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经济学第三章

合集下载

第3章 保险(Insurance)【国际工程实务英语】

第3章 保险(Insurance)【国际工程实务英语】

第三章保险(Insurance)第一节保险基本知识(A Basic Knowledge of Insurance)一、保险(Insurance)·从法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看in law or economics ·规避承受某种意外损失的风险hedge against the risk of a contingent loss ·损失风险的公平转移['ekwitəbl] [kən'tindʒənt] equitable transfer of the risk of a loss·保险人an insurer 被保险人an insured ·毁灭性损失devastating loss ['devəsteitiŋ]·保险费率insurance rate·保险费premium ['pri:miəm]·承保范围,保险范围insurance coverage ·独立的研究与实践领域[dis'kri:t]a discrete field of study and practice二、保险合同(Insurance Contract)·受益人beneficiary [,beni'fiʃəri]·承保期,保险期the period of coverage ·保险金额the amount of coverage·除外责任条款exclusions[ik'sklu:ʒənz]三、保险单(Insurance Policy) ['pɔlisi]·财务损失financial loss·履行合同承诺fulfill a contractual undertaking ·由于公共责任或财产损失而对某家公司或某一个人采取法律行动。

[经济学]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经济学]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二代福利”思想


3、第二代福利应该能够适应英国家庭生活方式的改 变,工作和照料孩子是夫妻共同承担的,而且退休生 活将构成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福利制 度必须使这种家庭生活变化趋势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并能够提供更多的安全感来替代恐惧感。 4、现代社会福利应该增强人们的社区感和使命感, 现代福利社会所依靠的不是发放更多福利的家长式政 府,而是提供就业和教育、帮助人们自救的能动性政 府。第二代福利不应该通过高高在上的政府来发号施 令,而应该鼓励地方决策和革新措施,鼓励公共和私 人开展合作。
新剑桥学派



二战后流行于英国的凯恩斯主义的两个分支之一, 以凯恩斯收入分配理论为依据,出发点解决社会 分配的不公平问题,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 代 表人物:罗宾逊等 核心思想是要实现社会分配的均等化 实行高额财产税和累进所得税 实行高额的遗产税和赠与税 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对失业人员等进行培训 对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的发展和 完善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新自由主义




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派别 兴起于20世纪60-70 年代,兴盛于80年代 反对国家直接干预社会保障事业,强调国民个人的自 助精神,并认为每个国民都需要确立自我保障意识, 家庭也要对其成员承担生活保障的责任。 19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社会保 障制度的改革就是受到了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推动 政府削减社会保障事业并将其转归民间组织来管理和 经营;降低社会保障水平并由补充保险等其他手段来 弥补;社会保障资金的运作和投资越来越向私营部门 开放,越来越多的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
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思想渊源
一、西方的社会保障思想渊源

《保险营销》教学大纲

《保险营销》教学大纲

《保险营销》课程说明一、课程内容概述保险营销是保险学与市场营销学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课程。

保险营销将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保险经营管理中,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保险市场已进入全面开放的新局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保险企业不能没有营销。

面对市场机遇和挑战,保险营销学将成为21世纪热门的学科之一。

保险营销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保险的科学理论(1—2章),主要阐述风险概论、风险管理概论和保险概论等保险基础知识。

为后面的保险营销理论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保险营销理论(3—15章),系统的阐述保险营销理论体系。

二、课程性质本课程知识新,内容体系新,实务性和操作性强,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重视实践、重视应用能力培养”的原则。

是各类高职高专院校保险、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保险营销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保险的基础知识,较为系统的理解保险营销理论和营销实务。

为今后的保险课程和营销课程的学习以及工作打好基础。

四、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本课程适用于保险实务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五、开课学期保险实务专业第一学期。

六、课程的总学时和学分保险实务专业学生,课程教学总学时为52学时。

七、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保险基础》、《统计学》八、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保险营销》一般在《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保险基础》等课程之后开设,它是在学生具有一定财经理论基础后开设的实务性很强的课程。

九、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基于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建议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由面授教师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答疑解难,并组织课堂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

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实务性较强课程教学的交互性。

十、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要求本课程考核方式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最终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保险经济学第三章

