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水污染控制工程(二)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水污染控制工程(下)期末复习重点.doc

(完整word版)水污染控制工程(下)期末复习重点.doc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期末复习重点(民大环境工程专业)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1、城镇污水合流制和分流制的概念1)合流制:用同一管渠收集和输送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合流制分为直泄式、全处理、截流式。

2)分流制:用不同管渠分别收集和输送各种污水、雨水和生产废水的排水方式。

2、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应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1)污水的物理性质与污染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等。

2)污水的化学性质与污染指标:●有机物指标: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 C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油类污染物、酚类污染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酸碱、有机农药、苯类化合物。

●无机物指标: pH、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有毒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等)。

3)污水的生物性质与污染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病毒。

3、总量控制标准:是以水环境质量标准相适应的水体环境容量为依据而设定的。

课后习题: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 1)生化需氧量( 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2)化学需氧量( 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 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3)总有机碳( 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4)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

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

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第三版-复习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第三版-复习总结

1、污水根据来源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污染雨水、城镇污水。

2、污水污染指标分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

3、表现污水物性的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等;表现污水化性的指标:有机物指标()、无机物指标;生物性质:大肠杆菌、细菌总数、病毒。

4、水体的自净作用: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挥发等作用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生物净化: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5、持久性污染物的稀释扩散:6、@7、非持久性污染物的稀释扩散:8、溶解氧下垂曲线:8、污水物理处理法去除对象是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方法:筛滤截流法:格栅、筛网,过滤重力分离法:沉沙池、沉淀池、隔油池、气浮池等离心分离法:旋转分离器,离心机。

9、格栅作用:用来截流污水中较粗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防止堵塞和缠绕水泵机组、曝气器、管道阀门、处理构筑物配水设施,进出水口,减少后续处理产生的浮渣,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10、格栅分类:按栅条净间距(粗50-100mm、中10-40mm、细)按形状(平面、曲面)按清渣方式分为(机械清渣和人工清渣)。

}11、筛网应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用于短小纤维回收的筛网(振动筛网、水力筛网)12、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过程13、沉淀池的类型,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性质、凝聚性和浓度,沉淀通常可以分为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压缩沉淀。

14、自由沉淀:颗粒之间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沉淀轨迹呈直线,沉砂池中的沉淀。

絮凝沉淀: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因互相聚集增大而加快沉淀,沉淀轨迹呈曲线,化学混凝沉淀及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间段的沉淀。

区域沉淀:颗粒之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沉池下部及污泥重力浓缩池。

压缩沉淀:二沉池污泥斗中的污泥浓缩及污泥重力浓缩池。

15、自由沉淀的三种假设:沉淀过程中颗粒的戴奥形状重力等不变;颗粒为球形;颗粒只在重力作用下沉淀,不受壁器和其他颗粒的影响。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1.水污染的分类:水污染可以分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两种。

点源污染是指可以明确界定出来的水污染源,如工业废水排放口等;非点源污染是指不容易明确界定出来的水污染源,如农业面源污染、城市排水渗漏等。

2.水质指标:常用的水质指标有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总磷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价水体的污染程度和适合的使用用途。

3.水处理技术: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种。

物理处理主要包括筛选、沉淀、过滤等方法;化学处理主要包括凝聚剂加入、氧化剂投加、酸碱中和等方法;生物处理主要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去除氮、磷等。

4.污水处理工艺: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有物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两种。

物理化学处理包括预处理、沉淀、过滤等步骤,主要去除悬浮物、悬浮沉降物、溶解物等;生物处理主要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去除氮、磷等。

5.水污染控制方法:水污染控制主要包括源头防治和终端治理两种方法。

源头防治是指在污染物排放前采取的措施,如选择清洁生产工艺、加强环境管理等;终端治理是指在污染物排放后采取的措施,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等。

6.水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是指对水体进行采样和分析,以评估其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

常用的水环境监测项目包括水质监测、生物监测和河流断面监测等。

7.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国家对各种类型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废水排放的最大限度规定。

工业和农业排放标准的制定旨在控制污染源的废水排放,保护水体水质。

8.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我国相关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对水污染的控制和防治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框架。

9.水污染的经济评估:水污染的经济评估是对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估算。

这些损失包括水资源损失、水生态系统破坏、人类健康问题以及相关行业损失等。

10.技术创新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水污染控制工程也在不断创新和应用新技术。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重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重点

