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docx

合集下载

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

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

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近年来,我国人口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这直接造成了总人口中年轻人口占比降低和年长人口占比上升的趋势。

“人口老龄化”描述的就是这个老年人口比例增长的动态过程。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60 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达到10%,或者65 岁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达到7%,就代表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迈入了老龄化社会。

按照上述的说法界定,我国自2000 年就已经大步迈进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

如今,中国也业已成为了全球老年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

根据相关预测,我国的老龄人口数到2050 年将达到人口总数的30%以上。

我国的老龄化社会目前已经表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空巢化、高龄化和失能化的显著特点,结合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小型化”的结构来看,老龄化势必将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其中,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居民消费的需求也呈现出日益不足的趋势。

跟全球中其他的经济体相比较来看,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也呈现出明显偏低的现象。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关系一国国计民生与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人口是消费的主体,人口内部年龄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导致消费需求的变化。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影响的研究层出不穷,其中探讨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关系的研究也被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学术界从人口老龄化对全国居民消费、不同地区居民消费以及不同类别居民消费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本文对目前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探究了未来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方向。

1 文献综述1.1 老龄化对全国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在国外的研究中,学者Modigliani(1966)率先探讨了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他使用跨国截面数据,得出在一个国家中少年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与消费需求呈正比,与储蓄率呈反比的结论。

而在国内,李建民(2001)首先对消费动机、心理和行为特点等影响我国老年人消费需求的因素进行了探究,他认为伴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会增加,得出了我国“老年消费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的结论,进而提出推进我国老年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文献综述

关于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文献综述

关于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文献综述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

随着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和产业发展的需求,老龄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将从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现状和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作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政策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与现状人口老龄化是指国家或地区的平均寿命延长、生育率下降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人口老龄化的老年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加,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形成了“老龄化”的特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问题。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老年人口数量呈持续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2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22%左右。

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速度加快,20世纪90年代以来,老年人口数量每年增长约1000万,老年人口比重逐年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概念与现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条件下,以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为导向,通过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个不断调整和改造的过程,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全球范围内,各国都在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力求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下,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与互动作用。

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研究的文献综述

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研究的文献综述

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研究的文献综述作者:程旭晖来源:《商情》2017年第26期【摘要】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使得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过程。

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及导致社会保障不断改革完善的因素,始终是人口老龄化问题。

本文对老龄化与养老保障问题相关的学术文献进行系统梳理,试图找到老龄化与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之策。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文献综述当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2.93%(林宝,2015)。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结构处于快速老龄化趋势之中,一方面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另一方面老龄人口的死亡率也因医疗技术的提高而大幅下降,老年人抚养比的快速上升给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韩玲慧,2013)。

一、现状的研究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周浩、刘平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在最近的30多年内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极大改善进而使得死亡率大幅度降低。

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继续执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了人口出生率的提高。

然而未来的总抚养比会在老年人口抚养比推动下不断攀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首先,中国老龄人口的绝对量大且发展速度快。

卢霞、张恒等学者认为我国人口数量仍然居于世界首位,这是我国老年人数量位居世界首位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杨胜利、高向东等学者根据国家统计年鉴的数据发现,关于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支出还有两个特点:一是老年人口和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都在增长,且后者增长速度大于前者。

二是人口老龄化是导致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增加的社会保障支出将重点用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的工作。

(完整word版)人口老龄化文献综述

(完整word版)人口老龄化文献综述

人口老老龄化的文献综述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

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

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在人口学界,人口老龄化( Population of Ageing)的概念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提高过程,是指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联合国,1982)这是西方学术界认同的定义。

1986年我国出版的《人口学辞典》将人口老龄化定义为:“人口中老年人比重日益提高的现象, 尤指已达年老状态的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继续提高的过程。

”但是应该看到,这个定义中的两句话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第一句话说的是老年人比重提高的现象,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定义,而后一句话说的是继续老龄化的事情,并且使老龄化的概念衍生出两层含义:一个是指任何一个人口中只要老年人比重提高就是人口老龄化,另一个是指老年型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的继续提高。

但是我国学术界在使用人口老龄化概念时, 采用的是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即老年人口比重的提高。

对于人口老龄化概念的理解问题, 近来我国学术界也有研究, 对这一概念的由来及现今的发展作了有意的探讨。

( 罗淳,2001) 学者姜向群,丁志宏认为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和政府文件中出现了一定程度老龄化概念泛化、概念模糊化的情况,即把人口老龄化理解成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增长, 或者将比重结构性的问题与规模数量性的问题混在一起来讲, 导致了人口老龄化概念的不清楚和不规范。

认为老年人口的比重问题是人口学的基本问题, 或总体性的问题, 而老年人口的人口规模扩大增长则是一个亚人口问题,是老年学的问题, 两者绝对是两个意思, 不应该混淆的。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摘要】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我们将介绍研究背景和问题意义,以及人口老龄化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在我们将详细分析我国老龄化现状,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介绍政府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以及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在我们将展望未来,提出建议措施,希望能够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中国、文献综述、研究背景、问题意义、老龄化现状、老龄化原因、政策和措施、经济影响、社会影响、未来展望、建议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5亿,占总人口的18%。

这一比例将继续增加,到2030年预计将升至30%。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

随着老龄人口增多,养老金需求增加,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压力加大,同时老年人口的增多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养老、医疗、精神等方面的需求。

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原因、现状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深入了解老龄化现状和影响,才能有效制定未来发展规划和政策,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1.2 问题意义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人口结构问题,更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及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金、医疗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也将直接影响我国整体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老龄化还将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挑战。

关于老龄人口养老状况的文献综述

关于老龄人口养老状况的文献综述

关于老龄人口养老状况的文献综述作者:王静毅来源:《丝路视野》2017年第27期[摘要]本文试图从已有文献中梳理出关于老龄人口养老状况的思路脉络与研究内容,分别从生活质量、生活照料、精神赡养以及养老保障策略四个方面进行整理与评述。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文献综述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争的社会现实。

我国国家统计局2016年2月29日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在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2.2亿,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的16%,超过人口老龄化国际惯例六个百分点。

论经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连年提高,2015年达67.67万亿元,相当于10.42万亿美元,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280美元,位居全球第73位。

我国“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龄化隐匿着众多危机:社会抚养负担不堪重负,人口红利减少,抑制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发展受阻、代际矛盾冲突等等。

笔者以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为研究主题,重点对国内外关于养老状况的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希冀对推动养老生活质量相关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状况国外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强调应该对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进行研究。

总的来看,学界研究主要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定义、内涵及指标体系的探讨;二是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状描述和影响因素分析;三是与健康长寿相关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国内方面,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者开始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学者们主要从社会资源、社会支持以及城市化等视角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有益探索。

2005年,零点调查公司发布《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数报告》,该报告以量化的方式描绘了中国城市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现状。

调查显示,2005年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数为67.4分。

石志雷认为,农村老人多子未必多福,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在控制了老年人的受教育年限、年龄等其他方面特征的因素后,存活子女数量对父母的健康自评状况以及活动能力都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子女数量越多,老人相对于同龄人的健康状况越差。

