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颜真卿的书法楷书欣赏大图高清-推荐word版 (3页)
颜真卿《多宝塔碑》高清全文欣赏
颜真卿《多宝塔碑》高清全文欣赏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
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此碑共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内容主要记载了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创建多宝塔之原委及修建经过。
整体秀美刚劲,清爽宜人,有简洁明快,字字珠玑之感。
用笔丰厚遒美,腴润沉稳;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锋,转折多顿笔。
结体严谨道密,紧凑规整,平稳匀称,又碑版精良,存字较多,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可自定义路飞技能,新世界路飞完美面板属性广告。
颜真卿的代表作品
颜真卿的代表作品1、《颜勤礼碑》唐颜真卿撰文书丹,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
楷书,碑文一通。
残石175×90×22厘米。
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
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
2、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碑文代表作品。
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
《麻姑仙坛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典范之作,是我们学习楷书的优秀范本之一。
3、《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4、《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唐广德二年(公元764)颜真卿写给定襄王郭英义的书信手稿。
行草书,传有七纸,约64行古诗。
5、《东方画赞碑》晋夏侯湛撰,颜真卿书,(碑阴)颜真卿撰并书及题额。
宋拓唐东方画赞碑是宋代的一件拓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颜真卿的代表作1、传世颜真卿的代表作品 1:《竹山堂联句诗帖》、《告身帖》;行草书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湖州帖》等。
2、而且颜真卿一生书写的碑刻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精密,秀美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勤礼碑》,雄迈清整。
他的书法刻帖也很多,历代汇集的中帖一般都会有他的作品,单帖有《争座位帖》《奉使帖》等。
3、颜真卿著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
后人辑其诗文为《颜鲁公文集》15卷。
4、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
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不阿于权贵,不屈意媚上,刚正有气节,以义烈闻名于时,最终以死明志。
颜真卿楷书代表作是什么1、《多宝塔碑》《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颜真卿的书法作品颜真卿现存的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颜家庙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祭侄文稿》,《祭伯文稿》,《争座位帖》,《东方朔画赞》等。
他和唐朝另一位以楷书成名的书法家柳公权,被人合称为“颜柳”。
他的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的有138种。
为后人重视的楷书有楷书《多宝塔碑》、《东方画赞碑》、《麻姑仙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这些碑刻楷书,有个性,有特点,有正面不拘,庄而不险的气势,但笔画横细竖粗及捺脚空腹过大之处,在学习时应求其神韵,不应单纯追求形似。
他的行书《祭侄季明文稿》是怀着悲愤的心情创作出来的佳作,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行书还有《争座位帖》、《裴将军诗帖》等。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
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后世的书法家认为从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圆笔」的痕迹,和其他书法家的「方笔」不同。
颜真卿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
他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
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格,称为“颜体”。
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
”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颜真卿的艺术生平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
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颜真卿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在于他将篆书的笔意引入到楷书与行草之中,创立了完全不同于王羲之楷书方笔的楷书圆笔,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1.《祭侄文稿》这是颜真卿行草书的代表作。
