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鲜活起来
课堂教学生活化
三、生活使教学“活”了
新课标变课本为教材,教师和学生手中的教课书只是师生教学材料的一种。在教学活动中它不再是上课的“本”,而是跟俯拾即是的生活中的现成材料处于同等的位置。
由于教材的编写有它的基础性,普遍实用性,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任知结构不完善,加上地区、环境的差异,对同样的教学素材会缺乏相应的感知或认识较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对教材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变通,使其符合本地区、本学段年龄的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切感和熟悉感,并尽可能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在生活中实践中发展,以服务生活为目的,这是新课标的宗旨和特点,课堂教学生活化适应了这一特点且与之契合。但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它要有理论的指引,要在实践中验证,这不同于机械化生产和铸模式运动,故得失必然共存,喜悦与困惑伴生。且就课改中课堂教学点滴,以明得失,供反思。
课堂在哪里?
课堂不只是在教室里。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小组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探究性学习等都要求提供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而室内绝对满足不了这种要求。我们何不尝试到室外去,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到生活中去,感悟学习与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体会到知识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
例如教学《数一数》时,我们完全可以将课堂搬到校园去,让学生自由的去数。他们会不断地发现可以数的新鲜事物。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课堂里有什么?
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麻木不仁,这就是我们以往的课堂。
课堂不是学生被局囿的场地,也不仅是教师板着面孔说教的所在。
从人的发展来看,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基本构成,直接影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则是对职业的感受、态度、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有效朗读使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有效朗读使语文课堂鲜活起来朗读是学生与课文直接对话的主要形式,是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践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的一个过程,是学生获得语文能力和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只有优化朗读教学,才能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充分提高,从而使语文课堂入情入境,鲜活起来!只有通过朗读,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效地朗读,到底怎样才能让课堂鲜活起来呢?一、以读促悟,让课堂鲜活起来老师在教授每一篇课文时,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思想的交流。
学生会耳濡目染,通过文章中的一词一句,通过文学作品中蕴涵的各种感情,或多或少会激起感情的涟漪,燃起隐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丰富的情愫。
对于每一堂语文课,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初步朗读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有感情朗读,读时就能有身临其境之感,眼前霎时就能出现文章的画面,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做到感情自然地流露,自己的感悟也随即而来,由此可见,朗读尤为重要。
而且以朗读来促进学生的感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直接地、更好地去感受文本。
如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第三自然段时: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这段话句式整齐,情感充沛,学生们饱含深情的朗读,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让学生分小组朗读,比比哪组读得好,经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们从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体会到了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以及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光辉形象的,小平同志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通过赛读的方式来激励学生。
如在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别》时,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教师随着有些幽怨的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美景,体会作者依依惜别的心情。
让生活为课堂注入鲜活气息
瓣
让生活为课堂注入鲜活气息
江 苏赣 榆 县 罗 阳 中心 小 学( 2 2 2 1 3 4 ) 宋 随 利
数学教学 中 。 教师应组织和 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
与社会实际 、 生活经 验紧密联系 , 使学生 感悟理 解数
学 、 体 验 学 习 的 乐 趣 。 那 么 怎 。 样 让 数 学 走 进 学 生 生 活
际 体 验 出发 理 解 和 掌握 数 学 知 识 , 强 化 数 学 意 识 培 , 养
数学能力。 如教学“加减法简便运算” 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
多 加 要 减 我 , 举 了 这 样 一 个 事 例 :小 明 带 2 5 3 元 钱 到 , 商
店买 了一 台标价9 8元 的录 音机 ,从 口 袋中拿出(
就 要求教师要将数学知 识 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
