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1. 教材简介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编写,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感受数学的魅力。

2. 教材结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分为8个单元,具体内容包括:- 单元1:四则混合运算- 单元2:认识分数- 单元3:表内乘法(二)- 单元4:认识小数- 单元5:加减混合运算- 单元6:认识时间和日期- 单元7:简单的统计- 单元8:数学广角每个单元都包含知识点介绍、例题解析、巩固练习和拓展提高等部分,层次分明,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所学内容。

3. 教材特点- 生活化: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举例丰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逻辑性:教材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进行编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规律。

- 实践性:教材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创新性:教材在内容设计和呈现方式上注重创新,引入数学游戏、故事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材使用建议- 重视预习: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前,应充分利用教材进行预习,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主动探究:在课堂上,学生应主动参与讨论和探究,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 反复练习:数学学习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学生应多做教材中的练习题,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 家长辅导: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共同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5. 总结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笔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笔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笔记》此文档旨在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进行分析和笔记。

以下是对该单元的简要描述和重点内容。

单元概述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整数的认识和运算。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理解整数的概念、进行整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应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主要内容本单元包含以下几个重点内容:1. 正数和负数的认识: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和区别。

2. 整数的比较:教授学生如何比较不同整数的大小,并掌握用尖括号表示大小关系的方法。

3. 整数的加减运算:引导学生通过数轴和数线图来进行整数的加减运算,并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4. 整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整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整数的概念,区分正数和负数。

2. 掌握整数的比较方法和表示大小关系的符号。

3. 学会使用数轴和数线图进行整数的加减运算。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整数问题。

教学建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内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或例子来引入整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实际问题训练: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整数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4. 培养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和思维交流。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建立对整数的认识,掌握整数的比较和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效地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内容。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例3《0的运算》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例3《0的运算》人教版

《有关0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例3【执教教师】【教材分析】《有关0的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的例题3。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分别接触过0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但还没有系统的整理在一起学习过,所以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整理归纳0的各种运算性质,掌握有关0的运算特性。

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

会利用0的特性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会利用0的特征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难点: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

【教学、学法】教法:进行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方法归纳总结0在运算中的特性。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1、多媒体出示口算题目:(1)100+0= (2) 0+568=(3)0×78= (4)154-0= (5)0÷23= (6)12-12= (7) 0÷76= (8) 235+0=(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2、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算式中或结果中都出现了0)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0的计算(板书课题)。

3、请同学们把这些题目按四则运算分分类,看一看在每一种运算中各有什么特征?加法:一个数加上0,或者0加上一个数还得原数。

减法:一个数减去0, 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乘法: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除法:0除以任何数都得03、质疑(1)老师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举例说明。

板书: 5÷0=□ 0÷0=□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补充板书:5÷0=□想:□×0=5 无商0÷0=□ 0×□=0 商不确定所以:0不能做除数。

人教版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人教版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教学时要注重:


发挥几何直观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借助想 象,根据物体的形状进行结构分析,确定小正方体 的个数、每个小正方体的位置等。借助正方形的个 数及其位置,形成平面图形的形状。 要重视学生对观察过程与结果的说明与解释,引导 学生把空间观念用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本单元的知识点有:
5. 6. 7. 8. 9.
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的运算定律。 会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理解和掌握乘法的交换律。 会用乘法的交换律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结合律。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本单元按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乘、除法的 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括号编排,安排了5个例题和练习一至 练习三。
本单元的知识点有:
1. 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 掌握加法、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用相 应的关系说明或解释一些相关的 数学问题、 数学方法。 3.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教学时要注重:

要引导学生运用有关0的计算,抽象、概括有 关0的四则运算方法,丰富、完善对有关0的运 算的认识。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教学时要注重:
要重视学生对计算顺序的知识经验: 只有加、减法,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只有乘、除法,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 再算加、减法。 有小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 从关注计算顺序入手,通过判断、交流对比,强调 计算顺序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本单元按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乘、除法的 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括号编排,安排了5个例题和练习一至 练习三。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

本单元通过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对分数的通分、约分等运算方法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能正确进行分数的通分、约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自我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通分、约分的运用。

