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传统插花历史研究报告
![中国传统插花历史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eb6bf2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b.png)
中国传统插花历史研究报告
中国传统插花历史研究报告
摘要:
插花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通过将花卉、叶片、枝干等自然植物材料巧妙地安排在花瓶或容器中,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美的追求。
本文对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并分析了其对中国文化和生活的影响。
1. 引言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源远流长,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中的花卉布置以及对美的追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插花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深受中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 起源与发展
插花在中国最早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
古代人们用鲜花、枝叶等自然植物材料来装饰祭台,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随着时间的发展,插花逐渐从祭祀转变为一种艺术形式,同时也被应用到宫廷、寺庙、园林等不同的场所。
3. 插花的分类与风格
中国传统插花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如宫廷插花、寺庙插花、园林插花等。
每个类别都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美学观念和审美趣味。
4. 插花对中国文化与生活的影响
插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国文化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一种装饰艺术,还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5. 结论
通过对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艺术形式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并认识到其在中国文化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插花不仅是一种美的表达方式,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关键词: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文化、自然美、历史研究。
第五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第五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1ec3270303d8ce2f0066234e.png)
(5)明代的完善期(1368-1644) 明代的完善期( ) • 瓶花成为主流 插花风格:隆盛理念花、 插花风格:隆盛理念花、清雅的文人花
隆盛理念花仍继宋代插花之重理性意念,以花自然美的象征表现人格、 哲理等,内容重于形式,花材也以梅、松等为主,以其枝条曲折迂回表 现中国书法的线条美,下则配以茶、兰、水仙、柿子、如意、灵芝、松、 柏等等。如用十种花就称十全。 文人花则以清韵脱俗为主,花材常只一种,多则两三种。选取有点、线 机能的花木为素材,枝条流畅利落,对色彩不太注重,形式多变,高洁 清雅,不尚豪华,追求中国书法和绘画之虚灵与线条之飘洒流畅的美感, 由此形成中国插花特有的风格。
明初(十五世紀) 明初(十五世紀)隆盛型新理念 花 花材: 花材:各色牡丹 花材: 山茶、 花材:松、竹、梅、柏、山茶、 水仙、瑞香、月季、天竺、 水仙、瑞香、月季、天竺、劍蘭 花器: 花器:銅尊 花型: 花型:隆盛理念花 本件隆盛型中立花比例高 大,勝於前者,結體相近 而為 繁 重 有 力 。 花 材 全 體 以劍蘭為心,枝葉向四方 引 散 ,全 體 密 而 不 亂 , 變 化多端;花色分佈或紅綠 相 間 , 或 黑白 對 比 , 枝 葉 仰俯有致,剛柔並濟,虛 實 雜 處 , 各 盡 其態 , 其 上 梅花繁星點點,堂皇極至 , 構 思 與 插 作 均 可 謂無 懈 可 花器: 花器:銅卣 花型: 花型:隆盛理念花 吊花五代時已流行,本 件有宋式小品隆盛理念 花 遺 意, 花 僅 三 朵 , 大 花在右,小花兩朵插 左 , 使 具 平 衡 感 ,以 打 破提梁的板刻生硬趣 味。中間綠葉數片漸層 中 上 ,逾 於 梁 上 , 構 成 虛密有致的空間,與有 力 的 提 梁 形 成 巧妙 的 對 比,梁上吊繩下垂,花 器虛懸,極富輕盈之 趣。
第二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教案3.4.5(1-113)
![第二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教案3.4.5(1-113)](https://img.taocdn.com/s3/m/054985d66137ee06eff91852.png)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当时已将花枝作为朋友 间的馈赠礼品。
三、隋唐五代时期的昌盛期(A、D581-960)
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昌盛时期,当时可谓君
王提倡、文士雅尚、仕女爱花,处处呈现一派赏花 爱花,争奇斗艳的盛况,并把每年农历二月十五订 为“花朝”,视为百花诞生日。
•唐代文人爱花的狂热从白居易的《买花诗》中可见
第二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第一节 插花艺术的起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插花艺术的兴起源于人类的爱美之心,这从人类始 祖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中便可得到认证。据说当亚当和夏娃被蛇所骗偷食禁 果被上帝贬为人间夫妻时,其餐桌上的果盘里就有了番红花作装饰。在以 后的人间生活中,他们对一丝不挂有了羞耻之心,于是摘取树叶遮蔽身体, 并在叶上加花作装饰。人类进入农耕时代,深知树木花草之美,采回戴在 身上,或插入发髻,还将花卉作纹样绘于陶器上,进而将花枝插于器皿美 化居住场所,用花环、花枝赠与心慕之人及供奉神灵。这些原始的用花形 式随着人类文明史的发展,逐渐形成插花艺术。 目前关于插花艺术起源的论述有两个方面:一是从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来 说,另一方面是从插花艺术的发源地来说。
公元前 2500年前,埃及人就用蓝睡莲插入碗、瓶中,装 饰餐桌。 古埃及法老墓中发现有插花图案的壁画。文物的证据是 无可否认的。
此外,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及相继创立的几何学,对西欧 的建筑和艺术风格极有影响,而西方传统的古典插花正 是以各种几何图形为主的大堆头形式,具有像金字塔那 样对称、均衡和重量感,可见艺术风格的一致性。