来 把 , 社 会 生 活 中 的题 材 引入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之 中 , 创 设
一 种数学 情境 ,使 学 生置 身于 生 活 的氛 围 中 ,产 生 强 烈
的求知欲 。 如 “ 没有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的教
学 , 上 课前 我在教室里 布置 了一 个模拟小 型超 市 。 课
三 、 采撷“ 生活实例” 学以致用 是数学教学的一 个基本原则。 教师要 以 学生关注和感兴趣 的实例作为教学背景 , 激发学生的 求知 欲 , 使得 学 生 感受 到 数 学就 在 自己 的 身边 ,与现 实 生活密切联系 。 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处理 教材 ,联系生活 实际 。 引入 鲜活题 材 ,调 整 重 组 生 活 习题 ,培 养学 生 的 数学应用意识 。 如教学工 程 问题 , 可 以编一 些贴近 学生 生活 实际 的 数 学 问题 。 例 如 李 , 军 星 期 天 进 城 买 文 具 , 所 带 的 钱 如 果 买 笔 记 本 可 。 以 买 1 0 本 , 如 果 全 部 买 铅 笔 可 , 以 买 15 支 。 现 在 他 先 买 了 4 本 笔 记 本 剩 , 下 的钱 还 能 买 多 少 支 铅 笔 ? 由于 问题 来 自于 生 活 , 学 生 表 现 出 浓 厚 的 兴 趣 想 , 出 了 六 种 方 法 :( 1 )用 假 设 法 ;( 2 ) 用 工 程 问 题 的 解 题 思 略 ;( 3 )转 化 为 分 数 应 用 题 ;( 4 3从倍 数 关 系 的 角 度 来 思 考 ;( 5 )用 方 程 解 ;( 6 )用 比 的 基 本 性 质 解 。 可 见 “ 生 活 化 ” 的数 学 问题 ,给学 生 提 供 了 广 阔的思 维空 间 , 提高了学生用数学观点看待实际 问题 的能力。 这样的 教 学 形 式 , 激 发 了 兴 趣 , 激 活 了 思 维 提 , 高 了 学 生 灵 活 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 四、 回归“ 生活运 用 ” 《数 学 课 程 标 准 》指 出 , “ 教 9币应 该充 分利 用 学 生 已 有 的生 活 经 验 , 引导 学 生 把 所学 的数 学 知 识 应 用 到 现 实 中去 。 以体会数学 在现实 生 活 中的应 用 价值 。 ” 例 如 。 设 计 “ 储 蓄 ” 的 数 学 实 践 活 动 可 , 以 创 设 储 蓄 的模 拟 情境 让 学生 来 计 算应 得 的利 息 应 , 纳 的税 款 。 通 过计算不 同存期的存 款利息 , 学生 发现 运 用 合理 的分 段存款 ,可 以获得更多的利息 。 这个发现使学生对利息 的计算更加熟练 , 而 且 让 学生 切实感受到数学 的应 用 价值 。 教 学 中 , 教 师 要 有 目的 、 有 计 划 地 组 织 学生 参 与 数 学实践活动 ,通 过运 用所学 的 知识解 决实际 问题 ,使学 生 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 巩 固所学知 识 , 开 阔数 学 视 野 , 深 化 数学 知 识 , 培 养 实 践 能 力 , 让 生 活为数学课堂注入 更加鲜活 的春天 气 息 。
将生活引进课堂 让课堂走进生活
对生活的感受 、 认识和感悟 , 注意将 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 内容联 本素质 的 协调、 和潴发展 , 最终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系在一起 , 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经验 , 充分利用学生 已经知道 了的 教学 , 须让学生用 心去经历 , 去体验 , 验生 活的酸甜 用心 体 知识 , 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 中的作用。 苦辣 , 体验人生 的美好艰辛 , 体验他人 的奋 斗与 幸福 …. . 从而真 比如 , “ 在 挫折 ” 的教学 中 , 以通过学生 回忆 、 流 自己曾 可 交 正丰富他们 的内心世界 , 丰富他们 的情感世界 , 让其心灵变得敏 经碰 到的挫折而产 生的种种心理 反应 , 如紧张 、 消极 、 烦躁等来 感起来 , 细腻起来 。如在教学《 难报三春晖》 一课时 , 我在课前给 加深学生对挫折含义的理 解 ,使课堂教学 成为学生交流 已有生 学生布置任务 : 一天“ 做 家庭 小主人 ” 即在周六或周 日, , 和父母 活经验 的过程 ,成为拓展 和深 化生活经验 、提升生活经验和能 角色对调 , 体验父母一 天的辛苦 。然后在课上交流体会 , 有了这 力、 引导学生创造 和体验生活的过程 。 些感受做基础 , 学生就容易对父母 的辛劳理解 , 从而也 为后面的 2 教学方式生活化 、 学习做 了铺垫。 教学方式生活化 , 就是提倡在生活化的情境 中学 习 , 让学生 总之 , 生活 引进课堂是立 足于 以人 为本 , 将 以学生为本的主 活起来 , 动起来 , 让他们产生经验与顿悟 , 在感情 的体验 中学习。 体性思想 ; 足于课 内外结合 , 堂与生活联 系 , 知情意行 立 课 促进 所以 , 在教学工作 中应充分考虑学 生 , 不能让学生成 为听众 , 应 统一的整 体性思想 ;立足 于学生社会 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 组织他们多看、 多做 , 多参与合适的活动,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 教学思路。而思想 品德课也 只有把 “ 生活作为本源 ,以生活为 的主体 , 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 的过程。 本”才能走出单纯 的知识灌输 , 的道德说教 的怪圈 ; , 乏味 只有生 比如, 教学《 我与父母交朋友》 , 时 可先让一位学生谈 自己与 活化 的思想品德教 育活 动才 能引发学 生内心的道德情感 ,真实 父母相处过程中的各 种烦恼 , 然后把他的家长请进课堂讲述家长 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生关 系 , 才 能使师 生双方 以对话 、 包容 、 平等
的关 系相处 . 积极鲜活课堂 , 使语文课 真
正成为学生求知的乐 园 经过实践探索 . 笔者 认为可从 以下几方 面去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
一
自由的、 独立 的、 主动 的探索心 态。学生的心 情舒 畅了 , 求 知欲才 能旺盛 , 思维 才会活 跃 、 流畅 。这样 , 学生 的个体才 能敢想 、 敢问、 敢 说. 学生群体才有“ 跃跃欲试” 的热烈气氛 另 外 .教师还要注 意打破传统的语文课 堂教学 模式, 把语文 学习 中的读与 唱 、 画、 演等有 机 结合 . 让语文课 堂动起 来 , 让 学生动 起来 . 这
的语 言承载了最深刻缠绵的情感. 为我们描绘
会了 . 让我们 听听 . 他们在说些什 么?快打开
书读读 吧!” 这样 . 学生就会怀着好奇心 , 带着 好胜心 , 兴趣盎然 地读起课文来 。不一 会儿 . 学生围绕着小 鸟的话 题f 春雨 的色彩 ) 展 开了
的榕树上慢慢落下去 ” 整个教室成 了欢乐 的
雨的色彩》 一课 时 . 教师可播放“ 春天 的景色”
片段。学生在优美 的月声中 ,欣赏着 山清水 秀、 鸟语花香 、 春雨蒙蒙的美景。然后 . 教师可 引导 : “ 多么美丽 、 迷人的春天啊 ! 小鸟也来聚
使 学生更 好地理 解和体 会文章 内容. 深人 体
会课 文所蕴涵 的意 味 如我在指导学 生学习 《 十里 长街送 总理 》 一 文时 , 就用情感 渲染 气
样课 堂才会生机勃勃 . 充满活力 三、 渗透情 感. 让课堂灵动起来
、
贴近生活 . 让课堂鲜活起来
