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参考教案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
课题 2.3.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授课人地点时间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涵义。
3.掌握n、M、m,N、N A之间的简单换算。
4.通过类比、归纳等多种思维活动,了解M,n,N A等物理量的涵义,体会从物质的量层次定量研究化学问题的意义。
5.体会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相互关系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6.体会从生活中找寻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在认识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解决问题和归纳整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构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转化关系,感受宏观、微观结合的思想。
难点: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宏观/微观物理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关键本节内容的突出特点是概念多而抽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等词汇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与头脑中原有的认识如物质的质量、数量等会产生冲突。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者有意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穿插进行,随学随练,加深理解和巩固。
教学过程与内容教学活动师生活动时间分配环节一,新课导入【师】老师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请同学们出谋划策。
一天,马先生带着100桶硬币,捐赠给银行。
聪明的同学们,如果你是银行工作人员,该如何将这笔“巨款”准确高效的存入银行呢?【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
【师】约莫半分钟后,请2~3名同学给出解决方案。
【师】总结学生提出的方案,引出今天课程的主要任务——如何将可称量的宏观物质与肉眼看不见、难以称量的微观粒子联系起来?环节二:新课讲授【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向生活找寻答案。
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考,遇到数目庞大的个体时,该如何准确计数?2min想一想,如果,你去超市购买60只鸡蛋,是一只一只的数方便,还是把鸡蛋“打包”起来,一堆一堆的数方便呢?【生】将小个体打包起来,数集合方便。
【师】我们常常见到“1打,1箱,1盒……”这类的计量方式。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优质教案1
记笔记。
[ 小结 ] : 通过课堂练习,总结物质的量(n )、 同学通过作题总结 粒子数(N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规律。 之间的换算关系。
情景三:使用摩尔的注意事项
[ 问题 ] :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产生有它的背 景和适应范围,同学讨论使用摩尔 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结合学 案中三道讨论题进行讨论)
进行思想教育。
[ 资料 ] : 1971 年,由 41 个国家参加的第 14 届国际计量大会上,正式宣布了国 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国际纯 学生自学资料,概 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和国际标准化 括本段文字的主要 组织关于必须定义一个物质的量的 的观点。 单位提议,并作出决议。从此, “物 质的量 ”就成为国际单位制中的一 个基本物理量,物质的量的单位为
大米
为学生理解用集团的 概念表示微观粒子的 多少做铺垫。
[ 问题与讨论 ] : 根据刚才的分析,针对生活中的计 量方法,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 学会总结,加深理解。
情景二:化学实验中的计量
[ 问题 ] : 化学实验中我们如何计量物质?学 生回答用质量、体积后,教师进一
师生共同讨论,得 出结论。
发现规律。
[ 小结 ] : 1mol 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 为单位时,其数值与该粒子的相对 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记笔记。
[ 思考题 ]: 请同学结合初中所学相对原子质量 的定义,能否对上述结论进行数学 证明呢?
学生思考,课后练 习。
举一反三,理解规律和 概念。
[ 板书 ] :4.摩尔质量
学生讨论得出,化 零为整的思想。
激发疑问,引起学生的 思考。
[ 小结 ] : 化繁为简,意义不变。引出集团的 概念。
2.3.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教学设计方案
教师提问:你能数出5.6g铁中所含铁原子的个数吗?
