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故事【四篇】
古代名人故事大全(7篇)
【导语】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群⼈: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的抱负,⽆⽐坚强的毅⼒。
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的抱负,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古代名⼈故事,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伙伴哦! 1.古代名⼈故事⼤全 被后⼈称为“书圣”的王羲之,⼩时候是⼀个呆头呆脑的傻孩⼦,每天都带着⾃⼰最⼼爱的⼀只⼩鹅悠悠逛逛。
王羲之每天刻苦的练字,却被⽼师卫夫⼈称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下了⾦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2.古代名⼈故事⼤全 范仲淹从⼩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
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长⽼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
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弟的馈赠,以磨砺⾃⼰的意志。
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的⽂学家。
3.古代名⼈故事⼤全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命,光耀门庭,不事⽣产,闭门读书,却为⼤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盾,⾯对⼀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可忍,出⾛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番霸业。
4.古代名⼈故事⼤全 唐朝学者陆⽻,从⼩是个孤⼉,被智积禅师抚养长⼤。
陆⽻虽⾝在庙中,却不愿终⽇诵经念佛,⽽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执意下⼭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碰到了⼀位好⼼的⽼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的道理。
当陆⽻最终将⼀杯热⽓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撰写了⼴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化发扬光⼤!5.古代名⼈故事⼤全 包拯包青天,⾃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濡⽬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后,⼜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为民除害。
中国古代名人事迹6篇
中国古代名人事迹6篇中国古代名人事迹【篇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先世为陇西(今甘肃)人,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游侠。
25岁时开始漫游各地,42岁那年被任命为供奉翰林。
李白毕生写诗。
他写起诗来既快又好,杜甫说他是“斗酒诗百篇”。
他的诗歌,热情奔放,气势宏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后世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父亲是位商人,做生意赚了不少钱,相当富裕。
相传,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
有一天逃学下山,经过一条小山涧,见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铁棒。
李白觉得很奇怪,走上前询问,老奶奶回答说要用铁棒磨针。
一根粗铁棒要磨成一根细小的针谈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从此以后李白就打消逃学念头,下功夫读书了。
他既学文又习武,专门学习剑术。
决心要做一个满腔侠义的“游侠”。
李白幼年时候记忆力特别好。
诸子百家,佛经道书,无不过目成诵。
据说他五岁就会诵写“六甲”,十岁能读诸子百家的书,懂得了不少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此外,他还学会了弹琴,唱歌,舞蹈。
一天,李白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风流儒雅,气概不凡,是当时很有名气的文人,这次是到蜀中来做官的。
在长安,他早就听说李白的诗名,这次来到蜀中还未上任就前来拜访了。
家人带他来到一条河边的柳树荫下,只见一个年幼的书生,头戴纶巾,佩一把宝剑,正在吟诗,同样是风流倜傥,卓越不群,诗人对这少年的喜欢之情油然而生。
他又看了看少年李白的诗稿,先是吃惊,后是赞叹,最后竟是击节拊掌了,他说:“小家伙的文辞简直可以和司马相如平分秋色啊!好好写吧,中国第二个屈原就要横空出世了。
”李白自小志趣远大,禀性高洁。
当时的读书人要想求取功名,都去参加进士考试。
李白想,大丈夫在世,要做就做个国家栋梁,否则就一辈子只当一个平民百姓。
他常常自比谢安,相信总有一天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少年时代的诗歌留下来不多,比较早的一篇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
