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治疗进展(完整版)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方法现状与进展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方法现状与进展乔铅;郝应禄;李燕萍【摘要】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脏病,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临床特征是左心室非对称性的肥厚,且这种肥厚不能用其他心脏疾病或全身疾病来解释.随着HCM诊治手段的不断发展、更新,对HCM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其治疗方法亦在不断发展.目前治疗上仍主要以防治并发症(尤其是心源性猝死)、减轻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为主,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就HCM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7(032)012【总页数】5页(P1100-1104)【关键词】心肌病,肥大性;治疗【作者】乔铅;郝应禄;李燕萍【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玉溪653100;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玉溪 653100;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玉溪 6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脏病,目前普遍认为其病因约半数以上是由于编码心肌肌节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
目前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至少有40个基因,超过1 400个基因位点突变被证实与HCM的临床表型相关[1-4]。
HCM以左心室肥厚为特征,尤其是室间隔肥厚,常表现为不对称性肥厚,导致左心室充盈及血液流出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
根据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情况,HCM分为梗阻型、非梗阻型和激发梗阻型。
HCM在成人的患病率为0.02%~0.23%,每年的发病率接近每10万人0.3~0.5[5],我国成年人群发病率约为0.08%[6],然而也有说法认为目前HCM的患病率可能比估计的更常见[7]。
HCM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部分患者没有或仅有轻微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头晕、晕厥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进展
行反复播放,强化记忆 ,直至掌握 ,学生不再为跟不上教学进 度而担心 , 也不用死记硬 背, 学习效果明显提 高, 为临床见 习、 实习打下 了 良好的基础 。 24提 高了教 学满意度 .
教 学的多媒体 C I A 课件 , 以及广泛应用 多媒 体 C I A 已成为我们
研 究的重要课题 。
体 合理安排 ,பைடு நூலகம்分运 用,能有效的做到寓教于乐 ,愉快学习,
从而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 更快、更好研制适应 临床 护理
教师先进行集体播放多媒体 C I课件 . 学生对接产技术有一 A 使 个全面的 了解 。 然后每个 学生根据 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 对接 产操作 中 “ 冲洗消 毒会 阴 ”的要领 、 “ 保护会 阴 ”的关键 、 “ 结扎新生儿脐带 ”与 “ 阴缝合 ”手法等重点、 会 难点部分进
多媒体 C I A 课件 的应用 , 受到 了学生 的一致欢迎 。 我们 曾 用不署名 问卷调查向学生搜集反馈信息 , 结果表 明, 学生对应 用多媒体 C I课件的教学 内容、教学方式 的满意度达 9 % A 8。
学 生难 以强化 理论 知识 和熟 悉操 作 技术 ,教学 中 费时 又 费
总之,多媒体 C I课件 已在护理 教学中展开了广阔的前 A 景 。它可 以化抽象 的概念于具体而生动 ,易于理解 ,将这些媒
学模式转变为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 式 , 学生可 以自己控
最新CRT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同年, Frananapaziry研究,44例患者,随访3个月,症状、活动耐力 以及LVOTPG均明显改善
Fananapazir L, et al.Circulation 1994;90:2731–2742.
研究者得出结论:DDD起搏应该在所 有药物治疗无效,准备行左室间隔心 肌切除术或二尖瓣置换术前患者应用
Curr Prob Cardiol 1996;21:385-443 Fananapazir L, et al.Circulation 1994;90:2731–2742
2008年ACC/AHA/NASPE有关 HOCM起搏治疗的适应症:
I 类:HOCM合并窦房结功能不全以及房室阻滞中的I类适应症的各 种情况
IIa 类:无 IIb 类:药物治疗困难而伴有症状的肥厚型心肌病,在休息或激发
状态下有明显的流出道梗阻者
III 类:无症状或者经药物治疗可控制;虽有症状但无流出道梗阻的 证据
CRT治疗HOCM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近年来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 进展,通过改善室内、室间运动协调性提高心脏做功效率,从而改善心脏 功能,能够从CRT获益的患者都存在着心脏运动的不协调性
CRT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病
肥厚型心肌病的流行病学
HCM可见于各个年龄段,无地域和种族差别 成年人发病率
美国 0.17%-0.19% 日本 0.17% 中国 根据0.16%发病率估计200万患者 男女比例接近2:1 年死亡率约1%
北京安贞医院700例HCM患者年龄分布
DDD起搏治疗HOCM的作用机制
早期研究——注重血液动力学结果,结论令人欣喜
肥厚型心肌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82202248);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3NSFSC4589);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3·5临床研究基金(2023HXFH041)通信作者:陈玉成,E mail:chenyucheng2003@163.com肥厚型心肌病的药物治疗进展普露桐1 陈玉成1,2(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四川成都610041;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罕见病中心,四川成都610041)【摘要】肥厚型心肌病(HCM)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特点是左心室肥大、心肌过度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
HCM的治疗药物选择有限,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
这些药物不能阻止自然病程进展,也不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近年来,对HCM遗传基础和病理生理机制的了解不断加深,开发了靶向的、可能改善疾病的疗法。
现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系统地阐述该病的药物治疗。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药物治疗;肌球蛋白抑制【DOI】10 16806/j.cnki.issn.1004 3934 2024 02 003DrugTreatmentof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PULutong1,CHENYucheng1,2(1.DepartmentofCardiology,WestChinaHospitalof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10041,Sichuan,China;2.CenterofRareDiseases,WestChinaHospitalof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10041,Sichuan,China)【Abstract】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isthemostcommoninheritedcardiomyopathyandischaracterizedby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myocardialhypercontraction,anddiastolicdysfunction.DrugtreatmentoptionsofHCMarelimited,includingbetablockers,calciumchannelblockers.Thesedrugsdonotpreventprogressionofthenaturalhistoryandarenoteffectiveinreducing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Inrecentyears,increasedknowledgeofthegeneticbasisandpathophysiologicalmechanismsofHCMhasledtothedevelopmentoftargeted,potentiallydisease modifyingtherapies.Inthisarticle,wesystematicallydescribethedrugtreatmentofthisdiseasebasedonthelatestresearchprogress.【Keywords】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Drugtreatment;Myosininhibition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是由编码肌节蛋白或肌节蛋白相关基因变异引起的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发病率为0.2%~0 5%[1 2],疾病相关死亡率为每年0.5%[3]。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由于心肌细胞增厚和肥大引起的心肌疾病。
它可以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使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并造成其他症状。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减轻并发症、延长寿命及改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肥厚型心肌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例如,利尿剂可以减轻心脏水肿、降低心脏负担;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缓心率、降低心肌供氧需求和改善心脏收缩功能等。