一斑:“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到牡丹时, 相随买花去,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 由于唐代的繁荣,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多以金碧辉
煌为美,以象征大唐民族的富贵典丽。牡丹精神 视为富贵的象征而为人们所偏爱,称为牡丹精神。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e2eba3631126edb6f1a102f.png)
1、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1)六朝以前,萌芽;(2)六朝“佛花”;(3)五代、唐,“宫廷花”;(4)宋,“理念花”;(5)元,“自由花”;(6)明,“文人花”;(7)清,“写景花”;(8)清后,衰败阶段。
2、三大主枝构图原理花器单位:L=H+D=花器总长名称功能长度植物类别第一主枝主体,骨架作用 1.5到2倍L 木本第二主枝协调第一主枝 2/3第一主枝木本第三主枝稳定,均衡 2/3第二主枝草本丛枝烘托整体草本3、插花技法的类型:(1)脱衣换锦法(2)虚枝实叶法(3)丛枝法4、插花艺术的作用:(1)装饰美化(2)调节小气候(3)陶冶情操(4)生产主义5、插花艺术是表现植物自然美的造型艺术,凡是利用切花进行造型,以达到装饰效果的花卉艺术创作,皆可称为插花艺术。
6、插花艺术的特点:(1)时间性强(2)随意性强(3)装饰性强(4)独具自然姿色7、中国明朝著名文人袁宏道的《瓶史》,为日本文人花的逐渐兴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8、日本插花的主要形式:立花、生花、盛花、投入花、自由花等。
9、东、西方插花的主要风格和特色:1)东方插花的主要风格和特色:(1)崇尚自然(2)讲究诗情画意(3)注重个体的线条美(4)采用不对称式自然构图(5)花材人格化(6)注重季节特色(7)注重作品与环境的统一2)西方插花的主要风格和特色:(1)崇尚人的力量、人的精神(2)注重花材的色彩美(3)构图形式为规则的几何形状(4)用花材种类多、数量大、色彩丰富(5)通过外表形式体现作品主题10、按花材的性质将插花分为:鲜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花插花11、剑山:花插,是盆和盘等浅口插花容器的主要固定和支撑工具12、花材的类型:(1)按花材的形状分为:线状花材、团状花材、散状花材、特殊状花材(2)按花性质分为:A、干燥花材:鲜花干制方法a、自然干燥法b、常温压制法c、冷冻干燥法d、干燥剂包埋法等B、人造花材(3)按花材在构图中的作用分为:骨架花、主体花、焦点花、填充花13、花材保养技术:保持水质清洁、水中剪切、切口灼烧法、切口浸烫法、扩大切口法、萎蔫花材深水抢救、使用花材保鲜剂、灌水注水法14、花材的固定技术:浅盘、阔口容器和花篮常用花泥或剑山固定;(1)花泥固定:插花造型创作中常用手法(2)剑山固定:用剑山插花,必须向容器中加入水,水位要高过剑山针座(3)瓶口支架固定:高瓶插花,不能使用剑山,花材固定主要依靠瓶壁和瓶底的支撑A、瓶口割小法 B、丁字形固定法C、枝接法 D、弯枝固定法 E、铁丝网固定法15、插花造型的五大原则:(1)统一原则:花材之间,花材与花器的统一(2)调和原则:色彩、形态、质感、花材性质的调和(3)均衡原则:平衡稳定(4)韵律原则:层次、疏密、重复(5)比例原则:花形与花器之间的比例,环境因素,黄金分割点(三主枝机构8:5:3或者7:5:3)16、插花造型六法:1)层参错落2)疏密有致3)虚实结合(4)仰俯呼应(5)上轻下重(6)上散下聚17、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纯度:也叫彩度,色彩的饱和程度(色彩的鲜艳程度)18、盘插直立型的基本构造:第一主枝直立插在花器的左后方,第二主枝插在第一主枝的左前方,向前倾斜50到60度,第三主枝在第一主枝的右前方,向前倾斜45到50度,要点;第一主枝必须直立,第二、三主枝初向前向后倾斜不同的角度外,应略向左或向右侧倾斜,这是盛花中的基本形式。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及发展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b33bcd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8.png)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及发展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及发展导语: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及发展,大家快去看看吧~~插花艺术是劳动人民长期与自然亲近所形成的。
人们先出于爱美,折取野花装点鬓发,装饰居穴,所谓“菊花须插满头归”,“插了梅花便过年”,便是这一情景的写照。
这是插花艺术的雏形。
后来才渐渐发展到以鲜花和果品供神。
南北朝时期《南史》中记有:“晋安王子懋,字云昌,(齐)武帝第七子也,……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
这就是早期的佛教供花形式。
就这样,插花在佛教仪式中沿习,在民间中逐渐发展。
唐代是中国繁荣稳定的一个历史阶段,自然,插花也欣逢盛世,得以流行,不再局限于民间的采取闲花野草随便装点,也不局限于佛前的供花,插花已进入宫廷,成为宫廷喜庆不可缺少的装饰物。
唐章怀太子墓出土壁画就有瓶花、石山的图象,从中可以窥见插花在唐代宫廷以成一种风气。
当时文化兴盛,绘画、诗词文学已发展到一个为后世所瞩目的阶段。
文人雅士喜爱作画、吟诗、赏花。
文人插花便是在这时开始的。
到了宋代,插花更为流行,上至宫廷,下至平民百姓都时兴插花,如杨万里有“青瓷瓶插紫薇花”的诗句。
这时民间已有插花盛会习俗,有了制作插花用的花瓶的专业,也有了插花养护方面的理论,如《分门琐碎录》中说牡丹、芍药等先烧枝断处后插瓶,若花现萎便再剪后浸于深水中,则色鲜如初。
当时由于写意山水画,工笔花鸟画的`影响作用。
插花从构图到技法上都有了中国的绘画艺术理论作为借鉴,特别是文人插花,已从写实的技法发展到写意的技法。
中国的插花艺术直到现在也是以唐宋以来的插花风格为基础的。
明代至清代,插花艺术更是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已从一般的娱乐性质走向学术性质,渐渐地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出现了不少造诣颇深的人物,这些人物不仅工于插花艺术,不少是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界的佼佼者,故其理论也是与诸艺术是互相渗透的,如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袁宏道的《瓶史》、张德谦的《瓶花谱》、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陈淏子的《花镜》、沈复的《浮生六记》等。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da6c62e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7.png)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插花艺术起源于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1. 古代插花艺术: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插花艺术。