趣一旦被调 动起来 . 他们就会积 极参 与 . 努力 探索 . 乐此不疲 教师应在教学 中创造性地开 发教材 . 将课 堂教学内容创设在 多个 情境中 .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摘要: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数学枯燥无味,很抽象,感觉与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不知到如何把它们应用到实践当中。
要改变这个状况,必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从中去学习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关键词:生活数学创设情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操作:一、让生活走进教室,将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每建立一面积单位的表象,我都积极鼓励学生举日常生活中的恰当例子。
如:一平方厘米,学生会说”大姆指甲盖”、”纽扣”等,有个学生说”门牙”,这时我拿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比了比,并说:”长这么大的两颗门牙,漂亮吗?”引起学生哄堂大笑。
从笑中,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愉快,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
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出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在黑板上写”6、60、600”,问学生:”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连起来?”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奇,思维十分活跃。
有的说加上元、角、分,有的说加上分米、厘米、毫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此时,数学学习已变成学生的一种自我需要,学习兴趣大大增加。
二、通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去获得新知识在认识1时,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知识,举出可用数字1表示的物体,学生抢着回答:”一棵树、一朵花、一个苹果、一本书等。
”但”1”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学生却没有提到,我给出时间,让学生讨论:”还有别的东西可用1来表示吗?”“一箱苹果”终于有学生发话了,我问学生”你们同意吗?”有的学生不同意,有的同意。
于是我就让不同意的学生先发表意见,有一学生说:”我不同意,因为箱里有许多苹果。
”我再给表示同意的同学反驳的机会:”同意,我只看见一只箱子。
把我们生活带入语文课堂
把我们的生活带入语文课堂摘要:本文论述了如何通过“联系生活、模拟生活、用于生活”三个阶段的课堂教学,将最真实的生活带入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语文来源于生活,又直接应用于生活。
语文的实践就是生活,真实的生活,就是精神的历险和成长,就是自主地阅读、积极地体验、个性化地感悟和自由地富于创造性地表达。
陶行知先生曾论述“生活即教育”。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生活世界本是生动、鲜活的,也是学生非常喜爱的。
语文教学只有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最真实的生活带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才能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 联系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学1.1 联系生活进行感悟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像数理化等学科那样有一个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严谨有序的知识体系,因而也不需要依赖这种知识体系并通过科学严格的训练而达到一定的学科素养和能力,语文的素养和能力更多的是依靠语文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感悟和积淀。
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就是,从没有学过语文的人,照样有很强的听说能力。
这个能力从哪里来的?答案只能是从实践中来,从生活中来。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应该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需要教师精心选择素材、主题,力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课文中生活的相似性体验,来感悟和积淀,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教师的任务不是下结论、贴标签,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在实践中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教师当然也需要通过评价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但主要还是让学生自己去习得和悟得。
如学习《背影》时,为了要学生体验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儿子看见父亲的背影而“流泪”这一情感,我引导学生说说现实生活中父母使自己感动得流泪的一件事。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生活”走进课堂《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可见,突出数学的现实性和时代性,是新课程的主流。
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科书上的知识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给课堂以“生活”的活水,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数学,才能生成智慧,促进发展,提升数学的价值。
那么,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呢?一、补充生活背景,激活数学课堂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况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因此教师应做个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数学应用提供生活素材,并适时引导学生主动用获得的数学观念,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分析其间的数学现象。
