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韶军_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屠城问题

合集下载

秦汉三国时期的屠城现象

秦汉三国时期的屠城现象

g o a l , j u s t f o r s p i t e a n d l o o t i n g o f t h e w e lt a h , a n d r e ma i n e d i n t h e l o w e r s a v a g e s t a g e . T h e w a y s o f m a s s a c r e , i n a d d i t i o n
t o t h e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s o l d i e r s l o o t e d,o f t e n w e r e t i e d w i t h t h e i f r e g i v i n g a n d wa t e r a t t a c k i n g i n o r d e r t o e n h a n c e t h e e f f e c t .
Ke y w o r d s : Q i n a n d H a n d y n a s t i e s ; t h e T h r e e K i n g d o ms ;m a s s a c r e
人们 的印象 中 , 战争 总 是 与 残 酷 、 惨 烈 之 类 的 词语 相联 系 , 而野 蛮 的屠 城 现 象 , 更 是 战争 残 酷 性 的集 中体 现 。 秦 汉 三 国 时期 , 特 别 是 两 汉 四百 年 间, 中国进入 了封 建社 会第 一个 长 时期 和平 稳定 的 年代 , 但 即便 在 和平 年代 里 , 战争也 从未 销声 匿迹 , 更 不用 说动 荡分 裂 的三 国时代 了 。王粲 《 七哀 诗 》 中: “ 出 门无 所 见 , 白骨 蔽 平 原 ” 的诗句 , 真 切 地 描 绘 出汉 末军 阀混 战 , 百姓 生无 所依 的悲 惨 景象 。 目 前 学术 界对 秦汉 时期 战 争 中的 屠城 现 象研 究 成 果 较少 , 主要 有王 子今 的《 刘项 屠 城 史 事 辨正 》 J 、 程 远 的《 试 论项 羽 的复仇 心 理》 、 叶哲 明 的《 重评 曹 操一生功过及其战争杀人 问题》 等几篇论文 , 但 他 们 的研 究 仅 针 对 了 个 别 现 象 , 缺 乏 整 体 性 的论

中国历史上的十五次大屠杀

中国历史上的十五次大屠杀

中国历史上的十五次大屠杀仅以战争为例在商朝的《卜辞》中就记载了各种战争61次。

而据《春秋》记载在春秋时期242年间各种战争448次。

到了战国时期仅大规模的战争就有222次。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

岂止春秋2500年来哪一场自相残杀谈得上正义哪一次改朝换代不是人口死亡过半秦人嗜好战争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

司马迁记载秦国攻魏杀8万人战五国联军杀8万2千人伐韩杀1万人击楚杀8万人攻韩杀6万人伐楚杀2万人伐韩魏杀24万人攻魏杀4万人击魏杀10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前262年击赵白起杀尽42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又攻赵杀9万人……前207年项羽坑秦降兵20万。

战国末中国人口2千万人。

可中国军队却远远超过欧洲:秦始皇守五岭用兵50万防匈奴30万人修长成50万造阿房宫秦皇陵的130万人其中受宫刑者达70多万人。

以至于“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汉书、严安传》。

秦始皇三十六年有一颗流星落下有人在陨石上刻字“始皇死土地分”。

秦始皇就把陨石周围居住的人全部杀了。

秦始皇的后宫姬妾凡没有儿子的全部殉葬。

修造墓地的工匠在葬礼完毕之后20多万役卒全部封在墓里死于非命以后凡修皇陵的民工都是同样悲惨的下场。

到胡亥时赋税甚至增加到超过农民收入的2/3。

1秦末农民战争从公元前195到公元前205年西汉建国初期共历十年。

秦朝末年有2000多万人到汉初原来的万户大邑只剩下两三千户消灭了原来人口的70。

大城市人口剩下十分之二三。

甚至出现了“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的现象《史记·平准书》。

2汉武帝伐匈奴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前140-前87年几度讨伐匈奴海内虚耗人口减半50的人死亡。

3西汉末年混战公元2年全国人口5959万经过西汉末年的混战到东汉初的公元57年人口2100万。

损失率65。

20年间西安的人口从68万减到28万大荔从91万减到14万兴平县从83万减到9万绥远县从69万减到2万。

中国历史上较大的屠杀事件

中国历史上较大的屠杀事件

中国历史上较大的屠杀事件1.长平之战秦国与赵国在山西长平决战,结局赵国惨败,赵括突围不成,被杀,40万士兵投降。

白起留下240名士兵回赵国报信,其余尽数坑杀。

2.《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的六次大屠杀: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杀全城平民。

据说没有任何人的命令,楚军开始放肆屠杀城中的秦军和百姓,无论男女老少,一个活口不留。

第二次城阳大屠杀,杀光了辅助秦军抵抗的全城平民。

第三次新安大屠杀,秦将章邯投降后,项羽杀秦降卒20万。

第四次咸阳大屠杀,项羽入关后,杀戮关中平民无计,大烧,大杀,大劫掠,大掘墓。

火烧秦宫室第五次齐城大屠杀,坑杀田荣降卒数目不详,逼反复辟后的齐国。

第六次外黄大屠杀,因一个少年的利害说辞,好不容易放弃4.董卓屠洛阳;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董卓部属的羌兵在阳城抢劫正在乡社集会的老百姓。

