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饮茶习惯
云南少数民族茶俗之藏族酥油茶
云南少数民族茶俗之藏族酥油茶
如果要给藏民族找到一个最具特色的标签,酥油茶一定是得票率最高的。
这种茶作为藏民生活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出镜率最高,而且历史悠久。
虽然现在的藏族也喝清茶和奶茶,但最普遍的依旧是酥油茶。
严格意义上的酥油茶其实是一种茶汤,只不过人们将酥油等佐料加入茶里面,再使用特殊的加工方法进行调配。
在藏语里,酥油茶叫作“恰苏玛”,意思是不断搅动的茶,这个名字的得来和酥油茶的制作方法有直接关联。
因为在制作酥油茶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搅拌棒不断搅动,好让多种食材都可以均匀混合,散发出各自的味道。
将多种食物混合,使用牛奶或者羊奶来煮沸茶汤,冷却之后在溶液的表面会有一层脂肪,这就是酥油茶最基本的形态。
它喝起来咸香之中又透露出一阵的甘甜,不仅可以让身体变得暖和,还可以补充营养。
作为藏民族待客的最佳方式,酥油茶和糍粑配合起来,是他们特有的饮茶方式。
而且,客人在喝酥油茶的时候,不能一饮而尽,这是不礼貌的表现。
每一次喝茶时都在茶碗底部留下一点,这是对煮茶者的肯定。
如果不想再继续喝了,可以将茶碗之中剩下的少部分茶汤轻轻泼在地上,这个动作就是告诉主人自己已经喝好了。
沿袭至今的饮茶习俗
沿袭至今的饮茶习俗悠悠数千年的岁月,浩瀚无际的长江、黄河孕育出中华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民风民俗,而中华茶俗即是浩瀚的中华民族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社会经济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饮茶习俗。
本文为大家介绍一些我国各地区仍在传播的茶俗:一、凉拌茶与煮茶基诺族,自称是“基诺”或“雅诺”,过去称为“攸乐”,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地,主事农业,善于种茶。
基诺山是西双版纳的“六大茶山”之一,以盛产“攸乐茶”而闻名。
清代攸乐茶被列为贡茶。
基诺族饮茶常见的有两种,即凉拌茶和煮茶。
凉拌茶。
原始食法,通常先将从茶树上采下的鲜嫩新梢,双手稍用力搓揉,把嫩梢揉碎,放入清洁碗内,再将黄果叶揉碎,切碎辣椒,投入适量盐于碗中,其作料多少以人爱好而定。
最后,加上少许泉水,用筷子搅匀,待1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此种凉拌茶,用糯米饭佐餐,清香甘甜,余味悠长,满口甘醇,使人饭量倍增,浑身有劲,夏食消毒,冬食驱寒。
煮茶:先用茶壶将水煮沸,随即取出适量的成品茶叶,投入到正在沸腾的茶壶内,经3分钟左右,当茶叶的汁水已经溶解于水时,即将壶中的茶汤注入竹筒,供人饮用。
竹筒,是基诺族的盛具,也是饮具,劳动时可盛茶带到田间饮用。
二、柚茶在台湾地区,习惯泡饮一种用柚子和茶叶加工的独特“午时茶”(也叫柚茶)。
柚子是选用当地特产的大颗粒“文旦蜜柚”,先用水果刀环绕柚子1/4处切开一个盖,然后压进乌龙茶约100克,再用比较粗的针线缝合好,像挂灯笼似的一个个挂在雨淋不到的屋檐下通风处,让其自然风干,便成柚茶。
待到来年端午节中午取柚冲泡,具有健胃、消食、解油腻、祛荤腥等作用。
三、土家罐罐茶生活在山区的土家人,火炕里昼夜有火,三脚架挂着黑乎乎的煨茶土罐,其罐上部有带嘴的圆口,底部圆形,中间为罗汉肚形,有提耳。
制作罐罐茶,先是净罐体,拭干水汽,放到火上烘烤,初闻茗香,因罐久作其茶,而自然发出之味;第二步是“炕茶”(土家方言,是用器皿盛装后在火上烘烤的意思),即放足茶叶,边炕边摇,茶香顿时弥散满屋。
僳僳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僳僳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僳僳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傈僳族(LiSu)是青藏高原南下古羌人、古氐人与云南高原部分土著融合形成的民族,也是中国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那么僳僳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呢?下面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傈僳族风俗习惯傈僳族经济以农业为主。
主食玉米、荞麦等。
喜欢饮茶、喝酒、吃砣砣肉。
住房多为干栏式竹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也有平房式的木楞房或木板房。
服饰各地不一。
男子多穿麻布长衫、及膝黑裤。
头戴黑、白或蓝色包头。
妇女多上穿右襟衣,下穿百褶裙。
头戴用贝片和珊瑚珠等串缀而成的珠帽“俄勒”或各色包头。
按照傈僳族人的传统习惯,修建房屋必须在一日之内盖成,否则即认为不吉利。
为保证在一日之内建成房屋,房主人必须依靠家族亲友及村邻通力合作,即僳语称之为“瓦爪”的形式。
盖房的前几天,由房主人通知众亲友。
事前就分别凑够了各种建筑材料,然后请巫师择定吉日,届时所有被邀请的亲友和邻居一齐动手,一日之内即告完成。
房主人视经济条件款待相帮的亲友。
有的地方的房屋建筑比较简单,基本上都是小竹楼。
楼上住人,一般用竹篱笆隔为两格,两间屋中央都设一火塘,备三脚架,作为煮饭烤火之用。
晚上,全家围火塘而睡,火塘内终年生火。
遇有客人来临,主人则把火塘边让给客人住。
竹楼下一般为养牛、猪等牲口用,竹楼四周辟为园地,种以瓜果、蔬菜之类。
傈僳族人的这种竹楼,简单、实用,它既可以防湿、防兽,且便于搬迁和兴建。
一座新竹楼同样在一天之内就要建成,否则认为是不吉利。
建时就地取材,全寨相助。
新竹楼一旦落成。
“寨中男女老少便前来祝贺,主人也殷勤地款待大家,摆上各种食物,斟满水酒向大家表示感谢,全村寨的男女老少开怀畅饮,尽情歌舞。
靠丽江等地的傈僳族人,建筑则多为全木结构的楼房,烟囱用长约一、二立的方木料垒成;上面覆盖着木板。
同时,因受民族的影响,少数的傈僳族人家也建筑土木和砖木结构的房子。
傈僳族普遍日食两餐。
云南少数民族茶俗
云南少数民族茶俗云南少数民族茶俗云南是民族众多的省份之一。
在长年的茶事活动中,各自形成了各民族的品饮方式。