保险经济学第三章



3.1.3 保险消费决策

个人财富水平对保险的影响

(1)绝对风险厌恶 个人普遍厌恶风险,如果当事人在所有的财富水平上都不喜欢任何 零均值风险。绝对风险厌恶为: (2)递减的绝对风险厌恶 人们普遍认为,越是富有,我们为规避某一给定的额外风险而付出 的最大值就越小,即偏好表现为递减的绝对风险厌恶。如果一个决 策者显示出递减的绝对风险偏好,那么随着财富的增加及其对风险 承受能力的增强,他也越愿意持有风险资产。 (3)相对风险厌恶 相对风险厌恶系数:
第三章 保险消费与储蓄理论

3.1 保险消费决策
3.1.1保险商品性质 ●商品的特征 物质属性 地理位置 时间 状态 ●保险的性质 或有商品:所谓或有商品是指商品不是我们可以使用或消 费的真实物体,而是一种承诺,承诺在某种不确定性事件发生 的条件下,在一定的日期所交割的特定的商品或服务。 根据上述定义,保险商品类似于或有商品。我们通常所说 的保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的不确定性事件发生后,由保险公司向 投保人支付一定数量的货币。
(3来自最优保险决策 当财富水平W与危险损失L无关时,如果保险以精算 公平价格出售,那么对危险损失进行足额保险是最优 的,如果保费中包含一定比例的附加费用,则不完全 保险是最优的。 当财富水平W与危险损失L相关时,分两种情况: 如果财富水平与危险损失正相关,即财富水平W 越高,风险损失L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保险的吸 引力就会降低,最优的保险水平取决于财富水平的分 配状况。对于一个风险厌恶者而言,最优的保险水平 是自我保险。 如果财富水平与危险损失负相关,那么当财富水 平W较低时,财富的损失额反而较高,这将会刺激个 人的保险需求。如果以精算公平价格购买保险,个人 仍将购买足额保险。

第三章:保险的内涵、特征及职能

第三章:保险的内涵、特征及职能
1.关于保险的概念
2.保险的要素 3.保险的作用 4.保险与其他类似经济行为的关系
1、关于保险的概念
(1)保险的经济学定义;
(2)保险的法学定义。
(1)保险的经济学定义
保险是指人们为了保障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将具有 同类风险保障需求的个体集中起来,通过合理的计算 建立风险准备金的经济补偿制度或给付安排。 这一概念反映:保险是一种经济行为;保险是一种金 融行为;保险是一种分摊损害的财务安排。 经济学意义上的保险具有以下要件:必须有大量的同 类风险个体的存在;合理的计算;经济补偿或给付。

(2)大量同质风险的集合与分散 保险的过程,既是风险的集合过程,又是风险的分散 过程 保险风险的集合与分散应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 大量风险的集合体 ☛ 同质风险的集合体 同质风险是指风险单位在种类、品质、性能、价值等 方面大体相近

(3)保险费率的厘订 费率厘定的原则:适度、合理与公平 ☛ 适度--应能足以抵补一切可能发生的损失以及 有关的营业费用 ☛ 合理--不能获得过多或超额利润 ☛ 公平--被保险人的风险状况应与其承担的费率 尽量一致 以完备的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

(4) 保险基金的建立 保险基本职能的实现是建立在具有一定规模的保险基 金基础之上的 保险基金是用以补偿或给付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 人体自然规律所致的经济损失和人身损害的专项货币 基金 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开业资金和保险费,其中保险费 是形成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 保险基金是保险业存在的现实的经济基础 保险基金是保证保险企业财务稳定性的经济基础 保险基金制约着保险企业的业务经营规模 保险基金是以各种准备金的形式存在的

(2)保险与救济

(完整版)保险学原理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保险学原理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1.什么是风险?风险由哪些要素组成?答: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

保险理论中的风险,是指损害发生的不确定性。

构成要素: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害。

2.风险的分类因素有哪几种?答:按性质来分类,分为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

按风险对象来分类,分为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人身风险。

按风险产生的原因来分类,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

按风险的影响程度分类,分为基本风险和特定风险。

3.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有何区别?答:⑴概念不同。

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害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害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

⑵后果不同。

纯粹风险所导致的后果有两种:损害和无损害;投机风险发生的结果有三种:损害、无损害和收益。

⑶是否具有规律性。

纯粹风险的变化较为规则,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通过大数法则测算;投机风险的变化是不规则的,无规可循。

