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WB操作原理以及流程细节

WB操作原理以及流程细节

WB操作原理以及流程细节WB操作,也称为网络蜘蛛操作,是指利用网络爬虫技术从Web上抓取数据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网络蜘蛛会按照指定的规则和策略自动从互联网上爬取网页,并将抓取到的数据进行提取和处理。

WB操作的基本原理是通过HTTP和HTML协议来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网络请求:首先,网络蜘蛛需要发送HTTP请求到目标网站的服务器,请求获取相应的网页内容。

2.响应获取: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会返回一个HTTP响应,其中包含了网页的内容和一些其他的信息(如状态码、响应头等)。

4.URL处理:在解析HTML源码的过程中,网络蜘蛛会提取出网页中的URL链接。

它会根据一定的规则和策略,对这些URL进行处理,包括去重、过滤和调度等操作。

5.深度遍历:网络蜘蛛会根据一定的遍历策略,继续将这些URL作为新的请求去访问,以实现对网站的深度遍历。

整个WB操作的流程可以表示为以下几个步骤:1.初始化操作:网络蜘蛛会首先进行初始化工作,包括配置相关参数、设置种子URL、建立数据库连接等。

2.URL管理:网络蜘蛛会维护一个URL队列,用于存放待访问的URL。

它会根据一定的调度策略从队列中取出URL,并加入到已访问的URL集合中。

3.网络请求和响应获取:网络蜘蛛会发送HTTP请求到目标网站,然后等待服务器返回HTTP响应。

它会根据响应的状态码和内容进行判断和处理。

4.内容解析和数据处理:网络蜘蛛会解析HTTP响应,提取出网页的HTML源码,并根据规则和策略从中提取出感兴趣的数据。

然后它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清洗、格式化和存储等操作。

5.URL处理和遍历:网络蜘蛛会从解析出的HTML源码中提取出新的URL链接,并根据一定的规则对这些URL进行处理。

它会根据一定的遍历策略,将这些URL加入到URL队列中,以便后续的访问和处理。

6.循环迭代:网络蜘蛛会不断地循环执行上述的操作,直到URL队列为空或达到设定的条件,如爬取的网页数量达到一定阈值等。

WB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详解

WB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详解

2. 高背景
• 即便是抗体是高特异性的,而且稀释度也 进行了优化,但还是出现了不能接收的背 景问题,why?
• 可能是斑点状的噪音背景和整体的暗背景, 问题出在封闭剂的使用。
2. 高背景
• 正确使用封闭剂很关键: • eg1:脱脂奶粉不能与生物素化或者刀豆蛋 白标记的抗体一起使用 • eg2:检测磷酸化的抗体,不能使用含有磷 酸酶的封闭剂 • 所以说:适用于一种抗原抗体组合的封闭 剂不一定适用于另外组合。 • 甲醇是封闭么??
• In this study, radioactive BSA was resolved by SDSPAGE, and the gels were equilibrated in transfer buffer for periods ranging from 0 to 30 minutes. Protein was transferred to Immobilon-P transfer membrane backed up with a piece of Immobilon-PSQ transfer membrane to adsorb any BSA not retained by the Immobilon-P transfer membrane. At the end of the transfer period,the BSA in the gel, on the primary blot (Immobilon-P transfer membrane) and on the back-up blot (Immobilon-PSQ transfer membrane) was quantified. Retention improved to 90% when the duration of the equilibration period was increased to 30 minutes. Other proteins have been found to behave similarly

WB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流程

WB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流程

WB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流程WB实验(Western Blotting)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分离蛋白质的实验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生物化学领域。

它通过将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按照分子大小分离,并使用特异性抗体来探测目标蛋白质。

本文将介绍WB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流程。

一、基本原理WB实验主要基于蛋白质的电泳分离和免疫染色原理。

具体步骤如下:1.样品制备:首先,需要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蛋白质,并经过适当的处理,如裂解细胞、破碎细胞膜等,以获取纯净的蛋白质样品。

2. SDS-电泳:将样品加入聚丙烯酰胺凝胶(Polyacrylamide Gel),随后进行电泳。

这一步骤会根据蛋白质的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3.转膜:将分离的蛋白质从凝胶转移到聚乙烯2.2-羟基苯基酮(PVDF)或硝酸纤维素膜上,这样可以更容易进行免疫染色。

