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知识结构图
大气知识结构图
大气一、单元知识结构二、各节的知识结构1。
第一节知识结构2。
第二节知识结构.3.第三节、第四节知识结构5.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知识结构三、重点、难点知识分析1.分析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点(1)温度垂直变化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增热升温,远离地面的空气受热少。
使得对流层的气温下暖上冷,垂直方向上变化的规律是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2)对流运动显著由于地球上水平方向因太阳能量随纬度分布不均而不均,即水平方向上冷热不均。
以及对流层下暖上冷,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这两个因素的同时作用,形成了大气的对流运动。
简言之:对流层垂直方向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高空冷空气收缩下沉,导致水平方向空气密度差异,从而使空气流动起来,这就是对流运动.(3)厚度随纬度而变化对流层是地球大气贴近地表最薄的一层,厚度不足20千米,厚度大小因地理纬度而有差异.这是因为,低纬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厚度大;纬度越高,受热越少,对流越弱,对流层厚度越小.(4)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由于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及几乎全部水汽,致使空气在上升运动过程中,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形成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
云雨的形成、天气的多变、气温日变化大、有适宜人类生存的水热条件。
2.分析大气环流与季风环流(1)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表面因纬度而异的冷热不均。
假设地表性质均匀,那么大气在运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形成三圈环流。
仔细分析原因:高低纬两圈环流属于热力环流;中纬环流属于动力环流。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对全球的热量、水量平衡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直接影响。
具体地说:凡低压带(上升气流)控制的地区,湿润多雨;凡高压带(下沉气流)控制的地区,干燥少雨;凡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控制的地区,湿润多雨;凡高纬吹向低纬的风控制的地区,干燥少雨。
如:信风带、极地东风带干燥少雨;西风带湿润多雨。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蒙特利尔议定书》
1987年,由46个国家签署此议定书。 1995年,有15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的维 也纳保护臭氧层国际会议规定,将发达国 家停止使用氟氯烃的期限提前到2000年, 发展中国家则在2016年停止使用,2040年 淘汰。
使水维持液态
从太空看地球和月球
地球
月坑
小 行 星
太空中飘浮的小行星
“爱神”小行 星
坑深5km
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
碰撞的瞬间
美国亚利桑那陨石坑
加拿大曼尼古根的陨石坑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吸收
反射
散射
削 弱 作 用
能够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只剩下47%
大气的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
19% 34%
47%
作业
练习册 专题八
四、解读臭氧
•臭氧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略带淡蓝 色的气体。 •在平流层中含有臭氧的比例约为90%。
•臭氧是地球表面生物免遭紫外线伤害的
保护者,可吸收约99%的紫外线。
1、臭氧洞的分布范围
南极、北极、我国青藏高原上空。
2000年,南极上空的臭氧洞面积
创纪录达2800万平方公里,相当 于4个澳大利亚。
大气逆 辐射
地面辐射
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①太阳高度角(纬度)
②大气层的厚度(海拔)和透明度(气候)
127℃
-183℃
28℃
24℃
没有大气的月球
有大气的地球
火星上的河床
火星上的溪谷
教学小结: Nhomakorabea1 .这节课要知道组成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 用;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以及太阳辐射 的影响因素; 2 .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 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学会用气温的垂直分布图,说明大气垂直分 层结构,气温垂直变化,以及对流层、平流层 的主要特点; 4.能运用本节课相关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教学课件
随堂练习
SUI TANG LIAN XI
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 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归纳总结
GUI NA ZONG JIE
分层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与人类关系
低纬:17-18千米 气温随高度增加递减(每升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
中纬:10-12千米 高100米平均下降温度
源
部,与人类关系最密
对 高纬:8-9千米 0.6℃)
所在的大气层为高层大气,大气 密度极小,存在若干个电离层。
合作探究
HE ZUO TAN JIU
如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对流层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有何特点?该层的厚度随纬度 如何变化?为什么?
