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之爱与物质之爱
哲学思考:人生的意义何在?
![哲学思考:人生的意义何在?](https://img.taocdn.com/s3/m/fc110f9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5.png)
哲学思考:人生的意义何在?
一、探讨人生的真谛
人生,是一场漫长而又短暂的旅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追寻着自己存在的意义。
有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物质财富和享乐,有人则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成长。
那么,人生的真正意义到底何在呢?
二、物质与精神的平衡
在当今社会,物质主义盛行,人们往往将追求金钱和地位视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然而,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却发现自己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相反,一些人却选择追求精神上的满足,通过追求知识、艺术和爱来寻找人生的意义。
他们认为,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而不是外在的物质享受。
三、爱与奉献的力量
除了追求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人生的意义还可以体现在对他人的爱与奉献中。
通过帮助他人、关爱家人和朋友,我们可以感受到无私奉献的快乐和满足。
爱与奉献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他人的温暖和关怀,也可以让我们找到人生的意义所在。
四、追求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
除了追求物质、精神上的满足以及爱与奉献,人生的意义还可以在于追求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
通过不断地学习、成长和挑战自己,我们可以找到人生的意义所在。
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五、总结
综上所述,人生的意义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而人生的真正意义也许并不是单一的。
无论是追求物质、精神上的满足,还是通过爱与奉献、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来寻找人生的意义,重要的是找到符合自己内心需求的方式,让自己活出真正的意义与价值。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活出精彩而有意义的人生。
梁赞诺夫中年人爱情喜剧三部曲
![梁赞诺夫中年人爱情喜剧三部曲](https://img.taocdn.com/s3/m/37f8811e650e52ea551898bd.png)
分别拍摄于1974,1977,1982年的《命运的捉弄》、《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中年人爱情三部曲”是前苏联导演艾利达尔·梁赞诺夫的代表作。
梁赞诺夫的作品在中国流传很广,除三部曲外,《残酷的罗曼史》、《骠骑兵之歌》、《老马》、《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等也为观众所熟悉。
看过这些作品,我觉得唯有三部曲给我最多的回味和向往,因为它们有真实的共同点,公寓、办公室、车站都是真实的生活空间,主人公都是现实中的小人物,他们有着各自的遭遇、困苦、情感,而在平常如每日的生活中他们遇到了改变人生的人和事。
比起好莱坞的明星喜剧、音乐歌舞喜剧,富丽堂皇的宴会厅、华贵典雅的晚礼服、离奇的情节设计,这三部喜剧是那么朴实,甚至沉默。
它们不是供人玩味的消遣品,而是寄托了对生活和爱情的向往。
三部曲创作的年代距今已有30年,可现在看来既不会有时代距离,情节也不陷入老套,我想这是因为电影中蕴含了太多真实的情感和美好人性,真实永远是撷取心灵深处的永恒魅力。
我想通过对三部曲的欣赏,浅谈导演梁赞诺夫的喜剧风格。
梁赞诺夫的喜剧不同于其他喜剧大师的风格,首先在于他的喜剧观念源自对生活的理解。
他说:“我在生活中发现了它,并把它搬上银幕。
”因此,梁赞诺夫的喜剧片非常注重社会环境的真实性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他总是在最真实的生活中寻找喜剧性的因素。
他的喜剧片虽然也讲究情节和巧合,但是,他不象传统喜剧中的那些极尽巧合之能事,将故事建筑在情节编造、夸张、怪诞和动作设计上,他的喜剧片往往没有什么怪诞的细节和噱头,也没有漫画式的人物。
相反,梁赞诺夫尽可能使人物性格基调平凡化,使人物性格有较复杂的层次,以增强他们的现实性和可信性。
梁赞诺夫喜剧电影的动人魅力还源于深刻的人文关怀。
梁赞诺夫一向关注普通人的命运,他的影片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他们往往地位卑微,身处社会底层,为生计挣扎奔波,人生不如意或遭受着厄运,但又常常具有善良而热情的秉性。
生活中互相关爱的事情
![生活中互相关爱的事情](https://img.taocdn.com/s3/m/78d0425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8.png)
生活中互相关爱的事情
生活中有很多互相关爱的事情,以下是一些例子:
1.家庭关爱: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爱护和关心,例如父母为孩子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
持,孩子反过来也尽力回报父母的爱。
2.友情关爱:朋友们互相支持和鼓励,在彼此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分享快乐和悲伤。
3.社会关爱:社会各界关注弱势群体,如老人、儿童、残疾人等,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
持。
4.健康关爱: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工作者尽心尽力治疗疾病,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
5.动物关爱:人们照顾流浪动物,为它们提供食物、庇护和医疗保健,让它们过上更好
的生活。
总之,互相关爱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助精神,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八大爱
![八大爱](https://img.taocdn.com/s3/m/8063f17c561252d380eb6ea5.png)
感觉(思考)持续不断思考,你要时刻思考如何实现目标,就实现目标。你不去加强的东西终究会消失。---刘一秒先生《领导者之潜能激发》
潜能激发就是进入第六感,激发第六感,就是跟世界的频率,跟宇宙的频率。---刘一秒先生《领导者之潜能激发》
对人类贡献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为人类的精神领袖,也就是成为他人效仿的榜样。---刘一秒先生《领导者之潜能激发》
4. 再有,教授们分门别类各有所长,或对孔子有研究,或对老子、或对易经,跟刘一秒这样能融会贯通的却极少,而且每个主讲教授都想在老板心上留下深刻印象,结果苦了老板们,不知听谁的,难以取舍。凡是精华的东西都是简易而少的。学智慧,找核心,显然老板们较难从长达一年半载、或两年每月2-4天的课堂中找到核心的东西。
也因国学文化的博大,令许多少读诗书的人望而却步,或只得皮毛,不得精要!比如说:国学虽好,是不是要全民皆学,或者说最适合中国数以百万甚至千万计的老板们都来学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他有一点人的自觉精神,了解祖宗文化是每位后人的根本孝道与师道。可是,再具体一点,国学是否每个企业老板当下最重要最紧急的需求呢?答案是两个字:未必!
