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胜利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材料9
胜利油田主要开发技术
28.1%
累积产油 9.36亿吨 采出程度
22.5%
可采储量采出程度
80.1%
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
10.6%
2008年12月
年产油2774万吨 开油井18889口 日液水平82.7万吨/天 日油水平7.5万吨/天 单井日油水平4.2吨/天
综合含水90.45%
开注水井6031口 日注水平63.2方/天 单井日注水平105方/天 累积注采比0.78
2、油田开发历程及开发现状
开发历程
❖投入油田:22个
4000
年 3500 产 3000 油 2500
❖投入储量:9.26亿吨 ❖建成能力:1980万吨
3330 2951 2703
2302
3346
3090 2912
2000
万 吨 1500
1865 1672 1751
1837
1611
1257
1000
808
91.9100
90
77.5
1281
992 10616124 985 61.9
69.9 61004.93
56.2 860896
766 696
45.9
1207
80
1123
孤东 埕东
1018 993
971
952
942
70 89160
含 水
50
万
600 33.1
546
36.2
425 27.2
吨
400 20.1
4000
年 3500 产 3000
油 2500
2951 2703
3330 33553346
胜利油田在油田和谐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胜利油田在油田和谐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在这里召开和谐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并举行“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复审授牌仪式。
首先,我代表胜利石油管理局党委、管理局和油田分公司,对中国企联的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对中国企联多年来对胜利油田文化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刚才,尹援平副会长在致辞中对胜利文化建设的创新成果和经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滨南采油厂、胜利油建公司、供水公司等三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祝慧烨副秘书长作了精彩的讲评,大家很受启发。
对于这些好的经验,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推广。
下面我通报一下今年油田文化建设的情况和今后的工作安排。
一、今年以来胜利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今年以来,油田各单位按照局党委《关于深化“和谐文化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双促”主题活动的开展,以共建共享观为主导,深入开展“和谐文化建设年”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大力宣传共建共享理念,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家和”的良好局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局党委提出了“共创百年胜利,共建和谐油田,共享美好生活”的共建共享理念,并在年初油田党委全委(扩大)会议上对宣传贯彻实践共建共享观作了具体的部署安排。
油田各单位重落实、抓载体,以共建共享理念为主导,深入开展和谐文化建设年活动。
利用胜利日报、胜利电视台、胜利信息网和《胜利文化》杂志等媒体阵地,通过发表评论员文章,开辟“共建共享访谈”专栏,广泛开展“双促”主题活动和“两讲”教育,以及组织专题报告会、座谈会、企业文化故事征集、和谐文化建设征文等多种形式,使共建共享理念广泛传播、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弘扬与共同实践的价值追求。
黄河钻井总公司以“共建和谐黄河,共享发展成果”为目标,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倾注真情改善民生。
河口采油厂围绕“共创百年胜利”,坚持发展为先,建设先进文化,促进了采油厂的和谐稳定发展,连续9年原油产量保持箭头向上。
2009年采油厂春季调研汇报
共克时艰扬帆奋进坚决全面完成2009年生产经营任务各位领导:首先,对各位领导莅临我矿听取汇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们采油三矿横跨淄博、滨州两市三县六个乡镇,现有员工557人,其中干部62人,下设8个基层队,管理着大芦湖、小营油田主力单元的300口油井、29座计量站,动用地质储量3655万吨。
目前正常开井245口,日油水平621吨/天,综合含水53%。
投注水井101口,正常开注86口,日注水平1710立方米/天。
根据2009年承包合同和采油厂调研要求,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汇报:一是2008年主要工作简要回顾二是2009年1月份工作开展情况三是2009年生产经营形势及潜力分析四是2009年工作部署及打算五是需要采油厂协调解决的问题第一部分 2008年主要工作简要回顾2008年,在厂党委和采油厂的正确领导下,全矿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践行“芦湖同舟文化”,上下同心,和衷共济,克服了重重困难,破解了种种上产难题,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生产经营任务,全矿工作在07年大步迈进的基础上,08年实现了稳中求进,原油生产、安全稳定、文明建设等工作日益精细、科学、规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具体表现在实现了“一完成、一扩大、一提高、两稳定、两提升、两突破”:一完成:全年实际完成原油产量21.3847万吨,完成计划的100.3%,实现了XX矿连续三年的持续发展;完成注水量62.43万立方米,完成计划的104%,地层能量保持状况良好。
一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油井开井增加29口,水井增加 9口,日产油能力由年初565吨,上升到08年底585吨。
樊154、梁203等区块新增储量568万吨,资源接替阵地进一步扩大。
一提高:油藏开发管理指标大幅度提高,处于同类油藏领先行列。
储量动用程度提高到87%、注采对应率提高到90.8%、自然递减比计划指标降低0.9%(配产12.8%、完成11.9%)、含水上升率下降(完成-1.1%);油水井利用率提高到97.2%,高于计划5.2%;抽油井平均泵效达到40.3%,高于计划2.6%。
胜利油田老油田二次开发实践及认识
胜利油田老油田二次开发实践及认识胜利油田老油田二次开发实践及认识首届石油石化产业发展论坛于5月22-23日在北京召开。
本次论坛的目的在于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石油石化企业能够准确了解在世界经济动荡形势下,本行业、本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尽早制定出趋利避害的发展战略,实现自身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凤凰网财经进行全程图文报道。
主持人:今天下午的主题是:油价走低时勘探开发领域的应对之策。
我是来自中国石化[0.00% 资金研报]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副主任。
