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妇科病经验举隅

合集下载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疑难病经验+临床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医案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医话6则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疑难病经验+临床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医案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医话6则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疑难病经验+临床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医案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医话6则一、麻黄附子细辛汤谈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由麻黄、细辛、炮附子三味药组成,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里助阳,细辛温化寒饮,既助麻黄解表,又配合附子逐里之寒饮。

本方具有助阳解表、温里寒饮之功效,组方严谨,众多医家对此独具慧眼,颇多发挥。

已故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曾用本方治疗一女性哮喘患者:白天无咳喘,但有鼻塞流涕,头痛、口干不思饮,背恶寒,但欲寐,晚上喘息胸闷,喉中痰鸣,吐少量白痰,便干,脉沉细,苔白根腻,变态反应检查对尘土、螨虫、花生、大豆等八种物质过敏,他医以三阳合病用大柴胡汤加生石膏加减服汤剂38剂不效。

经胡老辨证为少阴表证夹饮,与麻黄附子细辛汤3剂(麻黄6g,细辛6g,炮附子6g),诸症大减,又继续服药2月余,诸症消失,经追访3年未见复发。

胡希恕先生率先提出少阴病当属表证的观点,是他通过长期学习《伤寒论》及临床体验而得出的结论。

《伤寒论》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无热恶寒者发于阴。

”日人山田宗俊认为该条是辨别太阳表证与少阴表证的重要条文,他说:“所谓阴阳二字,指其人因有寒热虚实之殊,而言太阳、少阳、阳明皆属实热;少阴、太阴、厥阴皆属虚寒……其发于阳之始谓之太阳;发于阴之始谓之少阴。

”所以,当机体出现发热恶寒者为在表的阳证,亦即太阳病,当机体出现不发热而恶寒者为在表的阴证,与太阳病相对应的理应是少阴病。

清末伤寒名家陆渊雷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当用于正气虚弱,且有外感表证。

”藤平建患感冒咳嗽久治不愈,用小青龙汤不效,后经仔细辨证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用后不久即愈。

已故北京名医岳美中先生在菏泽行医期间,曾治一中年男子,秋天遇风寒,全身发冷,恶寒较明显,诊其脉沉细,他医处方治之疗效不佳,经岳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半剂而效。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老师曾治一青年咳嗽2月,服中药数剂不效,诊时症见恶寒无汗,鼻塞头痛,咽干不思饮,切其脉弦,苔白润,冯老师诊为少阴夹饮之咳,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仅服1剂而解。

一张止痛神方——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

一张止痛神方——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

一张止痛神方——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今天经方大咖黄煌老师来长沙传授经方,我算是黄老师的忠实粉丝了,每次来长沙讲课,我都去学习,黄老师把难懂的经方,通俗化,民众化,人人都能学,人人都易懂,所以深受广大学员的喜爱,学了能用,用了能显效,这就是经方的魅力。

这次黄煌老师讲到风湿骨痛经方运用,讲到了麻黄附子细辛汤,一张很好的止痛方。

我想起自己在临床上治疗神经痛效果很好,也给大家分享一下。

01临床案例下班后,回到自己的工作室,一位20多岁的女性患者,弯腰驼背走进来。

主诉右侧胁肋痛剧烈,呼吸时痛甚,胸前憋闷,不敢呼吸。

我怕她是心脏问题,她说下午已经在省人民医院做了心电图,B超、CT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就没有开药,约好后天做核磁共振检查再看。

但是患者疼痛难忍,听别人说附近中医诊所看病不错,就进来试试。

我询问病情后,排除了心脏问题,确定为肋间神经痛。

查舌按脉之后,舌苔白,脉沉细,处以三副中药,具体汤药如下:处方:麻黄5克、附子30克、细辛6克、白芍20克、甘草6克、瓜蒌20克、红花10克、桂枝10克、薤白15克、柴胡10克、枳壳6克用法: X3副,开水冲服,每日一剂,分2次饭后温服。

看完后,也就把这事放脑后了,因为工作繁忙,基本不会去随访患者,这也是我工作的疏忽,一般是患者复诊或者自己好了,再介绍别人来看病的时候才知道某某的病好了。

这个患者肋间神经痛好了,过几天后来看痘痘,说感谢我3剂药给她治好了,也没有去做核磁共振检查了,真心感谢!医生也喜欢听赞扬的话,患者的赞扬是鼓励也是鞭策。

鞭策我不断地学习进步,提高诊治水平。

02临床案例前不久,有一个老爹爹,头部患带状疱疹,在西医院打针吃药20多天,疱疹基本好了,就是疼痛没有缓解,吃止痛药头晕,站都站不稳,不吃又痛苦不堪,后来听说中医附二皮肤科不错。

那天正值我上班,患者痛苦面容,非常渴望我能为他解除疼痛,我问他为什么不早点看中医,他说开始不知道是带状疱疹,开始只是痛,以为是脑中风,所以就去看西医,一看就说要住院检查,患者也只能听从医生的。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疑难病经验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疑难病经验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疑难病经验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之少阴篇。

伤寒病传变至少阴,病位在心、肾两脏。

少阴病有寒化和热化两端。

《伤寒论》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方为: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少阴病之寒证第一方也,药味虽少,但温阳解表力宏,是著名的方剂之一。

此方以附子为君,温阳固本;细辛辛热散寒;麻黄辛温发汗,驱邪外出。

近代医家对此方的应用更有所发挥。

文献报道,本方对寒痹、面瘫、低血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颤并发循环障碍、高原综合征、嗜睡、失音等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笔者亦常用此方治疗阳虚外感、风邪入脑头痛、风寒暴瘖,以及色寒症(伤寒“两感”症)、手少阴本经脉病等,也收到较好疗效。