引出物质的量,介绍物质的量是国际基本物理量,并介绍国际七个基本单位。
教师继续提问:在生活照,我们会说一袋大米,我今天吃了两碗饭,一盒回形针,较小的物体以集合体来计量,类比到微观粒子,也以集合体来计量,得出物质的量的定义。
【环节二: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符合:n。
3.单位:摩尔(mol),简称摩。
4.研究对象: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团等)。
强调:物质的量只用来计量微观粒子,若用于宏观,没有太大的意义。
例如:1mol稻谷,平均分给10亿人,可吃8千万年。
【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是错误请说明理由。
(1)1 mol 苹果(2)3 mol O (3)1 mol氧
(4)5mol e (5)1.5 mol OH (6)1mol钠元素
(7)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8)物质的量可以写成“物质的质量”
注意事项:
(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全称,是一个专有名词;物质的量不能当成物质的数量或质量来理解。
(2)“物质的量”只能描述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微观引发认知冲突,引出物质的量。
列举生活中熟悉的物质,运用类比的方法建立概念,便于学生理解。
讲练结合,强化学生对于物质的量的使用。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基本性质和计量单位。
2. 让学生掌握摩尔的定义,了解摩尔的历史发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的量和摩尔进行科学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2. 摩尔的定义及其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3. 摩尔的历史发展及其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地位。
4. 物质的量和摩尔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摩尔的定义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的换算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和摩尔的基本概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物质的量和摩尔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 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重要性。
3. 讲解摩尔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摩尔的由来和意义。
4. 讲解摩尔与物质的量的关系,让学生掌握摩尔的运用方法。
5.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物质的量和摩尔进行科学计算。
6. 课堂互动:让学生提问,解答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质的量和摩尔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物质的量和摩尔进行实际计算,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课后访谈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量的其他计量单位,如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
2. 引导学生探究摩尔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如化学反应、物质的传输等。
3. 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量和摩尔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九、教学资源:1. 教材:《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2. 课件:物质的量和摩尔的相关图片、图表、动画等。
化学:1.2.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人教版必修1)
化学:1.2.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人教版必修1)一、课时安排:本课时包含内容:P11-13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二、教材内容分析:1、教材编写:意图:本课时以概念学习为主导,根据物质的量能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
尽管所占篇幅不多,但有关“物质的量”的应用却贯穿整个高中学习,通过物质的量的学习,初步实现学生从宏观到微观计量认识的转变。
内容:①五个重要抽象概念:物质的量(n)、摩尔(mol)、阿佛加德罗常数(N A)、微粒数(N)、摩尔质量(M)。
②两个重要公式:n=N/N A、n=m/M及其简单应用。
③n、N、m之间的关系。
2、教材内容前后关系、地位:学生以前主要从宏观的、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物质的量》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特别是能通过摩尔这座桥梁运用微观与宏观的相互转化研究化学科学。
学好物质的量,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有关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化学计算打下基础。
3、教材素材处理:P11“资料卡片”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物质的量概念建立后,学生阅读图片,与熟悉的长度、质量、时间类比辅助说明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P12图1-11结合实物: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黄豆、小米、面粉、18克水、27克Al数数设疑,建立“集合体”概念,引入物质的量;同时该图片中由量的关系为引入摩尔质量作铺垫,也可作为学生归纳物质的量、质量和微粒数的素材;P12图1-12:由N A个微粒构成的物质其质量不同,体会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物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P13图1-13:学生比较归纳1mol不同物质其质量数值归纳出摩尔质量概念及物质的量、质量和摩尔质量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1、知识技能方面:“物质的量”是用来计量原子、离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物理量,把人们的研究视野从宏观引入微观。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附说课教案)
过程
与
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由来
教学方法
A.23 B.23g C.23mol D.23g/mol
8、在下列物质中,其物质的量为0.2mol的是[ ]
A.2.2g CO2B.3.6g H2O C.3.2g O2D.49g H2SO4
9、计算题
1.计算下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
(1)11gCO2
(2)56g CO
(3)250g BaCl2
10、计算下列物质的摩尔质量。
(3)1 molH2SO4中含有个H2SO4分子,个硫酸根离子。
(4)1 mol 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5)1个水分子中有个电子,1molH2O中呢?