1、生化需氧BOD:表示水中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气量称生化需氧量(以mg/L为单位)2、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mg/L为单位)。

3、水体自净作用: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过程。

水体自净过程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生物净化: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氧垂曲线:表示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中溶解氧含量沿河道的分布呈下垂状曲线。

在排污口下游河水中,溶解氧含量因有机物生物氧化的脱氧作用而显著下降,又由于下游大气复氧和生物光合作用等而使溶解氧含量增加。

下垂曲线的临界点(氧垂点),其溶解氧含量最小。

4、格栅、筛网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各使用于什么场合?在排水工程中,格栅倾斜安装在进水的渠道内,或进水泵站集水井的进口处,用来去除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及管道阀门的较粗大悬浮物,以保证后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筛网可有效去除和回收废水中夹带的纤维状杂质,如:羊毛、化纤、纸浆等。

可作为预处理,也可作为重复利用水的深度处理。

5、沉淀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沉淀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压缩沉淀(1)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 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

发生在沉砂池中。

(2)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

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3)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期末复习整合版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一、填空题1.污水根据其来源一般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城镇污水。

2.污水污染一般指标可分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

3.污水物理性指标主要有: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

4.污水的化学性质与污染指标:有机物指标: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油类污染物、酚类污染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酸碱、有机农药、苯类化合物。

无机物指标:pH、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有毒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等)。

5.污水的生物性质与污染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病毒。

6.河流的自净作用从净化体制看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7.污水中的氮有四种: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

8.污水排入河流混合过程:竖向混合阶段、横向混合阶段、断面充分混合后阶段。

二、名词解释1.水体的自净: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游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2.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3.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称氧垂曲线。

三、问答题1.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答: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或水体净化。

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物理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化学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生物净化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完整版)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1.水体自净:指污染物在水中,经过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基本恢复或完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

2.4种沉淀类型:自由沉淀:在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颗粒的物理性质,如形状、大小及相对密度等不发生变化,颗粒的沉淀轨迹呈直线。

絮凝沉淀: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互相聚集增大而加快沉淀,颗粒的质量、形状和沉速是变化的,沉淀轨迹呈曲线。

成层沉淀: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支承,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

3.污泥容积指数(SVI):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ml/g)4.活性污泥: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力的、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

5.软化,除盐(分别去除什么,用什么方法)软化就是降低水中Ca2+、Mg2+的含量,以防止其在管道设备中结垢。

基本方法有:加热软化法、药剂软化法(石灰法、石灰—纯碱法与石灰—石膏法)。

除盐就是减少水中溶解盐类(阴阳离子)总量,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应用最广)。

6.BOD: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样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20℃,5天)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7.COD:用化学方法氧化分解废水水样中有机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折合成氧量(O2)(mg/L)8.水环境容量:指在满足水环境质量的要求下,水体容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9.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1 污水污染指标中,固体物质的分类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溶解性固体(DS)+悬浮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固定性固体(FS);600℃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量即为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2 BOD COD BOD5 TOC TOD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5日生化需氧量(BOD5):测定有机物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要20天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周期太长,故目前以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BOD5=70%BOD20)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mg/L) (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测得COD Mn/OC,用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测得COD Cr/COD)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被氧化时。

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3 水体自净作用的定义和净化机制定义: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机制:(1)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2)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3)生物净化: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4 受到污水污染的河流,根据水体中BOD5和DO曲线的关系,可以分为哪几个区域(氧垂曲线)污染带:BOD5、DO均下降显著阶段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1 格栅和筛网的作用和去除对象格栅:格栅由一组或数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塑料齿钩或金属筛网、框架及相关装置组成,倾斜安装在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的进口处或污水处理厂的前端,用来截留污水中较粗大漂浮物和悬浮物筛网:应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用于短小纤维回收(振动筛网、水力筛网) 2 格栅和筛网的分类栅条净间隙分类: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mm,细格栅1.5~10mm,超细格栅0.5~1mm格栅形状分类:平面格栅,曲面格栅清渣方式分类:人工清渣、机械清渣3 沉淀法在污水处理厂中,主要用于哪几个方面①污水处理系统的预处理→沉砂池:预处理手段用于去除污水中易沉降的无机性颗粒物②污水的初级处理→初沉池:去除污水中悬浮固体,同时去除一部分呈悬浮状态的有机物③生物处理后的固液分离→二沉池:分离悬浮生长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活性污泥,生物膜法工艺中脱落的生物膜④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将污泥一起进一步浓缩,以减少体积4 沉淀的类型和各种类型的特点及应用①自由沉淀(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颗粒的沉淀轨迹呈直线。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复习重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复习重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复习重点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复习重点第九章1.污水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污染雨水及城镇污水。

