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单元第4课吸热和散热

合集下载

吸热和散热课件

吸热和散热课件

吸热和散热课件吸热和散热课件热量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常见而重要的概念。

在物理学中,热量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所带来的能量。

了解吸热和散热的过程对于我们理解热力学和能量转换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吸热和散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热量的传递方式热量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传递:传导、辐射和对流。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碰撞传递。

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比如太阳辐射的热量。

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比如风扇吹来的凉风。

二、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吸热是指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导致温度升高。

散热则相反,是指物体向外界释放热量,导致温度降低。

吸热和散热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们共同构成了热力学的平衡态。

三、吸热和散热的原理吸热和散热的原理可以通过热力学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来解释。

热力学的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吸热和散热是能量传递的过程,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的第二定律是熵增定律,它表明自然界中熵(无序度)总是增加的。

吸热和散热的过程可以看作是熵增的结果。

当物体吸热时,分子的运动增加,熵增加,系统的无序度增加。

当物体散热时,分子的运动减少,熵减少,系统的无序度减少。

熵增定律解释了为什么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的原因。

四、吸热和散热的应用吸热和散热的原理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例如,我们常常使用空调来调节室内温度。

空调通过吸热和散热的过程,将室内的热量转移至室外,从而降低室内的温度。

另外,冰箱也是利用吸热和散热的原理来保持食物的新鲜。

吸热和散热的原理还应用在工业生产中。

许多化学反应需要吸热或散热来控制反应速率和产物的选择性。

工业冷却系统也使用吸热和散热的原理来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总结:吸热和散热是热力学中重要的概念和过程。

通过吸热和散热,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从而实现能量转换。

吸热和散热的原理可以通过热力学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来解释。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说课《研究水和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说课《研究水和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出悬Leabharlann 安记结念



小明到海边游泳, 他踩在沙滩上觉 得很烫,但是海 水却凉凉的。
海水和沙滩 都被太阳照 晒,为什么 他们的温度 却不一样呢? 难道不同的 物质吸热性 能不一样?
先向学生讲清组装 实验器材的方式, 让学生小组合作。 规定组装时间5分 钟。组装时,向学 生强调各项安全。 组装完成后便坐好。
(三)规定实验和观察记 录时间为15分钟。
加热时的温度变化
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6
温度 水 (︒C)

停止加热后的温度变化
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6
温度 水 (︒C)

小组成员对实验记录的数 据进行分析,交流讨论并得 出结论,然后在班内交流。
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做出 评价。最后总结出结论。
要得到一个科学 的结论,就需要我们 亲自实践,用科学数 据来验证。
在实验结束后, 引导学生规整好所有 的实验材料。回收实 验用的油,并做好其 他废弃物的处理。
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 展” ,所以在平时,我不是过于看重 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我特别关 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关注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评价中学 会实践和反思,学会发现自我、欣赏 别人。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苏教版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明白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明白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能力目标
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
情感目标
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像力。
导 学
重难点
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
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
导法
谈话法、演示法、实验导学法、讲解法
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
教案来源
自撰
第1课时: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
演示: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
要求体会:两个手指的感受一样吗?
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小组交流体会,感受到:光凭自己的感受不能准确判定物体的冷热程度。
③说说有哪些注意事项如问:沙子是湿的,行吗?什么缘故?
④学生讨论制定方案:如何样比较沙和水,谁散热快。
3、
4、交流实验结果。
5、讨论:从这一实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③注意分工合作,不要烫到手。
提问: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相似的变化。请
学生做实验,分小组适当的指导和关心。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现,并请各小组说出是在糖什么状态下开始作化的。
每人写在活动记录本上,并猜想描述出那个物体在加热和冷却后整个状态的变化,并回家做实验加以验证。
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明白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明白固体、液体、气体差不多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明白人们能够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明白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进展史。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吸热和散热,学习物体怎样吸收热能和散发热能;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可以吸收热和散热的方法;3.通过做实验,了解不同物体吸收热和散热的情况,并能正确地应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吸热和散热的概念以及物体吸收热和散发热的情况。

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方法,并能够判断、应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夏天为什么会感觉很热,冬天会感觉很冷,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引出本课内容。

