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家百创编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家百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43104a2cfab069dc51220151.png)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欧阳家百(2021.03.07)第九章《身边的溶液》 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 试纸。
3. 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 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 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 值表示pH 的范围是由0至14。
pH 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当pH 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 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 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 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7. 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验后0 1 2 3 4 56 7 8 9 10 11 12 13 14酸性增强碱性增强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第一学期课堂笔记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第一学期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60ad9f383d049649b665894.png)
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科学第八章身边的溶液第一节溶解1.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如:消毒酒精;生理盐水;碘酒等等可溶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物质。
不可溶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
2.溶质:溶解在液体里的物质。
固体、液体或气体。
3.溶剂:溶解溶质的液体。
液体,常见的如水、酒精,汽油。
4.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质颗粒大小(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搅拌与否(搅拌使溶解速度加快)温度高低(加温使溶解速度加快)第二节水以外的溶剂1.生活中除了水,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为一些物质的溶剂使用。
2.水是常用的溶剂,但它不能溶解所有的物质。
碘和指甲油等不能溶于水,但却可以溶于其它溶剂。
3.干洗:利用水以外的更容易溶解污渍的溶剂,清洗衣物,并且该溶剂不会溶解衣物。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溶液的分类: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第四节常见的酸碱指示剂1. 常用酸碱指示剂:石蕊是酸红、碱蓝,水紫(原)色酚酞是碱红、酸和水无(原)色。
2. pH试纸: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遇蒸馏水变淡绿色3. pH试纸特点:pH值在0—14之间pH值小于7是酸性 pH值等于7是中性 pH值大于7是碱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 pH值越大,碱性越强第五节酸碱溶液混合后的变化1.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
2.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3.中和作用:酸碱混合时,会使对方的酸性和碱性减弱生成盐类物质和水。
4.酸碱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第六节酸雨1. 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2. 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3. 酸雨的危害:(1)河流、湖泊酸化,导致水生物、植物死亡。
(2)土壤酸化,导致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
(3)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
(4)影响人体健康。
4. 预防酸雨的措施: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第七节酸碱溶液的腐蚀性1. 稀盐酸的腐蚀性:(1)稀盐酸可以与除铜以外的金属发生反应,反应速度快慢不一,生成氢气等,所以不能将稀盐酸存放在金属容器中。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治创编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治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bdd593dacc1755270622080c.png)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九章《身边的溶液》 1. 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 试纸。
3. 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 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 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 值表示pH 的范围是由0至14。
pH 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当pH 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 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0 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引擎创编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引擎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3ce3630480eb6294dc886ccd.png)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欧阳引擎(2021.01.01)第九章《身边的溶液》 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 试纸。
3. 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 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 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 值表示pH 的范围是由0至14。
pH 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当pH 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 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 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 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7. 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0 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中性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引擎创编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引擎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15d75993b307e87100f696c8.png)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 欧阳引擎(2021.01.01)第九章《身边的溶液》 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 试纸。