4.封闭:将转膜后的膜进行封闭,通常使用牛血清白蛋白(BSA)或脱脂奶粉等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

5.抗体反应:加入目标蛋白质特异性的抗体,使其与特定抗原位点结合。

6.洗涤:将膜洗涤以去除非特异性的抗体。

7.免疫染色:加入酶标记的辅助抗体,它与目标抗体结合,并携带可检测信号物质(如酶或荧光染料)。

8.显色:加入合适的底物,使酶标记的辅助抗体产生可视化的颜色或荧光信号。

9.分析:通过成像设备(如X射线胶片或荧光成像系统)观察和记录目标蛋白质的表达。

二、操作流程下面是一份WB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具体步骤可能因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而有所变化。

1.样品制备:a.收集细胞或组织样品,并使用适当的缓冲液裂解细胞膜。

b.添加蛋白质提取试剂,并彻底裂解细胞。

c.离心裂解后的细胞,收集上清液,其中含有目标蛋白质。

2.SDS-电泳:a.准备好聚丙烯酰胺凝胶,通常使用8%至12%的分辨胶。

b.加载待测样品和分子量标记蛋白质到凝胶中。

c.进行电泳,常用条件为100V持续电解,直到样品顶到凝胶底部。

3.转膜:a.准备合适大小的PVDF或硝酸纤维素膜,并剪成和凝胶一样大小。

wb实验原理及步骤

wb实验原理及步骤

wb实验原理及步骤
WB实验是WesternBlot实验的缩写,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该实验可以通过检测目标蛋白在蛋白样本中的存在和数量来确定其表达水平。

以下是WB实验的原理及步骤:
一、实验原理
WB实验基于蛋白质的电泳分离和免疫学检测。

首先将蛋白质样本通过SDS-PAGE电泳分离,然后将分离后的蛋白质转移到聚丙烯酰胺凝胶膜上。

接着使用一种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最后通过酶标记的二抗和显色底物来检测目标蛋白。

二、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将待检测的蛋白样本加入SDS-PAGE凝胶中进行电泳分离。

2. 转移:将分离后的蛋白质转移到聚丙烯酰胺凝胶膜上。

3. 阻断:将聚丙烯酰胺凝胶膜与含有蛋白质的阻断液进行接触,以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4. 抗体反应:将目标蛋白结合的特异性抗体添加到聚丙烯酰胺凝胶膜中,并在室温下或4℃下进行孵育。

5. 二级抗体反应:添加酶标记的二级抗体,与特异性抗体结合。

6. 显色检测:加入显色底物,通过显色反应确定目标蛋白在样品中的存在和数量。

以上是WB实验的原理及步骤,该实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WB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流程

WB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流程

WB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流程【实验原理】一个基因表达终极结果是产生相应的蛋白质(或酶)。

因此检测蛋白质是测定基因表达的主要标志,检测蛋白质的方法很多,除ELISA法外,也可用与检测DNA和RNA相类似的吸印方法。

前两法有“南”和“北”之意,故本法遂被延伸称为Western(西)印迹法,该法能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辨出与专一抗血清结合的专一性蛋白质。

将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分辨出的蛋白质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并与第一抗体共孵。

第一抗体专一地与待分离蛋自质的抗原决定簇结合,然后用另一种蛋自质,如135I-蛋白A或辣根过氧化物酶连接的山羊抗IgG检测已结合上去的抗体。

本法所需时间6小时或过夜。

蛋白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几乎所有蛋白质电泳分析都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而所用条件总要确保蛋白质解离成单个多肽亚基并尽可能减少其相互间的聚集。

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强阴离子去污剂SDS与某一还原剂并用,并通过加热使蛋白质解离后再加样于电泳凝胶上。

变性的多肽与SDS结合并因此而带负电荷,由于多肽结合SDS的量几乎总是与多肽的分子量成正比而与其序列无关,因此SDS多肽复合物在聚丙烯酰凝胶电泳中的迁移只与多肽的大小相关。

在达到饱和的状态下,每克多肽约可结合1.4克去污剂,借助已知分子量的标准参照物,则可测算出多肽链的分子量。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大多在不连续缓冲系统中进行,其电泳槽缓冲液的pH值与离子强度不同于配胶缓冲液,当两电极间接通电流后,凝胶中形成移动界面,并带动加入凝胶的样品中所含的SDS多肽复合物向前推进。