老板作为企业的最大责任人,得对当下企业的发展负责,包括:企业赢利,客户利益,员工福利,自身家庭和谐美满。学习国学同其他学问一样,目的是四个字:学以致用!否则都是虚伪,都是浪费资源。(也许有人认我功利,只要是合理的功利,就是真实、诚信;凡是积极的功利心,都是真实、自然、神圣的!
发现学问的规律并发表言论,而较少将学问转化为经济成果的人叫学者;讲授学问之道,而未将学问变现为财富的人叫教授;不大研究、不大讲、不大写字,学历较低而直接将有限的学问和资源进行整合(包括使用知识和人才)变现为物质财富的人叫老板;赚了钱,有房有车之后,还乐意帮助员工实现房车梦,愿意帮助贫困或受灾人群,舍得捐钱捐物助其渡过难关的,助人实现梦想,用积极思想去影响别人的人叫企业家!如李嘉诚、马云、刘一秒等。
什么是无私的爱?
![什么是无私的爱?](https://img.taocdn.com/s3/m/fd400d3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f.png)
什么是无私的爱?无私的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是人类最崇高、最纯粹的情感。
无私的爱没有功利性和条件性,它让人们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关爱他人,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平等和和谐。
那么,什么是无私的爱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无私的爱是一种纯粹的爱无私的爱是一种纯粹而高尚的情感,它没有任何功利性和条件性。
它不会因为物质利益或感性需要而发生改变,不会因为外界的干扰而有所消减。
无私的爱是一种彻底的爱,它只有单纯的爱心和深情的感受。
我们可以从日常的生活中体会到无私的爱。
比如,当我们看到身边的人需要帮助时,无私的爱能够推动我们主动地伸出援手,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即使对方不会回报我们。
这种无私的爱是基于人道和人性的关爱而产生的,它是一种精神上的受益。
二、无私的爱是一种奉献的精神无私的爱不只是一种纯粹的情感,更是一种奉献的精神。
这种精神可以使我们付出甚至是牺牲自己的一切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去改善社会,去创造幸福。
无私的爱是把自我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下的一种自我牺牲,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自我奉献来实现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
三、无私的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观念,是人类道德和文明的灵魂。
它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永远不变的道德基石。
无私的爱能够在关爱别人的同时,内在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增强我们的自我认知和内心生活的美好。
为什么我们要珍惜无私的爱呢?正因为无私的爱是如此的珍贵和高尚,我们应该认真珍惜它。
我们可以通过多爱自己、爱别人、爱生命并呵护自己的内心使这种爱更加深入人心。
无私的爱不仅仅是获得他人的关注和尊重,更是一种内在的美德和高傲的品格。
在今天这个社会,无私的爱常常会受到金钱和利益,物质和个人的纷扰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令人们很容易从初心中迷失,轻易地泯灭了爱的光辉。
而我们应该把握住这个机会,将无私的爱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关注他人、关怀他人,并在无私的爱中享受生命的美好。
总而言之,无私的爱是一种高贵的情感,它不仅能够使人们走向善良和美好,也能让我们时刻感觉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物质与精神的_战争_读刘志钊的长篇小说_物质生活_
![物质与精神的_战争_读刘志钊的长篇小说_物质生活_](https://img.taocdn.com/s3/m/6ac30ddd80eb6294dd886cda.png)
◆ 当代文艺评论 物质与精神的“战争”———读刘志钊的长篇小说《物质生活》①李万武 哲人最能化简复杂,说人的世界只有两样东西,一是有形的物质,一是无形的精神。
当然这也同时简化了人自身:人既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正常的生命活动无法在物质和精神缺位的条件下维持。
整个人类绵延无尽的生命活动,实际上就是在物质和精神这两样东西的文化规定中疲惫奔突。
但是,在哲人的表述世界里,物质和精神却是一对甚为和谐的搭档,相互紧紧地制约着、依存着。
当哲人给我们造出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警句的时候,我们甚至也觉察不出这里边的严峻冲突。
刘志钊的小说感觉显然不是来自哲学读本。
它是在当代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生命历程的感性大世界里,惊怵的洞察了物质和精神之间的严重冲突乃至“战争”的。
应该说,这是刘志钊为自己的小说创作捕捉到了一种大感觉。
感觉,这已是当代作家们最上口的字眼了。
作家们口中的这种感觉,如果不是浮浅的“感觉主义”的话,它应该是艺术思维的别一种说法。
在文学里,只有能够真正感觉得到自己全部所写的时候,作家才有可能把自己所表述的情思,以审美方式提供给读者们的感觉。
在文学审美里(其实是在整个审美领域),不经由感觉的通道,就不会有情思对心灵的抵达。
有人说,人间一切问题的最后层面都是哲学问题。
哲学指向的是元问题、大问题。
小说家刘志钊用《物质生活》传达给我们关于生活、生命的感觉,就极富哲学意味,因此属于大感觉。
他不理会时下的一些精英理论家们鼓吹得天花乱坠的“私语化”、“私秘性”,即“个人化写作”之类的文学时尚,努力把显然大大超出了狭隘“个人化”视域的一个抽象的元问题,即物质与精神关系的沉重话题,还原为缤纷的社会生活,还原为感性的血肉生命,还原为惹动情思的感觉,并通过这种还原给予今天正在物质和精神的死死规定中疲惫奔突着的人们以足够的警醒。
61一刘志钊的小说命名就透露出一种反文学时尚的姿态。
