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一级学科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生物学(动物医学)学科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动物医学)学科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组织学进展
2
32

选修
4163204
兽医临床病理学
1
32
研究生根据所在学科选修1门课程。
2163101
兽医微生物学
1
48
2162305
动物组织胚胎学
1
48
补修课
2162303
动物生理学
0
48
补修
以同等学力或跨一级学科录取的研究生至少应补修本学科硕士或本科高年级主干课程3门,可列多门。
2042103
直博生总学分≥39学分,其中课程学分≥32学分,学术交流=1学分,实践训练=2学分,论文开题报告=2学分,中期考核=2学分
研究方向
1.动物生理学,2.分子神经生物学,3.动物克隆与转基因动物培育。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与学分要求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博士生
直博生
备注
公共必修课学分
博士生=4
直博生=9
8190007
博士外国语
2
32

必修
必修
8141004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6

必修
必修
6141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必修
618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36
春、秋
必修
6350001
中文科技论文写作
2
32

直博生和分流获得博士资格的硕博连读生博士外国语为英语的选择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博士外国语非英语的选择中文科技论文写作
学术交流=1
实践训练=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进展的细胞生物学与有关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与严谨学风,遵纪守法,具有团结合作、勇于追求真理与献身于科学研究及教育事业的精神;掌握坚实宽厚的细胞生物学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进展趋势,熟悉本学科有关领域的前沿动态,熟练地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有关领域中做出制造性的成果;能熟练地运用至少一门外国语;具有健康的心理素养与体魄。

二、研究方向信号传导;细胞免疫;肿瘤生物学治疗;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细胞分子生物学;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工程(生物技术与细胞培养)。

三、学习年限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硕士学制三年。

四、课程设置五、考核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六、学位论文的工作及发表论文的要求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本专业特别要求务必在SCI源杂志发表(含同意)一篇研究论文或者在中文一级学报发表(含同意)二篇以上研究论文方可授予博士学位。

七、必读与选读书目1、宋今丹主编,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章静波,林建银,杨恬,医学分子细胞生物学,中国协与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3、吴乃虎,基因工程原理,科学出版社,19984、颜子颖,王海林译,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19985、刘良式等,植物分子遗传学,科学出版社,19976、李宝健,面向21世纪生命科学进展前沿,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7、T.A.布朗,基因组,科学出版社,20028、A.D.Baxevanis, B.F.F.Ouellette,生物信息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9、Bruce Alberts,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s,200210、W atson JD,et al..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199311、R obert F,Weaver. Molecular biology. McGraw-Hill,200212、David M. Hillis et al. Molecular Systematics,199613、Gerald Karp,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Concepts and Experiments. 200214、Science15、Nature16、Cell17、Gene18、PNAS U.S.A19、EMBO Journal20、Nucleic Acid Res21、the Plant Cell22、Journal of Cell Biology23、Journal of Cell Science24、Tissue Antigen25、Journal of Immunology26、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生物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必修
1
博士生中期考核办法见本院博士生中期考核相关规定,硕士生由导师自行安排。
博士生在第二或第三学年6月(或12月)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参见本院博士生中期考核相关规定。
文献综述与科研报告
选修
0
博士撰写综述论文并做研究进展报告
由各导师组自行安排。
开题报告
必修
0
硕士研究生至少用两年时间,博士研究生至少用三年半时间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论文题目经导师组立题或自行立题,但需经导师组审核通过。以导师组或课题组为学术交流单位,作好论文开题报告,听取各方面意见后,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改调整。研究生在开展学位论文研究期间应及时向导师组汇报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开题报告须报学院备案。
学分
硕士:总学分≥18学分,其中课程学分≥14学分,其他培养环节4学分
博士:总学分≥17-2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12-15学分,其他培养环节5学分。
(说明:普博生总学分≥17学分;硕博连读生硕士阶段修满18学分,则博士阶段课程免修(但下面“其他要求”中规定的和有关培养环节除外);本直博生总学分≥20学分,公共课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和外语课程(2学分))
其他培养环节及要求
其他培养环节
是否必修
学分
内容或要求
考核时间及方式
学术讲座
必修
4
听取国内外专家来校举办的学术讲座与学术报告,并做好记录。博士生至少120场(硕博连读生含硕士阶段),硕士生至少80场。计4学分。
研究生在读期间自行做好听报告记录,毕业论文送审前由学院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计4学分。
中期考核
科研能力及素质等要求
科研能力:
熟悉生物学科及其特定研究方向和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熟悉并掌握本专业常用的实验方法和研究技能,熟悉或了解本专业研究前沿最新技术和方法,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科研工作的能力,具备在本学科特定领域开展探索性研究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技能,具备在较短时间内熟悉并掌握交叉学科及相关研究领域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