样品通过高度多孔性的积层胶后,复合物在分离胶表面聚集成一条很薄的区带(或称积层)。

曲于不连续缓冲系统具有把样品中的复合物全部浓缩于极小体积的能力,故大大提高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分辨率。

最广泛使用的不连续缓冲系统最早是由Ornsstein(1964)和Davis(1964)设计的,样品和积层胶中含Tris-Cl(pH6.8),上下槽缓冲液含Tris-甘氨酸(pH8.3),分离胶中含Tris-Cl(pH8.8)的。

WB实验原理

WB实验原理

WB实验原理WB实验(Western Blot)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识别蛋白质。

本文将介绍WB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以及其在科研和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WB实验的原理WB实验是通过将复杂的混合物中的蛋白质分离、电泳、转移和检测,来研究特定蛋白质的存在与表达水平。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蛋白质提取与电泳分离:首先,需要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目标蛋白质。

常用的方法包括细胞裂解、超声破碎等。

然后,将提取得到的蛋白质样品进行电泳分离,通常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2. 转移:将分离后的蛋白质通过电泳转移到聚乙烯膜(PVDF)或硝酸纤维素膜上,这样可以使蛋白质固定在膜上,方便后续的检测。

3. 阻断与抗体探针:在转移的蛋白质膜上进行阻断处理,防止非特异性结合和减少背景信号。

然后,通过与目标蛋白质有特异性结合的一抗探针进行孵育,使其与目标蛋白质特异性结合。

4. 二抗与信号发生物:加入与一抗来源物种不同的二抗,二抗具有与一抗结合的能力。

通常,二抗会标记着某种信号发生物,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碱性磷酸酶(AP),这些信号发生物能够发出具体的发光信号。

5. 显示与分析:通过染色剂与特定的底物反应,使目标蛋白质发出可见的光信号,然后使用成像系统记录光信号。

最后,使用分析软件定量分析蛋白质带的强度。

二、WB实验的步骤根据上述的原理,WB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1. 细胞裂解:将待检测的细胞或组织进行细胞裂解,使用细胞裂解液溶解细胞膜,并释放目标蛋白质。

2. SDS-PAGE电泳:将提取的蛋白质样品注入电泳胶槽中,通过应用电场,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电荷分离蛋白质。

3. 蛋白质转移:将分离的蛋白质转移到膜上,通常使用温和的电压和适当的时间进行转移。

4. 阻断与孵育:在转移的膜上进行阻断处理,再用一抗孵育膜,使其与目标蛋白质结合。

5. 二抗与信号发生物:加入与一抗来源物种不同的二抗,再加入信号发生物,使目标蛋白质产生光信号。

WB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详解解读

WB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详解解读

• In this study, radioactive BSA was resolved by SDSPAGE, and the gels were equilibrated in transfer buffer for periods ranging from 0 to 30 minutes. Protein was transferred to Immobilon-P transfer membrane backed up with a piece of Immobilon-PSQ transfer membrane to adsorb any BSA not retained by the Immobilon-P transfer membrane. At the end of the transfer period,the BSA in the gel, on the primary blot (Immobilon-P transfer membrane) and on the back-up blot (Immobilon-PSQ transfer membrane) was quantified. Retention improved to 90% when the duration of the equilibration period was increased to 30 minutes. Other proteins have been found to behave similarly
优化转移过程
• 调节转移缓冲液成分: SDS(<0.05%) 甲醇(10%-20%小分子除外) • 延长凝胶在转移缓冲液中平衡时间(去除 凝胶中的SDS) 5-30min
• In SDS-PAGE systems, the running buffer is supplemented with SDS. This SDS concentrates from the cathode reservoir and runs into the gel behind the bromophenol blue tracking dye. Since most gels are run until the tracking dye is at the bottom of the gel, all of the excess SDS remains in the gel and is carried over into the blotting procedure. If it isn’t allowed to diffuse out of the gel prior to transfer, it will interfere with protein adsorption. Equilibration times can be extended up to 30 minutes, and sufficient buffer should be used to reduce the SDS to a minimal level.