如:布朗族的青竹茶、酸茶;布依族的青茶、打油茶; 白族的三道茶、烤茶;基诺族的凉拌茶、煮茶; 景颇族的竹筒茶、腌茶; 拉祜族的烤茶、竹筒香茶、糟茶; 傈僳族的油盐茶、雷响茶、龙虎斗;蒙古族的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 阿昌族的青竹茶; 佤族的藩茶、煨茶、擂茶、铁板烧茶;瑶族的打油茶、滚郎茶; 彝族的烤茶、陈茶; 苗族的米虫茶、青茶、菜包茶、油茶;回族的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 纳西族的酥油茶、盐巴茶、龙虎斗、糖茶;怒族的酥油茶、盐巴茶; 独龙族的独龙茶、煨茶; 水族的罐罐茶、打油茶; 傣族的竹筒香茶、煨茶、烧茶;壮族的打油茶、槟榔代茶; 普米族的青茶、酥油茶; 满族的红茶、盖碗茶; 藏族的酥油茶、甜茶、奶茶; 哈尼族的煨酽茶、煎茶、土锅茶、竹筒茶等而就云南少数民族饮茶,对普洱茶的发展和影响最深,具有代表性的是: 傣族"竹筒香茶" 、哈尼族"土锅茶" 、基诺族"凉拌茶" 、布朗族"酸茶" 、拉祜族"烤茶"、佤族"苦茶" 、自族"三道茶" 、纳西族"龙虎斗"以及傈僳族的"油盐茶"、藏族的"酥油茶"和苗族的"打油茶"等。
1. 傣族竹筒香茶云南傣族人口有101.4 万人,主要分布在滇西南的西双版纳簿肤自治州和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傣族是云南的原住民,有自己的历法,纪年始于公元638年; 有历史文献和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佛寺遍及各村寨。
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其中以泼水节最为隆重。
泼水节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 ,人们互相间向对方泼水,以示祝福。
民族风情: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地方特殊茶俗
民族风情: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地方特殊茶俗中华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民俗也多姿多彩。
而饮茶是中华各族的共同爱好,无论哪个民族(除赫哲族人历史上很少吃茶外),都有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
汉族人饮茶以纯饮为主,多饮绿茶、红茶、花茶等。
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01)藏族:酥油茶、甜茶、奶茶、油茶羹。
(02)维吾尔族:奶茶、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炒面条、茯砖茶。
(03)蒙古族: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咸茶。
(04)回族: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
(05)哈萨克族:酥油茶、奶茶、清真茶、米砖茶。
(06)壮族:打油茶、槟榔代茶。
(07)彝族:烤茶、陈茶。
(08)满族:红茶、盖碗茶。
(09)侗族:豆茶、青茶、打油茶。
(10)黎族:黎茶、芎茶。
(11)白族:三道茶、烤茶、雷响茶。
(12)傣族:竹筒香茶、煨茶、烧茶。
(13)瑶族:打油茶、滚郎茶。
(14)朝鲜族:人参茶、三珍茶。
(15)布依族:青茶、打油茶。
(16)土家族:擂茶、油茶汤、打油茶。
(17)哈尼族:煨酽茶、煎茶、土锅茶、竹筒茶。
(18)苗族:米虫茶、青茶、油茶、茶粥。
(19)景颇族:竹筒茶、腌茶。
(20)土族:年茶。
(21)纳西族:酥油茶、盐巴茶、龙虎斗、糖茶。
(22)傈僳族:油盐茶、雷响茶、龙虎斗。
(23)佤族:苦茶、煨茶、擂茶、铁板烧茶。
(24)畲族:三碗茶、烘青茶。
(25)高山族:酸茶、柑茶。
(26)仫佬族:打油茶。
(27)东乡族:三台茶、三香碗子茶。
(28)拉祜族:竹筒香茶、糟茶、烤茶。
(29)水族:罐罐茶、打油茶。
(30)柯尔克孜族:茯茶、奶茶。
(31)达斡尔族:奶茶、荞麦粥茶。
(32)羌族:酥油茶、罐罐茶。
(33)撒拉族:麦茶、茯茶、奶茶、三香碗子茶。
(34)锡伯族:奶茶、茯砖茶。
(35)仡佬族:甜茶、煨茶、打油茶。
(36)毛难族:青茶、煨茶、打油茶。
(37)布朗族:青竹茶、酸茶。
(38)塔吉克族:奶茶、清真茶。
布朗族和傣族的饮茶习俗
椒, 男女 老少 围坐 在一 起 。吃饭 时 , 从 竹 筒 中取 出酸 茶, 放入 口中 , 慢慢 咀嚼 。这 种 酸茶具 有解 渴 、 提神 、 健 身和 消 除疲劳 等功 效 , 是 一种 美食 与保 健食 品 。
1 . 3 喃 咪 茶
带 。这 里 群 山起 伏 、 郁郁葱葱、 清 香 四溢 , 是 闻名 世
盛 器倒腾 , 最 大 限度地 避免 了污 染 。三是 茶具 清洁 。
1 . 2 酸 茶
酸茶 的制 作方 法 是 : 采 摘 夏秋 茶 一 芽 三 四 叶及 较嫩 的对 夹 叶 、 单片叶, 蒸或 煮熟后 , 放 在通 风 、 干燥 处 7天至 1 0天 , 使 之 自然 发 酵 , 再 装入 较 粗 长 的竹 筒内, 压实、 封 口后 埋 入 房 前 屋后 的地 下 干 燥 处 , 以 土盖 实 , 埋 一个 月后 即可取 出食用 。 布 朗族吃 酸茶 的 习俗非 常古朴 , 一 般早 、 晚 各吃
贵州茶叶
2 0 1 4, 4 2 ( 3 ) : 5 0 ~5 1
Gui z ho u Te a
布 朗 族 和 傣族 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茶 习俗
徐 艳 文
( 辽宁省凌海市工商局 , 辽 宁 凌海 1 2 1 2 0 0 )
布 朗族 是我 国的 一 支少 数 民族 , 主 要 分 布 在 云 南 省西 双 版 纳 的 勐 海 县 布 朗 山 、 西定 、 巴达 山 区 一
其烧 制 方法较 为 奇特 : 首先 , 砍一 节 长 3 0 c m 至
5 0 c m、 碗 口粗 的鲜 竹 筒 , 一端削尖 , 盛 上 洁 净 泉水 , 斜 插入地 , 当作烧 水 器皿 。再 找 根 粗 度 略 细 些 的 竹 子, 做成 几个 可盛 水 的小 竹 筒作 茶杯 , 为 防止 烫 手 , 底 部也 削成 尖状 , 以便 插入 土 中 。然 后 , 找些枯 枝 落 叶, 当作 燃料 点燃 于竹 筒 四周 。待竹 筒 内 的水 煮沸 。 与此 同时 , 在茶树 上 , 采下 适 量 嫩 叶茶 枝 , 用 竹 夹 钳 住 在火 上 翻动烤焙 , 去其青 草 味 , 焙 出青 香 。待烤 到 茶枝 柔 软时 , 用手 搓 几 下 , 使 之 溢 出茶 汁 , 待 竹 筒 茶 壶 内泉 水煮 沸时 , 随 即将 揉 捻后 的茶 枝 放 进 竹 筒 内 再 煮 3分钟左 右 , 一筒 茶便 煮好 了 。最后 , 将竹 筒 内 的茶汤 分别 倒人 竹茶 杯 中 , 人手 一杯 , 便 可饮用 。当