现介绍如下:1.风寒暴瘖因感受寒厉之邪,突然失音,咽喉剧痛,吞咽不利者,多称为急喉痹。

本证与风热急喉痹相似,所不同者在于,患者形寒脉紧,舌淡苔白,口中和,小便清长,大便不实或溏。

处方如下:麻黄6g,炮附子9g,北细辛5g,人参叶9g,生姜9g,水煎温服。

服时逐口慢呷,常收奇效。

按:方中人参叶,苦、甘而寒。

入肺、胃经。

《纲目拾遗》谓其“补中带表”。

对各种失音均有明显疗效。

笔者用上方治愈多例风寒失音病人。

一般而言,对阳虚而风寒重者效果更佳。

2.风邪入脑头痛中医古籍中在介绍头痛一证时,有言风邪入脑者。

如《寿世保元》(明·龚廷贤)就有风入脑髓之说。

据笔者临床观察,这类头痛患者,常以后脑为甚。

有时连及巅顶,痛较剧烈。

常因外感风邪,或因劳倦而发作。

多呈慢性经过,且反复难愈为其特征。

与现代医学之神经性头痛(如枕神经痛)比较接近。

发作时常有疲乏,烦躁呻吟,出冷汗,恶寒,面色苍白,以手抱头,或用毛巾包札。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合方妙用(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治验)(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产后身痛)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合方妙用(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治验)(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产后身痛)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合方妙用(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治验)(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产后身痛)
我曾经用葛根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愈两位颈椎病患者,其中一位女患者还兼有鼻炎,也同时痊愈。

又曾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愈一位双肘双膝疼痛的寒痹患者。

前几天又用独活寄生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了一位坐骨神经痛患者,三副药病愈大半,基本上不疼了。

前年也实践过李可老师用小青龙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方,治愈了一位喘咳患者。

也试用过肾着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方,治疗了我的姐夫的剧烈腰部疼痛,效果也不错;他有轻微的腰椎间盘突出和膨出。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治验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治验
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产后身痛
(组成)麻黄9g,附子6g,细辛3g。

水煎服。

(功效)温经散寒。

(临床应用)主治产后身痛。

《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用于邪郁少阴病,也用以治疗禀赋阳虚、产后体虚、气血耗损、重伤阳气,腠理空虚、风寒之邪乘虚而着,流走经脉,以致骨节疼痛之症。

病虽不同,病机则一。

麻黄散寒解表,附子温少阴之气,补命门之阳,细辛温通少阴,配合用之有温里散寒之功。

对产后畏冷汗出,甚则大伏天重裹棉衣仍觉寒不能忍,骨节疼痛者,尚可配合养血活血之药。

临床常与独活寄生汤合用。

如以本方合五皮饮,可用于经行前后浮肿。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经验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经验
301of Shanghan Lun:” Shaoyin disease,registration,the fever,sinks of arter ies and veins,Mahua n g Fuzi Xixin decoction as the god” . The or iginal prescription was two Liang ephedra,two Liang as arum,a nd a n aconite,and is the representative prescription for taiyin a n d shaoyin.Professor Huang Huang dedicated to the study of classical prescr iptions f or many years,and found that Mahuang Fuzi Xixin de- coction has the function of nour ishing yang and resolving superficies.It can be widely used in all yang def iciency syndromes,and t he ap- plication points:deep and thin pulse,depression,and thin phlegm,clear urine in large amounts and da rk yellow complexion.Aconite should be fried first for long time.The author had obtained good curative effect by applying on various diseases. Keywords:M ahuang Fuzi Xixin decoction;yang deficiency;Huang Huang

黄煌教授运用麻黄、甘草经验

黄煌教授运用麻黄、甘草经验

黄煌教授运用麻黄、甘草经验麻黄是多年生灌木植物,主产于山西、河北、内蒙、陕两、甘肃、新疆等地。

麻黄耐严寒和干旱。

干燥高地、山岗、干枯河床、多沙地带、沙漠等均可生长。

麻黄的草质茎入药。

色淡绿或黄绿,内芯红棕,味苦涩。

处方名用生麻黄、炙麻黄、麻黄绒等。

由于沙尘暴的频发,我国2000年发布了严格控制麻黄、甘草等护沙植物采集的有关通告。

麻黄是传统的发汗药、平喘药及利水消肿药。

美国引种麻黄早已成功,并于1985年和1986年批准麻黄碱、伪麻黄碱为非处方药物。

后来由于发现麻黄的上述成分具有类似苯丙胺的兴奋剂作用,服用后尿检呈阳性,现已经严格控制其使用:在美国有14个州限制麻黄制剂的销售,不容许用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1994年美国得州网球锦标赛中一妇女死亡,认为因服用含麻黄的“处方1号”有关,为此有关生产厂家受到美国FDA的通报,WHO拟订的全球通用草药手册范本,亦将其从目录名单中取消。

(引自第二届全国道地药材学术研讨会资料《国际草药科研生产与市场的最新报告》)1药证麻黄主治无汗而肿,首先是肿。

如甘草麻黄汤主治“一身面目黄肿、小便不利、脉沉”的“里水”(第十四),越婢汤主治“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

无论有汗无汗,只要见浮肿,均可用麻黄。

临床所见浮肿的程度不一,有一身悉肿者,有仅虚浮身重者,也有面色黄暗,肌肉松浮,有浮肿倾向者。

其次为无汗。

麻黄有发汗作用,尤其是大剂量使用麻黄时,其发汗的作用更为明显。

《伤寒论》甘草麻黄汤条下“不汗再服”的解释,可见患者本应有“无汗”,而服药效果的标准就是出汗。

麻黄甘草汤加附子,为麻黄附子甘草汤,主治“脉微细,但欲寐”的少阴病,谓能“微发汗”(302条),也有发汗的作用。

麻黄汤主治“脉浮,无汗而喘者”(235条),根据原文有“发汗则愈”的说法,则其中无汗尤为关键。

大青龙汤中麻黄量最大,6两,主治“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由于该方的发汗作用强烈,所以,张仲景特意说明其禁忌证为“脉微弱,汗出恶风者”,认为如果误诊,“服之则厥逆,筋惕肉闰”。