当时正值颜真卿半百。
书法界有说字如其人。
颜真卿出生忠烈之家,为人大气凛然,这种精神同样寄托于书法作品中。
从建稿起,经过后期修文改善,正反映出颜真卿行文构思特点,详尽交代文路始末,将情怀完全抒于行文,文笔神采飞扬,走笔雄浑,凸显特色,舒畅写实,将所有的运笔和收线都做到恰到好处。
全篇运用圆润强健的笔法,秉承篆书的流转神采,从开头到结尾,撰文中虽然实在毛笔的墨汁干枯时再醮墨,导致墨色因停顿有新墨开始,墨汁有浓有淡,变化万千,但是整篇文章一笔完工,行文流畅。
此帖被后世书法界赞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2.《麻姑仙坛记》颜真卿曾游览于南城县麻姑山一座古坛时,在土壤里中发现螺蚌壳化石。
他便有感而发,为此著作《抚州南城麻姑山仙坛记》。
这并不单是为了记叙这件事情,而是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这个碑文行文庄重严厉、雄浑娟秀,深受历代书法家的推崇,成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又一力作。
这部作品是颜真卿楷书风格已经有所造诣的时候的作品,后期欧阳修评价这部作品时说道,这幅碑文俊秀雄浑,运笔精悍,笔画强劲有力,后世常常赞叹此碑为“天下第一楷书”。
3.《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是颜真卿楷书的力作,碑文记载汉朝名士东方先生画像,当时颜真卿正值46岁。
苏轼曾高度评价这幅碑文,指出在颜真卿所有的作品当中,只有这部作品现实了清俊与雄浑的风格。
字里行间不乏清晰与深渊,与其他版本截然不同,但都不如颜真卿这部作品深刻、隽永。
明朝更有人赞誉这部作品的书法峻峭力拔、奋笔求张,认为这确实是颜真卿的又一力作。
4.《颜勤礼碑》本部作品的全称为《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这幅碑帖是颜真卿在71岁的时候为他的曾祖父颜勤礼所作的神道碑,主要用于古人墓前开阔道路所用,修建石柱来作为标志,将这个标志称为神道,就是所说的墓碑。
经典碑帖——颜真卿《李玄靖碑》高清全文(附释文)
经典碑帖——颜真卿《李玄靖碑》高清全文(附释文)展开全文碑帖简介《李玄靖碑》雄浑壮美,高古苍劲,气势追人,具有篆隶笔意。
用笔平正遒婉,圆健浑厚,笔画疏密得当,规整稳定。
笔力深沉含蓄,结字开张舒展。
正如梁谳《承晋斋积闻录》说的那样:“颜鲁公茅山《李玄靖碑》,古雅清圆,带有篆意,与《元次山碑》相似,乍看去极散极拙,多不匀称,而其实古意可掬,非《画像赞》、《中兴颂》所可及。
”原帖欣赏颜真卿《李玄靖碑》碑文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并序金紫光禄大夫行湖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
先生姓李,氏讳含光,广陵江都人,本姓弘,以孝敬皇帝,庙讳改焉。
廿一代祖宏,江夏太守,避王莽,徙居晋陵,遂为郡人。
高祖文嶷陈桂阳王国侍郎,曾祖荣,皇朝雷州司马,祖师龛隐居以求其志,徙于江都,父孝威博学古雅,修彭聃之道,与天台司马练师子微为方外之交,尤以笃慎著于州里,考行议,谥曰:正隐先生,母琅琊王氏,贤明有德行,先生孩提,则有殊,诵习坟典,年十八,志求道妙。
遂师事同邑李先生,游艺数年,神龙初,以清行度为道,过哀口不尝甘旨之味,食唯穬麦而已。
封植膳羞,皆出其手。
号毁骨立,亲族莫不伤之。
开元十七年,从司马,览无遗,综核古今,该诏先生,居王屋山阳台观,以继之,岁余,请居茅山,纂修经经法。
频玺书征之,既至,延入禁中,每欲谘禀,必先斋沐,他日,请传道法,先生辞以足疾,不任,玄宗知不可强而止,先生尝以茅山灵迹翦焉。
将坠真经秘录,亦多散落,请归修葺,旧居紫阳以宅之,仍赐绢二百疋,法衣两御,制诗及序以饯之,猎食荤血者不得辄入,公私祈祷,咸绝牲牢,先生以六载秋到渥泽,频繁辉映,崖谷初,山中有上清真人、许长史、杨君陶隐居,时遭丧乱,散逸无遗,先生捧诏搜求悉备其迹而进上之先时,元宗将求大法请先生为师,先生竟执谦冲辞疾而退泊。
七载春,元宗又欲受肖洞真经,其年春之二月中官贤玺书云,其月十八日,克受经诰。
是日于大同殿洁修其事遂,遥礼先生为元师井赐衣一袭以伸师资之礼。
名帖赏析颜真卿《多宝塔碑》(高清版)均附译文(建议收藏)
名帖赏析颜真卿《多宝塔碑》(高清版)均附译文(建议收藏)颜体《多宝塔碑》颜真卿《多宝塔碑》全称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
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此碑共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内容主要记载了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创建多宝塔之原委及修建经过。
整体秀美刚劲,清爽宜人,有简洁明快,字字珠玑之感。
用笔丰厚遒美,腴润沉稳;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锋,转折多顿笔。
结体严谨道密,紧凑规整,平稳匀称,又碑版精良,存字较多,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多宝塔碑》完整高清版如下。
颜真卿《多宝塔碑》高清原帖高清图加载较慢,请耐心等候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
南阳岑勋撰。
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邪颜真卿书。
朝散大夫检1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
发明资乎十力,弘建在于四依。
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
祖、父并信著释门,庆归法胤。
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
是生龙象之征,无取熊罴之兆。
诞弥厥月,炳然殊相。
岐嶷绝于荤茹,龆龀不为童游。
道树萌芽,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浍,涵巨海之波涛。
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礼藏探经,《法华》在手。
宿命潜悟,如识金环;总持不遗,若注瓶水。
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从僧箓也。