首先有请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他们原定的发言是副总经理毕义泉先生,而下面由孙女士代他发言。
(中石化胜利油田)孙梦茹: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胜利油田老油田二次开发实践及认识”。
作为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已经开发了45年,油区大多数主力油田相继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剩余速度”三高开发阶段,原油生产呈现递减趋势,老区新增可采储量逐年减少,地面设施老化严重,油田高含水期开发矛盾日益凸显,老油田挖潜难度日益增加。
面对严峻的开发生产形势,近年来,胜利油田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转变开发调整思想,加大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强化地下地面一体化治理等工作,群面试时老油田“二次开发”工作,形成了适合胜利油田油藏特点的系列二次开发研究和配套技术。
通过现场实施,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新一轮有效开发,为老油田提高高采收率探索了一条新路。
一、胜利油田发展现状。
胜利油田地处山东省东北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
主要油区集中在东部的济阳坳陷及滩海地区和昌潍坳陷。
截止08年底,探明油田70个,气田2之,累计探明含油面积27.99.65平方千米,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34。
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3.00.4。
胜利油田为典型陆相复式油气区,发育有构造、岩性、地层、符合油气藏四大类15种油气藏类型,具有“油藏类型多,构造复杂,油藏埋深分布广,储层、原油性质变化大”的特点。
胜利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相关材料
一、前言临盘油区位于济阳坳陷惠民凹陷西部,包括临邑洼陷带、惠民中央隆起带和惠民南斜坡三个次级构造单元,勘探开发面积3100平方千米。
临盘油区内断裂系统异常复杂,受多期构造运动、区域走滑和伸展应力机制的共同作用,断裂活动频繁,断层大量发育。
初步统计,临盘油区四级以上的断层有200余条,加上五、六级断层达700余条。
在中央隆起带上,每平方千米断层达3条之多,平均单井钻遇断点3个,多则达7个以上。
图1-1临邑洼陷沙三段构造图凹陷主体主要受近东西向断层控制,在断块活动过程中还大量形成了北东向断层,根据断层平面展布和组合特征,可分为帚状断裂系、棋盘格式断裂系、平行断裂系等三种形式。
区内断层剖面组合形态也复杂多样,主要有马尾状、羽状、阶梯状、卷心菜状和“y”字形等多种形式。
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断裂体系具有多期性和继承性。
断裂大小不一,具有明显的级序性,根据断层的规模和对构造、沉积及油气的控制作用,将断层划分为六级。
一、二断层主要为控凹(或洼)断层,三、四断层主要为控带或控块断层,五、六级断层则起复杂构造形态和油水关系的作用。
临盘油区断裂体系不仅控制了断块的成藏的过程,还控制了断块油藏的复杂程度,油区已探明的储量中,断块油藏储量占94%。
在已开发的416个含油断块中,含油面积小于0.2 km2断块217个,大于1.0km2的断块仅46个,平均断块含油面积为0.29 km2。
因此在临盘油区对断裂系统的刻画描述不但关系着勘探工作的成败,而且严重影响着开发效果,它始终是地质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
二、精细刻画断裂系统的做法临盘采油厂从实际地质情况出发,在长期工作中总结了一些刻画断裂系统的做法。
其内容主要是以三维地震为载体,以DISCOVERY一体化描述平台为手段,充分利用钻井、测井、生产动态资料,通过精细三维地震解释、成因演化研究、生产动态分析来刻画断裂系统,主要分六个环节(见图2-1)。
1、提高三维地震资料品质是前提三维地震资料是刻画断裂系统的载体,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断层、断块描述的精度,尤其是低序级断层的识别精度。
孙焕泉同志在胜利油田2009年开发技术座谈会上的讲话
孙焕泉(二○○九年二月四日)同志们:这次开发技术座谈会,是在油田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三稳一保”目标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08年油田开发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油田开发思路,部署2009年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信心,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持续推进油田科学发展。
总结这次开发技术座谈会,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会议主题明确,针对性强。
把握油田发展形势和经营环境的变化,紧紧围绕提高油田采收率和储量动用率,保持稳产态势的主题,当前与长远统筹兼顾、局部与整体协调一致,突出重点方向、重点类型,矛盾与潜力分析得比较透彻,技术关键和发展方向把握得比较准确,工作定位和思路比较清晰,部署和措施更加细化落实,进一步坚定了迎接新挑战,再创新水平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展示了务实高效的良好精神状态。
会议发言融技术交流、潜力分析、工作部署、对策研讨于一体,特别强调了勘探、开发、工艺、工程的有机结合,技术与管理的相互促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导向性。
专题发言与油田高级专家延伸讨论相结合的互动交流形式,丰富了内容,开拓了思路,使会议更富成效。
围绕油田开发的重点难点问题,大胆提出新观点新认识,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向,不断实践新技术新方法,充分反映了同志们迎难而上、齐心协力推动油田持续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领导重视,准备充分。
油田领导多次过问会议准备情况,对会议主题提出明确要求并亲临会议。
分公司根据油田发展形势和重点工作目标,结合各单位特点,自上而下出题目,突出了报告的方向性、针对性,开发处和采油工程处会前又专门对报告的思路、侧重点和创新点进行指导和把关,保证了报告的高质量和发言的高水平。
会上还表彰奖励了4个开发管理优秀单位、20个油田优秀开发方案、20个优秀作业设计和51位油田开发先进工作者。
经过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下面,我代表分公司就油田开发工作谈三个方面的意见。
油田座谈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油田座谈交流发言材料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油田的工程师,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油田开发经验和技术创新。
今天我想谈一下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措施。
首先,油田开发对于能源供应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不断开发新的油田是确保能源供应的必要手段。