1.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谱写新知教学的前奏。
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情境,从孩子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抽象,进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
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探究。
让生活问题走进课堂,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让生活问题走进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不仅要求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
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关心学生生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
在课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新课引入生活化《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总是及求做到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的,一定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巧设导语,力争创设一个精彩的课堂开端,一开课就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那么枯燥、抽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强烈求知欲,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思维训练生活化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教学内容要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探究性思维的训练。
由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
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学习知识,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实现能力的创新。
让历史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不少学生写了你 , 我写的《 爱笑 的眼睛》 就是写 的你。” …… 4“ ”育 ” .美 “ 并重 , 教师应该具备广 博的知识 , 用各种渠道 、 各 周记 ,
总之 , 美术课 要认 真分析不 同班级 的特 点 , 至做 到 同一个 从事教师这份职业 的价值。作为美术教师 , 甚 虽然个别 学生有点 费
( 者单 位 作
四川 省成都 七 中实验 学校 音 美组 )
让 历 史 走 进 生活 , 生活 走 进课 堂 让
文, 公 琴 王
摘
要: 当前, 历史教 学 中存在着 三大困惑。经过长期的探 索、 实践 与研 究, 转变传统 的教 学理念, 充分利用 多媒体 优势、 本地 的地
域优势 , 针对初 中生的特 点, 采取灵活 多变 的教学方法 ,让历史走进生活 , 生活走进课 堂” 激发 学生的学 习潜能 , “ 让 , 摆脱学 习困惑, 从
生动 有趣 , 但初 中阶段 的历史 , 仅仅 是简单 的 、 括 的、 概 较抽象 的
知识 , 很难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 多数学生感到 索然 无味 , 根本谈
二 、 查研 究 。 调 感悟 历史
对于新中国成立 以来的一些 历史 , 多学生 的祖 辈们都保 留 许
不上 理解 、 思考 和感悟 。再 次 , 当今 的初 中教学 , 基本 以中考为 重 着鲜活的记忆 , 何不利用这一资源呢?我在讲述《 文化大革命” “ 十
年 级 不 同课 题 , 同 的班 级 有 不 同 的教 学 方 法 , 量 对 不 同 的 班 心 , 不 尽 但并不觉得 “ 现在的学生不 听话 , 不好管 ” 而是他们 太聪 明 , ,
级采用 因材施教 的方法 , 这需要对学 生 的热爱 , 爱心深深 地融 太可爱 , 把 值得教师为他们 的幸福奉献一生 。 人美术教育 中, 才能有好 的收获 , 真正做 到“ 教于乐” 自然 , 寓 。 这
立足生活_让课堂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
!"#$"#%&’()
!"#$$$*
# 情感目标:
认同实事求是的生活态度, 反对唯心不健康的生 活方式; 具有团结合作精神。
2
教师导入新课 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会让人拥有健康的身体,
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如果营养不足或过剩, 就会影 响生长发育, 甚至会出现营养缺乏或肥胖等一系列疾 病。为此, 我们要重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那么, 怎样 认识饮食与健康呢? 下面就请大家看一场关于如何认 识饮食与健康的小小辨论会。 正方观点: 合理膳食以及拥有良好的饮食习惯是 我们现代人保持健康的基本准则。 反方观点: 随心所欲的进食习惯是生活水平提高 和社会进步的表现, 我们不应干预。 辨论规则: 内容是否充实; 语言是否准确; 思维是 否敏捷。
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 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 材, 创设生活情境, 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 使学生学得有情趣、 学有所得。
2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建构新知识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 生活教育” 中提
出“ 生活即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而教育” 。 但是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学生解题技 巧的训练, 而忽视了学情分析, 远离了学生的生活, 远 离了学生的实践。 当学生面对联系生活的题目时会显 得束手无策,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并没有与之成正 比, 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培养, 创新能力也就没 有得到提高。 因此, 在知识的建构上, 教师提供给学生 的材料要尽可能采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做题材, 使知识 与学生的直接经验相联系, 才会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 的实践价值。 案例 " : 八年级上册“ 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一节。 师:有的同学经常在家帮助下地的父母做饭, 那 么有谁做过馒头吗? 你们能介绍一下做馒头的经过以 及你的发现吗? 生简介做馒头的经过。 师: 你们是否发现做馒头都要用一种物品?为什 么呢? 生: 发酵粉, 因为里面含有酵母菌; 做馒头可能离 不开酵母菌。 师:其实我们做馒头就是利用酵母菌的发酵现 象。 现在让那些有做馒头经验的同学指导我们做发酵 实验, 大家一起来揭开“ 发酵” 的秘密。 …… 这节课,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入课程, 然后逐步引导学生探索发酵的原理, 这样, 学生就会 自然而然理解新知识,同时又达到了学有所用的目 的。