进具之年,升座讲法。
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
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
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空界。
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
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
既而许王瓘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
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之地,利见千福,默议于心。
时千福有怀忍禅师,忽于中夜,见有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清澄泛滟,中有方舟。
【颜真卿楷体字体】颜真卿楷体毛笔字帖
【颜真卿楷体字体】颜真卿楷体毛笔字帖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在我国有重大的历史参考价值,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创造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那么,关于颜真卿的楷书作品,你欣赏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颜真卿的书法字体。
颜真卿的书法字体先欣赏
颜真卿的书法字体1
颜真卿的书法字体2
颜真卿的书法字体3
颜真卿的书法字体4
颜真卿的书法字体5
颜真卿的书法资料
鲁公是书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的伟大人物,他的正书,向以博厚雄强着称,锋绝剑摧,惊飞逸势,以《颜家庙碑》为代表;至于摩崖大家,气势磅礴,以《大唐中兴颂》最着;至最高境界,表现冲和淡远之韵致者,则推李玄靖碑。
行草道劲秀挺,古意盎然,以祭侄稿为第一。
猜你感兴趣:
1.楷书书法字体大全
2.颜真卿字体书法字体
3.劝学颜真卿楷书图片欣赏
4.颜真卿毛笔字楷书作品
5.颜真卿楷书图片
感谢您的阅读!。
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
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颜真卿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在于他将篆书的笔意引入到楷书与行草之中,创立了完全不同于王羲之楷书方笔的楷书圆笔,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欢送阅读!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1.《祭侄文稿》这是颜真卿行草书的代表作。
当时正值颜真卿半百。
书法界有说字如其人。
颜真卿诞生忠烈之家,为人大气凛然,这种精神同样寄予于书法作品中。
从建稿起,经过后期修文改善,正反映出颜真卿行文构思特点,详尽交代文路始末,将情怀完全抒于行文,文笔神采奕奕,走笔雄浑,凸显特色,惬意写实,将全部的运笔和收线都做到恰到好处。
全篇运用圆润强健的笔法,秉承篆书的流转神采,从开头到结尾,撰文中虽然实在毛笔的墨汁枯槁时再醮墨,导致墨色因停顿有新墨起先,墨汁有浓有淡,改变万千,但是整篇文章一笔完工,行文流畅。
此帖被后世书法界赞誉为“天下其次行书”。
2.《麻姑仙坛记》颜真卿曾巡游于南城县麻姑山一座古坛时,在土壤里中发觉螺蚌壳化石。
他便有感而发,为此著作《抚州南城麻姑山仙坛记》。
这并不单是为了记叙这件事情,而是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这个碑文行文庄重严厉、雄浑娟秀,深受历代书法家的推崇,成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又一力作。
这部作品是颜真卿楷书风格已经有所造诣的时候的作品,后期欧阳修评价这部作品时说道,这幅碑文俊秀雄浑,运笔精悍,笔画强劲有力,后世时时赞美此碑为“天下第一楷书”。
3.《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是颜真卿楷书的力作,碑文记载汉朝名士东方先生画像,当时颜真卿正值46岁。
苏轼曾高度评价这幅碑文,指出在颜真卿全部的作品当中,只有这部作品现实了清俊与雄浑的风格。
字里行间不乏清楚与深渊,与其他版本迥然不同,但都不如颜真卿这部作品深刻、隽永。
明朝更有人赞誉这部作品的书法峻峭力拔、奋笔求张,认为这的确是颜真卿的又一力作。
4.《颜勤礼碑》本部作品的全称为《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这幅碑帖是颜真卿在71岁的时候为他的曾祖父颜勤礼所作的神道碑,主要用于古人墓前开阔道路所用,修建石柱来作为标记,将这个标记称为神道,就是所说的墓碑。
颜真卿楷书学习入门字帖作品
颜真卿楷书学习入门字帖作品
颜真卿的楷书是我国书法字体中的一种风格,它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进行颜真卿字体学习时,字帖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对我们的书法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颜真卿楷书学习入门字帖作品。
颜真卿楷书学习入门字帖图片
颜真卿传世作品以碑刻最多,楷书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行书有《争座位稿》,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
其中《颜勤礼碑》比较端庄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之一,与其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浑厚大气,乃晚年之代表作。
颜真卿楷书入门字帖
颜真卿著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
后人辑其诗文为《颜鲁公文集》15卷。
《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及《全唐文》亦收录有其作品。