在古代封建社会,插花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主要流行于宫廷、官府和文人雅士之间。
插花作品多以自然花卉为主,追求简约、高雅、清新的风格。
2. 近代插花艺术:清朝末年,插花艺术开始受到西方的影响,逐渐融入了现代元素。
在民国时期,插花艺术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当时,插花艺术广泛应用于园林、宾馆、餐厅等场合,人们开始追求插花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3. 现代插花艺术:新中国成立后,插花艺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推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插花艺术逐渐走进了普通家庭,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装饰品。
现代插花艺术注重创新和个性化,追求自然、简约、精美的风格。
4. 当代插花艺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插花艺术经历了多次创新和变革。
当代插花艺术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装饰性,同时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中国插花艺术已经走向了世界,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中国插花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不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现代插花艺术注重创新和个性化,追求自然、简约、精美的风格,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卉装饰】插花艺术历史
![【花卉装饰】插花艺术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e849500cd15abe23492f4d98.png)
❖ (二)西方插花艺术发展史 ❖ 1、萌芽阶段:古埃及、古希腊、罗马时代 ❖ 2、中世纪以前的欧洲 ❖ 3、文艺复兴运动以后(14-16世纪) ❖ 4、巴洛克时期(16-17世纪) ❖ 5、洛可可时期(18世纪初)
❖ “行”介于“真”和“草”之间,表达舒畅 的美感。
❖
生花的特点
❖ 是用较少的花材、优美的线条、精致的花器来 表现花材的自然美和色彩美。生花作品一般使 用线条秀美的自然枝条插作而成,很少使用配 件或人为任意扭曲线条。
生花正风体
生花新风体
(3)盛花
❖ 由19世纪末小原云心创建,特点是用水盆 表现写景插花并体现色彩美。盛花按三主枝 的角度不同可分为直立型盛花、倾斜型盛花、 下垂型盛
❖ 春秋时期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芍药)”
2、汉魏南北朝的初级阶段 (公元220年—581年)
❖ 《南史﹒晋安王子懋传》:子懋“七节岁时, 母“看节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时,请僧行 道.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 其茎,欲华不萎”是这最早的容器插花水养 的文字记载.
明代的完善期: 公元1368-1644年
❖ 为插花艺术复兴,繁荣, 昌盛和成熟时期,在技艺 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体 系。初期受宋代理学影响, 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 庄严富丽,造型丰满,构 图严谨,寓意深邃 。如 《十全厅堂瓶花》
❖ 中期插花追求简洁 清新,色彩淡雅, 疏枝散点,朴实生 动,不喜豪华富贵, 常用如意、灵芝、 珊瑚等装点插花
❖ 《南齐书》记载:“沙门于殿户前诵经,武 帝为感,梦见优昙钵花于经案,宣旨使御府 以铜为花,插御床四角.”以铜为花,永不 凋谢,为我国最早的人造花.
3、隋唐五代的昌盛期 (公元581-960年)
插花的历史起源
![插花的历史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ecd9aa44e45c3b3567ec8bc1.png)
• 构图严谨、注重比例,讲究美学法则 • 花枝布局讲究章法
• 艺术品味升华,更专注于插花本身的风韵纯真 • 插花著作多,论述全面,为历代之冠
袁宏道(1568-1610年)的《瓶史》,张谦德(15771643年)的《瓶花谱》,高濂的《遵生八笺.燕闲清 赏》,文震亨的《长物志.清斋位置》,何仙郎的《花 案》,屠本畯的《瓶史月表》等。
明初(十五世紀)隆盛型新理念 花 花材:各色牡丹 花材:松、竹、梅、柏、山茶、 水仙、瑞香、月季、天竺、劍蘭 花器:銅尊 花型:隆盛理念花 本件隆盛型中立花比例高 大,勝於前者,結體相近 而為 繁 重 有 力 。 花 材 全 體 以劍蘭為心,枝葉向四方 引 散 ,全 體 密 而 不 亂 , 變 化多端;花色分佈或紅綠 相 間 , 或 黑白 對 比 , 枝 葉 仰俯有致,剛柔並濟,虛 實 雜 處 , 各 盡 其態 , 其 上 梅花繁星點點,堂皇極至 , 構 思 與 插 作 均 可 謂無 懈 可極,誠東方插花藝術之 極品。
• 六月荷花:据说为西施曾 在苏州锦帆泾留下采莲的 故迹。
• 八月桂花: 为西晋荆州史 石崇的爱妻绿珠,她善吹 笛而貌美。赵王司马伦的 同党孙秀曾想夺绿珠为妻, 致石崇为赵王所杀,绿珠 堕楼殉情。人们以桂花之 散落喻绿珠,并封她为桂 花花神。
• 七月玉簪花:据说是汉武 帝宠幸的李夫人,因为她 平时常插一朵玉簪花于鬓 旁。
第一章 插花艺术概述
花 想
插花艺术概述
• 花是大自然中至精至美的 化身,即使是一片绿叶, 一个花蕾,也能让眼目为 之一舒,心灵为之一动, 自然之花草具有一股逢勃 的生气,也诠释着生命的 瑰丽。爱生命,于是爱花, 爱花至深,想着把它留在 生活的每个角落,于是便 有了插花
第二节
插花艺术的起源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_图文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978f57db6294dd88d0d26b88.png)
(3)第二次插花高潮期(20世纪)1926年创立了草月流, 1953年河原氏受美国的邀请,首度将日本的插花介绍到国外 。1956年创办“国际花会”,分会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_图文.ppt
第一节 插花艺术的起源
一、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 • 源自佛教供花 • 源自民间风俗 二、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 源自古埃及 • 源自中国
第一节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一、东方插花发展简史 1、中国插花发展史 (1)先秦的原始阶段(前10000-公元220年)
。 (2)汉魏南北朝(220-581)的初级阶段,出
文人花则以清韵脱俗为主,花材常只一种,多则两三种。选取有点、线 机能的花木为素材,枝条流畅利落,对色彩不太注重,形式多变,高洁 清雅,不尚豪华,追求中国书法和绘画之虚灵与线条之飘洒流畅的美感 ,由此形成中国插花特有的风格。
明代(十五世紀)廳堂中立型堂 花
花材:梅、松、柏、山茶、蘭、 水仙、靈芝、天竺、柿子、如意
