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案例及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案例及反思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①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地域差异;
⑵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⑶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⑷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
⑴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
⑵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
1.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之一──差异性。
2.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五、教学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从复习提问入手。先复习1.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有哪两个表现?并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产生原因。
用景观图片引入。教师出示几幅反映不同地域特点的自然景观图片(热带雨林带、荒漠带与冰原带),问学生能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点?(差异性特点)
教师总结:从总体上看,全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即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
(新课学习)(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板书)
1.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板书)
【设问、分析】: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因为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显然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或者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会有明显体验。2.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板书)
3.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板书)
什么是陆地自然带?(学生集体回答并划出来)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打出课本图5.6和如下投影片)
让学生结合课本图5.6完成上图右半部分内容。
【设问、分析】:同学们在完成填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些特殊的地方?一般情况下,一种气候区是对应一个自然带的,但有两个是特殊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而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不同(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却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全球的自然带分布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陆地自然带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大致与纬线方向分布一致,即作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设问、分析】:分析非洲大陆、亚欧大陆东西两岸、南美洲安第斯山的东部地区自然带的纬向分布,提问: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分异规律?
从图中分布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而不同的热量条件下形成不同的植被带和土壤带。(分析将课本两幅景观图5.7、5.8)
【设问、分析】:同学们再看亚欧大陆的情况,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自然带又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离海的远近距离不同,获得水分多少也不同。
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多少就不一样,各地表现出不同的干湿状况,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发育着不同的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景观和自然带。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分析、讲解: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如亚欧大陆中部,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两边靠大洋,所受风向不同(东面为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而西面为西风),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规律变化。图5.9、5.10两幅景观图,就是一个明显的对比。
【活动】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建设中,有人主张造林,有人主张种草,也有人建议种植灌木,阅读课本93页材料,讨论哪种主张比较合理,说明理由。
【设问、分析】有的同学在假期里可能登过山,登上山顶有什么感觉呢?特别是海拔高度比较大的山脉,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气温、空气中的水分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一些地方有“一山有四季”的说法。这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水热状况、自然景观也随着发生变化的规律,称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利用投影胶片或景观图分析图5.11)喜马拉雅山地区由于海拔高度大(珠穆朗玛峰8844.43米),垂直自然带发育是比较典型的。从它所处的纬度来看,它的基带(最下面的一个自然带)与平地上的自然带是一致的,即为常绿阔叶林带。随着高度的增加,自然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依图分析)
分析处于赤道附近的高山,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的分布。
【设问、分析】同前面讲到的哪种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同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并且可我们以看出山地所在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阅读材料】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与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并谈谈各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