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综合治理

合集下载

第三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经济学原理

第三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经济学原理
不直接为害收获部位,往往会出现该情况。如收获的为果子或种子, 受害部位为叶子,作物对低受害水平有补偿能力。但这种情况较为复杂, 因为为害时间或为害部位不同。 C 超越补偿作用:
有些作物受害较轻时,不但不减产,反而起到间苗和控制徒长而使 作物稍有增产作用,即超越补偿作用。如果树、马铃薯、甘薯等。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第一类: 害虫直接为害作物收获部位,但不引起植株死亡,为害状 可保留到收获期。 该类型可在收获前或收获时统计未受害植株和一般植株(即 待测株:包含未受害和受害株)的平均产量,然后直接应用米勒 公式计算产量损失率(P53植株死亡,为害 状不能保留到收获期。
谓经济损失是指防治费用与用于防治挽回损失金额的差值。
• 2、EIL另一种定义:由防治措施增加的产值与防治费用相等时的害 虫密度。该密度造成的损失称为经济允许损失(L)。
• 3、EIL指防治收益(B)正好与所需的防治费用(C),即B=C时
的害虫密度。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4、Headley(1972年)EIL定义: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全班讨论:
影响损失估计准确性 的因素有哪些?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6、影响损失估计准确性的因素:
❖ 一种害虫或害虫复合体具有不同类型的为害。 ❖ 影响补偿作用的原因很复杂,有个体补偿作用和群体补偿作用,
而且被害株本身的补偿作用受作物所处生育期的影响也很大。 ❖ 影响作物产量的因素很复杂。 ❖ 使用杀虫剂调节或建立不同的害虫密度水平时,农药除影响害虫
该类型应在害虫严重为害时,预先在田间标记100个健株,至 作物收获前,统计健株样本平均产量和测株的平均产量(P53) 。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第三类:害虫不直接为害作物收获部位,不引起植株死亡,但容易把隐 害株误认为健株。

《害虫综合治理》害虫综合治理的定义

《害虫综合治理》害虫综合治理的定义
讨论题目:
害虫综合治理(IPM)的 定义
组长:孙华伟 成员:殷兴、严红丹、王聪、胡辰昱、 浦天馨、潘培培、王娟
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害 虫综合防治专家会议认为:“综合治理是一种有害生物 科学管理的系统,它根据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和有关环 境条件,尽可能以协调的方式利用现有的适当技术和方 法,使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经常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 。”
定义的特点: (1)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和农业生态系的总体出发; (2)综合治理是建立在各项措施的基础上,但不是各项 措施的简单相加; (3)要考虑经济、安全、有效。 不足之处: (1)未能强调自然控制因素。(2)未给“经济 有效”一个定量标准。
1979年,我国昆虫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对综合 防治的内容做了说明:
对综合防治的概念提出其涵义是“综合防治 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体系,它属 于农田最优化生产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 它是从农业生态系的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 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 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 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以下,以获 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应当从生态学的观念来 考虑”。并认为“综合防治不是搞拼盘”,在一个地区 ,对一种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应该通盘考虑;因地因 时因病虫害制宜地协调运用农业的、化学的、生物 的和病理的多种手段,经济、安全、有地将病虫 害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之下”。
1986年11月,在四川成都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农 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
“综合防治是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 ,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 经济、简易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农业 的、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它 有效的生态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 平,以达到保证人畜健康和增加生产的目的”。