关于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文献综述

关于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文献综述

关于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文献综述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以及老年人口数量的绝对增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5亿,占总人口的18.1%,而65岁及以上人口为1.83亿,占总人口的13%。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不仅包括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挑战,同时也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探讨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1.1 劳动力供给减少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劳动力供给将逐渐减少。

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将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减少,从而对产业结构产生负面影响。

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短缺将制约产业的发展。

1.2 消费结构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的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也将发生变化。

传统消费品市场将面临新的挑战,而老年消费品市场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这将促使产业结构向老年人口消费需求方向转变,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1.3 催生新兴产业人口老龄化也将催生新兴产业的发展。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老年人口的医疗保健、养老服务、文化娱乐等需求也将增加,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新兴产业的崛起将对传统产业产生冲击,促使产业结构向新领域转变。

1.4 人力资本结构优化人口老龄化也将对人力资本结构产生影响。

老年人口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将成为宝贵的人力资源,促使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1 加大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为应对劳动力供给减少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大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鼓励灵活用工、弹性工作制度等措施,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劳动力短缺对产业的影响。

2.2 拓展老年消费品市场针对老年消费品市场的变化,可以加大对老年消费品研发和生产的投入,拓展老年消费品市场,满足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

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

Vol.41/No.10/Westleather 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孙秀(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昆明650000)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特征,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普及,学术界开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大量研究认为人口老龄化会通过减少储蓄和消费、增加财政支出、降低劳动生产率等途径抑制经济发展%部分文献认为人口老龄化不影响经济发展,或有利于经济发展%本文在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认为,在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时还需注意:①人口老龄化的结构与成因的不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相同的,②人口老龄化只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③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D66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19)10-0085-021引言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人类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在延续人口转变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惯性下,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陆续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人口老龄化(the aging of a population)是一个转变性的概念,是一个具有高生育率和低预期寿命的人口向着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人口转变的概念⑴%根据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目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了全球普遍现象%不仅出现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进入到了人口老龄化阶段%根据联合国2005年的报告⑵,世界上只有18个国家的人口还没有出现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现象受到了人口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关注,不同学者站在不同角度得出了不同结论%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的大量文献认为,人口老龄化通过降低消费、储蓄、财政收入、劳动生产率以及提高财政支出而不利于经济发展%也有部分文献认为,人口老龄化不影响经济发展或者有利于经济发展%2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影响的主流观点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增加,导致了“人口老龄化”(Weil,1997)⑶%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导致大量文献关注人口转变的特征,更多的则直接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人口转变的相关文献大都认为,由于老年人口的比重高于工作年龄人口的比重而对经济增长有负效应%2.1人口老龄化影响消费和Samuelson(1958)⑷和Aguiar(2011)(5〕认为家庭消费和储蓄的增加在个人的工作和退休时期是不同的%—般而言,工作时期个人的收入较高,消费和储蓄都是巨大的;退休之后,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基本依靠养老保险金或子女的接济,收入低,消费额和储蓄额也没有劳动年龄时期的高%随着老年人口在家庭中的增加,家庭总体收入会有所降低,相应的消费支出也会有所下降%与消费相似,老年人口的增加会减少整体私人储蓄,因为储蓄是每个人在其老年时期开支的主要来源%老年人退休后,只能动用工作时期的储作者简介:孙秀(1987—),女,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蓄,因而老年人口的增加不利于社会总储蓄量的提升%Boersch和Ludwio(2000)⑹的研究表明,50岁以上的人口将更倾向于依靠前半生的储蓄来支付开支,由此引发社会资本存量的下降%2.2人口老龄化影响支着人量的,家庭产和的医疗产品和养老服务等特殊部门转移%因而,需要政府将更多的资源运用到医疗保健系统及公共基础设施,进而加大了政府的财政支出%老年比重上升使老年福利支出增加,导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增加,加重了财政的养老负担,给政府造成沉重的财政压力,带来政府债务风险%老年人口的增加也会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税收负担(Lee and Mason,2007)⑺,因为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是劳动人口数量(税收的贡献者)低于负担人口,导致财政收不抵支%财政收不抵支时,很容易出现财政赤字,危及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2.3人口老龄化影响生产率着人化的是动人的来大和动人的减%动人的减降低了动工人的生产率,动人口平均年龄的提高不利于高质量劳动力的提供,进而也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主要表现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下社会人口中的失能老年人口数占比将不断增加%失能老年人在生活行动方面需要年轻人的照顾,因而加大了劳动者的抚养负担,导致劳动参与率下降,影响劳动生产率%周祝平(2016)⑻通过对中国、巴西、法国、印度、日本和美国的2013年劳动力参与率比较发现,在年龄组劳动参与率一定的情况下,年轻型人口明显比老年型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更高;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参与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4人口老龄化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与西方相比,亚洲国家的老龄化问题更加复杂,这种复杂性不仅在于过快的老龄化速度,更重要的是亚洲在经济、制度发展方面远未成熟,同时老龄化又存在城乡失衡、性别比例失衡等现象%尤其于中国而,人化济的是的% (2006)⑼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将通过劳动力的负增长以及由此导致的物质资本的低增长减缓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郭瑞东等(2017)口°〕认为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的影响,制度、技术与经济发展%85THEORIES AND RESEARCH 理论与研究即人口老龄化会阻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李晓[⑴、张晓青[⑵等分别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福建、山东等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支持人口老龄化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观点%3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影响的另类观点大量研究都认为人口老龄化不利于经济发展%然而,Bloom F aS.(2010)(13]&Peng and Fel(2013)等认为劳动市场参与者数量的下降不再是个问题,只要提高是有外来移民%Bloom l a进一步举证,作为健康状况改善的预期寿命的提高将促使个人不降低生产率工作更长的时间%袁志刚等人(2000)(14]的研究显示$人口老龄化会激励居民增加储蓄$是造成中国居民储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武康平等(2014)(⑸认为,只要技术率高于化率,化带来的额担就能够被技术吸收%姜伟等(2016)"人化使人人本投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促进技术进步%Teixeirs et aS. (2017)”〕通过使用动态面板数据发现,目前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化程度对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不存在负效应%胡翠等(2014)(18]基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的调查数据研究$人口老龄化本身不会降低居民储蓄率%4结论及未来研究方向综上可知,大部分学者认为人口老龄化会通过降低消费、储蓄、政收入、劳动生产率等方式制约着经济的%部分学者的研究发现,不同区域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一定是负效应%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域经济发展的会因研究对象、研究角度的不同而不同%因而,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此可见,未来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老龄化的结构性差异对经济的影响不同%—般而言,65岁左右的老年人大都还可以继续工作,即使退休了也能家庭家务%而80岁左右的人中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占比较高,其不仅难以提供劳动力,而且还需要子女的照料%(2)各个国家或地区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有所不同的,可能是预的延长,或是出生率的下降,或是人口高峰的老化%因而$分析人化对经济发展的充分考虑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以有利于提出有效的策%(3)人化对经济的影响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人口老龄化域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当前,还需考虑未来%即便是同一时期内,不同国家或不同区域的人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存在着不同的效应,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区域具体分析%(4)人口只是影响经济的因素之一%虽然人化直接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但是本、技术、制度等动力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所以,未来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需考虑或控制住资本、技术、制度等变量带来的影响%(5)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人化是人的阶特征,也是区域济发展的结果%因而,在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时需要考虑到人化与经济的双向因果关系%参考文献:[I]彭松建•现代西方人口经济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243.[2]United Nations.Human Development Report[R].New York:United Nations Developent Programme,2005.[3]Weil,Davit N.The Economics of Population Aging[A].Mark R.Rosenzweig and Oded Stark,eds.Handbook of Popu­lation and Family Economics[C].New York:Elsevies,1997:967-1014.[4]Samuelson, A.P.,“An Exact Consumption-Loan Model ofInterest With os Without the Social Contrivencc of Money,”Jous-nal of卩。