生物学一级学科

生物学一级学科

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生物学(071009)博士培养方案培养单位:生命科学学院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细胞生物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在硕士研究生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和训练,能够全面地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与熟练的实验技能,深入了解学科前沿进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

具体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

不仅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及科研工作能力,,也可以从事高科技企业的开发与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及简介根据国家及我省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结合本单位导师专业特长等情况,本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设以下三个研究方向:1.动物细胞生物学应用先进的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思路与方法,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主要研究内容为:动物毒理学、动物免疫学、高级电镜技术、生化与分子毒理学;动物功能基因的分子功能;环境细胞生物学等。

2.植物细胞生物学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植物个体发育机制、规律以及基因调控等。

应用先进的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思路与方法,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内容为:植物病理学、植物功能基因的分子功能、植物资源利用、生化与分子毒理学;环境细胞生物学等。

3.肿瘤细胞生物学采用现代细胞生物学、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手段,研究肿瘤的预防、发生与治疗的策略和方法;研究糖尿病、中心体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小分子化合物的免疫与治疗功能的生物机制,旨在为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生培养方案第一章总则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进一步优化和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特制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二章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第一条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的实施目标是培养研究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理念、坚守科学道德;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硕士学位获得者要求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

第二条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本所目前按“生物学”一级学科下的3个二级学科专业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

(一)微生物学(071005)微生物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及系统学,微生物群体遗传与演化,微生物种间相互作用,环境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理与生态,微生物生物技术,微生物生化工程,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抗病毒及抗菌药物研究,病毒免疫学等。

(二)遗传学(071007)遗传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生物分子遗传与育种,微生物发育分化,微生物代谢及调控机制,极端微生物遗传与适应机制,微生物遗传工程,微生物-植物相互作用,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微生物基因表达系统的改造、优化和利用,微生物基因组学等。

(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生物多糖的合成与功能,糖化学与糖生物学,分子酶学,应用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极端微生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代谢产物筛选及活性研究,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免疫学,细胞周期调控的分子机制,病原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细胞自噬,微生物药物等。

根据本所战略定位和科研布局,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本所在保持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会适时进行调整,并积极发展交叉学科和新兴边缘学科。

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生物学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命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掌握本学科相关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至少掌握一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案工作能力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学习年限按《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执行,普通博士生学制三年,直博生学制五年,硕博连读博士生学制五年。

二、研究方向:()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食品安全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神经生物学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具体课程学分详见《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课程设置》(一)、三年制博士生根据《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三年制博士不实行学分制,必须修满门以上博士课程,其中必修课程不少于门。

、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一外国语(英语)()专业必修课≥门、选修课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科方向要求和研究课题需要安排选课计划。

(二)、直博生根据《中山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直博生的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

、必修课(≥学分)()公共必修课政治理论课学分第一外国语(英语)学分()专业必修课至少须修门≥学分、选修课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科方向要求和研究课题需要安排选课计划。

(三)、硕博连读生根据《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

、必修课(≥学分)()公共必修课政治理论课学分第一外国语(英语)学分()专业必修课至少须修门≥学分、选修课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科方向要求和研究课题需要安排选课计划。

四、培养必修环节要求、生命科学学术讲座每位学生在校年期间必须出席不少于次前沿讲座及各种专题报告,须向导师提交书面汇报,由导师给出考核结果。

中山大学 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 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微生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2006.03.06)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微生物学及相关生物技术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至少熟悉一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校教学工作能力;身心健康,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微生物生物化学与分子遗传学2.微生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3.微生物分子遗传学4.环境微生物分子生物学5.微生物代谢工程与发酵新技术6.微生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防治7.杀虫微生物与基因工程8.资源微生物学9.微生物与生化药学10.病原微生物分子生物学11.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三、学习年限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硕士学制三年。