士兵们杀死全部男子,凶残地割下他们的头颅,血淋淋地并排在车辕上,令人触目惊心。

此外,他们还趁机掳走:大批妇女和大量财物。

回到洛阳后,他的手下将领把头颅集中起来加以焚烧,而把妇女和财物赏赐给士兵,却对外人宣称是战胜敌人所得。

一次,朝中许多官员被董卓邀请去赴宴。

官员们都莫名其妙,不知董卓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

宴会上,董卓兴致高昂,招呼大家不要顾忌,畅怀痛饮。

酒过三巡,董卓突然起身,神秘地对在场的人说:“为了给大家助酒兴,我将为各位献上一个精彩的节目,请欣赏!”说完,击掌示意,狂笑不已。

顿时,整个宴席变成了肃杀的刑场。

董卓把诱降俘虏的几百名北方反叛者押到会场正中央,先命令士兵剪掉他们的舌头,然后有的人被斩断手脚,有的人被挖掉眼睛。

其手段之残忍,令所有在场官员和士兵惨不忍睹,许多宾客手中的筷子都被吓得抖落在地。

董卓却若无其事,仍然狂饮自如,脸上还流露出洋洋得意的神色。

另有一次,董卓把俘虏来的数百名起义士兵先用布条缠绑全身,头朝下倒立,然后浇上油膏,点火活活将他们烧死,可谓残忍至极。

迁都长安时,为了防止官员和人民逃回故都洛阳,董卓将整个洛阳城以及附近二百里内的宫殿、宗庙、府库等大批建筑物全部焚火烧毁。

战争战将篇120题

战争战将篇120题

伟大中华之战争战将篇1、唐玄宗时期,在西域,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大军大败唐将高仙芝所率领的安西都护府精锐的著名战争叫啥?怛罗斯之战2、匈奴围困汉军七日,是刘邦经历的最惊险的战斗之一,后在陈平等人的计谋下,匈奴议和撤军,这场著名的战争是什么?白登之围3、黄帝部落打败炎帝部落,黄帝以此役而成为华夏集团领袖的关键一战叫什么战役?阪泉之战4、秦名将白起坑杀赵国大军,使秦国从此独霸天下的关键一战,叫什么?长平之战5、三国时曹操奠定统一中国北方之宏基的关键一战是哪一战?官渡之战6、被顾炎武称赞为“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也是刘秀一战成名的战争是什么?昆阳之战7、发生在今河北与山西交界之处,韩信以少胜多出奇制胜消灭赵国的著名战役是什么?井陉之战8、蜀汉联吴抗曹的标志性成果,确定三足鼎立局面的重要一战是什么战役?赤壁之战9、楚汉之争中,刘邦出汉中之后的第一次惨败,汉军主力消耗殆尽,是哪一场著名的战役?彭城之战10、终结历时四年半的楚汉之争,留下霸王别姬等千古绝唱的著名战役是什么?垓下之战11、和钟会一起奇袭成都,灭亡蜀国的灭蜀之战的著名军事家,将领是谁?邓艾12、陆逊火烧连营,刘备陨落白帝城、少数民族首领沙摩柯败死的是哪一场战役?夷陵之战/彝陵之战/猇亭之战13、南诏王阁罗凤被逼反,唐出兵讨伐,结果七万人覆没,南诏依附吐蕃,唐朝失去了对云南的控制,是哪一场战争?天宝战争/征讨南诏14、努尔哈赤经此战大败明军而占据关外,奠定了明亡清兴的基础,这场战争是什么?萨尔浒之战15、东晋以少胜多,留下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典故的著名战役是什么?淝水之战16、人称“四川枭将”的张珏因为领导了哪一场著名的保卫战而史册留名,成为著名的抗元名将?钓鱼台保卫战17、彻底扫灭南宋残余势力,也标志着元朝最终统一中国的著名战役是什么?崖山之战/崖山海战/崖门战役18、南宋唯一的一次击败金军渡江的战役,在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哪一场著名的战役?采石之战19、我们熟知的“减灶计”发生在哪一次著名的战役中?马陵之战20、就因为唐玄宗错估形势,好大喜功,导致唐朝大将哥舒翰败降身死的是哪场战役?灵宝之战21、唐将李晟之子,起经典战役是雪夜袭蔡州,活捉叛将吴元济的是哪位将领?李愬22、李世民率唐军在今荥阳西北各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大军,为唐朝版图奠定基础的经典一战是什么?虎牢之战23、为了收服燕云十六州,哪位北宋名将在陈家峪血战至兵败被俘,绝食三日而死?杨业24、出身贫寒,人称“面涅将军”,有“武曲星”之誉的是哪位宋朝名将?狄青25、毛泽东亦曾在《续通鉴纪事本末》批道“伟哉虞公,千古一人”,称赞的是哪位著名的军事家,名臣?虞允文26、“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铮铮豪言是我国历史上哪位著名的大将说的?陈汤27、“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外战争三大胜仗三大败仗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外战争三大胜仗三大败仗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外战争三大胜仗&三大败仗一、西汉三大败仗:1.高祖时白登山之围,三十万大军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达七天七夜,因美人计侥幸逃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汉朝不得不以屈辱的和亲来讨好匈奴,换取了七十年的和平。

2.吕后时征讨南越赵佗之战,两万汉军在东南山地中几乎全军覆没,吕后本人也气病,不久后去世。

从此南越得以割据东南地区达三十年。

3.汉武帝时征讨匈奴的燕然山战役,汉军原本节节胜利,谁知汉武帝在后方办了前线统帅李广利的罪,导致李广利反叛,最终失利,此战后汉武帝停止了北追匈奴的步伐,停止了对外用兵,匈奴得以在漠西地带又苟延残喘了几十年。

三大胜仗:1.汉武帝时的漠北大会战,卫青霍去病率十万铁骑与匈奴会战,消灭匈奴骑兵十万多人,几乎是匈奴人口的三分之一。

此战后匈奴由漠北迁徙到漠西,再无力与中国对抗。

而鲜卑族却西迁蒙古草原,填补了匈奴留下的空白。

2.汉武帝征南越之战,此战先败后胜,先是终军的两千汉军被全歼,使汉武帝下定了扫平南越的决心,程不识的两万大军经浴血奋战,终于平定南越,从此,东南沿海尽为西汉版图。

3.陈汤灭匈奴之战,此战杀死了匈奴单于,使匈奴归附于汉朝,匈奴对汉朝的侵扰彻底解决,汉武帝若在天有灵,也可含笑九泉了。

二、东汉三大败仗:1.光武帝时湖南五溪族反叛,汉朝四次讨伐均告失败,老将马援也染病身亡,五溪的侵扰从此困扰东汉二十多年。

2.明帝时羌族反叛河西,作乱达六年,由于马援被陷害,东汉损兵折将难以平服,真是自坏长城。

此战延缓了东汉反击匈奴的步伐,中国的势力被阻止在玉门关外几十年。

3.章帝时南越叛乱战,叛乱四年之久,汉朝军队死伤无数。

不过最终还是平定,算是惨胜里有大败。

三大胜仗:1.和帝时燕然山战役,大将军窦宪消灭俘虏匈奴近二十万人,北匈奴遭受沉重打击,不得不退到葱岭地带。

2.和帝时金微山之战,消灭匈奴近万人,匈奴单于只身西逃,此战宣告了北匈奴的最终灭亡。

也使得匈奴残部西迁欧洲。

3.马援平定交趾之战,印度支那领土尽为中华版图,马援被越南人敬奉为“木头公”,直到今天许多越南人依然将其敬奉为神,每日朝拜供奉。

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屠城问题研究 图

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屠城问题研究 图

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屠城问题研究图中国历代皇帝,对于反抗者与被征服的异国、异族的屠杀,向来是极其残酷的。

这种屠杀,往往不限于失败的反抗者和被征服的异国、异族的首领、官员与军队,而是随心所欲地扩大范围,因此每一场战争中,就会有成千上万的无辜百姓被杀。

记载皇帝的军队对无辜百姓野蛮屠杀的文字,虽时隔千百年,读来仍血腥四溢,令人惊惧。

自远古时代起,诸侯之间的攻伐、强国对弱国的吞并、皇室之间争夺帝位、外族的入侵、不同规模的农民暴动……几乎每个朝代都有频繁的战争。

而消灭敌对方的军事力量、占领对方的城市土地,则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在交战双方的军队拼死搏杀、攻城略地的同时,必然祸及无辜的百姓。

