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讲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

合集下载

合成氨生产原料气的制取

合成氨生产原料气的制取

3. 蒸汽氧比 蒸汽与氧的比例,影响气化温度及煤气 的组成。蒸汽氧比增大,煤气中氢和一氧化 碳增加。但炉温下降,使甲烷含量提高。 一般控制在5~8kg/m3。
五、固定层连续气化岗位安全操作及环保措施
(1).岗位特点 见任务一“五” (2). 岗位物料的性质
主要物料性质见任务一第五点,还有氧气,氮气。氧气为助燃剂, 和氧化剂。
(3)、本岗位主要安全事故及处理方法
事故 炉内结渣,
炉顶出口煤气与灰 锁温度同时升高
现象
处理方法
(1)灰中渣块大
(1)提高汽氧比,与灰熔点相适应。
(2)炉箅电机电流超高或液压驱 (2)降低炉箅转速,加大负荷。
动的液压压力高
(3)CO2偏低
(1)出现沟流;出口煤气温度高, (1)降低负荷,增加汽氧比,短时增加炉箅转速来破坏风洞,检查气化炉
③炉箅。其作用是维持燃料层的 向下移动,均匀分布气化剂, 排灰入灰锁,破碎灰渣。
(2)煤锁和灰锁 气化炉顶设有煤锁,进行间歇 加煤 。 炉底设有灰锁,将灰渣 定期排入灰斗
图3-4 鲁奇炉 1、煤箱 2、分布器 3、水 夹槽4、灰箱 5、洗涤器
(3)灰锁膨胀冷凝器 灰锁膨胀 冷凝器的作用是灰锁泄压时将含有 的灰尘和水蒸气冷凝、洗涤下来, 使泄压气量大幅减少,同时保护 泄压阀门不被含有灰尘的水蒸气 冲刷磨损,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
润滑油供油不足
煤锁温度正常而炉内缺煤,温度 高
灰锁下阀打不开,下灰少
降炉负荷,短时增加炉箅转速,若无效停车处理。
(1)降炉负荷,降汽氧比 (2)减小供气量,维持好煤气炉的压力。 (3)减少气化剂,转动炉箅。 (4)气化炉停车处理。
检查润滑油泵,注油点压力、管线是否通畅,调整油泵出口压力。

工业合成氨资料讲解

工业合成氨资料讲解

1. 合成氨工业(1)简要流程(2)原料气的制取N2:将空气液化、蒸发分离出N2或将空气中的O2与碳作用生成CO2,除去CO2后得N2。

H2:用水和燃料(煤、焦炭、石油、天然气)在高温下制取。

用煤和水制H2的主要反应为:(3)制得的H2、N2需净化、除杂质,再用压缩机制高压。

(4)氨的合成:在适宜条件下,在合成塔中进行。

(5)氨的分离:经冷凝使氨液化,将氨分离出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并将没有完全反应的N2和H2循坏送入合成塔,使之充分利用。

2.合成氨条件的选择(1)合成氨反应的特点:合成氨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2)合成氨生产的要求:合成氨工业要求:○1反应要有较大的反应速率;○2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平衡混合物中氨气的含量。

(3)合成氨条件选择的依据: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的有关知识,同时考虑合成氨生产中的动力、材料、设备等因素来选择合成氨的适宜生产条件。

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对平衡混合物中NH3的含量的影响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增大压强有利于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有利于提高平衡混合物中NH3的产量压强增大,有利于氨的合成,但需要的动力大,对材料、设备等的要求高,因此,工业上一般采用20MPa—50MPa的压强升高温度有利于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不利于提高平衡混合物中NH3的产量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不利于提高平衡混合物中NH3的含量,因此合成氨时温度要适宜,工业上一般采用500℃左右的温度(因该温度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强)使用催化剂有利于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催化剂的使用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但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工业上一般选用铁触媒作催化剂,使反应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进行。

○1温度:500℃左右○2压强:20MPa—50MPa ○3催化剂:铁触媒除此之外,还应及时将生成的氨分离出来,并不断地补充原料气,以有利合成氨反应。

(6)合成氨生产示意图3.解化学平衡题的几种思维方式(1)平衡模式思维法(三段思维法)化学平衡计算中,依据化学方程式列出“起始”“变化”“平衡”时三段各物质的量(或体积、或浓度),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建立代数式等式而进行解题的一种方法。

合成氨合成工艺流程

合成氨合成工艺流程

合成氨合成工艺流程
《合成氨合成工艺流程》
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化肥、烟火药剂、医药品和塑料等工业生产中。