茶艺教案第三讲民族茶俗
茶艺教案第三讲民族茶俗一、引言茶艺作为一门独特的文化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茶艺不仅是喝茶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表现传统文化的方式。
本文将重点介绍第三讲的内容,即民族茶俗,探索不同民族在喝茶方面的独特习俗和文化。
二、少数民族茶文化的特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有的茶文化和茶俗。
在少数民族的茶文化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饮茶方式的差异不同民族在饮茶方式上存在差异。
比如,阿昌族、布朗族等一些少数民族使用大木杯,采取倒茶的方式,而藏族则喜欢使用宜巴杯,采取小盖碗茶的方式。
这些独特的饮茶方式反映了不同民族饮茶文化的多样性。
2. 茶具的材质和造型少数民族茶具的材质和造型也各不相同。
例如,满族喜欢使用银质茶具,鄂温克族则喜欢使用朴实的木头茶具。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审美观念差异,也反映了各民族对于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独特理解。
3. 茶俗活动的举办形式不同民族在茶俗活动的举办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比如,哈尼族、傣族等一些少数民族喜欢在特定的节日或重要的场合举办大型的茶宴,邀请亲友和邻里共饮,以表达团结和友谊。
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则更注重茶道表演和茶艺技巧的传承。
三、具体民族茶俗介绍1. 阿昌族阿昌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等地。
他们喝茶有一套独特的仪式。
阿昌族采取的倒茶方式是先满杯、后倒出,既能体现他们对茶的礼节,也能防止茶叶泡得过浓。
在阿昌族的茶俗活动中,常常会邀请亲友一起品茶,用茶叶和咀嚼过的茶叶搭配食品一同品味。
2. 藏族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
藏族人对茶有着浓厚的热爱和敬重。
在藏族的茶艺文化中,使用的主要是宜巴杯。
宜巴泡茶是一种将茶叶放入杯中,再加入黄油、盐和牛奶等调料搅拌均匀的方法。
这种茶的口感浓郁,与藏族人朴实的性格和生活方式相契合。
3. 满族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
四、少数民族茶艺专题
四、少数民族茶艺专题1、布朗族的青竹茶、酸茶青竹茶:首先砍一节碗口粗、30厘米多长的鲜竹筒,一端削尖,插入地下,再向筒内加上泉水,当作煮茶器具。
然后找些干枝落叶,当作烧料点燃于竹筒四周。
当筒内水煮沸时,随即加上适当新鲜茶叶,继续煮沸,经3分钟左右,即可将煮好的茶汤倾入事先已削好的新竹罐内,便可饮用。
青竹茶将泉水的甘甜、青竹的清香、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所以,喝起来别有风味,久久难忘。
酸茶:一般在高温高湿的5-6月间进行。
先将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幼嫩的鲜叶,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煮熟,再把煮熟的茶叶趁热装在土罐里,置于阴暗处10-15天,使其发霉。
再将发霉的茶叶装入竹筒内压紧,埋入土中。
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取出晒干即可。
2、白族的三道茶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
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
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
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三道茶”第一道为“苦茶”,制作时,先将水烧开,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
待罐烤热后,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转黄,茶香喷鼻,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
少顷,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
因此茶经烘烤、煮沸而成,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
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并在茶盅里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这样沏成的茶,香甜可口。
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
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现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待客的茶礼。
“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游的保留节目。
大理饮茶习俗
文化·大理讲坛梳理历史脉络凸显地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责任编辑:刘倩投稿邮箱:**************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与人类文明一脉相承。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饮用”“礼用”等功效。