2.教学难点:分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激励评价法: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分数卡片、计算器等教学道具,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部分分数的总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呈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引导学生了解通分、约分的方法,并进行讲解和演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练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有关于数的扩展和练习的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到可以扩展数的概念,将数字进行排序、比较大小、计算、分数等等。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

1. 数的扩展:- 数字的顺序:学生可以通过理解数字的顺序扩展数的概念。

可以让学生将一些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数字的跳跃:通过跳跃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数字之间顺序关系的理解。

比如让学生跳过一些数字,然后填写缺失的数字。

- 数字的拆分:学生可以通过将数字进行拆分,来加深对数的理解。

例如,将数字10拆分为2个数的和,比如3+7、4+6等等。

2. 数字的比较:- 大小比较: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来加深对数的概念理解。

可以给出一些数字进行比较练习,让学生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词语进行描述。

- 比较顺序:学生可以通过将一些数字进行排序,来加深对数的大小顺序的理解。

可以让学生将一些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3. 数字的计算:- 加法和减法:通过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数的计算理解。

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例如3 + 5 =?、8 - 2 =?等等。

- 乘法和除法:通过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的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数的计算理解。

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乘法和除法题目,例如 4 × 3 =?、12 ÷ 3 =?等等。

4. 分数:- 单位分数:学生可以通过理解单位分数的概念,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可以让学生通过形状图案或其他方式来理解和认识单位分数的概念。

- 分数的比较和排序: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和排序分数,来加深对分数大小关系的理解。

可以给出一些分数进行比较和排序的练习,让学生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词语进行描述。

以上是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内容的相关参考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练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扩展对数字的理解,掌握数的大小关系、计算方法和分数的概念等数学知识。

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题讲解与难点突破)-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深度解读 人教版

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题讲解与难点突破)-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深度解读 人教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学问点一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见课本第5页例题2)(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讲解过程】1.解决问题(1)。

(1)理解题意。

已知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求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就是求4个3的和是多少。

(2)探究计算方法。

方法一:用加法计算:3+3+3+3=12(枝)方法二:用乘法计算:3×4=12(枝)比较发觉,依据乘法口诀,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上面的乘法式子中3和4都是因数,12是积。

2.解决问题(2)。

(1)理解题意。

已知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求可以插几瓶,就是求12里面有多少个3,也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列式为12÷3。

(2)解决问题。

12÷3=4(瓶)答:可以插4瓶。

3.解决问题(3)。

(1)理解题意。

已知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求每个花瓶插几枝,就是求12里面有多少个4,也就是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列式为12÷4。

(2)解决问题。

12÷4=3(枝)答:每个花瓶插3枝。

4.除法的意义。

与问题(1)相比,问题(2)和问题(3)都是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像这样,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因数叫做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依据3×4=12,可以知道12=3×4,12÷4=3,即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含十个单元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含十个单元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一)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共包含十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与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

第十单元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3.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5.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特别是图形的旋转,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

三角形的知识点多,也是本册的难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材分析及课标解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材分析及课标解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材分析及课标解读一、教材分析(一)主要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编排本单元的目的是对以前的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混合运算的顺序;解决问题。

1.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到例3)学生在前学习前面教材基础之上,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每种运算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是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意义的基础,对于四则运算意义认识的提升,将为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打下基础。

2.四则混合运算(例4)。

学生在已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学习并认识中括号,通过“你知道吗”知识框让学生了解大括号。

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和总结。

由此,不仅使学生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也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好准备。

3.解决问题(例5)。

本单元设置租船问题,用两、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旨在让学生合理灵活的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感受、领悟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建议1.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有关加、减、乘、除的意义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再以“为什么要用加(减、乘、除)法计算?”引导学生思考,概括运算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说课稿 4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说课稿 4篇

第1单元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本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本节课内容为“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属于同级运算的范围,旨在帮助学生理清加法、减法的意义,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和含有小括号的题。