然而,油田开发也伴随着环境风险和碳排放问题,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确保油田开发的可持续性,通过实施创新的环保措施来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油田开发技术来减少环境污染。
例如,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水污染问题。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需要进行处理才能排放或重新利用。
我们可以引入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如反渗透技术、离子交换技术等,对废水进行处理,降低水质污染程度,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我们可以推广使用新型的环保设备来降低油田开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油田开发过程中,燃烧和蒸发的石油和气体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
为了降低这些排放,我们可以引入高效的废气处理设备和锅炉技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提高燃烧效率,同时降低能源消耗。
另外,减少碳排放也是油田开发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碳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需要尽量减少碳排放量,保护环境和气候。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在油田开发中推广使用低碳技术和清洁能源。
例如,采用油田气利用技术可以将开采出的油田气作为能源利用,减少对其他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最后,油田废弃物处理也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
油田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泥、废弃设备等。
这些废弃物的处理需要遵循环保标准,以确保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我们可以通过开发高效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结起来,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措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通过优化油田开发技术、推广使用环保设备、减少碳排放、加强废弃物处理等措施,我们可以减少油田开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王立新同志在胜利油田“发现五十周年、产油十亿吨”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胜利油田“发现五十年、产油十亿吨”座谈会上的讲话(2011年4月16日)王立新在建党9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经局党委研究决定,召开“发现五十年、产油十亿吨”座谈会,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望未来,进一步把系列庆祝活动引向深入,对于推动油田科学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胜利油田“发现五十年,产油十亿吨,是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重要事件,是油田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节点,也是50万职工家属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时刻。
我们一定要以庆祝“发现五十年,产油十亿吨”为契机,进一步振奋精神,创新进取,真抓实干,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切实推动油田事业发展。
一、回顾发展历程,我们在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中创造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历史是传承的,必须牢记历史、发扬传统,进一步从发展历程中继承宝贵的精神财富1961年4月16日,以华8井首次获得日产8.1吨工业油流为标志,发现了胜利油田。
这一重大发现,掀开了新中国石油事业的崭新一页。
50年来,伴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壮大,历经艰苦创业、快速攀升发展、持续稳定发展、全面提升整体发展水平、科学和谐发展“五个历史阶段,胜利几代石油人,不断攻坚克难,不断拼搏奋斗,不断开拓进取,创造了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辉煌业绩。
我们不能忘记,五十年、十亿吨,是一部“成就斐然、贡献卓著”的辉煌篇章。
50年来,胜利油田累计发现77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0亿吨,生产原油10亿吨,占同期全国原油产量的20%,原油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创出了国内外同类油田开发的领先水平,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50年来,胜利油田作为石油工业原油上产主力军,为实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总体战略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8年重组改制以后,胜利油田作为中石化上游“龙头”企业,原油年产量一直占中石化总产量的68%、占东部油田的78%,一直是中石化的上交利润大户,为促进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50年来,油田与地方政府同舟共济、休戚与共,积极主动参与工农共建和区域经济建设,上缴各种利税6000亿元,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王立新同志在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上的讲话提纲
(2009年2月4日)同志们:春节刚过,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就紧锣密鼓地召开了。
这次座谈会是继油田党委扩大会、六届二次职代会之后第一个专业会议,也是贯彻落实油田党委扩大会、职代会精神、促进油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座谈会利用两天时间,围绕油田现阶段开发重点,就如何打破瓶颈制约、提高开发技术水平展开交流,总结实践,会诊问题,专家点评,主题鲜明,精彩纷呈,相得益彰。
会上,有16个现场发言、15个书面交流,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围绕提高采收率、储量动用率,提高单井产能和油田一体化治理等作了报告;对优秀开发方案和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
焕泉、张煜同志分别作了报告,总结回顾了2008年油田开发工作,对2009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会议开得很圆满很成功,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希望各单位、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