2.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要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3.污水的生化需氧量只指第一阶段有机物生物氧化所需的氧量。

4.生活污水5日生化需氧量约是生化需氧量的70%左右。

5.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6.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当有机物全部被氧化时,此时的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7.污水出路:1污水经处理后排放水体,2污水的再生利用。

8.经过适当的深度处理后回用于水质要求较低的市政用水、工业冷却水等,是解决城镇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按功能高低依次将水体划分为五类: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第十章1.沉淀的四种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压缩沉淀。

2.Q/A—反映沉淀池效率的参数,一般称为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或称为沉淀池的溢流率,常用符号q表示。

它的物理意义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

理想沉淀池的沉淀效率与池的表面面积A有关,与池深H、沉淀时间t、池的体积等无关。

3.初沉池的去除对象是悬浮固体,可以去除SS约40%~55%,同时可去除20%~30%的BOD5。

哈工大水污染控制工程(二)复习总结

哈工大水污染控制工程(二)复习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二)复习总结第一章 总论1. 城市污水包括 生活污水 与 生产污水 。

污水的物理性质及指标(化学性质) 氮的种类,凯氏氮可生物降解有机物降解过程示意图 污水中的生物性质及指标2. 城市污水处理的完整步骤及各部分作用;3. 高温废水对水体危害; ①降低饱和溶解氧;②提高生化反应速率,耗氧量增大,总溶氧量减少; ③水体细菌繁殖速度加快,影响水体卫生; ④加速藻类繁殖与富营养化进程。

4. 富营养化的危害;①藻类种类减少,个体数量上升; ②藻类过度繁殖使DO 变化过度; ③大量藻类影响大气复氧;总之,富营养化是湖泊衰亡的一种表现。

5. 固体物质根据其存在状态分为 悬浮固体(SS )、胶体、溶解固体(DS )。

其中悬浮固体分为 挥发性悬浮固体(VSS )、固定性悬浮固体(FSS )。

6. BOD 测定不足及COD 测定的优缺点;(1)BOD 是生化需氧量,反映了水体中可生化降解有机物的含量。

缺点有: ①测定时间需5d ,比较长,难以指导生产实践;②如果污水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浓度较高,BOD 5测定的结果误差较大;③某些工业废水不含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或者含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有毒有害物质,影响测定结果。

(2)COD 是化学需氧量,在酸性条件下利用重铬酸钾做氧化剂氧化有机物。

优点:①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②测定时间短,仅需数小时;③不受水质的限制;防止污泥腐败无机砂石有机悬浮物 活性污泥 生物处理缺点:①不能像BOD 那样反映出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污染物的量,无法直接从卫生学角度阐明水体污染程度;②污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如硫化物)被氧化也需消耗氧,可能造成误差。

7. BOD 5/COD 称为可生化性指标,作为是否采用生化处理的标准。

其中BOD 5/COD>0.3时,认为可采用生化处理法。

8. 水质比较稳定地污水中,BOD5、COD 、TOD 、TOC 大小: ThOD > TOD > COD > BOD5 > TOC 。

水污染控制工程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整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整理

第九章1.作业P14-22.BOD:生化需氧量,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间接反应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BOD上升,表示水中耗氧有机污染物增加。

COD: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mg/L)。

COD上升,有机污染物增加。

如果污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相对稳定,则COD与BOD之间应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而言,重络酸钾化学需氧量与第一阶段BOD之比,可以粗略地表示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的可能程度。

TOD:总需氧量;TOC总有机碳,二者测定的都是燃烧化学氧化反应,TOD测定结果以氧表示,TOC以碳表示;水质不同TOC、TOD与BOD没关系,水质基本相同条件下,BOD与TOC或TOD存在一定相关关系:TOD>CODcl >BODl>BOD5>CODMn3.作业P14-4氧垂曲线:在污染河流中DO曲线呈下垂状,称为溶解氧下垂曲线。