WB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详解

WB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详解

WB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详解一、WB原理WB即White Balance,是指相机调整图像色彩的设置,使得图像中的白色或中性颜色看起来真实且准确。

它通过测量图像所拍摄的场景中的白色参考点,将该点设置为真实的白色或中性颜色,并通过调整其他色彩来实现整个图像的色彩平衡。

相机根据光源的颜色温度进行色彩校正。

颜色温度是指光源的色彩发光特性,通常以单位开尔文(K)表示。

较低的数值代表较暖的色彩,较高的数值代表较冷的色彩。

在室内拍摄环境中,常见的光源有白炽灯、荧光灯、LED灯等,它们的颜色温度不同,因此会影响图像的色彩表现。

若相机的白平衡设置不正确,图像中的白色或其他颜色会出现偏色,使得图像色彩失真。

二、操作注意事项1.使用自动白平衡模式:现代的相机一般都提供自动白平衡模式,可以根据光源的颜色温度自动调整色彩,方便又快捷。

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动白平衡模式能够满足拍摄需求,因此建议使用自动模式进行拍摄。

2.手动白平衡校准:一些特殊情况下,自动白平衡模式无法准确识别光源的颜色温度,这时可以选择手动白平衡校准。

具体操作是在相机菜单中找到白平衡设置选项,然后按照相机说明书或菜单提示进行校准操作,通常需要拍摄一个白色卡片或中性灰色卡片作为参考。

手动白平衡校准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3.手动设置白平衡模式:除了自动白平衡模式和手动白平衡校准,一些相机还提供了多种预设的白平衡模式,如阴影、日光、白炽灯等。

这些模式可以根据实际拍摄环境的光源特点选择,以便更准确地调整图像的色彩。

4.考虑周围光源:光源的颜色温度可能在不同的环境中发生变化,在拍摄时需要注意周围光源的情况。

例如,如果在室内拍摄时有窗外的自然光进入室内,可能会导致色彩偏差。

此时可以使用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来调整亮度,或者添加反光板、遮光板等辅助工具来控制光线。

5.各种光源的颜色温度:不同的光源具有不同的颜色温度,以下是一些常见光源的颜色温度范围供参考:-白炽灯:约2500K-3000K;-电晕灯/日光灯:约3500K-4500K;-太阳光:约5000K-5500K;-阴天/阴影:约6000K-7500K;了解各种光源的颜色温度范围,可以帮助拍摄者更好地选择相机的白平衡模式,准确调整图像的色彩。

WB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流程

WB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流程

WB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流程【实验原理】一个基因表达终极结果是产生相应的蛋白质(或酶)。

因此检测蛋白质是测定基因表达的主要标志,检测蛋白质的方法很多,除ELISA法外,也可用与检测DNA和RNA相类似的吸印方法。

前两法有“南”和“北”之意,故本法遂被延伸称为Western(西)印迹法,该法能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辨出与专一抗血清结合的专一性蛋白质。

将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分辨出的蛋白质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并与第一抗体共孵。

第一抗体专一地与待分离蛋自质的抗原决定簇结合,然后用另一种蛋自质,如135I-蛋白A或辣根过氧化物酶连接的山羊抗IgG检测已结合上去的抗体。

本法所需时间6小时或过夜。

蛋白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几乎所有蛋白质电泳分析都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而所用条件总要确保蛋白质解离成单个多肽亚基并尽可能减少其相互间的聚集。

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强阴离子去污剂SDS与某一还原剂并用,并通过加热使蛋白质解离后再加样于电泳凝胶上。

变性的多肽与SDS结合并因此而带负电荷,由于多肽结合SDS的量几乎总是与多肽的分子量成正比而与其序列无关,因此SDS多肽复合物在聚丙烯酰凝胶电泳中的迁移只与多肽的大小相关。

在达到饱和的状态下,每克多肽约可结合1.4克去污剂,借助已知分子量的标准参照物,则可测算出多肽链的分子量。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大多在不连续缓冲系统中进行,其电泳槽缓冲液的pH值与离子强度不同于配胶缓冲液,当两电极间接通电流后,凝胶中形成移动界面,并带动加入凝胶的样品中所含的SDS多肽复合物向前推进。

样品通过高度多孔性的积层胶后,复合物在分离胶表面聚集成一条很薄的区带(或称积层)。

曲于不连续缓冲系统具有把样品中的复合物全部浓缩于极小体积的能力,故大大提高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分辨率。