合成氨的工业生产是通过哈贝-博
斯曼过程进行的,下面将介绍合成氨的合成工艺流程。

首先,合成氨的生产原料主要是空气和天然气。

其中,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可以通过分离技术获取,而天然气中的甲烷则是氢气的主要来源。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大致分为三个主要步骤:氮气和氢气的制备、氮气和氢气的混合和反应、氨气的分离和提纯。

第一步,氮气和氢气的制备。

首先,空气被压缩,经过脱水和冷却后,氮气和氧气被分离出来。

然后,从天然气中分离出甲烷,并进行蒸汽重整反应,生成一定比例的氢气。

第二步,氮气和氢气的混合和反应。

经过精确比例的混合后,氮气和氢气进入催化剂反应器进行反应。

在高温高压下,氮气和氢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氨气。

第三步,氨气的分离和提纯。

合成的氨气含有大量的副产物和杂质,需要进行分离和提纯。

通过压缩、冷却、吸附等工艺,将氨气中的杂质和副产物去除,最终得到纯净的合成氨。

以上就是合成氨的工艺流程,通过这一连续的工艺流程,可以
高效地生产出合成氨,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是化学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

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

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等农业肥料的生产中,同时也是用于生产合成纤维、合成塑料、合成染料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

合成氨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哈伯-玻苏曼法和氮氢氧化物还原法。

1.哈伯-玻苏曼法哈伯-玻苏曼法是最常用的工业合成氨的方法,其主要反应是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催化剂合成氨。

具体步骤如下:(1)空气的预处理:将气源空气经过压缩、过滤、去除水分和二氧化碳等处理后,进入空气分离机,将氮气与氧气分离。

(2)硝氧化:对分离出来的氮气进行硝化反应,将氮气转化为二氧化氮。

通过将氮气与氧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过氧化催化剂的催化作用,生成二氧化氮。

(3)合成氨反应:将已经生成的二氧化氮与氢气混合,并通过冷凝和压缩等操作,将混合气体送入空气反应器中。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铁-铁-铁铬催化剂的作用,二氧化氮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氨气。

2.氮氢氧化物还原法氮氢氧化物还原法是一种相对新的合成氨方法,其原理是将氮气和氢气通过一系列反应和催化作用转化为合成氨。

(1)氮气的预处理:与哈伯-玻苏曼法相似,将气源空气经过处理,将氮气与氧气分离。

(2)硝化反应:将分离出来的氮气与氧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过氧化催化剂的催化作用,生成二氧化氮。

(3)氮氧化物的催化还原:将二氧化氮经过一系列反应步骤,包括氧化、还原和催化等多个阶段的循环反应。

氧化阶段是将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经过催化剂的作用,部分转化为三氧化二氮。

还原阶段是将三氧化二氮与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亚氮化合物。

催化阶段则是将亚氮化合物经过合适的催化剂作用,转化为氨气。

这两种方法中,哈伯-玻苏曼法是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方法,其具有规模大、成本低的优势。

氮氢氧化物还原法则相对较新,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节能减排、降低工艺复杂度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合成氨制备方法将会得到更多的改进和创新。

合成氨工艺

合成氨工艺

合成氨工艺————————————————————————————————作者:————————————————————————————————日期:合成氨工艺流程(1)原料气制备将煤和天然气等原料制成含氢和氮的粗原料气。

对于固体原料煤和焦炭,通常采用气化的方法制取合成气;渣油可采用非催化部分氧化的方法获得合成气;对气态烃类和石脑油,工业中利用二段蒸汽转化法制取合成气。

(2)净化对粗原料气进行净化处理,除去氢气和氮气以外的杂质,主要包括变换过程、脱硫脱碳过程以及气体精制过程。

①一氧化碳变换过程在合成氨生产中,各种方法制取的原料气都含有CO,其体积分数一般为12%~40%。

合成氨需要的两种组分是H2和N2,因此需要除去合成气中的CO。

变换反应如下:CO+H2OH→2+CO2 =-41.2kJ/mol 0298HΔ由于CO变换过程是强放热过程,必须分段进行以利于回收反应热,并控制变换段出口残余CO含量。

第一步是高温变换,使大部分CO转变为CO2和H2;第二步是低温变换,将CO含量降至0.3%左右。

因此,CO变换反应既是原料气制造的继续,又是净化的过程,为后续脱碳过程创造条件。

②脱硫脱碳过程各种原料制取的粗原料气,都含有一些硫和碳的氧化物,为了防止合成氨生产过程催化剂的中毒,必须在氨合成工序前加以脱除,以天然气为原料的蒸汽转化法,第一道工序是脱硫,用以保护转化催化剂,以重油和煤为原料的部分氧化法,根据一氧化碳变换是否采用耐硫的催化剂而确定脱硫的位置。