(题目略)二、探究新知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减法、除法的意义的理解.
合理灵活.正确地计算与解决问题.
3.知识结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复习已学过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这里第一次出现中括号,使四则混合运算方面的知识趋于完整.
二、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数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解决问题
让学生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本单元要采取的教学措施
1、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2.重视归纳整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3.组织好练习.深化知识,培养能力.
四、课时安排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
3.有关0的运算1课时
4.小括号1课时
5.解决问题1课时
6.四则运算练习课1课时。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的含义是什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的含义是什么

加法和减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它们是数学思维和计算的基石。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阐述加减法的概念、意义和应用。

一、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我们称之为加数)相加得到另一个数(我们称之为和)的运算。

加法的意义是用来表达两个或多个数的总量。

在加法中,有三个主要的部分:1.加数:加法运算中参与相加的数。

2.加号:表示要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

3.和:表示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后的总量。

加法的各部分之间有以下重要关系:1.交换律:加法满足交换律,即交换加数的位置不改变和的结果。

例如:2+3=3+2=52.结合律:加法满足结合律,即多个数相加时,可以先计算其中任意两个数的和,然后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例如:(2+3)+4=2+(3+4)=93.加法的逆元:对于任意一个数a,存在一个数-b,使得a+b=b+a=0。

这个-b就是a的加法逆元。

例如:5+(-5)=(-5)+5=0加法的应用:加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进行一些物品的累加和计算,比如购物清单、货物的进出库、人口统计等。

在数学领域,加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其他运算的重要前提。

二、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是指将一个数(我们称之为被减数)减去另一个数(我们称之为减数),得到一个数(我们称之为差)的运算。

减法的意义是用来表达两个数之间的差值。

在减法中,有三个主要的部分:1.被减数:减法运算中要减去的数。

2.减号:表示要减去另一个数。

3.差:表示被减数减去减数所得到的结果。

减法的各部分之间有以下重要关系:1.减法的含义:减法表示减去一个数的意思,表达两个数之间的差值。

2.与加法的关系:减法和加法是相互关联的,可以通过加法来验证减法的计算结果。

例如:5-3=2可以通过2+3=5来验证。

3.减法的逆运算:对于任意一个数b,存在一个数a,使得a-b=b-a=0。

这个a就是b的减法逆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说课人:李晓娟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四年级《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简介:《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对整数乘除法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三)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四)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二、说教法:情境创设法、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交流、讨论、辨析”等活动中理解理解、概括乘除、法的意义,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

课堂中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三、说学法:情境创设法、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交流、讨论、辨析”等活动中理解理解、概括乘除、法的意义,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

课堂中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问题:1. 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问题:2. 算式中的3和4各表示什么意思?二、探究规律,明确意义(一)明确乘法的意义问题:你认为什么是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二)明确除法的意义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问题:用什么方法?你是怎么想的?(三)巩固深化1、口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复习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

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

这里第一次出现中括号,使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趋于完整。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简单的运算。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建议: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特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计算实例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计算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1、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2、重视归纳整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3、组织好练习,深化知识,培养能力。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理解并掌握整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比较和排序整数。

理解并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准确进行整数的加减计算,并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并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初步概念,能够正确进行简单的乘除计算,并理解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数的认识与比较: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整数,引导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掌握整数的读、写和比较方法。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通过实际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

乘法和除法的初步认识:通过实例和具体操作,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初步概念,掌握简单的乘除计算方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教学: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感知整数的概念、加减法运算和乘除法的初步概念。

互动教学:通过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实际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加减法运算和乘除法的初步概念,掌握相关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讲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讲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讲
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教材讲解
本文档将为您详细讲解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教材
内容。

该教材主要涵盖以下几个部分:
1. 术语定义
在第一单元中,学生们将研究一些数学相关的术语和概念。


些术语包括数字、数字的读法、数位等。

通过掌握这些术语的定义,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后续的研究内容。

2. 数字的认识
在研究数学中,认识数字是非常重要的。

本单元将帮助学生们
认识各种数字,并研究如何正确书写数字。

通过观察数字的特点和
规律,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的含义和使用。

3. 数字的比较
除了认识数字,学生们还将研究如何比较不同的数字。

他们将
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判断数字的大小关系。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
们可以掌握比较数字的方法,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实际应用
在研究数学的过程中,实际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单元将
引导学生们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例如,他们将研究如
何用数字表示自己的年龄、用数字解决问题等。