害虫综合治理

害虫综合治理
量的药剂而杀死病虫的方法。
• 拌种法:将药剂与种子均匀混合杀死种子上的病菌、害虫的方法。 • 土壤处理法:将农药采取喷粉、喷雾、撒毒土直接施在地面或土层内
防治病虫草害的方法。
• 涂茎法
农药稀释方法 ----按倍数法计算
• 求稀释剂用量: (1)稀释100倍或100倍以下计算稀释量时,要扣除原 有药剂所占的那一份数量。 稀释剂用量=原药剂重量×稀释倍数-原药剂重量 例:用杀虫双2㎏,求稀释90倍加水多少千克? 由上式得2×90-2=178(㎏) 或:稀释剂用量=原药剂重量×(稀释倍数减—1) 上例:2×(90-1)=178(㎏) (2)稀释100倍以上 稀释剂用量=原药剂重量×稀释倍数 例:如用100克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 防治蝴蝶兰疫病,需要加水多少克? 水(稀释剂)用量为:100克×1500=150000克=150 千克
害虫综合治理
害虫的综合治理
• • • • • 植物检疫 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 化学防治
综合治理(IPM)
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 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根据有害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 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 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 损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 生态和社会效益。
农药稀释方法
• 求用药量 (1)求稀释100倍以下原药剂用量 原药剂用量=所配药剂重量÷(稀释倍数-1) 例:需配制50倍的晶体石硫合剂200㎏,求需要晶体 石硫合剂多少千克? 由上式得:200÷(50-1)=4.08(㎏) (2)求稀释100倍以上原药剂用量 原药剂用量=所配药液重÷稀释倍数 例:用盛水量15千克的背负式空气压缩式喷雾器装满 水后配制6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稀释液,需要加 多少克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单位换算:15千克=15000克, 求用药量:百菌清用量=15 000÷600=25 克

害虫综合治理(IPM).ppt

害虫综合治理(IPM).ppt

生物可持续控制的核心问题是可持续。
关于IPM和SPM的区别,有人认为基本内涵是一样的;有人 认为有一定的区别,它是建立以生态区为单元的,以多种作物的 多种重要有害生物为对象的多种措施优化的调控体系。
尽管有种种新的有害生物治理策略的提出,IPM仍是当前国 际上被普遍接受并采用的策略,但最近更多的是有害生物可持续 控制。比较一下IPM、 TPM、APM 、SPM异同点。
它的特点一是“大的地理范围内”;二是“根除若可行和 便利,也包括在内”。
3、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 Sustainable Pests Management (SPM)
内涵:1995 年7 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13 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上, 由荷兰L.Fresco教授所作的主题报告“从保护作物到保护农业生产 体系”(from protecting crops to protec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以及围绕大会主题的有关报道,阐明了有害生物可持 续控制的涵义,指出应把过去植保的局限性保护作物,扩展到保护 农业生产系统。
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 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生物的、 化学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 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保护人畜健康和增产的目的。
3、1986年:我国第二次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上,对 害虫的综合防治作出了与国外IPM类似的描述:
冀南棉麦混作区棉花害虫综合治理(中国农大张青文等)
1、棉麦邻作布局 2、精选棉种,呋喃丹拌种 3、棉田分阶段种植油菜、春玉米、夏玉米诱集带 4、根据防治指标用药 5、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棉株补偿能力
二、我国害虫防治策略发展过程:

2 害虫综合治理.

2 害虫综合治理.
1.植物检疫定义、特点及意义
定义:植物检疫机关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出和调入的
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和处理,禁止危险性的病、虫、
杂草等有害生物人为地传入和传出或限制其传播蔓延的
工作或方法。
特点:强制性、预防性、根本性(铲除性)。 意义:防止危险性的有害生物人为传播和蔓延,
保障农林业生产安全进行,维护我国对外贸易信誉。
第二章 害虫综合治理 —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害虫的防治策略
第二节 害虫防治方法
一、植物检疫
二、农业防治法 三、生物防治法 四、物理机械防治法 五、化学防治法
第一节 害虫的防治策略 一、人类害虫防治的历史
1. 早期的害虫防治时期(农业生态系统的创立到第
二次世界大战)
2. 有机化学农药时期(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
SPP则强调整个农田系中现实的和潜在的
有害生物。
b. 治理目标延伸:IPM治理目标是以当年
防治效果为标准,而SPP则兼顾当前和长远
综合效益。
c. 治理方案的长期性:SPP的治理方案不
是一年一度的技术设计,而是多年连贯一体
的技术方案的分年实施。
第二节 害虫防治方法——综合治理措施
一、植物检疫(法规防治)
植保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使植物保护真正能够兼
顾当前和长远,防患于未然,使植物保护和植物
生产得以持续稳定地发展和提高。简言之,即有害
生物可持续治理。
2.2 提出的背景 在1991年提出可持续农业背景下提出的。 为了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的需要,1995年7 月在荷兰海牙第13届国际植保大会上提出, 并作为这次大会的主题。 持续植保是在持续农业的战略思想指导
又不破坏后代人赖以生存的资源基础和环