工业脱硫方法种类很多,通常是采用物理或化学吸收的方法,常用的有低温甲醇洗法(Rectisol)、聚乙二醇二甲醚法(Selexol)等。

粗原料气经CO变换以后,变换气中除H2外,还有CO2、CO和CH4等组分,其中以CO2含量最多。

CO2既是氨合成催化剂的毒物,又是制造尿素、碳酸氢铵等氮肥的重要原料。

因此变换气中CO2的脱除必须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

一般采用溶液吸收法脱除CO2。

工业制氨气的方法

工业制氨气的方法

工业制氨气的方法
工业合成氨生产工艺基本过程如下:
1.造气
合成氨原料气中的氮气一般来自空气,氢气则需要制备。

制氢的原料有天然气、石脑油、重质油、煤等。

2.脱硫
制氢的原料中,一般含有少量的硫化氢或硫化物,它们会进入原料气中,这些含硫物质,极易使后续阶段使用的催化剂中毒,必须首先将其除去,这个过程称为脱硫。

脱硫主要有物理吸收(用甲醇、聚乙二醇二甲醚作吸收剂)和化学吸收两种,后者常用的有氨水催化法和改良蒽醌二磺酸法等。

3.变换
经脱硫后的原料气中,除氢气外,还含有一定量的一氧化碳。

为提高氢气产量,利用水蒸气和一氧化碳反应,使之转化成氢气,该过程称为变换。

4.精炼
经过上述几个过程得到的氮、氢原料气中还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而合成反应使用的催化剂要求碳的氧化物总量不能大于10ppm,必须进一步脱去;少量水分对催化剂的活性等也有影响,同样要除去。

除去这些微量有害物质的过程,称为精炼。

合成
经过上述处理并经过多级压缩后达到指定高压(一般为32MPa)的氮、氢混合气,送到合成塔中在一定温度(~500℃)范围内,经催化剂(Fe2O3为主体)作用,进行合成反应。

合成氨的流程

合成氨的流程

1.合成氨的工艺流程(1)原料气制备将煤和天然气等原料制成含氢和氮的粗原料气。

对于固体原料煤和焦炭,通常采用气化的方法制取合成气;渣油可采用非催化部分氧化的方法获得合成气;对气态烃类和石脑油,工业中利用二段蒸汽转化法制取合成气。

(2)净化对粗原料气进行净化处理,除去氢气和氮气以外的杂质,主要包括变换过程、脱硫脱碳过程以及气体精制过程。

①一氧化碳变换过程在合成氨生产中,各种方法制取的原料气都含有CO,其体积分数一般为12%~40%。

合成氨需要的两种组分是H2和N2,因此需要除去合成气中的CO。

变换反应如下:于CO变换过程是强放热过程,必须分段进行以利于回收反应热,并控制变换段出口残余CO含量。

第一步是高温变换,使大部分CO转变为CO2和H2;第二步是低温变换,将CO含量降至0.3%左右。

因此,CO变换反应既是原料气制造的继续,又是净化的过程,为后续脱碳过程创造条件。

②脱硫脱碳过程各种原料制取的粗原料气,都含有一些硫和碳的氧化物,为了防止合成氨生产过程催化剂的中毒,必须在氨合成工序前加以脱除,以天然气为原料的蒸汽转化法,第一道工序是脱硫,用以保护转化催化剂,以重油和煤为原料的部分氧化法,根据一氧化碳变换是否采用耐硫的催化剂而确定脱硫的位置。

工业脱硫方法种类很多,通常是采用物理或化学吸收的方法,常用的有低温甲醇洗法(Rectisol)、聚乙二醇二甲醚法(Selexol)等。

粗原料气经CO变换以后,变换气中除H2外,还有CO2、CO和CH4等组分,其中以CO2含量最多。

CO2既是氨合成催化剂的毒物,又是制造尿素、碳酸氢铵等氮肥的重要原料。

因此变换气中CO2的脱除必须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

一般采用溶液吸收法脱除CO2。

根据吸收剂性能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物理吸收法,如低温甲醇洗法(Rectisol),聚乙二醇二甲醚法(Selexol),碳酸丙烯酯法。

一类是化学吸收法,如热钾碱法,低热耗本菲尔法,活化MDEA法,MEA法等。

合成氨原料气的精制陈诚

合成氨原料气的精制陈诚

常规甲烷化工艺具有如下特点: 原料气中CO+CO2含量较低,一般不超过0.7%;