走进生活,创设和谐语文教学课堂
走进生活,创设和谐语文教学课堂摘?要: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文章根据新课改的新理念的要求,从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在教学中体现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教学、在实践中应用语文四个方面来谈如何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词:语文;生活;教学新课改倡导大语文的教学观,提倡语文教学回归现实生活。
倡导课堂上可以用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来弥补语文教材的单调呆板,让语文教学生动起来,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激情、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理想境界。
那么,如何走进生活,创设和谐语文教学课堂呢?一、要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过度强调学习功能和形式,是传统的课堂环境不可忽视的一大缺陷。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忽视学习环境的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为了让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独特认知,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死板的上课形式,在课堂上模拟生活化的环境。
比如,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出真实的生活场景,教师可以设计和上课内容相关的课件,通过投影仪把相关照片、视频等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感受一下现实生活中的情景。
这样的环境不仅可以让教师的教学策略得到提高,而且可以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二、要倡导在语文课堂上再现生活语文教材中所描写的一些人和事,与学生现在的生活是相脱节的,这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产生一些偏差,对教材中所展现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
所以,语文教学不应局限在教材和课堂上,学校中、社会上的许多事情都可以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以此让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语文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在第一节课上让同学进行自我介绍,让同学用简单扼要、生动形象的语言来介绍自己,把自己的特征形象地表达出来。
之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每个同学的特征、兴趣、爱好来给每位同学取昵称。
教师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讲一讲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或是读一下自己昨晚的日记,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互动。
扬生活之帆,让课堂精彩
扬生活之帆,让课堂更加精彩赵连强胶州市第十七中学胶州市胶莱镇马店东村266314摘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将思想品德的课堂引向生活,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学习和生活,真实地去感悟体验参与实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这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怎样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到生活中来,让思想品德教学更加生活化呢?一、与时俱进,挖掘和拓展生活化教学资源新课标要求教师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我们教材的编写到课堂教学的使用教材总是会有一定的时间差,难以及时反映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最新情况、最新政策,因此不可避免会有一定的滞后性。
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教材,整合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1.挖掘生活中的课堂教学资源。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
这要求我们教学必须面向生活,而不是单纯的教材。
在学习“家,温馨的港湾”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做的哪些事情让我们感动?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历,纷纷举手列举了爸爸妈妈为自己做的小事,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辛苦,达到了对学生教育的目的。
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加强了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自己体验比起教师单纯的说教效果大相径庭,从而达到思想的升华。
2.开发生活中的鲜活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要引用最新的生活化教学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如何正确认识是非善恶时,我引用了“著名歌手李代沫吸毒被捕”的案例,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自然而然得出了我们要明辨是非善恶的结论。
由于该案例比较鲜活,学生又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教学效率比较高。
通过拓展教材资源,把抽象的知识蕴含在具体的生活中案例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课堂回归生活
课改 导航
避 园园固强 进回 囵囱盆 园