四、课程设置五、考核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发表论文要求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 3 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本专业特别要求必须在SCI源刊物发表(含接受)1篇研究论文或在中文一级学报发表(含接受)2篇以上研究论文方可授予博士学位。

七、主要参考书目1刘志恒,现代微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22徐建国,分子医学细菌学,科学出版社,20003陈代杰,微生物药物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4林永成,周世宁,海洋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5贾盘兴,噬菌体分子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16Frederick M(颜子颖,王海林译)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科学出版社1998,北京7Sambrook , J . : et al. (金冬雁等译):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1北京.8Glazer, A. et al. (陈守文喻子牛等译):微生物生物技术. 科学出版社,2002,北京.9赵利淦等: 反义RNA和DNA,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武昌.10Snyder L., Champness W., Molecular Genetics of Bacteria, 2nd Edition, ASM Press, 200211Prescott L.M., Harley J.P., Klein D.A.: Microbiology. 5th International Edition, McGraw Hill Press, 200212Lewin , B . : Genes (最新版).13Pennington S.R., Dunn M.J., Proteomics: From Protein Sequence to Function,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Ltd, 200114Mount D.W., Bioinformatics: Sequence and Genome Analysis,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200115Aeolph , K . W . : Microbial Gene Techniques,Academic Press , INC , 1995.16Cann A.J., Principles of Molecular Virology, 2nd Edition, Academic Press, 199717Stephanopoulos G. N. et al. Metabolic Engineering.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98. 18Demain A. L. et al. Manu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nd Ed). 重要期刊1.微生物学报2.微生物学通报3.生物工程学报4.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5.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6.生物工程进展7.遗传学报8.遗传9.海洋与湖沼10.Nature及其子刊11.Science12.Cell13.PNAS14.Molecular Biology15.Journal of Bacteriology16.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17.Annual Review of Microbiology18.Molecular Microbiology19.Trends in Microbiology20.Trends in Biotechnology 21.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22. 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23.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4.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25.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26.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27.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8.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9.Microbiology-Uk30.Archives of Microbiology31.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32.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33.Research in Microbiology34.Cana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35.Current Microbiology36.Biotechnology Progress。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任务
1.培养具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够
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术,具备独立开展科研项目能力
的高水平科学研究人才;
3.培养具备科学精神、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注重实践与创新,具备
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生物医学、生物制药、生物技术等领域从事生
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二、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1.基础课程:高级生物化学、高级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技术导论等;
2.专业课程: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基因组学与遗传学、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免疫学、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等;
3.学术研究课程:科研前沿讨论、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科研伦理与
学术规范等;
4.选修课程:依据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导师的指导,选择一定数量的选
修课程;
5.实践环节:实验室实训、科研项目实践、学术会议报告等。

三、研究生培养模式
1.导师制:每位研究生有一位指导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制定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
2.课程学习:学生在前期完成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扎实的理
论基础;
3.科研导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
4.实践环节:学生通过实验室实训、科研项目实践和学术会议报告等
环节,提高实验技能和学术交流能力;。

生物学一级学科(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一级学科(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一级学科(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710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将为国家培养生物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学科要求所培养的博士生要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团结协作;能够掌握和运用马列主义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的献身精神;具有严谨、谦虚、求实、进取、敬业的学风和创新性思维等科学素养。

掌握坚实广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系统深入地掌握生物学科相关专业领域的专门知识及实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能上获得创造性的成果。

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第二外语;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二、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1. 植物学1)作物分子设计与种质创新主要以小麦,玉米,高粱和大豆为材料,通过分子设计和基因工程改造,创制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2)植物发育的信号转导主要以拟南芥和作物为材料,研究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3)植物激素与环境适应的分子机理以拟南芥和作物为材料,研究植物激素和周围环境如逆境,营养缺陷和干旱等信号互作的分子机理2. 动物学1)动物遗传学主要研究动物染色体结构及其演化;动物功能基因的克隆;动物分子系统学及分子进化等。

2)动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动物蛋白质、抗菌肽和酶的纯化、性质、功能、基因克隆、体内表达及调控和重组表达等。

3. 微生物学1)微生物生理生化本研究方向从事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及微生物酶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研究,重点研究微生物对纤维素、木素等生物质的降解酶及其生物质的降解机理。

2)资源与环境微生物学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可再生资源的微生物转化、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及清洁生产的微生物技术研究,促进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