茶的生长环境很独特,通常是深山丘陵或高山峡谷,在人烟稀少之处,餐风露雨,沐浴阳光,吸收大自然的养分和灵气,最终,养炼成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高贵品质,成了文人墨客、诗人、作家笔下的情怀,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大理饮茶的起源据《蛮书》中记载,1000多年前的南诏时期,大理先民就有了饮茶的习惯。
徐霞客来大理时,也被这种独特的礼俗所感动。
他在《徐霞客游记》中说:“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
”所谓“注茶为玩”,就是把饮茶作为一种品赏的艺术活动,也即是后人所称的茶道。
当然,大理先民饮茶起源于何时,没有更多的史料可以佐证,但是洱河流域的考古发掘显示,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悠久的洱河文明。
那么,饮茶习俗应当与中原同步,甚至比中原还更为长久,因为云南高原是中国最早的茶树发现地之一。
●李丽珠大理饮茶习俗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
其他则尚有起源于神农、起源于秦汉等说法。
一是神农说。
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中国的历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
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
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
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白族茶文化知识
白族茶文化知识白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大理、丽江、怒江、迪庆等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
在白族文化中,茶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相传白族的祖先就是在茶园中生活繁衍的。
一、白族茶的品种与饮法白族的传统茶叶有七子茶、蜜茶、砖茶等,这些茶叶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七子茶是白族特有的茶叶,也是最有名的一种。
这种茶叶是在大姨妈前采摘的嫩芽,经过微发酵、晒干等过程制成。
七子茶色泽黄绿,香气浓郁,入口绵甜醇和,是白族人民待客的上等茶品。
白族人饮茶非常讲究,他们会用优质的茶具,如白瓷壶、银杯等器皿,用水更是经过多次沉淀和煮沸,以保证茶水的清澈和纯净。
在白族人眼中,饮茶更是一种享受,他们在品茶的过程中体味着茶叶与器皿、水等元素的交融和协调,感受茶香和水气激荡出的美妙味觉和视觉的享受。
二、白族茶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除了品茶外,白族茶文化还表现在多种形式的艺术中,如歌舞、绘画、文学等方面。
其中最能代表茶文化的艺术形式是歌舞,以《白族大歌》最为著名。
这种歌舞形式根据白族的风俗和传说而创作,演唱者手持茶具,舞者也以茶叶为主题,以舞蹈的形式展现出白族人对茶文化的深厚热爱和敬意。
白族的绘画也常以茶为主题,著名画家彭清华的作品《白族茶宴》和《白族茶马古道》就表现了白族人喜爱饮茶的场景。
在白族文学中,也有不少以茶为主题的诗歌和小说。
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茶文化的内涵,还反映了白族人民的风俗和思想。
三、白族茶文化的社交功能在白族社交生活中,茶文化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白族人在重大场合,如迎宾宴会、祭拜祖先等活动中,会准备优质的七子茶以供客人品尝,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
白族人民常会在闲暇之余到茶室或茶园中品茶聊天,以此来增进朋友间的感情,或者商谈重要事宜。
白族茶文化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既是白族人民的重要文化符号,也是对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白族的茶文化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
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不同的民族其喝茶的方法习俗也是不一样的,各民族饮茶习俗各有特色,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风俗的各异,使每个民族的饮茶风俗也各不相同。
在生活中,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饮茶习俗也各有千秋。
不过把饮茶看作是健身的饮料、纯洁的化身、友谊的桥梁、团结的纽带,在这一点上又是共同的。
下面,将一些兄弟民族中有代表性的饮茶习俗,介绍如下。
1,昆明九道茶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一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时尚。
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为常见,多用于家庭接待宾客,所以,又称迎客茶,温文尔雅是饮九道茶的基本方式。
因饮茶有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
一是赏茶:将珍品普洱茶置于小盘,请宾客观形、察色、闻香,并简述普洱茶的文化特点,激发宾客的饮茶情趣。
二是洁具:迎客茶以选用紫砂茶具为上,通常茶壶、茶杯、茶盘一色配套。
多用开水冲洗,这样既可提高茶具温度,以利茶汁浸出;又可清洁茶具。
三是置茶:一般视壶大小,按1克茶泡50-60毫升开水比例将普洱茶投入壶中待泡。
四是泡茶:用刚沸的开水迅速冲入壶内,至3-4分满。
五是浸茶:冲泡后,立即加盖,稍加摇动,再静置5分钟左右,使茶中可溶物溶解于水。
六是匀茶:启盖后,再向壶内冲入开水,待茶汤浓淡相宜为止。
七是斟茶:将壶中茶汤,分别斟入半圆形排列的茶杯中,从左到右,来回斟,使各杯茶汤浓淡一致,至八分满为止。
八是敬茶:由主人手捧茶盘,按长幼辈份,依次敬茶示礼。