血债累累的长平之战而在古代农耕社会,敌对双方处于长期的战争对峙时,一方面通过战争手段获得敌方的人口和土地,另一方面又需要毫不留情地消灭敌方的青壮男子,以彻底地摧毁对手的战争潜力。

比如战国时期,胜利者对失败者所采取的办法,通常是“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

屠杀百姓,被征服者作为一种削弱敌对国力量的必要措施。

上古时代的百姓在战争中如何惨遭屠戮,缺乏文字记载,到了战国与秦汉时期,开始有了屠杀百姓的记录。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说:秦国是一个摒弃礼仪、靠献上敌方首级立功的国家。

谯周在《集解》中解释说:秦国采纳商鞅的建议,将爵位制定为二十个等级,按照军士在战斗中斩获敌人的头颅多少授爵。

因此,秦军每次战斗获胜后,便将占领地的百姓不分男女老幼,统统杀死。

因杀人有功而受赏的数以万计。

天下人都称秦国是靠献首级立功的国家,都因此而憎恨它。

秦国在吞并六国的战争中,究竟屠杀了六国多少百姓,史无可考,而被斩首的战败国的将士,史籍中却有一些记载。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秦国大将白起率军在伊阙击败韩魏联军,斩获首级24万,占领五座城池;率军进攻魏国时,俘虏魏国三员大将,斩首13万;与赵国大将贾偃交战获胜后,将对方的2万俘虏投入黄河。

谈秦汉三国时期的屠城现象

谈秦汉三国时期的屠城现象

谈秦汉三国时期的屠城现象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人们的印象中,战争总是与残酷、惨烈之类的词语相联系,而野蛮的屠城现象,更是战争残酷性的集中体现。

秦汉三国时期,特别是两汉四百年间,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第一个长时期和平稳定的年代,但即便在和平年代里,战争也从未销声匿迹,更不用说动荡分裂的三国时代了。

王粲《七哀诗》中:“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诗句,真切地描绘出汉末军阀混战,百姓生无所依的悲惨景象。

目前学术界对秦汉时期战争中的屠城现象研究成果较少,主要有王子今的《刘项屠城史事辨正》、程远的《试论项羽的复仇心理》、叶哲明的《重评曹操一生功过及其战争杀人问题》等几篇论文,但他们的研究仅针对了个别现象,缺乏整体性的论述,刘固盛的《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屠城问题》一文,虽然是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但研究的时间段是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具体到秦汉三国时期就略显粗糙。

所有研究成果中,最为详尽细致的是郭俊然的《秦汉时期屠城现象研究》。

他在对秦汉时期屠城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一时期屠城的基本特点,屠城行动的发动者和执行者等问题,并将秦汉时期屠城现象与儒学的发展联系起来,探讨了儒学发展对屠城的抑制作用。

笔者拟在郭文研究的基础上,对秦汉时期屠城现象作进一步分析和补充,以求通过对屠城现象的研究,反映出这一时期战争的基本情况。

一、秦汉以前的屠城历史屠城现象出现在战争中的时间很早。

在商周时期的祭祀仪式中,就已经出现将战争中的俘虏作为祭品而杀死的现象。

这样一来,杀死敌方的俘虏,不仅不被认为是违反仁义道德的行径,反而成为一种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就为后来战争中的屠城埋下了伏笔。

春秋战国以后,国家间的战争变得越来越频繁和惨烈。

随着战争中以极其残酷的手段杀戮敌人作为计功依据的出现,在战场上,士兵若想获得军功,就必须不停地杀戮,大规模屠杀敌方士兵的现象变得越来越常见。

高考汉朝历史知识点:西汉末农民战争

高考汉朝历史知识点:西汉末农民战争

高考汉朝历史知识点:西汉末农民战争西汉末年的农民大起义是长期的社会矛盾发展的结果;但是王莽的所谓改制造成的混乱加速了大起义的爆发。

起义军逐渐汇成为三大支,就是在今湖北地区的绿林军、山东地区的赤眉军和河北地区的铜马军等。

1. 绿林军绿林军起义:王莽统治时期,荆州一带的广大农民由于生活困难,成群地逃到野泽中,掘食凫茈(fúzǐ符子,野荸荠)为生。

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王凤常为群众排难解纷,得到群众拥护。

天凤四年(公元17年),贫苦农民数百人推举王匡、王凤为首领,以绿林山(在今当阳)为根据地,举行起义。

队伍发展到七、八千人。

地皇二年(21年),起义军打败官军二万多人,攻占竟陵(今天门),横扫云杜、安陆(今安陆一带),队伍发展到数万人。

第二年,瘟疫流行,死人极多,起义军分为两支,一支由王常、成丹率领,南下江陵,称为“下江兵”;另一支为主力,由王匡、王凤率领,北入今河南境,称为“新市兵”。

昆阳之战与刘玄称帝:西汉的宗室痛恨王莽篡位,侵夺了他们的利益,也乘农民起义的时机,起兵反对王莽。

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刘縯(yǎn衍)率宗族、宾客七、八千人,起兵于舂陵(今枣阳南)。

他的弟弟刘秀率宾客起于宛(yuān渊,今河南南阳),后与刘縯军会合。

刘氏兄弟为西汉皇族后裔。

他们也反对王莽,与新市兵联合作战。

起义军主力连败王莽军,士卒发展到十余万人,并攻下了宛,准备西入武关。

由王凤、刘秀率领的另一部起义军攻下昆阳(今叶县)。

起义军节节胜利,王莽十分恐慌,急派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征调各州郡精兵四十二万人,迎击起义军。