现瓶、盆水养插花的形式,用于佛前供花或礼 宾寄情。
(3)隋唐五代的昌盛期(581-960)每年的农历二 月十五定为“花期”--百花生日;插花艺术已经深 入人们生活当中,同棋、琴、书、画一样,插花、挂 画、点茶、焚香也成为有教养之人四项基本素养。 插花特点:
• 讲究花器与道具 • 花材择配审慎 • 对花材的保养已有研究、 • 赏花方式独特
花器:銅壼 花型:隆盛理念花 本件為明代初期形成之新 理念花代表作。花材多達 十種 , 有 十 全 之 意 。 重 心 在以瓶高為半徑所繪半圓 中 , 俯仰 有 致 , 剛 矛 並 濟 ,繁而不亂;其上以梅幹 引 向 高 遠的空 間 , 白 花 點 點 , 虛 實相 映 , 至 為 隆 重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b19972ec19e8b8f67c1cb922.png)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内容:1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但究竟起源于何时,是怎样产生的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说,源于佛前供花;二说,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1)中国早在公元前11-3世纪的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已有广义的原始插花形式出现。
这从中国的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公元前16-11世纪)和我国杰出诗人屈原(公元前340-278年)的《楚辞》中可以得到证实,如:“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引自《诗经——溱洧篇》。
此民歌是描述当时未婚男女青年手持花枝香草到溱河、洧水边踏青祭祀,谈情说爱,相聚相离时互赠芍药花以表达爱慕思念之情的风俗。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引自《诗经——东门之枌》。
荍即锦葵花(Malva sylvetris),椒即一种香草。
其意是“我看你像锦葵花般的美丽,你就送我一把鲜花椒吧”。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引自《楚辞——九歌•礼魂》。
这是描述祭神典礼后,击鼓舞花、跳舞送神的场面(图1)。
“薜荔柏兮蕙绸,荪挠兮兰旌”——引自《楚辞——九歌•湘君》。
这是指在柏木船上装饰许多薜荔(Ficus pumila)香草,船的绸帐上挂满兰蕙,用荪草饰桨,兰花饰旌,乘坐这美丽的花船去寻觅、迎接爱侣。
“桂栋兮兰僚,辛夷楣兮药房……”——引自《楚辞——九歌•湘夫人》。
这是描述用芬芳的花草装饰屋栋、门楣和门庭,期盼和等待心上人到来的情景(图2)。
(2)佛教是在公元前206-8年的西汉时期或公元25-220年的东汉时期才传入我国的,比周初和春秋战国时期要晚1 000年左右的时间。
由此确信中国插花起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非佛前供花的观点是毋庸置疑的。
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中国插花按广义概念(包括容器和非容器插制)计算至少有3 000余年历史。
按狭义概念(仅指容器中插制)计算也有近2 000年历史。
中国插花在此漫长岁月中,历经坎坷,几度兴衰,但是最终仍伴随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延绵不断地成长和发展,可谓生命力强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美的古典艺术之一,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1 原始萌芽阶段(先秦时期,公元11-3世纪)——广义概念的原始插花形式出现此时期折枝花(切花)得到广泛应用,每逢节庆之日,或踏青戏游,串亲访友以及举办祭祀活动时,先民们将折枝花插在头上(头花),佩带胸前(胸花),系于腰间或集把成束地摆放神座前,或悬挂于屋梁、船头、木车等上面,用来装扮自身载歌载舞,或美化环境,或传情抒怀,寄托心曲。
浅谈东方传统插花艺术
![浅谈东方传统插花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9805e80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f.png)
浅谈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东方传统插花艺术是一种古老而又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它起源于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是东方文化中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东方国家,插花艺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就东方传统插花艺术进行浅谈,分析其起源、特点及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的祭祀活动,这些活动中总有花卉的运用。
在古代东方文明中,人们对自然的景仰与尊崇使得插花成为一种信仰表达的方式。
在中国,插花起始于商周时期的祭祀活动,祭品中常使用鲜花与干花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而在日本,插花则起源于佛教寺庙,随着佛教在日本的传入,插花成为一种祭拜佛神的仪式。
在韩国,插花则常用于代表宇宙、人生和自然的传统寓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插花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成为一种美学的体现。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其中表现了对自然的尊崇与对生命的敬畏。
插花艺术中的每一种花材都有着它自己的特殊寓意,比如菊花象征着高洁的品质,梅花代表着坚贞不渝的品格,竹子则象征着坚韧的性格。
在插花作品中,艺术家们常以各种不同的花材来表现不同的意境,通过花材的形态、色彩和香气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理解与感悟。
在插花的构图与结构上,东方传统插花艺术强调“天人合一”的美学理念,即将自然界的美与人类的情感融为一体,力求达到一种超然的艺术境界。
在当代,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不仅传承了古代的传统技艺,更融合了现代的审美观念与艺术表达方式。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插花艺术家开始将传统的插花技巧与当代艺术元素相结合,不断创新并开发出独树一帜的作品。
在日本,有一些插花艺术家会将插花作品置于立体的花艺器皿中,以展现出一种更加动态的空间美感。
而在韩国,一些插花艺术家则会将传统的韩服元素融入到插花作品中,使得作品更具韩国风情。
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不断融合新的理念与文化元素,使得插花作品更具当代艺术价值与审美意义。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e67b0e4cdd3383c4bb4cd2f9.png)