九是品茶:一般是先闻茶香清心,继而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细细品味,以享饮茶之乐。
2、藏族酥油茶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在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省的部分地区也在居住。
这里地势高亢,有“世界屋脊”之称,空气稀薄,气候高寒干早,他们以放牧或种早地作物为生,当地蔬菜瓜果很少,常年以奶肉、糌耙为主食。
云南少数民族茶俗
云南少数民族茶俗云南少数民族茶俗云南是民族众多的省份之一。
在长年的茶事活动中,各自形成了各民族的品饮方式。
如:布朗族的青竹茶、酸茶;布依族的青茶、打油茶;白族的三道茶、烤茶;基诺族的凉拌茶、煮茶;景颇族的竹筒茶、腌茶;拉祜族的烤茶、竹筒香茶、糟茶;傈僳族的油盐茶、雷响茶、龙虎斗;蒙古族的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阿昌族的青竹茶;佤族的藩茶、煨茶、擂茶、铁板烧茶;瑶族的打油茶、滚郎茶;彝族的烤茶、陈茶;苗族的米虫茶、青茶、菜包茶、油茶;回族的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纳西族的酥油茶、盐巴茶、龙虎斗、糖茶;怒族的酥油茶、盐巴茶;独龙族的独龙茶、煨茶;水族的罐罐茶、打油茶;傣族的竹筒香茶、煨茶、烧茶;壮族的打油茶、槟榔代茶;普米族的青茶、酥油茶;满族的红茶、盖碗茶;藏族的酥油茶、甜茶、奶茶;哈尼族的煨酽茶、煎茶、土锅茶、竹筒茶等而就云南少数民族饮茶,对普洱茶的发展和影响最深,具有代表性的是:傣族"竹筒香茶"、哈尼族"土锅茶"、基诺族"凉拌茶"、布朗族"酸茶"、拉祜族"烤茶"、佤族"苦茶"、自族"三道茶"、纳西族"龙虎斗"以及傈僳族的"油盐茶"、藏族的"酥油茶"和苗族的"打油茶"等。
1.傣族竹筒香茶云南傣族人口有101.4万人,主要分布在滇西南的西双版纳簿肤自治州和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傣族是云南的原住民,有自己的历法,纪年始于公元638年;有历史文献和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佛寺遍及各村寨。
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其中以泼水节最为隆重。
泼水节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人们互相间向对方泼水,以示祝福。
云南民族特色的茶文化
云南民族特色的茶文化关于云南民族特色的茶文化中华茶文化是中华大地上各民族文化以及各区域、流派、形式茶文化的有机融合体。
云南以鲜明的茶文化特征在其中占据着特殊的在位。
云南有2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各自的茶事、茶俗、茶礼。
边陲各少数民族多住在山林、交通不便,反映在茶事上就显提十分的质朴、粗犷,甚至原始。
清冽的山泉,天然的环境,黑黑的土吊锅,笨拙的大土碗、竹筒甚至芭蕉叶,就可以品尝到各种各样奇特的茶。
它淳朴、清远,等待着开发、整理、导引、提高。
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也是仅次于闽渐的产茶大省,千百年来,各民族人民在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资源。
因为这些天然资源,才有了与这相关的茶业、茶事、茶礼、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若是长江,那云南民族茶文化就是源头。
云南特有的普洱茶文化。
在久远神秘的茶马古道上聚集着20多个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茶上交融,丰满着云南民族茶文化。
普洱带动了民族商贸,促进了民族交流,是西南众多民族汇进中华大家族的凝聚剂。
云南民族茶文化发展到今天的大好局面,应理解为是以云南丰富的天然茶资源,厚重的粒洱茶马古道文化资源,以及各民族茶事、茶俗、茶瀑为基础,以茶科技、茶经贸,茶文化工作者的成果为主体的,符合最广大云南各民族的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一项先进文化。
中国茶史中国是中国茶的故乡,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始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蓝海舰队为代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奥蓝特为代表),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捷盟为代表)。
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
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
云南民族的茶文化
云南民族的茶文化云南民族的茶文化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全省人口4000多万,在全国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云南是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有汉、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朗、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依、独龙、满等26个民族,其中:白、傣、哈尼、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怒、德昂、基诺、独龙等14个民族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都居住在云南,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3,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7强,边境的少数民族约占边境总人口的2/3,云南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他们在开发祖国西南边疆,共同促进云南的社会进步和繁荣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经济文化方面,都有可贵的贡献。