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精选31篇)在我们学习工作之余,找一些关于名人简短的励志故事来看看还是很不错的,有哪些的名人故事是你知道的?这些名人故事都有激励人心的作用。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关于名人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篇1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
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闹市处,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又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校旁边。
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
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原文: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衒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篇2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
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 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
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
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
”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
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篇3子路拜见孔子,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
名人少年故事
1、凿壁偷光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
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
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
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2、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
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
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
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
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3、李白的故事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
一次,他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
”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
”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4、映雪夜读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
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
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
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
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
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
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
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
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
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
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
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5、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经典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四篇】
经典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四篇】经典中国古代名人故事【篇一】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为当时着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
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一生傲岸。
最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
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
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
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
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
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
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大家都很称赞他。
经典中国古代名人故事【篇二】公元105年,中常侍(侍从皇帝的官员)、尚方令(负责朝政的官员)蔡伦奏请东汉和帝准予将他的造纸术向民间推广,他还挑选出挺括良好的纸,进献给汉和帝。
汉和帝试用以后,非常满意,当场赞扬了蔡伦的这一创造发明,同时立刻下令把这个造纸技术推广开去。
从此,中国的造纸技术进入了先进的行列。
在此之前,商朝把汉字刻在龟甲兽骨上,但是甲骨的来源很有限,而且不便携带、保存,所以人们后来把汉字刻在简牍上。
简和牍是用竹片或木片做成的,狭长的称“简”,略宽的称“牍”。
由于一片简只能刻几个字,因此写一篇文章就要用许多简,写完之后人们再用绳子把简串起来,成为“册”。
虽然做简牍的材料遍地都是,但是它们也太笨重了,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用简牍写的奏折重达一石(约五十斤左右)。
后来人们用丝帛作为书写材料,它柔软轻便,易于书写,可惜量少价高,这一致命弱点使它难于推广使用。
七岁儿童历史名人故事5篇
七岁儿童历史名人故事5篇在孩子睡前给孩子讲历史名人睡前故事有助于造就孩子的阅读情趣以及提高孩子对历史学问的了解。
那么关于历史名人故事主要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七岁儿童历史名人故事5篇_历史名人故事大全,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历史名人故事篇一:“偏食”王安石那次挚友请王安石吃饭,佳肴满桌,但王安石独对那盘鹿肉感爱好,频频伸箸,几乎是一个人把它歼灭干净了。
挚友后来到王安石家做客,与王安石夫人聊起,说王公太偏食,只喜爱吃鹿肉。
王夫人问:这盘鹿肉摆在哪一边?那挚友说摆在王公那头,王夫人说:那就是了,下次,你请客,你把一盘芥菜放他面前,看他吃什么。
王安石其实没任何偏食,只不过是哪一盘菜靠他最近,他就向这一盘菜伸筷子。
假如以一次偏食,去判定王安石之爱好,准吗?宋仁宗也曾经这么判定过王安石,也错了。
一天,宋仁宗突然说要请大家去钓鱼,满朝文武自然展颜开怀。
王安石也随大流,跟大家来到现场,只是他好像对宋仁宗特地支配的这次消遣活动没一点爱好,单独闷坐在那里,敛眉默神。
王安石可能有嗑瓜子的习惯吧,他一手支颐,一手抓碟,把摆在碟子里的皇家玉豆一颗接一颗地往口里送,送豆进一颗,嘣脆咬一颗,心不在焉,把满碟豆子吃完了。
远处,有一双眼睛在瞄着,那是宋仁宗。
群臣都夸王安石是能臣,宋仁宗听多了,他想起用王安石,于是将王安石从地方调来中心,支配在自己身边,察其言,观其行。
或许在宋仁宗看来,工作时间往往难以看出大臣的性情,而在活动中看人,比在工作中看人更靠谱,所以他组织了这次垂钓活动。
而这次,宋仁宗没有看上王安石。
不是因为王安石好深思不合群,而是那碟子里的豆子蒙住了宋仁宗的眼睛。
宋仁宗看着王安石吃完这一碟豆子后,作出了一个几乎可以断绝其前程的判定:王安石是百分百的奸臣。
碟子里的豆子,其实只是鱼饵。
宋仁宗觉得,一个人沉溺在自己的心事里,误吃一粒,可以理解;错嚼两粒三粒,也情有可原,但这么一碟鱼饵都被吃完了,这不是作秀吗?这不是存心装深厚吗?这次垂钓活动之后,宋仁宗把王安石晾起来了。
历史名人故事大全(5篇)
【导语】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群⼈: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的抱负,⽆⽐坚强的毅⼒。
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的抱负,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下⾯是整理分享的历史名⼈故事,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伙伴哦!1.历史名⼈故事:再⾼⼏厘⽶就会倒塌 魏源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改⾰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和⽂学家。
⼈们常常称赞他博古通今、造诣精深。
⼈们所不知道的,是与他同时代的另⼀位英才。
这位英才的名字叫⽯昌化。
魏源15岁在县试中,认识了⼩他⼀岁的竞争对⼿⽯昌化。
主考官发现这两⼈年龄虽⼩,⽂章都属上佳。
因为难分伯仲,便将他俩同时“拔置前茅,赞为双璧”。
第⼆年,魏源和⽯昌化⼜同时参加了“府试”,分别获得冠军、亚军。
魏源能成功,绝对是“梅花⾹⾃苦寒来”。
他的爱好就是读书,甚⾄因为在书房⾥待得太久,连⾃⼰家的仆⼈都认不出来了。
⽯昌化在认识魏源后,感到⾃⼰的见识与学问与魏源还有⼀段差距。
⼀⼼争强好胜的他开始琢磨,⾃⼰该如何缩短差距,赶上魏源呢? ⽯昌化开始给⾃⼰加码:魏源读书读到三更,那我就读到五更。
魏源读到五更,那我就通宵熬夜。
如此拼命的他没想到,“梅花没⾹苦寒枯”。
由于过分刻苦,⽯昌化患风寒引发痨病,进⽽呕⾎。
⾝体垮了,学业也就⽆从继续,这个早年与魏源站在同⼀起跑线的神童,因为过分苛求⾃⼰,失去了参加殿试的机会,“以病剧⽽不得与魏同捷”。
魏源不努⼒,绝对成不了魏源,⽯昌化过于努⼒,却只成为历的⼀个⽆名⼩卒。
你知道⼤树能长多⾼吗?科学家说,⼀棵⼤树再怎么具有⽣命⼒,也只能长到122⽶到130⽶,不是⼤地撑不起它,⽽是它⾃⼰撑不起⾃⼰。
在130⽶的极限,再长⼀⽶,甚⾄哪怕⼏厘⽶,都可能⾃⼰压垮⾃⼰,轰然倒塌。
其实在⼈⽣中,读书、⼯作、理想都是如此。
要⼗分努⼒,却不可超出⾃⼰的能量极限,尤其不能把别⼈的⾼度当成⾃⼰⼀定要达到的⾼度,否则往往不成功,却逼苦了⾃⼰。
高考作文素材:古代杰出人物事迹【十篇】
【导语】作⽂是语⽂考试的重中之重,想要写好作⽂就要多练多记⼀些素材,写的时候就能够灵活套⽤。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考作⽂素材:古代杰出⼈物事迹【⼗篇】》希望对⼤家的写作有启发和帮助。
篇⼀、周瑜:历史长河中的不灭星光 【获奖名⽚】坚守信念为国捐躯 【评价】 1.谈笑间,⽻扇轻摇,破敌百万;沙场上,征袍染红,⾎战南郡。
他⽤短暂的⼀⽣,诠释忠诚与智慧的真正含义。
2.国家危难,他⼒排众议,强据曹魏,尽显名⼠风采;⾚壁阵前,他泰然⾃若,拔剑相迎,破百万曹军。
他短暂的⼀⽣确如⾼⼭般让⼈仰⽌! 【颁奖词】 权⼒的巅峰,他触⼿可及;忠诚的信条,他永⽣不忘。
他⽕烧⾚壁,⾎战南郡,以⾃⼰短暂的⽣命,成就他⼈的王者霸业。
⼀颗忠⼼,东吴元⽼,他深谋远虑,助吴天下三分。