讲述: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
[讨论]通过上述练习能否总结出物质的量(n),粒子数目(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进入情境,思考问题。
学生看表格,并从中理解物质的量和其他物理量一样
学生学习理解
学生活动
让学生对物质的量有初步的认识
通过比较的方法认识物质的量
设计意图
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
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意义;(2)让学生掌握摩尔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摩尔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1)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单位;(2)摩尔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摩尔与克/摩尔的关系;(4)摩尔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实例。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1.4 教学重点与难点(1)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单位;(2)摩尔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摩尔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质量、体积等,引出物质的量这一概念。
2.2 讲授新课(1)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单位,介绍摩尔的定义;(2)讲解摩尔的计算方法,如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3)讲解摩尔与克/摩尔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4)举例说明摩尔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如化学反应、物质的提纯等。
2.3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摩尔概念进行计算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2.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摩尔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互相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摩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摩尔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三、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摩尔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物质的量及摩尔概念的掌握程度。
六、实践活动6.1 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摩尔概念,例如,通过测定一定体积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来验证摩尔体积的概念。
6.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6.3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质的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实验误差来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优质教案1(最新整理)
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的思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和巩固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探究的意识。
(3)体验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2)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难点:物质的量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用具 曲别针、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2 六、教学流程 从数曲别针这个实例引入,目的是激发兴趣,产生类比思维的效果。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要从微观的角度计量物质,应该用哪种计量方法。
根据物质的量的产生背景,学生分析使用摩尔的注师生分析化学方程式的定量含义,引出摩尔质量的意事项。
概念。
师生共同小结本课的有关知识点。
七、教学流程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 2.1 mol的标准 3.使用摩尔的注意事项 4.摩尔质量 八、课后作业 以“我叫物质的量”为题目,用第一人称写一篇物质的量的自述,字数500字左右。
物质的量单位摩尔(课教案)
物质的量单位-摩尔(优质课教案)第一章:物质的量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物质的量的基本计量单位——摩尔。
1.2 教学内容(1)物质的量的定义:物质含有多少个微观粒子叫做物质的量。
(2)物质的量的符号:n。
(3)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摩尔,符号为mol。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物质的量概念。
1.4 教学步骤(1)引入:提问学生什么是物质的量,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讲解:讲解物质的量的定义、符号及基本单位摩尔。
(3)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摩尔的符号,加深学生对摩尔的认识。
(4)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物质的量概念。
第二章:摩尔的计算2.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摩尔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摩尔进行物质的量计算。
2.2 教学内容(1)摩尔的计算公式:n(mol)= N(个数)/阿伏伽德罗常数。
(2)阿伏伽德罗常数:6.02×10^23/mol。
(3)摩尔与微观粒子的关系:1mol物质含有6.02×10^23个微观粒子。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尔的计算方法。
2.4 教学步骤(1)讲解:讲解摩尔的计算公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
(2)实例:给出实例,让学生运用摩尔进行物质的量计算。
(3)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摩尔的计算过程,加深学生对摩尔计算的理解。
(4)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摩尔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摩尔与质量的关系3.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尔与质量的关系。
(2)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2 教学内容(1)摩尔质量:1mol物质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
(2)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M(g/mol)= m(g)/ n(mol)。
(3)摩尔质量的应用:通过摩尔质量可以计算物质的量。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尔与质量的关系。
3.4 教学步骤(1)讲解:讲解摩尔质量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物质的量单位-摩尔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概念,体会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3.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学习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以及摩尔质量的定义。
学习难点:“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这一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初步形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并讨论]1.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粗略测知一张白纸的厚度?其中哪种方法在现有实验条件下最具有可操作性?(以化学教材的纸为例,请学生认真测量)2.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粗略测知一个原子或分子的质量?现有一杯水,如何知晓其中含多少水分子?[板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讲解]显然,我们能够很快想到可以用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为此,国际科学界引进了“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