害虫综合管理

害虫综合管理


国家林业局日前发布公告,公布了19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其中昆虫11种、病原微生物6种,线虫1种,植物1种,并自2005年3月1 日开始生效,原林业部发布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同时废止。这是继 1996年之后,国家林业局结合当前林业发展形势和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发 生特点再次对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进行了修订。 新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一、 昆虫(11种) 1、红脂大小蠹 (Dendroctonus valens Le Conte) 2、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 3、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a Takagi) 4、杨干象 (Cryptorrhynchus lapathi Linne) 5、苹果蠹蛾 (Laspeyresia pomonella (Linnaeus)) 6、双钩异翅长蠹 (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 (Waterhouse)) 7、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 (Bojer)) 8、枣大球蚧 (Eulecanium gigantean (shinji)) 9、红棕象甲 (Rhyncnophorus ferrugineus oliu.) 10、青杨脊虎天牛 (Xylotrechus rusticus (Linnaeus)) 11、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 (Drury))




本节思考题:
1。森林昆虫的涵义 2。森林昆虫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任务 3。防治森林害虫的总方针
第一章 害虫综合管理

综合管理(Integrated Management)
有害生物综合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森林保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Forest health protection and foresty sustainable)

病虫害的综合预防与综合治理

病虫害的综合预防与综合治理

科学用药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需要,选 择合适的农药和施药方法,避免盲目 用药和过量用药。
综合治理
结合多种防治手段,如农业防治、生 物防治、物理防治等,进行综合治理 ,提高防治效果。
动态监测
定期对农作物和病虫害进行监测,及 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防止其扩散和 蔓延。
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数据收集
抗药性增强
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导致病虫害抗药性增强,降低 了防治效果。
防治成本高
新型病虫害防治技术成本较高,制约了其在农业 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对策与建议
加强科研投入
加大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防治效果和降低防治成 本。
建立综合防治体系
整合农业、林业、环保等多部门资源,建立综合防治体系,提高 防治效率。
化学防治需要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 选择适宜的农药品种、剂型和使用方法,遵循科学用药的 原则,避免盲目使用和过量使用,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农 产品残留超标等问题。
04
病虫害防治技术与实践
病虫害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的轮作、施肥、灌溉 等农业措施,改善土壤条件, 提高植物抗性,减少病虫害发
生物防治
天敌引入
引入病虫害的天敌,通过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降低病虫害的种群数量。
生物农药
利用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农药,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且对环境友好。
物理防治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
温度处理
通过高温或低温处理,可以杀死或抑制病虫害的生长和繁殖 。
化学防治
植物检疫通常包括对植物及其产品的 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对外检疫等环 节,通过严格的检验程序,确保植物 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蔬菜害虫和果树害虫的综合治理