这样的研究方式可
以帮助学生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几个部分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全面而系统地掌握第一
单元的数学内容。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实际应用和问题
解决能力。

希望本文档对您理解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
教材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全册)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优秀讲课稿1 四则运算《四则运算》第一课时讲课稿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学内容为第4、5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

学生在前面差不多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计算的试题,并可以举行同一类型题的简单口算,本节课把明白同级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解决咨询题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举行教学。

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咨询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咨询题的策略和办法,引导学生明白数量之间的真正含义。

并且体味到同级四则运算规定的必要性、合理性,在感悟、明白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同级四则运算的办法并举行应用。

让学生学到系统知识的并且,培养学生的观看、分析、概括、计算的能力,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复杂的四则运算建立一具良好的基础。

依照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题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办法目标:经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记忆探究和交流解决实际咨询题的过程,感觉解决咨询题的一些策略和办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解决实际咨询题的过程中体味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讲重、难点分析:1、重点:明白掌握四则运算的办法并可以举行应用。

2、难点:归纳惟独加、减法或惟独乘、除法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经过多媒体资源的展示,能非常好的让学生明白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实现了数到量之间的过渡,突破了知识的重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咨询题的良好适应。

四、讲教法、学法:本节课以创设情境导入,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冰雪乾坤”主题图让学生发觉有关数学信息,进而提出相对应的数学咨询题。

经过探索解决咨询题,提升学生认知与思维层次。

进而整理出四则运算的办法。

并可以举行熟练的计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展示观看—提出咨询题—探索咨询题—解决咨询题—归纳总结的整体教学思路,符合了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希望小学任会美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在整理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具体安排如下:编排形式具体内容运算顺序加减混合运算(例1)第一级运算顺序乘除混合运算(例2)解决问题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例 3)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第二级运算顺序算(例 4)三步式题含小括号的运算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例5)顺序引导总结有关0的运算(例6)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四、总体感觉1、溶计算教学溶于现实情景。

将计算教学溶于现实情景中,使学生更易理解计算的算理和运算顺序的现实意义。

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引出 4 个例题。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

2、系统梳理,有效落实。

通过一系列的例题让学生计算滑冰场上的人数,计算购买门票所用的钱数,关于安排保洁员的事等等。

这样编排让学生有较长的时间,通过较丰富的现实素材,逐步体会、理解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同时,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出现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并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五、编写特点1、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在整理教学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

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 4 个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3、即本册的四则运算单元,结合解决现实问题,较为系统的介绍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

这样的编排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因为有了现实的背景而变得生动、有趣。

4、有关“0”的知识一(上)认识了“0”,知道0“”的加减法运算。

三(上)(下)知道了“0”在乘除法中的特性四(下)对有关“0”的运算进行总结第一单元在讲清楚运算顺序的前提下,把“0”在加减乘除运算中的特性单独安排一个课时,还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除数不能为零”的道理,这是以往教材所没有的。

六、教学实践与反思1、重视计算教学,夯实基础。

这个单元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加强口算训练。

(2)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要培养学生先审题再解题的习惯。

如:(124-85)×12÷36,可以这样读题:124 减 85 的差乘 12,所得的积再除以 36 ,商是多少?读完题,再说说运算顺序。

要注意口算笔算相结合。

学生在递等式计算时,往往用口算,而对于较大数之间的运算,由于学生计算能力原本没有非常熟练,所以会有很多的错误,再加上以往笔算都是在作业本里列竖式解决的。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草稿本里列竖式,再把结果抄入作业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以便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3)适当补充四则混合运算的题量和题型。

补充需要三步计算的四则运算:如 240÷(20-3 ×2)“把分步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全册只出现两次:课本P16(14)和P129(6)。

学生印象不深,到期末总复习要求列综合算式,中下水平的学生感到很困难。

所以在平时对这类题型进行适当补充和练习,沟通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之间的联系,慢慢过渡到会用综合算式解题,这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意义。

我认为可以把类似于“总复习第 129 页第 6 题”的题提前教,在学生对“分步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比较熟悉后,再学书 P16 (14)这样的逆推题,效果会更好。

