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框架
代 济遭到日断伪发政易权服破、坏报刊与
电影、移风易俗
最
终
生
形
成
活
第二
次工
第三单元 业 革
二、【知识网命络】
社
战时共 新 经 斯 大
会
产主义 济 政 林 体
主
政策 试图策突破:二 制
义 经
战后的改革
经 济
赫鲁晓夫改革勃195列3 日涅夫改戈革1尔974巴乔夫改革
济 体
罗斯福新政
体 制 制 的 资 创 本 新 主
含义
历史(必修 I)知识体系
经 济化
第三阶段(1993——)欧盟
济
历史意义
全
1967 年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五、【知识网络】 球
东盟 2002 年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化
美济 洲区 与域 亚集
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2 年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94 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洲团
的化 经
1989 年成立 亚太经合组织
1991 年中国、台北、香港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农耕经济
农 耕 经 济
中 国 古 代的 的重
要 补
精耕细作农 土地制 明 清 时 期
业 生 产 体 系 农耕度时的代发的手工农业耕 经 济
的形成
冶金、
农 耕
陶各 瓷历等
纺 织展、演展变官缓慢私的 展产生手高萌芽工度本主发明清 手货工币业 古业发代的及消重长的农义 资
经济
看
腾生飞活
变
巨变
化
第五单元
战经 后济 资体 本系 主的 义形 世成 界
高中历史必修2全套知识结构图(最新整理)
经济建设探 索中的失误
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 三年困难时期
文革十年,左倾思想恶性膨胀,经济损失严重
中
内容:三大决策
国
社 会
以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
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伟大起点
主
义
建设为
建 中心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设
经济体制改革
发 展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道
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雇佣关系
重农抑商
古代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发展缓慢
商品经济发
闭关锁国
展 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的土地公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雏资本形场市) 主的 义形 世成 界
新 航 路 : ( 1) 新 航 路 的 开 辟 四 条 航 线
见 P27
殖民扩张 (1)西、葡殖民扩张
曲 折
曲折发展
表现:
发
1937-1945:残酷打击,沦陷区日本
,在国统区
展
1
1945 年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国民政府
美国
第四单元单元知识结构:
基本内容:过度时期的总路线:
“一化三改 造”的实施
成果:“ ”计划提前完成,56 年底,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
中国社 会主义 经济建 设的曲 折发展
成果:“一五”计划提前完成,56 年底,三 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
中国社 会主义 经济建 设的曲 折发展
经济建设探 索中的成就
中共“八大”对国内矛盾作出正确分 析,明确了党的任务,经济建设蓬勃 发展 1960 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得到好转
高一历史必修2各个单元知识结构PPT(精华版)
一 鸦 片 战 争 后 中 国 经 济 结 构 变 动
1、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结构: 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①解体标志: ②具体表现: (1)自然经济 ③解体原因: 开始解体 ④过程特点: 2、鸦片战争 ⑤解体影响: 后经济结构 的变动 (2)近代工业产生: 外资工业、民族工业
二
①时间:19世纪六七年代 (1)洋务企业 ②概况:军事和民用工业
高一历史必修2单元知识结构
讲 解:周 武 制 作:陈 浩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引言】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 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 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 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 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 官营手工业的发达和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构成了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 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 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 “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 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起过积极作用。 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 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明清时期为防止倭寇等的侵扰,几度实行海禁 和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 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三 商 业 经 济
1、古代历朝商业活动概况: 2、历代“市”的发展: 3、商业都会的崛起: 4、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四
重农抑商政策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总结框架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总结框架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经济史全册知识结构梳理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经济史全册知识结构梳理天文历法的进步【思考:秦国具备统一中国的物质条件的主要原因?以牛田;水利工程;商鞅变法】第二节中国古代手工业一.纺织业新石器时代:纺织业萌芽(原料:麻、葛、丝工具:骨梭、骨针等)丝织业:商汉唐; 棉织业:宋明二.冶金业1)冶铜业:(1)新石器时代:起源(2)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3)秦朝:青铜防锈2)冶铁业:(1)春秋晚期产生(2)战国时期推广:①块炼铁(锻铁)生铁(铸铁) ②炼钢、淬火技术(3)汉代推行官营:①燃料变化:木炭—煤炭②供风技术:自然通风—人力—畜力—水力(皮囊鼓风) (马排鼓风) (水排)(4)南北朝:灌钢法(5)北宋:煤炭三.陶瓷业1)制陶业产生:原始时代彩陶、黑陶;成就:兵马俑、秦砖汉瓦、(独特技术)唐三彩2)制瓷业(世界最早)商代: 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 技术成熟,先后出现青瓷和白瓷唐朝: 南青(越窑)北白(邢窑) ,景德镇和四川大邑,釉下彩绘(长沙)宋代: 瓷窑遍布各地(景德镇和五大名窑)唐宋名窑: 瓷窑遍布各地,各具风格(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窑和陕西耀州窑)元代: 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烧制出青花瓷清代:粉彩瓷器:康熙年间发明;雍正年间登峰造极。
(发明珐琅彩)第三节中国古代商业古代商业的主要构成因素:商人;商品(农、手工产品等);交换场所(国内外市场);货币;交通状况;国家政策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商周:初步发展。
周:骨贝、铜贝; “工商食官”春秋战国:良好条件—出现巨商和商业中心汉代:商运活跃。
唐代:商旅往来频繁辅助性经营场所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明清:形成商帮,出现会馆二、“市”的发展三、商业都会的崛起战国: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汉代: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新朝: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五均”官唐代: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盛,扬州宋代:汴京等都市的商业繁盛清代:苏州“十万烟火” .四大名镇:吴江盛泽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①.商业起源很早,不断发展,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 中国古代的察举制度:介绍了古代中国文聘官员的方式