临界点:DO从0点开始向下游逐渐降低,从0点流经2.5天,将至最低点,该点处耗氧速率等于复氧速率。

排放标准:地方比国家严格。

4.污水处理的分类:①物理处理法:利用物理原理分离污水中的污染物,过程中一般不改变水的化学性质。

筛滤法、沉淀法、浮上法、过滤法和膜处理法等。

②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法:萃取、吸附、离子交换、电渗析、膜析法、超临界处理。

③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按微生物对氧的需求,生物处理法可分为好养处理法和厌氧处理法;按微生物存在形式可分为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④化学:中和法、化学混凝法、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

5.一般要求处理后的污水PH在6-9;无机物指标N、P,水体富营养化;污水生物性质的污染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病毒。

第十章1.格栅:第一个构筑物(粗格栅、提升泵、细格栅、沉砂池)作用:截留污水中较粗大漂浮物和悬浮物,防止堵塞和缠绕水泵机组等设备,减少后续处理产生的浮渣,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提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提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2——复习
第六章 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
稳定塘 • 定义(好氧、厌氧、兼性)、优缺点、净化作用; 定义(好氧 厌氧 兼性) 优缺点 净化作用; • 兼性塘:图6-1。 土地处理系统 • 净化机理; 人 湿 。 • 人工湿地。
水污染控制工程2——复习
第七章 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
活性炭吸附; 生物脱氮原理; A/O法工艺原理与特征(流程图) ; 生物除磷原理; 弗斯特里普除磷工艺; An/O法工艺原理与特征(流程图) ; A2/O法工艺原理与特征(流程图)。
水污染控制工程2——复习
物 去除的对象与 备 物理去除的对象与设备 沉砂池 • 功能、位置、曝气沉沙池与旋流沉砂池的构造与特点。 沉淀池 • 初沉池和二沉池的位置,处理对象; • 平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的构造与特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2——复习
第四章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处 法的基本概念与流程 活性污泥处理法的基本概念与流程 • 活性污泥、混合液。 活性污泥的形态 • 含水率、比重、四部分物质组成; 菌 真菌 原 动 后 动 用 性 ; • 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作用、指示性生物; • 活性污泥增殖的四个阶段; • 净化过程的两个阶段。
水污染控制工程2——复习
活性污泥新工艺 • 氧化沟:原理与特 氧化沟 原理与特 点、曝气装置; • 卡罗塞氧化沟、奥 巴尔氧化沟的工艺 原理与特点。
SBR工艺 • 工艺原理与操作过 程; • CAST工艺。
水污染控制工程2——复习
曝气的理论基础 • 曝气的作用与方式; • 曝气系统的类型; • 氧转移的影响因素:污水水质、水温、氧分压。 氧转移的影响因素:污水水质 水温 氧分压 污泥膨胀 • 污泥膨胀现象、起因、控制措施。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对水体中
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和控制,以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
利用。

以下是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复习内容:
1. 水污染的分类:包括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悬浮物、营养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

2. 水污染的来源: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
活污水、雨水径流等。

3. 水污染的评价与监测:包括水质指标、水质标准、水质
评价方法、水质监测技术等。

4. 水污染的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
理等。

- 物理处理:包括筛选、沉淀、过滤、吸附、膜分离等。

- 化学处理:包括氧化、还原、中和、沉淀等。

- 生物处理:包括生物降解、生物吸附、生物膜等。

5.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污染物去除效率、处理工艺选择、设备选型、工程布局等。

6.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运行与维护:包括设备的操作与调整、监测与检测、维护与修复等。

7.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包括环境影响
评价、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环境监测与评估等。

8.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新技术与发展趋势:包括膜技术、生物技术、先进氧化技术、资源化利用等。

以上是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复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总结

水环境容量:一定的天然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质最大负荷? 活性污泥:有机废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茶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絮体就是活性污泥污泥负荷: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污染物量,单位是kg(BOD5)/kg(MLSS).d?污泥沉降比: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降30min,沉降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比(%)?总需氧量:在9000C的高温下,以铂为催化剂,使水样气化燃烧,然后测定气体载体中氧的减少量,作为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水体自净: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共同作用,致使污染物的总量减少和浓度降低。