2. 为什么对流层的天气复杂多变? 3. 平流层的气温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飞机为什么选择在平
问题2 (综合思维)“长征三号 乙”运输火箭点火发射刚离开地 面升空时,其所经历的气温变化 特点是什么?
问题3 (综合思维)发射成功的 “中星2D”卫星,在轨运行所在 的大气层有何特点?
较薄。因为西昌位于我国的川西 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火箭发射升空刚离开地面时,位 于对流层中,其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降低。
流层飞行? 4. 高层大气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合作探究
大气组成、分层、热力作用
大气(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 碳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依 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增温
地面辐射是低层大气的 主要直接的能量来源 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实 现了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画一画
大气的受热过程我们可以简单的 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 气”、“大气还大地”三个过程,你 能用最简单的图形来说明其过程吗?
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2)各层特征比较
垂直分 高度(KM) 层
A____ 层
气温特点
大气运 动状况
与人类关系
平均厚度 随高度增加而 ________ ________ 随高度增加而 ________
最为密切,合飞机飞行 为主 有_______, 能反射短波无 线电波
思考: 在“大气的 垂直分层” 图中,对流 层的气温为 什么会随海 拔的升高而 降低。
太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阳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辐 哪个部分? 射 集中在可见光区 光 谱 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 示 意 图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
物体温度越低,辐射的波长越长。
思考
1、大气主要吸收太阳 辐射中的哪些波段的 能量? 2、大气增温是不是依 靠大气直接吸收太阳 辐射增温的? 3、低层大气主要直接 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4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 作用主要是通过什么 途径实现的?
臭氧:1.14×10
-6
1、大气圈(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组成 作用 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干 洁 空 气
氮 氧
CO2
O3
水汽
绿色植物进行
3.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新版湘教版)必修一地理
单兵作战
大气的组成
1.什么是大气?大气的组成成分? 2.大气的作用? 3.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各成分的主 要作用? 4.水汽的空间分布特点?水汽的作用? 5.杂质的时空分布特点?杂质的作用? 6.大气降水的形成条件?
二氧化碳 CO2
1% 作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
原料,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
臭氧—O3 作用: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生物
免受过量紫外线伤害。
4.水汽的空间分布特点?水汽的作用?
分布特点: 水汽:水平方向:海洋上空高于陆地上空;湿润地区上空高于干旱上空
垂直方向:一般自地面向高空逐渐减少 作用: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强烈吸收长波辐射, 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A.始终在对流层
B.始终在平流层
C.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D.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2.大气的组成物质及表现是( ) A.氮气和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B.二氧化碳只吸收太阳辐射 C.水汽和固体尘埃可成云致雨 D.氧气和氮气供植物呼吸
课堂练习
右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图。
3.①②③④四条线中,能正确表示大气层垂直气温变化的是
影响:反射无线电波,对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典例示范】 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
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 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读 图并回答(1)、(2)题。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时【明确考点】大气圈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各层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课堂互动】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大气圈的组成.低层大气的组成有干洁空气、少量的____和________。
.低层大气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大气成分体积作用干洁空气N2_____________________o2____________________co2____________________o3____________________水汽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杂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有何影响?.大气成分的变化能带来哪些危害?.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有何变化?为什么?.为什么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典例剖析例读低层大气组成图,回答:图中B表示;c表示,作用是。
在大气含量很少的成分中,有地球生命保护伞之称的是,他主要是能强烈吸收。
解析:图示为干洁空气组成图,干洁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其次是氧,二者占干洁空气的99%。
由于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物起到保护作用。
答案:氮氧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物质臭氧太阳紫外线变式训练.城市上空多雾的原因是A.空气中多水汽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c.空气中的固体杂质较多D.空气中臭氧含量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正确的是A.海平面上升B.臭氧大量减少c.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所致D.森林被砍伐自主学习知识点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分层的依据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___、____及____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______、______和高层大气。
.对流层: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空气____运动显著;__、云、__、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因此该层与人类的关系________。
大气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资料重点
,这是因为
。 (5)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________,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图 中的________。(填代号)
【解析】:由题干可知:①太阳、地面、大气之间存在热量的传递,
且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一定的保温作
用;②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是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