3)微生物遗传与分子生物学本研究方向研究与工农业、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的微生物基因、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基因表达与调控机制;同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方法进行微生物酶的分子改造和代谢途径的改造,进行微生物品种、菌株的改良,构建转基因微生物。

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

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001 授理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在本学科上掌握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1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3.能熟练运用实验设备进行实验研究,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并有新见解。

4.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相关管理工作。

二、本专业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植物遗传学2.植物基因组学3.植物发育生物学4.植物生态学5.植物遗传工程6.植物生理学三、学习年限与学分1.普通硕士生实行以两年为主的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3年,其中学校提供奖学金的时间为2年,从第三年起,导师可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向学生提供奖学金。

2.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要求课程学分要求≥23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3学分。

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四、课程设置:见植物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

五、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植物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微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005 授理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能力;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4.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5.能熟练应用英语和运用计算机。

二、本专业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资源微生物学2.微生物分子遗传学3.微生物基因工程与代谢组学4.微生物与分子生态学5.环境与地质微生物学6.微生物制药7.工业微生物技术三、学习年限与学分1.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

可提前答辩,但是不得短于2.5年;也可以延迟答辩,但最长不得超过8年。

总学分要求≥31学分。

2.硕博连读和直攻博士生的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5年。

总学分要求≥54学分。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代码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代码071010

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生物学(071009)博士培养方案培养单位:生命科学学院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细胞生物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在硕士研究生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和训练,能够全面地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与熟练的实验技能,深入了解学科前沿进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

具体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

不仅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及科研工作能力,,也可以从事高科技企业的开发与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及简介根据国家及我省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结合本单位导师专业特长等情况,本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设以下三个研究方向:1.动物细胞生物学应用先进的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思路与方法,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主要研究内容为:动物毒理学、动物免疫学、高级电镜技术、生化与分子毒理学;动物功能基因的分子功能;环境细胞生物学等。

2.植物细胞生物学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植物个体发育机制、规律以及基因调控等。

应用先进的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思路与方法,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内容为:植物病理学、植物功能基因的分子功能、植物资源利用、生化与分子毒理学;环境细胞生物学等。

3.肿瘤细胞生物学采用现代细胞生物学、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手段,研究肿瘤的预防、发生与治疗的策略和方法;研究糖尿病、中心体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小分子化合物的免疫与治疗功能的生物机制,旨在为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医学工程0831001

生物医学工程0831001

生物医学工程 0831一、培养目标培养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能应用生物、物理、化学、信息、工程技术解决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问题,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适合于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及高新技术研发的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学制为4 年,学习年限3-5 年。

原则上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5 学年,全日制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7 学年。

直博生学制为5 年,硕博连读生学制为6 年,学习年限5-7 年,原则上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7 学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1.病毒性疾病防治研究2. 生物力学与生物电子学3. 分子设计与蛋白质功能4. 药物合成与分子医学5. 食品安全与医学毒理学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基本学分要求为14学分)备注:硕博连读生及直博生课程包括硕士阶段课程和博士阶段课程两部分。

硕士阶段课程按照硕士入学后拟定的所在一级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在第一学年学习完毕,所修学分至少25 学分(不包括硕士阶段学术交流学分)。

取得硕博连读资格的研究生和直博生,不再修学硕士学术交流及博士生第一外国语,在第三学期按照所在一级学科博士生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其他课程的学习,所修学分至少37学分。

五、学位论文工作的安排1.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原则上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硕博连读生及直博生应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

博士生从事科研工作和撰写学位论文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三年。

开题报告完成两年以上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2. 博士生完成开题报告后一年左右,将进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不合格者,经学院和研究生院批准,可被终止攻读博士学位。

3.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在所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要取得创新性成果。

生物学专业071000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专业071000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专业(071000)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Biology生物学(Biology)一级学科以药学、生物学、海洋药物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导向,是药学学科群的重要支撑学科。

生物学综合利用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知识,把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生物学学科融合到药学研究的全链条上去,为多肽药物、免疫分子、蛋白质组学、药物生物合成、细胞生物学、肿瘤治疗、生物统计等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解决诸多关键性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博士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体要求如下:(一)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和事业心;(二)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规范、强烈的科学责任感,有独立工作能力且有竞争力的科研工作者。

