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合集下载

陶渊明的简介和名句代表作品是

陶渊明的简介和名句代表作品是

陶渊明的简介和名句代表作品是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归田居士,东晋文学家、书法家、诗人、政治家。

他出生在一个富有、显赫的家庭,但他很早就对尘世浮华失去了兴趣,追求心灵的自由和清净。

为此,他选择了隐居山林,从此过着自给自足、清修自若的生活。

他尤其喜爱诗歌,刻苦钻研,成为了“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歌有深情、义理、哲理、闲逸之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代表作品已被后世传颂,成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

下面就让我们详细地了解一下陶渊明及其名句代表作品。

陶渊明的简介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知名文学家,出生于今天的浙江绍兴。

他极具才华,早年曾在官场上屡获重用。

然而,他对官场生涯的极度厌恶促使他选择了放弃官职,到江南隐居。

在隐居期间,他以清新淡雅、婉约玲珑的诗歌风格著称,并被誉为“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

陶渊明坚持诗歌为生活,用心感悟自然,与大自然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他的作品包含着岳阳楼记、饮酒、桃花源记和鸟迹等,传扬千古,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陶渊明的名言1.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这句诗意味深长,正是陶渊明对生活,对世界观的深刻体悟。

这句话主张的是人们应该心态积极,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生活的更高境界。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象征着陶渊明隐居山林,心态淡泊,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句诗也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艺术美感。

3.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这句诗是代表了中国文化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田园诗。

陶渊明以此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在唤醒人们心中真正的味道。

4. 野人许我愿,路远才知道。

这句话楼主倾向于把它写成“夫何辞之不呓,笑耳终慵”(出自《归去来兮辞》),这是陶渊明对理想生活的另一个描述。

意思就是人们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中,面临着坎坷和困难,但是只要坚持,路总会走好的,结果会美好。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1. 山行-山行山行-山行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诗表现了陶渊明深刻的自然观和对大自然的独到见解。

陶渊明的名诗10首

陶渊明的名诗10首

陶渊明的名诗10首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人之一,他以写田园诗而著名。

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诗。

下面列举陶渊明的10首名诗,并附上相关内容的参考描述。

1. 《归园田居》《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他在此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几句诗凭借简练的语言和深入人心的意境,表达了陶渊明对自然世界的深情,以及他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2.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一篇传世笔记,也是一篇文人描述理想生活的文章。

文章以讲述一个四方世界的故事,描绘了一个遥远而理想的家园,展示了作者对憧憬乐土的向往。

3. 《五言绝句》陶渊明善于写五言绝句,这是他创作的一种常用形式。

许多名诗都是用五言绝句写成的,例如《归去来兮辞》、《放言五首其四》等等。

4. 《饮酒》陶渊明的《饮酒》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其中描述了作者在花间饮酒的情景。

他喝醉后,心情舒畅,与花树草木交谈,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豁达的心态。

5. 《咏鹅》陶渊明的《咏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诗,描写了作者与鹅相处的情景。

诗中通过儿童的直率和天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动物的敬重。

6. 《竹石》陶渊明的《竹石》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他通过描写竹与石的坚韧品质,表达了他致力于追求坚贞、正直和品格美的追求。

7. 《草》陶渊明的《草》是一首以寄托情怀的诗作。

他以草木为主题,借草的生命力和顽强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和对人格塑造的独特见解。

8. 《桃花源诗》陶渊明的《桃花源诗》是一首描绘桃花源理想生活的诗作,诗中描述了陶渊明对桃花源境地的憧憬和向往。

9. 《读山海经难》陶渊明的《读山海经难》是一篇记叙随笔,他在文中描述了自己阅读《山海经》的过程和体悟。

通过对古代神话故事的理解,他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对生活意义的追寻。

10. 《过秦论》陶渊明的《过秦论》是一篇批评秦朝统治的文章,他通过回顾秦朝的统治,反思了秦统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辩护,表达了他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关注。

陶渊明的简介和他的代表作

陶渊明的简介和他的代表作

陶渊明的简介和他的代表作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诗歌广为传播,至今仍广受喜爱。

他的作品中,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有针石而成的自然写景,展现出他独特而卓越的才华。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和他的代表作。

一、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祖籍山东济南,出生于东晋时期的八王之乱结束后的南朝梁朝时期。

