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残疾学生随班就读个性发展的培养
初中阶段残疾学生的随班就读辅助策略
初中阶段残疾学生的随班就读辅助策略引言随班就读是指残疾学生与非残疾学生一同在普通教育班级中接受教育。
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促进残疾学生的社交发展、提高学习动力,并促进他们在普通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为了确保初中阶段残疾学生的随班就读能够顺利进行,我们需要采取一些辅助策略。
辅助策略1. 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是确保残疾学生在随班就读过程中得到适当支持的重要步骤。
根据残疾学生的具体需求和能力水平,制定个别化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策略。
这样可以确保残疾学生在与非残疾学生一同学习时能够充分参与,并按照自身能力获得学习成果。
2. 辅助工具和技术支持为残疾学生提供适当的辅助工具和技术支持是促进他们在随班就读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例如,对于视力障碍学生,可以提供放大器、点字机等辅助工具;对于听力障碍学生,可以提供听力辅助设备、手语翻译等技术支持。
这些工具和技术能够帮助残疾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教师培训和支持为了有效支持初中阶段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需要提供相关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类型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学习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材料,以满足残疾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教师还需要学习如何与残疾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4. 同伴支持和合作学习同伴支持和合作学习对于初中阶段的残疾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与非残疾同学一同学习和参与活动,残疾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增强自信心。
同时,合作学习也能够促进残疾学生与同伴之间的社交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结论初中阶段残疾学生的随班就读辅助策略包括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辅助工具和技术支持、教师培训和支持,以及同伴支持和合作学习。
通过采取这些策略,我们可以促进残疾学生在普通教育环境中的学习和发展,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感。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对残疾儿童的关注和关怀逐渐增加。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旨在让残疾儿童能够和正常儿童一样接受教育,融入社会。
在实际操作中,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解决。
本文将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 核心问题是融合教育的实施问题。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但在实际操作中,融合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是师资力量的不足,大部分普通学校缺乏专门的教育资源来对残疾儿童进行全面的教育。
其次是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不适应,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针对正常儿童设计的,对残疾儿童的特殊需求考虑不足。
还有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偏见和歧视,容易造成残疾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
2. 存在着对残疾儿童的保障不足问题。
在实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政策时,社会和政府对残疾儿童的保障还存在着不足的地方。
残疾儿童的特殊需求得不到满足,残疾儿童家庭缺乏相关支持和帮助。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残疾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还容易导致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
3.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需要有针对性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但目前的管理和监督机制还存在不足。
学校、家长和社会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不一,导致管理和监督的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容易出现一些不利于残疾儿童健康成长的现象。
二、应对措施1. 加强师资力量和专业培训。
对于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来说,师资力量是关键。
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对师资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让老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残疾儿童,提高教学水平,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2. 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
针对残疾儿童的特殊需求,学校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
制定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案,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支持,让残疾儿童能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3. 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
针对残疾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力度还需要加强。
残障儿童教学:随班就读的实践总结
残障儿童教学:随班就读的实践总结引言本文总结了在随班就读教育模式下,教学残障儿童的实践经验和教育策略。
通过简化教学方法和避免法律复杂性,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残障儿童的教育需求。
教育策略1. 个性化教学:随班就读的实践中,每个残障儿童都有其独特的学习需求。
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我们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 合作教学:在随班就读模式下,教师与特殊教育教师之间的紧密合作非常重要。
特殊教育教师可以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残障儿童的学习障碍。
3. 使用辅助工具:为残障儿童提供合适的辅助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工具可以包括音频教材、视觉辅助工具、计算机软件等。
通过使用这些工具,我们可以帮助残障儿童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
4. 鼓励互助学习:在随班就读中,鼓励残障儿童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互助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这种互助学习可以帮助残障儿童融入班级,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实践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几点对于成功实施随班就读教育模式非常重要:1. 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关于特殊教育的培训是必要的。
这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残障儿童的需求,并掌握相应的教学策略。