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生命伦理等;(三)围绕生命体功能活动及其机理,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整体水平上进行研究,以人类重大疾病的核心科学问题为切入点,阐释相关生理与病理现象的基本规律,发掘预防与治疗重要疾病的新靶标,为研制新型药物提供新策略与新思路。

(四)具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五)在某一专门的生物科学领域方面获得足够的技能,能够设计和完成为解决某一科学问题而需要进行的实验,能够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及批判性评价,并能够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六)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运用外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学术交流。

二、培养年限博士生的基本学制为4年,其中直接攻博生的基本学制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

博士生应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学习内容,且达到学校授予博士学位相关的条件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博士生在校时间不得少于三年,同等学力者不能申请提前毕业。

【研究生】生态学一级学科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生】生态学一级学科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关键字】研究生生态学一级学科(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3)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将为国家培养生态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学科要求所培博士生要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团结协作;能够掌握和运用马列主义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的献身精神;具有严谨、谦虚、求实、进取、敬业的学风和创新性思维等科学素养。

掌握坚实深厚的生态学根底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系统深入地掌握生态学科相关专业领域的专门知识及实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能上获得创造性的成果。

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第二外语;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能够独立承担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态保护、生态管理、生态工程设计等相关部门或行业的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

二、研究方向1、生态科学从事植被、群落、种群、生理生态、动植物区系地理等生态学根底和前沿课题研究。

2、生态技术与工程从事生态保护技术,森林、湿地、矿山等典型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技术和生物滞留系统等绿色根底设施设计等相关技术和工程设计研究。

3、生态管理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城市规划与管理等生态管理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三、学制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制为5年。

四、培养方式1.根据宽口径、厚根底的原则,本学科按生物学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按二级学科开设博士期间专业根底课程,由导师或导师组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2.本学科鼓励研究生的“三种经历”,即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在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中实行双导师合作培养。

3. 指导教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制定完成。

五、应修总学分与课程设置硕博连读研究生应至少修满40学分,其中必修29学分,选修11学分。

学位专业课包含课外专业文献阅读。

【研究生】生物信息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生】生物信息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关键字】研究生生物信息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信息生物学科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加强思想道德的学习和修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英语水平优秀,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在在信息生物学这一交叉学科领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与创新意识,并具有从事高校教学、企业科技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生物序列识别与调控2.生物分子进化3.基因药物设计4.生物信息与生物纳米技术5.细胞分子生物工程学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硕士学制三年。

五、课程设置*:由导师指定几门课程六、考核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七、学位论文工作及发表论文要求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本专业特别要求必须在SCI源杂志上发表(含接受)一篇研究论文或在中文一级学报发表(含接受)二篇以上研究论文方可授予博士学位。

八、参照书目1. D.A. Lauffenburger and J.J. Linderman. “Receptors”, Press. 1993.2.Warren J. Ewens, Gregory R. Grant,Statistical Methods in Bioinformatics. Springer Press,20033.Andreas D. Baxevanis, B. F. Ouellette, Bioinformatics: 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Analysis ofGenes and Proteins. John Wiley & Sons Press, , 20024.Pavel A. Pevzner,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 An Algorithmic Approach(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 MIT Press, 1st edition, 20005.Michael S. Waterm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Biology: Maps, Sequences andGenomes. CRC Press, 19956.Isaac S. Kohane, Alvin Kho, Atul J. Butte, Microarrays for an Integrative Genomics(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 MIT Press, 20027.David W. Mount, Bioinformatics: Sequence and Genome Analysis. Cold Spring HarborLaboratory Press, 1st edition , 20018.R.Mannhold/H.Kubinyi/H.Timmerman, Bioinformatics. WILEY-VCH 20029.Osamu Hatase,Jerry H.Wang, Bioinformatics:information transduction and processingsystems from cell to whole body. 198910.T K Attwood , D J Parry-Smith(罗静初等译),生物信息学概论“Introduction tobioinformatic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一级学科(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710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将为国家培养生物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学科要求所培养的博士生要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团结协作;能够掌握和运用马列主义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的献身精神;具有严谨、谦虚、求实、进取、敬业的学风和创新性思维等科学素养。

掌握坚实广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系统深入地掌握生物学科相关专业领域的专门知识及实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能上获得创造性的成果。