先以十万人围攻昆阳。

起义军将领王凤自率八、九千人坚守昆阳城,派刘秀率小部突围,收集各县起义军回救昆阳。

刘秀收集了数千人,突入王莽军的指挥中心,莽军大乱。

城内守军乘势杀出,莽军大败,死伤以万数,王寻被杀,王邑狼狈逃窜。

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昆阳之战”。

地皇四年(23年),王匡、王凤等立刘縯的族兄刘玄为皇帝,国号“汉”,年号“更始”。

中国历史上的屠城与杀降

中国历史上的屠城与杀降

耙豕笕恕钡拿孀铀烈獯 ゴ蛐乱啊K拖袷且煌烦⒌搅搜任兜囊笆拊谡匠≈型 耆 チ死碇峭V共涣耸妊谋拘浴?7.耿弇 字伯昭。3—58字伯昭挟风茂陵今陕西 兴平东北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更始元年23投奔刘秀。次年率上谷骑兵随刘秀 军攻灭王郎。建武元年25拜建威大将军。二年封好畤侯。 东汉开国名将屠杀最重莫 过于耿弇。《后汉书·耿弇》记载“弇为将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焉。”东 汉建国初期天下共设十二州部而每州设六到八郡每郡中县城亦不过七八笼统计算也 就只有七百多城而已。耿弇一个人将这三百多座城屠下来当真仿佛割草机修剪草坪 这一推过去就推平了40国土面积上的脑袋。 打麻将有大胡与小胡之分。大胡是一把 就让赔家跳楼但名目虽然厉害可胡牌太难而小胡则是每次胡得不多但来得容易轻松 累计下来就能收到滴水穿石之效这又叫“量变到质变”。吴汉与耿弇之屠城可谓深得 麻将之大小胡精要。 来源/s/blog_4aa489720100fudt.html - 《中 国史上的屠城与杀降》1_SiriusRain_新浪博客 顺便说一下“云台二十八将” 云台二 十八将为汉光武帝刘秀重兴汉氏江山的二十八员大将传说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下凡转 世。 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窦 融、卓茂合32人。云台列将32人前28人为开国功臣上应28宿就是云台28将。另外伏 波将军马援有大功但因为女儿为明帝皇后明帝避嫌未将其列入。云台诸将里只要和 皇室有亲戚关系的都没被列入如光武的表兄来歙功劳很大最后也未被列入。此二十 八人分别是邓禹、寇恂、冯异、岑彭、贾复、吴汉、盖延、陈俊、臧宫、耿弇、铫 期、王霸、祭遵、任光、李忠、万修、邳彤、刘植、耿纯、朱佑、景丹、王梁、杜 茂、马成、刘隆、傅俊、坚镡、马武。 8. 董卓 -192年4月23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 肃省临洮县人。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权臣。其为人残忍嗜杀。 中平六年189年汉 灵帝死何太后临朝。外戚大将军何进执掌朝政召王允参与策划诛灭宦官的计划。王 允这才重蹈官场先为从事中郎继任河南尹。不曾想到何进不慎泄谋被宦官杀掉袁绍 又率兵一举歼灭宦官而久怀不测之心的凉州刺史董卓则乘机移重兵于洛阳废皇子杀 太后立傀儡帝刘协挟持朝政。董卓率军初次进兵洛阳时见城中富足贵族府第连绵家 家殷实金帛财产无数便放纵手下士兵实行所谓“收牢”运动。这些士兵到处杀人放火 奸淫妇女劫掠物资把整个洛阳城闹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控制中央政权后董卓残忍 不仁的恶性更加膨胀经常派遣手下士兵四处劫掠残暴百姓。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 190年二月董卓部属的羌兵在阳城抢劫正在乡社集会的老百姓。士兵们杀死全部男子 凶残地割下他们的头颅血淋淋地并排在车辕上令人触目惊心。此外他们还趁机掳走 大批妇女和大量财物。回到洛阳后他的手下将领把头颅集中起来加以焚烧而把妇女 和财物赏赐给士兵却对外人宣称是战胜敌人所得。一次朝中许多官员被董卓邀请去 赴宴。官员们都莫名其妙不知董卓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宴会上董卓兴致高昂招 呼大家不要顾忌畅怀痛饮。酒过三巡董卓突然起身神秘地对在场的人说“为了给大家 助酒兴我将为各位献上一个精彩的节目请欣赏”说完击掌示意狂笑不已。顿时整个宴 席变成了肃杀的刑场。董卓把诱降俘虏的几百名北方反叛者押到会场正中央先命令 士兵剪掉他们的舌头然后有的人被斩断手脚有的人被挖掉眼睛。其手段之残忍令所 有在场官员和士兵惨不忍睹许多宾客手中的筷子都被吓得抖落在地。董卓却若无其 事仍然狂饮自如脸上还流露出洋洋得意的神色。另有一次董卓把俘虏来的数百名起 义士兵先用布条缠绑全身头朝下倒立然后浇上油膏点火活活将他们烧死可谓残忍至 极。迁都长安时为了防止官员和人民逃回故都洛阳董卓将整个洛阳城以及附近二百

古代的屠城与杀降

古代的屠城与杀降

古代的屠城与杀降屠城与杀降是非常血腥的词,但纵观中国历史,自秦统一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部屠城的历史。

在王朝更迭、皇权易手的纷乱时期,屠城更是一道家常便饭。

对于中国历史而言,它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屠城事件在中国历史的各阶段普遍存在着,这是纵向的普遍。

二是指无论何种军队都不会与屠城无涉,这是横向的普遍。

虽然古代战争中人们进行屠城是普遍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对这种残忍行为进行道德谴责。

可以说,出于人心仁爱而对屠城等残酷的屠杀行为进行道德谴责,是与战争中残酷的屠城行为同时存在的。

项羽是一个喜欢血腥屠城的狂魔。

在《史记》中记载的就有: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项羽屠襄城。

同一年,刘邦、项羽屠城阳。

两年后,项羽屠咸阳:“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又屠齐地:“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

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以前的贵族既有轻生死、重道义的优点,也有不把人命当命的坏毛病。

可笑的是,当项羽得意忘形之后,连钱货女人都贪图,把最后的贵族气都丢掉了。

刘邦并不见得比项羽良善,除了与项羽一同屠城阳之外,秦二世三年,他也屠了颍阳,又引水灌废丘;在打败项羽后,刘邦还打算引天下兵屠鲁,但后来出于别的打算放弃了,鲁国也投降了。

而在刘邦立国之后,还发生了刘贾屠城父,樊哙屠胡陵、煮枣、废丘,周殷屠六邑,周勃屠马邑,柴武屠参合,栾布灌赵城邯郸,周勃屠浑都(存疑)。

以上的一桩桩一件件,都说明,在秦末战争当中,将军们真不把屠城看成一回事,更不把人命看成一回事。

脾气暴躁些的,杀人就杀得眼红一点儿,如项羽、樊哙;性格正常的,像刘邦,就挑几个城市来杀。

一个“屠”字,实在难以道尽其中浓浓的血腥味。

每一次屠城,其实都差不多,沾了血之后,杀一个和杀一百个,在这些人眼里都没有区别了(除了可以砍下头颅当军功之外)。

然而,一转眼,这些士兵,说不定就成了降卒。

别人也不会认真对待他们的命。

中国历史上的百年耻辱

中国历史上的百年耻辱

中国历史上的百年耻辱1、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指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四十多天的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之一。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

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进城兵力约50000人,执行军纪维持的宪兵却仅有17人的日军除了个别地或小规模地对南京居民随时随地任意杀戮之外,还对中国人,特别是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员进行若干次大规模的“集体屠杀”。