蔬菜害虫和果树害虫的综合治理
化学防治是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害虫 的方法。常见的化学农药包括有机磷 、有机氯、氨基甲酸酯等杀虫剂。
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使用方便等优 点,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农产品残 留等问题。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使 用化学农药,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
04
综合治理策略
综合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
通过合理的种植布局、科学的肥水管理、有效的 植物检疫等手段, 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
安全用药
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确保蔬菜 质量和食品安全。
03
果树害虫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创造不利于害虫发生 的环境,抑制害虫种群数量的增长。这些措施包括选择抗虫 性强的品种、合理轮作、深耕细作、科学施肥和灌溉等。
案例二
梨树害虫防治
描述
梨树种植过程中常见的害虫有梨小 食心虫、梨木虱等,这些害虫会导 致梨树生长受阻。
防治措施
采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 方法,如加强田间管理、悬挂蓝板 等。
综合治理成功案例
案例一
某地区蔬菜和果树害虫综合治理项目
描述
该项目针对该地区蔬菜和果树种植中存在的害虫问题, 采取了综合治理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 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农业防治具有环保、经济、持久等优点,但见效较慢,需要 长期坚持。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农用抗生素等生物制剂来控制害虫的方 法。常见的天敌昆虫包括瓢虫、草蛉、赤眼蜂等,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 病毒等。
生物防治具有安全、环保、可持续等优点,但见效较慢,需要科学合理地应用。
化学防治
蔬菜害虫种类与危害
• 红蜘蛛:吸食植物汁液,导致叶片枯黄、脱落,影响植物 生长。

害虫综合治理复习

害虫综合治理复习

生态系统:是在某一特定的景观的地域或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动态系统”害虫综合治理: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

它从农业生态的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R”:抗药性,农药残留,再猖獗经济损害允许水平(EIL):防治措施引起的产品价值增量与防治费用增量相等时,与之对应的害虫密度M即为EIL物理防治:是从生理学或生态学角度,利用光、惹、颜色、温度、声波、放射性等防治害虫的技术。

生物防治:在害虫防治过程中有时可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基因产品等控制有害生物,包括以虫治虫、微生物治虫及其他有益动物的利用、利用不育昆虫和遗传方法防治等。

经济阈值(ET):是应采取控制措施时的种群密度,是一个报警水平,是防治行动的指标。

潜在害虫:其种群平衡密度(EP)一般不超过经济阈值(ET),在IPM 管理体系中该类害虫不是真正的有害种类。

偶发性害虫:平衡密度(EP)低于经济阈值(ET)。

它主要是受到异常气候或杀虫剂的使用不当引起的。

周期性害虫:平衡密度(EP)低于经济阈值(ET),种群密度较有规律的超过ET。

常发性害虫:平衡密度(EP)常在经济阈值(ET)上下波动,属主要害虫,要密切注意。

最严重(关键)害虫:平衡密度(EP)在经济阈值(ET)以上。

其种群密度始终在ET以上。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即包括了多个层次和水平:基因、细胞、器官、种群、生态系、景观。

农业防治:是利用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包括选用抗虫品种),根据农田环境与害虫间的关系,有目的的改变某些因子,控制害虫的发生和为害,以达到保护作物、防治害虫的目的。

《害虫综合治理》害虫综合治理的定义

《害虫综合治理》害虫综合治理的定义
害虫综合治理
• 害虫综合治理的定义 • 害虫综合治理的方法 • 害虫综合治理的实践案例 • 害虫综合治理的未来展望
01
害虫综合治理的定义
什么是害虫综合治理
• 害虫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是一 种预防性的害虫管理策略,旨在 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控制方法,将 害虫种群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 下,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
色板诱杀
利用害虫对颜色的偏好, 使用不同颜色的色板来诱 杀害虫。
食物诱杀
利用害虫对食物的偏好, 使用食物来诱杀害虫。
化学防治
喷雾法
将农药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通过 喷雾器将药液喷洒在植物表面或害虫 身上。
熏蒸法
拌种法
将农药与种子混合搅拌,使种子表面 附着农药,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利用农药的挥发性,通过熏蒸作用将 农药扩散到空气中,使害虫中毒死亡。
城市管理。
治理效果
通过综合治理,有效控制了城市 害虫的繁殖和传播,提高了城市
居民的生活质量。
农业害虫综合治理
农业环境特点
农业害虫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对农作物危害较大。
治理措施
采取农业防治(如轮作、深耕等)、生物防治(如天敌昆虫、微生 物等)、化学防治(如农药)等措施,以及加强植物检疫和监测预 警。
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 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 农药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保护害虫天敌和生物多样性,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此外,害虫综合治理还能够降低害 虫抗药性的产生,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
害虫综合治理的历史与发展
• 害虫综合治理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害虫管 理方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害虫 综合治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关的研究和技术也在不断发 展和完善。