为了强调小说所表达的大感觉,他竟相中了一个一眼望去便顿生老气和枯涩之感的字眼,丝毫没有顾及这会哄跑了已被那些带有“浴女”、“宝贝”、“妻妾”、“小姐”之类的性感题名挑逗得越来越亲近欲望而疏远精神的大批受众。
爱与奉献精神
![爱与奉献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e32bbf9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d.png)
爱与奉献精神爱与奉献是人类一贯追求的高尚品质,它体现了人类本质中最美好的一面。
爱与奉献精神,不仅能够改变个人的生活,还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探讨爱与奉献精神的重要性,并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阐述其影响与意义。
一、个人层面的爱与奉献爱与奉献的个人层面,指的是一个人以爱心和奉献精神对待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遇到这样的人。
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愿意帮助他人,用自己的力量改善他人的生活和命运。
首先,爱与奉献精神能够给予人以幸福感和满足感。
当一个人关注他人的需求,并主动帮助他人时,不仅可以使他人感到温暖和欣慰,也能够让自己从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其次,个人的爱与奉献精神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与他人互动和交流。
当我们以爱与奉献精神对待他人时,我们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进而建立起稳固的人际关系。
这样的关系网能够为我们提供帮助和支持,也为我们创造更多的机会。
最后,爱与奉献精神有助于培养个人的共情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关心他人,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进而培养起共情的能力。
而社会责任感,则是对所处社会的义务和责任的认识和承担。
个人的爱与奉献精神能够让我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主动参与公益事业,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社会层面的爱与奉献除了个人层面的爱与奉献,社会层面的爱与奉献也是建设美好社会的重要力量。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每个人的奉献和为他人考虑的精神。
首先,社会层面的爱与奉献精神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当每个人都以爱心和奉献精神对待他人时,社会将充满爱与温暖。
人们之间的互助合作将成为常态,矛盾与困难也会被减少。
社会的和谐发展将得到保障。
其次,社会层面的爱与奉献精神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创新。
当个人将他人的需求看作是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时,他们将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付诸行动。
这种积极的努力和创新推动力将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最后,社会层面的爱与奉献精神能够凝聚社会的力量,应对重大灾难和挑战。
爱心是人类最大的力量
![爱心是人类最大的力量](https://img.taocdn.com/s3/m/28cca35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7.png)
爱心是人类最大的力量爱心,是一种无形却强大的力量。
它温暖人心,唤起人的善良与仁爱之心。
正如弗兰西斯·培根所言:“爱是人类千万年来最完美、最伟大的东西。
”无论是经济的富有与贫穷,社会地位的高低,都无法阻挡爱心的传播与影响。
在人类社会,爱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给予人们信任、仁爱与关怀,为个体与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
首先,在个体层面上,爱心激发着人的内心善良之情。
人类天性中都存在着关爱他人的意愿,这是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
正所谓“有爱心的人才是有钱的人”,这不单单指物质的丰富,更指精神层面的富足。
当我们心怀爱心,关心他人需求时,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人生的充实与满足。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微小善举还是公益事业的投身,都是体现个体爱心的方式与手段。
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其次,在社会层面上,爱心的力量能够为社会带来积极贡献。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关注社会的动态、问题与需求。
只有通过相互关怀与爱心的传递,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平等、共享的社会。
爱心可以表现在很多形式上,比如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教育,支持社区低收入家庭的发展,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以及对于生活在困境中的人们给予资助与援助。
这些行为不仅弘扬了人道主义精神,更使社会充满更多的爱与温暖,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另外,爱心的力量在灾难和危机时刻得以更好地展现。
当遭遇自然灾害、恶劣的环境状况或突如其来的危险时,爱心表现得特别强大。
在这些时刻,人们常常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投身于救援和帮助行动中。
我们常常能看到志愿者们奋不顾身,用自己的力量与智慧挽救人民的生命与财产。