PS:纯粹风险为可保风险,投机风险为不可保风险。

4.什么是风险管理?如何理解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答:风险管理是指为实现一定得管理目标和策略,在全面系统及动态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风险管理方法进行选择和组合,制定并监督实施风险管理总体方案的决策体系、方法与过程的总称。

从管理的角度: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保险原理与实务》吴小平从决策的角度:风险管理是一个组织或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负面影响的决策过程。

风险管理是指人们对各种风险管理的识别、估测、评价、控制和处理的主动行为。

----《保险术语》PS:见书P9-P105.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什么?简述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从三个方面来把握风险管理的目标。

⑴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成本收益原则):通过风险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⑵风险管理的损害前目标:通过加强损失控制、事先安排损失融资方式及组织内部积极采取措施抑制风险等风险管理手段,有效地减少风险损害发生的频率及损害程度,减轻经济主体对潜在损害的烦恼和忧虑,从而优化资源配置。

3金融经济学第三章-金融市场均衡和资产估值

3金融经济学第三章-金融市场均衡和资产估值

(1)复合证券的定价
(1)复合证券的定价 条件与结论
套利关系就是复制关系,无 套利原理是指市场上没有套利机 会。于是,证券和它的复制品的 市场均衡价格必须相等(市场一 价法则)。
(1)复合证券的定价
支付矩阵
(2)金融市场的完全性
(2)金融市场的完全性(续)
满秩的 金融市 场结构
ArrowDebreu 经济
状态 工作 失业 收入 3000元 0元
为了使在失业状态下的生活不过于悲惨,他希望将 未来可能的3000元收入中的一部分“转移”至失业状态。
金融资产(证券)的本质功能
若不存在保险市场,失业与工作状态的消费之间 就无法交换。充其量,个体可以现在少消费一些,留 作未来果真失业时的生活保障,但前提是货币收入可 以跨期存放而不贬值(消费品则是不“腐烂”)。 在经济中引入金融资产交易,个体的福利通常将得 到改善。本例中,如果有保险公司提供失业保险服务, 个体可以购买保险契约,将非失业状态下的一部分收 入(保险费)“转移”为失业状态下可以消费的财富 (保险公司的赔偿);或者,如果存在股票等资产市 场,个体可以利用资产买卖实现未来不同状态的收入 交换。
(3)完全市场中复合证券的定价
• 基本定价方程
• 鞅

无风险证券的定价
• 由基本定价方程
• 由Arrow-Debreu证券复制
基本定价方程的变形
(4)不完全市场的均衡
• 投资者优化模型
• 消费模式
(4)不完全市场的均衡
• 优化模型的求解
不完全市场中的定价
对不同的投资者都一样
对不同的投资者不一样
• 模型基本假设
(2)投资者优化模型
(2)投资者优化模型