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
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取得了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的新胜利。
全油田实现总收入1502亿元,实现企业增加值1166亿元,实现利润482亿元,实现税费554亿元,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好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开发工作科学有序、措施得当、富有成效分不开的,是与开发战线广大干部职工、专业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分不开的。
在过去的一年里,开发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把握油田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和大方向,围绕提高储量动用率和油田采收率,着力实施三大调整、两大接替,完善水驱、强化三采、拓展稠油、扩大低品位,攻坚克难,顽强拼搏,为油田持续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原油生产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
2008年生产原油2774万吨,同比增加4万吨。
二是油田开发水平有新提高。
分公司稀油自然递减率控制在14%以内,综合递减率6.9%,含水上升率控制在0.2以内。
全年新增可采储量2890万吨,连续12年实现储采平衡。
三是开发技术进步有新进展。
特别是水平井技术应用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年投产水平井426口,比上年增加247口,水平井总数达到1201口。
2009年采油二厂 “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 励精图治 再创辉煌”形势任务教育宣讲提纲
2009年第一季度采油二厂“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励精图治再创辉煌”形势任务教育宣讲提纲中国石化集团中原油田采油二厂宣传科同志们好!二厂的发展形势,与今天在座的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人生发展都息息相关。
那么,二厂发展当前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与机遇呢?针对新形势、新任务,厂里确定了什么工作新思路,出台了哪些新的举措,各级组织应该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呢?我们大家都是渴望二厂持续有效发展的,都是愿意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共谋二厂发展、促进二厂发展的。
近几个月来,我厂陆续召开了八届二次职代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和研讨会等重要会议,在总结去年的工作基础上,全面安排部署了今年的重点工作。
鉴于这些会议,在把握形势和任务、坚定发展信心方面,在把握思路和措施、明确工作重点方面,在把握工作主线和抓手、创新工作方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关的会议精神自然就倍受广大干部职工的关注。
今天,在这里,我根据近期几个会议的重要精神,就大家关注的这些问题,做一下个人的解读,和大家共同交流学习,不足之处,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第一部分:用数字看2008【报告内容摘录】2008年是我厂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局党委、分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我厂按照厂八届一次职代会提出的“1553”工作思路,以“精细注水、精细管理”为中心,以开展“基础管理年活动”为主线,围绕“励精图治,再创辉煌”的要求,迎难而上,奋勇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关键词语提炼】数字发展没发展,数字最客观!请看下列七组数字:【七组数字之一】产量趋势转变思维观念,在精细注水上下功夫,自2008年5月份以来,濮城油田34个区块中,产量稳升的有29个,占总数的85.3%。
油田递减减缓,2008年自然递减18.8%,同比减少2个百分点。
与2007年相比,改变了以往每年日均产量下滑几百吨的局面。
【数字之一解读】产量趋势逐步向好的方面扭转。
【七组数字之二】成本控制强化过程和目标控制,加强成本考核,深挖降本增效潜力,全年差旅费、办公费等非生产性费用全年压缩了15%,全年修旧利废创效550万元。
胜利油田创新交流发言稿
胜利油田创新交流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个创新交流会上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胜利油田的创新成果和经验。
作为胜利油田的一员,我深感自豪和荣幸,因为我们团队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推动创新发展,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今天,我将向大家分享我们在油田开发、环境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和成果,希望能够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油田开发方面的创新。
作为一个老牌油田,胜利油田在油田勘探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一直致力于引进国际先进的勘探技术和设备,不断提升勘探开发效率。
近年来,我们在油田勘探中引入了地震勘探技术、水平井钻采技术等先进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油田数字化技术的投入,通过建立数字化油田模型,实现了对油田地质结构、储层分布等信息的准确获取,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另外,我们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还注重采用环保技术,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使用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在油田生产过程中,通过减少排放、提高能效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保护了周边环境的清洁与健康。
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油田环保设施和设备的投入,不断提升环保水平,确保了油田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最小影响。
除了勘探开发和环保方面的创新,我们还在安全管理和人力资源方面做出了一些创新。
在安全管理方面,我们注重从源头上防范安全风险,加强了安全教育和培训,全面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实施安全管理系统,建立了严密的安全监控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有效保障了油田生产安全。