黄煌运用温经汤治疗妇科疾病经验举隅

黄煌运用温经汤治疗妇科疾病经验举隅
可, 二便正 常。唇 淡 , 淡 润 、 净 。黄 师处 以 温 经 舌 苔
时痛 经 已罢 , 重增 加 。 体
按 : 四逆 散治 疗无 效 , 排 除 阳气 内郁不发 所 用 先 致 的痛 经 。其 人虽 自觉 手足 心烦 热 、 口唇 干燥 , 为 似 热 证 , 怕 冷 , 天需 要 电热毯 才 能睡 , 但 冬 舌质 暗淡 , 小 腹 部疼 痛 , 经色 暗红 等显 然是寒 证 。根 据《 金匮要 略
足, 经血 生化 无 源 , 长期 闭经 ; 故 不荣 则痛 , 经常 头 故 痛; 嘴唇 淡 、 舌淡 润苔 净 、 肤 干燥 , 皮 一派气 血 不足 以
荣 之象 。现代 医学也证 明长期 营养不 良会 致 卵巢 功
于南 京 中医药 大学 国 医堂 门诊部 。患 者痛 经 已有多
年, 治不愈 , 久 近来 加 重 。末 次 月 经 为 1 1月 5日~ 1 月 9日; 次 月 经来 潮 均 脸 色 惨 白 , 1 每 因疼 痛 难 忍 需 就地 蜷 缩 , 须 服用 止 痛 片 才 可缓 解 ; 期 3 必 经 ~5
止 痛药 或益 母 草 , 经 时间 尚准 , 月 色暗 红 ; 足冷 , 手 但 手足 心热 , 平素 怕 冷 , 天 需 要 电热 毯 才 能 睡 觉 ; 冬 胃 中不舒 , 时有 恶 心 , 身 酸 痛 , 浑 项强 ; 大便 偏 干 ; 口唇 干 燥 , 色 暗 红 , 质 暗 淡 。 曾用 四逆 散等 方 药 治 唇 舌
“ 来寒 热 ” 畴 l , 合 用 小 柴 胡 汤 。方 证 相 应 , 往 范 4 故 J
效若 桴鼓 。
案 2 李某 , , 5岁 ,0 6年 1 : 女 4 20 1月 2 日初 诊 8
往 必然导 致气 血 不 足 ; 冲任 又 与 足 阳 明 胃经 交 于 气

黄煌经方讲座笔记——妇科常用方(转载)

黄煌经方讲座笔记——妇科常用方(转载)

黄煌经方讲座笔记——妇科常用方(转载)黄煌经方讲座笔记——妇科常用方战争年代,妇女的地位迅速提高,承担了提供人力资源的重要任务,要能怀得上,保得住,生得下第一张方:温经汤1. 解决“怀得上”的问题吴茱萸3-10克(很苦)当归6-12克川芎6-12克白芍6-12克党参6-12克桂枝6-12克(肉桂3-6克)阿胶6-12克生姜6-12克(干姜3-6克)丹皮6-12克甘草6-12克制半夏6-12克麦门冬12-24克加红枣15-30克,味道会好些有四物汤(缺地黄),有桂枝汤(缺大枣),有麦门冬汤,有半张桂枝茯苓丸(有桂枝、丹皮、芍药)治疗近50岁的妇人,腹泻多日不止,傍晚发热感,小腹痛、胀感,手掌烦热,口唇非常干燥(枯),面色憔悴。

本方是女性调经方。

多用于闭经、不孕、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原发性闭经:女性年满18岁尚未来潮。

举例:丑小鸭变亭亭玉立少女继发性闭经:月经已经来潮,而出现6个月月经不行者(占闭经患者95%),与减肥有关服用期要三个月以上才有效果,甚至一年以上,一定要有耐心,原方最有用2.不孕症《金匮要略》:“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大部分和不排卵有关系,月经周期紊乱,即使来的话,量也非常少。

排卵后无持续一周以上高温,无双相,或曲线平坦,或高低不平。

日本经验:适用温经汤的妇女大部分伴有手掌皮肤干裂,角质化指甲周围毛刺多,不滋润。

口唇干,不滋润。

美手,美脚方,美容,美首,美甲,美发矢数道明病案:26岁女子,每年仅行经三次。

双手指端粗糙、裂口、疼痛,全身经常发冷,但手心、脚心、口唇发热。

服温经汤后,首先手指皮肤好转,后发热感消失,五个月后指端指纹恢复正常,一年后怀孕,产下健康女婴。

青春期少女或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中年妇女比较多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青春期少女,或中年妇女(天然雌激素)3.习惯性流产:连续发生流产三次或三次以上,《金匮》:“曾经半产”4. 老年性阴道炎,外阴瘙痒症,手足皲裂,指掌角化症(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女性黄褐斑,嘴唇干枯疼痛,头发枯黄,质发脆(发为血之余),脱落中医理论的血:主要是指月经的血,与生殖相关的激素有关必须是羸瘦而干枯的女子温经汤体质:羸瘦,皮肤松弛,腹壁薄而无力(无脂肪),口唇干枯而不红润,皮肤干枯发黄发暗,缺乏光泽或潮红或暗红或黄褐斑,有些患者手掌脚掌出现裂口,疼痛或发热感,或出现阴道炎(老年),毛发脱落、干枯、发黄。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重症顽疾举偶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重症顽疾举偶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重症顽疾举偶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主任医师杨素娟哈尔浜卷烟总厂医院岳锦生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病兼表证治(301)条中,原文曰:“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笔者认为本方作用远非于此。