褐 有无数的生命而精 彩” 品德与 。《 生活》 课程标 准指 出: 儿童的生活
是课程的基础 。《 品德与生活》 课 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以培 养品德 良好 、 乐于探究 、 热爱生活 泉 丰 实
( 内容 是 在 我 们 学校 附 近 的 津 淮 街 的 十 字 路 口 车 水 马 龙 , 许 多 同学 擅 闯 红 灯 的 危 险 画 面 ) 像 一 开 始 , 生 们 的 注 意 力 录 学 马上 就被 吸 引住 了。看 完 录像 后 , 问 学 生 : 了这 段 录像 , 我 看 你有什 么感受? 学生们纷纷举 手发 言。 的说 :这 太危险 了, 有 “
疾人更 需要我们正 常人 的关爱。活动结束后 , 让学生 围绕如
何 用 实 际行 动 关心 帮助 残 疾人 展 开讨 论 , 发 学 生 用 实 际行 激
动 去 关心 、 帮助 残 疾 人
挖掘生活资源 , 调 动学 习热 情
一
、
《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 出:童年是 一个 蕴藏着 巨大 “
五、 关注 生活差 异 , 验 学 习乐 趣 体
生命 化教育 是个性 教育 ,是 对生命 个体 的一种人文 关
二、 提炼 生活题 材 。 激发 学 习兴趣
教材不是教学 的唯一资源 , 学生的生活世界 、 直接经验 、
怀。教 师要关 注学生生命的个体差异 , 让每个不 同的生命个 体都能实现 自己的 目标 。一个 人生活中若经常体验到失败 的 痛苦 , 就会低估 自己的能力 , 自己产生怀 疑 , 对 丧失信 心。教 师只有发挥 主导作 用 , 营造氛 围 , 创设群体赏识情境 , 发挥孩
成果展示,让课堂鲜活起来
“ , 哦 我们 的同学考虑 问题非 常细致和 周到噢 ” 我
顺 势表 扬 了一 下 , 扬 开 心 地 坐 了 下 去 , 致 也 若 有 所 战 周 思 , 连点 头 。 连
叶 扁舟 , :希 望 同 学 们 能 够 如 海 上 的 小 船 在 人 生 说 “
我们学校就能了解 我们学校 的大概情况” 周致边说边 ,
把 自己 的设 计 图展 示 出 来 , 计 上 用 绿 色 代 表 狗 牙 根 , 设
绘 出这样的字样“ 志笃学 ” 民主、 励 “ 奋进 、 合作、 造” 创 “ 自觉、 自主、 自信 …‘ 祖 国、 爱 有教养 、 通外语 、 知识广、
的旅 途 中 , 风破 浪 , 向胜 利 的 明天 ” 乘 驶 。
周致用花蕊和花瓣拼出了舞蹈 “ 千手观音 ” 的经典 图案 , :我的图有 两层意思 , 说 “ 一方面千手观音 是一位 普渡众生 的菩萨 , 我希望世界上所有 的人都能够 幸福 、 快乐 、 平安; 一方面 , 千手 观音是一 群聋 哑人 创造 出来 的舞 蹈 , 我希 望 自己 向她们 一 样 坚强 、 敢 、 不 放 勇 永 弃” 。听课的老师禁不住颔首 , 出啧啧的称赞声 。 发
颜 曦 明 拼 了 一 朵 七 瓣 花 , “ 朵 花 有 七 瓣 , 个 说 这 七
“ 老师! 马钟鸣举起 了手, 想展示 自己的作品 , ” 他
我点 头 示 意 他 上 台 展 示 。
“
… …
为 了让 学 校 充 满 绿 色 , 选 择 了 狗 牙 根 、 我 高
羊茅 、 酢浆 草 三 种 绿 色 草 坪 , 牙 根 草 坪 用 来 铺 设 球 场 狗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结合数学的特点,优化组合各类活动方式,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生活情景生活实例生活空间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数学之价值。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
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我就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通过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使学生感知聪明的乌鸦之所以能喝到瓶中之水,那是因为石子占据一定的空间使水面上升了,从而初步产生所有物体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大小,激发学生探究体积意义的强烈欲望。
学习“圆的认识”时,可以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酒店里的饭桌一般是什么形状?设计这种形状的饭桌有何好处?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其中的关于“平等”“公平”“方便”等作用,同时也深化了对“同一个圆内所有半径都相等”和“圆心(中心)”的理解。
二、采撷“生活实例”,培养应用意识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
但遗憾的是,教师往往不注意对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给予应有的关注和分析,导致所教学生拥有知识却不会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引入鲜活题材,调整重组生活习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妈妈在华地百货看中了一双标价295.00元的女式皮鞋,因嫌贵当时没买成。
深化课改下生活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深化课改下生活化教学实践与思考摘要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植。
关键词深化课改生活课堂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如何让生活走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然成了我们数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建构主义提倡情境式教学,认为多数学习应与具体情境有关,只有在解决与现实世界相关联的问题中,所建构的知识才将更丰富、更有效和易于迁移。
以下对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做几点简单的阐述。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新知,让学生感悟数学就在身边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新知是“教学生活化”的首要环节,生活化的引入,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形成真实的教学情境,这种带有乐趣的真实情境,往往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形成让学生愉悦的课堂气氛。
这种富有趣味、灵活巧妙、恰如其分的导入方式,具有先声夺势的效果,然后抓住时机,及时转入正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数学教育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
然而,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将课本知识中反映的间接生活与现实生活沟通起来。
教学时,可以对数学问题的具体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