何谓贤谋,何谓良帅,何谓能⾂,公瑾是也。
【事迹】 周瑜出⾝⼠族,早年与孙策是挚友。
他尽⼼辅佐孙策,为孙策东渡江东⽴下汗马功劳。
孙策死后,周瑜⼜效⼒孙权。
建安七年,曹操下书责令孙权送其⼦为⼈质,众⼤⾂犹豫再三不能决断。
周瑜⼒挽狂澜,分析利弊,最终说服群⾂。
周瑜对孙⽒忠贞不⼆。
他拒绝了曹操派⼈的游说,态度坚决。
建安⼗三年,曹操挥军三⼗万会猎江东。
周瑜英勇不惧,说服众⼈,与曹决⼀死战。
⾯对三⼗万曹军,周瑜展现的是⼀位真正的英雄拥有的豪迈。
⼀句“操直送死”,⼀计“⽕烧曹军”,⼀场“⾚壁之战”,成就了他的辉煌。
这场⼤⽕使曹元⽓⼤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
熊熊的⽕焰是周瑜爱国的⼼⽕,是他誓死效忠的⾚⼦之⼼。
⾚壁之战后,他为了扩张东吴的势⼒,主张攻打南郡,在那场战争⾥他失去了⽣命,但他在⾚壁船头傲⽴的风姿,依然让⼈仰望。
他将⼀⽣都奉献于东吴霸业,直到最后⼀刻都不曾倒下。
篇⼆、屈原:⾚⼦之⼼的汨罗英魂 【获奖名⽚】浊世清莲 【评价】 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在有些⼈看来,处世不于认真,世道清明,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浮沉。
历史名人事迹5位5篇
历史名人事迹5位5篇15位历史名人事迹【篇1】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
东汉末年着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著作《伤寒杂病论》。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着,是中国医学影响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张仲景为人谦虚谨慎,提倡终身坚持学习。
他在序文中说:“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
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张仲景引用孔子语录,在于说明自己不是天才,只能靠刻苦努力学习来获得知识。
他特别表明自己从青少年时期就热爱医学,请允许他扎扎实实地按照孔子的话去做,因为医学没有止境,必须终身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张仲景还为后人树立了淳朴无华、勤恳踏实的学风。
《伤寒杂病论》着述风格朴实简练,毫无浮辞空论,对后世中医着作影响甚大。
他诊病和学习时遇到一丝一毫的疑问,即“考校以求验”,绝不放过,一定要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张仲景的医学理论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和老百姓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张仲景医学理论对现代医学研究有重大贡献。
而且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也很大。
后人研究他的医理,敬仰他的医术和医德,称他为“医圣”。
在河南省南阳市还为他修建了“医圣祠”。
解放后,翻修了“医圣祠”,并修建了“张仲景纪念馆”,以纪念这位奠定中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学家。
15位历史名人事迹【篇2】我很小就开始读书了,先是父母要求我读,之后我被书中的世界迷住了,慢慢地喜欢上了读书。
你先看看我书桌玻璃板下的名言吧:“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它告诉我,时间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务必珍惜时间,珍惜时间就是珍惜这天,珍惜此刻;“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皆蹉跎。
历史名人简短小故事精选五篇
【导语】历史长河川流不息,从古代到现代名⼈成千上万,他们的故事源远流长,想必每个⼈都听过⼀些名⼈事迹。
下⾯是⽆忧考分享的历史名⼈简短⼩故事精选。
欢迎阅读参考!【篇⼀】历史名⼈简短⼩故事精选 郑和 明朝时候,有个着名的航海家,曾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
他们历尽千⾟万苦,战胜过数想不到的困难,先后访问了三⼗多个国家,最远到过⾮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传播了我国古⽼的⽂化和⽣产技术,促进了中国和亚⾮各国⽂化、经济的交流,这些远航是世界航海的创举。
这个航海家就是郑和。
郑和是云南昆阳⼈。
⼩的时候,他的祖⽗和⽗亲曾经乘着⼤船,去过很远很远的地⽅。
每逢他们归来,⼩郑和都要缠着他们讲故事。
那些新奇的故事,在他幼⼩的⼼灵⾥扎下了根。
他多么盼望⾃⼰也能驾着⼀条船去远航啊!可是他不太⼩,驾驶不了⼤船,他就经常做些⼩船玩。
⼩郑和找来纸,叠了许多⼩船。
他把⼩船放在⽔⾯上,让微风把它们吹向远⽅。
他⽬送着顺⽔飘荡的⼩船,⼼中有了远航的愿望。
郑和暗暗下定决⼼:长⼤以后,⼀定要做个航海家,像祖⽗和⽗亲那样,乘上船,到很远很远的地⽅去。
渐渐地,郑和不再叠纸船了。
只要⼀有空⼉,他就围着造船的叔叔、伯伯们转,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法牢牢地记在⼼⾥。
这⼀天,郑和捡了⼀些碎⽊条和⼩⽊⽚,在屋后的空地上,⾃⼰悄悄地造起⼩⽊船来啦! 郑和⼀⼼⼀意地造船,把别的事情都丢在了脑后边。
为了造船,他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
没⽤多少天,郑和就造出了三⼗多只⼩⽊船。
船造好了,郑和的欢喜劲⼉就甭提了!⼀天,他把⼩⽊船都运到湖边,⽤绳⼦⼀只⼀只地连起来,郑重地放到⽔⾥,系在⼤船后⾯。
看着⾃⼰造的⼩⽊船排成了队,郑和⾼兴地⼜蹦⼜跳,嘴⾥喊着:“我的船下⽔啦!我的船下⽔啦!” 伙伴们好多天没看见郑和了,听到他的喊声,都跑过来,⼀看:“嗬,郑和造了这么多船啊!真是太好啦!太好啦!”⼀个个都⾼兴得拍起⼿来。
郑和⼀本正经地说:“我的船队就要出发了,你们愿意做我的⽔⼿,跟我去远航吗?” 孩⼦们争先恐后地说:“愿意!愿意!” 郑和让伙伴们上了⼤船,他⾃⼰当船长,等伙伴们拿起船桨,就⼤声说:“现在起航!” 孩⼦们⼀齐划起船来,三⼗多只⼩⽊船跟在⼤船后⾯,像⼀条长龙似的在⽔⾯上游动。