应用经方,贵在变通,通其理,变其法,活其用。

审其脉证,随证加减,更能提高疗效,试用本方治疗重症顽疾,结果效验极著,此举3则以示拙用。

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刘某,男性,47岁,农民。

2003年3月初诊,以胸闷,气短,心悸2年余为主诉入院。

证见心悸,胸闷,气短,夜寐不安,常常憋醒,心率30~48次/分,常伴有黑蒙,晕厥。

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住院期间经用阿托品试验,心率最高达70次/分,诊断为病窦综合征。

建议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患者因家庭条件贫困,加之恐惧心理,拒绝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因而采用中医药治疗。

查体,患者精神疲惫,神志恍惚,处朦胧的嗜睡状态,心率38次/分,节律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舌质淡,紫暗有瘀斑,舌苔白滑,脉沉迟,联系到“少阴病,但欲寝”征状,认为阳气衰弱,阴阳失调是该病之本,而气虚血瘀,气血运行不畅则是该病之标。

治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处方:麻黄10g,附子6g(先煎20分钟),细辛6g(后下),桂枝15g,川芎20g,丹参15g,黄芪30g,西洋参10g(或红参10g),赤芍15g,日一剂,水煎400ml,分2次早晚分服。

连服1月,心率达65次/分,精神好转,未再发生晕厥,夜间睡眠良好。

随访1年,能坚持劳动,偶感胸闷心悸,脉缓,即服上方缓解。

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属中医“心悸”,“厥证”,“迟脉”,“胸痹”等证的范畴。

其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或胸疼,头昏,甚则昏厥,气短,乏力,喜温恶寒等症状。

本病以心肾阴虚、阳气衰微为发病的根本,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仲景为少阴病阳虚外感而设,具有温阳散寒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该方中的药物主要成份麻黄碱,乌头碱,细辛挥发油等,可使心脏兴奋,心率加快,传导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缺血改善。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3妇人病方要点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3妇人病方要点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妇人病方战争年代,妇女的地位迅速提高,承担了提供人力资源的重要任务要能怀得上,保得住,生得下第一张方:温经汤解决“怀得上”的问题12吴茱萸3-10克(很苦)当归6-12克川芎6-12克白芍6-12克党参6-6-12克桂枝6-12克(肉桂3-6克)阿胶6-12克生姜6-12克(干姜3-6克)丹皮6-12克甘草6-12克制半夏6-12克麦门冬12-24克加红枣15-30克,味道会好些有四物汤(缺地黄),有桂枝汤(缺大枣),有麦门冬汤,有半张桂枝茯苓丸(有桂枝、丹皮、芍药)治疗近50岁的妇人,腹泻多日不止,傍晚发热感,小腹痛、胀感,手掌烦热,口唇非常干燥(枯),面色憔悴。

本方是女性调经方。

多用于闭经、不孕、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原发性闭经:女性年满18岁尚未来潮。

举例:丑小鸭变亭亭玉立少女继发性闭经:月经已经来潮,而出现6个月月经不行者(占闭经患者95%),与减肥有关服用期要三个月以上才有效果,甚至一年以上,一定要有耐心,原方最有用2.不孕症《金匮要略》:“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大部分和不排卵有关系,月经周期紊乱,即使来的话,量也非常少。

排卵后无持续一周以上高温,无双相,或曲线平坦,或高低不平。

日本经验:适用温经汤的妇女大部分伴有手掌皮肤干裂,角质化指甲周围毛刺多,不滋润。

口唇干,不滋润。

美手,美脚方,美容,美首,美甲,美发矢数道明病案:26岁女子,每年仅行经三次。

双手指端粗糙、裂口、疼痛,全身经常发冷,但手心、脚心、口唇发热。

服温经汤后,首先手指皮肤好转,后发热感消失,五个月后指端指纹恢复正常,一年后怀孕,产下健康女婴。

青春期少女或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中年妇女比较多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青春期少女,或中年妇女(天然雌激素)3.习惯性流产:连续发生流产三次或三次以上,《金匮》:“曾经半产”4.老年性阴道炎,外阴瘙痒症,手足皲裂,指掌角化症(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女性黄褐斑,嘴唇干枯疼痛,头发枯黄,质发脆(发为血之余),脱落中医理论的血:主要是指月经的血,与生殖相关的激素有关必须是羸瘦而干枯的女子温经汤体质:羸瘦,皮肤松弛,腹壁薄而无力(无脂肪),口唇干枯而不红润,皮肤干枯发黄发暗,缺乏光泽或潮红或暗红或黄褐斑,有些患者手掌脚掌出现裂口,疼痛或发热感,或出现阴道炎(老年),毛发脱落、干枯、发黄。