2. 家长参与: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到残障儿童的教育中。
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支持他们的学习。
3. 班级管理:为了确保随班就读教育的顺利进行,班级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以维护班级秩序,并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环境。
结论随班就读教育模式为残障儿童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机会,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简化的教学策略和避免法律复杂性。
个性化教学、合作教学、使用辅助工具和鼓励互助学习是成功实施随班就读的关键。
通过教师培训、家长参与和良好的班级管理,我们可以为残障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中,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过去,残疾儿童往往被边缘化,他们的教育得不到应有的保障,面临着较大的教育困难。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很多学校对残疾儿童采取了隔离式的教育方式,这导致了他们与一般教育环境的隔离和脱节,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社会对于残疾儿童权益的重视,随班就读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同班同学习,充分融入到普通教育环境中,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分析随班就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推动残疾儿童的教育事业,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1.2 问题意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其问题意义也十分重大。
残疾儿童作为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困难,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随班就读可以提供一个更为包容和平等的学习环境,帮助这些孩子在正常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对于促进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十分重要。
通过让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共同学习和生活,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打破偏见和歧视,促进社会的融合和和谐发展。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也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体现了对每个孩子的尊重和关爱,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解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不仅是为了这些孩子的未来发展,更是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包容。
希望通过深入分析和有效的应对措施,能够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也为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做出贡献。
2. 正文2.1 现状分析随班就读是一种帮助残疾儿童融入普通教育环境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能够让他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随班就读策略:残疾儿童教学总结
随班就读策略:残疾儿童教学总结
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中,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简单的策略来提供有效的教学支持。
以下是一些总结和建议:
1. 了解个体差异:残疾儿童的残疾类型和程度各不相同,教师应在开展教学前对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进行了解。
与学生及其家长合作,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以便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
2.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教师可以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使用多种教学工具,如视觉辅助工具、听觉辅助工具和操纵辅助工具,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3. 协同合作:教师应与学校的特殊教育教师合作,共同制定教学策略和安排支持服务。
定期与特殊教育教师交流,分享学生的进展和困难,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4. 促进交流和合作:在班级中,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互相研究和支持。
这有助于促进残疾儿童的社交技能和自信心的发展。
5. 提供适当支持: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适应措施,以确保残疾儿童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这可能包括提供辅助设备、调整教室环境、提供个别辅导等。
6. 持续评估和反馈:教师应定期评估学生的研究进展,并及时提供反馈。
这有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确保残疾儿童获得最大的研究收益。
总之,随班就读策略对于残疾儿童的教学至关重要。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与特殊教育教师合作,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反馈。
通过这些简单的策略,可以帮助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中获得更好的教育体验。
浅谈对残疾学生随班就读个性发展的培养
浅谈对残疾学生随班就读个性发展的培养一、研究背景在家长的搀扶下一瘸一拐的走来,近观,嘴有点歪,眼有点斜,这是谁呢?她就是我们班的贾超同学。
一位随班就读的残疾智障儿童。
我的工作除了要让贾超被正常学生接受外,还要让他们之间互动,形成一种友爱的氛围,同时培养正常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考虑到我的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将贾超同学放到我班和普通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学习,给残障儿童贾超提供了一个正常的教育环境,同时我在班中为贾超同学提供了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合为一体,从而使残障儿童具有更多的康复和行为校正机会。
二、案例描述(一)个案简介姓名:贾超性别:女出生年月:2001年1月25日个人状况:贾超同学属于一级脑瘫,是早产儿,双胞胎,妹妹出生一个星期后缺氧死去,先天性小脑发育不良,眼睛斜视、散光、弱视。
膝关节过深,两腿弯曲,不能伸直,右侧较重,不能自己走路,需要大人帮助才能艰难行走。
右手不灵活,经过康复训练后,能握笔写字了,左手力量大。
性格孤僻,喜欢上学,但课堂上胆小,不爱发言,学习能力较差,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的意识没有,需要老师给予不断的鼓励,提示。
家庭状况:有一个完整的家,父母疼爱她,母亲为了照顾贾超,对其实施康复训练,没有出外参加工作。
父亲一人工作养活全家。
(二)问题行为表现性格胆小。
在学校从来不主动与老师同学说话玩耍。
课堂上,从不举手发言,老师提问,也不吭一声。
即使学习用具丢失也不敢给老师或同学提出获得帮助。
(三)行为原因剖析因为贾超爸爸妈妈获得贾超时年龄较大,又因为贾超是独生子女,天生残疾,贾超得到了家里所有人的宠爱。
在家里,爸爸妈妈出于补偿的心理,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她所有的要求。
在饮食起居方面,爸爸妈妈都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小贾超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全家人对她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