人口老龄化文献综述

人口老龄化文献综述

人口老老龄化的文献综述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

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

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在人口学界,人口老龄化( Population of Ageing)的概念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提高过程,是指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联合国,1982)这是西方学术界认同的定义。

1986年我国出版的《人口学辞典》将人口老龄化定义为:“人口中老年人比重日益提高的现象, 尤指已达年老状态的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继续提高的过程。

”但是应该看到,这个定义中的两句话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第一句话说的是老年人比重提高的现象,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定义,而后一句话说的是继续老龄化的事情,并且使老龄化的概念衍生出两层含义:一个是指任何一个人口中只要老年人比重提高就是人口老龄化,另一个是指老年型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的继续提高。

但是我国学术界在使用人口老龄化概念时, 采用的是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即老年人口比重的提高。

对于人口老龄化概念的理解问题, 近来我国学术界也有研究, 对这一概念的由来及现今的发展作了有意的探讨。

( 罗淳,2001)学者姜向群,丁志宏认为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和政府文件中出现了一定程度老龄化概念泛化、概念模糊化的情况,即把人口老龄化理解成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增长, 或者将比重结构性的问题与规模数量性的问题混在一起来讲, 导致了人口老龄化概念的不清楚和不规范。

认为老年人口的比重问题是人口学的基本问题, 或总体性的问题, 而老年人口的人口规模扩大增长则是一个亚人口问题,是老年学的问题, 两者绝对是两个意思, 不应该混淆的。

人口老龄化下农村养老问题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文献综述.doc

人口老龄化下农村养老问题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文献综述.doc

文献综述对于农村养老这一问题,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农村的养老是制约中国整个养老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民的养老问题是中国养老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通过总结相关文献,我认为目前国内关于农民养老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在农村采取何种模式保障农民老有所养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对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

1、国内研究综述(1)关于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的研究刘从龙(2000)认为我国农村养老主要有家庭养老、自己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等方式。

王义才(2000)认为我国农村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家庭赡养和土地收入。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实行计划生育后,这两种保障方式在保障能力和保障的可靠性上都发生了变化,其中,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土地养老风险较大。

必须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寻找新的养老办法。

姚远(2001)认为作为家庭养老的基础和保证是运行环境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只有实现老年人与子女内在性一体化和家庭养老与社会支持外在性一体化的优化组合,家庭养老才能生存和发展。

社会支持对维系家庭养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需要从老年人、子女和社会三方面共同着手创造农村家庭养老的现代运行环境,以适应农村家庭养老的需要。

姜向群(2005)认为现代的家庭养老已经失去了经济基础。

同时,家庭活动的中心是培养下一代,投资方面倾斜于后代,家庭代际之间的经济流动是向下的,而不是向老一代人流动的。

因此,社会保障问题十分突出。

王亚柯,杨震林(2007)研究的“内效型”养老模式。

内效型养老模式是指以农民自我养老保障为起点,由下到上经由个人-家庭-集体—社会—政府的路径,整合各层资源,内敛式地满足个人养老保障需求的一种保障模式。

综上所述,关于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模式的研究,各位学者提出了家庭养老、土地养老、子女养老、集体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内敛型养老模式等不同的概念。

这些不同概念的提出正反映了学者们在农民采取何种养老模式这一问题上的多种意见。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docx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docx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前言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到 2050 年,全球老龄人口将增加到近 2 0 亿,而60 岁以上的人口也将超过15 岁以下的青少年人数。

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而我国在1999年的时候,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2亿,占总人口比重超过了10%,这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且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比较多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

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对的挑战之一。

一、关于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的探讨目前,大部分学者通过分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认为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以来,老龄化发展加速,且进程很快。

如刘思敏(2011)认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快于西方的原因在于中国近三十多年的人口计划生育的政策,使得人口生育率长期低于人口的更替水平。

徐文杰(2011)则进一步认为,经济发展水平的状况决定了老年人口分布的状况,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老龄化也相对比较严重。

二、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的研究1、“未富先老”。

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具有“未富先老”这样一个显著的特点。

“未富先老”是邬沧萍教授首先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总人口和老年人口都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又由于中国长期积贫积弱,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GDP 还不到世界的1%,中国人口庞大,并且又迎来加速老龄化阶段,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2006);田雪原(2010)则认为在21世纪的今天,“未富先老”的特点始终伴随着我们,制定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政策等,必须考虑到这样的特点的制约和影响;冯慧阳(2011)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认为“未富先老”的特点是更加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速度赶不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刘士杰和原新(2011)则把“未富先老”认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2、“未备先老”。

另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未备先老”的特点。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2000字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2000字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2000字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急剧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也是一个越来越严峻的全球挑战。

随着医疗和养老服务的大规模发展,以及高速发展的经济变化,伴随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正在加快步伐成为一个老龄化的社会,尤其是在比较发达的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表现得更加明显。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系统分析与综述,旨在通过深入研究了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特征及其影响,为有效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有益建议。

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高增长和高负荷的特征。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7月发布的《中国老龄发展报告》,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已达1780万,占总人口的13.26%,老龄比例显著增加,人口老龄化过程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同时,我国城镇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老龄人口比重较高,在2045年将达到22.2%。

同时,人口老龄化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各种影响。

在城镇,老龄化将加剧劳动力短缺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相关研究表明,随着劳动力短缺,长期照料需求加剧,而家庭照料力量明显减少,对社会福利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给社会承载压力进一步加大。

老龄人口的增加也会增加社会投入,如医疗保健、交通运输、社区环境及教育等资源,负担社会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

此外,人口老龄化还会影响社会心理健康水平。

由于老龄人口增加,老年人会感到疲劳与孤独,他们容易出现精神压力紊乱,甚至有可能引发各种精神疾病,在缺乏有效的专业支持和解析的情况下,其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

此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会把社会负担转嫁到下一代,给家庭和社区带来额外的压力,从而影响社会和经济稳定。

因此,从宏观角度来说,有必要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首先,政府有必要重视预防老人疾病的重要性,制定有效的、负担得起的健康保险方案,加强老年人医疗保障,确保他们持久健康。

其次,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政府应积极发展家庭照料服务,增加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以及扩大老年康复护理服务覆盖范围。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年论文题目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专业XXXXX班级XX 班级姓名XXX指导教师XX(讲师)所在学院XX 学院完成时间:2012年9月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

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

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一、基本内容(一)人口老龄化概念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