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第二外语;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二、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1. 植物学1)作物分子设计与种质创新主要以小麦,玉米,高粱和大豆为材料,通过分子设计和基因工程改造,创制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2)植物发育的信号转导主要以拟南芥和作物为材料,研究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3)植物激素与环境适应的分子机理以拟南芥和作物为材料,研究植物激素和周围环境如逆境,营养缺陷和干旱等信号互作的分子机理2. 动物学1)动物遗传学主要研究动物染色体结构及其演化;动物功能基因的克隆;动物分子系统学及分子进化等。

2)动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动物蛋白质、抗菌肽和酶的纯化、性质、功能、基因克隆、体内表达及调控和重组表达等。

3. 微生物学1)微生物生理生化本研究方向从事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及微生物酶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研究,重点研究微生物对纤维素、木素等生物质的降解酶及其生物质的降解机理。

2)资源与环境微生物学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可再生资源的微生物转化、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及清洁生产的微生物技术研究,促进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

3)微生物遗传与分子生物学本研究方向研究与工农业、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的微生物基因、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基因表达与调控机制;同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方法进行微生物酶的分子改造和代谢途径的改造,进行微生物品种、菌株的改良,构建转基因微生物。

4)微生物资源与生态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以典型微生物、海洋微生物、农业微生物、环保微生物和工业特殊用途微生物为材料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包括微生物的资源调查,农业、海洋和极端环境微生物及其极端酶的研究、微生物对不良环境的耐受机理研究、以及生态环境中大量不可培养微生物的前期研究等。

5)应用微生物学与发酵技术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发酵与应用,特别是微生物药物、微生物农药与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发酵生产将是本研究方向的重点。

4. 遗传学1)分子遗传学小麦体细胞杂种的遗传及表观遗传能源植物细胞壁合成代谢重要相关基因2)微生物遗传学5. 发育生物学1)干细胞生物学小鼠及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利用基因打靶(基因敲除和基因敲入)研究基因的功能及制作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胚胎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与干细胞治疗。

2)发育分子生物学利用小鼠、斑马鱼和文昌鱼等模式动物,综合运用现代分子、细胞、遗传、发育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研究胚胎发育中形态发生、细胞分化和器官/系统形成等的机制及其分子网络调控。

3)发育免疫学造血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分化及癌变;免疫相关基因组学与免疫生物信息学。

4)分子神经生物学听觉是动物体感知外界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而听力受损或听力障碍是影响人们尤其是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

本方向主要研究在听觉传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分子水平对听觉传导的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6. 细胞生物学1)植物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进行小麦、玉米、甜菜、牧草等重要农作物和经济植物功能基因的克隆和转化,小麦体细胞杂交育种及其机理研究,玉米、甜菜等植物的细胞工程育种研究。

2)植物功能基因组进行小麦、玉米品质、营养、耐逆和抗病的功能基因和分子标记研究3)植物细胞信号转导本研究方向主要以拟南芥、玉米、菜豆等为实验材料,致力于发掘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参与逆境胁迫响应的关键功能基因,阐明这些功能基因的分子机理,拓展和深化植物激素和逆境胁迫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信号转导机制。

4)肿廇细胞生物学本方向将以中国人高发肿瘤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各种现代生物学技术,探究肿瘤细胞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分子机理;肿瘤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机制;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理等。

5)细胞分化与转分化本方向主要研究:1、血管内皮细胞分化与转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2、细胞自噬、老化及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3、胚胎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机理研究。

6)动物细胞信号转导和凋亡TLR在介导细胞凋亡发生过程中的分子机理;体内和体外beta-arrestins 介导的信号传导在细胞凋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体内和体外TLR和beta-arrestin 之间的相互调控机理。

7.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功能基因表达与调控本方向主要研究真核生物功能基因重点是生物免疫、生长发育等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机理、基因组与蛋白质组学及基因工程药物。

2)酶与蛋白质生物化学本研究方向研究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的酶、蛋白质/肽、多糖及其它生物大分子的性质、纯化、结构与功能。

3)糖生物化学本研究方向研究多糖、糖的缀合物、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糖的转化与利用等。

8.海洋生物学1)海洋微生物学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海洋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技术及系统分类学、海洋微生物种质资源与海洋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开展海洋特殊微生物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2)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海洋动物、藻类和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功能基因筛选及活性化合物的分离与效果评价,发掘具有药用潜力或生态效应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展海洋生物资源转化的生物技术研究。