害虫综合防治

害虫综合防治
通过人工调查、目视检查或手工计 数等方式进行监测。
机械监测
利用机械设备进行监测,如昆虫计 数器等。
生物监测
利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因素进行 监测。
化学监测
利用化学物质进行监测,如杀虫剂 等。
预测和监测在综合防治中的作用
预测能够提前掌握害虫发生的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时间上的预警,有助于采取 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
抗药性治理
采用轮换使用农药、科学使用农药 、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理。
Hale Waihona Puke 02害虫综合防治的必要性
害虫防治的现状
害虫数量增多
随着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变,害虫数量不断增加,对农 林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防治效果不佳
传统的单一防治方法如化学农药等虽然能够减少害虫数量, 但是长期使用会产生抗药性,且对环境造成污染。

环境友好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害虫综合 防治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 展,采用更加环保的防治措施, 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社会参与
害虫综合防治不仅是农业部门的事 情,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 持,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 众的认识和参与度。
提高公众对害虫综合防治的认识
加强宣传教育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作物布局
合理配置作物布局,增加 生物多样性,减少害虫的 繁殖和扩散。
施肥与灌溉
合理施肥和灌溉,促进作 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作 物的抗虫性。
生物防治
天敌引入
引入害虫的天敌,如寄生蜂、 寄生蝇等,控制害虫的数量和
分布。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细菌杀虫剂、 真菌杀虫剂等,减少化学农药的 使用和环境污染。
单一防治方法的局限性
化学农药

《害虫综合治理》第一章害虫综合治理概论

《害虫综合治理》第一章害虫综合治理概论
它结合了多种控制策略,包括生物控制、物理控制、文化控制和化学控制等,以实现可持续的害虫管 理。
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保护农作物和经济林木
害虫是农作物和经济林木的主要威胁 之一,害虫综合治理能够有效地控制 害虫种群,减少产量损失,保障食品 安全和经济收益。
维护生态平衡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害虫综合治理强调使用多种控制策略, 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从而降低对 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
害虫综合治理的现状
全球范围内的害虫防治现状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害虫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但随着人们 对环保和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推广害虫 综合治理。
国内害虫防治现状
我国在害虫防治方面仍然以化学农药为主,但政府已经开始 重视害虫综合治理的推广和应用,加强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 定和实施。
害虫综合治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的方法
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措施,如合理轮作、种植抗虫作物 、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施用生物农药等。
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的实践案例
例如,在稻田中采用“稻鸭共育”模式,利用鸭子捕食害虫,减少农药使用量,同时提高 稻谷产量和品质。
林业害虫的综合治理林Biblioteka 害虫综合治理的目标THANKS
感谢观看
03
害虫综合治理的原则与方法
预防为主的原则
预防为主是指在害虫治理过程中,应 将预防措施放在首位,通过采取有效 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害虫的发生和危害。
预防为主的原则强调早期预警和快速 反应,及时发现害虫的迹象,采取有 效措施进行控制,避免害虫大规模爆 发。
预防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通过合理的综 合运用,可以有效降低害虫的种群数 量,减轻危害。

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生态平衡受损
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影响生物多样性。
环境保护措施
推广生物防治、天敌利用等环保措施,减少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
生态恢复与重建
对于已受损的生态系统,采取生态恢复和重建措施,促进生态平衡。
未来发展方向与技术革新
智能化监测技术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害虫监测的智能化和实时化。
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保障农产品安全
通过控制害虫种群数量,降低农药使用量, 确保农产品安全。
提高农业效益
有效控制害虫,减少作物损失,提高农业生 产效益。
保护生态环境
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 态环境。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害虫综合治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障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
02
03
害虫综合治理的方法与技 术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 措施,创造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环 境,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增长的一
种害虫治理方法。
农业防治主要包括轮作、深耕、 施肥、灌溉、调整播种期等措施 ,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种群数
量。
农业防治具有成本低、环保、可 持续等优点,但见效较慢,需要
长期坚持。
物理防治主要包括灯光诱杀、色板诱杀、阻隔等 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害虫数量。
物理防治具有无毒、环保、操作简单等优点,但 成本较高,需要大量投入。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来控制害虫的一种方法。
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使用方便等优点,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环境 污染等问题。
在进行化学防治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以减少对环 境的负面影响。
05