麻黄细辛附子汤临床应用举隅

麻黄细辛附子汤临床应用举隅

参,里 阳虚为本 ,表寒凝为标 ,证属阳虚寒凝。故予温阳散寒
之 法 。方 用 麻 黄 附 子 细 辛 汤加 味 。钵 草 正》云 :“麻 黄 以轻扬
之昧,而兼辛温之性 ,故 善达肌 表,走经 络,大 能表 散风邪、
祛除寒毒……若寒邪深入少 阴、厥 阴筋 骨之 间,非用麻 黄、
官桂 不能逐也 ……或兼温药以助 阳,可逐阴凝之寒毒 。”故
黄 附子细 6 g,杏 仁
8 g,半夏 10 g,五味 子 10 g,甘 草 6 g。水 煎 服 ,1剂 /d。患 者
服 3剂 后 咳 嗽减 轻 ,鼻塞 流 涕 消 失 。继服 6剂 ,咳嗽 缓 解 。连
续服 3O剂 ,自觉神清气爽,畏寒及尿多诸症悉除 ,随访半年
未 复 发 。
按 咳 嗽 为 临 床 常 见 病 症 ,辨 证 首 先 分 清 外 感 、内 伤 ,
1剂 /d,水煎服。6剂后项背肩及 上肢痛减 ,续服 6剂后脱
去棉衣 ,不畏寒 ,头部活动较前灵活 ,精神 明显好转,唯双手
指 仍冰凉 ,原方加 当归 15 g,再服 l0剂后 诸症 消失 ,嘱服
“颈 复康 颗 粒 ’'善 后 。 随访 1年 未 复 发 。
按 根 据 本 案 临床 表 现 ,可 归入 祖 国医 学 ‘痹 证 ”范畴 。
关键 词 麻黄 附子细辛汤;头痛;颈椎病;气管 炎;喉 炎;医案 中图分类号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 004-6852(201 1)01-0043-02
麻黄细 辛附子汤 出 自《伤寒 论》301条 :“少 阴病 ,始得 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本方多用于里 虚寒兼表寒的“太少两感证 ”。方中麻黄宣肺散寒 ,解太 阳之 表邪 ;附 子 壮元 阳 ,补命 火 ,能 够 搜逐 深 陷 的寒 邪 ,温 少 阴之 阳气 ,《神农本草经》云:“附子气味辛温 ,主寒湿 痿蹙 ,拘 挛, 膝痛 ,不能行步 ”;细辛气 味辛 温雄烈 ,走 经窜络 ,能入髓透 骨,温经通窍止痛,《神农本草经》日:“细 辛气 味辛温 ,主咳 逆上气 ,头痛脑动 ,百节拘挛 ,风湿痹痛 ,死肌 。,,3药合用可 于温 阳中促进解表 ,于解表中不伤 阳气 。清代 医家郑钦安认

黄煌用药心得--附子

黄煌用药心得--附子

黄煌用药心得--附子展开全文附子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旁生块根。

恽铁樵说:“附子最有用,亦最难用。

”“最有用”,是说附子能够救人于危急存亡之际,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附子又能强壮健体,所谓通行十二经,内温脏腑骨髓,外暖笳肉肌肤。

许多名医,以擅用附子出名。

明代浙江名医严观,常用姜汁制附子,人称“严附子”。

近代四川名医祝味菊先生也擅用附子,30年代在上海行医,经常用附子救治危急重症,超人的胆识,独特的配伍,出奇的疗效,赢得病家和同道的好评,雅号“祝附子”。

现代云南名老中医吴佩衡先生,附子运用十分得手,而且其量很大,有达400g者,令人昨舌,人称“吴附子”。

“最难用”,依我所见,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指附子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但附子证难以辨识,不是在危急之际错失良机,就是因为治不对证而不见功效;第二指附子有毒,如果用不对证,不仅无效,甚至出现毒副反应。

附子内含乌头碱,入口服乌头碱0.2mg即可发生中毒反应,3-5mg即能致死。

故口服生附子是非常危险的。

据说印第安人常用乌头的药汁涂抹箭头,野兽中箭以后很快倒地。

附子中毒的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眼花、四肢及周身发麻、畏寒,继而瞳孔放大,视觉模糊,呼吸困难,手足抽搐,血压及体温下降。

乌头碱可直接毒害心肌细胞,中毒可导致心室纤颤。

所以,必须讲究附子应用时的指征、配伍以及服用剂量、方法、煎煮时问、药物品种等诸多因素。

正因为如此,古代医家畏用附子者不乏其人。

正如清代张隐庵在《本草崇原》中所说的那样:“甚至终身行医,而终身视附子为蛇蝎,每告人曰:附子不可服,服之必发狂,而九窍流血;服之必发火,而痈毒顿生;服之彼内烂五脏,今年服之,明年毒发。

”附子难用.从此可以窥见一斑了。

1 药证附子主治脉微细。

附子是古代的救脱药。

多用于严重的呕吐、腹泻以及大量出汗以后导致的以脉微弱或脉沉伏不出、四肢厥冷为主要特征的危急重症。

如《伤寒论》干姜附子汤(附子、干姜)主治“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

转】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黄煌-刘渡舟-卢崇汉-倪海厦】兼细辛毒性

转】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黄煌-刘渡舟-卢崇汉-倪海厦】兼细辛毒性

转】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黄煌-刘渡舟-卢崇汉-倪海厦】兼细辛毒性转】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黄煌-刘渡舟-卢崇汉-倪海厦】兼细辛毒性16-02-22 作者:想像力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具有助阳解表之功。

用治平素阳虚又外感风寒之证。

笔者临证用于治疗小儿肺系病证,每能应手取效,兹举验案如下。

1 过敏性鼻炎李某,男,7岁,1998年5月17日初诊。

患儿有过敏性鼻炎史3年,经常遇冷风打喷嚏,流清涕,鼻塞,曾用中西药治疗未效,近日着凉症状加重。

诊见:形瘦,面色(白光)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紧。

询知患儿平素怕冷,手足发凉,纳差,时常腹痛,大便不成形。

证属阳虚外感,肺窍失和,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处方:麻黄、炙甘草、细辛各5g,熟附子3g,黄芪15g,蝉蜕6g,茯苓12g,防风、大枣各10g。

每天1剂,水煎分3次温服。

5月20日二诊:服药2剂,即感鼻炎症状明显减轻,原方续进5剂,症状消失,且面色转红润,怕冷感减轻,胃纳好转,大便成形,舌质转红润,苔薄。

嘱间断服香砂养胃丸、附子理中丸月余。

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过敏性鼻炎,以反复发作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特点。