2. 讲解教材内容(10分钟)通过介绍教材中“吸热和散热”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物体吸收热和散发热的原理。

3. 实验环节(30分钟)1.实验一:“碗盖子的不同吸热散热实验”–将两个碟子覆盖在两个碗上,一个覆盖一个不覆盖,再将两只毛毯分别覆盖在两个碗上,并记录每个碗内部的变化。

–结果:•覆盖的碗内部温度上升较快,说明覆盖物体能吸收热能的速度更快,即这个碗的吸热性能较强;•不覆盖的碗内部温度上升较慢,说明不覆盖物体更容易散发热能,即这个碗的散热性能较强。

2.实验二:“不同物体吸热散热实验”–将两个相同的物体(如两个相同大小、颜色和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用手接触并感受它们的温度;–将一个黑色物体和一个白色物体放在一起,用手接触并感受它们的温度;–将一个金属物体和一个纸张物体放在一起,用手接触并感受它们的温度。

–结果:•相同物体的温度相同,说明它们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也相同;•黑色物体的温度比白色物体的高,说明黑色物体吸热性能强;•金属物体的温度比纸张物体的低,说明金属物体的散热性能强。

4. 巩固练习(1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与教材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反思(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评自己的学习情况。

提问及回答相关问题,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1.教材: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2.工具:–两个碗和两个碟子–两只毛毯–两个相同大小、颜色和形状的物体–一个黑色物体和一个白色物体–一个金属物体和一个纸张物体五、教学评价1.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等方式,感知吸热散热的基本原理。

四年级科学 第二单元 冷和热(作业)

四年级科学  第二单元    冷和热(作业)

第二单元冷和热(作业)第一课冷热与温度一、填空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

2、一杯热水会逐渐变凉,其温度下降的规律是是(先快后慢,逐渐降低)。

二、简答1、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答(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段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3).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三、根据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完成下面的曲线图热水降温曲线图70 ↑(温度℃)第二课热的传递一、填空二、简答题1.什么叫传导?答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2.什么叫对流?答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3.什么叫辐射?答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加热和冷却会影响物体的(形态)和(体积)。

三、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答(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或打火机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第三课加热和冷却一、填空1、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2、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3、160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造出了(空气温度计)。

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兰海特发明了华氏温标,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出了(摄氏温度)用(℃)表示4、加热和冷却会影响物体的(形态)和(体积)。

5、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6、很多物体像糖和蜡烛一样受热会融化成液体,冷却后又凝结成固体。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2.4.吸热和散热》word教案(2)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2.4.吸热和散热》word教案(2)

吸热和散热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完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3.有认真、细致、严格操作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教学重难点: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3.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教学准备:杯子、温度表(两根)、水、沙、记录表、黑白塑料手套、黑白纸杯、不同颜色的气球等。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目标效果分析引入新课水和沙的吸热实验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热会从温度高的地方往温度低的地方传导,那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一样吗?取出一杯水,一杯沙,在同样的光照下,哪一个升温快些呢?那你们准备怎样来验证你们的猜测呢?取出不同颜色的气球、纸猜测猜测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能有理由地说出自推广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它们的吸热、散热性能一样吗?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在生活中的应用杯、手套,你能自己设计一个对比实验,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吗?思考实验的方法,需要的实验材料,分组进行实验对给出的材料加以利用,进行分组实验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出有哪些地方用到己的想法得出实验结论,对原先的猜测进行判断知道深颜色的物体吸热比较快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隐含着许多科学。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复习题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复习题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局部第一单元第一课空气的性质1.空气具有〔〕、〔〕、〔〕、〔〕等性质。

2.空气与水的一样点有:〔〕、〔〕、〔〕、〔〕;不同点有:〔〕、〔〕、〔〕、〔〕。

3.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喷气式飞机运用了空气的〔〕推进飞机飞行。

4.日常生活中,利用了压缩空气的地方有〔〕、〔〕。

5.空气具有〔〕,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

第一单元第二课热空气与冷空气1.冷空气〔〕是因为冷空气比同体积的热空气重,热空气〔〕是因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2.制冷空调应该挂在房间〔〕方,取暖器应该放在房间〔〕方。