和制度,包括举孝廉和进士科举等制度。
2. 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变迁:介绍了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
改革和变化,包括唐朝的明经举和制科举,宋朝的进士科
举和制举人。
3. 四大发明: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唐宋文化的特点:介绍了唐宋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文学、音乐、绘画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
5. 唐宋经济的繁荣:介绍了唐宋时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方面。
6. 中国古代的科技传播:介绍了古代中国科技的传播,包
括丝绸之路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中国科技对世界的影响。
7. 南宋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介绍了南宋时期的政治制
度和社会状况,包括宋朝的官制和地方制度,以及社会阶
级和经济状况等方面。
8. 金元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介绍了金元时期的政
治制度和社会状况,包括金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阶级结构,以及元朝的科举制度和经济状况等方面。
9. 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包括与邻国的交往和边界问题,以及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的关系等方面。
以上总结了高一历史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知识结构(一)
第1章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宏观框架】1.古代中国农耕经济2.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中观图示】3.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4.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产生与发展5.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微观图解】6.小农经济7.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8.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9.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问题10.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新变化及经济政策11.几种经济政策的关系12.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第2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宏观框架】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中国被卷入3.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微观图解】4.新航路开辟5.四大航线6.“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前因后果7.早期殖民扩张8.三角贸易9.工业革命的影响10.第二次工业革命第3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宏观框架】1. 整体认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政治、思想的影响示意图【中观图示】4.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5.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微观图解】6.自然经济、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间的关系7.近代经济结构变化的三大表现8.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及相互关系9.近代新经济形态的三种形式第4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宏观框架】1.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的变迁2.中国从走苏联道路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观图示】3.新中国前30年的经济建设探索4.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5.“文化大革命”后30年的经济探索【微观图解】6.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7.“一五计划”建设8.过渡时期农村生产关系的两次调整9.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成功与失误10.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1.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12.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1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14.中国的改革开放1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6.对外开放17.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历史高中必修二知识结构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一、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①原始社会时期: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
②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开始运用,铁制工具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
③西汉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杠. ④东汉:使用一牛挽犁(藕犁). ⑤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3.小农经济的含义:①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但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⑵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⑶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战乱和苛政、天灾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⑷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5、古代中国主要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经济思想——以农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6、认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7、水利工程建设: 传说英雄:大禹治水, 都江堰(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四川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郑国渠(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 东汉王景治黄河,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代)二、手工业1.纺织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①原始社会:纺织业开始萌芽,原料主要是以麻和葛为主,但也出现了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②汉:远销海外,被称为丝国(开辟丝绸之路). ③唐朝:中期以后,私营作坊兴起.④宋元:棉纺织业兴起, 元朝时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框架高一历史必修二必备知识框架高一的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对学过的必修二历史知识进行整合,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必修二必备知识框架,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一历史必修二必备知识框架一、古代两河流域1、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文字、国家、金属工具2 、两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3 、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