大规模屠杀方法有机枪射杀、集体活埋等,手段极其残忍。

1937年12月13日,日军第十六师团中岛部队两个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其长官鼓励下,彼此相约“杀人竞赛”,商定在占领南京时,谁先杀满100人为胜者。

之后又因确定不了是谁先达到杀100人之数,决定这次比赛不分胜负,重新比赛谁杀满150名中国人。

2、重庆大轰炸重庆大轰炸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战时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

据不完全统计,在5年间日本对重庆进行轰炸218次,出动9000多架次的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

重庆大轰炸的死者达10000人以上,超过17600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份繁华地区被破坏。

这是继德国在1937年4月西班牙内战中对格尔尼卡平民实施轰炸之后,历史上最先实行的战略轰炸。

重庆大轰炸被认为是与南京大屠杀同等性质的事件。

据不完全统计,日机空袭重庆共达218次,出动飞机9513架次,投弹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炸伤14100人,炸毁房屋3万多幢,30所大中学校曾被轰炸。

1939年4月底重庆的浓雾渐渐消失之后,重庆也就失去了其天然的保护屏障。

历史趣谈清朝时的南京大屠杀 曾国藩部屠杀了50万南京人

历史趣谈清朝时的南京大屠杀 曾国藩部屠杀了50万南京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朝时的南京大屠杀曾国藩部屠杀了50万南京

导语:1863年,曾国荃率湘军攻陷雨花台,水师也进泊护城河,天京(今南京)被合围。

紧接着,1864年6月,洪秀全因病逝世。

洪秀全逝世后,李秀成辅佐
1863年,曾国荃率湘军攻陷雨花台,水师也进泊护城河,天京(今南京)被合围。

紧接着,1864年6月,洪秀全因病逝世。

洪秀全逝世后,李秀成辅佐幼天王洪天贵福,带领三四千名战士又坚守了天京一个半月。

湘军在靠近太平门的城墙根下开始偷偷地挖掘地道,埋设炸药。

7月19日,湘军引爆了炸药,将城墙轰倒20余丈,由缺口处蜂拥而入。

尽管太平军连续组织了几次反击,但均未成功。

湘军冲入天京后,随即展开了一场疯狂的烧杀、掠、淫的大竞赛。

“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悉入于湘军”;致令“秦淮长河,尸首如麻”。

烧:湘军一进城就到处放火。

冲到哪里火就烧到哪里。

及至当时傍晚时分,全城已经变成一片火海,“烟起数十道,屯结空中不散,如火山,紫绛色。

”湘军除用火作为进攻的武器外,还用火作为灭迹的手段。

每次当他们抢掠完一处王府或民宅后,便随即付之一炬。

这场大火自天京陷落之日起,此落彼起地一连烧了七、八天,直到27日下了一场大雨才被浇灭。

大火过后,南京城内十之八九的房屋被烧掉,各种著名的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几乎毁坏殆尽。

所以现存的不少古建筑物,都是后来修建的。

杀:这是湘军入城后的“主要任务”。

他们首先要杀害的是在城内仍继续进行坚决抵抗的太平军战士,其次是老百姓。

但被杀害的太平军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满清入关后两大暴行 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

历史趣谈满清入关后两大暴行 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满清入关后两大暴行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导语:战争造成平民死伤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一种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屠城,而其中又以清初的屠城事件最为著名。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战争造成平民死伤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一种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屠城,而其中又以清初的屠城事件最为著名。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生民疾苦。

闯王李自成揭竿而起,于1644年农历3月攻陷北京,明朝覆亡。

谁知这时手握雄兵的守卫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投降了清军,几十万八旗铁骑尽踏中原。

清军入关,一遇抵抗,必“焚其庐舍”,“杀其人,取其物,令士卒各满所欲”,转战烧杀三十七载,使中国人口从明天启三年(1623年)的51650459人减至顺治十七年(1660年)的19087572人,净减三分之二。

著名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在几乎被杀绝之后才下令“封刀”,仅扬州一城,死者就多达80余万人。

扬州十日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生民疾苦。

闯王李自成揭竿而起,于1644年农历3月攻陷北京,明朝覆亡。

谁知这时手握雄兵的守卫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投降了清军,几十万八旗铁骑尽踏中原。

清军入关,一遇抵抗,必“焚其庐舍”,“杀其人,取其物,令士卒各满所欲”,转战烧杀三十七载,使中国人口从明天启三年(1623年)的51650459人减至顺治十七年(1660年)的19087572人,净减三分之二。

著名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在几乎被杀绝之后才下令“封刀”,仅扬州一城,死者就多达80余万人。

公元1645年5月(南明弘光元年四月),豫亲王多铎指挥的清军主力,围困南明督师史可法所守卫的扬州城。

四月十五日,清军围困扬生活常识分享。

古中国最残忍的战争40万军人如何被屠杀怠尽

古中国最残忍的战争40万军人如何被屠杀怠尽

古中国最残忍的战争40万军人如何被屠杀怠尽往事导语:两千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激战早已化为司马迁笔下简约的描述。

40万受尽折磨后向秦军投降的赵军,被白起全体活埋。

引子公元前262年,秦军攻陷了大片韩国领土,韩国地方长官不但不降,反而将土地送给了赵国。

战火在秦赵两国之间就此被点燃。

在赵国一个叫长平的地方,两国集结了100多万人的军队,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这是古代战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将决定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

死生之地长平在今天山西省的高平县,战争就发生在这个山谷。

即将投入战斗的秦军,一直是古代史学家几笔带过的模糊形象。

而今天,军事专家已经可以根据秦兵马俑去推测那支令人生畏的军队如何作战了。

长平之战,秦军主力在面对象波涛一样翻滚而来的赵军时,怎样发起攻击?他们的战斗队形是什么样的?这些一动不动的陶土战士,能告诉我们些什么呢?在兵马俑主力部队的最前边,站着三排战士,可以设想,在长平谷地的秦军军阵中,他们最先与赵军接战。

考古发现,他们曾经装备的武器一律是远射用的弩。

这些弩兵分为三排,直面成千上万汹涌而来的赵军。

弓弩的射击有一条规律,因为临敌不过三发,敌人往前冲了,这一支箭装上去以后射出去,你再装一次,敌人还往前冲,三次箭射出去以后,敌人就冲到面前来了。

时空关系就是这样,所以古代射击的时候一定要轮番射击。

这是人们第一次亲眼看到秦军弩兵的作战队形。

专家认为,他们站成三排是有道理的。

可以推测,当第一排射击的时候,后两排拉弦搭箭,三排弩兵因此可以轮番射击。

在战场上,密集的杀伤力最为致命。

在兵马俑博物馆,这是第二个被发现的俑坑,它至今仍然覆盖着厚厚的黄土。

但是,电脑技术可以帮助考古人员模拟地下的壮观景象。

黄土下站立着一支独立的弩兵部队。

前排的士兵正在射击,后排的蹲着准备,一起一伏,配合默契。

这显然是秦弩兵作战的一个瞬间。

在秦军之后将近2000年,欧洲人还用类似的方法组织火枪手,秦军很有可能开创了这种经典的连续射击方式。

历史名人小故事

历史名人小故事

李自成在北京罕为人知的大屠杀时间:2013-01-09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故事网点击:1436次《明史》里说:明朝旧臣根本没有机会在大顺朝廷安身立命,他们绝大多数沦为了被镇压的对象。