[板书]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物质的量[板书]一、物质的量[讲解]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
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投影]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讲解]重点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
[例举]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水的物质的量为2mol。
(铁的质量为10g)[反问]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氢的物质的量是3mol、小米的物质的量是1mol [讨论]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学设计
最后形成概念图:
【数据资料】
1999年巴西和美国科学家发明了
由以上两个式子可以推出,氧分子数
【主板书】概念之间的关系
-1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单位为g/mol 【副板书】
【多媒体展示】中的图片部分
自主性教学反思
情景的设置以真实的问题为线索展开,采用问题解决式教学,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6.02ⅹ1023获得的过程和数据的巨大,而是不是被动从教师那里接受,很好的体现了学生是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节课设计的理论指导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体系构建。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非。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第一章:物质的量的概念1.1 物质的量的定义物质:具有相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粒子集体物质的量:表示物质含有粒子多少的物理量,单位是摩尔(mol)1.2 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mol):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1摩尔等于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约6.02×10^23)个粒子的物质第二章:摩尔质量2.1 摩尔质量的定义摩尔质量: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是克/摩尔(g/mol)2.2 摩尔质量的计算摩尔质量等于物质的质量除以物质的量,即M = m/n第三章:摩尔与实际质量的转换3.1 摩尔与克之间的转换1摩尔物质的质量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以克/摩尔为单位)3.2 摩尔与实际质量的计算实际质量= 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量= 实际质量/ 摩尔质量第四章:摩尔与粒子数目的关系4.1 摩尔与粒子数目的比例关系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约6.02×10^23)个粒子4.2 摩尔与粒子数目之间的计算粒子数目= 摩尔数×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数= 粒子数目/ 阿伏伽德罗常数第五章:摩尔在不同化学反应中的应用5.1 摩尔在化学计量学中的应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即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5.2 摩尔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配制溶液:根据所需物质的量计算溶质的摩尔数,再计算所需质量物质的量测定:通过反应物质的量比例,计算未知物质的摩尔数第六章:摩尔与体积的关系6.1 摩尔体积的概念摩尔体积:1摩尔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约为22.4升(L)6.2 摩尔体积的计算与应用气体体积= 摩尔数×摩尔体积摩尔数= 气体体积/ 摩尔体积第七章:摩尔浓度7.1 摩尔浓度的定义摩尔浓度: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单位是摩尔/升(mol/L)7.2 摩尔浓度的计算与表达摩尔浓度= 溶质的摩尔数/ 溶液的体积(L)可以通过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关系来表示摩尔浓度第八章:摩尔与反应物质量的关系8.1 化学反应中摩尔比的概念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物的摩尔比: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系数的比例8.2 摩尔比的应用计算反应物与物的摩尔数:根据化学方程式中摩尔比,已知某一物质的摩尔数,求另一物质的摩尔数第九章:摩尔与化学反应的限制因素9.1 化学反应的限制因素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摩尔数的关系,确定化学反应的速率决定步骤9.2 摩尔与化学反应的限制因素通过摩尔数的关系确定化学反应中的限制反应物,进而计算其他物质的摩尔数第十章:摩尔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0.1 摩尔在药物剂量中的应用根据药物的摩尔质量和所需的药物剂量,计算所需的摩尔数或质量10.2 摩尔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摩尔概念在化学合成、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用于计算反应物与物的物质的量比例第十一章:摩尔与能量的关系11.1 摩尔焓的概念摩尔焓:化学反应中1摩尔物质参与反应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单位是焦耳/摩尔(J/mol)11.2 摩尔焓的计算与应用反应焓变= 反应物摩尔焓物摩尔焓通过摩尔焓计算反应的热量变化第十二章:摩尔与化学反应的平衡12.1 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反应物与物浓度比的摩尔数幂次方12.2 摩尔与化学反应平衡的应用通过平衡常数表达式,分析反应物与物的摩尔数关系,判断反应的方向第十三章:摩尔与物质的聚集状态13.1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摩尔的关系固体、液体、气体的摩尔体积不同,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13.2 摩尔体积与聚集状态的应用通过摩尔体积分析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性质,如气体的压缩性、液体的表面张力等第十四章:摩尔与物质的化学反应活性14.1 化学反应活性与摩尔的关系化学反应活性:物质参与化学反应的能力,与物质的摩尔数有关14.2 摩尔与化学反应活性的应用通过摩尔数分析反应物的活性,判断反应的难易程度和速率第十五章:摩尔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中的综合案例15.1 摩尔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分析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的摩尔质量,研究其结构和功能15.2 摩尔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研究材料的摩尔组成,优化材料性能,如合金的摩尔比例对性能的影响15.3 摩尔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分析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摩尔浓度,评估环境污染程度,制定环境保护措施15.4 摩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摩尔概念在地球科学、宇宙学、食品科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用于物质的量计算和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摩尔的定义及其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 让学生学会运用摩尔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是一种基本物理量。
2. 摩尔的定义: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为mol,1mol物质含有约6.02×10²³个粒子。
3. 摩尔与其他单位的关系:1mol=6.02×10²³个粒子,1mol=22.4L气体(标准状况),1mol=1000g(质量)。
4. 物质的量的计算:利用摩尔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如n=N/NA(N为粒子数,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摩尔的定义及其与其他单位的关系,物质的量的计算。