爱心的力量也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逆境中的人性善良的品质被唤醒,最令人感动的事情便是没有任何名利的功劳加身,只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
最后,爱心的力量能够滋养人的心灵,引导人们向善向美。
当我们以爱心对待他人时,我们将受益最多。
爱心在无数次的奉献中,不断增强着我们自己的情操和品质,让我们更有智慧和包容,更加善良和勇敢,更加有力量去面对挑战和追求梦想。
瓦西列夫《情爱论》中论爱情
![瓦西列夫《情爱论》中论爱情](https://img.taocdn.com/s3/m/23e2f71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c.png)
名人论爱情之—— 瓦西列夫《情爱论》中谈爱情瓦西列夫《情爱论》中谈爱情爱情既是合乎理性又不合乎理性,既是出于本能又受到思想的鼓舞,既有生物性又有社会性。
它把人的本性的许多方面结合起来。
如果爱情仅仅出于本能,即仅仅具有生物性,而不合乎理性,那么它就不会蕴含着精神文明的魅力,它就会仅仅表现为一时的激情。
如果爱情仅仅是理性的,仅仅来自于思想,那它就永远无法振奋心灵,它的生命力也就枯竭了。
——瓦西列夫瓦西列夫《情爱论》中谈爱情☆保加利亚著名伦理学家、心理学家☆ 1904年出生于一个教室家庭☆ 1950年获季米特洛夫文学奖金☆ 曾获人民文化活动家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代表作《情爱论》瓦西列夫《情爱论》中谈爱情本节学习目的瓦西列夫《情爱论》中谈爱情一爱情是什么?瓦西列夫《情爱论》中谈爱情一、爱情是什么爱情的动力和内在本质是男子和女子的性欲,是延续种属的本能。
柏拉图式爱情的根源在于新约只有精神而没有形体的“男女之爱”不过是一种幻想一、爱情是什么1不是产生在性欲基础之上的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不存在的。
一、爱情是什么1•爱情在功能上决定于性腺的状态和活动,决定于生殖系统总的活跃程度和生命力。
变化产生性本能的冲动,进而引起性欲。
一、柏拉图的爱情观2一、柏拉图的爱情观2爱情并不要求立即实现性的接触,亲密的友谊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18-20岁时,爱情具有纯精神的性质,表现为情感的友谊形式,既是自然的也是正常的。
总结1.性欲是爱情的基 础,但不能将爱情的性欲基础绝对化。
2.爱情是精神与物质、灵魂与肉体的有机整体。
3.爱情的精神成分有独立性,它源于性欲而又超越了性欲。
4.精神作为一种心理的和道德的力量,保证性欲不至于失去控制。
瓦西列夫《情爱论》中谈爱情一、爱情是什么瓦西列夫《情爱论》中谈爱情二爱情的本质是什么?“爱情是一种复杂的、多方面的内容丰富的现象。
爱情的根源在于生物性的本能,在于性欲。
这种本能的欲望不仅把男女的肉体,而且把男女的心理引向一种特殊的、亲昵的、深刻的相互结合。
第四爱是什么意思
![第四爱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2e6201b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8.png)
第四爱是什么意思引言人们常说爱情有一、二、三,那第四爱又指的是什么呢?在传统的观念中,爱情被分为三种:一是父母之爱,二是亲情之爱,三是爱人之爱。
然而,当今社会爱情关系的多样性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第四爱作为一种新的形态在当代爱情中逐渐崭露头角。
第四爱的定义第四爱是指人与人之间超越传统爱情关系的特殊情感纽带。
这种关系不再受限于传统的亲情和爱人之情,而是建立在更为纯粹的心灵相通和情感共鸣上。
与其他爱的区别与亲情的区别亲情是人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情。
亲情关系基于血缘和共同的家庭背景,而第四爱则更多的是基于共同的人生理念和情感共鸣。
第四爱不受血缘关系束缚,它可以出现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关系的形成更多是由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所塑造。
与爱人之爱的区别爱人之爱是指恋爱关系和夫妻关系,其核心在于浪漫的爱情和情感的升华。
而第四爱更倾向于一种心与心的契合和默契,更加注重互相理解和支持。
它可能是一种纯粹的友情,也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依靠。
第四爱的特点独特性第四爱与传统的爱情关系相比,更加独特而特殊。
它是基于共同的思想、观点和信念而建立的,不受血缘和性别的限制。
人们在共同的理念和目标的基础上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
纯粹性第四爱的关系更注重纯粹的情感交流,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它不需要物质的交换和欲望的满足,更多的是通过心灵的相通和情感的共鸣来建立关系。
支持性第四爱不同于一般的友情,其关系更加支持性。
在人们困扰和痛苦时,第四爱可以成为精神上的寄托,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
通过第四爱的存在,人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安慰,找到生活的动力。
第四爱的实例第四爱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的存在例子。
例如,艺术家与艺术品之间的关系可以被视为一种第四爱,通过对艺术品的理解和欣赏,人们与艺术品建立起一种独特的情感纽带。
同样,志同道合的朋友之间也可以有第四爱的存在,通过共同的兴趣和理念,他们可以建立起一种超越亲情和友情的特殊情感。
辩论稿-爱情与物质基础哪个更重要
![辩论稿-爱情与物质基础哪个更重要](https://img.taocdn.com/s3/m/4fde613da0116c175f0e48b0.png)
爱情与物质基础哪个更重要正方:爱情比物质基础更重要。
反方:物质基础比爱情更重要参赛者:正方:男一号/浮生一梦/ 男二号/伤心的泪/,女一号/裴瑶/反方:女二号/雪山飞狐/ 女三号/不完美的她/,男三号/路遥知马力/正方男一号/浮生一梦/:大家都知道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因为爱情能给人快乐幸福,也能给人无穷的力量。