2、重视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的掌握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

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1)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2)重视数形结合要借助图 ,化抽象为具体,化隐蔽为直观,数形结合,形象地揭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如例 4(10 页)的第二种方法,学生对于这种方法很难理解,可以画线段图及进一步观察、分析,学生就能较好的理解”为什么先求差”,实现对解题方法的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的还如;书P8 练习一( 2)、(9)、(10)七、具体教学内容解读:1、例 1。

主题图给学生提问题提供了数据。

呈现了两个学生的解决方法,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时出示主题图后,让学生开展以下两项活动:(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交流时,学生可能只说出问题,丢掉相关的条件,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条件和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整体性。

另外,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用一步计算解决的,也可能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解决的,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在学生广泛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再引出例 1。

(3)、出示例 1 后,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并能与同伴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4)、组织反馈,并在全班交流,主要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根据是什么?每步算式表示什么意义?然后从思路上对比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5)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经验,编出一些类似例1 的实际问题,如乘公交车时的“上车下车”,学校图书室的“借书还书”等等,使学生在用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例 2。

教材呈现了学生的两种不同解法,明确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注意:使学生明确“照这样计算”的意思;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相应的数量关系。

(1)在学生读题后,让学生尝试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照这样计算”一句话的含义。

同桌的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在班上交流,使每个学生明白“照这样计算”的意思是每天接待的人数,按“ 3 天接待 987 人”计算。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相应的数量关系。

由于学生已有一些画线段图的基础,教学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3 天接待 987 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出来?②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让学生尝试画一画,并组织交流。

对画图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指导,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线段图画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评价,特别是评价表示 6 天接待人数的线段的长短。

因为它直观形象地表示出第二种解法的数量关系,在画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要重视解题过程的反思。

当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后,要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如 987 ÷3=329 表示平均每天接待的人数, 6÷3=2 表示 6 天里含有两个 3 天即两个 987 人,等等。

(4)在比较例 1 与例 2 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在往右顺序计算。

3.例 3。

(1)、通过解决需用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2)教材以星期天玲玲一家三口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为解决问题的现实背景。

先通过解决“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来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然后再提出“你还能解决其他数学问题吗?”鼓励学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门票信息,提出问题并加以解答。

同时根据上面总结出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尝试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以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3)“做一做”第1 题有三组题,每组题中上、下两题参与运算的数和排列顺序都相同,只是运算符号不同,有的是同级运算,有的是两级运算,让学生通过判断其运算顺序是否相同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逐步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4)像例 3 这样一家三口购票一共要用多少钱的问题,数量关系不难理解且学生也已接触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答。

如有学生对“半价”不理解,教师可加以说明。

一般学生分步解答并不困难,但对如何列综合算式解答可能会有一定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想办法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在合并时,结合解答过程说明运算的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5)学生解答完“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情境呈现的信息,提出其他问题,进行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爸爸付出 100 元,应找回多少钱?”“买1 张成人票, 3 张儿童票,一共要付多少钱?”等,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解答教材上的问题:“买3 张成人票,付 100 元,应找回多少钱?”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两点:第一,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几步计算解决的,只要能作出合理解释的,都应给予鼓励;第二,对于两步以上解答的,可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在此过程中巩固上面总结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5)“做一做”第2 题,让学生独立解答第一问,再组织提问题练习,如果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教师也应肯定。

4.练习一中一些习题处理方法。

第1 题,是同级运算的练习。

通过口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没有括号的乘除混算与加减混算顺序一样,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练习时,可以直接将结果填在书上,再组织订正。

第2 题,是例 1 的巩固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弄清“便宜”与“贵”的含义后,独立进行解答。

第 3 题,是例 2 的巩固练习。

解决问题的信息比较隐蔽:六边形有 6 条边隐含在图中,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需要先算出,正方形有4 条边需要学生明确。

教学时,可让学生独立解答,以提高学生寻找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

订正时,要注意学生所列的综合算式是否正确。

第4 题,用统计表给出某路口 1 小时通过的三种汽车数。

让学生先估算再笔算这个路口 1 小时一共通过的汽车辆数,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