越大,地面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多;③大气对太阳辐
(2)、大气的保温作用
• 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 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 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 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 给地面。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温室效应。
• 大气的温室效应可分为三个过程: ①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面增温;
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地面辐射的绝大
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大气增
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又归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
了保温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热量的传递过程。
【答案】: (1)太阳 地面 大气逆 (2)削弱 75 95 保温 (3)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 太阳高度角越大,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削弱得越少 (4)① ②
❖辐射逆温现象
•发生条件: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有 效辐射很强,近地面气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 降温较慢 •出现地区:中高纬度地区,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
地面热量辐射散失,越接近地面空气 越冷,导致逆温
❖平流逆温现象形成与天气
冷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2)分布:中纬度 沿海地区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水平运动高空风近地面的风季风移动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大气的水平运动环流的形成水平运动成因垂直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三圈环流地转偏向力地面冷热不均最终结果热力环流季风环流局部环流能量来源地面状况大气环流太阳辐射相互联系的水体现象反气旋气旋因素因素现象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大气环流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常见天气系统气候现象全球气候变化原因策略影响气候分布规律成因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因素自然因素锋的形成锋面系统锋的分类高低气压系统气流环流气压状况水循环宇宙天体系统大气运动太阳地球太阳辐射自转公转生物圈水圈大气圈自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公转五带四季意义意义周期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大气的圈层结构太阳活动现象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及动力人类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球内部圈层地球外部圈层其它天体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黄赤交角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震波圈层划分及其依据大气的垂直分层底层大气组成成分能量来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性差异性四季更替回归年恒星日太阳日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更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各要素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海洋与陆地水平分异垂直分异赤道到两极沿海到内陆山地意义类型环节地标形态的塑造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河流地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种类种类结果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堆积侵蚀风化搬运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石圈物质循环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河流地貌的发育对聚落的影响山地的形成火山断块山褶皱山堆积地貌侵蚀地貌冲(洪)积平原河漫滩三角洲河谷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循环的过程动力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平衡塑造地表形态世界表面洋流的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成因类型分布规律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运动的基本形式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图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1级师范三班第二学习小组制。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结构图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表——地面吸收而增温,再把热量传给大气(云层、较大颗粒尘埃)反射第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空气分子、微小尘埃)散射二大气受热过程中射的削弱作用(臭氧对紫外线、水汽和CO2对红外线)吸收章表现出两个作用过程: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表——大气对地面地面吸热而升温——地面辐射——传热给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升温——大气辐射——其中方向下的自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保温。
然大气两作用地理意义:缩小气温日较差,为生物生长发育和人类活动提供适宜温度。
地(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理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
(模式图)环产生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境风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偏力二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中风向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偏力、摩擦力三力作用,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物质影响因素:冷热不均、地偏力、太阳直射点移动、地表性质不均一运影响因素:冷热不均、地偏力、太阳直射点移动动大气运动环流名称: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和三圈环流三圈环流在近地面的组成部分:7个气压带、6个风带能气压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量风带: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交影响因素:地表性质不均一(海陆分布)换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夏季:夏威夷高压→亚洲低压,东南风(最典型)风向冬季: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西北风第温带季风气候:夏高温多雨,冬寒冷干燥一大气环流分类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节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西南风大南亚季风风向冬季:东北风气的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夏季多雨热大气环流模式:以随季节移动的三圈环流为主体,局部有季风环流状多雨区:低压带、中纬西风带况少雨区:高压带、信风带、极地东风带与三圈环流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区:热雨、热沙、温海等气候大大气环流对两带交替控制区:地中海气候(夏高温干旱冬温和多雨)气气候的影响夏季风多雨,冬季风少雨运季风环流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动气团:(可划分为海洋性气团和大陆性气团,冷气团和暖气团)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冷锋:高温、低压、晴朗——大风、雷雨、大雪(锋后雨)——降温、升压、转晴锋面暖锋:低温、高压、晴朗——连续性降水或有雾(锋前雨)——升温、降压、转晴天气系统准静止锋地形阻挡,移动缓慢:如昆明准静止锋(云贵高原阻挡)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移动缓慢:如长江中下游的梅雨阴雨连绵气旋和反气旋气旋(低压):气流从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云雨天气反气旋(高压):气流从中心向四周辐散,中心气流下沉→晴朗天气。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课件
