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授课版3:原子论到柏拉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知世界” 真理 理智 理性
无知
辩证法
纯粹理念(哲学范畴)的逻辑联系与相互转 化的学说,不涉及抽象概念与现实事物之间的 关系,但是却系统地探讨了各个哲学范畴之间 的对立统一关系。
1、一个哲学范畴既是自身,又是它的对立面。 2、对立的双方在第三者(“种”)中实现统 一(“通种论”)。
理想国
整个世界是一个由“善”的理念所统辖的秩序 井然的体系,因此掌握了“善”的知识的人(哲 学家)就应当成为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的主宰。
普遍本质是思想对象,是理念(idea)。
柏拉图理念论与苏格拉底道德哲学
1、苏格拉底探讨精神范畴的一般定义(普 遍本质),柏拉图则把理念扩大到客观世界; 2、苏格拉底的普遍本质与个别事物并未截 然分开,柏拉图却把理念当作独立于和先于个 别事物而存在的客观精神。
理念与个别事物的关系
idea或eidos一词的中文译法:
美德即知识
• 苏格拉底被认为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号召 人们把目光从自然界转向人自身,因此美德 问题就成为苏格拉底关注的主要对象。 • 真正的知识必然是与最高的道德范畴—善— 密切相关的:唯智主义伦理学的开端。
归纳推理和普遍定义
• 在问答中诘难对方,使对方陷入矛盾,从而逐 渐修正意见,最终达到真理的方法被称为“苏 格拉底式的讨论方法”,也被称为“辩证法” 。
2. 高尔吉亚
“无物存在” “即使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 “即使认识了,也无法告诉别人”
(Gorgias,约公元前485—前380年) <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承认一切主观感受都是真的,高尔吉 亚的怀疑主义则力图证明一切客观对象都是假的 >
二、原子论及其先驱
早期自然哲学的综 合者,标示着自然 哲学的转向:
三、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1、苏格拉底(Socrates)
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对西方文化影响最 为深远的道德圣贤
苏格拉底身材矮小,头颅 硕大,面目丑陋,性格怪 异,虽然喜爱与人辩论, 却对智者派的诡辩颇为反 感,为了与“智者”划清 界限,他自称“爱智者” (即“哲学家”),并把 追求智慧当作人生鹄的。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 被雅典民主政体判处死刑, 成为西方历史上为理想而 殉道的典范。
• 面对着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苏格拉 底坚持从特殊的现象背后去寻求普遍性的东西 (事物的一般定义或共相),从而肩负起拯救 本质的历史重任。
2.小苏格拉底学派
• 麦加拉派:
A、“善”与“存在”的结合; B、诡辩论
• 昔尼克派(犬儒学派)
随心所欲的生活态度,鄙视社会道德规范,回 归自然
• 昔勒尼派
1、理念 2、相 3、理型
“美”本身和“美”的东西
1、摹仿说 2、分有说
理念世界的层次
“善”的理念 道德和审美理念 范畴理念 数理理念 人造物的理念 自然物的理念
理念论的世界观或本体论
理念世界(存在)
感觉世界(既存在又不存在)
原始物质(非存在) 个别事物倾向于它们的理念原型; 较低级的理念趋向于较高级的理念; 所有的事物和理念都倾向于 “善”的理念。
“学习” 就是“回忆”
感觉与回忆
1、感觉不是知识的来源,而是刺激回忆的 媒介; 2、回忆不是对具体事物的回忆,而是对理 念的回忆;
3、回忆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关键在于 灵魂的能动性。
“洞喻”与“线喻”
1、“洞喻”--灵魂的不断“转向”
2、“线喻”--无知、意见与真理 “原始物质”
(理念)
“可见世界” 意见 想象 信念
第三节 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
一、智 者 派
古希腊哲学论辩风气的形成与意义(注重思 想的形式而非内容) “智者”群体出现的原因及其特征(强调逻辑 推理和语言技巧)
1. 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理论的相对性