而在学习方面,爸爸是高中毕业,妈妈是初中毕业,都有文化,希望贾超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在贾超学习生活各方面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教学实践与思考1. 引言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是指让具有不同程度残疾的儿童融入到普通班级中进行学习。
这种教育模式旨在为残疾儿童提供与普通儿童同等的教育机会,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思考。
2. 教学实践2.1 确立个性化教育目标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在认知、行为、情感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制定教育目标时,教师需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对于残疾儿童,教育目标应注重培养其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品质,同时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2.2 创设包容性教学环境为残疾儿童营造一个包容、关爱的教学环境至关重要。
教师要关注班级氛围的营造,使全体学生都能尊重、理解和支持残疾同学。
此外,学校还需在设施设备、教学资源等方面为残疾儿童提供必要的支持,以确保其能够顺利参与各项教学活动。
2.3 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针对残疾儿童的学习特点,教师应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这包括:- 调整教学内容:对难度过高或过低的内容进行调整,使其适合残疾儿童的学习需求。
- 多样化教学方法: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提高残疾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个性化辅导:针对残疾儿童的学习难点和兴趣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其学习效果。
2.4 加强跨学科协作残疾儿童的教育需要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
教师之间要增进沟通与协作,形成教育合力,为残疾儿童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
此外,教师还需与家长、心理咨询师、康复师等专业人士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残疾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3. 思考与建议3.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具备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能针对残疾儿童的特点进行有效教学。
因此,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养。
3.2 完善相关政策与法规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相关政策与法规,确保残疾儿童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教学工作分析
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教学工作分析介绍本文档旨在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教学工作进行分析。
随班就读是指在普通学校中接纳残疾儿童,让他们与普通学生一同学习和成长。
本文将探讨随班就读的优势、简单策略以及避免法律纠纷的重要性。
随班就读的优势1. 促进社会融合:随班就读可以让残疾儿童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交流和合作,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感。
2. 个别化教育:在随班就读的环境中,残疾儿童可以接受与自己实际水平相适应的教育,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
3. 培养同理心:普通学生通过与残疾儿童接触,可以增加对不同能力和背景的理解和同情,培养同理心。
简单策略1. 个别化教学计划:根据残疾儿童的具体状况和学习需求,制定个别化的教学计划,包括适当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
2. 合作学习:倡导普通学生与残疾儿童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等形式,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和共同成长。
3. 专业支持:提供专业的教育支持,包括特殊教育教师的指导和培训,以确保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得到适当的关注和帮助。
避免法律纠纷的重要性1. 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应遵守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确保残疾儿童的权益得到保障。
2. 适当的教育资源: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和设施,确保残疾儿童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3. 家长合作:与残疾儿童的家长密切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切,共同为儿童的教育发展努力。
结论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优势,可以促进社会融合、个别化教育和同理心的培养。
在实施中,采取个别化教学计划、合作学习和提供专业支持的简单策略是关键。
同时,避免法律纠纷,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并与家长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为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提供公平和优质的教育。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律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有了参与正常学校教育的权利。
随班就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牵涉到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也牵扯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家长的配合度。
本文将就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是指残疾儿童以普通儿童身份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有助于促进残疾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提高其学习成绩和就业能力,促进社会的融合和共生。
由于残疾儿童的学习特点和教育需求与一般儿童存在差异,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需要学校提供一定的教学资源支持。
对于轮椅残疾的学生,学校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扶手等,以方便其上下楼梯和走动;对于聋哑儿童,学校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助听器和手语翻译教师,以满足其学习需求。
一些学校由于经费不足或者对残疾儿童教育理念认识不够,可能会忽视这些需要,导致残疾儿童的学习困难加重,甚至与一般儿童产生矛盾。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需要教师的专业能力支持。
教师需要了解残疾儿童的学习特点和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
一些教师可能对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认识不足,忽视个性化教学,导致残疾儿童的学习进度受到限制,学习动力受到抑制。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家长需要了解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和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学校积极沟通,共同协商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为孩子提供家庭环境下的支持和帮助。
一些家长可能对孩子的残疾心有不甘或者焦虑,对学校的支持工作不积极,导致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