最早的供花形式就是散花。 筥,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扁形竹筐。花筥大多以金属或竹编成, 也有用银线串玻璃玉珠编成。其上可放莲花瓣或花形纸片,于佛会 或特殊场合散洒,以助其盛。这种供花的方式为“散花”。散花是 用花考验即将成佛的人是否六根清净,功德圆满。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教学。
“皿花”,指以华皿(盘 类容器居多)盛鲜花或者花瓣 供佛,也叫“堆花”。
晋安王子懋的铜罂,还有观音娘娘的玉净瓶都可以算是 贤瓶的一种。
谢谢
这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器皿插花活动,也就 是佛前供花,莲花用于供佛,僧人们用一个铜罂 (罂:一种小脖大肚的容器)接满水,把莲插入 到里面,“欲华不萎”以希望莲花不要枯萎。
后 来 , 子懋的花却在斋堂里呆了七天,花色更加红艳 ,丝毫没有枯萎的迹象,甚至底部还长出根须来。子懋母亲 的病也好了,这件事情也被记录下来,成为中国最早关于 “瓶供”的记载。这是一个美好而温暖的故事。这也是最初 的佛前供花。
人们栽花、赏花,以花为伴, 交流、创新,留下无数动人的文艺 佳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教学。
2.源自佛教供花 使用器皿的插花最早起源于佛教供花。 《南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当时的梁武
帝有个儿子叫子懋,子懋因为母亲生病了,十分担心 ,于是就请来和尚做法事,并且以莲花供佛。
《晋安王·子懋传》 是 这 样 记 载 的 : “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泽其 茎,欲华不萎。”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
1.源自民间风俗 中华花卉文化,起源于约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古人从
劳动中发现天地间花卉果木的色、形、香之可爱,发现繁 衍不息的生机,繁华昌盛的生命活力。花卉之美就从这发 现中诞生,不断地扩展其内涵,寄托人的情意。
插花的原始形式是不使用器皿的手持花和 佩戴花,远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民间就有用 花祭祀和赠花的习俗。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60e9293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5.png)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对花卉充满了热爱和崇敬,插花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中。
最早的插花艺术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宫廷文化。
在古代宫廷中,插花被视为一种贵族生活的象征,是宫廷礼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插花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宫廷贵族们注重花卉的品种、色彩和造型的搭配,以及插花的摆放方式。
在插花的过程中,人们注重花卉的形态美和色彩美的表现,力求达到一种和谐、平衡的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插花艺术逐渐走出宫廷,进入了寺庙和民间。
在寺庙中,插花被用来布置佛堂和室内空间,以表达对佛教的虔诚和敬仰。
而在民间,插花则成为一种装饰和烘托节日氛围的手段。
人们通过插花来装点房屋、摆放祭品,以及丰富日常生活的美感。
到了宋代,插花艺术开始有了更加丰富的发展。
在宋代的《花谱》中,详细记载了各种花卉的名称、特点和用途,为插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宋代的插花作品中,人们开始注重花卉的姿态和造型的表现,力求使插花作品更加生动、立体和有层次感。
明清时期,插花艺术进一步发展。
在明代,插花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人们开始研究插花的技巧和理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插花艺术体系。
同时,插花也开始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书法、绘画等,使插花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插花艺术的引入,中国插花艺术也开始接受外来的艺术风格和观念的影响。
中国插花师们开始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插花技巧和理论,并将其融入到中国插花艺术中。
这使得中国插花艺术更加开放和多元化,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风貌。
如今,中国插花艺术已经成为一门独特而精湛的艺术门类,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中国插花师们不断创新和探索,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更加富有艺术性和创意性的插花作品。
总的来说,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从古代宫廷到寺庙民间,再到近代的创新和开放,中国插花艺术不断融合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中国传统插花的由来和艺术体系
![中国传统插花的由来和艺术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4f72bbb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3.png)
中国传统插花的由来和艺术体系
中国传统插花起源于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并在唐代(公元618年-907年)达到了顶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体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插花并不仅
仅是一种简单的装饰,而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涉及到生态、文化、人文等方面。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可以分为两大流派:南派和北派。
南派以江南花鸟画为代表,常常
表现出清新、秀雅、小巧玲珑的风格;北派则以宫廷文化为主,风格大气雄伟,豪放
不羁。
中国传统插花的艺术体系可以从审美、材料、造型、技法、空间和思想意蕴等六个方
面来进行解析。
具体来说,其审美特点主要体现在追求自然、大雅、简约、清新的美感;材料则主要使用花卉、枝叶、藤络、水草、石头等自然材料;造型上讲究形态奇特、装饰性强、讲究空间感;技法则包括插法、剪法、摆法等等;空间上注重意境抒发、情感表现和动静结合;思想意蕴则主要表现在崇尚自然、平和、保留余地、以养
生为主等诸多层面。
总之,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其中内涵丰富,价值不凡,值得深入学习与探索。
中国插花艺术起源于何时?是如何发展的?