3. 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 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 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 值表示pH 的范围是由0至14。
pH 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当pH 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 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 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 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0 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中性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77fb82202768e9951e738c1.png)
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身边的溶液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水是常用的溶剂,此外酒精、丙酮、煤油等也可以作溶剂。
溶液=________+__________2、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3、溶液分类溶液分类________溶液(pH_____)________溶液(pH_____)________溶液(pH_____)3、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辨别溶液的酸碱性。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的_______试液、无色的_________试液、_________试纸。
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石蕊试液(紫色)酚酞试液(无色)4、溶液的pH值范围是___________;其中,pH值越大,_____性越强;pH值越小,_____性越强;5、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会发生变化,即原酸性溶液的酸性会减弱,原碱性溶液的碱性也会减弱,混合溶液趋向于_________。
6、酸与部分金属反应释放________;酸与大理石反应释放__________。
7、pH < _______的降水,叫酸雨。
引起酸雨的物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酸雨中含有的酸性物质是硫酸和硝酸。
◆酸雨的危害:(1)使森林枯死;(2)影响农作物和淡水生物,使之减产和死亡;(3)腐蚀建筑物及历史文物古迹等;(4)危害人体健康。
8、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都有一定的___________。
实验后要对酸性和碱性废料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入下水道。
第九章电力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组成电路的基本元件。
2、电路元件符号:电源导线灯泡开关电流表电压表3、如下面所示电路,其中甲电路为________状态;乙电路为_________状态;丙电路为_________状态。
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
![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https://img.taocdn.com/s3/m/d073ab1add36a32d72758102.png)
《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十章健康与营养食物的消化过程设计:上海市嘉定区黄渡中学张咏梅一、教学设计思路基本思路: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回答引入新课;接着分别介绍食物在口腔中、胃内和小肠里的消化;然后通过学生的总结及练习,梳理知识,获取信息的反馈;最后布置作业。
要突出的重点是: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的过程。
方法是:①口腔内的消化:通过观看录像知道淀粉的消化,然后学生品尝淡馒头体验淀粉的消化,接着进行实验验证体会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②胃内的消化: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了解胃液的作用。
③小肠内的消化:学生通过阅读书本有关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来自主学习。
要突破的难点是:1、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分解。
方法是:通过淀粉的消化验证实验,认识消化酶的消化作用,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了解蛋白质、脂肪的消化。
2、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
方法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到小肠内有最多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充分的消化。
本设计重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的情感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牙齿种类和牙齿的结构图,学会读图,认识牙齿的种类、内部结构及作用。
2.通过观察龋齿图片、阅读书本有关内容及联系自身,了解龋齿产生的原因及预防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护齿理念及关注自身健康的情感。
3.通过“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进一步掌握检验淀粉和葡萄糖的方法,从而认识消化酶的消化作用,并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4.通过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等活动认识食物在胃内、小肠内的消化,知道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5.能完整描述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知识的梳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难点】1、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分解。
2、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四、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流程】。
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科学七年级上册:9
![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科学七年级上册:9](https://img.taocdn.com/s3/m/fd8564b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7.png)
你能根据 上面的电 路图,把 电路实物 用导线连 接起来吗 ?大家动 手连一连 吧!
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时的注意事项
• 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始终处于断开状态,将连 接好的实际电路与电路图对照检查,确定无误后才可 以闭合开关。
• 各元件与导线的连接要可靠,多股铜丝应拧成一股, 接到接线柱上的导线应顺时针缠绕,避免旋紧螺丝帽 时导线被挤出来。
作。
电路元件符号
-+
这样就能简单明了地画出电路图啦!
+
把电路中的 元件实物画 出来是很麻 烦的。可以
利用电路图
来表示电路 中的各元件 的连接。
-
L1
L2
S
你能根据 上面的电 路实物图 画它们的 电路图吗 ?大家动 手画一画 吧!