针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学校、教师和家长都需要共同努力,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学校需要加大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支持力度。
学校需要充分认识到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意义和重要性,加大对残疾儿童的教学资源配置,提供无障碍设施、助听器等教学资源,促进残疾儿童的学习成效。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
随着社会对包容教育的认可度和支持力度的增加,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理能力,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包容和互助精神的形成。
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教学资源不足、教学环境不够友好、教师专业能力不够强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分析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的成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社会对残疾儿童的认知不足,长期以来,残疾儿童在我国的地位一直相对较低,社会对他们存在偏见和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
其次是教育资源的不足,包括教学设施、教材和教师队伍等方面。
由于残疾儿童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与一般学生存在差异,但教育资源的分配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导致了残疾儿童在随班就读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教师在残疾儿童教育方面的专业能力也相对薄弱,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和培训,更是影响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效果。
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随班就读支持机制。
国家和地方应建立完善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支持机制,明确各级教育部门的职责和支持措施,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全面的帮助和支持。
学校也需要建立健全的残疾儿童教育保障机制,加强对残疾儿童的关爱和教育支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更需要促进残疾儿童家庭和社会的融合。
这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提高全社会的包容意识和互助精神,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在实施这些措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残疾儿童的个性化需求。
残疾儿童由于身体、智力、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他们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因材施教,为每个残疾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确保他们在随班就读过程中获得充分的教育服务。
也需要鼓励残疾儿童与其他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互动,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我意识。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是指将智力、视力、听力、言语等方面有障碍的残疾儿童纳入普通教育班级,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
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促进教育的包容性,使每个儿童都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但是随班就读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残疾儿童的学习需要与普通儿童不同,教师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支持,但教师的培训和经验可能不足以应对这一需求。
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关部门应加强教师培训,提供更多的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
随班就读还面临着对普通儿童的影响问题。
残疾儿童的存在可能会对普通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同时顾及两种类型的学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设置小组合作学习、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给普通儿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班级环境。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还面临着社会认知和观念的问题。
一些人对残疾儿童的存在可能存在偏见和歧视,认为他们无法适应普通教育环境。
教育部门需要积极宣传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政策和效果,提高社会对随班就读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包容性教育的理念,使整个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残疾儿童的教育。
针对以上问题,解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需要多方合作和重视。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和专业服务。
学校需要加强班级管理和教学组织,为残疾儿童提供一个友好和包容的学习环境。
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和支持残疾儿童的教育,与学校共同合作,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政策在促进教育包容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为普通儿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加强社会认知和宣传教育,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愈发受到关注。
在过去,残疾儿童往往被边缘化,得不到应有的教育资源,但现在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开始有机会接受正常的教育,其中随班就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
本文将就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问题1. 教育资源不足在中国,残疾儿童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学校并没有配备相应的专业教师和设施,更谈不上满足残疾儿童的个性化需求。
这就给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学校和社会的歧视由于思想观念的束缚,一些学校和社会对残疾儿童存在偏见和歧视,不愿意接受他们随班就读,更加不可能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3. 随班就读困难重重对残疾儿童来说,随班就读面临着诸多困难,包括学习困难、交流困难、生活困难等,这些都是制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重要因素。
二、应对措施1. 完善政策法规相关部门应完善政策法规,确保残疾儿童享有与正常儿童同等的教育权利,鼓励和支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同时对于随班就读的学校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提高其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