钙通道阻滞剂、心房颤动抑制剂等药物也可用于缓解症状。
2. 实施心绞痛治疗:心绞痛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痛苦感。
治疗方式包括静脉注射硝酸甘油、硝普钠等,同时也可以采取口服药物如长效硝酸酯类、常规化药物等。
3. 手术治疗:根据病情可能采用外科或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包括心肌切除术、心室肌薄化术和心脏移植术等,可以集中去除病变部位或更换或整体心脏功能。
介入手术包括导管穿刺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等。
这些手术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心脏死亡率和风险,并改善心脏功能。
4. 合理运动:运动可以加强心脏肌肉,提高心脏健康,避免过度疲劳,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患者的体力较弱,需在合适的时间和强度尽量减少超负荷运动。
5. 避免诱因: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需避免一些诱因,例如大量饮酒、吸烟、过度情绪波动和参加剧烈运动等。
这些因素容易导致心脏病发生和加重心脏负荷。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病人,治疗要精准、个性化,一定要结合患者全面的身体状况、病情等因素来制定治疗方案,最终达到缓解症状、减轻疾病拥有的负面影响,降低心脏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及进展
基金项目: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2017SHZDZX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909400)通信作者:汪道文,E mail:dwwang@tjh.tjmu.deu.cn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及进展徐克 孙阳 汪道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血管病遗传与分子机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30)【摘要】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心血管遗传性疾病,主要病因是编码肌小节蛋白或肌小节相关结构蛋白的基因变异,目前肥厚型心肌病已成为青少年猝死的头号病因,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相对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死亡率更高,诊治更加困难。
现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角度出发,对以往及近期有关的治疗手段尤其是介入和手术治疗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介入治疗;手术治疗【DOI】10 16806/j.cnki.issn.1004 3934 2024 02 002NewPerspectivesonInterventionalandSurgicalTherapyforObstructive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XUKe,SUNYang,WANGDaowen(DepartmentofCardiology,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TongjiHospital,TongjiMedicalCollege,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ubeiKeyLaboratoryofGeneticsandMolecularMechanismsofCardiologicalDisorders,Wuhan430030,Hubei,China)【Abstract】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isoneofthemostcommoncardiovasculargeneticdiseaseswhichismainlycausedbythevariantsinthegenesencodingsarcomereorsarcomererelatedstructuralprotein.Now,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asbecomethefirstcauseofsuddendeathinadolescents.Itisdividedintoobstructive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andnon obstructive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Obstructive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asahighermortalitythannon obstructive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Thisarticlereviewsthepastandrecentadvancesinthetreatmentofobstructive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especiallyininterventionaltherapyandsurgicaltherapy.【Keywords】Obstructive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Interventionaltherapy;Surgicaltherapy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其表型和遗传学多样而复杂,全球年发病率为1/500~1/200[1]。
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麻醉管理
5 1 0 0 8 0,C h i n a C o r r e s po n d i n g a u t h o r :LU O S h a E— ma i l :l e i q i a n g g h @1 6 3 . t ? o m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s u m m a r i z e t h e e x p e i r e n c e O i l a n e s t h e t i c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s u r g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An e s t h e t i c ma n a g e me n t i n s u r g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f o r h y p e r t r o p h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c a r d i o my o p a t h y L E /Q i a n,
Z E N G Q i n g - s h i ,WA N G We n — x i a n ,L U O S h a ,X I E B i n ,Z H A NG X i a o — s h e n,L U O Z h i — c h a o ,G U O Hu i — ui r n g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进展
1月 第 1 9卷 第 1 期
J l ne i t nMe,a ur,0 2 、 1 , 1 C nI r dJn ay2 0 . 9 !.
・
综 述 与 讲座 ・
肥 厚 型 梗 阻性 心肌 病 的 治疗 进 展
陈润 芬
【 中图分娄号 ] 4 R52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i0.0 72 0 )10 0 10 0 1 5 【0 2 0 —0 1,3 9
0eO e r y tmsu rs o sv Dme i tea y Th 5 e h 咀u idn ea v nr ua e tl t F es mpo n ep niet d h rp . 0e tc n 憋 I d e ti lrs pa s t c
my t mymy c my, a at d s 0 亡 p r a h p r u a e u r t l mi a e tlmy c r ila lt n oo - e t o d r n a ri a p o c , e c tn o s ta ̄ u n l p a o a d a ba n a d c s
da ca e aig P t nswt et cl cyr yh aadsmeohr ihr kf o f u - ul hmbr c ai t i vnr ua t har tmi n - p n e h i ra h o te hg l  ̄ m o d s a s
炎。
【 关键词 ] 心肌病/ 治疗
R c n d a c olte te t e to y eto h i o s u t e cr im o ah ee ta v n e i h r m n f h p rrp y bt ci ad o y p t y a c r v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现状
1 临床 过 程
11 猝 死 .
猝死是 H M 死亡 常见原 因 , 害最 大 , C 危 占死 亡
的 5 % 。高风 险猝 死患 者不 易检 出, 往患 者仅 有轻 微 或 0 往 没 有症状 突然表 现死亡 。猝 死大部 分发 生于儿 童 和年轻 患 者, 但成年患者也多有 发生 。常 见于轻 体力 劳动 情况下 , 但 在激烈 的运 动中也可发生 , 多见 于年轻 的运 动员。猝 死高 风 险 因素包括 : 先前有心脏停搏史 , 自发持续室性心动过 速 , 有 H M相关 的家族猝 死史 , C 晕厥尤其在 劳力时或多发 时 , 运动 后发生低血压 , 其在 5 以内患者 , 尤 0岁 左室壁格外增 厚最大
方法 。
2 H OCM 治 疗 方 法
为特征 , 以左 室血 流充 盈受 阻 , 心室 舒张期 顺应 性下 降为 左 基本病态原因不 明 的心肌 病。在 H M患 者 中约 2 %存 在 C 5 左室流 出 道梗 阻 称 为 肥厚 梗 阻型 心 肌 病 ( O M) H C 。通 常 H C O M最 大肥厚 部位 位于室间隔基底部 , 同时伴有其他 组织 异常 , 包括二尖瓣瓣 叶延长 增大 、 异常 的冠状 动脉 和胶原 基
性肥厚 导致左室流 出道 狭窄 , 同 R 如 V漏 斗 部 的 狭 窄 环 , 所
外 , 出道狭 窄与猝死 有一定联系 , 流 但并 不是独立风 险因素。 目前预防性药物治疗猝死 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据不 足 , 而且长期服用诸 如胺 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有较多 副作 用 ,C ID是 目前较 为有效 地能降低死亡率 的措施 J 。 12 房颤 . H M患者 中有 2 % ~2 % 发生 阵发性 或慢 性 C 0 5 房颤。随着 年龄的增加左房扩大 , 渐出现房颤。虽然 房颤 逐 并 不是猝 死的独立风险 因素 , 每年 可以增加 栓塞风 险 1 但 %