3.三国时,我们中国人利用〔〕的原理创造了〔〕;1783年,法国人利用〔〕的原理成功制造出( )。

4.由于地面上各个地方的冷热程度不一样,冷空气总要向热的地方流动,空气的〔〕就形成了风。

5.在没有风的情况下,为什么烟总是向上升?答:因为烟是受过热的空气即热空气,而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烟总是向上升。

第一单元第三课空气中有什么1.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占空气体积的〔〕%,其他的主要是〔〕占空气体积的〔〕%,此外还有少量的〔〕〔〕等。

2.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石灰水外表出现了一层白膜,证明空气中有〔〕。

3.制取二氧化碳:在一只瓶里放入一些小苏打,再倒入一些醋,瓶里出现的泡泡就是〔〕。

4.二氧化碳的性质①.使澄清的石灰石变浑浊;②.灭火。

5.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是什么?答: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利用不支持燃烧与比空气重的原理来工作的。

第一单元第四课空气也是生命之源1.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 ),会危害( )与( )。

2.汽车尾气会麻痹人的神经,造成体内缺氧,甚至造成〔〕。

3.燃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黑烟与〔〕,燃烧塑料会产生〔〕,会严重损害人与动物的肝脏与脑4.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与〔〕。

5.森林有〔〕、“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等美誉。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发现物体散热和吸热的过程;2.掌握产生吸热和散热的方法和条件,知道吸热和散热对人类的影响;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4.调整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兴趣,发扬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和现象;2.吸热和散热的方法和条件;3.吸热和散热对人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讨论法3.实验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问学生这个季节出门穿多少衣服?引入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概念,让学生对季节温度的变化产生意识。

二、探究吸热现象1.出示多个盛有同温热水的烧杯,给每一个烧杯盖上纸盖子,然后在纸盖子上放上相同重量的方糖,在相同条件下,观察方糖的融化时间。

学生会发现在一定时间内,融化最慢的是哪个烧杯?为什么?这个是吸热现象。

2.出示每一个空玻璃试管再加到同一高度的水,其中一个试管盖上白纸,一个不盖,并照相。

等待几个小时后观察,学生会发现有水表面温度更低的杯子,不盖试管的水已完全蒸发了。

这个是散热现象。

三、细节讲解1.什么是吸热和散热?2.产生吸热和散热的方法和条件。

3.介绍各物体的散热和吸热情况,讲解过程中夹杂着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产生兴趣。

四、实验演示和讨论1.实行教学演示——“用朗缪尔浴伴随泡沫飘浮”。

用水在朗缪尔烧杯里制备冰浴,再在一个较小的烧杯中加热水,观察泡沫的运动。

结果是泡沫很快被水吞噬,演示失效,学生会发现自己对吸收和传热有很大的误解,引发讨论。

2.学生分组,给出三个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①一块金属挂在室外,其他条件相同,晴天、阴天、夜晚吸收的热量是怎么样的?②杯子里装不同颜色的水,不同颜色的水在不同条件下的散热和吸热情况有什么不同?③在冬天,窗户密闭对于保温有什么影响?如何进一步保温?五、总结1.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我们在冬天如何保暖,如何保持植物温暖庇护在冬天?”2.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的心得体会。