[1]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初,东德有15.6%的人超过65岁,在奥地利、瑞典、西德和法国,这个比率为13.4%或更高,英格兰和威尔士有13.3%,苏格兰有12.3%,北爱尔兰有10.8%,美国有9.9%。

而中国是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在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低龄老人多,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人口转变迅速,老龄化进程快;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

[2]一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

目前,中国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6100字》

《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6100字》

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目录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综述 (1)2、国内研究综述 (2)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3)(一)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概念 (3)1.人口老龄化的定义 (3)2.衡量老龄化的指标 (4)(二)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 (4)1.产业结构的定义 (4)2.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 (5)(三)结构主义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6)1.结构主义发展理论 (6)2.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 (6)参考文献 (7)(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由于人口老龄化这类人口因素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并非起着直接、明显的作用,它更多的需要通过一定的中介因素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间接的影响[4]。

因此,国内外学者关于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影响的探讨都要晚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中国人口发展的现实表明,中国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要晚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也会因此暴露得相较发达国家来得更晚,这决定了中国开展人口老龄化研究的步伐也要落后于发达国家。

1、国外研究综述Andreea(2012)通过分析日本和澳大利亚三次产业就业人口40年来的年龄结构变化,发现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平均年龄要显著大于二三产业,即二三产业倾向于吸纳年龄较低的就业人口,因此从劳动力供给角度来看,人口老龄化将改变就业人口的年龄结构,从而可能提高第一产业的相对就业人口,减少二三产业的相对就业人口[5]。

Martín Gonzalez-Eiras(2011)从劳动力供给、消费模式、资本供给、全要素生产率、金融市场和政府负债六个角度论述了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可能路径,并选取51个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1970-2004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在控制了人均收入、贸易份额、政府消费份额、人口规模等变量后,提出人口老龄化将对不同部门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产生显著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农业、制造业、建筑业以及采掘业等部门具有显著负效应,而对于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具有显著正效应[6]。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论文怎么写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论文怎么写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论文怎么写《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寿命不断延长,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1、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超过 2 亿,占总人口的比例接近 20%。

这一庞大的老年人群体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养老、医疗和照料压力。

2、老龄化速度加快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

在较短的时间内,老年人口比例迅速上升,这使得社会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的准备时间相对不足。

3、地区差异显著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中西部地区的老龄化速度也在逐渐加快。

4、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慢性病的风险增加。

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给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同时,部分老年人还存在失能、半失能的情况,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照料。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1、老年人口比例将持续上升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继续增长,到2050 年,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可能超过 30%,这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高龄化趋势明显不仅老年人口总数增加,高龄老人(80 岁及以上)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

高龄老人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需求更为复杂和迫切,对社会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现代社会面临挑战。

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子女外出就业等因素的影响,家庭为老年人提供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功能逐渐弱化,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4、养老服务需求多样化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照料,对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

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

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

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1引言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随着这一问题的日趋严重,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和探讨解决的途径。

我国作为当今世界人口最多,同时也是生育率下降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发展中国家,因而也是最早进入并将迅速走向老龄化严重阶段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人口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分配和劳动就业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各种压力和挑战。

为了更好的梳理相关研究,本文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对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2 关于人口老龄化定性研究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定性研究主要有张桂莲、王永莲(2010)、何建宁(2010)和Feinan Chen(2009),祁峰(2010)以及马继艳(2010)。

张桂莲、王永莲(2010)具体分析了我国老龄化的特点,在考虑中国老龄化问题时,以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为依据将中国人口老龄化分为四个阶段,即年轻型人口阶段、年轻型向成年型过度阶段、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阶段、老年型的调整与回归阶段。

从四个阶段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一些特点。

第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又大又快”的迅猛之势,第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不平衡,第三,我国老龄化出现“未富先老”的现象。

最后又分析了老龄化给中国经济所带来影响。

人口老龄化趋势必将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导致储蓄率降低,从而使影响投资,最后老龄化也会出现一些老年犯罪等社会问题。

何建宁(2010)通过定性分析影响我国走向人口老龄化的各种因素,对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概括。

她指出,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的最直接因素,其中出生率下降是人口老龄化的决定因素,而社会公共健康、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以及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延长了老年人的平均寿命。

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抑制人口增长过快的功能,经济生活水平与人口结构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最大,现时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主要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一个文献综述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一个文献综述