[经济学]再保险电子教案

[经济学]再保险电子教案

再保险电子教案第一章:再保险概述1.1 再保险的概念与分类1.2 再保险市场的功能与作用1.3 再保险的基本流程1.4 再保险合同的主要条款第二章:再保险合同与定价2.1 再保险合同的订立与生效2.2 再保险合同的履行与解除2.3 再保险定价的基本原理2.4 再保险费率的确定与调整第三章:再保险分出业务管理3.1 再保险分出人的权利与义务3.2 再保险分出业务的风险管理3.3 再保险分出业务的操作流程3.4 再保险分出业务的信息化管理第四章:再保险接受业务管理4.1 再保险接受人的权利与义务4.2 再保险接受业务的风险管理4.3 再保险接受业务的操作流程4.4 再保险接受业务的信息化管理第五章:再保险经纪人与监管5.1 再保险经纪人的角色与职责5.2 再保险经纪人的服务内容与收费方式5.3 再保险市场的监管机制5.4 再保险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第六章:再保险合同的司法解释与适用6.1 再保险合同纠纷的司法解决途径6.2 再保险合同法律适用的问题与实践6.3 再保险合同中的争议解决机制6.4 再保险合同案例分析与启示第七章:再保险市场的国际惯例与规则7.1 国际再保险市场的组织与运作7.2 再保险交易中的国际惯例7.3 国际再保险合同的范本与条款7.4 国际再保险市场的监管与合作第八章:我国再保险市场的现状与发展8.1 我国再保险市场的概况与特点8.2 我国再保险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8.3 我国再保险市场的发展战略与政策环境8.4 我国再保险市场的挑战与机遇第九章:再保险产品的创新与应用9.1 再保险产品创新的动力与趋势9.2 创新型再保险产品的设计与推广9.3 再保险产品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9.4 再保险产品在未来保险市场的发展前景第十章:再保险电子化与技术应用10.1 再保险电子化的意义与影响10.2 再保险电子化平台的建设与运营10.3 再保险电子化技术应用的案例分析10.4 再保险电子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第十一章:再保险与风险管理11.1 再保险在风险分散与转移中的作用11.2 风险评估与再保险策略的制定11.3 再保险在巨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11.4 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再保险第十二章:再保险与资本市场12.1 再保险与资本市场的联系与互动12.2 证券化再保险产品及其在资本市场中的应用12.3 资本市场的变化对再保险市场的影响12.4 再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融资与投资策略第十三章:环境变化与再保险13.1 气候变化对再保险市场的影响13.2 极端天气事件与再保险风险评估13.3 环境政策变动对再保险业务的影响13.4 绿色保险与再保险的可持续发展第十四章:再保险与金融科技14.1 金融科技在再保险领域的应用14.2 区块链技术在再保险交易中的潜力14.3 与大数据在再保险风险管理中的应用14.4 金融科技对再保险业务模式的影响与挑战第十五章:再保险的未来趋势15.1 全球再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15.2 跨边界经营与再保险市场整合15.3 数字化与创新在再保险领域的趋势15.4 再保险行业面临的新风险与应对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再保险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和作用。

【银行】宏观经济学第三章货币供给习题

【银行】宏观经济学第三章货币供给习题

【关键字】银行第三章货币供给、需求和利息率的决定(一)名词解释1.自发性投资2.投资函数3.资本边际效率(MEC)4.投资边际效率(MEI)6.M17.M2 8.M3 9.根底货币10.货币乘数11.货币需求12.货币的交易需求13.货币的预防需求14.货币的投机需求18.流动性偏好19.流动性陷讲20.法定准备率21.超额准备金22.贴现率23.再贴现率24.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二)选择题1.人们持有货币不是因为下列()。

A.交易的需求B.心理的需求C.预防的需求D.投机的需求2.下列()是正确的。

A.货币的交易需求是收入的减函数B.货币的预防需求是收入的减函数C.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D.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增函数4.下列()不是M2的一部分。

A.可转让存单B.通货C.货币市场互助基金D.支票存款5.灵活偏好曲线表明()。

A.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人们预期债券价格越是会下降,因而不愿购买更多债券B.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人们预期债券价格回涨可能性越大,因而越是愿意更多购买债券C.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人们为购买债券时需要的货币就越多D.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人们预期债券价格可能还要上升,因而希望购买更多债券6.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态,这意味着()。

A.利率少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变动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多变化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影响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8.法定准备率高低和存款种类的关系,一般说来是()。

A.定期存款的准备率要高于活期存款的准备率B.定期存款的准备率要低于活期存款C.准备率高低和存款期限无关D.以上几种情况都存在9.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的贴现率提高,则()。

A.银行要留的准备金增加B.银行要留的准备金减少C.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10.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A. 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的合适的贷款对象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1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保险学3章