![中国插花艺术起源于何时?是如何发展的?](https://img.taocdn.com/s3/m/e2e850a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11.png)
中国插花艺术起源于何时?是如何发展的?据现有资料考证,中国插花艺术至今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我国古代插花有过昌盛发达时期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世界插花艺苑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追溯我国古代插花艺术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原始启蒙期(先秦时期)、初级发展期(汉、魏及南北朝)、兴盛期(隋、唐、五代)、全盛期(宋代)、缓慢发展期(元代)、成熟完善期(明代至清中期)、衰微期(清代后期)至复苏发展期(改革开放后)八个时期。
(1)原始启蒙期(先秦公元前11〜前3世纪)此时期,先祖已有了原始插花制作的意念,并形成了多种表现形式,折枝花(切花)得到广泛应用。
先民们将折枝花插在头上(头花)、佩戴在胸前(胸花),系于腰间或把成束的花摆放在神座前或悬挂于屋梁、船头、木车等上面,或用来装扮自身,或美化环境,或传情抒怀,寄托心曲。
这些情况在《诗经》、《楚辞》中有大量的记载。
(2)初级发展期(汉、魏及南北朝公元前206-581年)在河北望都发现的东汉(25〜220年)墓道壁画中,绘有一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立着六枝小红花,甚似折枝花插在陶盆中,圆盆置于方形几架之上,当为中国插花艺术产生的初期形式。
南北朝时期,容器水养插花正式见于史籍中。
文人雅士积极参与插花,极大地丰富了其文化内涵,为形成独具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做出了重要贡献。
(3)兴盛期(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在这一时期,插花在此期间已发展成为一门艺术并得到广泛普及,形成融生活、教化为一体的艺术学科。
这一时期插花已形成了多种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瓶、盘、篮、缸、筒、碗六大容器插花形式齐备,不同阶层的插花形式渐成定式,各具特色,理论著作首次问世。
在这一时期,举国上下普遍出现了以花为友、寄情花木、陶冶情操的盛况。
无论民间、寺庙或宫廷,皆盛行插花,尤以寺庙供养插花为盛,每次插千余枝,十分壮观。
插花形式不仅有瓶插、盘插,还有吊挂插花以及专门供花朵硕大的牡丹、芍药等花卉的缸插。
插花艺术的起源以及发展
![插花艺术的起源以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4a8d80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e.png)
插花艺术的起源以及发展
插花艺术的起源以及发展
平时大家都有见过插花,不过大家知不知道它的起源地在哪里呢,今天店铺就告诉大家他的一些内容吧
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尤以中日两国为代表。
西汉时期,中国已有把花枝均匀地插在盆中的简单的插花形式;东汉末年,插花成为佛事活动的供养物之一,从此,插花被长期笼罩上浓郁的宗教色彩;隋唐时,插花从佛前供花扩展到宫廷和民间,日趋成熟的插花艺术便于这个时期随着文化、宗教等交流形式传入日本,并形成日本文化里著名的“花道”。
在追求意境的东方式插花艺术中,中国插花延续了古代贤人雅士的闲情逸致,插花讲究神韵,崇尚自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尤以中日两国为代表。
西汉时期,中国已有把花枝均匀地插在盆中的简单的插花形式;东汉末年,插花成为佛事活动的供养物之一,从此,插花被长期笼罩上浓郁的宗教色彩;隋唐时,插花从佛前供花扩展到宫廷和民间,日趋成熟的插花艺术便于这个时期随着文化、宗教等交流形式传入日本,并形成日本文化里著名的“花道”。
插花艺术三大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尤以中日两国为代表。
西汉时期,中国已有把花枝均匀地插在盆中的.简单的插花形式;东汉末年,插花成为佛事活动的供养物之一,从此,插花被长期笼罩上浓郁的宗教色彩;隋唐时,插花从佛前供花扩展到宫廷和民间,日趋成熟的插花艺术便于这个时期随着文化、宗教等交流形式传入日本,并形成日本文化里著名的“花道”。
以上就是插花艺术的起源以及发展,喜欢插花艺术的朋友现在了解了吧,记得分享哦
【插花艺术的起源以及发展】。
中国传统插花的由来和艺术体系
![中国传统插花的由来和艺术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5c1b48c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5.png)
中国传统插花的由来和艺术体系
中国传统插花源于古代的祭祀和宫廷文化。
在古代,人们通过插花来祭祀神灵、追求美的体验,并表达情感,因此插花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插花的艺术体系主要包括墨竹、嵩阳花、泥花、木瓜花、牡丹花等几种艺术形式。
墨竹,又称为花卉插画,是一种以墨笔勾勒花卉轮廓,并用淡墨或水彩填充的插花表现方式。
墨竹插花追求线条的简练和墨色的柔和,注重对花卉形态和生命力的把握,以及对整体氛围的塑造。
嵩阳花是中国传统插花中的一种技法,它注重花材的搭配和造型的表现,追求表现花卉的自然之美和动态之美,注重花材的形态完整、气势磅礴,以及花卉与容器之间的协调和谐。
泥花是一种以泥塑花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插花艺术。