他的父亲陶澹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因此陶渊明从小就接触到了文化和艺术。

他年轻时曾担任官职,但后来因得罪权贵而辞职回到家乡。

陶渊明虽然辞去了官职,却没有停止学习和创作,他在家乡过起了田园生活,专注于文学创作和农业生产。

他在农田劳作中不断地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并将这些思考融入到自己的诗歌和散文中。

他的作品既有对尘世繁华和人情世故的批判,也有对田园生活的赞颂和对自然景色的描写。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墓的诗歌中,自称“吾素好此道,至於有五柳先生之墓,不忍弃也”,可见他对自然景观和墨宝的喜爱之情,充满了幽雅诗意。

二、陶渊明的代表作1.《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之作。

小说中,陶渊明写道:“寻常人家,婴儿口吐白乳;及至长成,摇头摆尾而已,何有於斯?”这句话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对寻常人生的无奈和不满,十分动人。

《桃花源记》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陶渊明反对封建社会制度束缚的思想,对于后代文学及历史研究有很大的价值。

同时,该小说也展现了陶渊明对自然的深深感受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2.《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章之中的一篇,其内容为咏叹退隐得自由,舒怀抒情,表达了陶渊明对于归隐自由自在的向往,也让人们看到了陶渊明追逐自由的内心世界。

3.《读山海经》《读山海经》是陶渊明的一首诗,以洞察世事、咏怀自然为主题,将作者对于人事风云和自然景观的看法融合在了一起,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和人事的独特观点,表现出了作者文学特点中的特别情感和人文观念。

《读山海经》一篇,让我们了解到了陶渊明这位作者对于内心世界和现实社会的看法,也让我们对作者的文学上的才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陶渊明的生平简介

陶渊明的生平简介

陶渊明的生平简介陶渊明的生平简介陶渊明(约376~427),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友人私谥“靖节征士”,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的生平简介,欢迎分享。

陶渊明的生平简介父亲早死,因家贫,曾做过几年的官,却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

自小体弱多病,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称自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然而“家贫,不能常得”;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见“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他却能安贫乐道,忘怀得失。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六十岁左右去世。

深受后世文人骚客推崇,欧阳文忠公甚至认为“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即《归去来兮辞》)而已”;在中国诗人享有很崇高的地位,朱光潜先生认为:可以和他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

陶渊明的时代是在典午大乱之后,正当刘裕篡晋的时候。

他生在一个衰落的世家,是否是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的后人固有问题,但至少是他的近房裔孙;祖父做过太守;他的父亲似乎早就在家居闲(据《命子》诗,安城太守之说似不确。

他序他的先世都提到官职,而到其父时只有“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愠喜”数语)。

母亲是当时名士孟嘉的女儿。

他还有一个庶母,弟敬远和程氏妹都是庶出。

他的父亲和庶母都早死,生母似活得久些。

弟妹也都早死,留有侄儿靠他抚养。

原配夫人在他三十岁左右死去,续弦翟氏,帮他做农家操作。

陶渊明有五个儿子,似还有“弱女”,不同母;在中年遭了几次丧事,还遭了一次火,家庭负担很不轻,算是穷了一生。

从早年就爱生病,一直病到老。

他死时才五十余岁(旧传渊明享年六十三,吴汝纶定为五十一,梁启超定为五十六,古直定为五十二,从作品的`内证看,五十一二之说较胜)。

陶渊明诗词10篇

陶渊明诗词10篇

陶渊明诗词10篇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

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陶渊明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拟古其九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拟挽歌辞其三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和郭主簿其一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和郭主簿其二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傑。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时运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其一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山涤馀霭,宇暧微霄。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其二洋洋平潭,乃漱乃濯。

邈邈遐景,载欣载瞩。

人亦有言,称心易足。

挥兹一觞,陶然自乐。

其三延目中流,悠想清沂。

童冠齐业,闲咏以归。

我爱其挣,寤寐交挥。

但恨殊世,邈不可追。

其四斯晨斯夕,言息其庐。

花药分列,林竹翳如。

清琴横床,浊酒半壶。

黄唐莫逮,慨独在余。

杂诗其七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

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

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陶渊明的简介和诗句

陶渊明的简介和诗句

陶渊明的简介和诗句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散文家、书法家。

受到儒学思想的影响,陶渊明天性善良,重视自然,关注人民生活,对社会现实深有感触,这一切都反映在他的文学作品之中。

下面着重介绍陶渊明的简介和一些著名的诗句。

陶渊明,字元亮,号陶隐居,一名陶愿。

他于公元365年生于吴兴县(今绍兴市)。

早年受到儒学经典的熏陶,精通六艺,自幼好学,爱好文学,尤其对楚辞有深入的研究。

后来,陶渊明辞官隐居,放弃官场的利益,与自然为伴,以写诗、作文、绘画、种花、养鹤来度日,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著名的隐逸之士。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有《归去来兮辞》、《庐山谣》、《桃花源记》等等。