㊃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㊃第24卷第4期㊀2014年7月㊀Vol.24㊀No.4㊀Jul.2014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4.04.11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一个文献综述∗董㊀昕1,刘㊀强2,周婧玥1(1.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金融系,重庆400033;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3)摘㊀要: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相比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我国关于老龄产业的学术研究起步晚,成果较少,且微观分析和定量分析不足;应强化关联性研究,细化和深化分环节研究,注重定量研究以及研究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㊂在全面回顾我国老龄产业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市场规模㊁市场结构㊁区域市场差异等角度总结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㊁制约因素㊁发展对策以及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期为我国老龄产业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㊂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产业;老年市场;老龄事业;老年人口群体;老年人需求;养老产业;老年社会保障中图分类号:F264.9;F014.5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8131(2014)04⁃0078⁃09一㊁引言2013年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超过2亿人(占总人口的14.9%),65周岁及以上人口超1.3亿人(占总人口的9.7%),按照统计意义上的老龄社会定义,我国已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阶段㊂老龄社会是消费拉动型(老年人口购买力)和科技推动型(劳动人口生产力)社会,随着老龄人口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老龄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杨燕绥等,2014)㊂因此,培育壮大老龄产业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 扩内需㊁促就业㊁稳增长㊁转方式㊁调结构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老龄人口所需资源和服务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培育老龄产业市场供需链条,解决老龄化现象带来的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也是中央启动新一轮改革的题中之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所在㊂老龄产业潜在经济价值㊁社会价值以及学术价值的叠加效应越来越得到学术界㊁政府决策部门㊁企业界以及老年群体的极大关注,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热点问题㊂我国学术界对老龄产业的认识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伴随着老年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而逐步开87∗收稿日期:2014⁃03⁃19;修回日期:2014⁃05⁃11㊀基金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研究项目青年项目(2012QNJJ017);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2011年度科研团队(030101)㊀作者简介:董昕(1982 ㊀),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硕士,在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任教,主要从事金融理论㊁产业金融㊁产业政策研究;Tel:151****9399,E⁃mail:dongxin_12345@163.com㊂刘强(1980 ㊀),男,山东潍坊人;博士研究生,现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主要从事人口㊁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Tel:136****5853,E⁃mail:liuqiang318@163.com㊂周婧玥(1983 ㊀),女,重庆人;讲师,硕士,在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任教,主要从事产业金融研究;Tel:159****2451,E⁃mail:maggiezhou@hotmail.com㊂始的,最初的研究集中在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和老年群体的消费市场上㊂张纯元(1994)所著的‘中国人口老化与未来市场“应该算是较早对老年市场的消费需求进行研究的学术专著,认为中国人口的急剧老化扩大了老年消费市场的规模,老年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㊂赵宝华(1999)基于我国老年消费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认为应尽快制定和完善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并由市场消费需求引导生产供给㊂张京城(1999)认为,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将会给社会需求带来极大的刺激,推动老龄产业的快速发展;老龄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相对充足的就业岗位,也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和财政压力,将是中国进人21世纪后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㊂进入21世纪,我国关于老龄产业的研究进入发展阶段 (陆杰华,2000,2002),但有关研究文献从数量上来看还是比较匮乏㊂对 中国知网 数字文献的检索结果表明,2000 2014年我国以 老龄产业 作为关键词的研究文献单年最多不足200篇,而以其为篇名的单年最多不足50篇,且近半数为报纸媒体报道资料㊂其中,陆杰华(2002)和艾慧(2007)两位学者分别对我国老龄产业的研究进行过综述:陆杰华将我国老龄产业研究分为起步阶段(1997年前)㊁研究开拓阶段(1997 2000年以前)㊁研究发展阶段(2001年之后),艾慧则基于必要性㊁内涵界定㊁性质界定㊁有效需求四个方面对我国2007年以前有关老龄产业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㊂老龄产业是由老年人口的强大刚性市场需求托起的新型产业,是典型的消费拉动型产业,因此本文在全面回顾我国老龄产业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产业市场规模㊁产业市场结构㊁区域市场差异等角度分析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归纳我国制约老龄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进而从研究实用性和适用性角度总结以有效市场需求为动力推进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并对老龄产业的研究趋势和重点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今后的老龄产业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㊂二、老龄产业的界定与市场需求1.老龄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不同学者对 老龄产业 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位,要界定和理解老龄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的研究值得关注:一是老龄产业的概念㊂1997年召开的全国第一届老龄产业座谈会正式提出了老龄产业的概念,认为老龄产业广义上是指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产品㊁设施和服务,包括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以及精神文化方面需求的具有同类属性的行业㊁企业的经济活动㊂此后,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张纯元(1999)认为老龄产业是为老年人提供产品与服务㊁满足老年人各方面需求的各种行业与部门的通称;顾鉴塘(2001)认为老龄产业是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提供相应的老年产品和服务;张文范(1997)㊁王章华(2013)等认为老龄产业是由老年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㊁经营㊁服务的经济活动和设施㊂产业经济学理论将老龄产业归属于老年福利经济范畴,指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为满足老年社会群体的物质文化需求而形成的经济业态的集合,构成要素包括市场㊁产品和从业人员㊂从宏观意义上讲,老龄产业是涉及多种学科㊁关系到多种经济门类的综合性产业,具有理论性强㊁政策性强㊁实用性强㊁操作性强的特点(麻凤利,2010)㊂总结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有代表性的观点,老龄产业是为老年人提供产品或劳务㊁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需求的各种行业㊁部门的通称,是由老年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一种新兴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㊁经营㊁服务的经济活动和设施㊂二是老龄产业与老龄事业的区分㊂陈叔红(2007)认为在目前老龄产业研究中,依然存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相混淆的现象,虽然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都是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为老龄群体提供与生活保障相关的各种制度㊁设施㊁物品㊁服务等老龄产品,但实际上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存在根本的区别㊂麻凤利(2010)也同意产业与事业存在属性上的不同,两者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老龄事业属于非盈利性公益事业,老龄产业则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㊂由于老龄产业性质徘徊于事业和产业之间,部分学者坚持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促进老龄产业的健康㊁稳定㊁持续发展,必须既要强调其福利性,又要注重其微利性(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国家软科学课题组,2003)㊂97三是老龄产业的分类㊂老龄产业体系涉及第一㊁二㊁三产业,主要包括农业㊁加工业和服务业,农业为老人提供所需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老人提供必须的生活用品,服务业则为老人提供所需的服务与设施㊂陆杰华(2013)等将我国现有的老龄经济业态分为养老产业㊁军休产业㊁老年医疗产业㊁老年旅游产业㊁老年报刊产业㊁老年文化产业㊁老年教育产业㊁老年保险业㊁老年会展业㊁新型综合产业(包括征婚㊁法律援助㊁网上信息服务等)等12类㊂2.我国老龄产业的市场需求需求是市场存在的前提,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市场的需求为原动力的,人口老龄化对市场和生产的影响主要也是通过消费需求来实现的㊂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对消费资料和消费性劳务的需求,也就是人们对满足其生存㊁享受和发展的物质资料和劳务需要在有支付能力条件下的表现形式;而老年消费需求大体分为三类(赵宝华,1999):老年物质产品消费需求(包括衣㊁食㊁住㊁行㊁用以及药品㊁医疗等)㊁老年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包括文娱㊁体育㊁保健㊁教育等)和老年照料服务消费需求(包括老人护理服务㊁老年家庭服务㊁临终关怀服务㊁咨询服务等)㊂李齐云等(2008)认为老龄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由老年人口规模㊁老年人购买力水平和购买欲望所决定的市场需求㊂赵宝华(1999)也认为,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消费需求的变化,对整个社会消费需求㊁市场结构将产生越来越重大和深远影响㊂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王章华,2013),老龄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可以用老年消费在GDP中的比重来衡量㊂2009年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为6000亿元,2010年达到1万亿元,但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足1000亿元(全国老龄办,2010)㊂陆杰华(2013)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从2011年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增加的速度要远远快于人口增长速度,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在2035年左右达到高位之后将明显慢于之前年份,但老年人口的消费却一直呈现高速增长之势;老年人消费总额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将从2011年的5.55%持续上升到2050年的17.25%,40年间增长超过11个百分点㊂根据全国老龄委的测算,到2050年我国老年市场的需求将达到5万亿元;杨超(2013)的研究表明,从2010年到2020年和2030年,我国老龄产业规模将从近1万亿提升到8万亿和22万亿,老年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从6%左右提高到12%和15%左右,对GDP的拉动作用从3%提高到6%和8%㊂鲍学全认为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未来20年还将翻一番,突破4亿,届时老年人口的消费规模将超过13万亿①㊂从我国老年人口退休金总额看,2010年达到8383亿元,2020年将达2.8万亿元,到2030年将达7.3万亿元,老年人群体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消费大军㊂上述关于老年市场消费需求的测算,证明了我国老龄产业在未来国民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㊂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人收入水平的稳步增加,我国老龄人口消费需求和能力的增长将为我国老龄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陆杰华,2013)㊂同时,老年消费市场逐渐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老年消费总量将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逐步上升,老年消费水平将随着经济发展和老年人收入的增加不断提高,老年消费结构将向多样化和多层次方向发展,老年人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将日益趋向科学,老年人的非物质性消费需求将逐步上升㊂㊀㊀三、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1.