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论文]
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
摘要: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一直被广大教师所采用,但纵观诸多的课堂合作,却发现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并不尽人意。本文罗列了合作学习三种误区,并对症下药,从选择合理的素材、组建合理的小组、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以及对小组进行积极评价四方面阐述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探索交流合作小组
自从《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让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后,广大教师一直都在积极响应。诚然,合作学习在形式上已经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适合学生各种学习风格,为学生提供着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常常能看到教师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但仔细类比,也会发现一些不和谐的合作学习充斥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合作学习成了教师的“作秀课”
有些教师为了展示课堂的热烈气氛,常常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课堂无效提问、无效合作讨论过多,甚至有人误认为学生反应积极,就是主动参与,就是面向全体。表面上看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分析便会发现,思维的深度、广度不够,导致的结果是传统的东西没有了,新的内容又没掌握。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缺乏实质性参与,其价值不能真正体现出来。
第二:合作学习成了好学生展示的“舞台”
小组合作学习很多时候是“好学生”扮演了教师的角色,那些学困生在小组中没有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处于被动地位,也没有表现的机会,他们往往会在小组掩护下逃避责任,学习行为和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的转变。这种合作学习只是停留在形式的层面,加之教师课前未作充分的考虑和准备,使学生的交流合作只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
第三:合作学习成了只合作不自主的“怪胎”
“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方式是让学生独立地发现应有的结论”,如果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老师提出问题后,便立即按组讨论交流,就不便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
针对以上现象分析,本人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去克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要选择合理的素材
素材的选定是合作学习能否成功进行的关键,一个好的研究问题是合作学习
成功的基础,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要合作学习,应该注意适当的选择。
1.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问题。
初中学生求知欲旺、好奇性强,如果适时地提出争论的问题,利用小组合作,就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取长补短,从而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后,同学们基本上会应用SSS 、SAS 、ASA 、AAS 这四种方法解决相应的问题,这时教师趁势提出了如下问题:“能用‘SSA ’的方法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这时在同学们那里好象炸开了的锅一发而不可收,有的说可以的,有的说不可以,但他们一时都说不上合适的理由来解释这个问题,于是我采用让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要求各小组说明理由。讨论开始后,各小组纷纷表现出了不同的形式,有试着画的、有做实验操作的、有直接写理由的……,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发现,“SSA ”有时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有时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分情况进行讨论,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再一一讨论)这样通过对问题的争论,不但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而且发展了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同时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2.要选择规律性强、应用范围较广的定理或公式。
对于一些规律性强、涵盖面广、迁移和应用范围大的定理、公式和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开展合作学习,比如“用字母能表示任何数”,这一数学思想可以通过学生在搭建火柴棒过程中,通过交流与合作,讨论,质疑,反思,协商,最后明确了“用字母来表示任何数”的实际意义。对于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教师可将问题分解,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如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时,教师可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结论。问题如下:一块田地分成如图1的四块部分,分别种植A 、B 、C 、D 四种不同的作物,问这块田地的面积是多少?和小组同伴交流你的做法,能否发现什么结论吗?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到两种答案:从整体上考虑可得到答案为(a+b)2;从部分考虑可得到答案为a 2+2ab+b 2,再经过验证,他们就能大胆猜测(a+b)2 = a 2+2ab+b 2 ;经历了合作学习,学生在头脑中将实际问题背景,以及公式的产生过程建立了联系,因而对公式掌握得比较深刻,在应用中很少会出现如“(a+b)2 = a 2+b 2”这种错误。
3.要选择开放型问题和解决途径多样化的问题。
由于开放题是一些结论开放式、答案不唯一的问题,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因知识基础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可得到不同结论。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因而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比如有一个顶角是36°的等腰三角形,试着把它分成三个等腰三角形,写出每一个三角形的度数(要求至少写出三种不同的分割方法);在等边△ABC所在平面内,同时满足△PAB、△PBC、△PAC都是等腰三角形的点P的个数有几个?像这两道问题的条件,解题途径与结论都呈现出很大的开放性,给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个学生在不同观点的交锋中,必然加深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相关知识的理解。
4.要选择难度大、需多人合作才能解决的内容。
有些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独立完成,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这样的问题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探索的愿望,在合作中大家共同分析问题、相互交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使得问题变得越来越清晰,这样,相对于个人而言,解决问题变得容易且深刻。例如:在学习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时,我出了这样的问题,以下这些都是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吗?从这些图形中,你能总结出立方体
这是仅凭个人的力量一下子无法完成老师所提的问题,他们需要通过小组的力量才能逐一对这些平面图形进行验证,在动手操作、小组分工、合作交流的基础
三个二型二个三型
二、要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生生互动的创造性运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配合完成任务,这是积极的、科学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