这些作品主要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自然乡土生活的向往。

例如,《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向往故园的强烈愿望。

《庐山谣》中写到“问君山下路,竹杖何依依? 治病无良药,引泉向山归”,表达了作者对于物质的看透和对自然的依赖。

《桃花源记》以景别发生,令读者陶醉其中,以传统道家哲学和文章魏晋风度结合的天下第一奇文,成为中国文学宝库的一颗明珠。

此外,陶渊明的书法也是中华文化宝藏中的一道风景线。

他的书法飘逸自然、流畅潇洒,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受,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陶渊明的书法艺术不仅体现了他的文学天赋,也表现了他的个性和情感,成为他传世的宝贵遗产。

总的来说,陶渊明融合了文学、书法、自然和人文等多个领域,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和生活,向我们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性、自然、社会和文化的思考和警醒。

最后,陶渊明一首名篇道出了人生所处的境地:“五湖广陵天下水,绿茵红树白莲花。

重霞低映蘋台岸,翠色含烟水寺遮。

” 陶渊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以此感悟生命的价值,让人深受触动,也值得我们时刻保持天真童趣,珍惜当下,感恩自然。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早年生活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5] )。

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

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6] ),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

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

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

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

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

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

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7] 《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

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8]仕宦生涯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

《饮酒》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即是回忆他的游宦生涯。

关于陶渊明的古诗

关于陶渊明的古诗

关于陶渊明的古诗1. 饮酒·其五作者: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 归园田居·其一作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 归园田居·其三作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 杂诗十二首·其一作者: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5. 读山海经·其一作者:陶渊明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6. 移居二首·其二作者: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7.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 归去来兮辞作者: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文学常识

陶渊明文学常识

陶渊明文学常识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汉族,祖籍江苏泰兴,出生于今浙江绍兴袍江南郡(今绍兴市),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以诗、赋、文以及史论著称,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精神代表”。

以下是关于陶渊明的一些文学常识:
1. 陶渊明的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陶渊明集》等。

2. 陶渊明的文学风格清新淡雅,以写自然山水、离愁别绪、闲适生活为主要主题。

3. 陶渊明将自然美学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具有非常深刻的人文情怀和历史意义。

4. 陶渊明主张关注本心和追求自由,同时抨击当时的政治腐败,被誉为“清代民主思想的代表”。

5. 陶渊明对后人影响深远,他的诗词被广泛传颂,深受后世文学家和艺术家的推崇,被尊为文坛巨匠。

陶渊明个人介绍

陶渊明个人介绍
陶渊明以自然为美,以真为美的诗美思想,闪耀在诗情上,便是照亮了 人物个性,使读者强烈感受到诗人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体现 在内容上,则是把田园生活引进了诗坛,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 天地;渗透在艺术上,则是产生了真朴淡远的艺术境界和冲淡自然的美学 风格。
叄——文学思想(代表作品)
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 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感谢观看!
Speaker name and titleBiblioteka 贰——生平经历(青年时期)
青年时期的陶渊明——胸怀抱负
陶渊明年少时期受儒学影响,曾有“大济苍 生”的抱负。在《杂诗十二首·其五》中曾谈到 自己的理想抱负“猛 志 逸 四 海 , 骞 翮 思 远 翥 。”少年时希望可以建功立业,一展宏图, 恢复祖辈时期的辉煌。
贰——生平经历(四仕四隐)
二十九岁
公元398年
作品类型:饮酒诗、咏怀诗、田园诗
主要代表作品:《饮酒》《归田园居》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 兮辞》《桃花源记》
肆——作文素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文人里,又有谁 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 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 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 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 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 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 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 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陶渊明一辈子经历了几个朝代,十个皇帝,动荡的 时局不能让他在社会和自然中找到理想的平衡,所以在 其作品《桃花源记》中表达了,他理想中的生活,没有 朝代变迁,征战杀伐,而是四邻和睦,百姓安居乐业。