他们也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民族,至今居住在云南的少数民族,都保留有各自独具特色饮茶方式。
置身于这么一个环境中的云南茶文化中心,吸收了蕴藏丰富民族茶文化之精髓,并不断积极与外界交流,形成了展现云南民族茶文化的独自风韵。
白族三道茶:聚居在苍山之麓,洱海之滨的白族,对饮茶十分讲究,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饮茶方式,自饮茶多为雷响茶,婚礼中为两道茶,招待宾客一般用三道茶。
一般是第一道苦茶,第二道为糖茶,第三道为回味茶。
苗族的菜包茶:居住在滇东北乌蒙山上的苗族,有种独特的饮茶方式,当地人称"菜包茶"。
这种茶水,十分独特,饮后既能解除渴,还能解除疲劳。
德昂族、景颇族的腌茶:南德宏州的德昂族,至今仍保留着以茶当菜的原始方式。
腌茶一般在季,鲜叶采下后立即放入灰泥缸内,压满为止,然后用很重的盖子压紧。
数月后将茶取出,与其它香料相拌后食用。
也有用陶缸腌茶的,采回的鲜嫩茶叶洗净,加上辣椒,盐巴拌和后,放入陶缸内压紧盖严,存放几个月后,即成为"腌茶",取出当菜食用。
也有用作零食嚼用。
居住在德宏州的景颇族还保留着食用"竹筒腌茶"的习惯,这也是一种颇为古老的.食茶方式。
怒族盐巴茶简介与特色之处(中国这20种饮茶习俗)
怒族盐巴茶简介与特色之处(中国这20种饮茶习俗)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
”中国人创造了多样的品茗方式,以人数分,有独饮、对饮、品饮、聚饮,古人云: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则为施茶。
那么,以下的20种饮茶习俗中,到底哪种最奇葩?哪种最风雅?1.擂茶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
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选择差别较大,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两大类。
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
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等,待钵中的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
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
品擂茶,其味格外浓郁、绵长……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
2.龙虎斗茶纳西族用茶和酒冲泡调和而成的“龙虎斗”茶,被认为是解表散寒的一味良药,因此,“龙虎斗”茶总是受到纳西族的喜爱。
云南西北部深山老林里的兄弟民族,喜欢用开水把茶叶在瓦罐里熬的浓浓的,而后把茶水冲放到事先装有酒的杯子里与酒调和,有时还加上一个辣子,当地人称它为“龙虎斗茶”。
喝一杯龙虎斗茶以后,全身便会热乎乎的,睡前喝一杯,醒来会精神抖擞,浑身有力。
龙虎斗茶制法配方:茶叶5-10克,白酒适量。
用法:先将茶叶加水煎熬5分钟左右成浓涩茶汤,冲入有酒的容器中,即成。
代茶及时饮服。
3.虫茶虫茶又叫“茶精”,主要产在贵州、湖南、广西以及四川云南部分地区。
虫茶并不是茶,只是外形似珠茶,冲泡之后色如茶水,故有“茶”名。
虫茶泡出茶来,香气四溢,喝上几口,味道醇香甘甜,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
虫茶经多年陈化后,口味更醇和,药性更温和。
云南的茶文化介绍 云南茶文化
云南的茶文化介绍云南茶文化云南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那么你们知道云南的茶文化的基本资料吗?下面是WTT精心为你整理的云南的茶文化介绍,一起来看看。
云南的茶文化介绍第一道茶谓之头道苦茶,此喻人生应当吃苦耐劳方能有所作为。
先将优质绿茶放入砂罐用火焙烤,待茶叶烤黄发出香味后,冲入少量沸水,等泡沫消失后,用火煨片刻,当茶水呈琥珀色时,倒入茶壶。
二道茶,象征生活应当先苦后甜才有意义,在砂罐中注入沸水,加上白糖、核桃仁、芝麻面等,煮后饮用。
第三道茶要在茶水中放入烘香的乳扇和红糖、蜂蜜、桂花、米花、花椒等物,饮时感觉口颊香甜而又略带辛辣,使人精神爽然,即寓意事业开拓成功令人回味无穷的第三道茶回味茶。
寻访组在茶楼特制的长木凳上坐定后,一位美丽的白族姑娘气定神闲的坐在表演台的中央,其余六位白族青年分成两组开始“三道茶”仪式。
白族的“三道茶”,是云南大理白族招待嘉宾的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相传原为古代南诏王招待贵宾的一种饮茶礼,后来流传到民间,经保留和发展延续至今。
一苦、二甜、三回味,是三道茶的特点。
差不多半个小时后,结束了“三道茶”的泡制和饮用的整个过程。
实际上,“三道茶”本身并非传统意义上所指的“茶”,更无法与龙井茶相提并论,但是它的泡制和饮用过程几乎始终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白族人充满了喜迎嘉宾的兴致和亲热的感情。
白族青年用双手向客人奉上的每一道茶,那份主宾相敬的情景,会令品茶人有一份莫名的感动。
云南的茶文化起自古名寺出名茶。
大理的感通寺(始建于南诏)的“感通茶”就是最初产于寺院中,并与寺院禅道相得益彰的名茶。
感通茶因产于感通寺而出名,是云南享誉较早的地方名茶。
明代冯时可在《滇行纪略》中记载:“感通寺茶不下天池(江苏)伏龙(绍兴) 。
特此中人不善焙制尔。
”《明一统志》称:“感通茶,感通寺出,味胜他处产者。
”万历年间,谢肇淛在《滇略》一书“茶,点苍感通寺之产过之,值也不廉”的记述。
明代李元阳在《大理府志》记载:“感通茶,性味不减阳羡(江苏宜兴),藏之年久,味愈胜也”。
少数民族茶俗
2、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茶俗
拉祜族的“烤茶”
又称“爆冲茶”,在拉祜族中是一种古老而普遍的 饮茶方法。
“烤茶”色泽清润微黄,带有焦香味,醇和中略有 甜味,久饮会使人精神倍增并上瘾。
白族的“三道茶”
云南白族不仅喜喝茶,而且有待客饮“三道茶”的 习俗。
第一道茶,茶色焦香扑鼻,味苦涩,称为“苦茶”; 第二道茶,茶味甜,寓意苦尽甜来。称为“甜茶”; 第三道茶,茶颇有回味,称为“回味茶”。