病虫害防治管理要求

病虫害防治管理要求

病虫害防治管理要求农业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农业生产和农民收益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地进行病虫害防治,以下是一些管理要求: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虫害的防治应注重预防,采取综合治理的策略。

预防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种植、轮作、培育健康种苗等。

综合治理则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最合适的防治方法。

二、合理使用农药农药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但必须合理使用。

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避免使用禁用农药。

同时,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说明书,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次数使用农药,防止药害和抗药性的产生。

三、科学种植,改善环境科学的种植方法和改善环境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合理的种植密度、科学的肥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等措施,都有利于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同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作物和种植时间,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四、加强监测和预警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环节。

要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定期调查和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动态,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要注重预警工作,提前发布病虫害防治警报,提醒农民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五、提高农民防治水平提高农民的防治水平是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关键。

要通过多种途径,如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发放宣传资料等,向农民普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防治水平。

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农民解决防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病虫害防治管理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策略,注重预防为主、科学种植、合理使用农药、加强监测和预警以及提高农民防治水平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益。

草莓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草莓是一种美味且营养丰富的水果,市场需求量大,因此许多人都选择种植草莓。

然而,要成功种植草莓并获得高产量,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病虫害综合治理案例分析

病虫害综合治理案例分析

病虫害综合治理案例分析病虫害综合治理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农作物、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中的病虫害进行综合管理,以达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的目的。

本文以我国某地区为例,对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

病虫害不仅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还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产生潜在威胁。

因此,加强病虫害综合治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案例分析1. 病虫害发生情况以我国某地区为例,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和繁殖。

近年来,该地区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主要病虫害包括水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玉米螟、棉铃虫等。

2. 病虫害综合治理措施(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础,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调整作物布局、改进栽培技术、加强肥水管理等措施。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调整作物布局,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途径;改进栽培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加强肥水管理,可以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①天敌昆虫:通过引入或保护天敌昆虫,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②微生物制剂:利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③植物源农药:利用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

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防治效果好的优点,但长期使用会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在病虫害综合治理中,化学防治应与其他防治方法相结合,合理使用。

3. 病虫害综合治理效果通过实施病虫害综合治理措施,该地区病虫害发生程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提高。

害虫综合治理复习

害虫综合治理复习

生态系统:是在某一特定的景观的地域或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动态系统”害虫综合治理: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

它从农业生态的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R”:抗药性,农药残留,再猖獗经济损害允许水平(EIL):防治措施引起的产品价值增量与防治费用增量相等时,与之对应的害虫密度M即为EIL物理防治:是从生理学或生态学角度,利用光、惹、颜色、温度、声波、放射性等防治害虫的技术。

生物防治:在害虫防治过程中有时可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基因产品等控制有害生物,包括以虫治虫、微生物治虫及其他有益动物的利用、利用不育昆虫和遗传方法防治等。

经济阈值(ET):是应采取控制措施时的种群密度,是一个报警水平,是防治行动的指标。

潜在害虫:其种群平衡密度(EP)一般不超过经济阈值(ET),在IPM 管理体系中该类害虫不是真正的有害种类。

偶发性害虫:平衡密度(EP)低于经济阈值(ET)。

它主要是受到异常气候或杀虫剂的使用不当引起的。

周期性害虫:平衡密度(EP)低于经济阈值(ET),种群密度较有规律的超过ET。

常发性害虫:平衡密度(EP)常在经济阈值(ET)上下波动,属主要害虫,要密切注意。

最严重(关键)害虫:平衡密度(EP)在经济阈值(ET)以上。

其种群密度始终在ET以上。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即包括了多个层次和水平:基因、细胞、器官、种群、生态系、景观。