古今中外传颂着无数美好的爱情故事,虽然面包代表更好的物质生活,它的确也很重要,但是这些伟大的爱情故事无一不证明着爱情比物质更重要。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而是同甘共苦、生死与共正方男一号/浮生一梦/:真正的爱情不是只顾谈情说爱,卿卿我我,而是携手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真正的爱情不是一味索取,而是公交车上只有一个位置的时候,你坐着,我站在你的身边,一边给你扇风,一边还问你热不热。
下面我将通过以下三点来证明爱情比物质更重要。
一、从社会意识形态来讲,爱情属于人类美好的思想意识范畴,它代表着人生而为人的最质朴最原始的一种情感诉求。
无论是谁,无论生活在那个年代,贫穷或富有,丑陋或美好,都拥有爱的能力和被爱的渴望。
当我们穷困潦倒的时候,当饥荒来袭的时候,美丽的爱情故事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如果只有一碗粥,半碗给我母亲,半碗给你的佳话更加突显了爱情的重要性。
罗兰曾说:当你真爱一个人时,你会忘记自己的苦乐得失,而只关心对方的苦乐得失。
当我们能够为了真爱而让自己的生命在对方身上延续的时候,物质还有那么重要吗?二、从道德层面来说,爱情是一种人人向往的美好情操。
很多人,尤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财富并不缺少,但是持续上升的离婚率却令人咋舌,据民政部门统计,中国的离婚率已经超过日韩,直追新加坡,仅广东省去年就有十万人离婚,在这其中,尤以富人夫妻间的离婚率最为显著。
物质生活的提高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反而导致了人与人之间欲望的膨胀、贪恋的增长。
美好、平淡的爱情已经成为人们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与期待。
高中物质与精神议论文800字三篇(精选范文)
![高中物质与精神议论文800字三篇(精选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26c2cc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c6.png)
高中物质与精神议论文800字三篇(精选范文)【议论文】【篇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题记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就万万不能。
”活在当下,面对金钱,物质的诱惑,我们更应该坚信的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财”即是物质,金钱。
而一个“取”字不仅仅指代获得金钱的途径,更是指使用金钱的尺度。
“道”指的就是使用金钱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了。
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能够不为金钱所诱惑并能独善其身的人可以说是屈指可数了。
追求物质享受,无可厚非,但是在物质,金钱面前,我们更应该学会把握自己,不让心灵被诱惑蒙蔽。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金钱,物之外还有许许多多是金钱买不来,物质比不了的东西让我们追求。
1950年,美国作家福克纳以《喧哗与骚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然而此时的他早已被金钱拖累的失去了创作能力。
福克纳不善于理财,加之妻子又崇尚奢华,财政情况如一团乱麻。
为了拜托负债,他不得不与财大气粗的好莱坞签约,为他们写剧本,尽管获得了丰富的收入,却丧失了宝贵的自由。
美国小说家杰克。
伦敦写出了《马丁。
伊登》后,声名鹊起,财源滚滚,不仅在加利福尼亚建了别墅,而且在大西洋海滨购置了豪华游艇。
然后,当他拥有了这一切后,厌倦,空虚,失落和无聊也接踵而至,最后他被这些金钱所带来的客人给弄疯了,开枪自杀却成了他解脱的方法。
诺贝尔曾说过:“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了。
若是过多了,它就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在金钱物质面前,坚持自己,拒绝诱惑,也许它们会使你得到更多。
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世界首富,但是面对金钱,他没有被诱惑,而是用这些金钱为社会创造更大更多的价值。
比尔盖茨说过“当你拥有一亿美元的时候,你就会明白钱不过是一种符号”。
在金钱物质的诱惑面前,要学会拒绝。
人没有钱不能生存,活在当下完全不追求任何物质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人不是为了钱,物质而生存。
【篇二】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向为君子所标榜,可今日有多少人能面对诱惑而毫不动摇,面对名利钱财而无半点动心的呢?我少听说过,就算有,在如今可能也算是“异类”了吧。
人性需求层次论是马斯洛提出的,他讲人性的需求分为七个层次:
![人性需求层次论是马斯洛提出的,他讲人性的需求分为七个层次:](https://img.taocdn.com/s3/m/6db2016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b.png)
人性需求层次论是马斯洛提出的,他讲人性的需求分为七个层
次:
展开全文
最近常听到或看到同事和朋友讲:金钱与爱情、物质与精神之关系。
现将最新的“人性需求层次论”讲于您,以明其理。
人性需求层次论是马斯洛提出的,他讲人性的需求分为七个层次:
1.生理需求: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求;
2.安全需求:指希求受到保护与免于遭受威胁从而获得安全的需求;
3.隶属与爱的需求:指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等的需求;
4.自尊需求:指获取并维护个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
5.知的需求:指对己对人对事物变化有所理解的需求;
6.美的需求:指对美好事物欣赏并希望周遭事物有秩序、有结构、顺自然、循真理等心理需求;