少数民族茶俗
1、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茶俗 2、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茶俗
1、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茶俗
藏族的“酥油茶” 藏族人民爱好喝酥油茶,喜欢以酥油茶待客。 藏族喝酥油茶的茶具很讲究,有一个专打酥
油茶的金属长筒和精致茶具。 藏族喝茶,不喜欢沏泡而爱熬煮,偏好汤浓
味醇的紧压茶。 喝酥油茶有一定礼节。
蒙古族的“奶茶”
蒙古族喜爱喝奶茶,尤其喜欢喝与牛奶、盐巴一道 煮沸而成的咸奶茶。
煮咸奶茶时,器、茶、奶、盐、温五者相互协调, 能煮出咸甜相宜、美味可口的咸奶茶。
蒙古族一日三茶。
回族的“盖碗茶”
盖碗茶是西北回族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相传始于 唐代。
它由托盘、茶碗和茶盖三部分组成,故称“三炮 台”。
这三道茶寓意有做人和生活的哲理,表示白族人们 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土家族的“油茶汤”
又名“三生汤”、“擂茶”,是土家族的风味茶,有悠久的制作饮用 历史。
有亲朋进门,在喝擂茶的同时,还必需备有几碟茶点。既有“以茶代 酒”之意,又有“以茶作点”之美,以增添喝擂茶的情趣。
茶道别具一格。既可体验古老的饮茶乐趣,又有迷人的风味。 “头道”:称为“亲亲热热”,意在热气腾腾待客; “二道”:称为“香香喷喷”,其香无比; “三道”:茶称为“甜甜蜜蜜”,意在良好的祝愿。
云南民族的饮茶习俗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全省人口4000多万,在全国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云南是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有汉、彝、白、哈尼、壮、傣、苗、便像、回、拉祜、值、纳西、瑶、藏、景颇、布朗、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依、独龙、满等26个民族,其中:白、傣、哈尼、像像、彳瓦、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怒、德昂、基诺、独龙等14个民族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都居住在云南,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强,边境的少数民族约占边境总人口的云南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他们在开发祖国西南边疆,共同促进云南的社会进步和繁荣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经济文化方面,都有可贵的贡献。
他们也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民族,至今居住在云南的少数民族,都保留有各自独具特色饮茶方式。
置身于这么一个环境中的云南茶文化中心,吸收了蕴藏丰富民族茶文化之精髓,并不断积极与外界交流,形成了展现云南民族茶文化的独自风韵。
云南省思茅市和西双版纳州是中国普洱茶乡,这里民族众多,聚居着哈尼、彝、傣、拉祜、值、布朗、基诺、回、瑶、像像、白、苗、壮、汉等十四种世居民族,所有这些民族都爱饮茶。
以茶待客,用茶代酒,历来是普洱茶区各族人民的传统礼俗。
客来时招待茶,能增进友谊;疲劳时饮杯茶,能舒筋消累; 口舌干渴时饮茶,能润喉生津;心烦气闷时饮茶,能静心清神;闲暇养性而饮茶,能口鼻生香,陶冶情操;食欲不振滞食而饮茶,能消食去腻,增进食欲。
作为普洱茶乡的思茅市、西双版纳州各兄弟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有别,生活风俗各异,因此,体现在茶文化中的饮茶习俗也各有千秋,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通过饮茶来养性健身,通过饮茶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睦、友谊却是相同的,值得在茶文化中弘扬交流,它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均有益处。
现就布朗族、基诺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傣族、保族、傀傣族、白族、藏族、纳西族等普洱茶文化区民族饮茶习俗分别略作叙述。
一、布朗族饮茶习俗布朗族吃〃得责〃生茶、酸茶、烤茶、清竹茶。
彝族茶文化的介绍
彝族茶文化的介绍现在很多民族都有着自身的茶文化,那么彝族茶文化你们知道它的基本姿势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彝族茶文化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彝族茶文化的介绍彝族的隔年陈茶:今彝族支系的族,倮族等少数民族,古代通称蒲满人。
蒲满人是最先发现和利用茶的祖先,每到工休叶大发季节,祖先们常到大森林中采摘野生茶作为祭神和祭祖的贡茶,并有经过发汗的隔年茶能治病的传说。
彝族的茶文化与饮茶习俗茶是绿色天然饮料,源于中国,而遍及世界。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素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饮茶习俗。
洋溢着中国灿烂、绚丽多姿的饮茶文化。
新颖悦目的百样茶叶产品、韵味幽古的百样茶具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方式,展现我国数千年代茶文化的精华和品饮艺术。
一壶窨香浸透千古,人与自然瞬即一体。
云南民族众多,其饮茶习俗奇异,傣族的竹筒茶、爱伲族的土锅茶、基诺族的凉拌茶、布朗族的青竹茶、拉祜族的烤茶、佤族的烧茶、白族的三道茶、以及香飘十里外、味酉严一杯中的纳西族“龙虎斗“,展现了民族特色,表达了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彝族茶文化的种类1、“百抖茶”:将一小土罐置于火中烘热,放入茶,边烘边讯速抖动数百次,直到茶叶变黄并飘出焦香味时,倒入杯内,然后冲入开水,泡出来的茶水色厚味香。