《秘传证治要诀》曰:“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宜乌、附、干姜之属”。

可见阳虚是过敏性鼻炎的病因之一。

本例为阳虚之体,复外感寒冷所致,切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故3年之疾获愈。

2 喉源性咳嗽谭某,男,12岁,1999年12月5日初诊。

喉痒干咳5天,稍受凉或异味刺激则加重,时发出清咽样干咳声。

曾服头抱氨苄、牛黄益金片、咳必清等药3天未愈。

诊见:阵发性喉痒作咳,无痰,遇凉风或大声说话则呛咳不止,咽部不爽、不红,扁桃体无肿大,咽后壁淡黄、有少许淋巴滤泡增生,舌淡略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浮。

听诊心肺无异常,血常规及×线胸透亦无异常。

诊为喉源性咳嗽,证属阳虚外感,寒凝肺系,治宜温经散寒,利咽止咳,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处方:麻黄、橘红各5g,熟附子、细辛、甘草各3g,百部、桔梗各10g,蝉蜕6g。

黄煌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妇科病经验举隅

黄煌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妇科病经验举隅

F b. 01 Vo1 7 e 2 0 .1 No 2 .
王莒生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经验
毛 常亮 指 导 :王莒生 王 萍 , ,
(. 都 医科 大 学 , 京 10 1 ;2 首 都 医科 大学 附属 北 京 中 医 医 院皮 肤 性 病 科 , 京 10 1) 1首 北 000 . 北 00 0 关 键 词 :名 医经验 ;王 莒生 ; 银屑 病 ; 中 医疗 法 中 图分 类 号 :R 7 . 63 2 59 . 8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 1 0 ·3 42 1 )2 0 8 ·2 0 5 5 0 ( 0 0 0 ·0 40 - · - 和 退 行 期 .王 师 受 已故 名 中 医关 幼 波 教 授 学 术 的 影 响, 张银 主
王 莒 生 教 授 是全 国第 四批 名 老 中 医继 承 人 指 导 老 师 , 士 博
研 究生导师,享受国务 院政府特 殊津贴 .曾师从著名皮肤科专
家 张 志 礼 教授 , 陈美 教 授 以及 著名 中医 内科 专 家关 幼 波 教 授 ,
屑病 的脏腑辨 证主要从肝论 治, 初期应清泄肝火, 中期应疏肝
1 典型 病 例
故 出现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 如失眠头痛 , 精神萎靡 ,
语 言 声 低 ,自觉 头 两 侧 痛 连 及 后 项 背 强 痛 ,肌 肉酸 痛 而 入 睡 困 难 ,眼 皮 沉 重 等 .患 者 面 貌虚 浮 ,意 欲 低 下 ,精 神 萎 靡 ,有 极
1 1 多囊卵巢综合征 .
血 症 为 基 本 特 征 的临 床 综 合 征 , 者 多 表 现 为 体 毛 增 多 , 患 肥胖 , 好 发痤 疮 , 闭经 等 . 本 案 患 者 多 囊 卵 巢 综 合 征 病 史 多年 , 期 长 内 分泌 紊 乱, 丘 脑 一 体 一 巢 功 能 失 调 . 患 者 唇 色 淡 ,面 黄 下 垂 卵 黯 ,嗜 睡 ,脉 沉 , 一 派 阳 虚 征 象 ;而 皮 肤粗 糙 , 月 经 不 调 , 为 周 期 紊 乱 , 腰 椎 间盘 突 出 病 史 , 明 患者 有 瘀 血 证 存 在 , 以 有 说 故

每日一方(八)黄煌经方基层医生读本——麻黄附子细辛汤

每日一方(八)黄煌经方基层医生读本——麻黄附子细辛汤

每日一方(八)黄煌经方基层医生读本——麻黄附子细辛汤古代的温热性止痛兴奋剂,经典的温经散寒方,具有镇痛、镇静、抗炎、抗变态反应以及类似肾上腺素样的作用,适用于以精神萎靡、恶寒无汗、身体疼痛、脉沉为特征的疾病。

1原始配方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2方证提要发热恶寒、无汗、身疼痛、但欲寐、脉沉者。

适用人群31.体壮面黑:体格健壮,但面色黄黯或发黑,无光泽,皮肤干燥无汗。

2.极度疲倦:如精神菱靡、无精打采,表情淡漠,声音低弱。

或昏昏欲睡,呼之能应。

或反应迟钝,包括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失灵。

3.显著的恶寒感:怕冷厚衣,特别是头部冷感背部冷感更为显著,常常包以头巾或戴棉帽;或体温高而无热感。

4.分泌物清稀:或口水多、发热而不喜喝水。

或鼻流清涕而不觉。

或痰液清稀,小便清长等。

5.疼痛:如头痛,或咽痛,或腰痛,或牙痛。

6.脉沉:脉重取方得,但沉而不弱,或脉沉紧,或沉细。

7.诱因:如极度疲劳、受凉、过度使用寒凉药吻、月经期等。

4适用病症以下病证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1.以发热为表现的疾病,如感冒发热、耐药菌感染发热等。