最广泛使用的不连续缓冲系统最早是由Ornsstein(1964)和Davis(1964)设计的,样品和积层胶中含Tris-Cl(pH6.8),上下槽缓冲液含Tris-甘氨酸(pH8.3),分离胶中含Tris-Cl(pH8.8)的。

WB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2篇

WB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2篇

WB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2篇【第一篇】WB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WB是音频处理中常用的一个效果,用于调整音频信号中的频率平衡,使音频听起来更加平衡、清晰和自然。

本文将介绍WB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一、原理1. 音频频率平衡WB通过调整不同频率范围对应的音量,来达到频率平衡的效果。

人耳对不同频率的敏感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中频对人耳的感知更敏感,低频和高频相对较低。

因此,WB的原理是根据人耳的感知特点,提升或削弱不同频率范围的音量,使得整个音频频率范围听起来平衡。

2. 三个控制参数WB一般拥有三个控制参数,即低音、中音和高音。

通过调整这三个参数的数值,可以增强或减弱不同频率范围的音量。

常见的控制参数数值为-12dB到+12dB之间,分别对应削弱和增强音量。

二、操作1. 加载WB效果器首先,将WB效果器加载到音频处理软件的插件栏中。

常见的音频处理软件如Adobe Audition、Logic Pro X等都具备这一功能。

2. 设置控制参数调整低音、中音和高音的参数数值,根据音频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增强或削弱哪个频率范围的音量,以达到平衡的效果。

可以通过耳朵来感受音频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参数数值,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

3. 实时监听在设置参数的过程中,要实时监听音频的变化。

可以使用耳机或扬声器来播放音频,确保调整后的效果符合要求。

4. 预设保存如果达到了满意的效果,可以将参数数值保存为预设。

这样在后续的音频处理中,可以直接加载预设,省去再次调整参数的时间。

三、注意事项1. 调整幅度适度在进行WB时,要注意调整的幅度适度,尽量避免过度增强或削弱某个频率范围的音量。

过度增强会导致音频失真,而过度削弱则会使音频听起来不自然。

2. 音频良好录制WB只是对音频进行后期处理,如果原始录制的音频质量不好,进行WB也很难改善效果。

因此,在进行音频录制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录音设备,保证录制的音频质量。

3. 不同音频应用不同参数不同类型的音频可能需要不同的WB参数设置,例如音乐制作、语音广播、电影配乐等,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来调整参数,以达到最佳效果。

western blot技术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

western blot技术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

western blot技术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一、原理Westernblot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技术,其基本原理是蛋白质的印迹技术,即把蛋白质从复杂的样品中分离出来,并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上,再与特异性抗体结合,通过显色或电子显微镜观察鉴定蛋白质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二、方法1.样品处理:首先,需要将蛋白质样品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

根据样品性质,可以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如细胞裂解液、组织匀浆液等。

2.凝胶电泳:将分离纯化的蛋白质样品转移到分离胶中,通过电泳将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分离。

3.免疫反应:将膜上的蛋白质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4.显色反应:通过化学反应,使抗原-抗体复合物显色,便于观察和拍照。

5.电子显微镜观察:对于较小的样品,可以采用电子显微镜对蛋白质进行观察和定量分析。

三、注意事项1.样品处理:提取的蛋白质样品应尽可能保持完整性和纯度,避免在提取、分离和转移过程中发生变性或降解。

2.凝胶电泳:分离胶的选择应根据待测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进行,以确保蛋白质能够完全分离。

同时,应注意电泳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和时间等参数,避免过度电泳导致蛋白质失活或降解。

3.免疫反应:应注意抗体滴度的选择,确保抗体能够充分识别目标蛋白质。

同时,应避免使用过期或质量不佳的抗体。

4.显色反应:应注意显色试剂盒的质量和操作步骤,确保显色反应充分且颜色易于观察。

同时,应注意显色颜色的稳定性,避免因颜色不稳定影响结果判断。

5.电子显微镜观察:应注意电子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和设备维护,确保电子显微镜能够正确成像。

同时,应注意样品的制备和处理,确保样品能够被电子显微镜准确观察。

6.实验条件: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调整实验条件,如孵育时间、洗膜次数、抗体稀释度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重复性:在进行Westernblot实验时,应注意重复性实验的开展,以减少实验误差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总之,Westernblot技术虽然复杂,但只要掌握了其原理和方法,并注意以上注意事项,就能够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wb转膜原理

wb转膜原理

WB转膜原理一、什么是WB转膜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Western blotting(WB)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它通过将蛋白质分离、转移到膜上并用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能够准确地检测目标蛋白质的存在和表达水平。