农业防治:是利用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包括选用抗虫品种),根据农田环境与害虫间的关系,有目的的改变某些因子,控制害虫的发生和为害,以达到保护作物、防治害虫的目的。

害虫综合治理

害虫综合治理

种群竞争能力强
害虫往往具有较强的种群竞争 能力,会排挤其他生物的生存
空间;
传播速度快
害虫传播速度快,会在短时间 内扩散到很大的范围内。
03
害虫综合治理的方法
物理灭虫法
使用人工或物理方 法杀死害虫,如捕 杀、诱杀、挤压等 。
对环境和人类安全 ,但灭虫效率相对 较低。
可用于杀灭各种害 虫,尤其适用于小 面积的害虫防治。
创新防治技术
加大对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新型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提高防治效 果和环保性。
加强公众教育和普及知识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害虫综合治理的认识和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科 学使用农药。
开展普及知识和技术培训
组织针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害虫综合治理的知识和技术,提高他们 的防治水平。
化学灭虫法
使用化学药剂来杀死害虫,如 杀虫剂、杀螨剂等。
适用于大规模的害虫防治,具 有高效、快速的特点。
但长期使用容易对环境造成污 染,危害人类健康。
生物灭虫法
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种群数量。 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且长期效果显著。
但需要针对不同的害虫种类选择合适的生物防治方法。
害虫综合治理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害虫综合治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 害虫的种类和特征 • 害虫综合治理的方法 • 害虫综合治理的实践案例 • 害虫综合治理的未来展望
01
害虫综合治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害虫综合治理的定义
• 害虫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是一种系统的、基于预防的害虫管理策略, 旨在通过协调使用生物的、环境的、化学的和物理 的方法来控制害虫,以实现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和环 境保护。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概念正受欢迎。无疑,新型有机合成杀虫剂的失
败——抗药性、主要害虫再爆发、次要害虫爆发及
环境污染成为“综合防治”概念的最初形成和不断
盛行的基本因素。尤其是美国作家Carson的《寂
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给人的深刻印象加
速了人们对“综合防治”概念的接受。
精品课件
IPM的发展历史

在1965年,来自36个国家的植保专家
中心,而很少考虑多重害虫作用。
精品课件
IPM与可持续农业发展

可持续性农业这个词首先出现在1978年的
文献上,但1985年才正式引用。 确实,IPM为可持
续性农业提供了概念方法和实施范例。从IPM观点
出发,可持续性农业为推动IPM更高的综合水平提
供了基础。IPM是具有最强大的生态学基础的可持
续性农业的组成部分。IPM不仅促成农业的可持续
精品课件
教学内容
• 第一章 概论 (6.0 学时) • 第二章 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2.0 学时) • 第三章 害虫综合治理的经济学原理 (2.0 学时) • 第四章 害虫综合治理体系的防治技术 (8.0 学时) • 第五章 我国农作物害虫综合治理进展 (4.0 学时)
精品课件
害虫综合治理:历史背景及当代发展
精品课件
Bt抗虫基因
精品课件
IPM的未来

因特网上信息传播方便和速度可能
影响下世纪的IPM。根据真实气候资料
可靠预测模型的希望可能最终能实现,随
着项目和气候信息可从网上获取。网上
物防治工作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们发现了
过分依赖杀虫剂的灾难性后果的早期预兆。
精品课件
IPM的发展历史

20世纪40年代早期随着有机合成杀虫剂的出
现,这时植保专家们开始集中精力检测化学药剂,这
对研究害虫生物学和非化学防治方法不利。至20世
纪60年代末期,综合治理延伸到科学文化教育和害
虫防治实践中,尽管那时“害虫治理”作为一个相
性,而且作为一种模式服务于生态学理论的实际应
用,以及为其它农业系统组分的发展提供范例。
精品课件
IPM的模式