它通过将黏土塑造成各种花朵的形状,并进行上色和装饰,使其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木瓜花是一种以木瓜果实为主要材料的传统插花艺术。
它通过将木瓜果实进行雕刻、上色和装饰,创造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花卉形象。
牡丹花是中国传统插花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它在插花艺术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牡丹花插花注重表现花朵的豪放和华美,追求花朵形态的繁复和色彩的鲜艳,以及花朵与容器之间的对比和协调。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插花注重对花卉的形态、色彩、纹理以及与
容器之间的协调和谐进行表现,追求自然之美和动态之美,通过插花艺术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情趣。
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53e349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0e.png)
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插花是⼀门技术,更是⼀门艺术,是⼀种⾼雅的审美艺术。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东⽅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插花艺术可谓是⽆边⽆际的,她给⼈以⽆限的魅⼒,⼈们在制作与欣赏的同时,也包含了对⽣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为发掘和弘扬中国插花艺术,使这⼀宝贵的⽂化遗产和艺术奇葩重放光芒,也为提⾼⼈们的⽂化艺术修养及加强园林、花卉等专业的学习,本⽂通过对插花艺术的历史、分类、制作、搭配、和鉴赏的介绍,使⼈们对插花艺术的综合知识有⼀个全⾯的了解。
关键词:插花艺术中国式插花插花种类插花制作护理和鉴赏 插花是以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根、茎、叶、花、果作为素材,以⼀定的技法为基础,经过艺术构思和适当的整形修剪,按照艺术构图原则,并进⾏⾊彩搭配设计后,将其插在能盛⽔的容器或能保⽔的基质上,组成⼀件既具⼀定思想内涵,⼜能再现⼤⾃然美和⼈⼯美的花卉艺术品。
插花是⼀门技术,更是⼀门艺术,是⼀种⾼雅的审美艺术,它与建筑、雕塑、盆景、及造园等艺术形式相似,是最优美的造型空间艺术之⼀,因此常称为插花艺术。
1.插花的溯源 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种意境来体验⽣命的真实与灿烂。
中国的插花艺术,历史悠久。
⼈们爱花,以插花⾃娱,继⽽⽤作佛教供花,后来才逐渐扩展到装饰领域,由此⽽发展成⼀门艺术。
它与我国的哲学、⽂学、绘画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1.1 中国插花艺术历史 中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根据其发展历程的特点,⼤体可划分七个阶段。
先秦(即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年),为插花的原始时期。
汉魏南北朝(即公元前200年—公元580年),为插花的初级阶段。
隋唐五代(即公元581—960年),为插花的兴盛时期。
宋元(即公元960—1368年),为插花的精雅时期。
明代(即公元1368—1644年),为插花的完善⿍盛时期。
清代(即1644—1911年),为插花的兴盛⾄衰微变迁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1)六朝以前,萌芽;(2)六朝“佛花”;(3)五代、唐,“宫廷花”;(4)宋,“理念花”;(5)元,“自由花”;(6)明,“文人花”;(7)清,“写景花”;(8)清后,衰败阶段。
2、三大主枝构图原理
花器单位:L=H+D=花器总长
名称功能长度植物类别
第一主枝主体,骨架作用 1.5到2倍L 木本
第二主枝协调第一主枝 2/3第一主枝木本
第三主枝稳定,均衡 2/3第二主枝草本
丛枝烘托整体草本
3、插花技法的类型:(1)脱衣换锦法(2)虚枝实叶法(3)丛枝法
4、插花艺术的作用:(1)装饰美化(2)调节小气候(3)陶冶情操(4)生产主义
5、插花艺术是表现植物自然美的造型艺术,凡是利用切花进行造型,以达到装饰效果的花卉艺术创作,皆可称为插花艺术。
6、插花艺术的特点:(1)时间性强(2)随意性强(3)装饰性强(4)独具自然姿色
7、中国明朝著名文人袁宏道的《瓶史》,为日本文人花的逐渐兴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8、日本插花的主要形式:立花、生花、盛花、投入花、自由花等。
9、东、西方插花的主要风格和特色:
1)东方插花的主要风格和特色:(1)崇尚自然(2)讲究诗情画意(3)注重个体的线条美(4)采用不对称式自然构图(5)花材人格化(6)注重季节特色(7)注重作品与环境的统一
2)西方插花的主要风格和特色:(1)崇尚人的力量、人的精神(2)注重花材的色彩美(3)构图形式为规则的几何形状(4)用花材种类多、数量大、色彩丰富(5)通过外表形式体现作品主题
10、按花材的性质将插花分为:鲜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花插花
11、剑山:花插,是盆和盘等浅口插花容器的主要固定和支撑工具
12、花材的类型:(1)按花材的形状分为:线状花材、团状花材、散状花材、特殊状花材
(2)按花性质分为:A、干燥花材:鲜花干制方法a、自然干燥法b、常温压制法c、冷冻干燥法d、干燥剂包埋法等B、人造花材(3)按花材在构图中的作用分为:骨架花、主体花、焦点花、填充花