八百多名明朝官员,被押进刘宗敏的军营,这些人“拷掠责赇赂,至灼肉折胫,备诸惨毒。

”饶是勒索了钱财,还不留人家活命李自成的“大顺”军队打到了北京城下,大明朝廷乱成了一锅粥。

见大势已经去,惶恐的朝臣便寻思背主求荣。

1644年3月19日清晨,有人主动打开了正阳门,刘宗敏的部队耀武扬威地开进了皇城。

农民起义军以胜利者的姿态占据了北京。

要改朝换代了,明朝的臣民惶惶不可终日——山贼草寇以及流氓无产者所造成的灾难,正在蹂躏这座帝王之都。

第一大灾难——李自成是个没有远见卓识的农民,他侮辱了上吊自杀的崇祯皇帝,寒了天下人的归附之心。

首先,焚烧明朝的太庙,叫朱明的列祖列宗全部滚蛋!说得好听,要为崇祯皇帝举办“礼葬”,实际上,他所施舍的那点“礼遇”,还不够恶心人呢。

《明史》当然不可能说李自成的好话,但是,从众多细节即可看出,李自成的确是没水平,且看,崇祯皇帝的丧礼是这样敷衍的:“自成命以宫扉载出,盛柳棺,置东华门外,百姓过者皆掩泣。

越三日己酉,味爽……”用门板抬、用柳棺装,在东华门外一停,三天就臭了。

这哪里是礼葬?简直是打发叫花子,跟“抛尸”差不多。

两个多月后,满清占领北京,头一件事儿,就是“安辑百姓,为帝后发丧,议谥号。

”尽管满清政权在邀买人心,这总比赤裸裸地虐待更文明、更策略吧。

第二大灾难,拷掠前朝旧臣,屠戮虐杀无辜,在北京大搞白色恐怖。

其实,农民政权里也有高人,可是,挡不住最高领袖脑子不清楚。

比如,李自成麾下的名将李岩,他早就坦率地规劝:“以不杀收人心”;李自成偏偏没往心里去。

在他的授意下,刚进北京一个星期,农民军便开始大面积地抓人、抄家、敲诈、劫掠,明朝旧臣变成了“唐僧肉”。

一句话,拿钱来!这叫“助饷”,而且明码标价:“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

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屠城问题

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屠城问题

作者: 刘韶军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9
出版物刊名: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页码: 45-48页
主题词: 屠城;古代战争;国际公约
摘要:屠城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是普遍现象,并不只是性格残暴的人物及其军队才会屠城,任何人进行战争,都会把屠城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军事手段加以利用。

之所以如此,是古代社会的人类文明程度不够发达,远古战争中进行残酷杀戮的风俗还保存得较为浓厚。

在这种战争观念中,屠城的主要目的是恐吓对方,欲使他们不敢抵抗或放弃抵抗,第二个目的是使己方人员通过屠城和掠夺财产以获得物质利益,这又是远古人类发动战争的最基本动因。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发展进步,人类不再容忍屠城行为,尤其是对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中的屠城,人们给予了越来越强烈的道德谴责,最终在20世纪形成了在战争中不得屠城和不得杀害无辜民众的相关国际公约。

论中国古代战争观中的慎战思想

论中国古代战争观中的慎战思想

论中国古代战争观中的慎战思想南宫万之乱周庄王十三年(前),鲁庄公在乘丘打败宋军,宋大夫南宫万被鲁庄公卫士活捉。

经宋国人请求,南宫万被释放回国。

宋闵公对南宫万戏言道,先前我尊敬你,现在你做过鲁国囚犯,不值得我尊敬。

南宫万因此怀恨在心。

周庄王十五年(前)秋天,南宫万在蒙泽(今河南商丘北)乘机杀掉宋闵公,又杀死大夫仇牧、华督、公公子游为君。

国家大乱,宋国诸公子逃至潇(今安徽萧县西北)国暂避。

本年冬,萧国国君萧叔大心和宋戴公、武公、宣公、穆公、庄公的族人带领曹国军队反攻宋国,南宫万逃至陈国。

后经宋国命令,南宫万被友人灌醉,再以犀牛皮包覆送来返宋国,被剁肉酱而死去。

黔中之战周赧王三十五年(公元前年),秦军反攻楚国黔中郡(今湖南、湖北西部、贵州东北部)的登陆作战。

秦昭襄王自白起领军作战,严重削弱韩、魏军事力量后,开始谋取向西南方向进攻。

决定由西向东经巴、蜀对楚实行战略迂回,直捣楚国腹地黔中。

三十五年,秦昭襄王令大将军司马错率大军由陇西(今甘肃临洮)进入今四川,增补巴、蜀军10万;然后乘坐大脸船万艘,载米万斛,从巴的涪水(嘉陵江支流,处四川中部)南下,进攻楚国。

秦军战胜重重困难,翻越今岷山山脉、摩天岭山脉、云贵高原,终于出其不意地攻到楚国后方。

当时,楚军主力集结西北部秦、楚边境前线,后方空虚。

遭司马错突然进攻,楚军猝不技防,损尖大片土地。

秦军攻占楚国黔中郡(治黔中,今湖南沅陵西)。

楚顷襄王被迫㈩献上庸(今湖北竹山)和汉水以北地区给秦。

评测:此战,就是中国战争史上较晚的一次战略包抄战例。

顺利完成了对楚国的战略包抄。

春秋五霸从公元前七七o年至前四七六年,历史上称作春秋时代。

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迸发,可以说道就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仅据鲁史《春秋》记述的军事行动就存有四百八十余次。

司马迁说道:春秋之中,“谋害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波严禁保与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据说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并购,至后来altered很大的几个。

为什么古代军队破城后总要烧杀抢掠,侮辱妇女,甚至是屠城?

为什么古代军队破城后总要烧杀抢掠,侮辱妇女,甚至是屠城?