陶渊明的简介和古诗

陶渊明的简介和古诗

陶渊明的简介和古诗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浮丘居士,晋代末期至南朝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和诗人,被誉为“竹林七贤”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其家族
世代居住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因为世事变幻曾经数次迁居,故笔名浮丘居士。

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豁达自由、境界高远、思想深邃而著称。

其代表作品《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被广为传颂。

他的思想主张主张“隐逸自乐”,认为人心应当与自然相契合,
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内心的宁静。

他自幼好读书,博览群书,对儒家经典和道家思想有着很深入的研究和领悟。

他的思想独具特色,强调个体的人格自由和生命价值,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人文精神影响深远。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社会,这个社会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宁静、自由、平等的人际关系和优美的人文环境。

它深刻阐述了人性的向往和自由,反映出崇尚自然、蔑视人的僵化、功利、权力的农民知识分子的美好愿望,以及他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陶渊明的多数诗与生活息息相关,描写了他的生活、自然风光、家庭生活和情感生活,对于农村生活和田园诗歌的发展贡献巨大。

其中《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他对于隐居乡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与现实的尽可能不沾染,特别是对于人性的探究和认识,深化了人们对于自然和世界的
理解和体悟。

另外,他的诗歌还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他对于时局的关注和对于人民苦难的同情和援助。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位奇才,他的作品在当代仍然广受读者的赞誉,他的诗文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人文精神,影响至今不减。

陶渊明的一生

陶渊明的一生

陶渊明的一生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渊明字元亮。

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三岁。

陶渊明一生经历●373年,9岁,失怙。

●393年,孝武帝太元十八年,29岁,任江州祭酒。

●400年,隆安四年,36岁,辞征辟,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

●404年,元兴三年,40岁,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

●405年,义熙元年,41岁,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

三月辞职,同年秋任彭泽令。

八十三天后,辞官归里,赋《归去来兮辞》,开始过“躬耕自资”的生活,安贫乐道,悠游世外。

●427年,元嘉四年,63岁,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

陶渊明情感生活诗人的思想和感情不能分开,诗主要是情感而不是思想的表现。

因此,研究一个诗人的感情生活远比分析他的思想更重要。

他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的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

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领悟到他的“冲澹”,却可能让不知道这“冲澹”是从几许辛酸苦闷得来的。

他一生饱经忧患,并不像许多人想的那样悠然自得,极端贫穷时,到了“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的境地,他虽不怨天,但是叫儿子们幼而饥寒,他尤觉良心有愧。

关于陶渊明的生平

关于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的生平关于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渊明字元亮。

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三岁。

陶渊明一生经历●373年,9岁,失怙。

●393年,孝武帝太元十八年,29岁,任江州祭酒。

●400年,隆安四年,36岁,辞征辟,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

●404年,元兴三年,40岁,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

●405年,义熙元年,41岁,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

三月辞职,同年秋任彭泽令。

八十三天后,辞官归里,赋《归去来兮辞》,开始过“躬耕自资”的生活,安贫乐道,悠游世外。

●427年,元嘉四年,63岁,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

陶渊明情感生活诗人的思想和感情不能分开,诗主要是情感而不是思想的表现。

因此,研究一个诗人的感情生活远比分析他的思想更重要。

他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的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

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领悟到他的“冲澹”,却可能让不知道这“冲澹”是从几许辛酸苦闷得来的。

他一生饱经忧患,并不像许多人想的那样悠然自得,极端贫穷时,到了“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的境地,他虽不怨天,但是叫儿子们幼而饥寒,他尤觉良心有愧。

陶渊明个人简介

陶渊明个人简介

陶渊明个人简介陶渊明别名: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靖节先生,陶潜国籍:中国出生日期:公元376年逝世日期:公元427年职业:诗人主要成就:田园诗人的鼻祖代表作品:《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所处时代:晋代《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桃花源诗更多>>》等。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

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

”——逮钦立语。

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

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他也辞谢了。

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

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

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

精选陶渊明的十五首古诗

精选陶渊明的十五首古诗

精选陶渊明的十五首古诗:1.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4. 《归去来兮辞》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陶渊明简介及作品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简介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简介/陶渊明[东晋诗人]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渊明字元亮。