在人力资源方面,我们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和激励,建立了多元化的员工发展体系,实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管理理念,为员工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总而言之,胜利油田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创新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发挥优势
发挥优势强力推进全力打造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基地------中国国际商会山东石油装备商会会长解爱国(2009年3月20日 cippe2009)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能有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和交流,感到非常荣幸。
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国际商会山东石油装备商会,向论坛组委会和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山东石油装备产业发展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东营石油装备产业发展情况一、东营石油装备产业发展现状东营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石油城市之一,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和石油系统最高学府石油大学的所在地。
石油装备产业作为东营的主要支柱产业,全市从事石油设备、石油配件、石油助剂制造及技术服务企业达到230多家,形成了集装备研发、制造、服务及内外贸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产品涵盖石油天然气勘探、钻、采、管输、石化等各个领域,钻机、抽油机、油田专用管、抽油泵(电潜泵)等主导产品产能分别占到全国的25%、60%、30%和50%。
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遍布全球,实现了对南北美、中东、非洲、东亚、东欧等50余个石油产出国家和地区石油装备及技术的成套出口,斯伦贝榭、哈利伯顿、美国BJ、日本丸红、阿曼MB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10余个国家石油巨头纷纷前来合作发展。
山东省石油装备行业销售收入连续3年列全国首位,其主要生产基地在东营,东营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油田专用工具、配件集散地。
2008年,东营市东营区被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命名为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基地,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石油装备产业聚集地。
二、东营建设石油装备产业基地的主要做法(一)政府支持,为石油装备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石油装备产业作为东营的主导产业之一,备受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2007年,东营市政府制定了《东营市石油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把石油装备产业作为全市的骨干产业,从产业规划、土地、资金等多方面予以支持和发展。
胜利油田修井技术讲解ppt课件
二.研究应用大修技术,不断提高大修成功率
➢3、防砂管柱打捞 防砂管柱由于 结构特殊,管外砂体沉积,处理 不慎会将中心管拔断、致使外管 脱落,施工难度加大,为此我们 探索实施 “冲、蹩、捞、挤、拔 、套” 防砂管柱打捞技术,大幅 度降低了施工难度,使小修队伍 也可成功打捞防砂管柱。2004年 至2010年实施11口,成功率100% 。
17
C56-28
油
12队
12
返高之上
18
C36-19
油
6队
20
返高之上
19
F15C12
油
华宇
4
返高之上
20
C84-5
油
华宇
23
返高之下
21
C6-49
油
华1
11
上下都有
22
C42
油
4
38
上下都有
漏失井段
1346-1357 1404
1284-1294 874-884
1674-1684 1466-1478 1426-1444
一.不断完善套管修复技术,逐年提高套损井治理水平
➢3、套管加固技术 2007年开始探索小套管加固技术,包括中部悬挂、全井加固等工艺,目前已 实施小套管加固井2口(梁38-10、纯26-25),施工一次成功率100% 。大通径管加固技术首先在 L35-1井上试验获得成功,L35-1井是用Φ177.8mm油层套管完井的生产井,施工时用外径 Φ139.7mm,壁厚9.17mm,内径121mm无接箍N80套管43米作为加固管,实现对射孔段2812.32832米的密封;今年又在纯32-2井,对1298-1428米井段进行大通径长井段套管加固获得成功。
一.不断完善套管修复技术,逐年提高套损井治理水平
张煜同志在胜利油田2009年开发技术座谈会上的讲话
张煜(二○○九年二月四日)各位领导、同志们:这次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是开发系统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和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交流技术、明确思路、部署任务。
两天来,相关单位和专家就油田开发技术工作做了精彩的报告。
下面,我就采油工程系统2008年的工作做简要总结,对2009年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一、2008年工作简要回顾2008年,围绕“三大调整、两大接替”的开发部署,按照“完善水驱、强化三采、拓展稠油、扩大低品位”的工作要求,突出提高“两率”的工作重点,采油工程系统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大工程”理念,深化院厂结合,立足科学优化,持续提升采油工程技术攻关水平和配套能力;狠抓有效注水,进一步夯实油田稳产基础;不断开拓思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有效载体,提高了基础工作管理水平,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突出有效注水,进一步夯实油田稳产基础针对制约油田稳产基础的主要问题,加大了水井、水质、整体堵调和长停井治理等长效投入,通过创新思路、优化方案、精细管理、严格考核,见到明显成效。
水井治理:以矛盾较为突出的断块油田为重点,分公司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由专家组负责方案设计,审核把关和效果验收,制定下发了《水井治理运行办法及实施细则》,确保项目规范运行。
2006年以来,年实施水井作业工作量保持在3900井次以上,年均投转注水井533口,年均大修水井342口,年均实施分注治理及新下分注工作量644口,与“十五”末同比,增幅分别达到21%、70%、113%和45%;累计更换防腐油管499.3万米;通过油藏和工程方案的整体优化,集成配套井况监测、防砂、大修等技术,水井措施有效率明显提高,其中水井大修成功率达到83%,提高8个百分点;胜采等老油田近三年水井开井率稳定在85%以上。
通过三年治理,完善了胜利油田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系列,满足了出砂井、高温高压深井和套变井等不同井况特点的分注需求;治理思路上实现了从单井治理向区块治理,从单一技术向集成技术的转变,形成了一整套水井治理运行管理模式。