2. 改善教育资源教育部门应逐步改善教育资源,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学校的支持,建立专门的教育资源库,确保残疾儿童能够得到专业的教育指导和个性化的辅助设施。
3. 增加专业师资力量为了保障残疾儿童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有必要加大对特殊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和招聘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满足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
4. 推动社会接纳鼓励学校和社会各界更加包容和理解残疾儿童,加大对随班就读学校和残疾儿童的支持力度,推动社会对残疾儿童教育的认识和接纳。
5. 加强家庭教育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家长应该增强对于孩子的关爱和理解,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将残疾儿童融入正常的家庭生活和教育环境中。
浅谈如何让身体有残疾和障碍的学生随班就读
倾注情感培养自信——浅谈如何让身体有残疾和障碍的学生随班就读摘要:随班就读不仅仅要使随读学生学得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关心他们的情感,关爱有缺陷的学生,使随读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增强信心与克服困难的勇气。
因此对于班主任来说,就要全面了解随读学生的情况,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特殊的教育措施,提升他的信心,让他象别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随班就读自信关爱合作一、倾注情感培养弱智儿童的自信心芳香的玫瑰,因为满是花刺而更加动人;美丽的维纳斯因为一双断臂而更加迷人。
既然玫瑰长满尖刺,维纳斯没有双臂,人们对于它们的喜爱都不会减少,试想,对于一块洁白的美玉,狂热的收藏家又怎么会在意它身上的瑕疵呢?随班就读的学生正如这微瑕的美玉,虽然在他们身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憾,但这并不影响教师对他们的欣赏,相反,教师会对他们付出更多的爱,使他们同样散发出熠熠的光芒。
随班就读不仅仅要使随读学生学得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关心他们的情感,使随读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增强信心与克服困难的勇气。
爱生之心,师皆有之,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然而差别就在于是爱几个得意门生,还是喜欢全体学生。
俗话说“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所谓“难看”的孩子不仅是指“差生”、“调皮生”,还指生理有缺陷的孩子。
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教师要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我班上的杜文江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随班就读的孩子。
我与杜文江第一次见面是在2010年3月5日,那天他是跟着妈妈一起到的学校,校领导把他带到我的面前,而没有让他进班。
杜文江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残疾人,嘴歪、口吃结巴吐字不清楚并在智力上有一定的障碍。
并且十分紧张,无论与他聊些什么话题,他都处在十分紧张焦虑的状态之下:他的双手紧紧的握在一起,不停在搓,肌肉呈紧绷感;面部几乎无表情变化,目光始终处在游离状态,不敢与老师的眼睛对视;身体紧紧地与妈妈挨在一起。
经过半天的放松和心理疏导,他也只是说出了不是不愿意上学,而且害怕受到同学们的歧视和欺负。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班就读仍是一个关注热点话题。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是特殊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议题,也是我们需要认真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对此进行浅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首先,随班就读对残疾儿童的重要性。
残疾儿童将面临社交、学习、自我价值等方面的问题,如果一直被置于特殊教育组织内,可能会被社会孤立,自我价值也会受到质疑。
随班就读可以让残疾儿童与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一起学习,增加交往机会,降低歧视和偏见,并有助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价值和自我接受。
然而,随班就读也面临不少的困境。
首先,教育资源不足。
我国特殊教育服务人口众多,需要更多的特殊教育教师和设施。
其次,班级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普通教师对残疾儿童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可能对其存在偏见,难以给予恰当的教育和支持。
第三,部分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缺陷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可能会施加不必要的压力和干扰班级教学进程。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
首先,完善特殊教育资源。
针对特殊教育服务人口众多的现状,政府需要增加教育预算,多渠道筹措各类资金,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增加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
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普通班级教师的特殊儿童教育意识和认识,建立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机制,加强教育协同。
第三,鼓励家庭积极参与。
学生家长应该建立正确的残疾儿童教育意识,尊重孩子的身心特点,理解学校的教育工作,积极参与教育过程。
总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残疾儿童身心健康、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全方位推进这项工作,让残疾儿童享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让他们得到更好的预备和支持,实现自我发展和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残障儿童教学:随班就读的实践总结
残障儿童教学:随班就读的实践总结引言本文总结了在随班就读教育环境中,针对残障儿童的教学实践。
通过简化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并独立做出决策,最大限度地发挥LML的优势,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1. 个性化教学:针对每个残障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了解他们的研究风格、能力和需求,并根据这些信息调整教学策略。
2. 多感官教学:利用多种感官刺激来帮助残障儿童理解和记忆知识。
例如,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方式呈现教材内容,以满足不同研究风格的需要。
3. 合作研究:鼓励残障儿童与其他同学合作研究,提供互相研究和支持的机会。
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促进他们的社交互动和研究成果。
4. 使用辅助工具:根据残障儿童的需要,提供适当的辅助工具和技术。
例如,使用增大字体的教材、语音合成器或计算器等工具,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研究活动。
5. 不断评估和调整:持续评估残障儿童的研究进展,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确保他们在适宜的研究环境中取得最佳的研究成果。
教师角色1. 理解和尊重:教师应该认真理解每个残障儿童的独特需求和挑战,并尊重他们的个人差异。
建立积极、支持性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接纳和尊重。
2. 激发潜能:教师应该积极激发残障儿童的潜能,相信他们可以取得进步。
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培养自信心和自主研究的能力。
3. 提供支持:教师应该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确保残障儿童能够顺利参与课堂活动。
与其他教育专业人员和家长密切合作,共同为残障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关怀。