反应放热量少,热点温度不超过350℃ ;
反应空速为3000-6000h-1; 反应器为单绝热床; 催化剂为镍系,采用浸渍法或共沉淀法制备; 产品气中CO+CO2含量<2ppm。
二.催化剂主要活性组分
二.工艺流程
变换气经压缩机压缩,用水(或热钾碱溶液等)除去其中大部分CO2 后,再由压缩机加压到12~13MPa送至铜氨液洗涤系统。 气体自铜 氨液洗涤塔(简称铜洗塔)的底部进入,自下而上与塔顶喷淋下来的 铜氨液逆流接触,气体中CO、CO2、H2O和O2等即为铜氨液吸收。 如果洗涤后气体中CO+CO2〈10ml/m3,即可加压后送往氨合成系 统。倘若出铜洗塔气体中的CO2含量较高时,还要经过碱洗塔用氨水 或碱液吸收CO2后,才能达到净化要求。 吸收气体中CO等杂质后 的铜氨液,自铜液塔底部经减压至0.15MPa自动流到铜氨液再生系统 的回流塔3的顶部,与再生器4逸出的气体相遇,捕集其中氨及部分 CO2后,由回流塔底部流至还原器7中。还原器的上下两段均上设有 蒸汽加热管,底部有空气加入管 ,中部有旁通管线(即副线)。铜 氨液首先经过下加热器6加热,随即向上流,经还原器内几层有孔折 板后进入上加热器5。在必要时,可开用旁通管,使部分铜氨液不经 下加热器而直接进入上加热器。铜氨液经还原

金属的甲烷化活性顺序: Ru>Ir>Rh>Ni>Co>Os>Pt>Fe>Mo>Pd>Ag


从原料来源、成本和活性进行综合分析,认为Ni是最适 宜的甲烷化催化剂;
优点 缺点
镍系催化剂
钴系催化剂 钼系催化剂 铁系催化剂
活性高、选择性好

化工工艺学第1章合成氨 0304 001 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

化工工艺学第1章合成氨 0304 001 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

(2) Z(CH2)+H2O(g) Z+CO
CH4 + H2O(g) = CO + 3H2 (4) H2O(g)+Z (5) CO+ZO Z─镍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 ZCH2、ZCO、ZO─化学吸附态的CH2、CO、O。 其它 Z(O)+H2 CO2+Z
a─(4)的化学平衡常数
CO + H2O(g) = CO2 + H2
由上述计算可知, yCH4=f(T,P,m),当固定3个影 响因素之2时,可考察某因素 对指标的影响。根据上述计 算给出定量结果见图
图 1.3
结论:甲烷蒸汽转化在高温、高水碳比和低压下进行为宜。
2. 动力学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是气-固相催化反应,包括
①外扩散 ②内扩散 ③表面吸附和化学反应
其中最慢的一步称为反应的控制步骤,总反应速度等于 最慢步骤的速度,称之为外扩散控制、内扩散和控制和表 面反应控制( 动力学控制)。
r dc D S (Cb C s ) K G (Cb C s ) dt V
一定条件下γ、Re和PrD为一定数,kG随G的增大而增加。
D─Fick 扩散系数 δ─扩散层厚度
S、V ─单位时间内气体扩散通过的截面积与体积
Cb、Cs─气体在体相与表面的浓度 kG ─ 外扩散传质系数
外扩散速度的大小由传质系数决定,可用大量实验数据 总结出的经验公式描述:
化工工艺学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ics
第二节 原料气的制取 Production of synthetic gases
合成氨的生产需要高纯氢气和氮气。氢气的主要来源有:含 有碳、氢或碳氢化合物(简称烃)的物质:按物质存在的形态分 为三类: 1.固体原料 无烟煤、褐煤、焦炭等。 2.气体原料 天然气、油田气、焦炉气、炼厂气、电解食盐副产 氢气等。

合成氨—合成氨原料气的生产

合成氨—合成氨原料气的生产
合成氨生产的概述
主要内容
➢ 1.合成氨的应用 ➢ 2.合成氨生产的原料及步骤 ➢ 3.合成氨生产的典型流程 ➢ 4.合成氨工艺的特点
1.合成氨的应用
磷铵
硝化棉
1.合成氨的应用
2.合成氨生产的原料及步骤
(1)原料
原料气
产品水碳含 氢氢 化工 合源自 物气 体空气原料: 焦炭、煤 天然气、焦炉气 石脑油、重油 空气
(1)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流程 (2)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流程 (3)以重油为原料的合成氨流程
(1)以煤为原料的中型合成氨流程

水 蒸

空气
造气 变换
除尘、脱硫
脱碳
水蒸气 二氧化碳
压缩
软水 合成

甲烷化
(2)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原则流程
天然气
空气
压缩 水蒸气
压缩
脱硫 一段转化 二段转化 高、低温变换
元操作
2.合成氨生产的原料及步骤
(2)基本步骤
1 原料气的制取 制备含有H2、 N2、CO、 CO2等成分的 粗原料气
2
原料气的净化
除去原料气中H2 、N2以外的杂质 ,包括脱硫、CO 变换、 CO2的脱 除、原料气精制 等
3
氨的合成
精制原料气经 压缩后合成氨
Company Logo
3.合成氨生产的典型流程
脱碳 甲烷化
压缩
二氧化碳
合成