古代名人故事简短10篇
【导语】古今中外,有很多名⼈,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代名⼈故事简短10篇。
欢迎阅读参考!1.古代名⼈故事简短 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着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琅琊(今属⼭东临沂)⼈,后迁会稽⼭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草、楷、⾏各体,精研体势,⼼摹⼿追,⼴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炉,摆脱了汉魏笔风,⾃成⼀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书”。
在书法,他与其⼦王献之合称为“⼆王”。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书”。
王兼善⾪、草、楷、⾏各体,精研体势,⼼摹⼿追,⼴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炉,摆脱了汉魏笔风,⾃成⼀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常⽤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传说王羲之⼩的时候苦练书法,⽇久,⽤于清洗⽑笔的池塘⽔都变成墨⾊。
后⼈评⽈:“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然,丰神盖代”。
有关于他的成语有⼊⽊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代⼜⼀代的书苑。
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悦诚服,因⽽他享有“书圣”美誉。
2.古代名⼈故事简短 苏轼 北宋⼤学⼠苏轼,少时在⽗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亲的诗朋词友的称赞。
因此有些飘飘然。
⼀⽇,年少⽓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的书房门⼝。
精选古代名人的故事5篇
【导语】古今中外,有很多名⼈,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精选古代名⼈的故事5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1】精选古代名⼈的故事 骆宾王 骆宾王是唐朝初期的知名诗⼈,从⼩就才思敏捷。
七岁时,有⼀天他家来了客⼈。
⼀家⼈忙着招待客⼈,骆宾王就独⾃⼀⼈跑到了池塘边玩耍。
池塘边有很多美丽的花草,草丛中不时有⼩⾍⼦跳来跳去。
柳树枝条⼀直垂到⽔⾯,在微风的吹拂下把⽔⾯划出⼀道道波纹。
池塘⾥⼀群⼤⽩鹅正在嬉⽔。
骆宾王捉了⼏只⼩⾍⼦朝⽔⾥扔去,鹅群赶紧向这边游来,就像⼀团团⽩絮在⽔⾯漂浮。
红红的脚掌像⼩船桨⼀样划⽔,清清的⽔⾯上扩展着扇形的涟漪。
骆宾王最喜欢⼤⽩鹅了,他捡起⼀根⽊棍,在地⾯上画起了⽩鹅游⽔图。
这时候,家⼈因不见了骆宾王,找到塘边来了。
客⼈也跟了来,看到地上的画,还真有些像呢。
于是灵机⼀动,想考考这孩⼦,因为他早就听说这孩⼦聪明异常。
于是指着⽩鹅叫他作诗⼀⾸。
骆宾王朝着⽔中想了⼀会⼉,就⾼声吟诵起来: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浮绿⽔,红掌拔清波。
客⼈听了⾮常赞服,夸骆宾王是⼩神童。
这⾸诗很快传播开来,尤其是在⼉童中像歌谣⼀样流传着。
骆宾王不仅⼩时候聪慧异常,就是到了⽼年也仍才思敏捷。
骆宾王曾参与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争,兵败后,他逃到了杭州,削发为僧。
有⼀天,诗⼈宋之问⽉夜游灵隐寺,在长廊下吟诗道:“鹫岭郁苕峣,龙宫隐寂寥。
”可是竟⼀时想不起下⾯的句⼦。
这时,寺内⼀⽼僧正在打坐参禅,听得廊下有⼈吟诗,于是问道:“年轻⼈不睡,为何还苦苦吟诗?”宋之问回答说:“我想在这⾥题⾸诗,可是下两句想不出来了。
”⽼僧笑着说:“何不接上‘楼观沧海⽇,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连声说好。
第⼆天⼜去拜访⽼僧,⽼僧已不在寺内,据说乘船出海了。
这⽼僧便是隐姓埋名的骆宾王。
【篇2】精选古代名⼈的故事 屈原 屈原出⾝楚国没落贵族家庭,虽然家境不⽐⿍盛时期,但也⾐⾷⽆忧⽣活优渥。
家中长辈满腹经纶,对屈原的家庭教育很是重视。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作文(优秀10篇)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作文(优秀10篇)中国历史名人故事作文篇一1897年8月,在安徽怀宁,一场门当户对的盛大婚礼正在举行,宾朋欢呼中,18岁的陈独秀和时任安徽统帅部副将高登科的女儿高大众三拜九叩成亲了。
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作为将门闺秀的高大众恰好比陈独秀大三岁,无论家世和相貌都无可挑剔,而少年得志的陈独秀也前程似锦。
这是一段被格外看好的婚姻。
最初,年少夫妻倒也说得上琴瑟和鸣。
十年间,高大众为高家添了三男两女。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婚后,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在杭州求学的陈独秀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因受通缉,最后逃亡日本。
回国后,陈独秀就成了高大众眼中的“怪咖”,而在陈独秀眼里,妻子高大众也成了彻头彻尾的“古董”。
自从母亲去世后,陈独秀就很少回家,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几乎放弃了平常人世的天伦之乐。
聚少离多,再加上个性和才情的天渊之别,夫妻之间越发人疏情薄。
作为一个接受封建传统教育的妻子,高大众希望丈夫能安分守己,所以她对陈独秀的所作所为极为排斥,甚至加以阻拦。
得不到理解和安慰的陈独秀,偶尔回来面对的也是无休止的唠叨和数落,这使得他更对这份包办的婚姻和旧式的妻子充满厌恶。
于是,家庭失和,口舌之争在所难免。
日复一日,家,再也不是让人栖息安生的场所,情,冷漠之后就成了禁锢自由的监牢。
