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测试:2 唐雎不辱使命(含解析)

九年级(下)2*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1)领会史家文字和小说笔法。
本文叙事,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中来刻画,情节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人物个性鲜明。
(2)理解对白的特点,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出人物个性。
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外交使臣,面对强悍的秦王,他英勇无畏,应对自如。
当秦王以“逆寡人”“轻寡人”相责难时,唐雎立即加以否定。
他先重申安陵君的立场,再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一语,表明守土的坚定信念,同时激怒秦王,先发制人。
当秦王问他有没有听说过“天子之怒”时,他却以“臣未尝闻也”轻轻带过,故作不知,显示出极大的蔑视和自信。
他非但没有被秦王吓倒,反而针锋相对,提出“布衣之怒”压制对方。
经过一番慷慨陈辞,以古证今,并且“挺剑而起”,最终让秦王屈服,表现出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士人品质。
(3)了解对比与映衬、渲染与烘托的艺术手法。
如围绕易地问题,就有秦王的欲求与安陵君的坚守,有秦王的无理狡辩与唐雎的据理抗争;在意志较量方面,则有“天子之怒”与“布衣之怒”的对垒。
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唐雎的“未尝闻”;唐雎所说的“布衣之怒”,秦王归之于“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一个拒绝回答,非常傲慢;一个丑化描述,极为轻蔑。
这样,人物形象对比鲜明,相互衬托,将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出来。
作者为了追求夸张、强化的效果,多借助人物语言渲染气势、烘托气氛,增强故事的“现场感”。
如秦王说“灭韩亡魏”,目的是从气势上压倒对手;唐雎罗列刺客的壮举,也表明了血拼到底的气概。
秦王先说“灭韩亡魏”,气势夺人;后说“韩、魏灭亡”,辞格已卑。
这些生动的描写,极力地凸显了人物性格。
故事复述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易安陵”的要求遭拒。
唐雎出使秦国,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取得胜利。
最后秦王只好屈服。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天下缟素..原意为:白色丧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2)形容词作动词请广.于君原意为:(面积,范围)宽阔,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3. 一词多义(1)使: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F____________①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F____________①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 ____________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____________①必能使.行阵和睦(《出师表》) ____________(2)怒:①天子之怒.F____________①怀怒.未发____________①怒.而飞(《北冥有鱼》) ____________4. 重点实词(1)唐雎不辱.使命辱:____________(2)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谓F:___________(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____________(4)安陵君其许.寡人许F:___________(5)大王加惠..加:____________惠:____________(6)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F:_________(7)秦王不说.说F:___________(8)且秦灭.韩亡魏灭F:___________(9)故不错意.也意:____________(10)而君逆.寡人者逆F:___________(11)岂直..五百里哉岂直:__________直:____________(12)秦王怫然..怒怫然:__________(13)臣未尝.闻也尝F:___________(14)伏尸..百万伏尸:__________伏:____________(15)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闻F:___________布衣:__________(16)亦免冠徒跣..徒:____________跣:___________(17)以头抢.地尔抢:____________(18)非士.之怒也士:____________(1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发:___________休:____________祲:____________(20)若士必.怒必:____________(21)今日是.也是F:___________(22)挺.剑而起挺:____________(23)秦王色挠.挠:____________(24)长跪而谢.之曰谢:____________(25)寡人谕.矣谕:____________(26)徒.以有先生也徒:____________5. 文言虚词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____(1)之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__________③聂政之.刺韩傀也__________④长跪而谢之.曰__________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____②以.君为长者__________(2)以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__________④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3)安陵君其.许寡人__________①受地于.先王__________(4)于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____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__________(5)何②何.至于此__________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__________(6)也②非士之怒也.__________(7)且.秦灭韩亡魏__________(8)以君为.长者__________①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__________(9)而②长跪而.谢之曰__________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__________①轻寡人与.__________(10)与②与.臣而将四矣__________(11)虽.千里不敢易也__________(12)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13)秦王怫然.怒__________(14)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__________(15)与臣而将四矣.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课后习题)2.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课后习题)3.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课后习题)(2018乌鲁木齐)4.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唐雎不辱使命》提升训练(含答案解析)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限时训练考试时间:40 分钟试卷满分:50 分学校: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1.(20 分)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尉果笞.广(《陈涉世家》)(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3)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唐雎不辱使命》)(4)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二、文言文阅读2.(10 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二)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
唐雎不辱使命 中考题集锦 课件2013.8.26制作