2022肥厚型心肌病药物治疗进展(全文)
2022肥厚型心肌病药物治疗进展(全文)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全球发病率约为0.2%~0.5%,估计患者总数为1500~2000万[1]。
其中,约70%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HCM)。
oHCM 患者因心肌过度收缩,心室壁肥厚引起左心室流出道(LVOT)梗阻、心输出量不足,从而引起运动耐力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2]。
以往,HCM 被认为是一种严重、预后不良的恶性疾病,几乎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但随着对HCM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生理和临床诊断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了针对HCM及并发症的有效管理策略,这些包括药物治疗的策略改善了HCM患者临床过程,从而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和发病率,提高了成人和儿童实现正常寿命和良好生活质量的可能性,如今HCM患者可存活至70 至90 岁[3]。
本文将系统梳理有关HCM药物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分析HCM的合理、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1 心肌肌球蛋白变构调节剂Mavacamten(MyoKardia)是一种小分子心肌肌球蛋白变构调节剂,可通过抑制肌钙-肌球蛋白结合,阻止肌桥形成。
2019年4月,Ⅱ期临床试验PIONEER-HCM的研究结果公布,症状性oHCM患者在接受Mavacamten治疗12周后,运动后LVOT压力阶差、静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N末端利钠多肽前体(NT-proBNP)、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和呼吸困难评分都得到了改善,且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4]。
2020年8月,Ⅲ期临床试验EXPLORER-HCM的研究结果公布,症状性oHCM患者在接受Mavacamten治疗30周后,运动后LVOT压力阶差、较大耗氧量(pVO2)、运动耐量和NYHA功能分级都得到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5]。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美国FDA已授予Mavacamten突破性疗法认定,并已受理了其新药上市申请,批复日期为2022年4月28日。
间隔消融术对比心肌切除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研究进展
理想。PTSI、『IA消融部位靠近右束支,故更多的造成右
束支传导阻滞(11BBB),而sM则左束支传导阻滞
(LBBB)多见H’6 J。由于PTSlVIA造成的心肌坏死纤维 化常形成“疤痕”,成为PTSMA术后心律失常的重要 原因。约10%PTSMA患者术后可以出现多种室性心 律失常"J,但Lawrenz等【81认为PTSMA并未增加因恶 性心律失常而需植入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风险。 SlVl因不存在“心肌疤痕”,故心律失常潜在风险较低。 PTSMA与SM的临床对比研究倍受关注,国内李 靖等∽1将20例PTSMA与17例sM进行了小样本的 对比研究,随访半年,结果发现PTSlVIA与SM均能显 著降低HOCI\JI患者的L'COTG,且残余压差两组无差 异。术后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短期观察
mm Hg
vs
73 mm
Hg),临床症
状和二尖瓣反流程度方面两者相似。术后两组患者 LVOTG均明显降低。去除其他影响因素,S1V!组较 PTSNA组术后具有更低的静息LVOTG(5
15 mm mm Hg
v8 vs
至右室面,平均室间隔厚度下降26%。sM切除部位
主要为室间隔前部并集中在左搴面,室间隔厚度可以 降低50%。PTSMA虽能明显降低LVOTG,但常不能 消除SAN现象和二尖瓣反流”J。年轻HOCM患者由 于室间隔心肌肥厚更明显,PTSMA降低LVOTG常不
Hospital够f妇d
to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gnhai
200080,China) 文章编号:1004-3934【2010)0,1-0518-03 DOI:10.3969/j.issn.1004-3934.2010.04.008 中图分类号:R542.2;R816.2 文献标识码:A
新法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新法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导读:安装双腔起搏器主要是改变心脏的起搏顺序,使左室流出道压力差减少,同时调整心律,减轻流出道梗阻,以便从根本上达到治愈的目的。
……
本报讯近日,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在省内率先实施化学消融术加安置双腔起搏器的新方法,使一患有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患者避免猝死,病症消失。
以往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主要通过一些药物治疗缓解胸闷症状,但不能阻止病情的继续进展,患者往往会因左室流出道严重的梗阻、心律失常、心衰而导致猝死。
医生对此也束手无策。
鉴于此病给患者生命带来的巨大威胁,哈医大二院于波教授与崔林教授借鉴国际上最新疗法,在省内未有先例的情况下,为一46岁男患者实施了化学消融术同时安置双腔起搏器。
术中,选择性导管插入法将无水乙醇注入到供给左室流出道发生梗阻的血管内,令血管闭塞,使肥厚的心肌缺血变薄,减轻了梗阻。
患者病情迅速缓解。
据专家介绍,安装双腔起搏器主要是改变心脏的起搏顺序,使左室流出道压力差减少,同时调整心律,减轻流出道梗阻,以便从根本上达到治愈的目的。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进展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进展【摘要】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心脏病,HCM 临床主要表现为劳累时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头晕,部分患者无症状,肥厚型心肌病常为青年猝死的原因,其后期可出现心力衰竭,危及生命,目前,HCM的治疗仍然是临床医师非常棘手的问题。
如何有效的治疗这类心脏病,近年来国内外医务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和新方法。
目前治疗主要分内科药物治疗和外科介入治疗,内科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等;外科治疗包括心肌除颤器、起搏器的植入,室间隔的消融,部分切除等。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治疗药物介入前言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心脏病,主要是由于编码心肌肌小结蛋白的基因发生变异所致i。
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心肌肥厚,心肌肥厚主要累及左心室,室间隔甚至累及右心室,导致心室腔容量减少。
心肌肥厚的分布通常是非对称性的,所以结构上变异很大。
根据有无左心室流出道(LVOT)梗阻可以将HCM分为梗阻性心肌病和非梗阻性心肌病。
HCM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2%ii,好发于青少年,起病年龄多在20-40岁,男:女≈2:1,约1/3HCM患者有明确家族史iii。
现就HCM的临床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应是肥厚型心肌病的首选治疗手段,起到抑制HCM发展及缓解心急肥厚,具体作用是:(1)控制心率,使心室充盈及舒张末期容量最大化;(2)减低心室肌收缩性,改善心肌顺应性;(3)控制心率失常。
药物的选择应建立在其疗效和潜在的不良反应基础之上。
1.1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HCM的一线药物,最初用药时很有效,有效率可达60%-80%,它能明显改善心绞痛、呼吸困难等HCM症状。
可预防激发状态下流出道梗阻的加重,但对静息状态下流出道压差影响不大iv,其原因可能是在激发状态下,β-受体阻滞剂更能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β-受体阻滞剂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有二,一是是减慢心率,二是降低心肌收缩力:具体表现为(1)减慢心率,使舒张期延长,心室被动充盈时间延长,肺淤血减轻;(2)心室被动充盈时间延长,也使得LVOT增宽,室间隔与二尖瓣距离增加,减轻收缩期二尖瓣的前向运动v;(3)舒张期延长,还使得心肌有效灌注时间延长,同时心肌收缩力减弱使得心肌耗氧量减少,从而减轻心绞痛;(4)左室收缩期压力减小,可以减小流出道压差;(5)本身还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肥厚型心肌病的现状与展望
肥厚型心肌病的现状与展望一、肥厚型心肌病药物治疗现状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进展分三个方面,一是肥厚型心肌病的药物治疗目前的现状。
首先要强调的是肥厚型心肌病有不同的类型和阶段,我们治疗的策略是不一样的。
最常见的肥厚型心肌病有流出道的梗阻,其他的还有非梗阻,心尖肥厚和心尖室壁瘤型,而且在不同的阶段,例如肥厚型心肌病的晚期,可以出现由原来的肥厚变为心室壁变薄,心室腔扩大,表现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顽固性终末期心衰,所以在不同阶段我们的治疗策略是不同的。
总体来讲药物治疗在现阶段都还是经验性的。
没有证据显示某种药物能够预防,延缓和逆转肥厚型心肌病的进程。
现阶段主要的药物和首选是β受体阻滞剂,主要从机制上认识可以改善舒张功能,。
降低室速的潜在风险。
另外一类药物是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它有负性肌力和负性变时作用,可以单独选用或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
有的学者认为在左室流出道梗阻比较严重的时候不能用。
另外一种药物是双性苯丙胺,它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有的试验证实它能够部分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改善症状。
所以主要根据是否有心衰的症状,在哪一期,如果药物治疗没有效果,对于梗阻性的肥厚型心肌病,可以考虑外科室间隔局部肌肉切除,或采用酒精化学室间隔消融等治疗方法。
对于非梗阻性的,表现为心室腔的扩大,心肌变薄,晚期终末期的情况,治疗策略主要是改善后负荷,可以使用利尿剂,在这一阶段可以使用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RAS系统阻滞剂,因为没有心室腔的梗阻,心室腔是扩大的,治疗基本上与常规的心衰治疗没有什么差别。
这是现阶段治疗的情况。