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三岁。

人物生平/陶渊明[东晋诗人]1、早年生活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

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

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

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

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

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

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

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

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陶渊明人物信息介绍

陶渊明人物信息介绍

陶渊明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

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

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

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

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

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

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

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

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

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

陶渊明的简介代表作名句

陶渊明的简介代表作名句

陶渊明的简介代表作名句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文作品博大精深,素有“山水田园诗人”之称。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位文学大师的简介、代表作品和名句。

一、简介陶渊明,字元亮,号陶潜,是汉朝末年至东晋初年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

生于东山县(今江西九江),死于广州府番禺县(今广州市南沙区),享年68岁。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但他依然选择了放弃仕途,隐居在田园之中,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诗文,被后人誉为“田园诗人的代表”。

二、代表作品1.《归去来兮辞》这是陶渊明最著名的一首诗篇,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主题是“归”,表达的是陶渊明的思乡之情和离乡别井之苦。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句是“请君暂时休驾,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句话意味深长,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2.《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一篇散文,它描写了一个桃花源中的美丽景色和安逸生活,透露出诗人在时代动荡的背景下,对世俗社会的失望和对人类最初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篇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篇伟大的散文佳作。

3.《饮酒》《饮酒》是陶渊明的一首优美的诗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领悟和对于酒的独特情感。

其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名句,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句之一。

三、名句解析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饮酒·其三》这句话出自陶渊明《饮酒·其三》中,是一句极具诗意的名句。

作者通过“采菊”与“篱下”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意境,每个字、每行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与美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诗句。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桃花源记》这句话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的名句。

引出这句话的文句是“及至桃花盛开,有人喜之者,因以告人,其人笑而不应。

”作者所表达的是对于“不乱于心,不困于情”的深刻领悟,表明了作者理智平静的精神世界和对于人性本身的深刻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砺锋:读吧,阅读陶渊明吧!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莫砺锋教授通过此篇讲坛希望能与读者们一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去感受陶渊明那种脱俗的人生态度。

演讲人:莫砺锋简介: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社会”首席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诗歌、中国文学史、唐宋文学的文化背景。

著有《江西诗派研究》、《杜甫评传》、《中国文学史·宋代卷》等。

阅读提示:■陶渊明为什么会辞官?是彻底看穿了官场的黑暗,从而回归自然。

■其实生活有多种形态,只要达到温饱,朴实的生活自有其乐趣,过多的财富其实并无实际价值。

■陶渊明用实际行为阐释了人生的意义,证明了与功业建树毫无关系的平淡人生也可以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也证明了朴素乃至贫寒的平凡生活也可以具有浓郁的诗意。

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陶渊明是一位非常独特的人物。

他的一生平淡无奇,不但没有名垂青史的功业建树,而且没有激动人心的复杂经历。

他曾做过几任小官,后来便在家乡浔阳隐居终老。

他留下的作品只有120多首诗歌和12篇辞赋、散文,这些作品内容朴实,风格平淡,并不以奇情壮采见长,当时几乎没有受到文坛的注意。

但是陶渊明身后的声名却与日俱增,最终成为受到后代士人无比敬仰的文化伟人。

清代龚自珍甚至说:“渊明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杂诗》)一位终生隐居的穷苦读书人,竟会与功盖三国的诸葛卧龙一样雄豪?陶渊明故居的平常松菊竟会成为万古高标的象征?让我们从头说起。

陶渊明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427)。

在陶渊明出生的40多年前,东晋的第二个皇帝晋明帝向宰相王导询问晋朝的开国史,王导就把当初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的过程说了一遍。

明帝听了,羞愧得把脸伏在床上说:“如果真是这样,晋朝的国运怎会长久!”晋朝的政权不具有合法性,所以朝廷甚至不敢提倡忠君,整个社会便陷入缺乏道德准则的混乱状态。

借用鲁迅的一句话说,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可谓“一塌糊涂的泥塘”,陶渊明便是那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陶渊明的人格魅力那么,陶渊明的光彩和锋芒有哪些具体表现呢?首先,当整个社会都争先恐后地趋附权势与财富时,陶渊明却以清高、狷介的品格鹤立鸡群。

晋朝的门阀制度根深蒂固,决定人们社会地位的既非德行,也非才能,而是门第。

所以左思愤懑地说:“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茎寸径,荫此百尺条。

”(《咏史》)枝叶繁茂的松树长在山涧底,柔弱的树苗长在山顶上。

那棵只有一寸粗的小树苗竟然遮盖着百尺青松!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便是当时门阀制度的准确概括。