用反问激怒秦王,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国土的尊严。
19.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2分)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 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 A.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岸势犬牙差互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 人远矣 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才能、有且H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 译文: 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 今天就是这样。 19.填空。 秦国企图用___________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 易地 由此引出唐雎__________ _一事。“__________ _ ”写出了 出使秦国 长跪而谢之 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 20.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 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1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 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 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 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 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以头抢地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

《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国,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秦王不高兴。
于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第五部分 古诗文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练)

返回目录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3)之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_结__构__助__词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 _结__构__助__词__,__取__消__句__子__独__立__性__,__不__译_
长跪而谢之曰
_代__词__,__指__唐__雎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5年1考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课后
现习在题我) 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
视我吗?
唐雎不辱使命
返回目录
三、文意理解与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单篇阅读
1.本文情节完整。文章描写了韩、魏灭亡后,安陵国君臣对强秦的最后
唐雎不辱使命
返回目录
知识过关检测
课堂测,夯基础
一、重点字词 1.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 __错____同__措____,意思为:_与__“__意__”__连__用__,__译__为__“__在__意__”__ (2)仓鹰击于殿上 __仓____同__苍____,意思为:_青__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不说 __说____同__悦____,意思为:_高__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君为长者 徒以有先生也
返回目录
_连__词__,__况__且___________ _介__词__,__用_____________ _介__词__,__凭__借___________ _介__词__,__把_____________ _介__词__,__因__为___________
唐雎不辱使命
1 核心命题点解读 2 知识过关检测
02唐雎不辱使命中考语文复习“决胜古诗文”专题讲义(教师版)

【原文呈现】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诵读点拨】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集锦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集锦答案一.16.(1)盛怒、愤怒(2)曾经(3)屈服(4)道歉17.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18.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二.9.逆:违背谢:道歉10.C 11.(1)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12.答案要点: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三.(一)6、〔1 )通“措”,置。
(2 )道歉7 、B 8 、( 1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 2 )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9.蔺相如完璧归赵(或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令楚王白取其辱)等言之有据即可。
(二)10.( l )完成(2 )热水11、像这样(先抄后烧再重抄)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12学习要勤奋刻苦,方能成功。
(言之有理即可)四.18、①撞②道歉(2分。
每格1分。
)20、韩、魏灭亡了,安陵却凭五十里地保存了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2分。
关键词“以”、“徒”、“以”各0.5分。
)21、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2分)五.15.(2分)加重语气的助词(可译为恐怕、大概、一定要)交换只(仅仅) 道歉16.(1分)“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或“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安陵君不听寡人言,何也,轻寡人与?”17.(4分)(1)安陵君于是就派唐雎出使秦国。
(两个“使”1分、翻译通顺1分)(2)胸怀愤怒尚未发作的时候,天上就降下了预示吉凶的征兆。
(“休祲”1分,翻译通顺1分) 18.(2分)用反问激怒秦王,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国土的尊严。
19.(2分)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六.17.C中的两个“冠”都是“帽子”的意思。
18.如果有才能、有见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训练题训练题(一)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正确的是()A.此庸夫.之怒也那 B . 天下缟素.平素C. 秦王色.挠神色D. 亦免冠徒.跣仅仅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何以.战?B.虽.千里不敢易也虽.然,受地于先王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3.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 B.故不错.意也错误C.而君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D.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对……说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庸夫.之怒也夫.战,勇气也。
B.亦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C.皆布衣之.士也每假借藏书之.家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皆以美于.徐公6.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对唐雎以语言描写为主,几乎没有任何情绪起伏的描写,体现了唐雎不卑不亢、镇定自若、冷静从容的特点。
B. 文中秦王怒、惧皆形于色,既是性格使然,也是出于“演”的需要,用以威慑或者迷惑唐雎。
这与唐雎的喜怒不形于色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唐雎始终不为所动的智慧。
C. 文章第四段,在唐雎视死如归的强硬威胁下,秦王屈服,放弃了窃取安陵的打算,反衬出了唐雎不畏强暴的形象。
D. 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除了唐雎与秦王形象上存在对比,秦王对唐雎前后的态度也有对比。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夫韩、魏灭亡.亡:灭亡 B.秦王色.挠色:脸色C.与臣而将.四矣将:带领 D.天下缟素.素:白色的衣服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学而.时习之B.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在乎.山水之间也C.何至于.此贤于.材人远矣D.此庸夫之.怒也吾妻之.美我者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唐雎有胆有识,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2020学年中考语文真题(word版,答案) (82)