2. 难点:摩尔的概念理解,物质的量的计算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摩尔的定义、与其他单位的关系及计算方法。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的计算的理解。
3.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重要性。
2. 讲解摩尔的定义,让学生掌握摩尔的基本概念。
3. 讲解摩尔与其他单位的关系,让学生学会进行单位转换。
4. 讲解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举例进行分析。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摩尔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7.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拓展1. 讲解物质的量的其他单位:摩尔、克、升等。
2. 讲解物质的量的衍生单位:摩尔浓度、摩尔质量等。
3.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如配制溶液、计算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物质的量的重要性是什么?2. 提问:摩尔与其他单位的关系是什么?3. 提问:如何运用摩尔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4.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物质的量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物质的量—摩尔教案
物质的量—摩尔教学目的1.掌握摩尔的定义,了解摩尔的意义及建立这个单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及数值。
3.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1.摩尔的概念。
2.阿伏加德罗常数。
教学方法讲练法。
教学过程【引入】关于摩尔:1896年由物理化学奠基人之一W.Fostwald首先提出,符号“mol”则源于拉丁文“moles”,原意为“大量”或“堆量”,现在“mol”成了摩尔这个单位的国际符号。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摩尔”被选定为国际单位制(SI)七个单位之一。
1961年化学家E.A.Guggen Hein提议把“摩尔”叫做化学家的物质的量,并在美国《化学教育》杂志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受到了大多数讨论者的支持。
1969年国际计量委员会提出了“摩尔”的定义。
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宣布了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必须定义一个物质的量的单位的提议并作出了决议。
1977年我国国务院60号文件规定执行《国际单位制(SI)》。
【板书】第二章摩尔反应热第一节摩尔【讲述】请大家认真阅读摩尔的定义,并且注意找关键词。
【板书】一、摩尔【提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各举例说明。
【设问】 能否称出1个水分子的质量?要多少个水分子才能称量?【讲述】 1滴水里就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
【引导】 要称量水分子的质量必须称好多个水分子。
【讲述】 微观世界里的水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无数个水分子的集体也是难以计数的,在难见的微粒、难以计数的微粒集体和可称量的物质之间建立一个巧妙的、恰当的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而这是“长度”、“质量”、“时间”等任何一个物理量都办不到的,因此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这就是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一节摩尔1.物质的量:表明组成物质微粒数目的物理量。
2.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
符号:mol 。
3.摩尔的定义: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新教材高中化学2.3第1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化学2.3第1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了解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含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2.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并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1.变化观念: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建立物质的量的概念,基于物质的量定量认识物质的组成及物质的化学变化。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1.物质的量(1)概念: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符号及单位: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
2.摩尔(1)意义: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为mol。
(2)标准:1 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
3.阿伏加德罗常数(1)定义: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N A,通常用6.02×1023__mol-1表示。
(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n=NN A。
“四化”理解物质的量专有化“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也不能添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微观化只用来描述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中子、质子、电子等及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如NaCl;不能表示宏观的物质,如大米具体化必须指明具体粒子的种类,如“1 mol O”“2 mol O2”“1.5 mol O3”,不能说“1 mol 氧”集体化物质的量可以表示多个微粒的特定组合或集合体,如“1 mol NaCl”“0.5 mol H 2SO 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摩尔是表示粒子多少的物理量 B .物质的量是指物质所含微粒的数目C .物质的量是度量物质所含微粒集合体多少的物理量D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只适用于分子、原子和离子解析:选C 。
物质的量是七大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的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适用于所有微观粒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参考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概念,它可以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
同时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摩尔质量的概念以及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3)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4)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以及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应用化学概念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1)使学生经历物质的量等概念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2)通过对宏观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和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概念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2)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理解难点:涉及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四、学情分析: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懂,但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突破了学生理解的难点。