2.以受寒疲劳为诱因、无汗面黄为特征的突发性疾病,如暴哑失音、突发性耳聋、暴盲、面瘫、脑干脑炎等。

3.以疼痛为表现的疾病,如三叉神经痛、偏头痛、脑瘤头痛、坐骨神经痛、腰扭伤、关节痛、牙痛、肾结石造成的肾绞痛、痛经、更年期舌痛等。

4.以心动过缓为表现的疾病,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动过缓。

5.以睡眠障碍为表现的嗜睡与失眠。

6.以反应迟钝为表现的月经过期不来、闭经、便秘等。

7.以鼻塞为表现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

8.以震颤抽动为表现的疾病,如多动症、帕金森综合征等。

5加减变化1.腰部沉重、神疲乏力者,加干姜10g,茯梦15g,白术15g,甘草5g。

2.消瘦、食欲欠佳者,加桂校、甘草、生姜、大枣,可减毒增效。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经验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经验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经验赵永旺;韩旭【摘要】目的讨论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主之”.原方由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组成,是治疗太阴少阴两感的代表方.黄煌教授多年来潜心于经方的研究,发现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扶阳解表之功.可广泛应用于阳虚诸症,应用要点1)脉沉细.2)精神萎靡.3)痰多清稀、小便清长、面色黄暗.附子需先煎久煎.笔者临证用治多种疾病取得良好疗效.【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5(013)014【总页数】2页(P42-43)【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阳虚;黄煌【作者】赵永旺;韩旭【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高阳镇卫生院中医科,保定071500;河北省保定市唐县卫生职业专科学校教导处,保定072350【正文语种】中文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主之。

”原方由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组成,是治疗太阴少阴两感的代表方。

吾师黄煌教授多年来潜心于经方的研究,发现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扶阳解表之功。

可广泛应用于阳虚诸症,应用要点1)脉沉细。

2)精神萎靡。

3)痰多清稀、小便清长、面色黄暗。

附子需先煎久煎。

笔者临证用治多种疾病取得良好疗效。

案1:腰腿痛孙某某,男,65岁。

2012年4月13日初诊。

右侧下肢放射性疼痛7天,既往腰间盘突出30年,曾大量激素穴位注射好转,10年前发现股骨头坏死,7天前,右侧下肢后侧放射痛,拘挛感。

每因刷牙、洗脸,弯腰局部受凉而疼痛复发,恶寒喜暖,太阳晒后感觉减轻,大便正常,小便清长,白天精神差喜睡。

刻诊:面色少华,精神差,纳差,倦怠乏力,形寒肢冷。

腰部叩击痛,右下肢后侧放射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无力。

综观脉证,结合病史,辨为少阴中病,寒邪凝滞而痛,当以扶阳温经,散寒止痛为法。

处方:麻黄15 g,附片30 g(先煎),细辛10 g,干姜10 g,桂枝15 g,山药20 g。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子宫脱垂、更年期综合症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子宫脱垂、更年期综合症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子宫脱垂、更年期综合症治子宫脱垂前面我们说过,麻黄汤可以治疗子宫脱垂,麻黄附子细辛汤也能治疗子宫脱垂。

这是我一个学生的经验:一个妇人,52岁,怕衰老,就坚持锻炼,又搞瑜伽又是步行,结果劳累过度,子宫脱垂了。

子宫脱垂怎么办呢?跑来看中医。

人挺瘦但是面灰黑,平时畏寒又乏力,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有了。

麻黄5g、附子5g、细辛2g、干姜、甘草,就这个方给她吃,另外用五倍子每天煎汤熏洗外阴。

五天以后,她来了,说中药灵,子宫上去了。

治更年期综合症更年期出现的舌痛证,如果出现了脸黄,出现失眠,可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我是这样用的。

子宫、卵巢切除以后的乏力、精神不振,我经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上我的一张验方更年方。

更年方,是桂枝加附子汤加上半张二仙汤,用这个方,治疗女性阳虚证。

上次治疗一个来自家乡的女子,人本来是非常精神的,脸色也很滋润的,但卵巢切除以后,人一下子就不行了。

后来怎么调理的?就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阳痿麻黄附子细辛汤能够壮阳,这是中医的“伟哥”,效用和伟哥的作用差不多。

伟哥,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不能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也是这样。

朱良春先生说过,他治疗一个中年患者,因为感冒来诊,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他就给开了这张方,过了一个星期病人又来了,希望他开原方。

问他还感冒吗?说感冒好了,那为什么还要吃这个方呢?病人支支吾吾,始终不肯讲,后来才说吃了以后性功能够增强。

也有报道小柴胡加麻黄能够治疗功能性的不射精。

使用注意这个方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不可长期大量的使用,有效以后一般要减少用量。

因为长期服用麻黄,弄不好的话可能会有损伤。

还有,麻黄附子细辛汤不能打成粉装胶囊吞服。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汤剂,我们要严格遵循经典的制剂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煌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妇科病经验举隅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主之。

”原方由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组成,是治疗太阴少阴两感的代表方。

吾师黄煌教授多年来潜心于经方的研究,临证运用本方远远超出《伤寒论》的治疗范畴,尤其擅长与他方合用治疗一些妇科病,取得显著疗效。

兹介绍随诊过程中收录的医案3则,总结其治疗规律,以飨同道。

1典型病例
1.1多囊卵巢综合征
案例1:患者,女,44岁,因“月经后期10年余”于2007年12月17日就诊。

患者有多囊卵巢病史,月经后期,长年服用中药未愈。

刻下:患者形体壮实,身高167 ctn,体重100 kg,皮肤粗糙,肤色黄黯,月经后期、量少,白天嗜睡,困重乏力,入夜难以成眠,下肢轻度浮肿,唇舌黯淡,苔白腻,脉沉。

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

黄师处以:生麻黄10 g,制附片10 g,细辛6 g,甘草3 g,干姜10 g,葛根30 g,川芎12 g,白术20 g,茯苓20 g,桂枝15 g,赤芍15 g,桃仁15 g,牡丹皮15 g。

水煎,每日1剂,日服2次。

1周后复诊,精神状况好转,体重有所减轻。

嘱原方续服。

患者坚持服用本方,后告知月经正常,疲劳感减轻,自觉舒适。

按: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近年来逐渐增多的难治性疾病之一,是一种以长期不排卵或稀发排卵、卵巢多囊性增大、高雄激素血症为基本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多表现为体毛增多、肥胖、好发痤疮、闭经等。