就在他们的婚姻陷入僵局之际,一天,高家迎来了位意外之客——高大众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
高君曼本名小众,小姐姐10岁,从小接受新式教育,性格活泼,热情奔放。
她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对姐夫发表的作品尤其钟爱,带着仰慕和崇拜,她走进了陈独秀死水般的婚姻生活。
陈独秀原本对这些世俗的亲戚关系并不上心,但高君曼时尚的装扮、灿烂的笑容、新潮的思想和不凡的谈吐还是让他耳目一新。
于是,高君曼借着各种机会与陈独秀单独接触,或促膝谈心,或小径漫步,在密集相处中,陈独秀被她新式女性的一切行为惊喜着。
在高大众眼里,妹妹的到来也许能给这个家庭带来生机,她从不怀疑丈夫和妹妹的交往会出现任何问题。
历史名人故事精选5则
历史名人故事精选5则高中历史比初中历史的难度提高了一个层次,注重历史的前因后果,加强了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而在这其中就蕴藏着历史理论。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名人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名人故事(一)【《屈原》——负石而投河,行之难为者】公元前342年屈原诞生于楚都丹阳,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
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
百姓听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
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历史名人故事(二)不求甚解不求甚解陶渊明出生于东晋末期。
爷爷陶茂官曾做到武昌太守,只是老爹陶逸命运不济,在安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一带)太守任上死得早。
那阵子小渊明才八岁,靠着祖荫和上辈子留下的一些田产,紧紧巴巴地过日脚。
人倒是长大了,可家业荒得也差不多了;所幸读了一肚子经史典籍,写得一手妙笔惊俗的好诗文,也很有一股子济世救民的大抱负。
只可惜,咱这位饱学的陶姓五柳先生太过于好酒了。
都快到而立之年了,显见得穷困潦倒,居处壁裂顶漏,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短褐烂衫,三天两头揭不开锅,哪还有钱打得起酒呀!好在先生人缘不赖,口碑甚佳,亲朋故旧全都乐意招待他;他也满有酒德,虽说到了人家酒不喝罄不算完,可是喝多醉也不闹哄,总能自觉地返回自家去。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四篇】
【导语】故事是⽂学体裁的⼀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头讲述。
下⾯是分享的中国古代名⼈故事【四篇】。
欢迎阅读参考!中国古代名⼈故事【篇⼀】 明代,江宁湖熟镇有⼗三个门,门门都有⽊栅栏开关,还造了五座更楼:东、西、北⾯各⼀座,南⾯有两座,都造在栅栏门上头。
⽩天⾏⼈出⼊,夜晚有地甲看更,⼆更天⼀过,⼗三个门就关门上锁,不许通⾏了。
东⾯的⼤门叫狮⼦门。
⼀天,⼆更敲过,门外来了位客⼈叫门。
⽼更夫就着⽉光⼀看,叫门的是位⽂弱书⽣,⼼⾥想:⼈家说不定是远道来的,⽅便他⼀下吧,就下楼打开栅栏门,让他进来了。
更夫问相公了:“你找哪家?”相公回说:“我是游玩到此地的,哪个也不认得。
”更夫⼼好,就说:“深更半夜的,相公不嫌脏,就在我这更楼上避避风吧。
”那相公没有去处,也只好跟他上更楼。
⼀看,更楼虽⼩,东西也没⼏样,睡的是地铺,却⽣着⼀盆⽕,⽕上吊着⼀把紫铜茶壶,暖⽓当中夹着⼀股茶⾹。
更夫拿围裙把桌⼦、板凳⼀阵擦,就请书⽣坐下来歇着。
更夫⼜拿来⼀只杯⼦,擦擦⼲净,从⽕盆边上拿来酒倒满,还捧出⼀把花⽣⽶,笑笑说:“相公,吃点酒解解寒⽓吧。
”那书⽣早已饿了,也不客⽓,端起杯⼦就喝,花⽣⽶吃得津津有味,连声说:“好酒,好酒,好菜,好菜!” 书⽣吃喝够了,精神⼤好,拿出随⾝带的⽂房四宝,对更夫说:“⽼⼈家,难得你这⼀⽚好⼼关照,我画幅画送你,表表⼼意吧!”更夫⼀听蛮⾼兴,连忙把油灯捻亮,看他画。
只见那相公纸⼀铺,墨⼀磨,提笔三画四画,就画成棵⼤树,树上分出五个岔枝,树正中⼀个⼤窝,窝⾥伸出五只画眉头。
相公收笔对更夫道:“有了这幅画,以后你看更就⽤不着点⾹来计时⾠了。
”更夫想不明⽩,书⽣就指着画⾥的五只画眉说:“每到⼀更,窝⾥的画眉就有⼀只飞到树枝上,⼀飞就叫⼀声。
五只画眉飞出后,也就是五更天了。
以后,它们⼜会飞回窝⾥去。
⽩天,你把画收好,晚上再挂,放⼼睡觉,误不了打更的事!”⽼更夫嘴上不说,⼼⾥疑惑:“年轻轻的,说的⽐唱的好听呐。
关于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关于中国历史名人故事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故事吧,故事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历史名人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古代历史人物故事精选五篇
【导语】古今中外,有很多名⼈,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代历史⼈物故事精选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古代历史⼈物故事精选 姜⼦⽛ 因为年代太久远,姜尚姜⼦⽛的⽣卒年不可靠。
传说他活了100岁,这毕竟是传说。
不过说姜太公⼤器晚成那是肯定没问题的。
很有代表性,也很有传奇性,不过可能没⼏个⼈有这样的运⽓。
当然⾃⼰的实⼒也是⾄关重要的。
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卖⾁,⼜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意。
他虽贫寒,但胸怀⼤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能够⼤展宏图,为国效⼒。
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
姜尚在辅佐周⽂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