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的方法,先要看清通路 ,分清干路、支路,得 出连接方法(串联/并联 ),然后再画出电路图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是串联或并联电路的?
3.几个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如果一个用电器坏 了,其他的用电器还能继续工作吗?
小结(1)
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
成的电路,称为串联电路。
串 联 电 路
回忆一 下,这节 课我们学 习了什么 内容?
特点:电流路径唯一,开关位置任意。
小结(2)
定义: 把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
L1
L1
L1
L2
L2
L2
甲[分析]
乙[分析]
丙[分析]
乙:电路中L2没有接入电路中, 造成L2部分断路。
2、找出下面电路连接图中的错误和不足。
L1
L1
L1
L2
L2
L2
甲[分析]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道创编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道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a133c722f705cc17542709ba.png)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九章《身边的溶液》 1. 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 试纸。
3. 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 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 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 值表示pH 的范围是由0至14。
pH 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当pH 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 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当酸碱正0 1 2 3 4 5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
![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https://img.taocdn.com/s3/m/7e542bc30c22590102029d50.png)
《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十章健康与营养食物的消化过程设计:上海市嘉定区黄渡中学张咏梅一、教学设计思路基本思路: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回答引入新课;接着分别介绍食物在口腔中、胃内和小肠里的消化;然后通过学生的总结及练习,梳理知识,获取信息的反馈;最后布置作业。
要突出的重点是: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的过程。
方法是:①口腔内的消化:通过观看录像知道淀粉的消化,然后学生品尝淡馒头体验淀粉的消化,接着进行实验验证体会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②胃内的消化: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了解胃液的作用。
③小肠内的消化:学生通过阅读书本有关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来自主学习。
要突破的难点是:1、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分解。
方法是:通过淀粉的消化验证实验,认识消化酶的消化作用,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了解蛋白质、脂肪的消化。
2、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
方法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到小肠内有最多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充分的消化。
本设计重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的情感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牙齿种类和牙齿的结构图,学会读图,认识牙齿的种类、内部结构及作用。
2.通过观察龋齿图片、阅读书本有关内容及联系自身,了解龋齿产生的原因及预防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护齿理念及关注自身健康的情感。
3.通过“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进一步掌握检验淀粉和葡萄糖的方法,从而认识消化酶的消化作用,并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4.通过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等活动认识食物在胃内、小肠内的消化,知道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5.能完整描述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知识的梳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难点】1、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分解。
2、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四、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流程】活动1:复习引入活动目标:1.通过复习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了解消化的重要性,进一步掌握消化的概念。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令狐文艳创作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令狐文艳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2ddae5cba76e58fafab003f2.png)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令狐文艳第九章《身边的溶液》 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 试纸。
3. 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 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 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 值表示pH 的范围是由0至14。
pH 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当pH 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 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 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 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0 1 2 3 4 5 6 78 9 10 11 12 13 14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上海牛津版科学七年级第一学期学期总复习汇总课件
![上海牛津版科学七年级第一学期学期总复习汇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288141650e52ea551898c2.png)
重要实验:探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
-+
L1
(a)按电路图 连接电路
(b)以一节干电池作为电源,记录__电__流___表_____和 ___电__压__表___的读数. (c)改变干电池的节数,分别记录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d)仔细分析数据,你发现电流表和电压的读数 变化的规律是:
电流表读数增大,电压表读数增大
2、检验食物中的淀粉、脂类、蛋白质 淀粉遇碘液变深蓝色 脂类在滤纸上呈现半透明亮点 蛋白质遇10%氢氧化钠和3%硫酸铜溶液呈紫色 葡萄糖遇班氏试剂(加热)呈红黄色