WB转膜是WB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它将已经分离得到的蛋白质转移到固体支持物上,常用的支持物包括聚丙烯酰胺凝胶、聚乙烯二醇脲醛膜等。

WB转膜的目的是为了将蛋白质从凝胶中转移到膜上,以便后续的抗体检测。

二、WB转膜的原理WB转膜的原理是利用电场作用将蛋白质从凝胶中转移到膜上。

在转膜过程中,电场会使得蛋白质向阳极(阳极移动),因此要将膜放置在阳极一侧,凝胶放置在阴极一侧。

具体的WB转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将蛋白质样品经过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得到蛋白质的条带。

2. 选择合适的膜和缓冲液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特性,选择合适的膜和缓冲液。

常用的膜有聚乙烯二醇脲醛膜、聚偏氟乙烯膜等,常用的缓冲液有传输缓冲液(Tris-glycine buffer)等。

3. 建立电场将薄膜强制充湿于转印缓冲液中,然后将其与蛋白质凝胶层叠加在一起。

在薄膜上放置一个合适大小的吸水纸,再将层叠的凝胶和薄膜叠放在一个转印装置中,加上电源连接转印装置。

4. 转膜过程打开电源,通电进行转膜。

在转膜过程中,蛋白质会受到电场的作用,向阳极(薄膜)方向移动,逐渐从凝胶中转移到薄膜上。

5. 后续处理转膜完成后,将薄膜取出,可进行一些后续处理,如用Ponceau S染色检测转膜效果、去除Ponceau S染料、进行蛋白质的染色检测等。

三、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在进行WB转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转膜条件的选择转膜条件包括转膜时间、电压和电流等。

不同的蛋白质样品可能需要不同的转膜条件,因此需要进行优化。

一般来说,转膜时间较长,电压较低,可以得到较好的转膜效果。

2. 防止蛋白质传输不完全蛋白质转移到薄膜上的效率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蛋白质的大小、电场的强度和转膜时间等。

wb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wb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wb实验的原理和步骤WB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一、实验原理。

WB实验,即Western Blot实验,是一种常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方法。

它通过电泳将蛋白质分离开来,然后用特定的抗体结合目标蛋白,最后通过化学发光或染色等方法来检测目标蛋白的存在与表达水平。

在WB实验中,主要包括蛋白质电泳分离、转膜、抗体结合和检测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WB实验的步骤及操作要点。

二、实验步骤。

1. 蛋白质电泳分离。

首先,将待测样品加入SDS-PAGE凝胶槽中,进行蛋白质电泳分离。

电泳结束后,将蛋白质转移到聚丙烯酰胺凝胶膜上。

2. 蛋白质转膜。

将电泳分离后的蛋白质转移到聚丙烯酰胺凝胶膜上,通常采用湿法转膜或半干法转膜。

转膜后,将膜进行封闭处理,以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3. 抗体结合。

将待测蛋白质与特异性一抗进行孵育结合,然后进行洗脱,接着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结合。

最后再次进行洗脱,以去除非特异性结合。

4. 检测。

通过化学发光或染色等方法来检测目标蛋白的存在与表达水平。

化学发光法是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它通过特定底物的化学反应产生发光信号,用于检测目标蛋白的存在与表达水平。

三、实验操作要点。

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到充分,包括准备好所需试剂、仪器设备的检查和调试等。

2.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注意实验中各步骤的时间控制,避免步骤之间的等待时间过长或过短。

4. 蛋白质转膜时要注意膜的完整性和均匀性,避免出现膜上蛋白质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5. 在抗体结合和检测过程中,要注意洗脱的次数和时间,严格控制非特异性结合的发生。

6.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和维护仪器设备,妥善保存实验结果和数据。

通过以上步骤和操作要点的介绍,相信大家对WB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一定要认真细致,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WB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WB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WB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WB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原理:通过电泳区分不同的组分,并转移⾄固相⽀持物,通过特异性试剂(抗体)作为探针,对靶物质进⾏检测,蛋⽩质的Western 印迹技术结合了凝胶电泳的⾼分辨率和固相免疫测定的特异敏感等多种特点,可检测到低⾄1?5ng (最低可到10- 100pg)中等⼤⼩的靶蛋⽩。