2020年高中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63分)一、古诗文阅读。
(31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 -4题。
(17分)甲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
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
唐雎不辱使命 复习题 中考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中考试题(附答案)(1)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①以头抢地耳()②长跪而谢之()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A、渔人甚异之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腰白玉之环D、予观夫巴陵胜状3、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译文:4、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秦王怫然怒()(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3)秦王色挠()(4) 虽千里不敢易也()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7.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而君逆寡人者逆:()寡人谕矣谕()9.(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B.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休祲降于天D.怀怒未发野芳发而幽香10.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11、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专题27 《唐雎不辱使命》文学常识-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清查(解析版)

1.本文选自《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 年的历史。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也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由西汉刘向编定,共三十三篇。
2.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代表作品《新序》《说苑》《列女传》。
⑴[易]交换。
⑵[其]表示祈使语气。
⑶[加惠]施予恩惠。
⑷[错意]在意。
⑸[错]同“措”。
⑹[请广于君]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⑺[广]增广、扩充。
⑻[岂直]哪里只是。
⑼[怫然]愤怒的样子。
⑽[公]对人的敬称。
⑾[伏尸]横尸在地。
⑿[布衣]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⒀[免冠徒跣〕摘下帽子,光着脚。
⒁[徒]裸露。
⒂[跣]赤脚。
⒃[抢]碰,撞。
⒄[士]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⒅[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⒆[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
⒇[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
(21)[仓],同“苍”。
(2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
(23)[休祲]吉凶的征兆。
这里偏指凶兆。
(24)[休]吉祥。
(25)[浸]不祥。
(26)[与臣而将四矣]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唐雎暗示秦王,自己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
(27)[必]一定。
(28)[缟素]白色丧服。
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缟、素,都是白色的绢。
(29)[挺]拔。
(30)[色挠]面露胆怯之色。
(31)[长跪而谢之]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
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
(32)[谕]明白,懂得。
中考语文专题:文言文阅读(B卷)【含答案解析】

一、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无从致.书以观言行一致.B.益.慕圣贤之道益.多弊少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D.未尝稍降辞.色婉言辞.谢2.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4.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与“”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摘录原文回答)(2分)5.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唐雎不辱使命》《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题)

《唐雎不辱使命》《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题)11.(10分)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乙】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①!”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②盆缶③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缶。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④.于是秦王不怿⑤,为一击缶。
相如顾召⑥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①瑟:古乐器名。
②奉:敬献。
③缶:瓦制的打击乐器。
④靡:后退,避开。
⑤怿:高兴。
⑥顾召:回过头来嘱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以头抢地尔碰,撞②休祲降于天吉祥③秦御史前书曰上前(走上前)④秦王怒,不许答应(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
(限划2处)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4)【甲】【乙】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使臣形象,请概括唐雎、蔺相如二者形象的共同点。
(5)【甲】【乙】两文在刻画唐雎、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形象时,所采用的描写方法有何异同?请指出。
《唐雎不辱使命》历年中考试题集锦