三、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肝、胰、胃腺、肠腺
2、了解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
口腔 食道 肝脏 胰腺
小肠
胃
大肠 肛门
四、营养的吸收与运输——血液循环系统
1、血液的成分:血浆+ 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人体血液分层
显微镜下的人体血液物像 (已染色)
透过毛细血管壁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
氧气和养分
二氧化碳 和废物
2、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气 体和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液流过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_氧_气__与__养__分_进入到__细__胞__中_,而细胞中的 二氧__化__碳__与__废_物__进入_血__液____。所以,流进毛细血管的血液中含有较多
六、电流的磁效应
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使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叫做电流
的磁效应。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电器有 电磁炉等
。
七、家庭用电安全
列举安全用电的措施:1、不用湿手触摸电器或电线。
2、 家用电器应接地线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剖析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98dd2f866fb84ae55c8d20.png)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十章健康的身体1.我们需要适当的和适量的食物、足够的运动和休息,才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健康的四要素?2.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如下:a)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糖)——供应身体所需的能量。
b)蛋白质——供应身体组织生长及修复所需的原料。
c)脂肪及油——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
d)无机盐维持身体健康及帮助身体抵抗疾病。
e)维生素f)水——构成身体的主要成分,并是输送物质的媒介。
食物纤维能促进肠的蠕动,使食物顺畅地在肠内移动(防止便秘)。
(p94)3.若要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可用以下方法:a)淀粉——遇碘液变成深蓝色。
b)糖——遇班氏试剂加热后有红黄色沉淀。
c)蛋白质——使10%氢氧化钠溶液和3%硫酸铜溶液的混合液呈紫色。
d)脂肪和油—在滤纸上留下半透明亮点。
4.在消化的过程中,复杂而不溶的食物会被分解成简单且可溶的小分子物质。
食物经消化后才能透过肠壁进人血液。
5.人体的消化过程是在消化管内进行,消化的过程如下:a)口腔——将食物嚼成小块。
唾液可使食物湿润,方便吞咽,也能把部分淀粉变为糖。
b)胃——胃的蠕动把食物变成糜团,同时胃液对部分的蛋白质进行初步的分解。
c)小肠—在肠内由胰分泌的胰液和小肠分泌的肠液混合并帮助完成对食物的消化。
碳水化合物会被分解为单糖,蛋白质会被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则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这些食物粒子非常细小,可以透过小肠绒毛壁等进人血液。
d)大肠——吸收多余的水分,并将剩下的固体物质暂储在直肠中。
e)肛门——将暂储在直肠中的固体物质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6.人体中的循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把吸收进人血液的营养物质和氧运送到身体细胞中,同时把细胞所产生的废物从细胞中运走。
7. 人体的循环系统由血液、心脏和血管(可分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8. 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a) 来自各细胞的血液经静脉进入心脏,心脏把血液泵至肺,血液在肺部通过扩散作用进行二氧化碳和氧的交换,从肺中得到氧。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文案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53bc193c1ec5da50e270ac.png)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电力与电信》1.在一个闭合电路中,必须有电源,才会产生电流。
2.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称为导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3.我们用开关接通或断开电路。
4.我们可以用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
5.电流表是一种用来测量电流的仪器。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A)。
6.测量电压的仪器称为电压表。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
7.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8.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使导体发热,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
9.熔丝的作用是保护电器,避免受到过大电流的损害。
当过大的电流通过电路时,所产生的热量会首先将熔丝熔断。
熔丝上标注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A)。
10.大部分建筑物的电路均已采用断路器代替熔丝。
如果通过电路的电流过大,断路器便会自动切断电源。
只要再次接通断路器的开关,电路便可恢复使用。
11.切勿在并联电路中增添过多支路。
过多支路会使电路负荷过重。
多用插座是以并联方式连接各种电器。
所以切勿利用多用插座接上过多的电器。
12. 家庭用电计算耗电量的单位是千瓦时(kW ·h ),俗称度。
1千瓦时=1000瓦特的电器在1小时内所耗的电能13. 插座中的火线和零线、与插头相连的用电器可连接成完整的电路。
地线则可在漏电时把电流引走,以避免触电。
14. 导线通电后会使附近的小磁针转动,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
15. 变化的电流周围会产生电磁波。
16. 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信号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
17. 光线能沿弯曲的光导纤维传播。
18. 串联电路:把用电器依次连接起来,然后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
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
p3419.p37,44,49 20.p38,3921. 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p3922. 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
在串联电路中添加灯泡会使其他灯泡亮度减弱,即电流强度减弱。
p41,4723. 在并联电路中,若其中一条支路断开,将不会影响其他支路。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总复习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d90f70cad51f01dc381f1c9.png)
石蕊和酚酞试液的变色 指示剂/指示剂的变色/溶液 紫色石蕊试剂 无色酚酞试剂 黄色咖喱粉试纸
酸性溶液 变红色 不变色 不变色
中性溶液 不变色 不变色 不变色
碱性溶液 变蓝色 变红色 变红褐色
PH(广范)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也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我们可以 找出它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所发生的颜色变化。
酸碱指示剂遇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会显示不同的颜色。 英国法学家波义耳,从一种名叫“石蕊”的地衣中制取了石蕊试液。石蕊试液遇酸