(3)以重油为原料的合成氨原则流程
空气
空分
氧气
重油 部分氧化
水蒸气
碳黑清除
碳黑

变换

甲醇洗
硫化氢、硫氧化碳
二氧化碳
液氮洗

合成氨生产的三个过程

合成氨生产的三个过程

合成氨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原料气制备、净化、氨的合成。

以下是每个阶段的详细描述:一、原料气制备合成氨生产的第一步是制备原料气,即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

这个过程通常使用天然气或煤作为原料。

天然气蒸汽转化法: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通过蒸汽转化反应,甲烷与水蒸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然后,一氧化碳通过变换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氢气则被回收利用。

煤为原料:以煤为原料时,首先通过气化炉将煤转化为煤气,煤气中含有大量的氢气和一氧化碳。

然后,一氧化碳通过变换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氢气则被回收利用。

二、净化在合成氨生产中,原料气需要经过净化处理,以除去其中的杂质。

脱硫:硫化物是原料气中的主要杂质之一,必须将其除去。

通常使用催化剂或化学吸收剂将硫化物转化为硫化氢,然后通过酸碱洗涤法将其除去。

脱碳:一氧化碳是原料气中的另一种杂质,它会对氨的合成反应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使用催化剂或化学吸收剂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然后通过碱洗法将其除去。

氢气提纯:经过脱硫和脱碳处理后,原料气中的氢气纯度仍然不够高。

因此,需要进行氢气提纯,通常使用变压吸附或低温分离等方法将氢气纯度提高到99%以上。

三、氨的合成经过净化的原料气进入氨的合成阶段。

合成反应:在高温高压下,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和水蒸气。

这个反应是放热反应,需要控制温度和压力以确保反应的顺利进行。

气体分离:合成反应完成后,气体混合物需要进行分离。

通常使用冷凝法将水蒸气冷凝成液体水,然后通过蒸馏法将氨气从气体中分离出来。

氨的精制:经过气体分离后得到的氨气可能含有其他杂质,如硫化氢、二氧化碳等。

因此,需要进行氨的精制,通常使用化学吸收法或物理吸附法将杂质除去,以提高氨的纯度。

产品储存和运输:经过精制后的氨可以储存在专门的储罐中,也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到下游用户。

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措施,防止泄漏和事故发生。

总之,合成氨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原料气制备、净化和氨的合成三个主要阶段。

第讲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

第讲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

第讲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年产五十万吨合成氨的原料气制备工艺筛选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简介合成氨因采用的工艺不同其生产流程也有一定的差别,但基本的生产过程都大同小异,基本上由原料气的生产、原料气的净化、合成气的压缩以及氨合成四个部分组成。

●原料气的合成固体燃料生产原料气:焦炭、煤液体燃料生产原料气:石脑油、重油气体燃料生产原料气:天然气●原料气的净化脱硫变换脱碳●合成气的压缩●氨的合成工业上因所用原料制备与净化方法不同,而组成不同的工艺流程,各种原料制氨的典型流程如下:1)以焦炭(无烟煤)为原料的流程50年代以前,世界上大多数合成氨厂采用哈伯-博施法流程。

以焦炭为原料的吨氨能耗为88GJ,比理论能耗高4倍多。

我国在哈伯-博施流程基础上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发了碳化工艺和三催化剂净化流程:◆碳化工艺流程将加压水洗改用氨水脱除CO2得到的碳酸氢铵经结晶,分离后作为产品。

所以,流程的特点是气体净化与氨加工结合起来。

◆三催化剂净化流程采用脱硫、低温变换及甲烷化三种催化剂来净化气体,以替代传统的铜氨液洗涤工艺。

2)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流程天然气先要经过钴钼加氢催化剂将有机硫化物转化成无机硫,再用脱硫剂将硫含量脱除到以下,这样不仅保护了转化催化剂的正常使用,也为易受硫毒害的低温变换催化剂应用提供了条件。

3)以重油为原料的流程以重油作为制氨原料时,采用部分氧化法造气。

从气化炉出来的原料气先清除炭黑,经CO耐硫变换,低温甲醇洗和氮洗,再压缩和合成而得氨。

二、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简述天然气、油田气、炼厂气、焦炉气、石脑油、重油、焦炭和煤,都是生产合成氨的原料。

除焦炭成分用C表示外,其他原料均可用C n H m来表示。

它们呢在高温下与蒸汽作用生成以H2和CO为主要组分的粗原料气,这些反应都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而且为强吸热反应,工业生产中必须供给热量才能使其进行。