随后,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以及迦勒底人也相继在此建立过形式相似而规模不一的王国。
其中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4 、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发明者:苏美尔人。
5、《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
6、《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7 、促使大河流域国家产生的原因:大河灌溉农业的需要二、古代埃及1 、埃及——尼罗河的赠礼2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
3、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古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4 、古埃及的文字: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消失的原因:(1)复杂难懂 (2)受到强势的希腊文化的冲击。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古代印度1、古代印度位于恒河、印度河流域2 、公元前14世纪至约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历史,一般被称为“吠陀时代”,因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历史文献是雅利安人的宗教经典吠陀及解释吠陀的梵书而得名。
3、种姓制度:产生原因:雅利安人为了更好地统治被征服者四大种姓:婆罗门祭司阶层刹地利军事贵族 (国王)吠舍雅利安自由民(农民、商人)首陀罗奴隶特点:四大种姓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与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历史必修二知识框架
历史必修二知识框架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必备知识框架学习高中历史难就难在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尤其是必修二的内容,包含了很多历史事件,很多时间容易记错。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必修二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历史必修二知识框架1一、第一次工业革命㈠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发生的背景有(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统治,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等积累了大量资金。
(3)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5)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
—直接原因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新兴的棉纺织业。
㈢工业革命起迄时间是: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
开始标志: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结束标志: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㈣发明创造: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1685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蒸汽机车(火车)试车成功。
㈤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提高了生产力,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2)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变革:产生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3)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㈠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兴起的条件:(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2)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3)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1)电力的广泛应用(显著表现);(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3)化工技术的发展;(4)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1)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2)电动机、电灯(美爱迪生)、电车、电话(美贝尔)、电影放映机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新的交通工具:汽车(1885年德戴姆勒和本茨)和飞机(内燃机驱动1903年美莱特兄弟)。
高一普高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高一普高历史必修二知识点高一普通高中历史必修二是学生们在学习历史课程中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一普高历史必修二中的重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1.2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1.3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政治改革;1.4 秦汉之际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
2. 第二单元:古代罗马这个单元将带领学生了解古代罗马的兴衰历程和文化特点。
重点内容如下:2.1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扩张,以及其政治制度;2.2 罗马帝国的兴起和繁荣;2.3 基督教的出现和传播;2.4 西罗马帝国的衰落和东罗马帝国的延续。
3. 第三单元:近代东亚这一单元将介绍近代东亚国家的历史和文化,重点包括:3.1 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和戊戌变法;3.2 日本明治维新和倭乱,以及日本的殖民扩张;3.3 韩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对外关系;3.4 东南亚国家的独立运动和现代化进程。
4. 第四单元:近代西方本单元将重点探讨西方国家的近代历史,如:4.1 工业革命对欧洲社会的影响;4.2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4.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的影响;4.4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其后的国际局势。
5. 第五单元:现代世界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现代世界的历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5.2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和经济发展;5.3 联合国的重要作用和机构;5.4 21世纪全球化的社会经济特点。
这是高一普高历史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