周⽂王死后,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尊称师尚⽗。
姜尚继续辅佐周国朝政。
武王⼗⼀年,武王举兵伐纣,在牧野⼤获全胜。
周朝建国之后,姜尚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城营丘(今⽇临淄市临淄北)。
中国有句⽼话“太公⼋⼗遇⽂王”。
很可能夸张了。
不过我记得在那⾥看过,说姜尚72岁被拜为国师,可信度就⾼些。
⽆论是⼋⼗遇⽂王,还是七⼗⽽拜相也好,⾜以勉励我们每⼀个⼈。
2.古代历史⼈物故事精选 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于⼭东济宁。
出⾝将门。
明嘉靖⼆⼗三年(1544年)17岁袭⽗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
三⼗四年(1555年)调浙江都司佥事,次年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3府。
9⽉,倭寇800⼈进掠龙⼭所,戚继光等即率10倍于敌的明军前往阻击。
倭寇分3路冲杀,1万多明军竟不堪⼀击,阵渐⼤乱,纷纷溃退。
戚继光看到形势危急,纵⾝跳上⼀块⾼⽯,连发3箭,3个倭寇头⽬应声⽽倒,倭寇群龙⽆⾸,仓皇退逃。
三⼗⼋年(1559年)台州倭乱频繁,百姓深受其害。
数千名倭寇包围桃渚千户所,戚继光从宁波率兵连夜驰援台州,解桃渚之围,歼⼊侵海门倭寇。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五篇】
【导语】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之⼀,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且内容精确详细。
下⾯是分享的古代名⼈励志故事【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古代名⼈励志故事 苏秦 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他跟随⿁⾕⼦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师下⼭。
张仪去了魏国,⽽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年,但⼀事⽆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弟弟、妹妹、妻⼦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
苏秦听了这些嘲笑他的话,⼼⾥感到⼗分惭愧,但他⼀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请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
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种庄稼去养家⼝,怎么竟想出去耍嘴⽪⼦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如果到头来你⽣计没有着落,不后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笑他死⼼不改。
苏秦知道⾃⼰这么多年来很对不起家⼈,既惭愧,⼜伤⼼,不觉泪如⾬下。
但苏秦扬名天下的雄⼼壮志仍然不改,于是闭门不出,取出师⽗临下⼭时赠送给他的礼物——姜⼦⽛的《阴符》,昼夜伏案攻读起来。
苏秦经常⾃勉说:“读书⼈已经决定⾛读书求取功名这条路,如果不能凭所学知识获取⾼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有什么⽤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个好办法。
他读书时,把头发⽤绳⼦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打盹,头发就把⾃⼰揪醒。
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困了,就拿锥⼦刺⾃⼰的⼤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
2.古代名⼈励志故事 范仲淹 宋朝的时候,有个品德⼗分⾼尚的政治家叫范仲淹。
他从⼩⼼怀⼤志,希望将来能做治国安民的宰相,为国家出⼒;或者做⼀个医⽣,为百姓治病救命。
他对⼈说:“只要是能造福百姓,有益于国家的事,我就愿意做。
”后来,范仲淹做了官,还真当了⼀段时间的宰相。
他为官清正廉洁,很受好评。
有⼀年,他到泰州做管盐仓的⼩官,见海⽔泛滥上岸,百姓受难,就提议修海堤,还亲⾃参加运⼟、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名人故事【四篇】
历史名人故事篇一:人生的真谛
几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果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
“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是的果子。
不许走回头路,不许作第二次选择。
”苏格拉底吩咐说。
学生们出发了。
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
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候着他们。
“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苏格拉底问。
学生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肯回答。
“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苏格拉底再次问。
“老师,让我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的。
”
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师兄恰巧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是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
老师,请让我也再选择一次吧!”