7.自我实现需求:指在精神上臻于真善美合一人生境界的需求,亦即个人所有需求或理想全部实现的需求。
七层需求分为两大类,较低的前四层称为基本需求,较高的后三层称为成长需求。
且,各层需求之间不但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一层需求获得满足之后,高一层的需求才会产生。
当个人的环境(经济、教育等环境)较好时,个人较易满足高层次的需求;当个人满足其高层次需求之后,个人愈可能接近自我实现的目标。
人的需求层次我是非常理解和赞同的。
尊敬的您,认同吗?。
爱是什么呢
![爱是什么呢](https://img.taocdn.com/s3/m/dab158b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0.png)
爱是什么呢
1、爱是指喜欢达到很深的程度,继而人为之付出的感情。
是指人类主动给予的或自觉期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2、爱是人的精神所投射的正能量。
是指人主动或自觉地以自己或某种方式,珍重、呵护或满足他人无法独立实现的某种人性需求。
包括思想意识、精神体验、行为状态、物质需求等。
爱的基础是尊重。
所以,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是人对人或人对某个事物的深挚感情。
这种感情所持续的过程也就是爱的过程。
通常多见于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
爱是认同、喜欢的高度升华,不同层次的爱对应着不同层次的感受或结果。
3、“爱”在汉语中是一个多义的字。
它包含了爱情、友情、亲情、博爱以及人对所有事物的根本情感。
爱在艺术、哲学、美学等科学文化领域,是一个普遍的主题,也是一个永久的主题。
4、“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信任。
是关心,是帮助,是你在受伤时,对方会为你心疼。
5、“爱”是一个人把对方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人,并希望成为对方最重要的人的欲望。
传递爱与温暖的力量
![传递爱与温暖的力量](https://img.taocdn.com/s3/m/8d4f33c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f.png)
传递爱与温暖的力量在这个充满快节奏和压力的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份来自他人的爱与温暖。
这种力量,能够改变我们的心情,鼓舞我们的斗志,甚至影响我们的人生轨迹。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探讨如何通过传递爱与温暖的力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积极和美好的变化。
一、友情之爱友情是人际关系中最为珍贵的一种爱。
有朋友的存在,我们不会感觉孤独和无助。
友情之爱,是一种无条件的奉献和关怀。
通过分享喜悦、分担痛苦,我们能够互相支持并共同成长。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有朋友的陪伴,我们能够感受到爱与温暖的传递,变得坚强和勇敢。
二、家庭之爱家庭是爱与温暖的源泉。
在家庭中,亲情之爱让我们建立起一种无可替代的羁绊。
家人们的关爱与支持,给予了我们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归属感。
无论是父母的呵护、兄弟姐妹的相互关心,还是亲密的伴侣间的扶持,在家庭的怀抱中,我们感受到了真正的爱与温暖。
三、陌生人之爱爱与温暖的力量并不仅限于我们熟悉的人际关系中。
在我们的生命中,可能会有很多陌生人默默地为我们带来爱与温暖。
比如,在公共场所,当我们疲惫不堪时,陌生人的微笑和问候,能够让我们感到宾至如归。
而在慈善活动中,陌生人的捐助和关怀,给予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新的希望。
这些来自陌生人的爱与温暖,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感受。
四、自我爱与温暖自我爱与温暖是传递爱与温暖力量的基础。
我们应该学会善待自己,包容自己的不完美,给自己更多的爱与温暖。
只有拥有了内心的平衡和自信,我们才能更好地去传递爱与温暖给他人。
通过积极的思维和对自己的肯定,我们能够开创出更加美好的人生。
五、小小行动,大大爱与温暖为了传递爱与温暖的力量,我们并不需要做出非凡的壮举。
有时候,一个微笑、一个关怀的问候,甚至是一个温暖的拥抱,就足够改变一个人的一天。
我们可以通过志愿活动、捐赠、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等方式,以小小的行动,达到大大的爱与温暖。
总之,爱与温暖的力量是无处不在的,它是人类精神的火种。
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传递爱与温暖的力量,无论是通过友情、家庭、陌生人还是自我。
用奉献之心传递爱与希望
![用奉献之心传递爱与希望](https://img.taocdn.com/s3/m/04cdf7e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4.png)
用奉献之心传递爱与希望奉献,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一种无私的情感。
当我们怀着奉献之心,传递爱与希望,不仅能够让他人感受到温暖和力量,也能够塑造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文将从奉献的定义、奉献的形式和奉献的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究如何用奉献之心传递爱与希望。
一、奉献的定义奉献,是把个人利益置于他人利益之上,将自己的时间、精力、物质等有限资源投入到帮助他人、改善社会的行动中去。
奉献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一种对人类共同体的责任感。
二、奉献的形式奉献可以有多种形式,包括物质上的奉献、精神上的奉献和时间上的奉献。
1. 物质上的奉献物质上的奉献是指通过资助、捐赠等方式,将自己所拥有的财富或物品无私地给予他人或社会。
比如,向慈善机构捐款、捐赠衣物给需要帮助的人群等。
2. 精神上的奉献精神上的奉献强调的是心灵上的付出和陪伴。