我国老龄产业的规模、结构与特点㊀㊀从产业的市场规模来看,当前我国老龄产业的规模为1.3万亿人民币,占GDP的8%左右,如果广泛地看待老龄产业市场,到2050年老龄产业占GDP的比例将会增长到29%(中国老龄科学研究发展中心,2013)㊂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2013)认为,到2015年,我国养老床位将增加340多万张,需建设资金3000亿元;养老服务㊁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也将超过4500亿元;这意味着,未来几年的时间内,老龄产业将新增高达7500多亿元的产业规模㊂08①参见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鲍学全在 2014首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启动及‘环球老龄“杂志创刊新闻发布暨保利养老战略发布会 上的致辞㊂从老龄产业的市场结构来看,陆杰华(2013)认为我国老龄产业中的养老服务业㊁老年教育业和老年住宅业都呈现出快速兴起的势头;在技术革新和市场细分的推动下,传统的老年日常用品业㊁老年医疗保健业以及日渐兴起的老年旅游业也都有较好的发展;而老年金融保险业㊁老年咨询业的发展则较为滞后㊂王章华(2013)认为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较快和发展最好的是养老机构,其次是养老服务和护理照料,再次是老年人产品㊁老年人旅游㊁房地产以及金融保险㊂万俊海(2007)认为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目前主要集中在老年生活用品㊁老年住宅㊁老年旅游等产业领域,其中,老年生活用品产业(满足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辅助品㊁医疗器械㊁保健品㊁营养品等)发展较快;一些在选址㊁规划㊁内部设施等方面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深受老年人喜欢的大型老年社区,已成为老龄产业中老年住宅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候鸟式 度假也成为老年旅游产业发展的亮点,同时,诸如农村田园风光游㊁古建筑巡礼游㊁民俗文化游等适合老年人身心的慢节奏旅游(让老年人慢慢地走㊁慢慢地看㊁仔细观赏品味)已经成为老年旅游业发展势头很好的项目㊂从老龄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来看,廖祺(2013)认为我国老龄产业市场较为集中在数个经济发达城市和沿海城市;李子成(2013)也认为我国老龄产业市场需求规模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现象,北京㊁上海等发达地区领先于全国各地,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老龄产业发展滞后,市场消费需求释放不足导致难以支撑产业发展基础㊂陈刚(2007)基于对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老龄产业消费市场的考察,认为无论从养老服务的内容㊁方式,还是从投资经营模式来看,这些地区已初步形成了社会化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服务体系,有效的市场消费需求带动了老龄产业的发展,催生出了 政府引导主体化㊁举办单位多元化㊁资金筹集多样化㊁城乡联动一体化 的 温州模式 和 在家托老㊁政府买单 的 上海模式 等创新养老模式㊂此外,赵朝霞等(2013)对西部城市重庆㊁罗帆(2012)对中部城市武汉㊁李倩等(2012)对广东省㊁余家军(2014)对苏州等的研究也表明,我国老龄产业在区域布局和地区发展程度上都存在较大差异㊂我国的人口转型与经济改革㊁社会转型是重叠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同时也是经济体制市场化㊁公共服务社会化㊁老龄产业现代化的过程,具有典型的市场消费拉动产业发展的特点㊂杨超(2011)认为我国养老产业具有产业链长㊁涉及领域广㊁环境友好㊁健康可持续等特点,涉及看护护理㊁医疗康复㊁金融㊁旅游㊁文化等20多个行业,并对上下游产业(如建筑㊁钢材㊁水泥㊁机械等)有明显的带动效应㊂陆杰华等(2013)认为现阶段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概括起来有六点:一是老年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但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和就业的局面尚未形成;二是老龄产业发展相对较为集中,产业发展区域间失衡;三是养老服务和产品发展势头良好,但产业扶持和规范性的政策欠缺;四是老龄产业福利色彩浓厚,社会力量参与力度亟待增强;五是产品和服务销售渠道单一,促销手段较为落后;六是以传统产品为主的格局仍未打破,市场研究和产品开发相对脱节㊂2.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不足与制约因素王章华(2013)认为,我国老龄产业虽然具有老年人口绝对数多㊁市场规模大㊁地区差异大㊁需求层次多㊁生活服务需求多样化等特点(特别是消费需求潜力巨大),但总体来看,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远远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滞后于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规模,老年产品市场呈现企业少㊁产品单一㊁供给匮乏㊁市场冷落等特点,尤其是老年人口的金融保险㊁理财服务供给滞后于市场需求㊂李齐云等(2008)在全面分析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我国老龄产业形成了 厂家不愿做,商家不愿卖,消费者无处买 这样一个怪圈,养老机构严重不足,数量和从业人员的素质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口的增长需求㊂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指出,老龄产业作为一个横跨第一㊁二㊁三产业的综合产业体系,目前国内只在老龄医药㊁医疗㊁保健品等方面有所发展,其他老年人专用品开发得很少,市场上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的商品品种单一,有的甚至短缺㊂陈刚(2007)认为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㊁产品供求矛盾突出㊁产品和服务开发创新乏力㊁产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以及由于投资不足而缺乏规模效益等是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重问题,而社会氛围滞后㊁政府部门角色缺失㊁管理机制18不健全㊁专业人才缺乏㊁老年人口消费习惯等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㊂陈勇鸣(2012)认为,目前,影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体制性障碍,老龄产业的性质徘徊在事业和产业之间,缺乏是政府介入还是市场介入的边界划分;二是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形成的 福利化养老 认识误区影响了养老服务社会化㊁产业化的进程;三是缺乏总体规划和宏观指导,政府在老龄产业战略发展中职能缺失㊂而从市场消费需求角度来看,制约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对老年市场的重视度和开发度不够,缺少老龄产业孕育壮大的产业环境;二是老年人口群体的消费能力没有被有效激发出来①;三是老年市场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㊂四、国外老龄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的时间较早,对于老龄产业的研究相对比较丰富和成熟,但大多是集中在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方面,将人口老龄化视为社会问题去考究和解决㊂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Pichat(1956)全面总结了关于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的决定因素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ClarkTibbit(1960)的‘老年学手册:社会(经济)诸方面“以及Clark和Spengler(1980)合著的‘个体高龄和群体老化经济学“的出版分别标志着老年学的诞生和老龄化经济学的真正确立㊂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学者对老龄化的研究更加深入㊂WorldBank(2001,2003)认为国家应该通过采取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等手段解决人口老龄化引起的财政危机和社会问题;RonaldDemosLee(2007)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影响“(GlobalPopulationAginganditsEconomicConsequences)一书中分析了老龄化对人口结构和全球储蓄的影响,并提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行动方案;2008年新加坡老龄产业会议与展览(SICEX)重点讨论了医疗保健㊁旅游休闲㊁金融及科技四个主题,强调了老龄产业的重要作用;GeorgeMagnus(2008)在专著‘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正在改变我们的经济和生活“(TheAgeofAging:HowDemographicsareChangingtheGlobalEconomyandOurWorld)中深入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㊁通货膨胀㊁住房和股票价格㊁公共开支和税收㊁教育和医疗保健以及财富分配等问题造成的影响;RobertHolzmann(2009)就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JamesKippPoffle(2010)分析了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医疗卫生产业的影响,认为老年人口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医疗卫生的有效需求㊂国内学者在发现我国老龄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差距和问题后,开始尝试对国外老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以期能从中探寻促进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经验㊂国内学者对发达国家老龄产业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日㊁韩老龄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上②㊂闫永胜(2008)㊁查建华(2011)等通过对中国和日本两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对比分析,查找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总结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㊂陈铭等(2006)将日本老龄产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具体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认为日本的老龄产业之所以能够得到较快发展,除了老龄人口急剧增加的内在动力外,主要得益于日本政府对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的强大影响力,同时,针对老龄产业的规范措施和扶持政策也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㊂田香兰(2013)归纳总结了韩国发展老龄产业的经验,认为韩国老龄产业之所以能够顺利发展,是因为选择了 政府主导㊁企业参与㊁市场推动㊁社会支持 的产业发展道路,这种老龄产业发展思路值得我们借鉴㊂此外,杨宏等(2006)对英国㊁奥地利㊁德国㊁美国㊁瑞典等发达国家老龄产业发展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尽快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㊁发展社区养老是我国社会养老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缓解我国养老困境㊂基于有关文献对发达国家老龄产业的分析,可以看出:发达国家老龄产业发展已相对完善,且形28①②笔者认为其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老年人自身养老保障的能力及其对国家社会保障收益的信心不足;二是当下老年人被子女 啃老 (甚至隔代育婴)等替代性消费严重降低了其实际消费水平;三是老年人自身消费观念比较保守㊂从老龄化进程看,日本虽不是老龄化开始最早的国家,却是由消费需求刺激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㊂2000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0.22亿(占人口总数的比重为17.4%),2010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约为3000万人(占总人口的23.1%),来势凶猛的人口老化生产的市场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日本老龄产业的发展㊂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所涉及的领域覆盖面比较广,老龄产业的发展已能够基本顺应本国人口老龄化的需求㊂我国发展老龄产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其先进经验:一是明确本国老龄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根据各阶段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㊂如日本将本国老龄产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制定不同的支持政策来促进老龄产业发展㊂二是发展老龄产业需要政府积极地引导与支持㊂例如,为促进老年消费品开发,日本颁布了‘促进福利用具器具机械研究㊁开发和使用的法律“,而韩国选择了政府主导型的产业发展道路㊂三是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为涉老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氛围,同时,在政策扶持方面予以倾斜㊂例如,在融资方面可以为涉老企业提供期限较长的㊁贷款利率优惠的信用贷款,以刺激企业投身老龄产业的积极性;政府还应在城市规划的早期为老龄产业和老年设施预留发展用地,以降低老龄产业的土地㊁租金等经营成本㊂五、促进老龄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建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3 35号)指出,要从国情出发,把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努力使养老服务业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成为扩大内需㊁增加就业㊁促进服务业发展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㊂因此政府㊁企业以及老年人群体应 三位一体 ,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完善市场各环节的传导机制,充分释放消费需求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通过刺激市场有效需求促进老龄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㊂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老龄产业满足市场有效需求的能力加大政府和政策支持力度,创新金融㊁财政㊁产业等领域对老龄产业的扶持模式,夯实老龄产业满足市场有效需求的基础能力㊂陆杰华等(2013)认为现阶段我国老龄产业发展急需一个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各级政府要在统筹考虑老年人群体消费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老龄产业发展规划;二是设立老龄产业发展基金,并通过接纳社会捐赠等方式筹措老龄产业发展所需资金;三是完善老龄产业的准入制度以及制定和改进相关规范和标准;四是建立区域和城乡一体的老龄产业政策体系;五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老龄产业,促进养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六是积极支持和培育 老年典范区 ㊂万俊海(2007)认为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优化老龄产业的产业环境,包括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条件以及引导老年人实现从经济收入水平到消费观念和模式的一系列转变,这些都与政府的相关职能完善和政策调整密切相关,因此政府在老龄产业的发展中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㊂曾霞(2007)认为,要制定必要的优惠政策,扶植老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建立并不断完善有关老龄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㊁管理和监督;积极探索和完善老龄产业多元化投资体系,引导㊁整合和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发展老龄产业㊂李齐云(2008)提出要形成一套 以政府间接调控为指导㊁以市场机制为主要资源配置手段 的老龄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形成促进老龄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市场需求㊂2.构建需求导向的市场体系,优化老年市场产品和服务结构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培育老龄产业多元化供需链条,形成竞争有序㊁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企业要在正确评估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科学界定经营范围,构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产品供应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差异化㊁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㊂廖祺(2013)认为老龄产业的发展会受到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深刻影响,提出应建立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的发展格局㊂吴玉韶(2004)认为老龄产业的发展要坚持产业的市场性属性,以 需求为导向 ,企业要在正确评估老年人群体的有效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精准市场定位,政府既要加大对老龄产业的扶持,又要重视对老年市场的监管㊂杨燕绥等(2014)认为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依赖于 扶持养老服务龙头组织 打造养老服务供给链条 培育老龄人口养老资产 等三个方面的创新,特别提出要以老年人口的需求为核心,打造养老服务供给链条㊂赵宝华(1999)认为,市场主体要摸清老年人口规模㊁老38。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和产业的影响的研究综述论文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和产业的影响的研究综述论文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和产业的影响的研究综述论文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和产业的影响的研究综述一、当前人口老龄化特点人口老龄化问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世界范围得到重视后,中国于二十世纪也进入到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激烈讨论中。