?活性污泥法:以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培养基,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连续的培养活性污泥,再利用其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作用净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二次污染: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在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下生成新的污染物,其往往会给环境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工业的发展,人口的集中,使城市热源和地面覆盖和郊区形成显着的差异,从而导致城市比周围地区热的现象?水污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或纳污能力,使水体丧失规定的使用价值时,称为水体污染或水污染?亏氧量:指在某一温度时水中溶解氧的平衡浓度和实际浓度之差?自由沉降:一种非絮凝性或弱絮凝性固体颗粒在稀悬浮液中的沉降,又称离散沉降?电渗析: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将带电组分的盐类与非带电组分的水分离的技术?污泥龄:指曝气池中工作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水体生化自净:由于生物吸收、降解作用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或消失的水体自净过程?水质: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要素及各自的含量所决定的特性及其组成状况。

?絮凝沉降:由高分子物质吸附架桥作用而使微粒相互粘结的过程称为絮凝,因絮凝而导致沉降的现象叫做絮凝沉降?表面负荷: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称为表面负荷或溢流率,常用q表示,q=Q/A(即流量与表面积的比值)??生物化学需氧量(BOD):用微生物生化过程中消耗的溶解氧量来间接表示需氧量的多少?化学需氧量(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mg/l)COD: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剂(重铬酸钾)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好氧生物处理:在充分溶解氧的条件下,主要依赖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化作用来完成处理过程的工艺?厌氧生物处理:在严格厌氧条件下,主要依赖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化作用来完成处理过程的工艺?容积负荷:单位曝气池有效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污染物的量,单位是kg(BOD5)/m3.d?水力表面负荷:单位面积的滤池每天处理的废水量。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中复习资料总结(概念为主)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中复习资料总结(概念为主)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中复习绪论污水处理工艺第九章污水的性质和特征一、污水1.水的自然循环2.水的社会循环——用水的循环3.污水的产生:在水循环中,由于自然界中某些原因,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在水循环各个环节中都会有杂质代入而使水质发生变化。

4.污水的分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被污染的雨水。

初期雨水:初期雨水是雨水降至地面形成的初期地表径流,将大气和地表中的污染物带入水中,形成面源污染。

城镇污水:城镇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在合流制水系统中包括雨水,在半分流制排水系统中包括初期雨水。

二、水中污染物及污染指标1.污染物的性质与形态(1)污染物分类无机性污染物&有机性(化学性质)悬浮固体(suspend solid, SS)、胶体物质(colloidalsuspensions)、溶解物(dissolved solid, DS)(2)国际通用三大指标: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指标。

物理性:温度(工业废水热污染:①造成水体DO减少;②加速好氧反应,最终导致水质恶化)、色度(来源于金属化合物与有机物)、嗅和味(还原性硫氮化合物)、固体物质:①溶解性物质;②悬浮固体物质(挥发性、固定性)总固体TS:水中残渣总和包括溶解性&悬浮性;溶解性硅D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得固体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渣蒸干得固体挥发性固体VS:固体经600℃灼烧挥发掉的量固定性固体FS:600℃灼烧残渣的重量TS=DS+SS=VS+FS化学性:有机物:①BOD5:在规定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受污染的天然水样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mg/L)。

(20℃,5d)反映了在有氧条件下,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量主要污染特性。

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氨(BOD一般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硝化、亚硝化。

全部生物氧化需要20d-100d完成。

(在第一阶段结束后随着硝化菌的增殖,需氧量再次升高,多余生化需氧量称为NOD)②BOD的测定:将待测水样接种到提前准备好的稀释水(富含各种微生物需要的营养)中,五天后测定溶解氧,根据前后水样溶解氧的改变、稀释水溶解氧的改变、水样占稀释水样的比例和相应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该水体的BOD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污染控制工程(二)复习总结第一章总论1. 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与生产污水。

污水的物理性质及指标(化学性质)氮的种类,凯氏氮可生物降解有机物降解过程示意图污水中的生物性质及指标2. 城市污水处理的完整步骤及各部分作用;无机砂石有机悬浮物生物处理活性污泥防止污泥腐败3. 高温废水对水体危害;①降低饱和溶解氧;②提高生化反应速率,耗氧量增大,总溶氧量减少;③水体细菌繁殖速度加快,影响水体卫生;④加速藻类繁殖与富营养化进程。