任务清单一 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情境探究
[情境] 大气的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使大气的成分
发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变化。阅读材料,小组合作探究:
由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越来越多,人类社会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
在过去三十年里增加了一倍,再加上大量砍伐森林,减少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
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过去三十年里增长了12%。氟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提示 不科学。清晨,大气逆温层存在,大气对流运动微弱,城市空气中的水 汽、尘埃和其他污染物不易向高空扩散,大气污染物质浓度较高。日出前绿色植 物以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为主,造成清晨林荫道上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他应该把锻炼时间改为下午或傍晚。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课堂小结
2.为什么对流层的天气复杂多变?
答案 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有了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 动向上层空间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 易成云致雨,所以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
3.平流层的气温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飞机为什 么选择在平流层飞行? 答案 平流层(30 km以上)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迅速上升, 是因为该层的热量主要来自臭氧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 该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大气 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航空飞行。
垂 直 分 层 , 及 其 与 3.能够解释大气成分变化的影响及各圈层的人类活动、地理
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现象等。【区域认知】
4.理解大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人类与大气环境相互协
调意识。【人地协调观】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知识清单一 大气的组成
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共24张ppt)
高层大气
气温特征: 随高度升高先下降后又持续上升 大气性质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与人类关系: 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 电通信有重要作用;航天器;极光
拓展延伸
逆温及其影响
冷 (1)逆温现象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暖
冷
拓展延伸
逆温及其影响
(2)逆温的类型
①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
对流层
气温特征: 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直接热源是地面) 大气运动状况: 对流运动显著 与人类关系: 有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关 系最密切
对流层
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
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平流层
气温特征: 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臭氧) 大气运动状况: 平流运动为主 与人类关系: 适合航空飞行,有臭氧层,吸收太阳 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大气的组成
1 低层大气的组成
【思考题】
1. 在我们的印象中,大气看不见, 摸不到,是“透明”的。观察图片, 这种认识是否准确? 2. 除了在图片中发现的大气组成物 质之外,结合教材相关内容,绘制 表格归纳总结大气(25千米以下) 的组成物质及其主要作用。
2 干洁空气的成分和作用
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新课导入
雷阵雨过后,我们有时候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 这就是臭氧的气味。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臭氧层 是指平流层中臭氧集中的层次。臭氧层变薄、浓度降 低的现象,称为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可能引起一 系列不利于人类的气候生物效应,这种情况已经受到 人们的广泛关注。据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含量 每减少1%,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就增加2%。 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人的皮肤癌患病率,还会引 发白内障、免疫系统缺陷和发育停滞等疾病。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2章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一课时课件
大气的组成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大气的组成部分
水汽
干
洁
固体杂质
空 气
氩气
二氧化碳 氧气
其他
氮气
低层大气的组成结构 低层大气=干洁的空气+水汽+杂质
干洁空气的组成
氧气和氮气占总体积的99%,氩气占0.93%,二氧化碳 占0.038%,还有其他的气体占0.032%
大气的作用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1、近300年来二氧化碳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2、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变化? 3、这样的变化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图2.4 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
案例: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
• 在过去的80万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二氧化碳体积 分数的变化相对平缓。然而,从1740年到2011年, 短短不到300年的时间里,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 40%多。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增加,基本上都来自 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毁林)。 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碳;森林面积缩小, 会减少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1、在奥运会等世界重大体育赛事中,来自非洲埃塞俄比亚、 肯尼亚的中长跑运动员往往成绩优异。在非洲地形图上,找 出这两个国家,归纳它们共同的地形特点。由此,你能推测 这两个国家中长跑运动员成绩优异的原因吗?