教学成果1. 学术进步:通过个性化教学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残障儿童在学术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他们在各个学科的研究中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 社交发展:随班就读教育环境为残障儿童提供了更多与同龄人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他们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研究中,建立了更多的友谊和社交关系。
3. 自我意识和自信心:通过积极的教育环境和支持性的教师角色,残障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得到了提高。
浅谈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有效教学策略-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有效教学策略要使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取得实效,教师必须针对残疾儿童的个性特点,组织有效的随班就读课堂教学。
由随班就读的实践可知,许多残疾儿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与训练,他们的感知、动作、记忆、思维、语言、性格等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大进步。
为使残疾儿童身心得到较好的发展,潜能得到挖掘,智力得到开发,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如下教学策略:一、运用外部奖赏,激发学习动机随班就读学生情况特殊,老师要多接近他们,多注意、多观察、多谈心、多关心、多帮助,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细微的变化与进步,要多表扬、勤鼓励,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要运用有效的外部奖赏,做到淡化分数观念,将奖赏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
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合理使用惩罚,坚持正面教育,创设融洽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
要帮助残疾儿童找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培养随班儿童的自尊、自信、兴趣和学习态度,改变“被嫌弃”的角色地位,增强其自信心,让学生有成功的机会、成功的喜悦。
二、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形式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达成为核心,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人人学会是目标。
要懂得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四处出击,形成上挂下联、左顾右盼的知识网络。
每个老师都要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解放学生,解放自己,降低课堂精力流失率,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形式主要包括全班、分组和个别三种,最优化的教学形式是要求在课堂上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形式,把各种教学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要在实际上不降低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学生采取有区别的帮助方法,而个别化教学正是符合这种要求的最优化的教学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既能有效地补救班级教学的弊端,又能顾及智力落后儿童的个体差异。
这种方法在随班就读教学中运用的基本模式是: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分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宽学习的范围。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学工作总结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学工作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在教育领域,随班就读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教育方式,为残疾儿童提供了一个更加融合、平等的学习环境。
本文旨在总结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为残疾儿童提供教育支持。
一、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重要性随班就读是指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一种方式,旨在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加平等、融合的学习环境。
通过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可以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
同时,随班就读还可以提高残疾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
二、教学工作的经验和教训1. 课程设置与教材选择在随班就读的教学工作中,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他们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普通儿童和残疾儿童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2. 教师的专业素养随班就读的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素养和技能,包括对特殊儿童的认识、教育方法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还需要具备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等品质,关注每个残疾儿童的需求和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3. 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家长是残疾儿童教育的重要支持者。
教师需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目标。
同时,教师还应该向家长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支持和关注孩子的发展。
三、实用的建议1. 加强对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和支持为了提高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教师需要学习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和心理学知识,了解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和需求。
同时,学校还应该为教师提供支持和资源,如专业的辅导和指导、教学资源和设备等。
2. 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家校合作是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目标。
同时,教师还应该向家长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支持和关注孩子的发展。
随班就读如何助力残疾儿童的全面发展
随班就读如何助力残疾儿童的全面发展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随班就读如何助力残疾儿童的全面发展。
随班就读是指将残疾儿童纳入普通教育班级,让他们与普通儿童一同学习和成长。
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残疾儿童的社交能力、学术能力和自尊心的提升,促进其全面发展。
引言残疾儿童的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随班就读这种教育模式的提出和实施,残疾儿童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参与普通教育。
本文将从社交能力、学术能力和自尊心三个方面探讨随班就读如何助力残疾儿童的全面发展。
社交能力的提升随班就读使残疾儿童有机会与普通儿童进行更多的互动和合作。