当时不但王谢子弟聚居在乌衣巷里妄自尊大,社会上的其他人也对贵族心怀歆羡。

门阀制度下的价值观必然导致全社会追逐富贵的不良风气,正如干宝所说,当时的士风是“悠悠风尘,皆奔竞之士;列官千百,无让贤之举。

”士人不但追求官位,而且赤裸裸地追逐财富。

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身居高位,家财百万,还每天晚上与妻子在烛光下摆弄筹码算计。

和峤家财万贯却为人吝嗇,人们说他有“钱癖”。

鲁褒的《钱神论》中有“亲之如兄,字曰孔方”的话,故后人称钱为孔方兄。

而在这一潭污泥浊水之中,陶渊明像一株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东晋的重臣,为稳定东晋政权立有大功,官至太尉、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进赠大司马。

陶侃的功勋和地位并不亚于王导、谢安,他本是南方的溪族,年轻时曾以打鱼为生。

在那个特别看重门第的社会里,陶侃虽居高位,仍不免被出身贵族的温峤称为“溪狗”。

陶侃身后不久,家族就衰微了。

到了陶渊明,家境十分清贫。

陶渊明虽为陶侃这位曾祖感到自豪,但他从来不认为自己出身贵族,相反,他对自己的身份定位总是“贫士”,在《五柳先生传》中自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透露出作者对于郡望、阀闾、族姓等决定士人身份高下的种种因素的蔑视。

颜延之在哀悼陶渊明的《陶征士诔》中称他“韬此洪族,蔑彼名级”,正是对这种精神的准确叙述。

陶渊明对以王谢为代表的高门贵族从未投过一丝歆羡的目光,相反,他对历史上那些贫寒终生的高士极为倾慕。

陶渊明写过《咏贫士七首》,专咏古代安贫守贱的高士,比如荣启期、原宪、黔娄、袁安等。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黔娄,陶诗:“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

”后二句说既不以高贵的爵位为荣,也不接受丰厚的馈赠,正是陶渊明的处事态度。

其次,当整个社会弥漫着虚伪、浮躁、放纵的风气时,陶渊明却以真诚、笃实、纯朴的行为鹤立鸡群。

道德沦丧的社会必然是虚伪的,晋代士人的假清高便是明证。

比如享尽富贵荣华的王衍,竟然嘴里从来不说“钱”这个字。

又如潘岳作有《闲居赋》,表达了恬淡高洁的情怀,但他事实上是个“望尘下拜”的卑劣小人。

陶渊明对此深恶痛绝,他在《感士不遇赋》中痛斥:“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

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

”陶渊明曾经数度出仕,做过江州祭酒等小官,41岁时决然辞官归隐。

考察陶渊明在江州祭酒之后做过的几任官职,他做官的时间越来越短。

他当桓玄幕僚达三年,当镇军参军仅一年,建威参军仅5个月,而最后一个官职彭泽县令只有80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挂冠了。

陶渊明为什么会出仕?他在《归去来兮辞》中说得很清楚:“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是为了养家活口。

陶渊明为什么会辞官?是彻底看穿了官场的黑暗,从而回归自然。

陶渊明认为人们应该自食其力,为了衣食而参加劳动是人生的正道。

他说:“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庚辰岁九月于西田获早稻》)在中国的诗歌史上,陶渊明首次充满诗意地描写农业生产:“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时运》)他还为自己留下一个充满诗意的剪影:“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之三)在当时的王谢诸人看来,陶渊明只是俗人一个。

但正如辛弃疾所云:“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鹧鸪天》)陶渊明的社会意义大家也许会问,陶渊明的辞官归隐仅仅是他个人的人生选择,为什么后人会给予高度的赞颂呢?换句话说,陶渊明的人生态度与当时的社会南辕北辙,其中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我认为,真正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

只要不是无政府的社会,便需要有人做官,一个人选择做官为职业,当然是完全正当的。

财富是生活的必要条件,人们追逐更多的财富,当然也是完全正当的权利。

但是毋庸讳言,担任官职和追逐财富这两项行为中并不包含任何道德价值。

假如一个社会的成员全都不顾一切地追求官职,而做官的主要目标仅是猎取荣华富贵甚至贪污狼藉;或者一个社会的成员全都不顾一切地追逐财富,而发财的目的仅是挥霍奢华甚至为富不仁,那么毫无疑问,这样的社会必然会陷入尔虞我诈、道德沦丧的境地。