4. 富营养化的危害;①藻类种类减少,个体数量上升;②藻类过度繁殖使DO变化过度;③大量藻类影响大气复氧;总之,富营养化是湖泊衰亡的一种表现。

5. 固体物质根据其存在状态分为悬浮固体(SS)、胶体、溶解固体(DS。

其中悬浮固体分为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固定性悬浮固体(FSS。

6. BOD测定不足及COD测定的优缺点;(1)BOD是生化需氧量,反映了水体中可生化降解有机物的含量。

缺点有:①测定时间需5d,比较长,难以指导生产实践;②如果污水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浓度较高,BOD测定的结果误差较大;③某些工业废水不含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或者含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有毒有害物质,影响测定结果。

(2)COD是化学需氧量,在酸性条件下利用重铬酸钾做氧化剂氧化有机物。

优点:①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②测定时间短,仅需数小时;③不受水质的限制;缺点:①不能像BOD那样反映出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污染物的量,无法直接从卫生学角度阐明水体污染程度;②污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如硫化物)被氧化也需消耗氧,可能造成误差。

7. BOD/COD称为可生化性指标,作为是否采用生化处理的标准。

其中BOD/COD>0.3时,认为可采用生化处理法。

8. 水质比较稳定地污水中,BOD5 COD TOD TOC大小:ThOD > TOD> COD> BOD5> TOC9. 凯氏氮(KN)包括有机氮、氨氮。

氨氮在水中存在形式有游离氨(NH)和离子状态铵盐(Nhf)。

氨化过程与消化过程第二章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1•做出污水排放对河流DO及BOD的影响曲线并解释;(1)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亏氧速率与BOD成正比;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溶入水中,使DO逐步恢复,复氧速率与亏氧量呈正比。

故DO变化成悬索状下垂,称为氧垂曲线。

(2)污水排放口处BOD急剧增加,在后段由于微生物的降解作用等得到去除,降解速率与BOD呈正比,故曲线逐步下降,直至恢复到背景值。

2. 氧垂曲线方程及参数意义;D t k l L o(10 klt 10 5) D0 10 k2tk2 k1其中D、D ——0时刻、t时刻河流中的亏氧量;--- 有机物总量;k1、k2――耗氧速率常数、复氧速率常数;工程意义:①用于分析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动态,推求河流的自净过程及其环境容量,进而确定可排入河水的有机物最大限量;②推算确定最大缺氧点的位置和到达时间,并依此制定河流水体的防护措施。

限制条件:①只考虑了生化耗氧和复氧,仅适用于河流截面变化不大,其他影响因素可忽略 的河段;②河水与污水在排放点完全混合;③ k1 k2必须与水温对应;④若有好几个排 放点,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合并计算或逐段计算3. 证明有机污染物每日降解率不变;第三章污水的物理处理1. 污水物理处理去除的对象是漂浮物和悬浮物质。

2. 格栅按照形状分为 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按照清渣方式分为人工清渣和机械清渣。

3. 格栅总高度包括 栅前水深、过栅水头损失、栅前渠道超高。

4•根据悬浮物浓度及凝聚性能差异,将沉淀分为四种类型并举例说明其特点;(1)自由沉淀:当悬浮物浓度不高时,沉淀过程中颗粒间互不碰撞,各自独立地完成沉淀。

E.g.沉砂池、初沉池初期沉淀(2 )絮凝沉淀:沉淀过程中,颗粒之间可能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使得颗粒的粒径与质 量逐渐加大,沉淀速度不断加快。

E.g.初沉池后期、二沉池初期(3 )区域沉淀:沉淀过程中,颗粒互相妨碍干扰,颗粒群结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与澄 清水之间形成清晰的液固界面。

E.g.二沉池下部的沉淀(4 )压缩:颗粒间互相支承,上层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挤出下层颗粒的间隙水,使得污泥 得到浓缩。

E.g.二沉池污泥斗、浓缩池 5. Stokes 公式及影响因素;u① 颗粒沉速的决定因素是g y ,当② 沉速与d 2成正比,增大颗粒直径 d 可大大提高沉淀效果; ③ U 与卩成反比,□取决于水温,水温高则□小,有利于沉淀; ④ 颗粒的形状不是球形,故需进行修正。