在猝死的预防方面,目前认为ICD是有效可靠的治疗,能够降低猝死的风险,可以作为一级预防或二级预防。
对于没有症状的高危患者,预防性和经验性的给予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
维拉帕米现阶段是被废弃的策略,没有有效性的证据,而且长期应用安全性存在问题,长期应用胺碘酮可以引起肺纤维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副作用,所以现阶段不主张对没有症状的患者进行使用。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病,其特征是心肌肥厚和心室壁增厚。
该病症可导致心肌纤维组织畸形、心脏功能障碍、室上性心动过缓或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情况,甚至可引发心源性猝死。
因此,对于HCM患者,及时科学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1.药物治疗目前,钙通道阻滞剂被认为是治疗HCM常用的药物之一,该药物有利于减轻心肌肥厚、降低心肌细胞张力、减少心肌氧耗。
另外,β受体阻滞剂也是治疗HCM的常用药物,该药物能够减缓心率、降低心肌细胞的代谢需求,缓解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等症状。
2.手术治疗对于HCM患者,在药物治疗无效或不适用的情况下,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其常见的手术方式有以下几种:①心脏起搏器:对于存在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的HCM患者,可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以达到稳定心律的目的。
②心内膜消融术:这是一种通过导管在心脏内部进行的手术,通过射频电流或凝固剂的作用,摧毁心肌纤维组织,达到改善心肌肥厚、改善心跳节律的目的。
③心包切除术:对于出现严重心包积液的HCM患者,可进行心包切除术,以减轻心脏的外部压力,改善心肌功能。
3.预防措施对于HCM患者,应该加强平时的保健,避免过度劳累、过度运动等,对于有心律失常、室壁肥厚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医学检查,进行合适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总之,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但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健,避免加重病情,科学治疗,以维护自身的健康。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进展
㊃综述㊃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进展戴贺㊀陶琴㊀程维礼㊀张郁青㊀张莱2111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心内科通信作者:张郁青,电子信箱:Zyq-zhq@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3.03.020㊀㊀ʌ摘要ɔ㊀目前,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及预防心脏性猝死为主要目标,但现有治疗手段不能逆转心肌纤维化㊂本文梳理了肥厚型心肌病的传统治疗,并对新型治疗方法进行了概括㊂ʌ关键词ɔ㊀心肌病,肥厚性;㊀药物治疗;㊀手术治疗;㊀靶向治疗基金项目: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专项资金(YKK20195)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㊀Dai He,Tao Qin,Cheng Weili,ZhangYuqing,Zhang Lai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the Affiliated Jiangning Hospital of Nang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2111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Zhang Yuqing,Email:Zyq-zhq@ʌAbstractɔ㊀The therapeutic aim of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mainly focuses on symptoms improvement and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However,the present treatment methods cannotreverse myocardial fibrosi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 of HCM and summarizes new therapeutic methods of HCM.ʌKey wordsɔ㊀Cardiomyopathy,hypertrophic;㊀Pharmacotherapy;㊀Operative therapy;㊀TargetedtherapyFund program:Nanjing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pecial Foundation(YKK20195)㊀㊀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以心室壁心肌肥厚为特征,通常不伴有左心室腔的扩大㊂HCM 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发病率超过1/500[1-2],男女比例大致为3ʒ2[3]㊂我国患病率约为80/10万,意味着有100万人以上的患者㊂HCM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大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主要症状包括胸痛㊁劳力性呼吸困难㊁心悸及晕厥等,是年轻人发生心律失常性心原性猝死㊁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重要原因㊂HCM的治疗多采用对症处理,通过阅读文献,我们发现新的靶向药物及基因治疗方法还处于研究阶段,HCM精准医疗有很大前景,因此本文主要就HCM的治疗进展进行阐述㊂1㊀生活方式干预由于HCM是青少年及运动员猝死的常见原因,专家推荐HCM应避免剧烈运动,但HCM患者为防止心肌肥厚加重以及猝死的发生而普遍存在缺乏运动的情况㊂另一方面心肺健康水平的降低是HCM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标志之一,有学者对1998 2010年接受心肺运动测试的HCM患者进行单中心队列研究发现,峰值耗氧量每增加1ml㊃kg-1㊃min-1,发生死亡和心脏移植的风险降低约21%[4]㊂对HCM 动物模型进行运动试验的结果表明,适当运动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亦有临床试验发现,HCM患者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可显著改善体能,且与常规活动相比并没有出现重大的不良事件[5]㊂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指南推荐,大多数的HCM患者进行轻至中度的娱乐运动,不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还有利于改善心肺功能㊁提高身体机能[6]㊂2㊀HCM的药物治疗根据左室流出道与主动脉峰值压力差(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gradient,LVOTG),HCM分为梗阻性HCM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㊁隐匿性梗阻性HCM及非梗阻性HCM,约有70%的患者有左室流出道梗阻㊂目前治疗大多针对有症状的梗阻性心肌病,通过减轻流出道梗阻,从而改善患者症状,其中药物治疗仍是HCM治疗的重要选择㊂2.1㊀传统药物2.1.1㊀β受体阻滞剂㊀作为静息或负荷后出现左室流出道梗阻患者的一线推荐用药,β受体阻滞剂主要降低运动后的LVOTG,改善症状㊁舒张功能及运动能力[7]㊂多个研究表明,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提高儿童及成人HOCM患者的生存率,且呈剂量相关性,对每天服用0~74㊁75~149和ȡ150mg美托洛尔的3个亚组患者进行随访,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10年内未发生疾病相关死亡的比例分别为83.1%㊁90.7%和97.0%[8-9]㊂一项251例成年HOCM 患者的队列研究发现,在经干预LVOTG 小于30mmHg 的HOCM 患者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依然可以提高生存率,提示β受体阻滞剂在非梗阻性HCM 患者治疗中可能同样具有保护作用[9]㊂多数观点认为,HCM 患者无论是否有左室流出道梗阻,均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10]㊂既往研究报道,HOCM 患者停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发生显著的生理变化及不良临床预后,指南建议HOCM 患者在围手术期仍应继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来预防心血管并发症㊂Imori 等[11]发现,当非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HOCM 患者不能口服比索洛尔时,改用比索洛尔经皮贴片后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且比静脉用药价格优惠,或可成为HOCM 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方法之一㊂2.1.2㊀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㊀对于β受体阻滞剂不耐受或存在禁忌证的HCM 患者,推荐使用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同样具有负性变时和减弱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地尔硫的不良反应相对更少㊂2015年的一项临床试验提示,地尔硫可缓解HCM 患者早期左室重构,安慰剂组患者左室厚度平均值变化为+0.15,而地尔硫组患者为-0.02,但该研究样本量较小,仅对38例肌节基因突变携带者展开了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尚需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12]㊂联用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剂发生严重传导阻滞的风险较高,因而视为禁忌㊂2.1.3㊀钠通道阻滞剂㊀丙吡胺(disopyramide)可用于使用β受体阻滞剂㊁维拉帕米后仍不能控制症状的HCM 患者,是目前最可靠㊁能够显著降低静息状态下LVOTG 的药物[13]㊂但其口干㊁便秘等抗胆碱能不良反应相对多见,还可能引起明显的QT 间期延长,使丙吡胺的使用受到了一定限制㊂在一项对4个HCM 中心118例接受丙吡胺治疗的HCM 