“老师,让我们都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一起请求。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
历史名人故事篇二:小比尔盖茨的“电脑梦”
比尔。
盖茨从小就是个“电脑迷”。
他1955年10月28日生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小时候就开朗活泼,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孩子。
不论什么时候,他都在摇篮里来回晃动。
等长大些又花许多时间骑弹簧木马。
后来,他把这种摇摆习惯带入成年时期,也带入了微软公司,摇动了整个世界。
比尔。
盖茨在中学时酷爱数学和计算机。
保罗。
艾伦是他的校友,两人经常在湖滨中学的电脑上玩三连棋的游戏。
那时候的电脑就是一台pdp8型的小型机,学生们可以在一些相连的终端上,通过纸带打字机玩游戏,也能编一些诸如排座位之类的小软件,小比尔。
盖茨玩起来得心应手。
1972年的一个夏天,年龄比他大3岁的保罗拿来一本《电子学》的杂志,指着一篇只有10个自然段的文章,对比尔说,有一家新成立的叫英特尔的公司推出一种叫8008的微处理器芯片。
两人不久就弄到芯片,摆弄出一台机器,可以分析城市交通监视器上的信息,他们就想成立一家命名为“交通数据公司”的公司。
1973年,比尔上了哈佛大学,保罗则在波士顿一家叫“甜井”的电脑公司找到一份编程的工作。
两个伙伴经常会面,探讨电脑的事情。
如苹果砸出牛顿的灵感一样,个人电脑突入比尔的脑海也有一个外在的启蒙者。
这就是1975年1月份的《大众电子学》杂志,
封面上altair8080型计算机的图片一下子点燃了比尔。
盖茨的电脑梦。
他和他的好朋友保罗在哈佛阿肯计算机中心没日没夜地干了8周,为它配上basic语言,开辟了pc软件业的新路,奠定了软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
如今,微软已成为业内的“帝国”,而这与比尔。
盖茨小时候的“电脑梦”是不无关系的。
历史名人故事篇三:居里夫人“幸运”的失恋1883年,16岁的波兰姑娘玛丽亚,即后来的居里夫人,到某贵族之家当家庭教师,她计划挣一些钱出去上大学。
两年后,这家的长子卡西米尔与玛丽亚相恋,玛丽亚刚过19岁,他们计划结婚。
当然,上大学是不可能的了。
可是,由于门第不同,他们的婚姻遭到卡西米尔父母的坚决反对,意志薄弱的卡西米尔屈从了父母。
玛丽亚痛苦万分,竟准备“同尘世告别”,但她终于凭着顽强的意志克制住自己。
于是,她把个人的不幸化为献身更大目标的动力,化为教育培养当地贫苦孩子的善心以及只身赴巴黎求学的勇气。
人们认为,这是一次幸运的失恋。
否则,她的历史将会重写,人类将失去一位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女科学家。
历史名人故事篇四:巴金的故事
一日,几位友人光临寒舍。
小酌之后,大家围炉而谈。
聊着聊着,一位朋友突然问起,什么是真正的朋友?顿时,在座的各抒己见,可谁也说不清真正的朋友该是什么样的。
过了一会儿,一位朋友讲了一件文坛往事:
1962年,作家刘白羽由北京到上海治病。
当时他的长子滨滨正患风湿性心脏病,他放心不下,便让滨滨也到上海看病。
遗憾的是,由于治疗效果不佳,滨滨的病情不见好转,他本人也要返回北京。
万般无奈的刘白羽只得让妻子汪琦送病危的儿子回家。
母子俩回北京的当天下午,刘白羽心神不定,烦躁不安。
这时,巴金、萧珊夫妇来到了刘白羽的病房。
两人进门后,谁都没有说一句话,默默地坐在沙发上。
其实他们非常了解滨滨的病情,都在为他担忧,生怕路上发生意外。
病房里静悄悄的,巴金伸手握住了刘白羽微微发颤而又汗津津的手,轻轻地抚摸。
萧珊则一边留意刘白羽的神情,一边望着桌子上的电话。
突然,电话铃响了,萧珊忙抢在刘白羽之前拿起话筒。
当电话中传来汪琦母子已平安抵达北京的消息后,三个人长长地舒了口气,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原来,巴金估计那天北京会来电话,怕有噩耗传来,刘白羽承受不了,于是携夫人萧珊专门前来陪伴他。
当两人起身告辞时,刘白羽执意要送到医院门口,他紧紧地握着巴金的手,一再表示感谢。
巴金却摆了摆手,淡淡地说,没什么,正好有空,只想陪你坐一坐。
听完这个故事,小屋里安静了许多。
大家心里明白,在巴金夫妇心细如发、体贴入微的行为面前,所有关于朋友的话语都显得苍白无力。
在最沮丧、最无助、最困顿、最黑暗的时候,那个愿意陪你坐一坐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