保险学3章

五、可保风险
可保风险的定义 可保风险的理想条件: 1. 纯粹风险; 2. 非故意的; 3. 偶然性; 4. 重大损失的可能性; 5. 多数人遭遇相同的风险,少数人遭遇实际损失; 6. 损失的可测性。
可保风险
尼斯湖水怪
风险是否可保的关键因素?
1971年,卡提.萨克威士忌酒厂悬赏100万英镑捕捉尼斯湖水 怪。酒厂老板显然感到胆怯,向劳合社投保,劳合社以2500 英镑保费承保。合同规定:水怪在1971.5.1—1972.4.30期 间被活捉,水怪长度超过20英尺,并能够被伦敦自然博物馆 馆长认可。保险人给予全额赔偿后,水怪归保险人所有。 这一保费水平与威士忌酒厂投保火灾保险的费率相当。 当时,劳合社的许多承保人确信尼斯湖根本没有水怪,但是, 事实上他们非常谨慎,首席承保人仅承担7.5%,其他同行 没有一个超过这一比例。
第一节 保险的本质
一、保险学说 ㈠损失说 ⑴损失补偿说 ⑶风险转移说 ㈡非损失说 ⑴技术说 ⑶相互金融说 ㈢二元说 ⑵损失分担说 ⑷人格保险说 ⑵欲望满足说
挪威保险学家卡尔· H.博尔奇著《保险经济学》指出保险理 论的主要目的就是确定P(保险费)与x(被保险人所获得的补 偿) 这两个要素的关系。
第二节 保险分类
保险的法律分类 按实施方式分类 按投保主体分类 按保险标的分类 按保险精算技术分类 按风险转移方式分类
保险分类
保险的法律分类 ㈠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 ㈡财产责任保险与人寿健康保险 ㈢损害保险与人寿保险 按实施方式分类 ㈠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 ㈡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 按投保主体分类 ㈠企业保险与个人保险 ㈡团体保险与个人保险
⑴夏代后期产生的粮食储备制度。 ⑵3000前在长江危险水域粮食运输中的分散风险方法。 ⑶明朝永乐年间开始的镖局。

经济学原理第三章答案

经济学原理第三章答案

经济学原理第三章答案【篇一:经济学原理部分习题答案】=txt>2玛利亚1小时可以读20页经济学书,她还可以1小时读50页社会学著作,她每天学习5小时。

a.画出玛利亚读经济学和社会学著作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下图玛利亚读书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玛利亚阅读100页社会学著作的机会成本是什么?答:玛利亚读100页社会学著作需要2小时,读20页经济学著作需要 1小时,所以她在2小时内可读40页经济学著作。

她读100页社会学著作的机会成本是读40页经济学著作。

3.美国和日本工人每人每年可以生产4辆汽车。

一个美国工人一年可以生产10吨粮食。

而一个日本工人一年可以生产5吨粮食。

为了使事情简单,假设每个国家有1亿工人。

a.根据这种情况,作出类似于教材表3—1的表。

表3—1 美国工人和日本工人的机会成本(b)日本的生产查可能性边界图3—2 生产可能性边界答:对美国来说,1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2.5吨粮食;1吨粮食的机会成本是0.4辆汽车。

对日本来说,1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1.25吨粮食;1吨粮食的机会成本是0.8辆汽车。

表3—2 汽车和粮食的机会成本答:美国在生产粮食中占有绝对优势。

美国和日本生产汽车的绝对能力是相同的。

e.哪个国家在生产汽车中有比较优势?生产粮食呢?答:美国在生产粮食上有比较优势,日本在生产汽车上有比较优势。

f.没有贸易时,每个国家有一半工人生产汽车,一半工人生产粮食。

每个国家能生产多少汽车和粮食呢?答:美国1年可以生产出5亿吨粮食和2亿辆汽车,日本1年可以生产出2.5亿吨粮食和2亿辆汽车。

g.从没有贸易的状况出发,举例说明贸易可以使每个国家的状况更好。

答:如果没有贸易,美国和日本1年一共可以消费7.5亿吨粮食(5+ 2.5)和4亿辆汽车(2+2)。

如果美国和日本分工,各司其能。

美国专门生产它有比较优势的粮食,1年可产10亿吨;日本专门生产它有比较优势的汽车,1年可产4亿辆。

两者再进行贸易,互通有无,两国每年可以享受10亿吨粮食和4亿辆汽车,比没有分工和贸易时多出2.5亿吨粮食(10-7.5)。

保险原理习题集

保险原理习题集

保险原理习题集第一章风险与保险一、填空:1. 风险的不确定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的不确定性、()的不确定性、()的不确定性。

2. 风险的偶然性形成了经济单位与个人对()的需求,而风险的不确定性使之成为()危险。

3.保险不是保证危险的不发生,而是保证消除危险发生的后果,即对损失进行()它也是保险的基本职能。

4. 我们说危险客观存在的确定性和发生的不确定性,构成了保险的危险,两者缺一不可,而且()性奠定了保险费率厘定的基础。

5.风险因素(Hazard),也称风险条件,是指引发风险事故或在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增加的条件。