患者的随访研究中发现,有5例患者因口干明显㊁3例患者因前列腺增生症状明显而不得不终止用药[13]㊂西苯唑林(cibenzoline)对钠通道有较强的阻断作用,使心肌细胞内Na +浓度下降,干扰心肌细胞去极化过程,进而触发心脏Na +/Ca 2+交换器的激活来增加Na +,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内Ca 2+浓度下降,同样可降低LVOTG,甚至可直接改善HOCM 及非梗阻性HCM 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且抗胆碱能的不良反应较丙吡胺小,或可成为HOCM 患者一项前景不错的治疗选择[14]㊂Hamada 等[14]对88例接受西苯唑林治疗和41例未接受西苯唑林治疗的HOCM 患者进行近20年随访,发现治疗组LVOTG 下降㊁左室反向重构,左心衰竭㊁心房颤动发生率均低于未治疗组,且治疗组死亡率为20.5%,未治疗组为90.2%㊂2.2㊀新型药物2.2.1㊀改善心肌能量代谢㊀家族性HCM 患者中被发现有磷酸盐代谢受损,这种心肌能量损害先于心肌肥厚出现,且可能与左室肥厚及心力衰竭等心脏重构进展相关[15]㊂哌克昔林(perhexiline)属于口服的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抑制剂,可减少脂肪酸代谢,增加碳水化合物代谢和ATP 含量,从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㊂用哌克昔林治疗HCM 小鼠模型6周后,小鼠左室收缩压㊁左室舒张压等参数得到部分改善,但最近一项多中心Ⅱb 期临床试验由于疗效低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而提前终止[16]㊂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直接抑制β氧化,相对来说更安全且耐受性更好,通过抑制3-酮酰基辅酶A 硫解酶,减少长链脂肪酸氧化,从而减少氧气摄入并增加丙酮酸脱氢酶活性,来刺激葡萄糖氧化,提高心肌能量利用效率[17]㊂然而在随后的临床试验中被证实无显著疗效,研究者招募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心脏医院中51例药物难治性症状的HCM 患者,进行曲美他嗪和安慰剂对照治疗3个月后,统计发现曲美他嗪组患者步行距离比安慰剂组少38.4m,且运动期间峰值耗氧量降低[18]㊂2.2.2㊀晚钠电流抑制剂㊀雷诺嗪(ranolazine)通过降低细胞内Na +超载来减少Ca 2+进入心肌细胞内,从而缩短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逆转细胞内Ca 2+过多引起的肌肉异常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㊂动物实验发现,对携带HCM 突变基因大鼠出生起给予雷诺嗪,可预防HCM 表型出现,延缓疾病进展[19]㊂然而在一项Ⅱ期临床试验中发现,雷诺嗪并不能改善有症状的HCM 患者的客观指标[20];该试验结果亦表明,雷诺嗪与降低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水平㊁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相关,目前雷诺嗪已被用于减少植入除颤器且频繁放电的HCM 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7]㊂伊拉克嗪(eleclazine)对晚钠电流的选择性要优于雷诺嗪,但目前一项大剂量安慰剂对照试验中发现伊拉克嗪疗效并不显著,且在另一项Ⅱ期临床试验中发现,在放置植入性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的非HCM 患者中,近60d 内至少发生1次ICD 干预或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使用伊拉克嗪后24周内ICD 干预的次数并未明显下降,反而增加了休克的发生[21]㊂2.2.3㊀抑制心肌纤维化㊀在小鼠动物模型中发现,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㊁醛固酮拮抗剂㊁N-乙酰半胱氨酸和他汀类药物可减轻HCM 小鼠心肌纤维化程度并减少胶原成分[22]㊂几项小规模人体试点试验发现,氯沙坦对HCM 病理有潜在益处㊂但在一项113例HCM 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并未发现氯沙坦对HCM 患者心脏收缩舒张功能㊁左房大小㊁运动能力及心肌纤维化有明显的影响[23]㊂为了进一步探求氯沙坦对HCM 患者疾病进展早期是否有影响,一项临床Ⅱ期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VANISH 已经开展[24]㊂而Maron 等[25]进行的临床随机试验并未证实螺内酯对HCM 患者心肌纤维化及临床指标有任何益处㊂2.2.4㊀钙离子稳态相关药物㊀Parvalbumin 作为心肌细胞表达的Ca 2+缓冲分子,有助于心肌细胞钙稳态的维持㊂在动物模型中已证实,肥厚的心肌细胞过度表达parvalbumin 可改善高钙内环境并降低Ca 2+的敏感性,进而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但还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6]㊂有研究发现,曲古抑菌素A 可改善钙调节失衡㊁活化T 细胞核因子的核转位及细胞肥大,但这些结论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去证实[27]㊂2.2.5㊀心肌球蛋白抑制剂㊀Blebbistatin通过抑制横桥的形成及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来降低心肌Ca2+敏感性,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已在心肌肥厚动物模型中得到证实,但blebbistatin缺乏选择性,它对骨骼肌肌球蛋白Ⅱ异构体具有高亲和力,而对心脏中等亲和力,因此未被作为HCM的治疗方案[28]㊂马伐卡坦(mavacamten),又称为MYK-461,可逆地抑制肌动蛋白-肌球蛋白交叉桥联,从而选择性地降低心肌收缩力㊂在动物实验中已证实,它可削弱HCM表型表达,并抑制肥大㊁心肌细胞紊乱和纤维化基因的表达[29]㊂Heitner等[30]进行的一项前瞻性Ⅱ期临床试验表明,马伐卡坦可显著降低HOCM患者运动后LVOTG,在治疗12周时运动后LVOTG 可从初始103mmHg降至19mmHg,且血浆浓度维持在350~695ng/ml时可缓解左室流出道梗阻,大多数患者耐受良好,最普遍的严重不良反应是心房颤动,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但该试验仅纳入21例HOCM患者,规模较小,且为开放性试验,有一定局限性㊂在此基础上进行的EXPLORER-HCM试验,进一步证实了马伐卡坦可降低HOCM患者LVOTG,随后Wheeler等[31]对该Ⅲ期试验进行分析,入选的251例HOCM患者经马伐卡坦治疗30周后心肺运动试验相关参数均得到改善,治疗组与安慰剂组对比,峰值分钟通气量/CO2输出量比率变化最小二乘均值-2.2(95%CI:-3.05~-1.26,P<0.001),峰值运动时间变化最小二乘均值0.7min(P<0.001),表明马伐卡坦对改善HOCM患者最大运动能力具有益处㊂为了进一步探讨马伐卡坦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长期扩展研究MAVERICK-HCM 正在进行中[32]㊂对于有症状的非梗阻性HCM患者同样有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使用马伐卡坦后心肌损伤相关标志物水平降低,提示马伐卡坦可能存在潜在的临床益处[33]㊂另一种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CK-274(aficamten)也在研发中,与马伐卡坦的主要区别在于CK-274的半衰期更短[34]㊂3㊀HCM的介入及手术治疗对于部分HCM患者虽然使用了最大量的药物仍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以及症状明显的HOCM患者而言,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㊂3.1㊀室间隔心肌切除术(ventricular septal myectomy,VSM)数十年来VSM一直是部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HCM 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包括经典Morrow手术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㊂外科手术在解除左室流出道梗阻的同时,还可处理可能伴随的二尖瓣异常等问题㊂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发现,改良手术比经典手术在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及减少二尖瓣置换术方面更具优势[35]㊂手术并发症有束支传导阻滞㊁室间隔穿孔㊁心室破裂和主动脉瓣反流等,上述并发症在经验丰富的心血管病中心发生率较低,但与其他微创手术相比,在腱索断裂或风湿性二尖瓣疾病等二尖瓣内部异常的病例中VSM治疗优势并不明显[36]㊂3.2㊀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alcohol septal ablation,ASA)经典方法是通过导管于冠状动脉内向心肌间隔支注入无水乙醇,使相应部位的心肌梗死,从而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被认为是VSM的替代治疗方案㊂一项大规模的HCM临床病例观察分析结果显示,ASA比VSM有更低的死亡率及并发症,但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ɤ65岁接受ASA治疗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0.3%,VSM治疗组为1.5%;>65岁接受ASA治疗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7%,VSM治疗组为6.7%[37]㊂由于高达25%的患者术中会出现急性或亚急性心脏传导阻滞,专家建议ASA术前植入临时起搏器㊂如果术中乙醇从靶血管泄露可引起严重和广泛的心肌坏死㊁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㊁室间隔穿孔甚至出现死亡,术后由于疤痕的存在可出现心律失常,ASA对静息时LVOTG高及重度室间隔肥厚的HCM患者疗效可能不佳,更适用于因显著并发症增加VSM风险的患者[36]㊂由于冠状动脉存在解剖差异,室间隔心肌隧道化学消融术相应而出㊂除了无水乙醇消融,还有弹簧圈㊁微球栓塞等方法[38]㊂3.3㊀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 RFCA已被广泛应用于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心房颤动,研究发现RFCA也可用于治疗HCM左室流出道梗阻,能够降低LVOTG㊁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且束支传导阻滞等并发症非常少见㊂Crossen等[39]发现,11例LVOTG> 50mmHg且接受RFCA治疗的HCM患者,术后12个月左室流出道平均静息梯度可降低85%,且NYHA分级从3.0ʃ0.0改善到1.8ʃ0.8㊂RFCA或可成为有VSM和ASA禁忌的HCM患者的一种可重复的治疗方案,然而它对于HCM治疗的应用仍处于研究中,也有研究表明RFCA会引起组织水肿,从而增加HCM患者LVOTG晚期异常升高的风险[36]㊂随着超声医学及微创医学的发展,刘丽文团队采用了一种超声引导下经皮经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的新型治疗方式,即Liwen术式,已在临床上被证实可有效解除HOCM患者的流出道梗阻,具有微创㊁不损伤传导束的优势,为HOCM 