IPM模式指明,害虫及其治理存在于三个多维空间的交
界面上,即生态学、社会经济学和农业,且复杂性水平
不断上升,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基于这个论述,IPM可认为是
多种综合水平的相互作用系统。IPM项目的成功通常以全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晚期, 在IPM中有害生物包括杂草、病原体和非节肢动物 类的动物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缺少有效的杀虫 剂,植保专家依赖害虫生物学知识和栽培实践来制定 多种手段的防治策略,在某种意义上这策略成为现代 IPM系统的先驱。到20世纪晚期,IPM已成为一个 家喻户晓的术语,被普遍理解和频繁使用。
害虫综合治理 Integrated Pest
Mangement
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冯从经
精品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学科涉及生态学、经济学、环境保护 学和系统科学等诸多领域,与社会生产技术水 平密切相关。通过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这门课的 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最新理 论和方法,了解国内各类作物的有害生物防治 的技术,并对系统科学的应用有所认识,最终 合理运用各项防治措施。
国扩展项目和世界银行共同主办建立了全球
IPM设施支持粮农组织IPM最新发展,这正
好响应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讨论会的宗旨,
指出了IPM作为《21世纪议程》的一部分
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这个全球IPM设施作
为合作、咨询、建议、筹划实体,服务于全
球IPM的发展。
精品课件
IPM概念的传播
当前,许多国家IPM项目通过合作已发 展到一定程度。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 初,美国国际发展机构在巴西主办了各种项 目,包括大豆生产和保护的技术协助,自一 开始,IPM就有很大的优越性,在巴西和其它 拉美国家,大豆IPM项目的成功作为其它农 业产品类似项目的典范。
科学前沿,这就同样影响了其它大多数国家。
其实,苏格兰新星和加拿大苹果害虫及秘鲁
棉花害虫的典型综合防治项目提供了一些早
期的田间IPM成功实施模型。另外,联合国
粮农组织的害虫综合防治专家小组,尤其是
在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促进IPM的必要的合
作、领导和资源。
精品课件
IPM概念的传播

由粮农组织、联合国发展项目、联合
精品课件
有害生物入侵上海
精品课件
茄果类精品病课件虫害
IPM的发展历史

19世纪40年代早期至60年代中期被称
为害虫防治的黑暗时期。至19世纪50年代
末期,人们即开始对以杀虫剂为主的害虫防
治措施提出警告。特别是随着在加利福尼亚
和南美、北美棉花工作者,以及在加拿大、
美国和欧洲的工作者在落叶果树上出色的生
国际农业和生物研究中心估计了IPM与
2000年环境,相当一些论文和报道试图设计下
世纪的IPM。新的IPM策略预期有重大的发展:
排在首位的是植物和昆虫(天敌)遗传工程的成
果,开发未被充分利用的天敌、发展新的生物
农药、抗性治来丰富现
有的IPM策略。
精品课件
IPM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内和国际力量的大力支持,IPM进展很慢,
大面积农产品依然面临虫害或过分使用农药造成的
过度损失;尽管过去10多年IPM的成功无可争议,但
仍存在忧虑:(a)项目进展速度太慢了;(b)许多项目
仍基本依赖适时使用杀虫剂作为主要治理策略;(c)
大部分项目(包括节肢动物,病原体或杂草)以害虫为
参加了意大利罗马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的
讨论会,这次会议上“综合治理”概念得到
了最大程度上的发展。1969年和1970年美
国昆虫学家接受澳大利亚“害虫治理”,替
代美国的“综合防治”。直到1972年,“害
虫综合治理”和其缩写IPM才被录用到英语
文献中,并被科学界所接受。
精品课件
IPM概念的传播

20世纪后半期,美国促进IPM走向植保
面减少控制主要害虫的杀虫剂用量来衡量。事实上,杀虫
剂用量减少是IPM的一个理想结果,但这不是衡量
成功的唯一方法。也有特殊情况,即使在IPM指导下,为
了保持农业产量,也必须多用而不是少用杀虫剂。关键是在
IPM准则下使用杀虫剂,也就是说,最有效地利用自然控
制,再选择使用杀虫剂。 精品课件
IPM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