6. 自由沉淀假设;① 颗粒是球形;② 颗粒是非压密性,沉淀过程中不改变大小、形状、重量等; ③ 沉淀过程不受器壁及其他颗粒的影响; ④ 颗粒受到相同的重力场; 理想沉淀池的假设7. 理想沉淀池分为四个区域:流入区、沉淀区、污泥区、流出区。

8. 沉砂池的分类与作用L t 1L te k1L t i L t L t (e k11)Lt 1 L te k 1 1L tg y 2!F~gdg y 时,颗粒下沉;反之上浮;9. 平流式与曝气式沉砂池的优缺点 10. 表面负荷意义;HT uo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成为表面负荷或溢流率。

平流沉淀池去除率仅决定于 表面负荷q 及颗粒沉速u t ,与沉淀时间无关。

11. 浅池理论及推导;池长L ,池深H,水平流速v ,颗粒沉速u o 的颗粒刚好完全沉淀,则有 -—。

H U o① 当L 与v 值不变时,池深 H 越小,可被去除的悬浮物颗粒越小; ② 当U o 与v 不变时,减小H,贝y L 减小,即总容积变小;③ 当u o 与L 不变时,减小 H,贝U v 增大,即处理能力提升,将沉淀池分为 n 层可把处理能力提高n 倍。

12. 根据沉淀池水流方向不同分为 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

出水溢流负荷:二沉池 < 初沉池;q —L溢流堰应保持严格水平,既可保证 水流均匀,又可控制 沉淀池水位,为此采用 锯齿形堰。

13. 平流式沉淀池排泥方式有净水压力排泥 和 机械排泥。

表面积负荷:夏季 > 冬季;沉淀池入水挡板的作用:①均匀布水;②防止异重流(原污水水温高,在上部)。

14. 如何提高沉淀效果;① 减小表面积负荷,改进配水方式,使水流均匀; ② 投加混凝剂; ③ 回流污泥增大SS15混凝的机理什么是好的混凝剂 常用的混凝剂有哪些第四章混凝1. 混凝处理对象是悬浮物、胶体物质;2. 混凝机理包括 电性中和、吸附架桥、沉淀物卷扫;第4章活性污泥法1. 活性污泥MLSS 由哪几部分构成;MLVSS 由①②③组成①具有代谢功能的微生物群体 MaU t tu t L B u t A WV B ~Q~U t q④由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 Mii 。

内源呼吸残留物初期吸附去除和微生物的代谢 ;① 微生物的活性程度;②反应器内水力扩散程度与水动力学规律;影响生物氧化的因素有:① 营养物质平衡(BOD N: P = 100: 5: 1 ;无机元素的作用); ② DO t ( D02mg/L 左右;前段小,后段大); ③ pH 值(最佳6.5到8.5 ;前低后高); ④ 水温(适宜温度 10到45); ⑤ 有毒物质;9.表示污泥微生物量的指标有浓度;表示污泥沉降性能指标的有②微生物内源代谢氧化的残留物Me ③污水带入的难生物降解有机物质 Mi ;2. 3. 4. 活性污泥系统中,原生动物和 和指示出水水质,因此也常称其为 活性污泥的概念,流程 影响微生物生理活动的因素 后生动物 的出现,其数量和种类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预示 “指示性微生物”。

叙述污泥能含量概念及意义; 概念:有机物量(F )与微生物量(5. M )的比值F/M ,称为污泥能含量。

工程上 F/M 是以BODN s 竺sXV--- 污泥负荷(Ns )表示的—M意义:是对活性污泥微生物增值速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污泥吸附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也是BOD 去除速度、Q 利用速度、6.污泥增长曲线分为哪几个时期:适应期、对数增殖期、减速增殖期、内源呼吸期。

7.做出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代谢及合成代谢的模式图;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分 解 代 谢代谢产物H 2O/CO 2/NH 3能量C x H y O z+ 02合 成 代 谢内源呼吸产物内源呼吸+ 02H 2O/CO 2/NH 3能量8.活性污泥反应净化过程包括初期吸附速度取决于: MLSS 昆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MLVSS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SV 污泥沉降比、SVI 污泥容积指数;两者之间的关系合成细胞物质C 5H 7NO 2VX VX10.污泥龄SRT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

cX Q w X r莫诺方程式是描述微生物比增殖速度与有机底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式中一一微生物的比增殖速度;max ——微生物最大比增殖速度;S ――有机底物浓度; K s ——饱和常数,为12 max 时的底物浓度;② 低底物浓度条件下,S K s , max mZx S ,有机物降解为一级反应,与底IX IXK s K s物浓度成正比。