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的整体了解以及对大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希望本文对学生们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铁制农具和 的广泛使用) 古代手工业发展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的土地公有制——奴隶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第二单元知识结构图新航路:(1)新航路的开辟 四条航线 (雏形) 殖民扩张 (1)西葡殖民扩张(2)英国殖民扩张、海上殖民霸权地位确立 (拓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基本形成)发生条件: 表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产生(最终建立)第三单元知识结构图目的: 口号: 代表: 近代工业的起步) 内容:影响 (20世纪60——710年代)主要分布:东南沿海(Why?)民族工业诞生并曲折发展(19世纪70年代——一战期间)特点:数量 规模 资本总额地域上“春天”出现的原因: 短暂的春天“春天”出现的表现: “春天”消失的原因: 1927-1936 较快发展,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表现: 曲折发展 1937-1945:残酷打击,沦陷区日本 ,在国统区1945念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国民政府 美国第四单元知识结构图前提:国民经济形势好转基本内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五”计划提前完成;56年底,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得到好转 1958年,八届二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修改了八大的正确路线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三年困难时期 文革十年,左倾思想恶性膨胀,经济损失严重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年代:形式更加多样,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 世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迅速城乡生活水平提高 城乡化进程加快 互联网的广泛使用 时尚中国,更显个性化 第五单元知识结构图学案 装 订 线服装、发型、食品、住房风俗习惯交通:火车、轮船、航空通讯:邮政、电话、电报第六单元知识结构图背景:政策无法解决经济危机,社会矛盾尖锐。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框架79867
二战前
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主义
二战后
国家干预经济 人民资本主义 经营者革命 福利国家
-可编辑-
建国之 初百废 待兴
精品教育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实施一五计划
进行三大改造
公有制建立
探索经 济建设 道路
成功的探索 探索中的失误
左倾错误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八字方针
文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从 GDP 看变 化
发展
深化(原因、表现、作用)
评价(积极、消极、认识)
精品教育 -可编辑-
精品教育 -可编辑-
沦陷区经济遭到日伪政权破 坏
官僚资本“统制经济”
生 断发易服、报刊与电影、移风易俗 活 铁路、水运、邮政、电讯
-可编辑-
二、【知识网络】
精品教育
社会主 义经济 体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体制
经济体 制的创 新和调 整
资本主 义经济 的改革
第四单元
试图突破:二战后的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1953 勃列日涅夫改革1974 戈尔巴乔夫改革
济
历史意义
全
1967 年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球 化
美济 洲区 与域 亚集
东盟 2002 年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2 年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94 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洲团
的化 经
1989 年成立 亚太经合组织
1991 年中国、台北、香港
经济全球化
含义 过程
开始
-可编辑-
第五单元
经济腾飞 生活巨变
战经 后济 资体 本系 主的 义形 世成 界
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
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一、中华文明的发展1.考古发现与原始社会-中国的考古发现与文明起源-原始社会的特点和生活方式2.夏商周三代的兴起与发展-夏朝的建立和衰亡-商朝的兴起和发展-周朝的建立和统一3.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变迁-战国时期的分裂和战争-孔子和墨子的思想传播4.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繁荣-秦始皇的统一和变革-汉朝的兴起和统治-汉武帝的与开放5.魏晋南北朝的动荡-三国时期的政治争斗-魏晋南北朝的兴起和衰落-佛教的传入和流行6.隋唐五代的繁荣与衰落-隋唐时期的国家统一和繁荣-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和分裂-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影响7.宋元明清时期的巩固与变革-宋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元朝的政治统治和文化融合-明清时期的与开放二、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1.东地中海文明的兴起与辉煌-古埃及文明的崛起和发展-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古罗马文明的统一和繁荣2.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兴起和特点-阿育王的统一和繁荣-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与发展3.幼发拉底河流域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巴比伦和亚述帝国的崛起与衰亡-波斯帝国的统一与扩张4.华夏文明与他国的互动-希腊罗马和印度文明对中国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影响5.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古代文明-美洲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非洲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影响-大洋洲古代文明的发现和传承三、各种政治制度与文明的变迁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兴盛-中央集权的建立与发展-科举制度的实施和影响2.世界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制度的兴起和传播-共和制度的建立和衰退-奴隶制度的存在和消亡3.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与传播-佛教的传播和影响-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伊斯兰教的传承和发展四、文化交流与技术发展1.东西文化交流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开拓和活跃-文化艺术品的流通和传播-语言文字的交流和融合2.技术发展与社会变革-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影响-工业技术的发展和传承-商业贸易的发展与跨洲交流历史必修二包含丰富的内容,涉及中国和世界各个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与演变规律。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①对欧洲: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 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西班牙、 葡萄牙除外)
②对被殖民地区: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但同时也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促进了这些地区的近代化
③对世界: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问题探究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 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 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 是我们的苦难”。
④贩卖黑人奴隶
重要概念
资本原始积累:
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使小生产者同生 产资料分离,把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使之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
方式: ①靠对国内人民的剥削。如:“价格革命”、
圈地运动 ②殖民掠夺与扩张
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成果应用于生产,带来 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 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显著标志 发明者
18’C 60’S-19’C中期 19’C中后期-20’C初
蒸汽机的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不平等的 国际经济
秩序
世界市场进 一步发展
⑴最终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是工业革命。