地形特点:高原为主。
活动:大气含氧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大气中氧气含量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科学研究发现,适 当的缺氧环境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但含氧量太低 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我国已建成甘肃榆中、青 海多巴、云南海埂、河北兴隆、云南呈贡等国家级高原体 育训练基地。
氮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氮是构成氨基酸的基本物质,而氨基酸又 是构成动物营养所需蛋白质的基本物质。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活动
大气中氧气含量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科学研究发现,适当的缺氧环境利于 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但含氧量大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我国 已建成甘肃榆中、青海多巴、云南海埂、河北兴隆、云南星贡等国家级高原 体育训练基地。
地点 海拔/m
经度 纬度
表2.1 我国部分高原训练基地的地理坐标
榆中
多巴
海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1250 0 50 100 温度(℃)
垂直递减率:-6℃/1000m 对流动动显著 复杂的天气现象
大气圈最底层,占大气圈质量的3/4,集中 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
了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大气污染物多 集中于此。人生活在对流层底部。
低纬 17-18Km 中纬 10-12Km 高纬 8-9Km
大幅度下降,并将这一现象称为“臭氧空洞”。“臭氧空洞”的出现,表明
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含量减少。
为了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于1985年缔 结 了 《 保 护 臭 氧 层 维 也 纳 公 约 》( 以 下 简 称
南极上空大气臭氧总量最低值 (每年10月份)卫星监测数据
《公约》),开启了全球携手保护臭氧层的历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 工业废气 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 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 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污染天气
优良天气
秸秆燃烧
汽车尾气 制冷系统
生活废气
SXG
案例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
在过去80万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 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相对 平缓。然而,从1740年到2011年,短 短不到300年的时间里,二氧化碳体 积分数增加了40%多(图2.4)。二氧化 碳体积分数的增加,基本上都来自化 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 要是毁林)。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二 氧化碳;森林面积缩小,会减少森林 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一、单元知识结构
二、各节的知识结构
1.第一节知识结构
2.第二节知识结构.
3.第三节、第四节知识结构5.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知识结构
三、重点、难点知识分析
1.分析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点
(1)温度垂直变化
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增热升温,远离地面的空气受热少。
使得对流层的气温下暖上冷,垂直方向上变化的规律是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2)对流运动显著
由于地球上水平方向因太阳能量随纬度分布不均而不均,即水平方向上冷热不均。
以及对流层下暖上冷,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这两个因素的同时作用,形成了大气的对流运动。
简言之:对流层垂直方向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高空冷空气收缩下沉,导致水平方向空气密度差异,从而使空气流动起来,这就是对流运动。
(3)厚度随纬度而变化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贴近地表最薄的一层,厚度不足20千米,厚度大小因地理纬度而有差异。
这是因为,低纬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厚度大;纬度越高,受热越少,对流越弱,对流层厚度越小。
(4)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由于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及几乎全部水汽,致使空气在上升运动过程中,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形成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
云雨的形成、天气的多变、气温日变化大、有适宜人类生存的水热条件。
2.分析大气环流与季风环流
(1)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表面因纬度而异的冷热不均。
假设地表性质均匀,那么大气在运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形成三圈环流。
仔细分析原因:高低纬两圈环流属于热力环流;中纬环流属于动力环流。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对全球的热量、水量平衡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直接影响。
具体地说:凡低压带(上升气流)控制的地区,湿润多雨;凡高压带(下沉气流)控制的地区,干燥少雨;凡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控制的地区,湿润多雨;凡高纬吹向低纬的风控制的地区,干燥少雨。
如:信风带、极地东风带干燥少雨;西风带湿润多雨。