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㊁有效的治疗选择[40]㊂该团队对15例接受Liwen术式治疗的HOCM患者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发现患者的平均LVOTG从88mmHg降至11mmHg,N 末端B型利钠肽原明显下降,且没有患者出现束支传导阻滞或心脏完全性传导阻滞㊂3.4㊀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HIFU是指利用超声能量在超声换能器预定的深度处形成局灶性组织病变,它不需要与目标组织直接接触,所以不受典型的解剖学约束[10]㊂虽然目前尚未对HCM进行相关人体研究,但HIFU有望成为实现无创性室间隔减容的一种重要方法㊂3.5㊀心脏移植心脏移植适用于尤其是NYHA心功能Ⅲ或Ⅳ级㊁对常规治疗均疗效不佳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然而进行心脏移植的HCM患者中约有5%发生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㊂相比于HOCM,非梗阻性HCM很大程度上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临床病程,约有10%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难治性进行性心功能衰竭,对他们而言,仅有的治疗选择就是心脏移植或心功能衰竭替代性治疗[41]㊂有学者对美国1990 2004年进行心脏移植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终末期HCM患者心脏移植后的存活率要优于其他终末期心肌病心脏移植的患者[42]㊂4㊀HCM的基因治疗传统认为HCM是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少数患者为复合或多基因突变,约60%的成人HCM患者通过基因检测可找到明确的致病基因突变,随着技术及认知的发展,基因治疗或可成为HCM患者的一种可行性治疗选择㊂基因疗法主要包括基因组编辑㊁外显子跳跃㊁RNA反式剪接㊁基因替代和基因沉默,目前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诸多进展,通过外显子跳跃干预肌球蛋白结合C 基因(MYBPC3)突变的小鼠,成功抑制了异常转录mRNA的表达,并抑制心肌肥厚的进展;且已成功将等位基因沉默技术应用于α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6)㊁肌球轻链蛋白2基因(MYL2)突变导致HCM的小鼠[26]㊂但是由于多个疾病之间致病基因有重叠以及HCM患者基因型与表型之间并不一致,基因诊断及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36]㊂5㊀心脏性猝死的预防对于心脏性猝死高危的HCM患者,建议放置ICD,ICD 是目前认为预防HCM患者心脏性猝死仅有的可靠方法㊂然而心脏性猝死的风险评估可能并不精确,影像学研究提示,延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检测到的心肌纤维化程度与HCM患者心脏性猝死风险增加相关,为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43]㊂6㊀小结综上,HCM具有高发病率㊁高度异质性的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㊂现有治疗手段侧重于晚期疾病表现,即主要在于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并发症,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及对HCM基因学的研究,用于逆转心肌纤维化或根治HCM的新的治疗靶点具有远大前景,有待进一步探索㊂利益冲突:无参㊀考㊀文㊀献[1]聂长荣,朱昌盛,肖明虎,等.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1,26(6):550-554.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1.06.011.㊀Nie CR,Zhu CS,Xiao MH,et al.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ofnonsustaine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J].Chin J Cardiovasc Med,2021,26(6):550-554.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1.06.011.[2]Mckenna WJ,Judge DP.Epidemiology of the inheritedcardiomyopathies[J].Nat Rev Cardiol,2021,18(1):22-36.DOI:10.1038/s41569-020-0428-2.[3]Veselka J,Faber L,Liebregts M,et al.Sex-Related Differencesin Outcomes of Alcohol Septal Ablation for Hypertrophic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J].JACC Cardiovasc Interv,2021,14(12):1390-1392.DOI:10.1016/j.jcin.2021.03.066. [4]Martinez MW.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nd Exercise:Mutually Exclusive or Beneficial?[J].Clin Sports Med,2022,41(3):473-484.DOI:10.1016/j.csm.2022.02.011. [5]Sweeting J,Ingles J,Ball K,et al.A Control Theory-Based PilotIntervention toIncrease Physical Activity in PatientsWith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Am J Cardiol,2018,122(5):866-871.DOI:10.1016/j.amjcard.2018.05.023.[6]Ommen SR,Mital S,Burke MA,et al.2020AHA/ACC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oint Committee on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Circulation,2020,142(25):e558-e631.DOI:10.1161/CIR.0000000000000937. [7]Palandri C,Santini L,ArgiròA,et al.PharmacologicalManagement of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From Bench toBedside[J].Drugs,2022,82(8):889-912.DOI:10.1007/s40265-022-01728-w.[8]Ostman-Smith I.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in childhood andadolescence-strategies to prevent sudden death[J].Fundam ClinPharmacol,2010,24(5):637-652.DOI:10.1111/j.1472-8206.2010.00869.x.[9]Javidgonbadi D,Andersson B,Abdon NJ,et al.Factorsinfluencing long-term heart failure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in Western Sweden:probable dose-related protection from beta-blocker therapy[J].Open Heart,2019,6(1):e000963.DOI:10.1136/openhrt-2018-000963.[10]Tuohy CV,Kaul S,Song HK,et al.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the future of treatment[J].Eur J Heart Fail,2020,22(2):228-240.DOI:10.1002/ejhf.1715. [11]Imori Y,Takano H,Mase H,et al.Bisoprolol transdermal patchfor perioperative care of non-cardiac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J].BMC CardiovascDisord,2019,19(1):316.DOI:10.1186/s12872-019-01274-6.[12]Wong TC,Martinez M.Novel Pharmacotherapy for 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J].Cardiol Clin,2019,37(1):113-117.DOI:10.1016/l.2018.08.008.[13]Coppini R,Ferrantini C,Pioner JM,et al.Electrophysiologicaland Contractile Effects of Disopyramide in Patients With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 Translational Study[J].JACC Basic Transl Sci,2019,4(7):795-813.DOI:10.1016/j.jacbts.2019.06.004.[14]Hamada M,Shigematsu Y,Ikeda S,et al.Impact of cibenzolinetreatment on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ling and prognosis in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J].ESC Heart Fail,2021,8(6):4832-4842.DOI:10.1002/ehf2.13672. [15]马锦征,苏超,杨洁,等.生理病理状态下心肌代谢方式转变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2,27(4):383-388.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2.04.015.㊀Ma JZ,Su C,Yang J,et al.Research advances on changes ofmyocardial metabolic patterns under physiological andpathological conditions[J].Chin J Cardiovasc Med,2022,27(4):383-388.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2.04.015.