这样可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感知数学,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让数学回归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长期以来,我国数学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冲击与影响,往往掐头、去尾、烧中间。
鲜活生物课堂来源于生活
鲜活的生物课堂来源于生活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适当作变形处理,达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可使学生走进生活学习生物学,学好生物学后服务生活,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物课堂变得鲜活、生动。
一、以“我”为例策略发展心理学认为,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飞跃期)。
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发育的加速和性发育走向成熟,促使他们更关注自我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初中生比任何人更渴望了解自己的身体,以“我”为例策略恰恰迎合了他们的这种需求。
如:在学习《人体的组成》一课时,需要知道人体外形的各部分名称和主要内部器官的位置,最好的直观教具就是学生自己。
对照课本插图,学生先在自己身体上寻找对应的位置,再和同桌相互讨论、纠错,最后教师带领全班学生集体指认。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渴望了解自己身体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兴趣盎然,动力十足,表现出非常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
又如:在学习《能量的释放和利用》一课时,教师联系实际提出:“当我们又冷又饿时,吃点儿东西就感觉暖和了。
这是为什么呢?”立即引发了学生的共鸣。
有学生说:“我爬山累得气喘吁吁,爬不动时,吃点儿东西就感觉有力气了,呼吸也平缓了。
”其他学生连连表示赞同。
通过积极讨论和交流,学生明白了:原来我们所需的能量来自食物。
二、情境再现策略将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学生才能切实了解知识的价值。
如:在学习《营养物质的作用》一课时,教师请学生回忆自己的早餐习惯:是“先吃几口面包再喝牛奶”还是“先喝几口牛奶再吃面包”?到底怎样做科学呢?将学生日常生活的情景引入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生活习惯不一,理由也各异。
教师顺势引入新课:当我们学习了今天这节课,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
让化学课堂鲜活起来
的化学 趣 味小故 事 ,如 “ 水妖 湖 ”的 奥秘 、 “ 女儿 国之 样 一下勾起 了学 生学 习化学的欲望 ,也让 他们在学 习中得 到了快乐 ,在探究 中。 三、融洽促发展 ,让学生快乐学习
能用来织 布的石头”等大家耳熟 能详的故事 ,这 只有充满生机 和活力的课堂才是真正 理想的课堂 ,也 才是 迷 ” 、 “
四、互动提 实效 ,让学生学有所得
学知识在 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学生若能学 以致用 ,还会 切 需要我们关注 的学 生。树立师生平 等的教学观 ,实现 师
收获实用 价值 。例如在 《 燃烧 与灭火 》一课 中,学生 用自
磷 和红磷 既 危险 又污 染空气 。为此 ,我 对实 验进 行 了改
用石蕊试液变 红的程度会不一样 就可以区分 ,在众 目睽睽
之下 ,两位学 生用 滴加石蕊试液 的方 法进行 了实验 。结果 所有 的学生都呆住 了,因为 两个 试管中的红色几乎一 样 ,
教师要不断探索并运用灵 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尽 量让
学生在玩 、演 、练 、说 、唱中快乐地 习得知识 。教学 中,
学生 在积极主动的学 习中感受 化学的魅力和快乐 ,感受 融 洽的师生关系 ,促进师生互 动 、师生共 同和谐 发展 ,是我
们共 同关注的主题。
一
新课标 中明确指出 ,教师应该是 学生学习 的合作 者 、 引导者与参 与者 ,教学过程不 只是 师生之间进行信 息交流
的过程 ,也是 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 流的过程 。在课 堂中教 师要 为学 生积极创造一种 民主 、和谐 、轻松愉快 的教学氛 围,使学 生深刻感受到我是学 习的主人 ,激发学 生的求知
l i 黧 霉 i 。 谏 簟 经 纬
如何让生活问题渗入课堂
理科如何让生活问题渗入课堂株洲市茶陵县解放学校刘育康数学来源于生活。
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这是“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基本理念的生动诠释。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从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而且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那么,如何让生活问题渗入数学课堂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的问题,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
教师应该创设生活情境,把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善学、乐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元旦即将来临,各大商场都在开展促销活动。
据我所知,本县城的红满天超市、佳旺电器城、幸福树购物中心相继贴出了广告。
老师我想买一台1800元的彩电。
请你们帮我参谋一下,去哪家商场比较好?题目一展示出来,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经过认真思索,激烈讨论,反复论证,兴趣盎然地掌握了百分数的应用的有关知识。
这个设计使数学教学由“知识课堂”实实在在地走进了“生活学堂”,变“学知识”为“学经验”,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鲜活而有意义,真正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大脑不是空白,而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鲜活起来
发表时间:2018-05-30T09:06:46.18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0月作者:丁乙
[导读] 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局直第一小学丁乙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生活,让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让数学课堂在生活中鲜活起来,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创设实效课堂,让生活问题真正的走进数学课堂,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鲜活起来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第一、教学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做数学、用数学。