6. 风险按其所产生的环境分类,可分为()风险和()风险。

7.静态风险一般均为()风险;而动态风险包含纯粹风险和()风险。

8.风险必须是()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二、单选题:1.下列那些风险因素与人无关,故也称为物质风险因素。

()a.道德风险因素b. 心理风险因素c.实质风险因素d.政治风险因素2. 由社会经济的或政治的变动所导致的风险是()a. 静态风险b. 动态风险c. 纯粹风险d. 投机风险3.驾驶机动车不慎撞人,造成对方伤残或死亡的风险是什么险()a. 财产风险b.责任风险c.信用风险d.人身风险4.自然风险事故引起后果的共沾性越大,人类所蒙受的经济损失a.越惨重b.越轻c.没影响d.不变化三、多选题:1.风险的特征( )a.客观性b.损害性c.不确定性d.可测定性e.可预知性2.对于人体,风险因素是指:( )a. 健康状况b.年龄c.家庭状况d.生活理念e.工作状况.。

3.下列那些属于实质风险因素( )a. 刹车系统b. 发动机功能c. 发动机功能d. 建筑材料e. 消防系统4.下列那些属于道德风险因素( )a. 诈骗b. 纵火c. 恶意行为d. 不良企图e. 疏忽5.纯粹风险是指那些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下列那些属于此种风险。

( )a. 自然灾害b. 意外事故c. 人的生老病死d.证券风险e.政治风险6.自然风险的具体特征a.形成的不可控性b.形成的周期性c.引起后果的共沾性d发生时间的可预知性.e.空间上的不可测性四、名词解释1风险2 危险3 静态风险4动态风险 5 纯粹风险6 投机风险7风险事故8 实质风险因素9 道德风险因素10 心理风险因素11风险管理12可保风险五、问答题1.风险是如何的分类的?2.静态风险与动态风险的区别有那些3.关于“风险”的定义有哪些?你支持哪一种说法?为什么?4.可承保的风险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保险期权博弈分析

保险期权博弈分析

保险期权博弈分析期权博弈方法结合了期权定价和博弈论两者各自的理论优势,帮助我们分析在连续时间和不确定性下的动态多人决策问题,其实质把局中人与未定权益相关联的支付函数值用期权定价技术确定,在局中人顺序行动的情形下求解动态博弈。

期权博弈分析以期权价值最大化,代替了博弈模型中常见的期望效用最大化,这种最大化给出了局中人支付的无套利价值,因而可以看成期望效用的一个替代。

与期望效用方法相比,期权定价方法的优势在于它自动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的价格。

这种方法在分析中非常有用,因为不确定性下的复杂决策问题可以把经典的最优化应用到期权价值上从而得到解决,因而这种方法也就经常被简化为寻找最大化或最小化的一阶条件。

目前,在金融决策文献中,还很少有人尝试把博弈论这种研究策略性环境中经济主体的互动决策问题的工具整合到连续时间的金融决策框架中。

本文拟将期权博弈的分析框架应用于保险问题的研究上,这主要因为保险产品与许多保险决策问题都或多或少带有“或有索求权”的特征。

像金融市场一样,保险市场中也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这就为基于连续时间金融框架的期权博弈理论在保险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本文运用此方法着重分析了财险—责任险中的保险定价、保险公司的资本结构以及含隐性期权成分的寿险合同定价问题,全文共分为七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关于期权博弈理论以及期权定价模型在保险中的应用文献做了较为全面的综述,最后介绍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提供了为理解期权博弈理论和保险理论而必备的一些基础理论。

第一节介绍保险理论的基础知识和保险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趋势;第二节对期权的理论及定价方法做了简单的回顾;第三节介绍了动态博弈的基本理论,包括博弈的基本要素、均衡的概念及博弈的求解方法。