[16]Bonora M,Wieckowski MR,Sinclair DA,et al.Targetingmitochondria for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therapeutic potentialand obstacles[J].Nat Rev Cardiol,2019,16(1):33-55.DOI:10.1038/s41569-018-0074-0.[17]El-Khodary NM,Ghoneim AI,El-Tayaar AA,et al.The Impactof Trimetazidine on Cardiac Fibrosis,Inflammation,and Functionin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Patients[J].Cardiovasc DrugsTher,2022.DOI:10.1007/s10557-022-07340-0. [18]Coats CJ,Pavlou M,Watkinson OT,et al.Effect ofTrimetazidine Dihydrochloride Therapy on Exercise Capacity inPatients With Non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AMA Cardiol,2019,4(3):230-235.DOI:10.1001/jamacardio.2018.4847.[19]Shibata M,Itatani K,Oka N,et al.Optimal Graft Size ofModified Blalock-Taussig Shunt for Biventricular Circulation inNeonates and Small Infants[J].Int Heart J,2015,56(5):533-536.DOI:10.1536/ihj.15-042.[20]Olivotto I,Camici PG,Merlini PA,et al.Efficacy of Ranolazine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TheRESTYLE-HCM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Study[J].Circ Heart Fail,2018,11(1):e004124.DOI:10.1161/CIRCHEARTFAILURE.117.004124. [21]Zampieri M,Berteotti M,Ferrantini C,et al.Pathophysiologyand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NewPerspectives[J].Curr Heart Fail Rep,2021,18(4):169-179.DOI:10.1007/s11897-021-00523-0.[22]St tescu C,EnachiŞ,Ureche C,et al.Pushing the Limits ofMedical Management in HCM:A Review of CurrentPharmacological Therapy Options[J].Int J Mol Sci,2021,22(13):7218.DOI:10.3390/ijms22137218.[23]Maron BJ,Udelson JE,Bonow RO,et al.Eligibility andDisqualifica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Competitive Athletes WithCardiovascular Abnormalities:Task Force3: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Cardiomyopathy and Other Cardiomyopathies,and Myocarditis: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nd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J].Circulation,2015,132(22):e273-280.DOI:10.1161/CIR.0000000000000239.[24]Ho CY,Mcmurray JJV,Cirino AL,et al.The Design of theValsartan for Attenuating Disease Evolution in Early Sarcomeric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VANISH)Trial[J].Am HeartJ,2017,187:145-155.DOI:10.1016/j.ahj.2017.02.008.[25]Maron MS,Chan RH,Kapur NK,et al.Effect of Spironolactoneon Myocardial Fibrosis and Other Clinical Variables in Patients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Am J Med,2018,131(7):837-841.DOI:10.1016/j.amjmed.2018.02.025. [26]Cheng Z,Fang T,Huang J,et al.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From Phenotype and Pathogenesis to Treatment[J].Front Cardiovasc Med,2021,8:722340.DOI:10.3389/fcvm.2021.722340.[27]Han L,Li Y,Tchao J,et al.Study familial 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 using patient-specific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cells[J].Cardiovasc Res,2014,104(2):258-269.DOI:10.1093/cvr/cvu205.[28]Roman BI,Verhasselt S,Stevens CV.Medicinal Chemistry andUse of Myosin II Inhibitor(S)-Blebbistatin and Its Derivatives[J].J Med Chem,2018,61(21):9410-9428.DOI:10.1021/acs.jmedchem.8b00503.[29]Green EM,Wakimoto H,Anderson RL,et al.A small-moleculeinhibitor of sarcomere contractility suppresses 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 in mice[J].Science,2016,351(6273):617-621.DOI:10.1126/science.aad3456.[30]Heitner SB,Jacoby D,Lester SJ,et al.Mavacamten Treatmentfor 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 Clinical Trial[J].Ann Intern Med,2019,170(11):741-748.DOI:10.7326/M18-3016.[31]Wheeler MT,Olivotto I,Elliott PM,et al.Effects ofMavacamten on Measures of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Beyond Peak Oxygen Consumption:A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EXPLORER-HCM Randomized Trial[J].JAMA Cardiol,2023:e225099.DOI:10.1001/jamacardio.2022.5099. [32]Papadakis M,Basu J,Sharma S.Mavacamten:treatmentaspirations i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Lancet,2020,396(10253):736-737.DOI:10.1016/S0140-6736(20)31793-1.[33]Ho CY,Mealiffe ME,Bach RG,et al.Evaluation ofMavacamten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Nonobstructive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J Am Coll Cardiol,2020,75(21):2649-2660.DOI:10.1016/j.jacc.2020.03.064. [34]Day SM,Tardiff JC,Ostap EM.Myosin modulators:emergingapproach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rdiomyopathies and heart failure[J].J Clin Invest,2022,132(5):e148557.DOI:10.1172/JCI148557.[35]郭鸿昌,王生伟,马赫赫,等.不同术式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效果的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20,39(6):703-705,710.DOI:10.3969/j.issn.1007-5062.2020.06.016.㊀Guo HC,Wang SW,Ma HH,et parison of surgical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after different operations[J].J Cardiovasc Pulm Dis,2020,39(6):703-705,710.DOI:10.3969/j.issn.1007-5062.2020.06.016.[36]He M,Qiu J,Bai Y,et al.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for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 Mini Review[J].FrontCardiovasc Med,2021,8:695247.DOI:10.3389/fcvm.2021.695247.[37]Lemor A,Villablanca PA,Hosseini Dehkordi SH,et al.Comparison of Outcomes of Alcohol Septal Ablation or SeptalMyectomy for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in Patientsɤ65Years Versus>65Years[J].Am J Cardiol,2020,127:128-134.DOI:10.1016/j.amjcard.2020.04.018. [38]陈萌,刘慧慧,蒋志新,等.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新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5):40-43.DOI:10.3969/j.issn.1673-7210.2022.05.009.㊀Chen M,Liu HH,Jiang ZX,et al.New progress in the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J].ChinaMed Her,2022,19(5):40-43.DOI:10.3969/j.issn.1673-7210.2022.05.009.