《吸热和散热》教学案例

《吸热和散热》教学案例
二 、 计 理 念 设
现 了活 动 的价 值 , 免 了探 究 活 动 避 “ 闹而无 效 ” 热 的现 象 。
三 、 学 目标 教
1 .结 合 农 村 学 校 实 际 , 发 开 我 校 是一 所农 村 小 学 , 验 室 实 里 的器 材 大 多是 以前 的 自然课 时 留存 的材 料 。经 历 了这 么 多 年 的
“ 步 子 ” 学 。 四 年 级 的 学 生 从 大 教
次 等 , 是“ ” 这 扶 的探 究 过 程 。在 学 生 明 白这 样 才 能 进 行 科 学 的实 验
在 进 行本 课 学 习前 , 生对 物 学
后 , 可 以放 手 让 学 生 去 实 验 了 。 就 体 的 吸热 和 散 热 现 象 有 一 定 的 了 接 触《 学 》 科 到现 在 , 经历 的 观察 活 扶 到 放 , 解 , 道一杯热水会慢慢变凉 , 知 知 动 和 验 证 性 实 验 比 较 多 , 历 的 探 这样 由“ ” “ ” 体 现 了探 究 的 经
“ 雨 ” 大 多 残 缺 不 全 。 我 们 学 校 风 ,
很 多 时 间 去探 究 物 体 吸 热 和 散 热 校 本 资 源
现 象 中的更 多奥 秘 。 基 于 此 , 课 继续 学 习 和 了解 本 不 同物 体 吸 热 和散 热 的性 能不 同 , 认 识 同种 质 地 不 同 颜 色 物 体 吸 热 和 散 热 性 能不 同 。 通 过 对 身 边 这
培 道 热 传 递 的 方 式 有 热 传 导 、 对 究 性 实验 相对 较 少 。 因此 , 课 宜 层 次 性 , 养 学 生 动 手 之 前 先 动 热 本 脑 , 合 学 生 的认 知 发 展 水 平 , 符 实 流、 热辐 射 , 识 了物 体 的热 胀 冷 采 用层 层推 进 的方式 设计 教学 。 认 缩 现 象 。但 是 熟 悉 的 现 象 并 不 一 定 引起 学 生 的关 注 , 学生 并 不会 花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教学内容:1. 吸热和散热的概念。

2. 吸热和散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吸热和散热原理的理解。

2. 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2. 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3.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4. 讲授法:教师讲解吸热和散热的原理和日常应用。

六、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热水、冰块、温度计、实验容器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教学资源:科学实验视频、相关科普文章。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2. 新课导入:讲解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吸热和散热现象。

3.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如何进行吸热和散热的实验,并解释实验原理。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5. 分享讨论:学生分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吸热和散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及原理。

2. 强调吸热和散热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电器或物品哪些是利用吸热和散热的原理工作的。

2. 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悟。

十、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的课程做好准备。

十一、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吸热和散热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科研机构或企业,了解吸热和散热技术的实际应用。

《探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探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探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实验课属于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第4课《吸热和散热》的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知道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是不同的,还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但学生对物体的散热性了解很少,且收集数据及分析结果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实验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四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2)技能目标:能用接触式测温仪完成不同颜色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且能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4)工程与技术:能尝试改变实验装置,继续研究其他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三、实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能通过实验数据认识到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四、实验教学内容学生使用接触式测温仪同时测得4种不同颜色物体吸热和散热前后的温度变化,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让学生明白同一种物质,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快。

五、实验材料教材上是在两个颜色不同的纸盒中放入温度计,分别放在阳光下和背阴处,观察温度变化,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见图1)。

图1 教材中的实验装置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此实验方法的条件要求高,耗时较长,如遇阴雨天气无法进行实验。

而且学生在户外操作不安全,读取温度计示数的结果往往有偏差。

也有学生表示此实验方法不够准确,因为温度计测量的是纸罩内的温度,而非不同颜色纸盒表面的温度。

基于以上事实,我对实验材料做了创新与整改(见图2)。

图2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它主要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台灯光源,用来代替太阳光(见图3)。

第二部分,四色灯罩,分别是白色、黄色、蓝色和黑色.安装灯罩时,要保证各面与光源的距离相等(见图4)。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 二单元《4 吸热和散热》 苏教 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  二单元《4 吸热和散热》  苏教 版
设计思路
结合新的课程标准,本课设计成一节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课。通过前一课时对“热” 相关知识的学习,发现四年级的孩子虽然在生活中也有相关经验,但是对保温这一概念 还不清晰,或者有许多片段式的小概念,还没有融合成一个科学大概念,并且运用的概 念也很难和生活实际现象相联系。利用微课让学生复习与热相关的知识,建立前概念, 了解什么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如何设计保温杯等并将自己所学到知识化成思维导图 (如何保温)。
2. (观察保温杯)谈话: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影响物体保温的 因素。 学生交流。
3. 思考:如何让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更好呢? 学生反馈(在杯子夹层添加泡沫、棉花)
4. 谈话:如果让你设计一个保温效果好的保温杯,你会怎样 设计?(结合思维导图)
5. 小组合作进行(画设计图) 6. (展示学生作品)提问:每个小组都对保温杯进行了设
教学活动
课前准备
设立了一个“材料超市”,为学生准备各色制作保温杯需要的 材料。
提出需求
谈话:同学们,我们通过之前的学习了解许多关于热传递 的知识,今天我就给你们学有所用的机会,聘用你们当个小 小设计师计制作保温杯。(明确任务)
设计一个 保温杯
1. 提问:冬天要来了,大家都会使用保温杯,你们觉得什 么样的保温杯好呢? 学生讨论(美观、轻便、保温效果好、结实、功能多……)
计,请那个小组来介绍下设计思路,大家也可以提下建 议或可行的想法,好吗? 7. 学生交流后修改自己的设计。
1. 谈话:刚才大家已经设计好自己小组的保温杯,接下来你
准备怎样去制作这个保温杯呢?你们相互交流,制定一个可
如何制作
行的方案好吗? (学生讨论)
保温杯
2. 提问:在制定方案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准备怎样 解决?