2、“罐罐茶”:把茶叶放入罐内,置于火旁烤,焙烤至茶叶酥脆焦黄时灌入适量事先烧沸的开水,待罐内的茶水泡沫停息后加水在火上煨煮至沸腾,便可起罐倒水饮用。
罐罐茶味香、汁酽、色美、爽口有神。
3、“油茶”:煨煮茶水至沸,把沸水倒入事先备好装有酥油、麻籽油、蛋清、盐巴等物的茶缸中,轻轻搅动片刻,在火上往返移动茶缸,让其受热平均,反复数十次,就可倒入茶杯趁热饮用。
油茶清新爽口、醒脑利目,滋补强身。
4、“清茶”:净水盛入茶壶,置于火塘边慢慢加热,壶中冒出热气时再加入适量的水,同时放入茶叶,把茶壶放在火塘上煮沸,用筷平均搅动,煮沸2分钟左右即可倒茶饮用。
清茶光彩金黄,色香具佳。
云南少数民族茶俗之纳西族龙虎斗
云南少数民族茶俗之纳西族龙虎斗生活在云南丽江的纳西族,不仅喜欢饮茶,而且还有很多种独特的饮茶方法,盐巴茶、糖茶、油茶,每一种都充满了创意。
而这其中最具有纳西族特点的便是一种叫作龙虎斗的茶。
龙虎斗,在纳西语里称之为“阿吉勒烤”。
这种茶的制作方法,是在茶汤被煮沸之后,迅速地倒进装了白酒的茶盅之中,热茶汤和白酒相混合,发出一阵声响,所以称之为龙虎斗。
因为白酒和茶的混合,让这种茶具有了两种饮品的特性,因此特别受当地人欢迎。
冲泡龙虎斗的时候,需要准备两个茶罐,一个用来盛水和煮水,另外一个就用来烤茶。
烤茶也是纳西族人所特有的茶叶处理技巧,需要将茶叶放在陶罐里,架在火塘边上慢慢转动,一边烘烤,一边观察,等到陶罐里的茶叶发出了焦香的味道,就可以将另一个陶罐里煮好的水倒进去,焖煮几分钟。
与此同时,需要在茶盅里准备少半盅的白酒,等到茶汤煮好了,手脚麻利地将茶汤倒进茶盅。
茶汤和白酒猛然相和,茶盅里的白酒会发出悦耳的声音,这种声音在纳西族人的眼中看来,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倒入茶汤的时候动作越迅速,发出的声音就越大,所得到的寓意自然也就越好,大家就会越开心。
捧一杯龙虎斗,有茶香,也有酒香,趁热喝下去,滋味浓厚,香气盈口,到了肚子里都非常舒适。
纳西族人其他的饮茶方法,如盐巴茶、糖茶和油茶等,在冲泡方式上和龙虎斗有相似之处,只是在事先准备好的茶盅里放的不是白酒,而是盐巴或者其他的物料。
根据人们的口味不同,纳西人喜欢不断尝试各种食物的冲泡感觉,有的时候还会用这种方法来治病。
譬如说有人感冒了,冲泡龙虎斗的时候,就可以在酒里放一个辣椒,这样茶汤里会有一种辣辣的味道,喝下去浑身发热,会流很多汗出来,再睡上一觉,感冒自然就好得差不多了。
生活在怒江一带的傈僳族、普米族、彝族、苗族、怒族等,和纳西族有相似的喝茶习惯,相比较而言,纳西人更喜欢龙虎斗,而其他几个民族则更喜欢盐巴茶。
将烤好的茶叶冲泡之后,再加入盐巴搅拌,就可以饮用了。
这种茶的茶汤是橙黄色的,饮用的时候既有茶的清香,又有盐巴咸咸的味道,如果再配上玉米粑粑,那就是更有风味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少数民族饮茶习惯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有55个少数民族。
每个民族习俗差别很大,但是对于普洱茶膜拜却是一样的高。
云南各少数民族都有饮茶习惯,与普洱茶关系十分亲密,视茶为圣物。
云南少数民族最早将茶作为祭祀用,甚至有"无茶不祭"之说,后来渐发展出各民族独具特色饮茶方式,如藏族酥油茶、回族盖碗茶、自族的三道茶、布朗族酸茶、布朗族锅帽茶、佤族擂茶、傣族三昧茶、纳西族龙虎斗茶等。
1、龙虎斗茶:云南西北部深山老林里的纳西族,喜欢将茶叶在瓦罐中熬浓汤,冲放到事先装有酒的杯子里与酒调和,有时还加上一个辣子,当地人称它为"龙虎斗茶"。
喝一杯龙虎斗茶,全身便会热乎乎,睡前喝一杯,醒来会精神抖擞,浑身有力。
2、盖碗茶:在有盖的碗里同时放入茶叶、碎核桃仁、桂圆肉、红枣、冰糖等等,然后冲入沸水盖好盖子。
来客泡盖碗茶要在吃饭前冲泡,倒茶是要当面将碗盖揭开,并用双手托碗捧送,以示对客人尊敬。
沏盖碗茶是回族同胞饮茶习俗。
4、竹筒茶。
将清毛茶放入特制竹筒内,在火塘中便烤边捣压,直到竹筒内的茶叶装满并烤干,就剖开竹筒取出茶叶用开水冲泡饮用。
竹筒茶既有浓郁茶香,又有清新竹香。
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德宏州傣族同胞喜欢饮这种茶。
5、锅帽茶:在锣锅内放入茶叶和几块燃着的木炭,用双手端紧锣锅上下抖动几次,使茶叶和木炭不停地均匀翻滚,等到有屡屡青烟冒出能闻到浓郁茶香时,便把茶叶和木炭一起倒出,用筷子快速地把木炭拣出去,再把茶叶倒回锣锅内加水煮几分钟就可以了。
布朗族同胞喜欢饮锅帽茶。
云南各少数民族都有饮茶习惯,与普洱茶关系十分亲密,视茶为圣物。
由于每个民族习俗的差别性,所以形成了各种独具特色饮茶
方式,如藏族酥油茶、回族盖碗茶、自族的三道茶、布朗族酸茶、
布朗族锅帽茶、佤族擂茶、傣族三昧茶、纳西族龙虎斗茶等。
普洱茶与拉祜族风俗
喜爱饮茶的拉祜族在思茅地区主要分布在澜沧、孟连、镇沅、西盟、景谷五县,其他五县市也有少量分布,全区人口1990年为
27.3万人,西双版纳州有4.7万人。
拉祜族喜饮浓茶,沏茶很认真,先将茶叶放进陶罐在火边烘烤。
待茶叶烘黄后再加入开水,其茶味
香醇,能提神解渴,但易上茶瘾。
拉祜族的婚事,在定了情,男方
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时,要带去一、二斤草烟,两、三斤酒和一包
茶叶为礼物,去女方家听候答复,经过一番交谈后,由媒人亲自动
手在火塘上煨一壶茶,依次端给姑娘的父母、舅父和叔伯父喝,女
方父母如喝了茶,婚事即算确定,如不喝茶即表示拒绝。
好客是拉
祜族传统道德,客人来了受到尊敬,烤出来的头道茶要主人先喝,
第二道茶才能给客人喝,以示无毒,客人可以放心喝茶。
普洱茶与布朗族风俗
布朗族居住的景迈、芒景、芒洪、巴达、西定、布朗山等地,均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地,布朗族说亲谈婚时,小伙子要带去一盒槟榔
到女方家,姑娘要送还一些礼物,其中有:粑粑一个、芭蕉一串、
草烟一包、茶叶一包,由姑娘请伙伴送到小伙子家。
普洱茶与佤族风俗
思茅地区的佤族主要分布在西盟、澜沧和孟连,其他县市和西双版纳有少量分布,全区1990年有人口13.7万人。
喝浓茶是佤族的一种嗜好,冲茶方式也很特别,要先把茶叶放进小铁锅里炒至焦糊,再放入水煮十多分钟,然后倒在土碗中饮用。
初饮者,感到苦涩难咽,过几分钟,一股甜味又回荡口舌。
喝一杯
浓茶,便可长时期解渴。
佤族外出劳动或远行而归,都要煮浓茶喝。
在佤族文化的各种歌谣中,常常用拟人和比喻、隐喻手法来抒发人
的喜怒衰乐和悲欢离合情杯。
其中,茶叶、甘蔗、槟榔、芭蕉、葫芦、田地房屋、山川竹树等都是歌谣比兴的对象,茶叶就是常用的
比喻、隐喻物种。
看了“云南少数民族饮茶习惯”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