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创设生活情境,使生活问题(材料)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淀,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境的创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比如:我在教学《分数的认识》的一课时,我就从学生喜欢的折纸入手,让学生玩他们喜欢的折纸游戏。
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
让数学课堂鲜活起来。
第二、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得到发展。
但有些课表面上进行得很顺,有问有答、有说有笑,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整节课也让人找不出多少毛病,但总让人觉得缺乏交流,缺乏实质性的碰撞,没有鲜活的生命感受。
富有个性的过程是不断生成新的问题。
教师要让学生脑子里有问题,再去思考,这就是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蹲着看高处的物体,再站到椅子上观察低处的物体,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整堂课活跃、轻松而不杂乱。
也就是说,有些时候,教师不应唱独角戏,把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占去了,学生没有探索、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因而提不出问题,更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
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鲜活起来。
第三、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要照搬教材,而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现在的实验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特别大,教师就要从新开发、整和教材,再挖掘身边的现有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教师对教学内容可以做相应的调整,有合并,也有拓展延伸等。
比如:在教学《6、7的乘法口诀》一课时,我把原本两课时的内容融为一课时来上,这样一来教学效果非常好。
再有,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我没有利用书上的例题,而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图形,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射线和角》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看手电筒的光线发现射线有什么特点,从而认识了射线。
通过学习,学生体验到了:身边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所以在我构建的生活课堂里,学生能够自然、真实的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并且应用于生活。
第四、激励的语言,互动的评价,是师生沟通的最好方式。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小皇帝,都有个性,不会让别人说出自己的不足,抓住这一特点,我开始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一招果然有效。
比如:“你真是好样的”“你真善于观察”“你的动作真快”“你的计算真准确,继续努力”“你真行,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老师都没想到”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经常在学生耳边响起,激起了学生的自信心。
所以,从开学的那天起,我便明白了,学生怕的不是打骂,而是激励、赏识、理解和感动,用激励的语言去赏识他,理解他、感动他,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用激励语言,促进学生的成长。
作为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注重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的成长环境。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放过每一次激励、赏识的机会,尽量鼓励孩子,保护他们的学习动力。
“生生评价”也是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活动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现学生的灵性,进一步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生生互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一定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欣赏。
不要只看到别人的不足,对自己孤芳自赏、自命不凡;对待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不要取笑,不能使用过激的语言,要有爱心,要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要多一点理解和鼓励。
我还告诉他们,如果发现别人有错误时,要像老师一样耐心的给予帮助,因为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里,我们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要共同进步。
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鼓励、训练,同学们的热情非常高,都能够积极大胆的参加互评活动。
同学们通过互相评价,锻炼了自己,提高了水平,也学会了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
我觉得,通过互评训练,同学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应该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就能促进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实现师生、生生互动,进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永远向往的乐园,让我们的数学课真正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