以谈教师在文化传承、思想启迪、 人格感染方面的作用,也可以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 生动性,但也要注意到课堂的时空有限性会束缚学生 获取信息的宽度和广度。
• 课外阅读方面,可以探究优秀厚重的文化经典对学生 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深层次全方位渗 透,意识到课外阅读的自由性、选择性、有效性及可 延续性,但也要注意到课外阅读又具有松散和不可操 控等弊端。
其二,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权掌握在学生手中。学生可 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课外读物。所谓兴趣是孩子 最好的老师,便是这样的道理。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的 内容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感兴趣,由此教学质量也可想而 知。而课外阅读是由孩子自己选择阅读内容,他们更清楚 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从而便能在潜移默化中通过课 外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更能修心,你能在课外阅读中学到泰戈 尔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的生命感悟;。 你能在课外阅读中学到汪国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 只顾风雨兼程的执着;你能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白落 梅真正的宁静,不是远离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 菊。
人生是一场修行,内修己心,方能走得更远。而 课外的大量阅读便是修心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