古人为什么要提倡廉退之风?其深层原因就是想用此来调节社会的秩序。

伯夷、叔齐并无功业建树,但他们在继位问题上互相推让,武王伐纣后又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上,孔子称扬他们“求仁而得仁”(《论语·述而》),孟子赞扬伯夷是“圣之清者”(《万章下》),这是为什么?就是为了树立廉退之风的典范。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都需要提倡廉退之风,更不用说晋宋之际那种道德沦丧的乱世了。

所以陶渊明的出现,确实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

陶渊明用他一生的行为树立了一个安贫乐道、廉退高洁的典型,不但是封建时代的道德制高点,也对现代社会具有巨大的教育意义。

第二,是对于个体人生的意义。

刚才说过,担任官职和追逐财富都是人生的正当选择。

但是假如你除此之外别无所求,假如你为了达此目的不择手段,那就会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从而丧失自我。

用句比较时髦的话说,你就会被官职、财富这些身外之物异化。

如今有许多人志在必得地参加公务员考试,如果屡考不中,便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其实人生有多种途径,难道不做官便不能度过有意义的人生吗?其实生活有多种形态,只要达到温饱,朴实的生活自有其乐趣,过多的财富其实并无实际价值。

从唐宋到元明清,不知有多少士人在陶渊明面前顶礼膜拜,因为他们从陶渊明身上找到了精神的归宿,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难道在现代社会里的人们就不再需要陶渊明了吗?不!在这个浅薄、浮躁的时代里,许多人在精神上陷入了焦躁的高烧状态,陶渊明就是能帮他们退烧的一帖清凉剂。

被视为良师益友的陶渊明上述两点还不是陶渊明的全部意义。

因为有了上述两点,陶渊明有资格被人们敬如师长。

但如果只有上述两点,陶渊明不一定会被人们亲如好友。

那么,陶渊明被后人视为良师兼益友,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人生在世,当然应该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最好能为国家、人民多作贡献。

但毫无疑问,事实上能够建功立业的只是极少数人。

因为成功不但需要内在的品德和才能,还需要外在的环境和机会。

那么,假如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你又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呢?你怎样才能让平凡的一生过得愉快、充实,而且很有意义呢?请看陶渊明是怎样度过一生的。

陶渊明本来是心怀壮志的,年轻时也盼望着做一番事业。

他歌颂不怕牺牲反抗暴秦的义士荆轲,他赞美以微弱之躯衔着树枝去填平沧海的精卫,都是这种精神的表现。

朱熹指出:“渊明诗,人皆说平淡。

余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

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

”(《语类》卷一三六)真是一针见血的评论。

但是陶渊明身逢乱世,作为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士人,他根本不可能有所作为,只好放弃兼济天下的雄心,转而追求独善其身。

陶渊明在生活中不走极端,他并不因生逢乱世便愤激地自杀。

但他始终坚持原则,决不放弃。

当他看透官场黑暗后,便义无反顾地辞官归隐。

隐居生活毕竟是清贫,乃至艰苦的。

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繁重的农业劳动是格外的艰辛。

陶渊明家境贫寒,耕种所得不足维持全家温饱,有时竟不免向人乞食。

但即使如此,陶渊明还是坚决拒绝地方官府乃至朝廷的征召,这是高风亮节,这是对黑暗政治的批判和抗争!陶渊明四十一岁辞官归隐,63岁去世。

这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涯,就是一部精神抗争的历史,是高洁的品节战胜富贵荣华的诱惑的胜利记录。

请看在陶渊明去世前一年发生的一件事。

当时江州刺史檀道济上门来拜访,这位檀道济不但是江州的地方长官,而且是朝廷的宠臣,他一进门就以居高临下的语气规劝陶渊明出仕,说什么“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今子生文明之世。

奈何自苦如此?”此时的陶渊明贫病交加,处境窘迫,但他断然拒绝了檀道济的劝说。

檀道济临走时赠送食物,陶渊明也坚决不接受,“麾而去之”,即挥挥手让他拿走。

一向待人彬彬有礼的陶渊明为什么会不顾礼数地“麾而去之”?因为檀道济的举止触犯了陶渊明的道德底线,“麾而去之”是对“嗟来之食”的拒绝,是对物质诱惑的坚决抵拒。

但是从整体上看,陶渊明总是保持着平和、安宁的心情。

隐居生活尽管艰苦,但在陶渊明却是充实、愉快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