《吸热和散热》教学设计科学课件PPT模板

《吸热和散热》教学设计科学课件PPT模板
注意:记录杯中的初始温度和10分钟后的温度,以 及降温多少。 感受杯中的降温过程。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
保温杯并不能保持原来 的温度,只能做到减缓 温度的变化。
总结:
• 一、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 的,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通常优于液体。
• 二、深色物体升温快,降温也快;浅色物 体升温慢,降温也慢。
苏教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 课件
金属杯子, 玻璃杯和塑料杯
用手触摸三种杯壁的温度,说明了什么?
金属吸热快,塑料吸热慢
几分钟后,这三种水的温度都一样吗?
金属散热快,塑料散热慢
热的良导体——金属吸热快,散热也快——水温降的快 热的不良导体——塑料吸热慢,散热也慢——水温降的慢
确定每组承担的任务:1、2组无盖的杯子,3、杯 上加盖4、杯外包毛巾,5、加盖、外包毛巾, 6、7、8塑料泡沫
感谢您的阅读! 为了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 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 整及打印,欢迎下载!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吸热和散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吸热和散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 吸热现象:观察不同物质在吸收热量时的变化,了解吸热过程的特点。

2. 散热现象:探究不同物质在放出热量时的变化,了解散热过程的特点。

3. 应用实例:分析生活中吸热和散热现象的应用,如制冷剂、保暖材料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观察和分析吸热和散热现象,了解其特点。

2. 难点: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吸热和散热现象。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吸热和散热现象。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吸热和散热现象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不同物质(如石头、木块、金属等)。

2. 教学工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白板等。

3. 教学资源:相关科普文章、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吸热和散热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吸热和散热现象。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吸热和散热时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4. 分享与讨论: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吸热和散热现象的特点。

5. 案例分析: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吸热和散热现象的应用。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吸热和散热现象。

七、教学步骤:1. 步骤一:导入实验,感受吸热和散热现象。

2. 步骤二:介绍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吸热和散热现象。

3. 步骤三: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吸热和散热时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4吸热和散热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4吸热和散热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同样大小的黑纸罩的杯子和白纸罩的杯子、温度计
实践
活动
检 查




2.4吸热和散热
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研究不同颜色、同种物质的吸热与散热性能
1、提问:不同颜色的同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一样吗?怎样设计实验证明?
2、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
2.4吸热和散热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 题
2.4吸热和散热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1、能够设计并完成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2、知道深色来自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
3、能用物体吸热、散热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重 点
难 点
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
设计并完成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3、学生实验
4、学生汇报数据
5、小结:深色物体升温快,降温也快;浅色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
二、讨论生活中的吸热、散热现象
1、谈话:我们知道了不同物质和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不一样,那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吸热、哪些地方要散热?人们是怎么做的?
2、学生联系生活举一些例子。
3、观察图片,思考这些现象与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有什么关系?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杯
1、谈话:我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你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吗?我们要来比一比,那个小子制作的保温杯保温效果最好。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优秀导学案课件PPT导学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优秀导学案课件PPT导学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吸热和散热》优秀导学案课件PPT
导学案
一、导入
1.通过微信或其他社交媒体分享图片或小视频,引起学生对温度变化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会感到热,什么情况下会感到冷。