颜真卿的人物总评
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
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不阿于权贵,不屈意媚上,刚正有气节,以义烈闻名于时,最终以死明志。
古代著名硬笔书法家颜真卿硬笔的作品
古代著名硬笔书法家颜真卿硬笔的作品中国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简介颜真卿(-),字清臣,生于京兆(今西安)。
“安史之乱”中,因在平原郡守任上毅然起义抗贼立下汗马功劳而受朝廷重用,历任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要职,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
德宗时,李希烈叛乱,颜真卿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成为中国文人书法的重要里程碑。
他转益多师,一变成法,创造出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楷书书法审美范式,他的行草也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大师气象。
传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争座位》以及《麻姑碑》等众多碑刻。
1.基本介绍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公元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御史,为监察迁殿中侍御史。
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陵县)任太守,人称“颜平原”。
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
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建中四年(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后为李缢杀。
唐代宗大历元年(年),颜真卿因奏宰相元载阻塞言路,遭贬谪。
三年(年)四月,由吉州司马改为抚州刺史。
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他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
针对抚河正道淤塞,支港横溢,淹没农田的现状,带领民众在抚河中心小岛扁担洲南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从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
抚州百姓为了纪念他,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立祠庙,四时致祭。
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抚州学子杨志坚家贫如洗却嗜学如命,其妻耐不住贫困生活,提出离婚,杨写了一首《送妻诗》,表明自己矢志读书无奈同意离婚的心情。
杨妻将这首诗作为离婚的证据呈献颜真卿。
颜看了杨诗后,非常同情杨的遭遇,钦佩其苦读精神,对杨妻嫌贫爱富的行为进行责罚,并赠给杨志坚布匹、粮食,将杨留在署中任职。
为此,颜还将《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公诸于众。
这则判词对临川良好学风、淳朴婚俗的形成起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3000字左右
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3000字左右1、导言颜真卿是唐代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被誉为“书之大圣”,他的书法刚健有力、骨韵磅礴、个性鲜明,横扫唐朝书坛,一直被后人所推崇。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感受一下他所创作的书法艺术。
2、作品欣赏这幅作品来自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中的一篇祭文,被称之为《麻姑仙坛记》。
这是一篇寓言式的故事,讲述的是麻姑仙在汉代修建了一座道观,但这座道观在唐朝时期的唐玄宗统治下被毁掉了,麻姑仙为此十分悲痛。
这篇文章中的每一段都犹如一篇诗,非常优美。
而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更是为这篇文章增色不少,他以他著名的大字铁笔书写,用笔力雄健、方圆有度、骨肉相连,威严大气。
这幅作品的版式也很奇特,颜真卿将篇首四个字独立成一行,形成一个独特的小楷排列,然后在下面用隶书写出题目,这样的排版方式很少见,但却非常美观。
整幅作品以黑色为主调,线条分明,笔画简练有力,写得很有韵律感。
颜真卿尤其擅长用笔“肥肉相连”,这种笔画的特点是线条宽厚、结实、用笔方向和力度变化明显,给人一种积极进取的气息。
这种笔法在整篇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整篇作品中,笔画方正,宏大气势,这种气势在最后面的“视沧海之一滴,观前涛而后笑”一句中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整篇作品在看到这句话之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总结颜真卿的书法艺术是中国书法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书法风格独特,笔画粗犷有力,魂气飘逸,极具个性。
他以铁笔直书著名,书写《颜勤礼碑》、《祭侄文稿》皆为代表作品,独具一格。