第三章建立保险的期权博弈分析框架。

第一节介绍了连续时间金融框架下的期权博弈分析方法,给出了期权博弈理论的一般框架及其应用方法。

第三章 保险市场:需求与供给

第三章  保险市场:需求与供给
18
(4)公司购买保险可以降低公司财务陷入财 务困境时的成本。 务困境时的成本。 (5)企业购买保险可以获得保险公司提供的 专业风险管理服务。 专业风险管理服务。 (6)企业购买保险可以合理避税。 企业购买保险可以合理避税。 受管制的行业有更高的保险需求。 (7)受管制的行业有更高的保险需求。 法定保险推动了企业的保险需求。 (8)法定保险推动了企业的保险需求。
32
(一)保险经济核算的两个指标
保险深度: 1、保险深度: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保费收入占该国家或地区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该指标数值越大, 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该国家或地区保险业 发展程度越高。 发展程度越高。
保险供给收入弹性: ●保险供给收入弹性:指保险商品的供给量对保险公 司的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司的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Qs/Qs Esi= Esi= ------------△I/I 保险供给交叉弹性: ●保险供给交叉弹性:指保险商品的供给量对相关商 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Qsx/Qsx ------------△Py/Py
保险商品价格或费率 保险利润率 互补品替代品价格
保险资本量
偿付能力
保险供给
国家产业政策
管理、 管理、技术水平 保险人才数量质量
监管体制内控水平 其他影响因素
27
(三)保险供给弹性分析
保险供给弹性: 保险供给弹性:一定时期内保险商品的供给量对影 响保险供给的诸因素变动的敏感程度。 响保险供给的诸因素变动的敏感程度。 保险供给价格弹性: ●保险供给价格弹性:指保险商品供给量对保险商品 价格或费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价格或费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Qs/Qs Es= Es= --------△P/P 无弹性: (1)无弹性: Es=0 缺乏弹性: (2)缺乏弹性:0<Es<1 单位弹性: (3)单位弹性:Es=1 富有弹性: (4)富有弹性:1<Es<∞ 28 完全弹性: (5)完全弹性:Es=∞

第三章银行保险发展的现实原因及跨...

第三章银行保险发展的现实原因及跨...

内容提要一、 选题背景银行保险起源于欧洲,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银行保险的迅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传统银行业和保险业的经营,对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以及金融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自1996年以来,银行保险在我国取得了较快发展,在人身保险业务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促进了我国保险业尤其寿险业的发展,并成为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银行保险已成为壮大我国银行和寿险公司的重要途经之一。

但作为一种新的业务,我国银行保险在发展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一些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在发展中加以解决。

在此背景下,笔者选择银行保险在寿险公司的应用作为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希望通过论文的分析能够对发展我国的银行保险有所启示,提出一些建议。

二、 研究方法与逻辑架构1、研究方法在分析方法上,本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对银行保险发展的国际经验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比较,并加以总结应用到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二是演绎法和归纳法相结合,叙述了银行保险的发展历史,总结了银行保险发展的历史经验;三是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经济学原理和实践经验,论述了银行保险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逻辑架构论文分为四章共十七小节,全文约5万余字。

第一章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银行保险的定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观点,并回顾了银行保险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在综合运用大量经济学原理和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论证了银行保险产生和发展具备经济学基础。

第三章分为四节,第一节论述了银行业和保险业发展银行保险的内部推动因素;第二节总结了西方国家银行保险迅速发展的外部推动因素;第三节指出了西方国家银行保险的发展存在着发展模式与发展程度的差异,并探寻导致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第四节在借鉴西方银行保险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发展银行保险的关键因素。

第四章是银行保险在中国的应用篇,共分为三节。

第一节分析了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社会环境,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促进银行保险发展的条件;第二节介绍了目前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第三节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银行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经济行为人在可行行为之间进行选择时,他们往往以备选行为 可能产生的结果为基础进行选择。各种行为并不一定导致一个必 然的结果,结果往往是不确定的,其他因素的作用会影响结果。 这些超越了经济行为人控制的其他因素,称为现实状态。大量现 实状态的存在使得目前所采取的任何行为的将来结果都是不确定 的。 在决定行为的过程中,行为人对现实状态是不确定的,这些状态 将共同确定被选行为的结果。
3.2 预算约束与无差异曲线



3.2.1 确定条件下的预算约束 预算约束:是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 商品组合。 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 部收入所能够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以下图为例:


预算线的变动 (1)收入的变化

(2)商品价格的变化


3.3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3.3.1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3.3.2保险的替代效应 (1)保险价格的上升对 的影响。