合成氨原料气

合成氨原料气

合成氨原料气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化肥生产和工业领域。

合成氨的原料气是合成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合成氨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围绕合成氨原料气展开讨论,探讨其来源、成分和影响因素。

合成氨原料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氢气。

氮气主要来自空气,而氢气则通常采用天然气蒸汽重整或煤气化等方法生产。

氮气和氢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过催化剂的作用,反应生成合成氨。

因此,保证原料气中氮气和氢气的纯度和比例是合成氨生产的关键。

合成氨原料气的品质也受到其他杂质的影响。

例如,原料气中的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杂质会影响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合成氨的产率。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去除这些杂质,确保原料气的纯净度。

原料气的温度和压力也会影响合成氨的产率和质量。

在反应中,适当的温度和压力能够提高反应速率,增加产量,但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压力会导致反应失控或产物质量下降。

因此,控制原料气的温度和压力是合成氨生产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合成氨原料气的来源也值得关注。

传统的合成氨生产通常采用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氢气,但这种生产方式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合成氨生产商开始使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替代传统原料气,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合成氨原料气是合成氨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成分、纯度、温度、压力和来源都会直接影响合成氨的产量和质量。

生产商需要密切关注原料气的质量和来源,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原料气的纯净度和稳定性,以提高合成氨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读者能更加深入了解合成氨原料气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合成氨的制备

合成氨的制备

合成氨的制备合成氨(Ammoni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料、塑料、石油化工等领域。

它是含有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的无机化合物,分子式为NH3。

在实验室中,合成氨通常使用哈伯-博斯曼过程(Haber-Bosch process)制备。

哈伯-博斯曼过程是由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哈伯和卡尔·博斯曼于20世纪初发现和改进的。

这是一种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氮气和氢气进行反应生成氨气的过程。

该过程需要一个催化剂,通常是铁或铑催化剂。

这种催化剂可以加速氮分子和氢分子之间的反应速率。

合成氨的制备包括三个主要步骤:氮气的制备、氢气的制备和氮气与氢气的反应。

首先,氮气通常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

空气中含有约78%的氮气,20%的氧气以及少量的水蒸气和其他气体。

氮气可以通过空分过程或吸附过程来分离。

空分过程通过膜分离、吸附、凝固和压缩等步骤将氮气和氧气分离开来。

在吸附过程中,氮气可以在分子筛或活性炭等吸附剂上被吸附,而氧气则通过。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得到高纯度的氮气供给合成氨的生产过程使用。

其次,氢气的制备也是合成氨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氢气通常是通过水蒸气重整(Steam Reforming)或部分氧化(Partial Oxidation)反应制备的。

水蒸气重整是将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烃类燃料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在部分氧化反应中,燃料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这些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氢气用于合成氨的制备。

最后,氮气和氢气按照一定的比例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生成氨气。

一般情况下,反应的温度在400-500摄氏度之间,压力在150-200大气压之间。

与哈伯-博斯曼过程一样,该反应通常采用铁或铑催化剂。

反应可以通过循环往复的方式进行,保持反应的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合成氨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因此能源的消耗占据了生产成本的一大部分。

同时,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副产品,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

合成氨原料气

合成氨原料气

合成氨原料气一、合成氨原料气合成氨是以氮气为原料、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转化而来的一种气体,它是精细化工及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

合成氨是广泛应用于热轧钢、电镀、薄膜锡、磷化、电子材料等技术和产品,是种新型环保型化工原料,比传统原料更加安全、有效。

1、氮气原料氮气(N2)是天然空气中最常见的化学元素,其含量超过78%,是合成氨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原料。

因此,合成氨的原料氮气必须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如氧碳比、氮气纯度、水分含量等。

2、还原剂原料还原剂是指用来把氮气氧化成氨的一种物质,能将氮气催化还原变成氨的有很多,但最常见的是甲烷(CH4)、煤烟气(CO2H2)、汽油烃(C3H8)等,这些都是能够把氮气催化还原成氨的原料。

3、催化剂原料催化剂是指可以促进和加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一些金属物质如铁、锆、钴、钼、铬、锰等常被用作催化剂,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有机或无机复合物作为催化剂,如有机氯化物、硫酸盐类、氢氧离子液体等。

二、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合成氨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消化炉氧化、气体再生、催化反应等几个步骤,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消化炉氧化将氮气和还原剂(甲烷)以一定的比例投入熔化锅中,加入钼催化剂,经蒸汽重力进料后升温到大于930℃,在熔化锅中氧化还原同时发生,其中氮气被氧化成NO和NO2,甲烷被还原成NH3,最终形成氨气。