胜利油田主要开发技术PPT优秀课件
普通稠油为主 (≥50)
特、超、敏感稠油
孤岛、孤东、 埕东、新滩、 乐安、埕岛、 飞雁滩等
沙二段 沙三段 沙四段
18.6亿吨 40.1%
中、高渗透为主、 少量低渗透、特低
渗透
稀油为主(530),少量普通
稠油
胜坨、东辛、 现河庄、渤 南等
孔店组
1.70亿吨
古生界、前震旦等
3.7%
低渗透或双重 介质
稀油(≤5) 桩西、义和庄、 王庄、垦利等
胜利油田开发 技术介绍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2009年9月
1
汇报内容
一、胜利油田概况及现状
二、“十五”以来油田开发理论创新与技术进 展 三、下步油田开发工作方向
一、胜利油田概况及现状
胜利油田地处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地跨山东省东 东营、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市地 的28个县(区),主体部位在东营市境内的黄河入海口两侧。
500
467 134 215
0 1966
1970
1974
1978
1982
稳步建产 (64-80年)
1986
1990
1994
1998
2672 2674
2002 2006
一、胜利油田概况及现状
开发历程
83-85 年 老 油 田 层 系 井 网 综 合 调 整 , 强 化 提 液 , 年 均 增 液 速 度 达 到 14.8 % 。 相继投入了河滩、孤东等17个油田,新增动用储量7.06亿吨,新建能力1328万吨。
其中溶解气储量占82.2%
一、胜利油田概况及现状
1、油田地质及开发特征
胜利油区为典型陆相复式油气区,具有“油藏类型多, 构造复杂,油藏埋深分布广,储层、原油性质变化大”的特
大幅度提高储量动用率工艺技术
大幅度提高储量动用率工艺技术攻关配套方向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2009年2月2日大幅度提高储量动用率工艺技术攻关配套方向编写:(宋体小三)初审:(宋体小三)审核:(宋体小三)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2009年2月2日前言截至2007年底,胜利油田上报探明储量47.25亿吨,其中动用储量39.72亿吨,试采储量1.1亿吨,未动用储量5.19亿吨。
开发范围涉及整装、复杂断块、低渗透、稠油、海上、特殊岩性等油藏类型。
在现有井网和工艺条件下,标定可采储量11.68亿吨,平均采收率28.6%,综合含水90.5%,采出程度22.2%。
采收率低和采出程度低成为油田开发的主要问题,大幅度提高储量动用率成为今后工作的工作重点。
油田未动储量方面,目前油田采油厂及油公司未动用储量 4.06亿吨,落实未动用储量2.85亿吨,待评价储量1.0086亿吨,未动区域主要以低渗透滩坝砂、砂砾岩和稠油油藏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19.8%、19.4%和33.2%,这三类油藏将成为今后开发未动开发的主阵地,其中稠油储量主要集中在特超稠油及薄层稠油油藏,存在原油粘度更高、层更薄、油水关系更复杂等开采难点,低渗透滩坝砂、砂砾岩油藏,存在井深、渗透率更低、非均质更强等开采难点。
对于已开发单元,不同的油藏类型决定了不同的开采方式,同时采收率存在较大的差异。
目前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为18.8%,热采稠油油藏为18%,整装水驱油藏开发效果最好,也仅仅达到34.4%,其主要原因是井网不完善、层内层间非均质严重,控制程度差,以及低渗透油藏压裂失效、稠油油藏边底水入侵、高含水等原因造成关井,动用程度差。
从未动储量和已动储量的开发状况看,有效动用未动储量需要进一步强化技术集成优化配套和关键技术攻关,老区动用程度差是造成油田采收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储量的有效动用是提高采收率的基础,这是采油工程促进提高油田储量动用率的主攻方向。
此外,采油工程可以通过提前介入勘探试油,对推动储量升级、加快储量有效动用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于培志-2009年泥浆会--中石化钻井液技术难题
(5)井壁稳定性差, (5)井壁稳定性差,容易造成井下复杂 井壁稳定性差 地层泥页岩含量高, 微裂缝发育, 地层泥页岩含量高 , 微裂缝发育 , 易水化分散造成井壁失 稳和井下复杂,火成岩层段井壁稳定性更差。 稳和井下复杂,火成岩层段井壁稳定性更差。 秋南1 井在钻至井深6405 6405米 秋南 1 井在钻至井深 6405 米 , 井壁缩经严 重蹩停顶驱,重复划眼无效果, 重蹩停顶驱,重复划眼无效果,将钻井液 密度提到2 g/cm3 井内恢复正常; 密度提到2.25 g/cm3,井内恢复正常; 准噶尔盆地的新1 准噶尔盆地的新 1井 , 凝灰岩破碎带地层坍 塌严重 , 多次发生卡钻事故 , 损失 时 间 2813.67h 占全部钻井时间的44 07% 44. 2813.67h , 占全部钻井时间的 44.07% 。 在 2077.33m处实施第二次侧钻, 2077.33m 处实施第二次侧钻 , 全井采用粘 200s以上钻井液钻进,才钻完进尺。 度200s以上钻井液钻进,才钻完进尺。
2、技术难题
(1)钻井速度低 (1)钻井速度低
尤其是川西和元坝地区,地层研磨性强,可钻性差, 尤其是川西和元坝地区,地层研磨性强,可钻性差,可钻性级值 级岩性多变, 岩石坚硬, 软硬交错, 裸眼段长, 5-8 级岩性多变 , 岩石坚硬 , 软硬交错 , 裸眼段长 , 易造成键槽钻 井速度低 川西地区5000米左右的井深,钻井周期均在288 5000米左右的井深 288天左右 川西地区5000米左右的井深,钻井周期均在288天左右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巨厚复合盐层, 欠压实含盐泥岩, 存在高压、 (4) 巨厚复合盐层 , 欠压实含盐泥岩 , 存在高压 、 超高压 盐水层 深层盐膏层钻井是深井钻井的难题之一, 深层盐膏层钻井是深井钻井的难题之一 , 塔里木寒武系 的盐膏层, 埋藏深、 厚度大、 层间变化大, 的盐膏层 , 埋藏深 、 厚度大 、 层间变化大 , 变形蠕变严 重,易造成缩径卡钻。 易造成缩径卡钻。 和田1 盐膏层6444 6760m 蠕变速度很快。 钻井时, 6444~ 和田 1 盐膏层 6444 ~ 6760m 蠕变速度很快 。 钻井时 , 下钻 在盐膏层划眼到底, 12小时后起钻时 , 仍然要倒划眼; 在盐膏层划眼到底 , 12 小时后起钻时, 仍然要倒划眼 ; 小时后起钻时 五开用Ф149. mm钻头从钻至6444米由于盐膏层的蠕动缩 钻头从钻至6444 五开用Ф149.2mm钻头从钻至6444米由于盐膏层的蠕动缩 起下钻异常艰难,盐膏层蠕变速率难以掌握。 径,起下钻异常艰难,盐膏层蠕变速率难以掌握。
2009年核测井新技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2009年核测井新技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2009年核测井新技术研讨会于6月10~11日在青岛召开。
研讨会由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和中石油测井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研究室在青岛校区举办。
本次研讨会是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和中石油测井重点实验室为纪念中国测井70周年,并值我国著名电法测井学家张庚骥教授80寿辰之际,拟在青岛校区举办核测井新技术研讨会、声波测井新技术研讨会、电法测井新技术研讨会暨庆祝张庚骥教授80寿辰座谈会等系列活动的一次。