⼀、抗原的选择和制备A:样品的制备1 组织:组织的处理⽅法:组织洗涤后加⼊3倍体积预冷的PBS0C研磨,加⼊5X STOFbuffer , 180W6mins , 0C 超声波破碎,5000rpm,5mins 离⼼,取上清。

加⼊B -ME(9.5ml 加⼊0.5ml), 溴酚蓝(9.5ml加⼊0.5ml )煮沸10min,分装后于-20 C保存,⽤时取出,直接溶解上样。

2 细胞:细胞的处理⽅法:离⼼收集细胞或者直接往细胞培养瓶内加⼊ 5 x STOPbuffer,收集,180W6mins , 0C超声波破碎,5000rpm,5mins 离⼼,取上清。

加⼊B -ME(9.5ml 加⼊0.5ml), 溴酚蓝(9.5ml加⼊0.5ml )煮沸10min,分装后于-20 C保存,⽤时取出,直接溶解上样。

3 分泌蛋⽩的提取(特例):直接收集分泌液,加⼊B -ME、溴酚蓝制样。

B:蛋⽩的定量⽅法及影响蛋⽩定量原因1. 双缩脲法:双缩脲法是第⼀个⽤⽐⾊法测定蛋⽩质浓度的⽅法。

在需要快速,但不很准确的测定中,常⽤此法。

硫铵不⼲扰显⾊,这对蛋⽩质提纯的早期阶段是⾮常有利的。

双缩脲法的原理是Cu2+与蛋⽩质的肽键,以及酪氨酸残基络合,形成紫蓝⾊络合物,此物在540nm波长处有最⼤吸收。

双缩脲法常⽤于0.5g/L ?10g/L 含量的蛋⽩质溶液测定。

⼲扰物有硫醇,以及具有肽性质缓冲液,如Tris、Good缓冲液等。

可⽤沉淀法除去⼲扰物,即⽤等体积10%^的三氯醋酸沉淀蛋⽩质,然后弃去上清液,再⽤已知体积的1mNaOH溶解沉淀的蛋⽩质进⾏定量测定。

wb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wb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wb实验的原理和步骤WB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WB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方法,用于检测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本文将介绍WB实验的原理和步骤,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实验技术。

一、实验原理。

WB实验的原理基于免疫学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细胞裂解,首先需要将待检测的细胞或组织样品进行裂解,使得蛋白质释放出来。

2. 蛋白质分离,裂解后的蛋白质需要通过电泳或其他方法进行分离,以便后续的检测。

3. 蛋白转移,将分离后的蛋白质转移到聚丙烯酰胺膜上,通常采用电泳转印的方法。

4. 抗体结合,将特异性的一抗与目标蛋白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5. 信号检测,通过添加化学发光底物或染色底物,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水平。

二、实验步骤。

WB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1. 细胞裂解,将含有蛋白质的细胞或组织样品加入裂解液中,使用超声或搅拌等方法进行充分裂解。

2. 蛋白质分离,将裂解后的蛋白质样品加入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进行电泳分离,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电荷进行分离。

3. 蛋白转移,将分离后的蛋白质转移到聚丙烯酰胺膜上,通常使用半干法或湿法转印。

4. 抗体结合,将膜中的蛋白质与特异性的一抗结合,通常需要进行过夜孵育,以保证抗体与蛋白质的充分结合。

5. 信号检测,通过添加化学发光底物或染色底物,检测抗体与蛋白质复合物的信号,得到目标蛋白的表达水平。

三、实验注意事项。

在进行WB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样品处理,样品的裂解和处理过程需要在低温和无酶的条件下进行,以避免蛋白质的降解。

2. 抗体选择,选择特异性良好的一抗和二抗,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包括目标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和统计学分析。

四、实验应用。

WB实验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修饰和相互作用等。

在癌症、免疫学、神经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之,WB实验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掌握其原理和步骤对于开展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WB)实验方法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WB)实验方法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WB)实验方法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方法原理Western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是将蛋白质转移到膜上,然后利用抗体进行检测的方法。

对已知表达蛋白,可用相应抗体作为一抗进行检测,对新基因的表达产物,可通过融合部分的抗体检测。

与Southern或Northern杂交方法类似,但Western Blot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被检测物是蛋白质,“探针”是抗体,“显色”用标记的二抗。