在状态0的条件下,保险价格 的上升将导致相关成本增 加,并会使该状态下的需求下降,所购保险数量减少。 (2)保险价格的上升对 的影响。保险价格 的上升对 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源自
当相对厌恶系数为常数时,这说明,当相对风险厌恶系数与决策者 的财富水平不相关时,为规避某一风险而准备支付的相对风险溢价 与财富水平无关。此时的相对风险厌恶系数成为常相对风险厌恶系 数。 (4)递减的相对风险厌恶 财富较少的居民资产组合中所包含的无风险资产的份额远远大于财 富较多的居民。





3.1.2 状态-偏好法
提出者:阿罗 徳布鲁、赫什利弗、拉德纳等 原理:通过恰当地改变商品空间结构,从而将不确定性下的决策 问题转化为常规的选择问题。 函数:c=f(s,a).
a∈A(可行行为集合),s ∈S(可能现实状态的集合),c ∈C(结果集 合)。





(3)最优保险决策 当财富水平W与危险损失L无关时,如果保险以精算 公平价格出售,那么对危险损失进行足额保险是最优 的,如果保费中包含一定比例的附加费用,则不完全 保险是最优的。 当财富水平W与危险损失L相关时,分两种情况: 如果财富水平与危险损失正相关,即财富水平W 越高,风险损失L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保险的吸 引力就会降低,最优的保险水平取决于财富水平的分 配状况。对于一个风险厌恶者而言,最优的保险水平 是自我保险。 如果财富水平与危险损失负相关,那么当财富水 平W较低时,财富的损失额反而较高,这将会刺激个 人的保险需求。如果以精算公平价格购买保险,个人 仍将购买足额保险。


3.1.3 保险消费决策

个人财富水平对保险的影响

(1)绝对风险厌恶 个人普遍厌恶风险,如果当事人在所有的财富水平上都不喜欢任何 零均值风险。绝对风险厌恶为: (2)递减的绝对风险厌恶 人们普遍认为,越是富有,我们为规避某一给定的额外风险而付出 的最大值就越小,即偏好表现为递减的绝对风险厌恶。如果一个决 策者显示出递减的绝对风险偏好,那么随着财富的增加及其对风险 承受能力的增强,他也越愿意持有风险资产。 (3)相对风险厌恶 相对风险厌恶系数:
第三章 保险消费与储蓄理论

3.1 保险消费决策
3.1.1保险商品性质 ●商品的特征 物质属性 地理位置 时间 状态 ●保险的性质 或有商品:所谓或有商品是指商品不是我们可以使用或消 费的真实物体,而是一种承诺,承诺在某种不确定性事件发生 的条件下,在一定的日期所交割的特定的商品或服务。 根据上述定义,保险商品类似于或有商品。我们通常所说 的保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的不确定性事件发生后,由保险公司向 投保人支付一定数量的货币。

●保险消费决策




(1)全部资产保险的情况:Y=W-L(其中,W为全部 财富资产,L为危险资产的可能损失值,Y为期末财 富)。 假设该风险厌恶者购买保险后的期望收益为E(L), 若在未保险的情况下的期望财富价值为k,在产生相同 的最终期望财富水平下,风险厌恶者将偏好购买足额保 险。因此有E(L)=W-k,其中E(L)=W-k也称作精 算公平价格。 在实际生活中,风险厌恶者支付超过足额保险的保费, 超过精算公平保险价格的最大值成为风险溢价。一个人 的风险厌恶程度越高,他就越愿意支付更高的风险溢价。 (2)部分资产保险的情况 全部财富的期望为:Y=W-(1-a)L-aE(X)。

尽管保险价格的增加使所购保险的数量减少,但购买每单位保险 的价格却更加贵了,因此,只有当保险需求弹性大于1时,用于 购买保险的总金额才会减少。 (3)替代效应的纯粹性分析

当预算线从AB移动到CD时,均衡点将从P点移动到Q点。如果 是优等品,Q点位于P′的左边。但即使 是劣等品,交易条件的 “纯粹”增加也会使得 需求减少,而伴随着得 需求增加,均 衡点会从P点向左移动,比如到达S点。

(3)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同时变化


3.2.2保险消费的预算约束

举例
量。

●保险预算线


保险消费存在两种状态:①未发生意外事故的状态②发生意外事 故的状态。 下图为保险的状态-空间图,图中状态0表示发生意外损失的状态, 状态1表示未发生意外损失的状态。

●保险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 所有组合。 无差异曲线的三个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