来自兰州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中石化胜利测井公司、中石化胜利钻井研究院、江苏油田地质测井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华北油田勘探院、华北油田测试公司、中原油田地球物理测井公司、大庆钻探测井一公司、长城钻探测井公司、西部钻探测井公司、长城钻探测井研究院、中海油服油田事业部、中电集团22所及石油工业出版社、《测井技术》编辑部、青岛海博瑞微电子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4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印兴耀院长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并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学院及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核物理学家孔祥忠教授、核测井专家黄隆基教授、彭琥教授等应邀出席研讨会并作专题报告。
研讨会以核测井技术装备自主研发为主题,主要围绕近年来在油藏监测、随钻测井及描述等领域的核测井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及应用进行技术交流和研讨。
①国外脉冲中子饱和度测井技术的进展;②国内脉冲中子饱和度测井技术的研发情况;③随钻核测井仪器的研发技术及现状;④脉冲中子饱和度测井解释方法和软件开发技术;⑤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资料解释及应用。
会议安排了11个专题报告。
核测井专家彭琥教授以2000~2008年核测井技术进展述评为题,分析了国内外在脉冲中子测井和随钻放射性测井的发展,提出了核辐射测井与周边融洽发展理念,探索实现实时自洽储层信息采集与综合解释的可能性;核测井专家黄隆基教授以创新为主题,分析了国内外核测井新技术的发现过程,勉励科技工作者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提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测井新方法、新技术,并对二维多尺度脉冲中子测井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核物理学家孔祥忠教授以核物理的最新发展为主线,介绍了核技术的应用,并对核测井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胜油党办发〔2009〕3号
中共胜利石油管理局委员会办公室文件胜油党办发20093号★关于在全油田开展档案征集工作的通知★管理局分公司各二级单位党委和二级单位,机关各部门:★200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和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建设45周年。
为记载历史,传承文化,丰富胜利精神内涵,为油田持续有效和谐发展服务,经研究,决定以纪念油田开发建设45周年为契机,在全油田集中开展一次档案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征集意义和组织领导档案是时代记忆,历史见证,文明的结晶。
胜利油田档案是几代胜利人发现开发建设全国第二大油田的真实记录,是“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见证,是胜利人建设物质文明、—1—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过程中智慧力量和巨大成果的生动体现。
它不仅记载着胜利人的光荣,也对油田的持续有效和谐发展发挥着强基固本传承引领加油助力的重要作用。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45年来,许多反映油田发展历程的重要会战、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重点人物的档案资料急需收集。
随着时间的推移,收集这些宝贵档案资料的难度越来越大。
因此,有必要在全油田集中开展一次档案征集活动,抢收抢救反映油田发展历程中重要会战、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重点人物的档案资料。
开展这次档案征集工作有利于丰富油田档案资源,优化档案结构,增强服务能力;有利于记录油田发展,保存珍贵记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百年创新,百年胜利”提供支撑;有利于丰富企业文化内涵,配合油田主题活动,进一步弘扬胜利精神。
为做好档案征集工作,油田成立档案征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玉卿副组长:陈锡坤成员:宋玉龙李琳吴长亭李昌民刘海章李慎忠丁东龙苏立岭张洪滨刘彦国王克孝王永贵吕英娟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信息中心(档案管理中心),李慎忠任办公室主任。
二征集范围凡是反映胜利油田发现、勘探、开发、建设40多年历程的重要会战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重点人物的有重要价值的文字资料图—2—片录音录像和实物等,都在征集之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推行一体化治理努力提高老油田水驱采收率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2009年2月2日加快推行一体化治理努力提高老油田水驱采收率编写:隋春艳牛拴文徐赋海马来增路智勇董福生颜春者卢惠东初审:赵明宸审核:马代鑫杨勇2009年2月2日目录前言: (1)一、广利油田影响采收率的因素 (1)(一)概况 (1)(二)开发简历及现状 (1)(三)存在问题 (2)(四)莱1断块综合调整的启示 (3)二、广利油田一体化治理的做法 (4)(一)改善源头水质,减缓水质腐蚀 (4)(二)精细地质研究,二次完善注采井网 (8)(三)科学配注,启动调水工程,提高注采比 (10)(四)加强工程技术配套,实施治理一步到位 (11)(五)强化注采动态调配和现场注采管理 (12)三、广利油田一体化治理的效果及认识 (13)(一)一体化治理的效果 (13)(二)一体化治理的认识 (15)1、精细油藏描述、找准剩余油是一体化治理的基础 (15)2、改善注水水质是一体化治理的前提 (15)3、技术进步是一体化治理的关键 (16)4、精细管理是一体化治理的保障 (16)5、一体化治理是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手段 (16)四、推广一体化治理的部署安排 (16)(一)东辛油田推广一体化治理开展的前期研究工作 (17)1、断块油田精细地质研究 (17)2、水质腐蚀机理及稳定技术研究 (18)3、开展欠注层改造技术研究,提高潜力层储量动用程度 (20)4、开展大压差井分层技术研究,提高层间差异大井的动用程度 (21)(二)东辛油田中部断块区一体化治理部署 (22)前言:东辛复杂断块油田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进入“三高”开发阶段。
围绕老油田稳产工作,在注水上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开展了注水井“三个一百”、水井补欠账治理和水井专项治理等工程。
2001年以来,平均每年投转注84口井、恢复停注51口井、欠注层改造118口井,但开水井数和注水量没有明显增加,欠注层仍居高不下,动液面持续下降。
如何夯实断块油田稳产基础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油田开发到了中后期,多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单凭一项或者几项单一的措施都是难以凑效的,必须从源头到过程,多措并举、综合治理。
为此,我们在广利油田开展了注水一体化治理工程。