本案患者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多年,长期内分泌紊乱,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功能失调。

患者唇色淡、面黄黯、嗜睡、脉沉,为一派阳虚征象:而皮肤粗糙、月经不调、周期紊乱、有腰椎问盘突出病史,说明患者有瘀血证存在,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茯苓丸调整体质,药后患者精神状况好转,疲劳感减轻,而且月经正常,体重减轻。

1.2子宫内膜癌术后
案例2:患者,女,50岁,因“失眠头痛3年”于2008年2月26日就诊。

患者行子宫内膜癌术并6次化疗后,目前各项检查指标均位于正常范围内。

刻下:患者面色黄黯,浮肿貌,精神萎靡,语言声低,手足冰冷,失眠头痛,自感因肌肉酸痛而入睡困难,白天哈欠频频,眼皮沉重,头两侧痛连及后项背强痛,脉搏60次/min,唇黯红,舌黯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

黄师处以麻黄附予细辛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生麻黄10 g,制附片10 g,甘草10 g,细辛6 g,柴胡20 g,黄芩6 g,制半夏20 g,党参12 g,茯苓20 g,肉桂6 g,桂枝6 g,制大黄6 g,龙骨12 g,牡蛎12 g,干姜10 g,红枣20 g。

水煎,每日1剂,日服2次。

患者服
药3剂后,自我感觉精神明显好转;8剂后,脸部浮肿明显减轻,食欲改善。

服药期间无不适,自我感觉浑身轻松很多。

后常服此方,并逐渐减量。

后患者告知能安睡,精神大为好转。

按:该患者为50岁女性,行子宫内膜癌手术并化疗后,卵巢破坏、萎缩,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严重,对下丘脑一脑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其功能亢进,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故出现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失眠头痛、精神萎靡、语言声低、自觉头两侧痛连及后项背强痛、肌肉酸痛而入睡困难、眼皮沉重等。

患者面貌虚浮、意欲低下、精神萎靡、有极度的疲劳感、手足冷等属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同时伴有烦躁、焦虑、睡眠障碍、注意力下降、易惊、心悸等明显精神神经症状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故两方合方治疗,终取得显效。

1.3脱肛
案例3:患者,女,47岁,因“反复脱肛1年余,加重半月”于2008年8月18日就诊。

刻下:患者脸色黄黯,两目黯,两颊色素沉着,眼睛轻度浮肿,精神欠佳,乏力倦怠,嗜睡,手肿,受凉后呕吐清粘涎沫,时反酸咽痛,腰部如冷水浇,全身怕冷,下肢轻度浮肿,月经量、色、质尚属正常,小便少,大便稍溏,舌淡胖嫩,脉沉,脉率72次/min。

黄师处以:生麻黄6 g,制附片6 g,细辛6 g,干姜12 g,白术12 g,茯苓12 g,甘草6 g,红枣20 g。

水煎,每日1剂,
日服2次。

1周后复诊:患者精神尚可,药后脱肛改善,嗳气、口吐清水均有所好转,仍有疲劳感,嗜睡,大便成形,2日1次,舌黯淡,苔薄。

原方续服,1个月后复诊:患者告知脱肛情况已大为好转,嗜睡减少,下肢浮肿已消,疲劳感减轻,自感面色好看许多。

按:脱肛多见于体质虚弱的小儿、老年人和身高瘦弱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临床一般常用益气升提药治疗。

本案患者系中年女性,机体功能低下,呈一派“阳虚水泛”之象,黄师据此选用麻黄附予细辛汤为主方,配合甘姜苓术汤温化水饮,方证相应,效如桴鼓。

2讨论
上述3个案例虽然病情不一,临床表现各异,但却体现了相同的证,即“脉沉细,但欲寐”。

案例1表现为“嗜睡、脉沉而月经不调”,案例2表现为“白天嗜睡而夜晚失眠、脉沉、伴头痛”,案例3表现为“嗜睡、脉沉见脱肛”,三者嗜睡的同时都见有精神萎靡、畏寒怕冷、脉沉缓等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方证”是黄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对人的体型体貌特征、心理特征、生命指征、营养状况、健康状况、家族疾病谱等多方面的概括,是体和病的结合体。

黄师认为,辨病可以保证有效问题,辨体则保证安全问题。

而体质的识别主要根据患者体型、肤色、脉象、腹证、舌象等比较客观的体征,结合患者平时好发的症状来判断。

另外,经过临床多年观察,
黄师提出了麻黄附子细辛汤体质,即患者一般体型偏胖,面色黄黯、缺乏光泽,皮肤粗燥,体格壮实,唇舌不红,无汗,恶寒感明显,发热或不发热,意欲低下,精神萎靡,有极度的疲劳感,手足冷,脉沉弱或沉细或沉迟,舌质淡,苔白润,性格较内向,言语不多,无血压高、糖尿病,心、肺、肾等重要脏器无损害。

这类患者多对外界环境反应迟钝。

黄师还发现,该体质患者的表现类同于女性下丘脑一垂体~卵巢轴功能低下的表现。

其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后面色可逐渐变白,精神饱满,畏寒感消失,脉象有力,心跳变快,妇女月经正常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附子、细辛均有兴奋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样作用的广泛药理效应,有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等作用,故可用于一些功能低下的疾病,以振奋机能。

临床运用此方时,黄师常与他方合用,如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可合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伴有脸红、唇舌黯淡、少腹压痛、下肢皮肤粗糙等瘀血症状时合用桂枝茯苓丸;伴有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合用栀子厚朴汤;伴有腰部沉重疼痛怕冷、神疲乏力者合用甘姜苓术汤;伴有月经不调、腹痛、便溏、面肢浮肿等合用当归芍药散等,均取得显著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