3)海藻与浮游生物学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海洋藻类与海洋原生生物的分离培养技术及系统分类学研究,以及海藻与浮游生物的应用研究。

4)海洋动物学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鱼、虾、贝、鲍、参等海洋经济动物的繁育与养殖生物学以及免疫生物学研究,海洋哺乳动物演化、行为及生殖生物学研究。

5)保护生物学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海洋动物多样性及海洋动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濒危海洋动物的资源调查与保护等研究。

9.生物物理学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三、学制硕博连读研究生学制5年。

四、培养方式1.根据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本学科按生物学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按二级学科开设博士期间专业基础课程,由导师或导师组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2.本学科鼓励研究生的“三种经历”,即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在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中实行双导师合作培养。

3. 指导教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制定完成。

五、应修总学分与课程设置硕博连读研究生应至少修满40学分,其中必修29学分,选修11学分。

学位专业课包含课外专业文献阅读。

由学校组织的研究生在第二校园经历和海外经历中取得的学分,与培养计划内必修课内容及要求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可采用课程置换方式,经导师同意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认定后可以作为必修课成绩,取得相应学分;培养计划以外的课程可作为选修课学分认定。

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含前沿讲座)不少于29学分,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11学分。

应在一年内修完本生物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后,再加修部分博士生课程。

1. 必修课程与必修环节思想政治理论 3学分(硕士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学分(博士阶段)第一外国语 3学分(硕士阶段)专业外语 2学分(硕士阶段)学位基础课 7学分(硕士阶段)学位专业课 4学分(硕士、博士阶段各2学分)模拟项目申请 1学分(博士阶段)前沿讲座 6学分。

(具体要求)社会实践 1学分(硕士阶段)2. 选修课≥11学分。

博士研究生第一外国语为英语的,第二外国语可作为选修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则第二外国语必修英语。

3. 补修课 1-2门不计学分对前沿讲座的基本要求:前沿讲座采取学术讲座、交流和讨论会等形式,包括研究生的个人专题综述、参加著名学者的学术报告等。

要求硕博连读研究生本人在读期间应就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前沿做专题综述性学术报告或研究报告,该主讲报告不少于6次,其中至少3次为双语(或英语)讲座;研究生本人在读期间参加听取前沿讲座至少20次以上。

要求研究生每学期平均至少阅读5篇专业学术论文(英文)。

在完成上述对学术讲座的要求后,研究生应提交主讲学术报告与阅读的学术文献清单和由主持讲座的教师签字的听取的学术报告清单。

考核时指导教师或导师组据此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

考核按通过、不通过记分,成绩通过以上者记6学分。

社会实践考核:本学科各专业的研究生,都应本着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了解和解决热点实际问题相结合、与研究生就业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应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前两年内完成,社会实践的方式包括在校内兼任助教和助管等工作(如参与本学科的实践教学、担任本科学生辅导员),以及自选题目完成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

参与实践教学的研究生应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教学研究论文,担任本科学生辅导员的研究生应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学生工作研究论文,参与社会调查的研究生应提交不少于3000字的调查报告。

本学科各专业组织研究生导师及相关人员对研究生提交的论文或调查报告进行审查,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

考核按通过、不通过记分,成绩通过以上者记1学分。

模拟项目申请的考核:模拟课题申请的考核可在转博后第一学期进行。

要求博士研究生根据各类国家级课题(包括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计划项目以及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等)申请指南,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选择其中之一类科技计划严格按照申请书撰写要求撰写并提交完整的项目申请书。

考核时由指导教师组织进行项目模拟答辩,并据此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

考核按百分制记分,成绩60分以上者记1学分。

六、资格考试和中期考核1.对硕博连读研究生实行博士生资格考试制度,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由学位分委员会组织的以博士生导师为主至少5名教授组成的资格考试专家小组组织进行。

2.资格考试内容分为政治思想考核、外国语和综合水平考核三个方面。

政治思想方面的考核主要包括对研究生平时的政治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并写出评语。

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外语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3.通过资格考试者即开始进入博士学习阶段,从第五学期(第三学年)开始享受博士生待遇,研究生应在二年内修完硕-博连读研究生应修学分(前沿讲座除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