它可能体现在鼓励、安慰、倾听和分享等方面。
比如,陪伴一位孤独的老人,给予他们关心和关爱,或者用言语激励和鼓励一个失落的朋友。
3. 时间上的奉献时间上的奉献是指将自己宝贵的时间投入到公益事业或帮助他人中。
比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等。
无论是做一次短期的志愿者,还是长期参与某个公益项目,都是时间上的奉献。
三、奉献的意义奉献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他人,还在于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品质和精神境界。
1. 传递爱与希望当我们怀着奉献之心,将关爱传递给他人时,就能让他们感受到爱与希望的存在。
不论是一个微笑、一个温暖的话语,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帮助,都能够给人带来莫大的力量,让他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2. 培养人格与品质奉献是一种对人类共同体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表现,通过奉献,我们可以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人格和品质。
奉献能够锻炼我们的包容心、善良心,培养我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3. 塑造人生的价值通过奉献,我们不仅能够给他人带来希望,也能够给自己带来满足和成就感。
奉献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幸福与满足。
幸福 (人类情感)划分为四个维度,满足快乐投入意义。
![幸福 (人类情感)划分为四个维度,满足快乐投入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a50841e16fc700abb68fc82.png)
幸福(人类情感)划分为四个维度,满足快乐投入意义。
幸福(人类情感)幸福,是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喜悦快乐与稳定的心理状态。
幸福感=R*满足感(R:幸福商)。
幸福划分为四个维度,满足、快乐、投入、意义。
每个维度的幸福都是好的,但是将浅层次的快乐转化为深远的满足感和持久的幸福感是一件益处更大的事情。
对于幸福的诠释涉及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
幸福是在不幸之中解脱和以后与之形成对比才能感觉得到。
幸福,是在一定温饱和安全条件基础上,在社会生态环境下,拥有能产生幸福感的要素、机制、动力的生活和生活状态。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但是又与客观因素密切相关,它的发展变化表现为个体的特殊性,但它又在社会成长中遵循着普遍的客观规律,它既受内部因素影响,又受外部因素制约,涉及自然、社会、心理等方方面面。
幸福感(I)=R*满足感(R:幸福商),幸福(S)=幸福感(I)*时间(T)。
……我们深知“所谓人生的意义,全凭我们对于人生的了解”,而不是每天醒来就要奔跑的狮子、也不是每天醒来就是奔命的羚羊。
其实生活中的幸福很简单,不是金钱,不是权力。
而是小小的一些小事,家人能在一起吃饭是幸福,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就是幸福。
每个人身边都有幸福,只是还没有去发现。
幸福有时候只是那一瞬间的感动,会让一个人一直痴迷于此,幸福就是满足,幸福就是知足!一个人只有主动去找寻幸福,才会得到它。
中西哲学家对“幸福说”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精神的快乐为幸福”;有的主张“个人的快乐为幸福”;有的主张“全体的快乐为幸福”。
要素爱与被爱有的人虽然家财万贯,可是在茫茫人海中却没有遇到自己真正深爱的女孩,因此单纯以钱来评价一个人是否幸福是错误的。
一个男孩,在茫茫人海中幸运的遇到了真正深爱的女孩,和这个女孩彼此相爱、彼此依恋、彼此关心、彼此知心、一起生活,快乐的、健康的相守到百岁,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有一个心理测试:如果你深爱一个女孩,假如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此生无缘遇到这个女孩,但是可以有百亿元的家产,第二个选择:此生能在茫茫人海中遇到这个深爱的女孩,但是一辈子只能和她过普通的生活,你会怎样选择?安全感(1)情感的安全感:和所爱的人在一起,彼此深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之爱与物质之爱
“我希望能在物质上帮助你,并且最终让你获得精神上的快乐”,这是《蜗居》中男主人公宋思明对女主人公郭海藻说的一句话,看到这句话我不禁这样问自己,“物质上的满足就是达到精神满足的阶梯吗”?郭海藻本是普普通通的一名女孩子,有着疼爱着自己的男朋友小贝,如果把小贝比喻成精神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宋思明这位完美的中产阶级的男人就代表这物质。
在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情感战争中,物质的一方战胜了精神的一方,随之郭海藻变成了“城市中的灰姑娘”,她不在和姐姐换着衣服穿,不会在吃着哈根达斯的冰淇凌的时候还要想着生活费的问题,也不用在为姐姐的房钱而发愁……,然而换取这一切的代价就是从一个阳光的女孩子变成一个受到道德谴责的“小三”。
郭海藻和宋思明本是两条平行线,然而在物质的社会中,金钱的关系把两条平行线给拉扯到了一起。
从古到今爱情一直是人们难以割舍的情感话题,面对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爱情也随之沾染了“铜臭”的气息,如果说曾经的善男信女还因为读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而深切感伤,还为看到”琼瑶式”的情感大戏而痛哭流涕的话,那么今天,在时代观念改变,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对爱情而言,我们是还坚信柏拉图式的精神之爱,还是更应该像拜金女一样把爱情看的物质一点呢?《蜗居》中的郭海藻和宋思明之间的爱是“柏拉图式”的呢?还是“拜金女式”的呢?