他们可以在同一班级中与其他儿童一同学习、玩耍和交流。
这种接触有助于残疾儿童的社交能力的提升。
通过与普通儿童相处,他们学会了倾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尊重他人。
这些社交技能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能力的提高随班就读为残疾儿童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他们可以接受与普通儿童相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
这种接触促使残疾儿童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
他们在与普通儿童一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模仿,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这种学术上的提高有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自我实现。
自尊心的增强随班就读可以帮助残疾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
通过参与普通教育班级,他们感受到了被接纳和被尊重的重要性。
他们与普通儿童一同面对学习和成长的挑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对他们的自尊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形成了积极的自我形象。
结论随班就读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可以助力残疾儿童的全面发展。
通过提升残疾儿童的社交能力、学术能力和自尊心,随班就读为他们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育机构、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在随班就读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对残疾儿童的关爱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是一种教育方式,它将残疾儿童纳入普通学校的课堂,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
这种方式的实施对残疾儿童的教育和生活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这种教育方式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意义与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浅析,希望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一、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意义与作用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是一种教育方式,它将残疾儿童纳入普通学校的课堂,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
这种教育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可以让普通儿童更早地接触和了解残疾儿童,增强他们的包容心和理解力,促进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提高残疾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普通儿童接触和交流,融入集体生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虽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1.师资力量不足。
大部分普通学校没有专门的师资力量来教育和照顾残疾儿童,导致他们无法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2.教学资源匮乏。
普通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残疾儿童的特殊需求,导致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受到限制。
4.社会认知不足。
由于社会对残疾儿童的认知不足,普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残疾儿童往往缺乏足够的理解和包容,导致他们难以融入学校生活。
三、应对措施针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2.加强教学资源保障。
政府应该增加对普通学校的教学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特殊教育资源和设施,满足残疾儿童的特殊需求。
3.改善学校环境。
政府应该加大对普通学校的改造和建设力度,提升学校的环境和设施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残疾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4.加强社会宣传教育。
政府应该加大对残疾儿童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社会对残疾儿童的认知和理解,倡导包容和关爱的社会氛围。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
残疾儿童是社会上最为脆弱的群体之一,为保障他们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其中包括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实施方案》。
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许多问题仍存在。
首先,随班就读问题不仅仅是对教师教育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学校随时随地提供适宜教育环境的挑战。
因此,学校需要提供一系列支持和服务,如环境优化、技术设备支持、家校合作等。
另外,学校还需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包括分班、共同学习、轮坐轮换、差异化评价等,以满足不同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
其次,在教师教育方面,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残疾儿童的教育方法,关注每个残疾儿童的个性化需求,了解其发展水平和行为规律,保障其安全和健康,激发其积极性和自信心。
此外,教师还应当根据不同残疾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提高其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
最后,潜在的随班就读问题需要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家长应当积极参与残疾儿童教育,确保其得到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支持;同时,社会也应当加强对残疾儿童的关注和支持,鼓励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到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实践中。
总之,在保障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权利的过程中,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建立起一个宽容、尊重、包容、关爱的教育环境,让残疾儿童也能够平等、自由、美好地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残疾学生随班就读个性发展的培养
一、研究背景
在家长的搀扶下一瘸一拐的走来,近观,嘴有点歪,眼有点斜,这是谁呢?她就是我们班的贾超同学。
一位随班就读的残疾智障儿童。
我的工作除了要让贾超被正常学生接受外,还要让他们之间互动,形成一种友爱的氛围,同时培养正常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考虑到我的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将贾超同学放到我班和普通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学习,给残障儿童贾超提供了一个正常的教育环境,同时我在班中为贾超同学提供了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合为一体,从而使残障儿童具有更多的康复和行为校正机会。
二、案例描述
(一)个案简介
姓名:贾超性别:女出生年月:2001年1月25日
个人状况:贾超同学属于一级脑瘫,是早产儿,双胞胎,妹妹出生一个星期后缺氧死去,先天性小脑发育不良,眼睛斜视、散光、弱视。
膝关节过深,两腿弯曲,不能伸直,右侧较重,不能自己走路,需要大人帮助才能艰难行走。
右手不灵活,