为什么古代军队破城后总要烧杀抢掠,侮辱妇女,甚至是屠城?咸丰八年四月,湘军攻破九江:城外勇士冲杀而入,城内军民无路可奔,嚎叫之声惨不可闻,尸骸堆积,流水腥红!咸丰十一年八月,湘军攻破安庆城:杀贼凡一万余人,男子髻龀以上皆死,妇女万余俱为掠出!同治三年五月,湘军攻陷天京:湘军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入于湘军,沿街死尸十之八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仅是一支军队便造下如此杀孽,殊不知,“城破之后大掠三日”乃是古代军队的一大传统!那么问题来了,古代军队破城后总要烧杀抢掠?1,补给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古代战争中,粮草是否充足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原因!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书中,郭逵曾与宋神宗探讨粮草之事,郭逵表示:十万大军和一万战马每个月消耗的粮草巨大,需要一支40万人的后勤部队来运输!《梦溪笔谈》一书中也记载了关于粮草的运输事宜:士兵自己携带干粮,再由民夫负责运粮,当民夫和士兵人数持平时,可维持16天,当民夫人数是士兵人数3倍时,可维持31天。

这也就是说,十万大军至少需要30万民夫运输粮草,才能维持31天的!注意,这里是经过精细计算得出的最佳结果,可是在实际操作中,任何一支后勤部队都无法做到完美无瑕,民夫有可能崴了脚,也可能遭遇敌军伏杀,抢走了粮食。

古时候,两军尚未交锋,先断其粮草的情况并不罕见,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前线士兵就会遇到缺粮问题,一天丧失战斗力,两天就得出人命!您还别不信,躺床上饿两天肯定饿不死,可是在古代,战场上没有车,打仗全靠跑,没有枪没有炮,杀敌全靠砍,体力消耗太大,就算没有被饿死,手脚发软也不可能在战场上活下来。

以上说的还是盛世之下,粮草充足的情况,如果是乱世争霸,各大军队都没有一个稳固可靠的后勤部队,那就真的没有后路了,想要粮食只有一条路——抢!2,因粮与敌烧杀抢掠在古代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因粮与敌!孙子曰: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11-30作者简介:刘韶军(1954—),男,山东省掖县人,历史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文献学和学术史研究。

① 这5篇论文,分别发表在《河南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安徽史学》1991年第2期、《广西民族研究》1985年第2期(另发表在《学术论坛》1986年第2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专辑。

② 上述7篇论文,分别发表在《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台州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岭南文史》1996年第3期、《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1期、《长安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5年第1期、《读书》2003年第9期。

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屠城问题刘韶军(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9)摘要:屠城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是普遍现象,并不只是性格残暴的人物及其军队才会屠城,任何人进行战争,都会把屠城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军事手段加以利用。

之所以如此,是古代社会的人类文明程度不够发达,远古战争中进行残酷杀戮的风俗还保存得较为浓厚。

在这种战争观念中,屠城的主要目的是恐吓对方,欲使他们不敢抵抗或放弃抵抗,第二个目的是使己方人员通过屠城和掠夺财产以获得物质利益,这又是远古人类发动战争的最基本动因。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发展进步,人类不再容忍屠城行为,尤其是对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中的屠城,人们给予了越来越强烈的道德谴责,最终在20世纪形成了在战争中不得屠城和不得杀害无辜民众的相关国际公约。

关键词:屠城;古代战争;国际公约中图分类号:K 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20(2008)01-0045-04 一、中国古代战争屠城问题的研究状况关于古代战争中的屠城问题,史学界的研究论文很少,通过期刊网进行检索,研究这个问题的论文只有5篇①。

(1)丘菊贤的《李自成偃师屠城考辨》,认为《明史》所载李自成起义军攻打偃师后“屠城而去”,“死难者众”的说法并不准确,根据地方志史料专为此事做辨,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2)王子今的《刘项屠城史事辨正》,认为项羽败于刘邦的原因不能归结于项羽多次杀降屠城,性格暴戾,行为残虐,而刘邦则较宽厚。

事实上,屠城杀降在秦汉时为普遍现象,刘邦之杀屠行为比之项羽有过之而无不及。

(3)徐川一的《太平军桐城屠城真相》,认为记载太平军桐城“屠城”的《凤鹤实录》出自桐城练首胡潜甫(即胡大新)之手,所言太平军桐城屠城之事并不可信。

(4)王熙远的《太平宰制曾广依定安屠城原因初探》,根据20世纪70年代在广西西林定安挖出的三千多具人骨,并同时发现一块石碑,表明1860年(清咸丰十年)太平军石达开部的宰制曾广依确实在定安乡集体屠杀数千人,但作者认为不是反人民的屠杀,而是反击反动势力而导致的误杀。

(5)吴掌荣的《浅谈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坑杀》,认为这个时期连年战争,在战争中被坑杀的往往是作战的士卒和无辜的百姓,反映了统治者的残忍和残酷。

还有几篇文章,涉及古代战争中的屠城事件。

如(1)彭大雍的《求真・创新・写活》,评论钟文典的《太平天国开国史》,涉及太平军的全州屠城事件,文章认为钟氏此书对此问题进行考伪,认为清方关于全州屠城的记载不可信。

(2)叶哲明的《重评曹操一生功过及其战争杀人问题》,认为曹操大量杀人,以至灌城屠城来完成他的统一事业,表现了险恶诈伪的品格,对当时历史和后代的影响相当恶劣,因此曹操只能算是军阀色彩很浓的封建统治者。

(3)林子雄的《清初两藩攻占广州史实探微》,考察了顺治七年(1650)尚可喜与耿继茂率清兵攻打广州的问题,其中一节探讨了克城之后的屠城情况,认为一般所说的屠戮70或60万人的说法不可信,被杀害者应该在4万人以下,因此不能说是屠城。

(4)晏海发的《惠远古城的历史遐想》,谈到1864年伊犁农民起义军攻克伊犁将军明绪镇守的惠远古城,屠城一日,放火焚烧,使百余年营建的古城化成一片废墟。

(5)程远的《试论项羽的复仇心理》,其中提到复仇心理使项羽动辄屠城坑俘,伤害无辜。

(6)林世芳的《论海口屠城与隐元大师思想演变轨迹》,文中提到1846年海口城军民坚拒清兵,遭清兵屠城,军民死亡近3万人。

(7)赵洋的《屠城与避讳》,提到成吉思汗于1221年和1223年两次对今阿富汗北部的班里城(巴尔赫城)进行屠城,而丘处机正好在1222年经过此城,只在《西游记》中说“班里城甚大,其众新叛,尚闻犬吠”,却不言屠城事。

跟随成吉思汗西征的耶律楚材在《西游录》中只说“有斑城者颇富盛”,也不提屠城事②。

总起来说,中国史学界极少有人关注到古代战争中的屠城问题,研究论文如此之少,似乎不把古代战争中的屠城问题当做一个正规的史学问题看待,因此也就很少有人进行专门的研究。