2.让学生看看当今最热门手机,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并思考为什么手机会变热,如何才能让它散热。

二、知识整合
1.了解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并了解物质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2.了解不同物质的散热速度不同,如水和沙子的散热速度不同。

3.帮助学生产生好奇心,思考如何测量物体的温度。

三、实践环节
1.根据学生的好奇心,设置科学实验任务,自己制作教学物品,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一起动手,一起学习”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3.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做实验,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巩固和扩展
1.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发现物体吸热、散热对生活有哪些影响。

2.拓展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课外读物、作业任务等方式,加深对物体吸热、散热知识的理解。

五、思考题
1.什么情况下容易让手机变热?为什么?
2.燃放鞭炮时会感到手冷,这是为什么?
3.夏天储存冰棒,放在什么环境下散热快?
六、参考文献
1.《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
2.《小学科学实验》
3.《自然科学之窗》杂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吸热和散热
教学目标
1.能够完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能够设计并完成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

3.能用物体吸热、散热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认识到不同物质、同质不同色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是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油、水、烧杯、温度计、酒精灯、火柴、石棉网、三脚架、彩色笔或墨汁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完成油和水这两种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能够做实验记录,并画出油和水这两种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曲线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热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方式,知道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形状和体积发生变化。

2.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好吗?
(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出示问题也是导入的一个方法,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热的现象和有关问题有了一些了解。


二.学习新课
(一)研究水和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1.质疑:我们都知道,给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会升高;停止加热,物体的温度会降低。

那么,如果我们同时给相同重量的水和油加相同的热,它们温度升高的速度会一样吗?如果同时停止加热,它们的降温速度会一样吗?
2.学生预测。

3.实验一:我们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实验中应注意什么?
(1)学生设计实验。

(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2)师生共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①同时加热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钟,每隔1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

加热时的温度变化
③学生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图。

(3)实验小组讨论与小结:通过这组对比实验,你能得出油和水吸热和散热的规律吗?
(4)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将温速度比水快。

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的。

(二)研究纸板和金属片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1.盖有纸板和金属片的两个鞋盒放在阳光下晒,10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猜测:
3.按步骤做纸板和金属片的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1)把盖有纸板和金属片的两个鞋盒放在阳光下晒,10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再把它们拿回阴凉处,8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3)实验小组讨论与小结: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4)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这个实验在次说明金属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比纸快。

也就是说,不同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的。

三.总结
1.通过油和水、纸板和金属板的吸热和散热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2.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通常情况下,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

四.作业
1.完成实验记录。

2.调查:询问家长,海水和海边沙滩的温度是否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设计并完成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

2.能用物体吸热、散热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通常由于液体。

2.那么通知不同颜色的相同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否相同?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探究。

二.探究不同颜色、同种物质的吸热与散热性能
1.提问:不同颜色的同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一样吗?
2.学生猜测,提出自己的观点。

3.提问:怎样设计实验证明?
4.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

5.学生交流探究方案,修改完善。

6.学生分组实验。

7.学生汇报数据,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8.师生共同总结:同一物质,深色升温快,降温也快;浅色升温慢,降温也慢。

三.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吸热、散热现象
1.谈话:我们通过实验证明:不同物质的吸热、散热的性能不一样的;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散热的性能也是不一样的。


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吸热、哪些地方要散热?人们是怎样做的?
2.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3.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思考这些现象与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有什么关系?
4.学生讨论交流。

5.小结:冰箱后面的散热板漆成黑色是因为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更好;沙漠地区的人们常穿的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形成气体对流,因此会使人感觉凉爽;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相同的光照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而沙滩温度高。

四.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杯
1.谈话:我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不同物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你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吗?我们要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的保温杯效果最好。

2.学生讨论,设计图纸,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展示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点评。

4.评一评:哪个实验小组设计的保温杯好?
五.总结
1.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比水快,同种物质,颜色深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比颜色浅的快。

2.不同物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六.作业
1.能解释生活中的利用吸热和散热原理的现象。

2.完成实验记录。

板书设计:
4、吸热和散热
油快快
水慢慢
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速度不同。

物质吸热快散热也快,吸热慢散热也慢。

深色快快
浅色慢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