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标 志性事件分别是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时期、第二 次工业革命时期。
⑶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 而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能说成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⑷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 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知识结构文本式
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 (铁制农具和 的广泛使用)古代手工业发展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的土地公有制——奴隶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第二单元知识结构图新航路:(1)新航路的开辟 四条航线 (雏形)殖民扩张 (1)西葡殖民扩张(2)英国殖民扩张、海上殖民霸权地位确立 (拓展)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基本形成)发生条件: 表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产生(最终建立)第三单元知识结构图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目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 口号: 代表:近代工业的起步) 内容: 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20世纪60——710年代)主要分布:东南沿海(Why?)民族工业诞生并曲折发展(19世纪70年代——一战期间)特点:数量 规模 资本总额 地域上 “春天”出现的原因: 短暂的春天 “春天”出现的表现: “春天”消失的原因: 1927-1936 较快发展,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表现:曲折发展 1937-1945:残酷打击,沦陷区日本 ,在国统区1945念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国民政府 美国第四单元知识结构图前提:国民经济形势好转基本内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五”计划提前完成;56年底,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得到好转1958年,八届二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修改了八大的正确路线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三年困难时期 文革十年,左倾思想恶性膨胀,经济损失严重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年代:形式更加多样,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世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迅速城乡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化进程加快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时尚中国,更显个性化第五单元知识结构图服装、发型、食品、住房风俗习惯交通:火车、轮船、航空通讯:邮政、电话、电报第六单元知识结构图根本原因:直接原因:表现和特点:影响:背景:政策无法解决经济危机,社会矛盾尖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 有利于社会进步。是近代进步性、革命性的经济成分, 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侵略有一定的抵制 作用,也为中国的社会变革(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 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 基本结构
农业 手工业
形成时间、原因、特点、
构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商业
是其发展
的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阻 碍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海禁、闭关锁国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犁技术成熟; 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②形成原因: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区别手工工场和机器生产
同: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 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异: 手工工场里,生产仍以手工技术和手工劳 动进行,而机器生产是使用机械化劳动;手工工场 的规模要小于机器生产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率先采用机器生产)
外国商 品涌入
鸦 片 战 外商企 争 业兴起 的 影 自然经 响 济逐渐
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促进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 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组织的利益代表,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促进资本主 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和瓜分世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影响
阶段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主要途径 影响
15~16世纪
新航路的 开辟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⑴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重工业的 比重增大,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⑵生产关系:系: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 非拉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 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⑷世界市场:发展
垄断组织
(1)直接原因: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2)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3)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影响
▲海禁(明)、闭关锁国(清)政策
①时间:明清时期
②含义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和对外交往的政策(不 是全部禁止,还留下广州一处港口进行对外贸易
③原因:
根本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的
具体原因:a、明初为防患倭寇;b、清初为对付东 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④评价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④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受封建制度的阻碍(如“重农抑 商”“闭关锁国”政策)
②经济根源:小农经济的阻碍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民极端贫 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 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拓展,小农经济妨碍了社会分 工的发展。
技师和熟练工人
科学家、工程师
起始部门
棉纺织业(轻工业) 重工业
科技含量 起源国家
科学未与技术真正结合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英国
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生产组织 工厂取代工场
新兴产业: 纺织业、机器制 造业、煤炭(能 源)、钢铁工业
垄断组织产生
电力、石油、化学工 业,汽车、飞机制造 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商周)
氏族公社土 地所有
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 实质?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以私有制为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主体的多种 小农土地私有制 土地所有制 国有土地:屯田制、