当一个社会老年人人口不断上升,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社会总人口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社会总人口15%时,该社会极为老龄化社会。

导致人口老龄化有两个因素,一是生育率的下降,二是在生育率不变情况下,人口寿命延长。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社会逐渐由“家庭养老”转变为“社会养老,家庭养子”,在成本效益比较分析下,由于教育投资等养子成本的增加以及社会养老制度的逐渐完善,“理性人”会倾向于选择少生子,从而降低了生育率。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

若按国际标准衡量,中国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基本特征为:老龄化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区域差异明显、性别间老龄化差异渐现。

老龄化速度快及高龄化趋势明显表现在于,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用了百年或比较长的时间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仅用了18年的时间便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按联合国预测,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由7%上升至14%仅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

未富先老表示了,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财富累积度还比较低,但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同时社会的“银色产业”发展落后,社会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并没有为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做好准备,相关的公共品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供应不足。

区域差异明显包括了“城乡倒置”以及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程度与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相契合。

导致“城乡倒置”是因为,城市与乡村二元化发展体制以及户籍制度的作用,农民进城打工,小孩与老人留在乡村生活,导致了,城市老龄人口与扩大的总人口之比,数值减小了,而乡村的老龄化人口比例反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八前言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到2050 年,全球老龄人口将增加到近2 0 亿,而60 岁以上的人口也将超过15 岁以下的青少年人数。

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而我国在1999年的时候,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2 亿,占总人口比重超过了10%,这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且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比较多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

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对的挑战之一。

一、关于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的探讨目前,大部分学者通过分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认为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以来,老龄化发展加速,且进程很快。

如刘思敏(2011)认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快于西方的原因在于中国近三十多年的人口计划生育的政策,使得人口生育率长期低于人口的更替水平。

徐文杰(2011)则进一步认为,经济发展水平的状况决定了老年人口分布的状况,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老龄化也相对比较严重。

二、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的研究1、“未富先老”。

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具有“未富先老” 这样一个显著的特点。

“未富先老”是邬沧萍教授首先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总人口和老年人口都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又由于中国长期积贫积弱,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GDP 还不到世界的1%,中国人口庞大,并且又迎来加速老龄化阶段,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2006);田雪原(2010)则认为在21世纪的今天,“未富先老”的特点始终伴随着我们,制定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政策等,必须考虑到这样的特点的制约和影响;冯慧阳(2011)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认为“未富先老”的特点是更加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速度赶不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刘士杰和原新(2011)则把“未富先老”认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2、“未备先老”。