同时他也在隶书、楷书、行书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他的书法成就不仅影响了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而且对于书法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上面就是对颜真卿书法作品《麻姑仙坛记》的一些欣赏,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颜真卿书法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通过欣赏这幅作品,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颜真卿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颜真卿的书法艺术与风格颜真卿出生于唐朝中期的洛阳,其父亲是一位富商,生活条件优越。
楷书四大家之颜真卿颜体书法
楷书四大家之颜真卿颜体书法关于颜体书法的创作起源,大家的了解有多少呢,店铺和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颜真卿与颜体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
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
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
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陵县)任太守,人称“颜平原”。
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
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建中四年(783),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后为李缢杀。
唐代宗大历元年(765),颜真卿因奏宰相元载阻塞言路,遭贬谪。
三年(768)四月,由吉州司马改为抚州刺史。
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他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
针对抚河正道淤塞,支港横溢,淹没农田的现状,带领民众在抚河中心小岛扁担洲南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从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
抚州百姓为了纪念他,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立祠庙,四时致祭。
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抚州学子杨志坚家贫如洗却嗜学如命,其妻耐不住贫困生活,提出离婚,杨写了一首《送妻诗》,表明自己矢志读书无奈同意离婚的心情。
杨妻将这首诗作为离婚的证据呈献颜真卿。
颜看了杨诗后,非常同情杨的遭遇,钦佩其苦读精神,对杨妻嫌贫爱富的行为进行责罚,并赠给杨志坚布匹、粮食,将杨留在署中任职。
为此,颜还将《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公诸于众。
这则判词对临川良好学风、淳朴婚俗的形成起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颜真卿书法作品字帖大全
颜真卿书法作品字帖大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颜真卿(709年-785年),字子明,唐代著名书法家,河北真定人。
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被誉为“书圣”。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以行草为主,力透纸背,气吞山河,其书法技艺精湛,笔力雄浑,构图严谨,气势雄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作品被誉为行书中的极品,广为后人称颂。
以下是颜真卿书法作品字帖大全:1.《祭侄文稿》此作品是颜真卿临李思让之祭侄文,用笔锋挺拔有力,字迹苍劲有力,展现出其行草书法的独特魅力。
2.《颜真卿书石刻题记》颜真卿书法的一大特点是其笔力雄浑有力,这一作品中颜真卿笔下的每一个字体现出他的那种奔放大气,气吞山河的书风。
3.《颜真卿檐吏碑》颜真卿最著名的碑刻之一,这部作品是为了纪念殉国檐吏所立的碑刻。
其字迹极为清秀俊逸,却又不失力度,显示出颜真卿在行书方面的高超技艺。
这是颜真卿的一幅行草书法作品,呈现出极具气魄和力度的风格,表现出他行书书风的独特韵味。
5.《颜真卿草书书法作品》颜真卿擅长行草书法,这幅作品展现了他行草书法的独特魅力,字迹挺拔有力,气吞山河,给人一种奔放豪迈之感。
6.《颜真卿圣教序》颜真卿除了擅长行草书法外,楷书也是他的强项,这部作品展现出他在楷书方面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
颜真卿书法的一个代表作品,字迹浑厚有力,气势磅礴,彰显出他在书法艺术上的非凡造诣。
以上是颜真卿书法作品字帖大全,每一幅作品都展现了他的书法造诣和艺术魅力,为后人传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极高的艺术地位,被誉为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感受颜真卿的书法艺术之美,领略他那种气吞山河的书风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结束】第二篇示例:颜真卿(709年-785年),中国唐代著名书法家,被誉为“颜筋泣血,真情流泪”,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代宗师。
其书法作品以奔放豪迈、气韵生动而著称,为后人所传颂。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字帖被广泛流传,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与欣赏的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颜真卿的书法楷书欣赏大图高清
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
他创立的“颜体”一直被人们使用至今。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颜真卿的书法楷书图片,希望大家能喜欢!