[39]Crossen K,Jones M,Erikson C.Radiofrequency septal reductionin symptomatic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J].Heart Rhythm,2016,13(9):1885-1890.DOI:10.1016/j.hrthm.2016.04.018.[40]Liu L,Li J,Zuo L,et al.Percutaneous Intramyocardial Septal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Cardiomyopathy[J].J Am Coll Cardiol,2018,72(16):1898-1909.DOI:10.1016/j.jacc.2018.07.080.[41]Maron BJ,Rowin EJ,Maron MS,et al.Nonobstructive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Out of the Shadows:Known fromthe Beginning but Largely Ignored Until Now[J].Am J Med,2017,130(2):119-123.DOI:10.1016/j.amjmed.2016.09.015.[42]Maron BJ,Rowin EJ,Maron MS.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New Concepts and Therapies[J].Annu Rev Med,2022,73:363-375.DOI:10.1146/annurev-med-042220-021539. [43]Raphael CE,Mitchell F,Kanaganayagam GS,et al.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predictors of heart failure in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the role of myocardial replacementfibrosis and the microcirculation[J].J Cardiovasc Magn Reson,2021,23(1):26.DOI:10.1186/s12968-021-00720-9.(收稿日期:2022-05-19)(本文编辑:谭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治疗进展(完整版)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是一种以并非完全由容量负荷异常引起的左室壁增厚为特征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壁不对称性增厚,通常不伴有心腔扩大。
根据左室流出道与主动脉峰值压力阶差(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gradient, LVOTG),分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HOCM)和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
HCM是包括运动员在内的青年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1] 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在0.02%-0.23%,我国成人中的发病率为0.08%。
[2, 3] 在青少年和成人中,约60%的HCM为肌小节蛋白编码基因突变引起,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5%-10%的成人HCM由其他遗传性疾病引起,如遗传代谢性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
[2] 不明原因的心肌肥厚占25%-30%。
[4] 长期左室流出道梗阻是HCM进展和死亡的重要因素。
[5] HOCM的治疗目标为缓解症状,预防猝死,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本文参考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肥厚型心肌病诊治指南、2017年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治指南及相关文献,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进行论述。
1 药物治疗
无血管扩张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为治疗HCM的一线药物。
β受体阻滞
剂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起到负性的变时、变力和变传导作用,从而降低负荷运动时升高的LVOTG,缓解劳力性呼吸困难等症状,降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6, 7] 比索洛尔的β-1选择性高于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非特异性β受体阻滞剂引起的副作用更少,患者耐受性更好。
[8] 对于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或有禁忌症的患者,可给予非二氢吡啶类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9] 因维拉帕米具有血管扩张作用,仅应用于存在轻、中度梗阻(静息下LVOTG<50 mmHg)患者。
[8, 10] 对于LVOTG≥100mmHg、左房压力增高、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应慎用。
[4, 9] 单用β受体阻滞剂不能改善左室梗阻患者症状时可联合应用丙吡胺。
[2] 丙吡胺是I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抑制正常人心肌收缩力,降低静息和刺激状态下LVOTG。
[11, 12] 丙吡胺亦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应避免与胺碘酮、索他洛尔等延长QT间期的药物合用。
[9]
2 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HOCM患者,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为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最常用的外科治疗方式,包括经典Morrow手术和目前应用较多的改良扩大Morrow手术。
室间隔心肌切除可扩大左室容积,降低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减轻收缩期前向运动(systolic anterior movement, SAM)引起的二尖瓣返流,提高运动耐力,改善患者症状。
[2, 13] 大量研究显示,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患者远
期生存率接近正常人群。
[14] 主要的手术并发症包括房室结传导阻滞、室间隔穿孔和主动脉返流,但在经验丰富的心脏中心发生率低。
[15, 16]
3 介入治疗
3.1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 PTSMA)
对于严格药物治疗无效和外科手术失败,或外科手术不能耐受的HOCM患者,可行PTSMA。
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是将无水酒精通过导管注入冠状动脉间隔支,使血管支配部位发生心肌梗死,从而使室间隔肥厚的部位变薄以减轻梗阻。
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PTSMA术后患者LVOTG虽时间推移逐渐下降,室间隔厚度变薄,心功能改善,与外科手术相比,两种方法之间的症状改善程度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7-19] 国内有研究显示,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后残余LVOTG略高于外科手术。
[20]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安装起搏器治疗,其他还包括束支传导阻滞及心肌梗死等。
[21] 同时,PTSMA造成的损伤形成局部心肌瘢痕,可能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22]
3.2植入永久起搏器
对于静息或刺激时LVOTG≥50mmHg、窦性心律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若外科手术或PTSMA存在禁忌症,或术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风险
高的患者,可考虑植入DDD起搏器。
[4] 起搏器心室电极置入右心室尖,且房室间期(AV间期)短于患者窦性心律的PR间期,使左心室激动顺序由远离室间隔肥厚部位到室间隔,从而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
DDD起搏器对于症状严重的HOCM疗效不确切。
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指征时,可考虑植入双腔ICD。
[2]
3.3射频导管消融术
射频导管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治疗心律失常已较为成熟,近年来,也作为一种替代方法应用于治疗HOCM。
RFCA通过导管释放射频电流进入组织,使组织内升温,细胞内外水分蒸发,产生边界清晰的凝固性坏死。
导管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室或逆行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对室间隔的最厚部位、靠近LVOT梗阻部位、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时接触的部位,主动脉瓣下区域或LVOT压力过渡区进行消融。
[23] 7项共92例患者的研究[24, 25] 显示,RFCA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心功能分级改善,静息或刺激下的LVOTG可降低50%以上,室间隔厚度较前减少。
目前,采用RFCA治疗HOCM仍在起步阶段,标准的治疗方案尚待确立,但现有研究显示,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有望成为非外科手术治疗HOCM的一种新选择。
综上所述,随着对HOCM的认识逐渐深入,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非药物治疗方面,从外科室间隔切除到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再到射频消融治疗HOCM,治疗手段不断更新,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在不断提高。
但以上方法均以防治并发症、缓解梗阻引起的症状为主,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深入,精准的基因治疗可能在病因学治疗上起到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