13、花材保养技术:保持水质清洁、水中剪切、切口灼烧法、切口浸烫法、扩大切口法、萎蔫花材深水抢救、使用花材保鲜剂、灌水注水法
14、花材的固定技术:浅盘、阔口容器和花篮常用花泥或剑山固定;(1)花泥固定:插花造型创作中常用手法
(2)剑山固定:用剑山插花,必须向容器中加入水,水位要高过剑山针座
(3)瓶口支架固定:高瓶插花,不能使用剑山,花材固定主要依靠瓶壁和瓶底的支撑A、瓶口割小法 B、丁字形固定法C、枝接法 D、弯枝固定法 E、铁丝网固定法
15、插花造型的五大原则:(1)统一原则:花材之间,花材与花器的统一(2)调和原则:色彩、形态、质感、花材性质的调和(3)均衡原则:平衡稳定(4)韵律原则:层次、疏密、重复
(5)比例原则:花形与花器之间的比例,环境因素,黄金分割点(三主枝机构8:5:3或者7:5:3)
16、插花造型六法:1)层参错落2)疏密有致3)虚实结合(4)仰俯呼应(5)上轻下重(6)上散下聚
17、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纯度:也叫彩度,色彩的饱和程度(色彩的鲜艳程度)
18、盘插直立型的基本构造:第一主枝直立插在花器的左后方,第二主枝插在第一主枝的左前方,向前倾斜50到60度,第三主枝在第一主枝的右前方,向前倾斜45到50度,要点;第一主枝必须直立,第二、三主枝初向前向后倾斜不同的角度外,应略向左或向右侧倾斜,这是盛花中的基本形式。
19、现代自由式插花的特点:1)主题内容的广泛性2)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的结合3)造型的多样性4)形式和手法的发展。
20、花束的形式:礼仪花束、新娘花束
21、非洲菊:神秘,兴奋,追求丰富人生,有毅力满天星:思念,纯情,梦境,配角但不可缺
马蹄莲:清纯,清秀,高雅,幸福向日葵:憧憬,光辉,崇拜,爱慕
康乃馨:母爱,纯洁,高雅
22、盆景的组成:一景,二盆,三几架
23、中国盆景:以树木、山石等为素材,经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盆中集中典型的表现大自然神貌的艺术品,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盆景:指利用植物、石料等材料通过人为的艺术加工,将自然景致通过再缩小,巧妙地取置于盆钵中,使其成为一种艺术欣赏的陈设品。
盆栽:未经艺术加工的花卉、树木栽种于盆中
24、唐代是我国盆景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主要分为桩景和山水盆景;桩景有直干式,曲干式和观花盆景。
到了元代,实现了盆景体量小型化的飞跃。
25、(填空)盆景三大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巨大的经济效益
26、树木盆景:(1)按造型手法分为:规则型,象形型,自然型
(2)按树木、盆的大小高矮分:1)特大型:宽度和冠幅超过150cm 2)大型:宽度和冠幅80到150cm 3)中型:宽度和冠幅40到80cm 4)小型:宽度和冠幅10到40cm 5)微型:宽度和冠幅10cm以下前三种以古老树桩为多,后两种一般都由幼苗培养及老枝扦插等方法获得
27、山水盆景根据不同构图分为: 1)平远山水型:自近山而望远山
2)深远山水型:自山前而窥山后 3)高远山水型:自山下而仰山巅
28、从山野采掘的树桩盆景除了形态好、苍古、矮实等众多优点外,还在于它们在很差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生命力和适应性强,更适宜来制作盆景
29、蟠扎根据蟠扎材料可以分为棕丝蟠扎和金属丝蟠扎
棕丝蟠扎:属于传统的树木盆景造型方法,是川派、扬派、徽派、苏派的传统造型技法,不同派别的盆景,棕丝扎缚的方法都不完全一样,各自都有自己的一套完整、行之有效的扎缚技法,称为“棕法”
棕丝蟠扎的顺序:先扎主干,后扎主枝;先扎顶部后扎下部;每扎一个部分时,先大枝后小枝,先基部后端部
30、铁丝蟠扎的特点: 优点:易于掌握,功效高,成形快缺点:易伤树皮,蟠扎期不美观
31、树木修剪通常包括:摘心、摘芽、抹芽、摘叶、修枝、修根等方法(摘、截、缩、疏、伤)
32、山水盆景的制作过程:1)立意:去粗提精,“中国画”的表现手法 2)选石:自然山石,“硬”,“松”
3)加工:锯截,雕琢,胶合 4)布局:主次分明 5)种植:自然界高山植物垂直分布规律
6)铺苔:自然和人工铺苔 7)点缀:加一些园林小品等
33、山水盆景的“势”包括:“起”、“承”、“转”、“合”、“落”、“结”等几方面
34、“三边”指:路边、池塘边、水边“三上”指:悬崖峭壁上、荒坡上、山顶风口上
35、盆景各大流派的名称、代表区域、造型技法、艺术风格、代表植物?
1)苏派盆景:代表江苏南部地区的盆景风格;造型技法:是以树干直立微曲的六台三托一顶式为代表,全部以扎为主,需10年时间才能加工完成;艺术风格:是老干虬枝,清秀古雅,夺取天然老树桩作为树坯,手法自然,删繁就简;代表植物:松、柏、榆、雀梅、三角枫、黄杨、紫薇、银杏、石榴、枸杞、梅花等。
2)川派盆景:以成都为中心,代表四川盆景的艺术风格;造型技法:常用平枝、滚枝、半平半拐等蟠枝方法树木的根部多以盘根错节、悬根露爪的造型为主,典型造型如掉拐;艺术风格:虬曲多姿,典雅清秀;代表植物:金弹子、贴梗海棠、银杏、罗汉松、紫薇、六月雪、梅花、火棘等
3)扬派盆景:以扬州为中心,代表江苏北部地区的盆景风格;造型技法:将枝条做蛇形弯曲,密至“一寸”三弯,使枝叶剪扎成极薄的云片状,树干成螺旋状弯曲,树形有一到三层的台式和多层的巧云式;艺术风格:采用以扎为主的造型方法,自幼加工整形;代表植物:松、柏、榆、黄杨、罗汉松、迎春、六月雪等常绿树种
4)岭南派盆景:以广州为中心,包括广西和广东;造型技法:有雄健繁茂的大树型、扶疏挺秀德高耸型、潇洒豪放的飘逸型、多干株连的连根型等;艺术风格:挺茂自然、飘逸豪放;代表植物:榆、朴、福建茶、九里香、雀梅、榕树、罗汉松、三角梅、六月雪、紫薇、栀子花等;
5)海派盆景:以上海市命名的盆景流派;造型技法:几乎全是采用“粗扎细剪”的方法,形成的盆景自然流畅,形式规格多种多样;艺术风格:雄健自然,苍古入画;代表植物:罗汉松、五针松、金钱松、榆、三角枫、雀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