(2)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是由于在海陆交接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
季风环流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最典型。
因为这里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部,海陆热力性质对比最强烈,因此,季风最显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最重要的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之一。
下面亚洲东部为例对比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3.认识CO2 、O3
CO2 在空气中主要的作用是:保温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需注意的是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并非只有C02,H 2O汽、CH4、O3、氯氟烃等也都是重要的温室气体。
O3的作用主要是吸收紫外线,除此还有保温、消毒等作用。
O3层空洞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为了保护臭氧层,1985年签署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7年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这是人类控制氯氟烃排放的最早协定。
4.图析太阳、地面、大气三种辐射转化过程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辐射的大部分是射向地面的叫大气逆辐射,它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起到保温作用。
5.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
读图,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使近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垂直运动。
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这样同一水平面就产生了气压差异,引起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的水平运动。
这种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垂直及水平运动完成了大气的热力环流。
强调:
(1)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气压的高低都是指在同一高度上相比较而言;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永远是随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3)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4)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不是气温高低引起的,而是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导致的。
(5)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实际就是理解大气运动的形成原因。
(6)理解图中虚线等压面的画法。
6.对比分析锋面与天气并归纳冷暖锋的识别方法
7.对比分析世界气候类型,归纳气候类型判读方法
归纳利用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A.根据气温曲线图确定半球
B.根据气温曲线图确定热量带
C.根据降水柱状图确定降水类型
8.综合归纳
9.理解逆温层
在对流层大气中,平均情况下温度随高度的升高是降低的。
但也经常在某些层次出现气温不随高度变化或随高度的升高反而增高的现象。
气象上把温度不随高度变化的大气层称为等温层,而把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增高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从热力学的角度看,无论是等温层还是逆温层都表示大气层结是稳定的,如果它们出现在地面附近时,则会限制在贴地气层强烈乱流运动的发生,如果它们形成在对流层中某一高度上,则又会阻碍下方垂直运动的发展。
因此等温层和逆温层又统称为阻塞层。
但两者中对云雾和垂直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对其它天气现象影响较大的是逆温层。
逆温形成的原因很多,常见的自然原因有
(1)辐射逆温:是夜间因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部等的强烈辐射冷却,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的。
形成辐射逆温的有利条件是:晴朗(或少云)而有微风(2~3米·秒)的夜晚。
这是因为云能减弱地面的有效辐射,不利于地面冷却。
风太大时,大气中的垂直混合作用太强,不利于近地面气层的冷却;无风时,冷却作用又不能扩展到较高的气层中去,也不利于逆温的加厚;只有在风速适当时,才能使逆温层既有相当的厚度而又不至于因乱流混合作用过程而遭到破坏。
(2)平流逆温:平流逆温是由暖空气平流到冷地面上,贴近地面的空气层受冷地面的冷却作用,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
(3)乱流逆温:乱流逆温是由于低层空气的乱流混合,在乱流层的顶部所形成的逆温。
(4)下沉逆温:是由于稳定气层整层空气下沉压缩增温而形成的逆温。
下沉逆温形成的有利天气条件是,极地冷高压或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晴好天气,高压中心附近有持久而强盛的下沉运动。
(5)锋面逆温: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
除以上主要自然原因形成逆温外,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废气产生废热,也会形成逆温。
逆温形成后,阻碍空气的对流,如果空气污染严重,则会给人类生命带来巨大的威胁。
10.对比分析气旋与反气旋
说明:
(1) 低气压与高气压指气压分布状况,常用等压线分布图表示。
(2) 气旋,反气旋指气流状况,是在不同的高低气压系统基础上的气流运动,是既有水平方向,又有垂直方向运动的立体空气旋涡。
图中水平方向的空气运动,虚线箭头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空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实线箭头是实际气流运动方向,它考虑了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作用。
11.分析气象灾害与全球的大气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