性溶液变红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 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在家里也可以用调味用的咖喱粉涂在布条上,自制酸碱指示剂。咖喱中有姜黄素在
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常用 pH 值来表示,范围通常在 0-14 之间。当 pH 值<7 时,溶液为酸 性。pH 越小,酸性越大。 当 pH 值=7 时,溶液为中性。当 pH 值>7 时,溶液为碱性。 pH 越大,碱性越大。
2
pH 计是能较准确地测量溶液 pH 的仪器。测量时只要把探头放进溶液中,便可以得到溶 液的 pH。
第 8 章: 第 9 章: 第 10 章: 第 11 章:
身边的溶液 电力和电信 健康的身体 感知与协调
牛津上海版科学 (七年级上总复习)
第 8 章: 身边的溶液: 溶解;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水以外的溶剂;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ph 值;酸、碱液混合后的变化;酸、碱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酸
雨;
酸、碱溶液的腐蚀性; 安全使用溶液;
来处理。
酸雨: 1. 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当雨水的 pH 小于 5.6 时,才称之为酸雨。 2. 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它是由于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第一学期
第八章身边的溶液
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水是常用的溶剂,此外酒精、丙酮、煤油等也可以作溶剂。
溶液=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3、溶液分类
溶液分类________溶液(pH_____)________溶液(pH_____)________溶液(pH_____)
3、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辨别溶液的酸碱性。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
紫色的_______试液、无色的_________试液、_________试纸。
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
石蕊试液(紫色)
酚酞试液(无色)
4、溶液的pH值范围是___________;其中,pH值越大,_____性越强;pH值越小,_____性越强;
5、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会发生变化,即原酸性溶液的酸性会减弱,原碱性溶液的碱性也会减弱,混合溶液趋向于_________。
6、酸与部分金属反应释放________;酸与大理石反应释放__________。
7、pH < _______的降水,叫酸雨。
引起酸雨的物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酸雨中含有的酸性物质是硫酸和硝酸。
◆酸雨的危害:(1)使森林枯死;(2)影响农作物和淡水生物,使之减产和死亡;(3)腐蚀建筑物及历史文物古迹等;(4)危害人体健康。
8、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都有一定的___________。
实验后要对酸性和碱性废料进行处理,不能直
接排放入下水道。
第九章电力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组成电路的基本元件。
2、电路元件符号:
电源导线灯泡开关电流表电压表
3、如下面所示电路,其中甲电路为________状态;乙电路为_________状态;丙电路为_________状态。
4、_______电路只有一条回路;__________电路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回路。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5、判断属于哪种电路
1
L L 2
图1. ________电路
图2. ________电路
6、将图1连成串联电路,将图2连成并联电路。
(导线不能交叉)
1
L L 2
1
L L 2
图1
图2
7、如图所示电路,将乙灯泡取下来后,甲灯泡将( )
8、家用电路都是________电路。
中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_________;人体安全电压为__________;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_________。
9、电流表应_______在电路中,并保证电流从______接线柱流入,______接线柱流出; 10、电
压表应______在电路中,并保证电流从______接线柱流入,______接线柱流出;
A
-6.
03
V
-
3
15
A
-6.
03
V
-
3
15
读数: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11、电流通过导线时,导线会发热,这是电流的____________。
熔丝就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当电流过大时,熔丝熔断,从而保护电器。
12、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使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这是电流的___________。
13、电量公式:电量=电器的额定功率(千瓦)×使用时间(小时),单位:__________。
电器
电功率(千瓦) 用电时间(小时)
用电量(千瓦时)
电风扇 0.1 20 电饭煲 0.8 1 立式空调 3 10
第十章 健康的身体
1、健康的定义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适应良好。
2、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维生素、矿物质、水。
3、食物中的__________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
4、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
葡萄糖 +班氏试剂,并加热→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 +10%氢氧化钠溶液+3%硫酸铜溶液→紫色 淀粉 +碘液→蓝色
脂肪
在滤纸上留下半透明亮点
5、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消化道:口、咽、______、_____、小肠、_____、直肠、肛门
消化系统
消化腺:唾液腺、胃(产生______)、肝胆、胰、小肠
6、________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上有褶皱和_______,可以扩大吸收面积。
7、人体的营养物质通过__________运输,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液组成。
血浆(水、营养物质、废物)
血液
血细胞
红细胞(携带_______)白细胞(人体卫士)________(凝血作用)
8、血液循环
上下腔静脉→_______→_______→肺动脉→肺静脉→_______→_______→主动脉→全身
血管
动脉管
静脉管________
9、含有各种营养成分且比例适中的饮食,称为___________。
每个人所需的食物的量随着性别、年龄、体重、活动量等因素而不同。
10、维持水分平衡的重要器官是_____。
人体每天摄入水的量与排出尿液的量基本一致。
第十一章感知与协调
1、人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感觉器官。
2、光是沿________传播的。
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将光路图画完整。
A
O
3、眼是视觉器官。
光线进入眼球时经过的主要结构:
眼角膜(保护)
瞳孔(受虹膜控制,放大或缩小)晶状体(聚光)
视网膜(成倒立缩小的像)
4、形成近视的原因:眼球的前后径太____、晶状体太____。
佩带__ ____可矫正近视。
5、物体________产生声音。
声音必须依靠________(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传播,声音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与空气比较,声音较易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6、噪声危害健康,噪声的单位是______(dB)。
7、疲劳、酒精和药物都会引起感觉敏感度的变化,
从而影响人体做出正常反应。
8、舌头对各种味道的感觉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