《唐雎不辱使命》历年中考试题集锦中考题(2007-2011)《唐雎不辱使命》一、(2007年)XXX怫然怒,谓XXX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XXX 对曰:"臣未尝闻也。
"XXX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XXX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XXX,以头抢地耳。
"XXX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XXX也,彗星袭月;XXX之刺XXX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XXX:"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XXX、XXX灭亡,而XXX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以头抢地耳②长跪而XXX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天下缟素,昔日是也A、渔人甚异之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公将鼓之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0、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原文:XXX、XXX灭亡,而XXX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21、XXX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XXX怎样的精神?(2分)(一)18、①撞②道歉(2分。
每格1分。
)19、C(2分)20、韩、XXX沦亡了,XXX却凭五十里地储存了下来,只是由于有师长教师您啊。
(2分。
枢纽词"以"、"徒"、"以"各0.5分。
)21、不畏强横、敢于斗争的精神(2分)2、2008年浙江省温州市XXX不辱任务XXX怫然怒,谓XXX曰:"公亦尝闻皇帝之怒乎?"XXX 对曰:"臣何尝闻也。
22 唐雎不辱使命

辱:
易:
其:
加惠:
错意:
广:
直:
怫然:
布衣:
抢:
庸夫:
士:
仓:
休祲:
缟素:
挠:
谢:
谕:
一、翻译文中划线句,解释加波浪线的重点词语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译文:(1)寡人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
(2)即使如此,但是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希望始终守护它,不敢(拿来)交换。
(3)寡人谕矣(明白、懂得)(4)图穷匕首见(穷尽、完结)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2)使毕使于前。
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B)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
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长跪而谢之(道歉)(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介词,从、由)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及答案【篇一:唐雎不辱使命中考精编试题】txt>(第一课时)一、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2、仓鹰击于殿上:3、因使唐雎使于秦: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5、以头抢地尔:6、故不错意也:7、轻寡人与:8、虽千里不敢易:9、请广于君:10、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11、岂直五百里哉!()()12、长跪而谢之曰(二、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弗敢换。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3.长跪而谢之。
4.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5.岂直五百里哉?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2.仓鹰击于殿上:四、选择题。
1.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2.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五、填空。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2.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4.唐雎面对秦王以相威胁时,他以作答,列举、、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的形象。
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的君王形象。
六、回答问题。
1.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②岂直五百里哉?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3.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4.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5.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与臣而将四矣。
6.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为国献身的人。
7.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8.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9.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10.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
请列举出几例。
1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不能。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
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第一课时答案)一、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从2、仓鹰击于殿上:在3、因使唐雎使于秦:到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5、以头抢地尔:用6、故不错意也:所以7、轻寡人与:疑问语气词 8、虽千里不敢易:即使9、请广于君:扩充 10、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派遣)(出使)11、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是)12、长跪而谢之曰(道歉)二、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弗敢换。
以大换小,这非常好。
但是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不敢交换。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但是他却违背我的意愿,是瞧不起我的实力吗?3.长跪而谢之。
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说。
4.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安陵君不答应我,这是为什么?5.岂直五百里哉?何况只是五百里呢?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大王听说过平民的发怒吗?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8.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摘掉帽子,脱光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他们胸怀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意思:置意。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意思:青色。
四、选择题。
1.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2.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 d)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五、填空。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2.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4.唐雎面对秦王以天子之怒相威胁时,他以布衣之士之怒作答,列举专诸、聂政、要离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有胆有识、正气凛然的形象。
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骄横狂暴、阴险、狡诈的君王形象。
六、回答问题。
1.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疑问语气呢②岂直五百里哉?疑问语气呢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疑问语气吗2.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是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
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国。
3.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4.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秦王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
5.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6.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为国献身的人。
7.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唐雎威然不惧。
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8.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说明秦王害怕了。
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9.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10.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
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
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
闻一多在【篇二:三年中考题《唐雎不辱使命》专练】txt>一、(2007年)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以头抢地耳②长跪而谢之..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a、渔人甚异之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公将鼓之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0、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21、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一)18、①撞②道歉(2分。
每格1分。
)19、c(2分) 20、韩、魏灭亡了,安陵却凭五十里地保存了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2分。
关键词“以”、“徒”、“以”各0.5分。
)21、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2分)二、2008年浙江省温州市唐雎不辱使命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1)秦王怫然怒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3)秦王色挠(4)长跪而谢之..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18.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4分)(三)(12分)东坡食汤饼①陆游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
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
恶⑥不可食。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