一、广利油田影响采收率的因素(一)概况广利油田是一个开发30多年的老油田,是一个常温、常压、常规稀油的整装构造油藏,主力含油层系沙四段,含油面积31.8Km2,有效厚度13.1米,地质储量4791×104t,可采储量2011×104t,采出程度33.4%,油层纵向及平面非均质严重,变异系数0.72。
地层水水型为CaCL2型,矿化度高,一般在4.71-12.33×104mg/L之间,平均为5×104mg/L。
(二)开发简历及现状广利油田74年投入开发,76年开始注水,81-88年进行多次综合调整,采油速度最高达到3.09%,89-95年滚动开发莱14块和沙二段油藏,95年后由于油水井大批腐蚀损坏,造成井网不完善,产量快速递减,再加上注水套窜严重,地层能量下降快。
方案实施前,该油田投产油井125口,开油井73口,日液能力7536t,日油能力279t,综合含水为94.5%,累产油量1599.6×104t,采出程度33.4%,采收率为38.3%,采出可采储量的93.5%,采油速度0.18%,投注水井158口,水井开47口,日注水平6987m3,月注采比0.85,累计注水为7884.913×104m3,累计注采比为0.77。
平均动液面1375m,地层总压降12.22MPa。
(三)存在问题1、井网损坏严重,导致单元注采系统极不完善,水驱控制程度低,只有59.2%,油井多向受效率只有36.9%。
2、平面及纵向非均质严重,储量动用状况不均衡砂体平面及纵向非均质严重,变异系数高达0.72,突进系数2.5-4.1,渗透率级差3.5,低渗层区、段的潜力难以得到较好的发挥。
3、注水系统腐蚀严重,注水干压低,无法适应开发中低渗透潜力层的需求高矿化度的地层水不仅对油水井井下管柱腐蚀严重,对地面系统也同样腐蚀严重,由于管网老化,目前注水干压只能维持在10MPa左右,而油藏低渗区、层的启动压力在11MPa以上,因此目前管网很难适应中低渗透潜力层开发的需要。
4、目前广利油田采用自身产出水回注,由于区域注水量不足,造成水驱指数下降(为-0.34%),累计存水率为-0.07%,油田递减加大,水驱开发效果变差。
目前注采比只有0.77,地层压降高达12.22MPa。
(四)莱1断块综合调整的启示莱1断块2002年实施技术改造方案,实施新钻水井4口,大修水井7口,方案实施后增加日油能力40吨,见到一定的效果,2003年实施注采井网完善的综合调整方案,设计新井17口,老井工作量65井次(其中大修18口),实施新钻井15口,实施老井工作量42井次(其中大修7口),当年增加日油能力80吨,但到2004年初断块日油能力快速下降到200吨左右,开发效果变差,未达到方案设计要求。
通过两次的调整,莱1断块给我们启示有以下几点:1、老井大修资金短缺以及大修技术条件限制导致大修工作量实施较少,不到方案设计大修井的40%,使得多数注采井组无法完善。
2、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老井不断损坏,给井网完善工作增加了难度,当年新老井转注7口,水井大修7口,扶停1口,然而老水井又损坏19口,致使开水井数从2003年初的30口下降到26口,而且呈继续下降趋势,远达不到方案设计要求,所以老井防腐的预防和治理急需要加强。
3、新井钻遇油层情况基本和方案认识一致,新井日增油60吨,平均含水70.2%,对断块的增油降水效果十分明显,对产能的贡献较大。
但地面管网腐蚀以及水源不足导致潜力层注入不足,每年液面下降近80米,地层能量下降,多数生产中低渗透层的油井供液不足,产量快速递减。
莱1断块虽然进行了两次调整,但由于污水处理工艺、井筒防腐技术不配套以及注水量不足、资金短缺导致大修工作量跟不上等问题,开发形势依然没有好转。
两次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广利油田的综合调整必须统筹考虑,实施一体化综合调整。
二、广利油田一体化治理的做法(一)改善源头水质,减缓水质腐蚀1、水质腐蚀原因分析离CO2含量233mg/l,并含有少量的H2S和溶解氧,这是造成腐蚀的主要原因,同时高矿化度对腐蚀产生促进作用。
2、水质不稳定原因分析广利水质稳定性差的根本原因是水中Fe2+含量13mg/l,会逐渐被氧化形成Fex(OH)m(3x-m)+胶体沉淀,形成新的SS,使水质沿流程逐渐恶化,最终导致注水井井口水中SS含量较出站高数倍,造成实际注入水质严重超标。
3、采用电化学预氧化处理工艺,解决水质腐蚀问题目前常规处理工艺技术(三防药剂)和处理流程无法根本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为此,我们研究并引进应用了电化学预氧化处理工艺。
(1)电化学预氧化技术原理污水中存在如下化学平衡反应:CO2+H2O →H++HCO3-,HCO3-→H++CO32-通过带正、负点的两极板,发生如下电化学反应:阳极(氧化)反应:Fe2+-e→Fe3+阴极(还原)反应: 2H++2e→H2↑随着电化学反应的进行,降水中Fe2+氧化成Fe3+,同时 H+消耗后促使水中游离CO2溶解变成CO32-,遇钙、镁、铁离子生成沉淀,沉降出来。
Ca2++CO32-→CaCO3↓或 Fe3++CO32-→ Fe2(CO3)3(2)电化学预氧化的作用①减缓腐蚀电化学反应消耗了H+,去除了水中游离CO2,提高了pH值,改变了弱酸性腐蚀环境、减缓水质腐蚀。
②电化学杀菌电化学氧化在水中产生大量的氢氧自由基OH·的中间态的强氧化性物质,起到氧化杀菌作用。
③电化学混凝净化及水质稳定通过电场对碰撞运动的强化作用和电化学反应产生强氧化性物质,将采出水中难以混凝沉降的Fe 2+、各种硫化物等氧化成易于沉降的Fe 3+、单质硫,再与配套的混凝剂共同作用,使采出水中的各类杂质全部快速混凝沉降下来,实现水质净化、稳定达标。
(3)机理室内试验结果电化学絮凝过程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电化学作用加快悬浮体架桥絮凝的速度。
1—初期絮体图像, 2—40秒后絮体图像 3—80秒后絮体图像, 4—140秒后絮体图像 5—340秒后絮体图像, 6—640秒后絮体图像5A/m2 通电时间10s 5A/m2 通电时间180s自然沉降10s 自然沉降180s10A/m2, 通电时间10s 10A/m2 ,通电时间180s未经电絮凝的絮体沉降图像23-搅拌结束5秒后絮体图像24—搅拌结束10秒后絮体图像25—搅拌结束15秒后絮体图像26—搅拌结束20秒后絮体图像27—搅拌结束24秒后絮体图像28—搅拌结束35秒后絮体图像29—搅拌结束60秒后絮体图像30—搅拌结束120秒后絮体图像31—搅拌结束180秒后絮体图像电絮凝的絮体沉降图像电化学絮体沉降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作用加快悬浮物沉降速度,通电时间越长,沉降越彻底。
通过优化试验,最终确定广利污水站电化学预氧化改造技术参数:电压:3~5V直流电;电流:3000A电化学装置现场试验(广利站)4、进行污水罐和流程改造,保证出口水质稳定一是新上6座玻璃钢罐(其中2座1000方除油罐、2座1500方混凝沉降罐、2座500方缓冲罐);二是采用双流程处理模式,并对结垢流程进行清洗;三是利用废弃干化池,增加污泥沉降时间。
5、采用技术总承包模式,提高水质达标率技术总承包模式:对药剂投加、预氧化设备运行及维修进行承包。
承包水处理费用为0.72元/方。
优点:既可以保证药剂的足量、连续性投加,又可以根据水量及时地调整加药量及药剂配方,减少污水处理费用。
通过电化学预氧化处理改造,广利污水站水质腐蚀速率由原来的0.4mm/a降低到0.033mm/a,腐蚀速率低于0.076mm/a 的SY/T5329-1994行业标准;悬浮物、含油明显减低,整体达到B2级指标。
(二)精细地质研究,二次完善注采井网1、开展沉积微相描述研究相继开展了沉积微相、隔夹层描述、主力小层微构造描述等精细地质工作,为全面实施综合调整奠定了扎实的地质基础。
2、开展微构造描述研究同时,进一步精细落实地质构造,在莱36等断块内部新发现4条4级小断层,为后期井网部署及注采调配提供了依据。
如部署的莱36X41井投产后,日油10t,含水56%。
3、应用多信息叠合技术,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多信息叠合分析技术是运用新的构造信息、沉积微相研究信息、隔夹层分布研究信息、生产动态信息、监测信息以及数值模拟研究信息综合分析,去伪存真,叠合判断层间、层内以及平面剩余油分布规律,叠合信息越多,分析认识离真实情况越近,判断越准确,该技术贯穿了我们油藏工程方案研究设计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