一,毁灭于物质之下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堪称中国式爱情之经典,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载,日久生情,但因门第之见遭到父母的反对,最后二人双双化蝶上演了一段美丽玄幻又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这段爱情故事曾经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痴男怨女,最后的化蝶更使人感到爱情的伟大。
然而,今天抛开古代的封建家长包办制的观念,给他们俩安排到现代,祝英台是哪个豪门的千金,梁山伯是从农村考进大学的布衣学子,两人在大学中相遇,相知,相许,那么他们的结局又会怎样呢?他们会在一起?还是再次化蝶呢?我想这个问题如果是理想主义者回答一定是“会在一起”,如果是现实主义者会回答则是“不会在一起”。
在古代他们没在一起的原因其实就是梁山伯出身低微,没权没势,祝英台的父母才不同意二人的婚事。
放到现在,如果他们二人自由恋爱,自由结婚的话,他们就会幸福吗?其实我个人觉得不一定,爱情是神圣的,然而爱情中的人不是神人,不能每天不吃不喝的只靠一句“我爱你”就不饿了吧。
娇小姐出身的祝英台真的又能跟梁山伯过着苦日子吗?他们最后不会离婚吗?这些都是未知数,所以说即使打破封建枷锁的桎梏,他们也未必会幸福。
作家丁力在作品《离婚未遂》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婚姻的本质是一场交易,好比一男一女组成合资公司,双方合作的基础是综合实力对等。
郎才女貌的本质是男方的才能平衡女方的美貌,女方
的美貌配得上男方的才能,女才男貌亦是如此,只有综合实力对等,才能实现“强强联合”,传统戏曲中富家小姐执意嫁给穷秀才的情况表面上例外,实际上是富家小姐看好穷秀才的未来,相信他终有金榜题名的一天,这相当于小姐买了潜力股,否则不会有好结果。
”
爱情常常无视物质,物质却常常检验爱情。
小贝总比梁山伯资本高一些吧,然而却也没有留住心爱的人,宋思明给了海藻从没有过的物质享受,他不像小贝每天在为房钱而奔波着。
现实很残酷,爱情更现实。
对于爱情来说,物质不是可有可无的东四,而是很必需的东四,就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物质就是存在于爱情中的空气,住在里面的神仙眷侣也得被它包围着。
二,精神之爱可贵,爱情才能价高
物质是爱情中的空气,那么精神就应该是空气中的氧气。
人是精神的产物,如果人不存在精神之爱,那么爱情也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有人说男人都是射手座,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兽,所以他们表现出来的样子时而像人时而像兽。
那么我说不论男人女人,假设都不存在精神之爱,那么人就与禽兽无异。
柏拉图的精神恋爱法是很浪漫的但终究是无法实现的爱情观,可是思考一下,爱情之所以使人感动是因为什么?其实就是因为它存在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使人敬畏,钦佩。
拿莎翁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来说,里面所充斥的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贞的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在罗密欧得知朱丽叶的死讯时,心碎欲死,在朱丽叶的墓穴旁喝毒药死去,
而醒来的朱丽叶发现已死的罗密欧,痛不欲生,拔出短剑了却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俩如果不是拥有着一种超出于肉体的精神之爱,完全没必要双双殉情,正是因为他们精神相依,精神相爱,早已在这种爱中化成一体,所以这种爱情才感动了他们的双方父母,更感动了读者。
就《蜗居》中宋思明与海藻之间的爱来看,首先应该承认这种婚外情很不道德,即使他们爱的死去活来,也不能以伤害他人的感情来换取自己的欢愉,这种爱的结果不是男人凄凄惨惨的死,就是女人痴痴怨怨的等。
其次,他们的爱从一开始就不是透明的柏拉图式的精神之爱,而是在肉欲上男女双方得到满足的肉体之爱。
不能说他俩之间没有爱,但是这种爱它会使人感动吗?他会使人感到可贵吗?他们之间得爱虽然不纯带有物质性,但是脱离肉欲,脱离海藻肚子里的孩子他们的爱又会维持多久呢?假设宋思明和小贝一样只是上海这个城市中一名普通的职员,那么,海藻还会给他生孩子吗?精神不是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人还算人吗?就像没有空气中的氧一样,海藻和宋思明的爱也只能等待毁灭。
所以只有懂得精神之爱的人,方才能懂得爱的真谛。
三,非常完美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我们提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那么在今后我们怎样才能收获一份非常完美的爱情呢?同样一句话物质之爱与精神之爱两手抓,两手都要有。
“有”
区别于“硬”。
许多人说:“贫贱夫妻百事哀”。
那么请问“贫贱”的尺度怎么来衡量呢?不是说我只要有很多的钱就可以有爱情,也不是说我天生就是情圣,不吃不喝也能谈情说爱。
爱情存在于现实之中,人不能脱离于现实。
现代的爱情不能像柏拉图一样完全精神决定一切,也不能像拜金女一样抱有物质统治一切的想法。
物质之爱必须和精神之爱,两者相融合才能非常完美。
但这两者之间的度一定要把握好。
海藻和宋思明的爱情之所以不被人看好,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尺度。
爱没有错,任何人都不会因为爱而错,但是冲破道德底线的爱就不能叫爱,而应叫欲。
作为女性要懂得真爱自己,也许现在对自己的恋爱状况或婚姻状况有很多的不满,感觉自己在理想与现实的峭壁上生存,但是请先静下来冷静的思考一下,不要被一些假象所蒙蔽,冲昏头脑而把自己推向另一座深渊。
作为已婚男性也请记住责任二字,不要随意播散爱的种子,请相信婚外情永远是痛苦大于愉悦。
把物质之爱和精神之爱统一结合,才能是完美的爱情,才能是生活中的爱情,在感情的天平上,两种爱定要平均分配,只要一方失衡就会使自己的感情选择发生偏差。
所以如果你现在正在拥有爱情,就请用这两种爱来审视一下自己现在的爱情;如果你正在苦寻着爱情,就请你把握好自己的尺度,用一颗平常心,用两种爱,来获取一场完美之爱。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