2、气体再生将氨气通过重力冷凝器冷凝成液态氨水,将氨水再经由干燥机蒸发,形成蒸气,再转入冷凝器,经过再凝和稳定过程,生成控制室外温度的氨气。

3、催化反应将经过再生后的氨气和还原剂通过加热重力进料进入合成炉内,加入钼催化剂,经过800℃以上的温度,氮气和甲烷在合成炉内发生反应,形成氨气,最后再由加热重力进料进行冷却,形成可用于生产的氨气。

合成氨的生产过程的三个主要步骤

合成氨的生产过程的三个主要步骤

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工和医药等领域。

合成氨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工艺流程,包括多个主要步骤。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主要步骤来详细介绍合成氨的生产过程。

一、氮气和氢气的准备合成氨的生产过程首先需要准备氮气和氢气。

氮气通常从空气中通过分离提炼获得,而氢气则是通过蒸汽重整、水煤气变换或其他方法制备。

这两种气体的准备需要高纯度和高效率,以确保生产后的合成氨质量。

1. 氮气的提炼氮气的提炼通常采用分子筛吸附法或低温分馏法。

在分子筛吸附法中,空气首先经过过滤和去除杂质的处理,然后通过分子筛吸附剂进行分离,从而获得高纯度的氮气。

而低温分馏法则是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的沸点差异,通过低温冷却凝结氮气,然后采用分馏的方法将氮气和氧气分离。

2. 氢气的制备氢气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蒸汽重整法和水煤气变换法。

在蒸汽重整法中,石油制品或天然气经过蒸馏和蒸汽重整反应产生氢气;而水煤气变换法则是通过水蒸气与煤气或重油反应得到氢气。

无论是哪种方法,制备氢气都需要高效能的反应装置和精密的控制系统,以确保生产出高纯度的氢气。

二、氮氢混合气的合成当氮气和氢气准备好后,接下来的主要步骤是将两者合成为氨气。

这一步骤通常采用哈布法,通过高温高压下的催化反应将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

1. 反应装置哈布法的反应装置是合成氨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

通常采用的是固定床反应器,反应器内填充有合成氨的催化剂,然后将预热的氮氢混合气以一定的流量输送到反应器中。

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需要考虑到高温高压下的工艺安全和高效能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催化剂的运转和再生等技术性问题。

2. 反应条件在哈布法的反应条件中,温度和压力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般情况下,合成氨的反应温度在350-550℃之间,压力在100-300大气压之间。

还需要考虑反应速率与选择性、热力学与动力学等因素,以保证合成氨的产率和质量。

三、氨气的精馏和提纯合成氨的最后一个主要步骤是氨气的精馏和提纯。

合成氨原料气精炼的工艺流程和条件

合成氨原料气精炼的工艺流程和条件

合成氨原料气精炼的工艺流程和条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合成氨原料气精炼的工艺流程和条件介绍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合成尿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讲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
方法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年产五十万吨合成氨的原料气制备工艺筛选
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合成氨因采用的工艺不同其生产流程也有一定的差别,但基本的生产过程都大同小异,基本上由原料气的生产、原料气的净化、合成气的压缩以及氨合成四个部分组成。

原料气的合成
固体燃料生产原料气:焦炭、煤
液体燃料生产原料气:石脑油、重油
气体燃料生产原料气:天然气
原料气的净化
CO变换
合成气的压缩
氨的合成
工业上因所用原料制备与净化方法不同,而组成不同的工艺流程,各种原料制氨的典型流程如下:
1)以焦炭(无烟煤)为原料的流程
50年代以前,世界上大多数合成氨厂采用哈伯-博施法流程。

以焦炭为原料的吨氨能耗为88GJ,比理论能耗高4倍多。

我国在哈伯-博施流程基础上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发了碳化工艺和三催化剂净化流程:
碳化工艺流程将加压水洗改用氨水脱除CO2得到的碳酸氢铵经结晶,分离后作为产品。

所以,流程的特点是气体净化与氨加工结合起来。

三催化剂净化流程采用脱硫、低温变换及甲烷化三种催化剂来净化气体,以替代传统的铜氨液洗涤工艺。

2)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流程
天然气先要经过钴钼加氢催化剂将有机硫化物转化成无机硫,再用脱硫剂将硫含量脱除到以下,这样不仅保护了转化催化剂的正常使用,也为易受硫毒害的低温变换催化剂应用提供了条件。

3)以重油为原料的流程
以重油作为制氨原料时,采用部分氧化法造气。

从气化炉出来的原料气先清除炭黑,经CO耐硫变换,低温甲醇洗和氮洗,再压缩和合成而得氨。

二、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简述
天然气、油田气、炼厂气、焦炉气、石脑油、重油、焦炭和煤,都是生产合成氨的
原料。