均田制
★重农抑商政策
1.首倡战国商鞅变法,为后来的朝代所推崇。 2.推行的目的: ①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3)对亚非拉地区:殖民掠夺带来沉重的民族灾难。
1. 早期的殖民扩张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6—18世纪后期) 的殖民扩张
(1)早期的殖民国家:
西、葡、荷(17C)、英(18C中后期)、法
(2)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
①垄断商路,进行欺诈性贸易 ②抢劫和掠夺财富 不同:西欧重商主义 ③种族灭绝:屠杀印第安人 中国重农抑商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标志: 鸦片战争后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落
⑴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 原因
⑵商品经济的发展
主要的也是直 接的原因
表现 洋纱输入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洋布输入使中国的“织”与“耕“分离
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
刺激中国城乡商品经济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条件 影响
葡萄 牙
西班 牙
葡萄 牙
西班 牙
方向 向东 向西 向东 向西
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对世界: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 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 雏形开始出现。
(2)对欧洲:引起商业革命(世界贸易中心由地 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和价格革命(黄金白银大量 注入欧洲,价格下跌,物价上涨,西欧封建主衰 落,资产阶级崛起)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 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1、对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对社会关系:社会日益分化为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 阶级; 3.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兴起; 4.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 5.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 6.政治变革:工业资产阶级扩大参政要求,巩固了资产 阶级的统治(1832年议会改革) 7.对外关系:资本主义列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8.对国际格局: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世界体系初步形 成(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统治) 9.对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问题1:各国为什么纷纷举行纪念哥伦布航行到美洲 500周年的活动? 问题2:印第安人后裔为什么打出这样的标语? 问题3:应该怎样全面评价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这一 重大的历史事件?
全全面面评评价价::((1)1)积积极极::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美洲 纳入人类文明社会大家庭 。 (2)消极:西方殖民者 开(始2入)侵消美极洲:,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①对欧洲: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 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西班牙、 葡萄牙除外)
②对被殖民地区: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但同时也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促进了这些地区的近代化
③对世界: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问题探究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 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 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 是我们的苦难”。
近代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 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 民主化。
“近代” 指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 如工业革命
1.原因(必要性) (1)经济根源:欧洲____________的发展和____________ 萌芽,导致对黄金的需求量增大,同时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2)社会根源:欧洲出现“寻金热”,《____________》 的流传使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实现黄金梦。 (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____________建立后对东 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方商路受阻。
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 流
判断
1.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唯一模式。 2.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其发展缓 慢的原因是封建制度衰落。 3.夏商周时期,受封的诸侯只有对土地的世代使 用权,而不可以买卖,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可以买卖 4.曲辕犁的发明标志耕犁技术成熟 5.“柜坊”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6.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 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 主导地位。 7.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 非富足,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8.闭关锁国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
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经营方式
产品
流通方式
政府直接经营、 武器军用品
官营手工业 集中、大作坊 和官府贵族
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 通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
营
民间消费 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 交纳赋税的产 品
剩余部分出 售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时间
航海家
开辟的新航线(终 点)
所经大洋
1487年 迪亚士
抵达非洲最南端的 好望角
大西洋
1492年 哥伦布
开辟通往美洲的新 航路
大西洋
1497- 1498年
达·伽马
开辟从海上直通印 度的新航路
大西洋、 印度洋
1519- 麦哲伦 1522年 等
环球航行
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支持 国
②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3.评价 小农经济是维护封建专制国家的经济基础。
积极——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 经济发展;在封建社会初期巩固了新兴地主政权。
消极——明清时期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 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①时间: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民营手工业中;
②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贩卖黑人奴隶
重要概念
资本原始积累:
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使小生产者同生 产资料分离,把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使之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