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在认识、个性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学能力明显增强,所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产生认知矛盾,恰当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完成本节学习任务。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认真填写学案中的课前预习部分,找出自己的疑惑点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好一袋盐、一根绳子和一瓶水,充分备课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分小组探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定义;2. 掌握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3. 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2. 摩尔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摩尔的概念的理解;2. 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内容:1. 学生是否知道物质的量是什么?它与质量有什么区别?2.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二、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10分钟)1.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比如,选择一个铁块询问学生其质量,并询问如果有两个和四个相同大小的铁块是否质量相同?为什么?2.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物质,含有的原子、离子或分子个数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的数量就是物质的量。
三、引入摩尔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0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摩尔定义: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是指含有6.022×10^23个实体的物质。
2. 介绍物质的量与摩尔的转换关系:1摩尔的物质中就含有6.022×10^23个实体。
根据这个转换关系,可以通过质量来计算物质的量。
四、讲解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15分钟)1. 通过实例讲解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如计算氧气分子(O2)的摩尔质量。
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氧原子的摩尔质量为16g/mol,故氧气分子的摩尔质量为16g/mol × 2=32g/mol。
2. 讲解计算化学式摩尔质量的方法:根据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摩尔质量相加得到。
3. 强调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五、展示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15分钟)1. 讲解摩尔的定义对于化学反应的应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化学式前的数字)就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
2. 通过实例展示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
3. 强调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只有满足了适当的摩尔比,才能顺利发生化学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概念,它可以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
同时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摩尔质量的概念以及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4)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以及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应用化学概念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使学生经历物质的量等概念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
(2)通过对宏观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和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感受概念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理解
难点:涉及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四、学情分析:
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懂,但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突破了学生理解的难点。
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在认识、个性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学能力明显增强,所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产生认知矛盾,恰当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完成本节学习任务。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认真填写学案中的课前预习部分,找出自己的疑惑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好一袋盐、一根绳子和一瓶水,充分备课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分小组探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这里有一袋盐、一根绳子和一瓶水,我们如何知道盐的质量,绳子的长度以及这瓶水中的水分子数?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点一:物质的量的含义是什么,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摩尔的含义是什么?物质的量与摩尔之间的关系?
精讲点拨物质的量是专有名词,四个字不能拆分,任意加字、减字、改字
①物质的量和摩尔用于表示微观粒子。
②用摩尔表示微观粒子要用化学式注明粒子的种类。
练习:
O含水分子的个数()
1、1mol H
2
O含水分子的个数()
2、 0.5mol H
2
3、6.02×1023个水分子是()mol
4、3.01×1023个水分子是()mol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
练习:
1molH
O的质量是( )
2
O的物质的量是( )
9gH
2
1molAl的质量是( )
54gAl的物质的量是( )
小组交流动手练习
探究点二:通过练习让同学们推导出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演绎、归纳的能力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 4、表述规则:
2、单位(mol) 5 、表达式:
) 6、摩尔质量(M)
3、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既有概念教学又有解题的逻辑思维训练,所以对学生的思维转换要求较高,因此可以将概念理解和解题训练两者的有机结合,本节课中的问题设置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物质的量及其相关量之间的联系互化,在教学中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互动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到具体问题中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研究气氛,一个相对开放的问题探究环境,无疑会对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求知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有极大的帮助。
本节课通过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有一瓶水的问题贯穿教学的始终,这对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是有一定帮助的。
本节课不足之处就是由于涉及到的相关概念比较多,相对于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探究中去理解概念,应用概念,而一节课中无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这需要在以后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活动的时间和质量上进行深入的研究,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