经过康复训练后,能握笔写字了,左手力量大。
性格孤僻,喜欢上学,但课堂上胆小,不爱发言,学习能力较差,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的意识没有,需要老师给予不断的鼓励,提示。
家庭状况:有一个完整的家,父母疼爱她,母亲为了照顾贾超,对其实施康复训练,没有出外参加工作。
父亲一人工作养活全家。
(二)问题行为表现
性格胆小。
在学校从来不主动与老师同学说话玩耍。
课堂上,从不举手发言,老师提问,也不吭一声。
即使学习用具丢失也不敢给老师或同学提出获得帮助。
(三)行为原因剖析
因为贾超爸爸妈妈获得贾超时年龄较大,又因为贾超是独生子女,天生残疾,贾超得到了家里所有人的宠爱。
在家里,爸爸妈妈出于补偿的心理,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她所有的要求。
在饮食起居方面,爸爸妈妈都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小贾超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全家人对她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
而在学习方面,爸爸是高中毕业,妈妈是初中毕业,都有文化,希望贾超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在贾超学习生活各方面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节是语文课,我改上成品德课。
在课上,我对刘琦翔同学并没有批评,就这件事让同学们进行了讨论,这种行为是对还是错。
经过讨论,大家的认识得到了统一,认为:贾超同学已经是我们班的一名成员,作为同学,就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不能嘲笑。
从此以后,要求同学们完成的作业她必须完成,要求同学们明白的内容,她必须全都掌握。
不能让她觉得自己是残疾人就有一点点特殊。
在这样的要求下,她开始有点抵触,后来慢慢适应了学校生活,很快,同学们接纳了她,她也很快融入到了集体的生活中了。
2、帮助家长调整心态,转变家长的教养态度
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爱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也是造就儿童健全人格的关键因素,然而,对孩子的尊重不等于放纵,关爱更不等于溺爱,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权衡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及对子女
的教养态度。
残疾儿童的产生是家庭的一大不幸,这会使家长产生与健全孩子家长的不同心态。
我班贾超妈妈的心态就是这样。
她一方面希望贾超残而不废,能象正常人一样地独立生活;另一方面又心疼孩子,怕孩子受委屈,在生活上包办得较多,对她的集体生活又充满顾虑,担心孩子在学校得不到老师的高度重视,受到委屈。
例如有一次贾超同学的尺子丢了,贾超妈妈很激动的来向我反映这一情况,并坚持她孩子的尺子是同桌同学拿的。
我抓住这一机会,让她先平息自己的内心波动,告
诉她孩子之间的事最好让孩子们自己先解决,当问题解决不了时,老师或家长再出面干涉,这样有利于孩子和孩子之间互相的了解和信赖,互相增进友谊。
最终,她很不情愿的采纳了我的建议。
结果,我的建议是正确的,她很高兴我能推心置腹的和她谈孩子的教育问题,把孩子送到学校她感到很放心。
在了解了贾超父母的顾虑后,我更留心观察贾超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并把她的良好表现反馈给她的父母。
让贾超父母知道虽然贾超少了行动不方便,但在集体活动中她跟其他小朋友一样表现得很棒,不需要老师的特别照顾。
打消家长的顾虑
3、与家长一起帮助贾超形成乐观、独立、坚强的性格
在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后,在家校双方的协同教育下,教育孩子时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与家长沟通、达成共识后,我们在生活上有意识地加强自理能力的培养,鼓励贾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同伴或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学习上大胆放手让贾超独立完成各种任务,对她提出严格的要求,教会她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她需要的时候给予必要的帮助,但绝不包办代替。
在日常生活中,多带她与陌生的小朋友相处,适度地让她遭受一些小挫折,培养她独立、坚强的性格。
引导贾超正确面对自己身体的残缺,勇敢地承认自己因为身体的特殊而与同伴产生的差距,通过自身加倍的努力,用正确的方法使自己不断进步,缩短与同伴的差距。
四、指导成果
(一)家长的变化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实施,家长对孩子的特点有了充分的认识,对孩子独立、顺利参与集体活动充满了信心。
了解了创设良好家庭教育环境重要性、必要性,教育观念、态度、行为、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健康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
如今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家校协同教育对自身、对孩子带来的变化,因此,他们对孩子的变化更加关注。
家长欣喜地告诉老师,贾超在家自己的事情会自己做,有时还会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样的变化是贾超自身努力的结果,但是,这变化和父母积极配合学校协同教育,放心、放手让孩子在挫折中慢慢锻炼成长是分不开的。
(二)学生的变化
贾超在家长和老师的协同教育下,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独立性、自理能力、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都提高了很多。
已经能坦然面对自己身体的残缺,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参加康复锻炼、唱歌、手工制作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她都会较乐观地去对待,尝试着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她会主动向同伴或老师求助,最终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现在的她觉得自己很棒,与其他孩子没什么不同,同学能做到的事情,她
通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
最大的变化是她爱笑了,上课从不发言到大声的发言,回家后还能扯着嗓子唱在学校学的歌。
见到老师虽然很羞涩,但也能主动问老师好。
(三)教师的变化
通过对贾超的一系列教育实施,我对残疾儿童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分析了残疾儿童自身及其家人的矛盾、复杂的心态后,对健康、生命更为珍惜。
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实践经验,掌握了与残疾儿童家长沟通的技巧,为今后更好地为残疾儿童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论与反思
通过对一个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个案追踪与观察,通过与家长的不断沟通取得的协同教育,我觉得不管是对孩子、对家长、对教育者本身都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一)敢于面对残疾的事实,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独立性。
让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是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客观地面对自己身体的残缺、学会独立地生活需要儿童和家长、教师共同努力。
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独立性差、不能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孩子的长远利益来看,家长应该早点放手让孩子去锻炼。
既然身体的残缺已成事实,无法改变,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生理发展、知觉发展、动作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残疾的个体及时施
以恰当的教育,为个体生理机能的重新组合、身体各种功能的代偿、损伤器官的矫正和康复创造条件,促进其身心的最大限度发展。
(二)加强挫折教育,引导孩子乐观地面对挫折,增强自信。
残疾儿童由于身体的残缺,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挫折要比身体健全的人更多,因此,增强残疾儿童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挫折,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