12. 曝气的作用是 提供足够的DO 和 搅拌混合; 曝气法分为鼓风曝气和机械曝气;dMdC 13. 菲克定律及氧转移影响因素;D L A - dt dx① 污水水质:两性分子形成分子膜阻碍02传递,杂质降低饱和 DQ② 温度:T 升高,水的粘滞性下降,有利于传质,但是饱和 DO 下降,总的来说不利于 Q转移;③ 氧分压:越高越好,但需耗费能源。

14. 从混合液流态方面,曝气池分为推流式、完全混合式、循环混合式。

15. 曝气池污泥的培养与驯化分为异步培养法、同步培养法和接种培养法。

16. 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优缺点,阶段曝气活性污泥系统的特征,再生曝气活性污泥法 系统特征,吸附一一再生活性污泥法系统的特征,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的特征,高负荷 活性污泥法的特征,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系统的特征,深水,深井,浅层,纯氧曝气的 特征17. 氧化沟,工作原理与特征,类型, sbr 的工艺流程及其特征,运行操作18. 运行异常现象及原因;(1) 污泥膨胀:污泥不易沉淀, SVI 高;丝状菌大量繁殖,结合水增高; (2) 污泥解体:絮凝体微细化,出水浑浊;运行不当,有毒物质过量; (3) 污泥腐化:污泥上浮,发黑发臭;二沉池污泥长期滞留; (4) 污泥上浮:污泥块状上浮,搅拌后下沉;污泥龄过长,反硝化产生 N 2;(5) 泡沫问题:污水中含有气泡物质。

第5章生物膜法1. 生物膜中微生物相方面的特征;① 参与净化反应微生物多样化;11.莫诺方程式意义并叙述两种极限情况;maxK s①在高底物浓度条件下,K s ,有机物以最大速度降解,② 生物的食物链长;③ 能够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 ④ 分段运行与优占种属; 处理工艺方面的特征;① 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② 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易于固液分离; ③ 能够处理低浓度污水; ④ 易于维护运行、节能;4. 生物转盘特征;(1) 微生物量大,生物相分级,污泥龄长,食物链长,污泥量少; (2) 耐冲击负荷,动力消耗低,便于维护管理; (3) 流态每个单元是完全混合式,整体可看作推流式;5.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特征;① 污水淹没填料,形成气液固三相,有利于Q 传递;② 填料生长生物膜,形成密集的生物网结构,生物相丰富; ③ 曝气使生物膜更新快,活性好;6. 生物流化床是对两项因素的强化:①增大微生物的栖息表面积以提高生物量;②加大相 对运动以强化传质;7. 综合各种生物膜法,所需填料有哪些要求;①较大比表面积;②高孔隙率;③化学、生物稳定性;④机械强度;⑤粒径均匀,水流 阻力小;粒径mm工艺 特点普诵牛物滤池25~40滴滤池,方形优点:效果好,运行稳定; 缺点:面积大,滤料易堵,不卫生高负荷生物滤池40~70 旋转布水,圆形优点:水力负何大,卫生,耐冲击; 缺点:运行成本高;塔式生物滤池 30~50 多层优点:生物活性咼,耐冲击; 曝气生物滤池3~5淹没式,下向流优点:O 2转移好,微生物量大;2. 3. 种类,成熟标志高负荷生物滤池特征:限制进水 处理水回流的优点:①均化与稳定进水水质; 抑制滤池蝇的过度繁殖;④减轻散发的臭味; 简要画图表示高负荷生物滤池的工艺流程;BOD 采取处理水回流;②加大水力负荷,加速生物膜的更新;③ 处理水原污水RS 原污水 处理水RS第6章污水自然生物处理1. 稳定塘对污水的净化作用;①稀释作用;②沉淀、絮凝;③微生物代谢降解;④浮游生物进一步净化;⑤水生植物;2. 兼性塘生态流程图;见书稳定塘根据DO不同可分为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气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