颜真卿的书法楷书图片欣赏
颜真卿的书法楷书图1
颜真卿的书法楷书图2
颜真卿的书法楷书图3
颜真卿的书法楷书图4
颜真卿的书法楷书图5
颜真卿的书学境界
第一境界: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
在五十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
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那末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
此一阶段传世之作鲜见。
如天宝元年写《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写摩崖书法禾山石壁“龙溪”二字。
此时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这在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时,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领教所得,或以自己攻习所悟对答如流,使张旭深以为然。
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
张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笔法。
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
因此,从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说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
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
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
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艺事。
此可为颜氏书法历练的第一阶段,也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时期,虽然各碑面目或有差异,但总体上说,是“颜体”的初步形
成阶段。
从《多宝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瘦长型变为方正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
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
另外他基本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
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
这
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
第二境界: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
从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可以说是第二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
其间作品有《金天王庙题名》(758)、《请御书逍遥楼诗碑额表》(758)、《鲜于氏离堆记》(762)、《磨灭记》(762)、《颜允南碑》(762)、《韦缜碑》(763)、《臧怀恪碑》(763)、《郭家庙碑》(764)、《颜秘
监碑铭》(765)、《颜乔卿碑》(769)、“逍遥楼”三字(770)、《殷践猷碑》(770)、《张景倩碑》(770)、《元子哲遗爱碑》(770)、《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771)、《麻姑山仙坛记》(771)、《小字麻姑山仙坛记》(771)、《大唐中兴碑》(771)、《颜含大宗碑》(771)、《宋广平碑》(772)、《重建颜含碑》(772)、《八关斋会报德记》(772)等等。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以及其后接二连三地被黜,使他一次又一次
拓展了心灵的空间;书生——斗士——统帅,立朝——外黜——立朝,生活
方式频繁转换,人生体验更多,艺术体味也就更深。
这些,颜真卿“一寓于书”,将前期的“颜体”反复锤炼,炼形炼神,从而神形兼备,终至成熟。
可
以看到,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如印印泥。
笔画
形成蚕头燕尾,直画则成弓弩蓄势之形。
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错综方法。
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耀其精神。
其捺笔表现出一波三折的节奏。
其
直钩、平钩、斜钩,饱满取势,弯度均匀,圆劲有力。
其折笔则提笔暗转,形
成斜面折下,以“折钗股”拟之。
从结体上说,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像篆隶以对称的正
面形象示人。
在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
既至此境界,颜真卿已一扫初唐以来的那种楷书风貌:前者侧,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壮;前者雅,后者直;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润色开花,后者元气淋漓。
真可谓变法出新意,雄魂铸“颜体”。
第三境界: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
在六十五岁以后的十多年中,可以说是第三境界的历练。
从成熟中加以神
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
此时期的作品有《元结碑》(772)、《干禄字书》(774)、《竹山堂联句》(774)、《妙喜寺碑》(774)、
《颜杲卿碑》(774)、《李玄靖碑》(777)、《颜勤礼碑》(779)、《马璘碑》(779)、《颜家庙碑》(780)、《颜氏告身》(780)、《奉命帖》(784)、《移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