笔者认为这不是正常的现象,我们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应该不要把战争中的屠城问题忽略不顾,因为明清之际的清军入关后的屠城以及近现代史上的外国军队在中国的屠城,并不是孤立的历史现象,更不是突然出现的现象,它与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屠城问题有着复杂的关系,涉及不少的史学问题,我们应当先把古代战争中的屠城问题研究清楚,才能完整认识清军的屠城及近现代史上的外国军队在中国的屠城,并且要从整个人类战争史的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这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深入而专门的研究。

二、古代史书中“屠城”一词的基本内容笔者根据二十五史中关于屠城的部分记载,归纳出古代史书所言“屠城”的主要内容。

(一)克城之后多杀,肆行屠戮、肆焚掠妄杀人。

如《史记・项羽本纪》:“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

”正义:“屠谓多刑杀也。

”《史记・高祖本纪》: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

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

”《索隐》按:范晔云“克城多所诛杀,故云屠也”。

《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进屠唐子乡。

”李贤注中《例》曰:“多所诛杀曰屠。

”这种屠杀,都是在克城之后,所杀是“肆行”的,如《明史・高祖本纪》记明太祖言:“前代革命之际,肆行屠戮,违天虐民,朕实不忍。

诸将克城,毋肆焚掠妄杀人。

”“肆行屠戮”,“肆焚掠妄杀人”,是没有什么限制与约束的屠杀。

正因为如此,才有第二点之含义,即屠杀民众。

(二)多杀者不是杀对方军队,而是杀此城中的民众。

《明史・杨 传》:“张彬攻南关,为守城者所诟,怒,欲屠其民。

 甫入,立下令禁止之,民乃安。

”《明史・缪大亨传》:“明鉴遂据城,屠居民以食。

”《明史・罗复仁传》中复仁曰:“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清史稿・阿敏传》中阿敏曰:“既克城,何故不杀其民?”《清史稿・新德传》:“贼欲屠城,新德曰:“倡守城者,官也,杀尉足矣,于百姓何与,”《清史稿・刘德亮传》:“金坛陷,贼屠其城,天受知宁城不守,则尽出城中兵民数万令各逃生。

”《清史・稿姚易修传》:“盗大至,欲屠其里,梦豸曰:‘不可以我故,危一乡也。

’”从这些描述看,可以明确无误地知道攻城之后的屠城,所杀对象就是民众。

这样的屠杀,与作战之时战斗员之间的相互杀戮不同。

综合第(一)、(二)两点,就是古代史书中所谓屠城的基本含义。

古史书中所用“屠城”一词,基本上都是这个含义。

(三)屠杀民众,有多种情况,或是“男子十五岁以上”尽杀之,如《史记・项羽本纪》:“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或是“无遗类尽坑之”,如《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

”或是杀得全城“男女几无孑遗”,如《清史稿・霍隆武传》:“贼破内城,屠戮尤惨,男妇几无孑遗。

”或是尽屠城中士民,如《清史稿・太宗本纪》:“阿敏、硕托闻之恐,遂杀降官白养粹等,尽屠城中士民。

”或是屠戮殆尽,如《清史稿・方显传》:“四川自明末兵燹,屠戮殆尽。

”或是“余皆屠杀”,如《清史稿・文瑞传》:“日方午,东门破,进满城,终夕巷战,旗兵死者二千余人,余皆屠杀。

”(四)屠杀民众十分残忍狠毒,“如屠六畜然”。

《汉书・高帝纪》记高祖与沛父老曰:“今屠沛,若应诸侯,即室家完,不然,父子俱屠。

”师古曰:“屠谓破取城邑,诛杀其人,如屠六畜然。

”所以屠城之杀害人民,是极其残忍的,所以又称为“虐杀”,场面极其血腥。

(五)被杀人数,动辄数万人以上。

如《三国志・魏书》卷10注引《曹瞒传》:“太祖至,坑杀男女数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

”《清史稿・程葆传》:“贼再攻州,抵拒经月,省兵竟无援救,城陷,屠民数万。

”《清史稿・属国传》一:“命贝勒阿敏等率师征朝鲜。

渡鸭绿江,败文龙兵于铁山,遁还皮岛。

遂克义州、定州及汉山城,屠其军民数万。

”另据清人仇巨川《羊城古钞》,尚可喜、耿继茂在顺治七年(1650)率清兵攻克广州后,因为围攻的时间长达10个月,故在城破之后纵兵屠城,死者70万人。

虽然数字可能不太属实,但屠杀数万人则毫无可疑。

(六)杀人之后,往往抢劫掠夺财物,焚烧房屋,使全城成为废墟。

《史记・晋世家》:“齐师败走,晋追,遂围临 ,尽烧屠其郭中。

”《史记・田儋列传》:“项王遂烧夷齐城郭,所过者尽屠之。

”《清史稿・黄为锦传》:“贼攻城时,多死伤,恨甚,城陷,屠之,焚屋舍几尽。

”《清史稿・太宗本纪》:“阿敏、硕托尽屠城中士民,收其金币。

”《清史稿・阿敏传》:“阿敏尽杀明将吏降者,屠城民,收其金帛。

”又明告众兵曰:‘我既来此,岂能令尔等不饱欲而归?’略榛子镇,尽掠其财物,又驱降人分给八家为奴。

明兵围滦州三昼夜,拥兵不亲援,屠永平、迁安官民,悉载财帛牲畜以归。

”《后汉书・公孙述传》:“兵所屠灭,城邑丘墟。

”(七)屠城大杀民众的结果,往往是交尸盈原,裸民满野。

《三国志・魏书》卷6载审配献书于(袁)谭曰:“放兵钞拨,屠城杀吏,交尸盈原,裸民满野。

”或是“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如《三国志・魏书》卷10注引《曹瞒传》云:“太祖引军从泗南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

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清史稿・方显传》说:“四川自明末兵燹,屠戮殆尽。

”大范围的屠杀民众,结果造成大片地区成为无人区,历史上这种情况并非罕见,明末张献忠在四川的屠杀,就是最显著的例子。

根据以上的归纳,可以了解古代史书所说的屠城的大致情况。

史书在记载屠城事件时,不会一一说明各次屠城的具体情况,但根据见于各书的分散记录,就可以综合成古代战争中的屠城场面。

因此根据这些资料进行一番归纳,使我们对于古代战争中的屠城情况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这对于研究屠城问题还是很有意义的。

三、屠城是古代战争中的普遍现象我们说屠城在古代战争中是普遍的现象,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这种屠城是在历史上的各阶段普遍存在着,这是纵向的普遍;二是指这种屠城是一种普遍行为,无论何种军队都不会与屠城无涉,这是横向的普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