另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未备先老”的特点。

如李建民,杜鹏等学者(2006)则认为“未富先老” 并不是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本质特征,中国当前的老龄人口问题也是和“未富先老”无关的,并指出老龄化挑战的真正含义是“未备先老”。

而穆光宗等(2011)则认为人口老龄化除了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外,还具有“未备先老”,“孤独终老”的特点。

3、区域发展不平衡。

有些学者认为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人口老龄化的一大特点。

如王志宝,李国平等(2013)通过分析了近20 年的人口面板数据,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较大,且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关联性比较高,认为经济发展是推动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4、其他特点。

其他学者则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人口老龄化的其他特点。

如钱凯(2010)认为人口老龄化除了具有以上两个特点外,还具有老龄人口总量“多”,老龄人口的增速“快” 的特点。

史佳颖等认为(2013)人口老龄化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少子老龄化,因此中国的老龄化还具有典型的少子化特征。

三、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在21 世纪共分为三个阶段。

如徐文杰(2011)认为,2001—2020为快速老龄化阶段,2021—2050 为加速老龄化阶段,2051—2100为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穆光宗(2011)则指出,人口老龄化将伴随着21世纪的始终,而且2030—2050 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时期。

而有的学者则从其他角度提出了我国未来的老龄化趋势研究。

如贾云竹等(2012)是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女性化的趋势研究出发,认为随着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女性各个年龄段死亡风险的进一步降低,未来我国老年人中的女性化程度将会逐渐深化。

四、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两个方面的作用结果:一方面是生育率降低,另一方面是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

如孙一(2010)认为人均寿命的延长,出生率下降是造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

但是学者对这两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的看法确不尽相同。

如吴红乔(2010)认为少子化是我国发生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而我国少子化的直接形成原因是由于生育率的降低;何建宁(2010)在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和回归分析之后,认为影响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是生育率,而人口密度又是影响生育率的根本原因。

有些学者则从其他的角度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的形成原因。

如原新等(2009)采用假设模拟的方法再现了1982-2007 年人口发展进程,考察了相关人口学变量:生育率、平均预期寿命、人口惯性作用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这三个变量中,人口惯性作用的贡献率为最大,为56. 06%;马骁骁(2010)则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在造成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原因中,经济水平和生育政策是两个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并认为即使中国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经济增长对人口老龄化的促进作用仍要大于政策因素,但与国际相比,经济因素起到的作用仍相对较小。

五、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一)经济层面。

一些学者认为人口老龄化对国民收入分配、消费、储蓄投资、劳动力供给和劳动生产率、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等经济领域带来一定的影响。

1、关于人口老龄化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李军(2013)认为人口老龄化改变了经济活动中的劳动力和非劳动力人口的数量比例,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经济的供给和需求,最终影响了整个经济的运行。

何奇等(2012)认为人口老龄化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从积极因素转向消极因素,因此中国应当逐渐降低财政支出的规模,可将更多的财政资金分配到我国的公共教育领域。

2、关于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

在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中,有关人口老龄化与消费需求的研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王金营等(2006)通过中国自1978 年以来的时间序列分析,将人口年龄结构引入了标准消费人的消费函数中,发现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水平、消费规模、消费结构均有影响,并且发现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会使人均收入提高所带来的消费水平增加速度减小,老龄化也会降低未来消费水平和比率;王森(2010)在将人口的年龄结构引入消费函数的基础上,采用中国的数据进一步解决了消费函数可能存在的伪回归问题,使模型对现实的解释方面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靠性。

于潇等(2012)利用包含人口年龄结构的消费模型,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并实证分析和讨论了中国的消费函数,对人口老龄化和消费之间关系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3、关于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投资的影响。

学者们对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投资的影响的观点不尽相同。

大部分学者认为根据生命周期理论,老年人口比重的相对提高会导致国民储蓄率的降低。

如杜本峰(2007)认为人口老龄化会使中国储蓄率和投资率下降,从而加大了资本积累的不确定性,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进而导致经济发展出现系列波动;刘永平和陆铭(2008)则以中国家庭中的父母自利性假设为出发点,得出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使储蓄率下降的结论;而李中秋,王朝明(2013)同样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有负效应,且由于未富先老,城乡倒置的老龄化状况,使得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方面更加复杂。

有些学者不完全认同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负效应或者程度。

如唐东波(2007)借助于一个简单的两期叠代的模型,揭示了人口老龄化一般会使得居民的最优储蓄增加的结论;王森(2011)则基于VAR模型的方法,使用了1979-2009年的数据,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做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人口老龄化虽然对居民储蓄率有影响,但影响程度并不大,贡献率仅占1%左右,而居民收入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反而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比较大;毛毅(2012)则区分了当期和上期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对人均居民储蓄的影响,他是运用地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当期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对人均居民储蓄的影响为负的,而上期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对人均居民储蓄并没有显著影响;黄润龙(2012)认为多种经济社会因素影响了居民储蓄水平,而人口老龄化是是通过社会经济变量来间接影响储蓄水平,而且认为,老年人因为消费减少及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因素,会导致储蓄随着老龄化而增加;朱礼华,赵志勇(2013)运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和日本的有关方面数据,针对老龄化的储蓄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的储蓄效应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并且中国近20 年来的经验数据也表明,老年人口比率的上升提高了国民储蓄率,但是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会展现出类似于日本的人口老龄化储蓄效应,即人口老龄化将降低国民储蓄率。

4、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一般而言,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短缺,降低劳动生产率。

但有的学者认为,针对我国具体的情况,我国虽然已经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的阶段,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

如祁峰(2010)认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生育年龄的人口多,一段时间内并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但国家政府方面应该积极防范。

并从老年人口与青年人口的状况对比,认为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劳动生产率。

5、关于人口老龄化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

大多数学者认为人口老龄化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如彭秀建(2006)运用“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中国人口老龄化将通过劳动力的负增长以及由此导致的物质资本的低增长来减缓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陆铭(2008)认为长期经济增长将随着老龄化增强而下降,但如果加快人力资本积累速度,将会大大地减缓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齐传均(2010)则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力供给下降、人口老龄化不利于资本形成、人口老龄化将削弱全要素生产力,分析认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方面的不利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6、其他方面的影响。

吴帆、李建民(2010)从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代际关系影响角度,认为人口老龄化加深了社会代际关系的变化,从而使劳动力市场方面、社会公共资源分配方面、社会养老保障和待机利益关系格局等具体的方面都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刘辉煌等(2012)利用因素分解和动态面板的实证分析,认为中国近年来人均碳排放量增加的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并且人口老龄化和碳排放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

(二)社会层面。

另有一些学者认为,人口老龄化同样也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社会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田雪原(2007)认为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用于养老金及医疗支出的数额和比例也随之增加,从而使得政府财政压力增大,政府预算中用于支持经济发展的工业支出则紧缩,必然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童玉芬等(2008)针对北京市的人口老龄化状况,就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做了定量关系分析,认为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成明显的正相关的关系,并预测了北京市未来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变动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林森,张军涛(2013)认为人口老龄化会对医疗保险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参保人员的结构老化,二是医保“隐形债务” 的增加,三是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增加,并参照了国外医疗保险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