除焦炭成分用C表示外,其他原料均可用C
n H
m
来表示。

它们呢在高温下与蒸汽作
用生成以H
2
和CO为主要组分的粗原料气,
这些反应都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而且为强吸热反应,工业生产中必须供给热量才能使其进行。

按原料不同分为如下几种制备方法:
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
各种工艺流程的区别主要在煤气化过程。

典型的大型煤气化工艺主要包括固定床碎煤加压气化工艺、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以及壳牌干煤粉加压气化工艺。

①固定床碎煤气化
②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
③干煤粉加压气化工艺
以渣油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
按照热能回收方式的不同,分为德士古(Texaco)公司开发的激冷工艺与壳牌(Shell)公司开发的废热锅炉工艺。

这两种工艺的基本流程相同,只是在操作压力和热能回收方式上有所不同。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
针对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提出了一系列节能型工艺,有代表性的四种是:Kellogg公司的MEAP工艺,Topsoe公司的节能工艺,Braun公司的深冷净化工艺以及ICI公司的AMV工艺。

三、烃类蒸汽转化法
目前合成氨生产工艺中原料气的制备以天然气作原料为主,国外几家大公司针对天然气流程开发了很多新型工艺,国内外合成氨装置也大多是以天然气为原料。

早在1913年,德国BASF公司就已经提出了第一个蒸汽转化催化剂的专利。

30年代初期,工业上已经用甲烷作为原料与蒸汽进行催化转化反应制取氢气。

二次大战期间,合成氨工业开始采用天然气,与焦炭,煤原料相比,它显示出种种优越性。

因此,天然气蒸汽转化法制氨得到广泛应用。

1954年以后,英国ICI公司先后开发成功抗析碳的系列石脑油蒸汽转化催化剂,60年代合成氨原料又开始扩大到石脑油。

蒸汽转化法制得的粗原料气应满足下述要求:
残余甲烷含量不超过%(体积)
(H2+CO)/N2比在(摩尔比)
因此,合成氨厂的转化工序一般分为两段进行。

一段炉中,大部分烃类与蒸汽于催
化剂作用下转化成H
2、CO和CO
2
;接着一段转化气进入二段炉,在此加入空气,有一部
分H
2
燃烧放出热量,催化剂床层温度升高到1200-1250℃,并继续进行甲烷的转化反
应;二段炉出口气体温度约为950-1000℃,残余甲烷含量和(H
2+CO)/N
2
比均可达到上
述指标。

气态烃原料是各种烃的混合物,除了主要成分甲烷外,还有一些其它烷烃,有的甚至还有少量烯烃。

此外,当烃与蒸汽作用时,可以有几个反应同时产生。

因此,研究烃类转化反应首先应该讨论气态烃类蒸汽转化过程的化学反应表达形式。

(二)烃类蒸汽转化的工业生产方法
工业上含烃原料采用蒸汽催化转化法制取转化气可以分为一段和二段转化。

对合成氨生产,都采用二段转化流程。

工艺流程
与采用重油或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氨相比较,以轻质烃类为原料时,由于基建投资省,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建设进度快,因此工厂数量多,所占氨产量比重最大。

各公司开发的蒸汽转化法流程,除一段转化炉炉型、烧嘴结构、是否与燃气透平匹配等方面各具特点外,在工艺流程上均大同小异,都包括有一、二段转化炉,原料气预热,余热回
收与利用。

四、重油气化法(部分氧化法)
重油是石油炼制过程中的一种产品,根据炼制方法不同,分为常压重油(馏分350℃以上)、减压重油(馏分520℃以上)、裂化重油。

由于原油产地及炼制方法不同,重油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别,但以烷烃、环烷烃和芳香族为主。

除碳、氢外,重油中还有硫、氧、氮等组分,还有微量的钠、镁、钒、镍、铁和硅等成分。

重油部分氧化是指重质烃类和氧气进行部分燃烧,由于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部分碳氢化合物发生热裂解以及裂解产物的转化反应,最终获得了以H
2
和CO为主体,含有少
量CO
2和CH
4
(CH
4
通常在%以下)的合成气。

(三)、重油气化的工艺流程
重油部分氧化制取合成气(CO+H
2
)的工艺流程由四个部分组成:
原料油和气化剂(O
2+H
2
O)的预热
油的气化
出口高温合成气的热能回收
炭黑清除与回收
按照热能回收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德士古公司(Texaco)开发的激冷流程
谢尔公司(Shell)开发的废热锅炉流程
这两种方法的基本流程相同,只是在操作压力和热能回收方式上有所不同。

也有以清除合成气中炭黑工艺不同而分为水洗、油洗河石脑油、重油萃取等多种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