(Protagoras,约公元前490—前 421年) <第一个自称“智者”的人,也是 第一个用所谓“苏格拉底式的讨论 方法”的人 >
1、从单一本原到复杂 结构 2、从时间上的开端到 空间上的元素、从转 化说到构造说
1.恩培多克勒
( Empedocles,约公元前492—前432年)
四根说
第一次提出质料因之外的动力因:
爱(友好)与恨(争吵)
第一个创立较为系统的认识论:
“流射说”与“同类相知说”
2.阿那克萨戈拉
(Anaxagoras,约公元前500—前428年 )
认识你自己
• “人们哪!像苏格拉底那样的人,发现 自己的智慧真正说来毫无价值,那就是 你们中间最智慧的了。”
• “自知其无知”与“认识你自己”
• “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
wenku.baidu.com
神学目的论
• 西方思想史上关于上帝存在的设计论 (目的论)证明的最初雏形。 • 听从“灵异”声音指引的强烈神圣使命 感:“哲学家的事业完全就在于使灵魂 从身体中解脱和分离出来。”
“善”的理念和神创世 界
“善”是整个世界的最高原则,不仅使 一切理念(并通过理念使一切具体事物) 获得了实在性和本质(形式),而且也是 万事万物追求的终极目的和创造世界的根 本动力。
形式、目的、动力的统一
回忆说
柏拉图认为,灵魂在进入肉体之前曾经 居住在“理念世界”里,而由于受到肉体的 遮蔽暂时忘记了关于理念的知识,所以需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重新获得知识。
善即快乐,用主观感受取代客观事物
3. 柏 拉 图
苏格拉底 的嫡传弟子, 也是把苏格拉 底思想发扬光 大并加以体系 化改造的最杰 出的希腊哲学 家。
(Plato,公元前427—前347年)
理念论的思想渊源
1、毕达哥拉斯的“数” 2、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和克拉底鲁的“语言 无法表述事物”的思想 3、巴门尼德的“存在” 4、苏格拉底的一般定义 上述思想的共同之处:
从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阿那克萨戈 拉哲学构成了恩培多克勒哲学与德谟克利 特哲学之间的必要中介
种子说
(Anaxagoras) 千差万别的事物各有自己的本原: 最小的微粒-“种子”-“同类的部分” “一物的本性被认为是它所包含的那个最多的成份 的本性” “一切中包含着一切”
心灵
(nous,又译作“努斯”)
灵魂的三个部分 国家的三个阶级 三种美德 理 性 统治者 智慧 意 志 保卫者 勇敢 欲 望 劳动者 节制
三个部分或三个阶级各守其职即是“正义”
(Leucippus,鼎盛年约在公元前440—前 430年)
4.德谟克利特
古希腊最博学的百 科全书式人物,希 腊自然哲学的高峰
(Democritus,约公元前460—前370年)
原子与虚空
*“原子”(άτομος)一词在希腊语中的原 意是指“不可分割”的东西,德谟克利特把它看 作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后单位,宇宙是由原子和 虚空共同组成的
*心灵是万物中最稀最纯的,对每一事物具有全部的洞
见和最大的力量。
*心灵是独立的、自为的和能动的,它从外部推动宇宙, 但其本身却与宇宙相分离(第一次明确区分精神与物 质)。
*“努斯[心灵]不论大小,都是一样的。”(将主观目 的注入客观世界的进程之中)
3.留基波
原子论思想的开创者, 一位身世扑朔迷离的人 物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 他曾在阿布德拉成为德 谟克利特的老师,人们 往往都把他与德谟克利 特相提并论
*德谟克利特的每个原子都具有巴门尼德的“存 在”的性质,但数量却从“一”成为了“多” , 并且由虚空的存在保证了运动的可能
原子与运动
*原子的能动性:
无数原子在宇宙中形成旋涡运动,重的凝结成大地,轻 的被抛向外层空间。在激烈的碰撞过程中,不同形状的 原子相互结合,形成了世界上的各种事物。
*严格的机械决定论:
“一切都由必然性而产生,旋涡运动既然是一切事物形 成的原因,这在他就被称为必然性。”
影像说
*唯物主义反映论的首次明确表达:
每一个物体都会发出一种与自身形状相似的影像,这种影像 通过空气的作用而在我们的眼睛里压下印记,从而形成感觉和 思想。
*认识论中的理性主义倾向:
感觉的知识是“暗昧的”,理性的知识是“真理性的” 原子和虚空只能通过理性才能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