经过PAGE分离的蛋白质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例如硝酸纤维素薄膜)上,固相载体以非共价键形式吸附蛋白质,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

以固相载体上的蛋白质或多肽作为抗原,与对应的抗体起免疫反应,再与酶或同位素标记的第二抗体起反应,经过底物显色或放射自显影以检测电泳分离的特异性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成分。

该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

实验材料蛋白质样品试剂、试剂盒丙烯酰胺SDS Tris-HClβ-巯基乙醇ddH2O甘氨酸Tris甲醇PBSNaClKClNa2HPO4KH2PO4ddH2O考马斯亮兰乙酸脱脂奶粉硫酸镍胺H2O2DAB试剂盒仪器、耗材电泳仪电泳槽离心机离心管硝酸纤维素膜匀浆器剪刀移液枪刮棒实验步骤一、试剂准备1. SDS-PAGE试剂:见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

2. 匀浆缓冲液:1.0 M Tris-HCl(pH 6.8) 1.0 ml;10%SDS 6.0ml;β-巯基乙醇 0.2 ml;ddH2O 2.8 ml。

3. 转膜缓冲液:甘氨酸 2.9 g;Tris 5.8 g;SDS 0.37 g;甲醇200 ml;加ddH2O定容至1000 ml。

4. 0.01 M PBS(pH7.4):NaCl 8.0 g;KCl 0.2 g;Na2HPO41.44g;KH2PO40.24 g;加ddH2O至1000 ml。

5. 膜染色液:考马斯亮兰0.2 g;甲醇80 ml;乙酸 2 ml;ddH2O118 ml。

wb实验_精品文档

wb实验_精品文档

wb实验WB实验导言:WB实验(Western Blotting)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实验技术,它通过将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进行电泳分离,再将被分离的蛋白质转移到聚乙烯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最后使用特定抗体对目标蛋白质进行检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WB实验的基本原理、步骤和应用。

一、基本原理1.1 蛋白质电泳分离在WB实验中,首先将待测蛋白质与断裂蛋白质加入SDS-PAGE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胶液中,然后通过电泳,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以及电荷特性,将蛋白质从胶液中分离出来。

当电流作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时,蛋白质会根据其电荷和分子量的不同,在电场中迁移。

1.2 蛋白质转移接下来,将蛋白质从SDS-PAGE胶液中转移到固定在聚乙烯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

这一步骤通常使用电泳转移装置,通过电流将蛋白质从凝胶中转移到膜上。

此过程可以进一步将蛋白质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1.3 特定抗体检测转移完成后,利用特定抗体对目标蛋白质进行检测。

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后,通过化学或光学方法可可视化目标蛋白质。

常见的可视化方法包括荧光染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性探针等。

二、实验步骤2.1 样品制备样品的制备是WB实验的关键步骤之一。

需要将待测蛋白质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出来,并进行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可以使用细胞裂解液来破坏细胞膜,释放蛋白质。

同时,可以使用加热和还原剂来使蛋白质在电泳过程中分离。

2.2 SDS-PAGE电泳分离将样品和标准蛋白质分别加载到预制的凝胶槽中。

开启电源,设定适当的电流和运行时间,进行电泳分离。

分离完成后,将凝胶放入转移装置中。

2.3 蛋白质转移将凝胶转移到聚乙烯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

同时提供足够的电流,并根据蛋白质大小和热力学性质设置适当的时间,以确保蛋白质可以完全转移到膜上。

2.4 特定抗体检测将蛋白质膜进行一定的前处理步骤,如预浸泡、阻断和洗涤。

然后,加入特定的一抗,与目标蛋白质结合。

wb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wb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wb实验的原理和步骤WB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WB实验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它可以用来检测目标蛋白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之一。

本文将介绍WB实验的原理和步骤,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实验技术。

一、实验原理。

WB实验的原理主要基于蛋白质的电泳分离和免疫印迹技术。

首先,将待检测的蛋白样品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分离,然后将分离后的蛋白转移到聚丙烯酰胺膜上,接着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最后通过化学发光或显色反应来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水平。

二、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将待检测的蛋白样品加入SDS-PAGE样品缓冲液,加热变性,然后进行电泳分离。

2. 凝胶电泳,将样品加载到SDS-PAGE凝胶孔中,连接电源进行电泳分离,直至蛋白样品分离完全。

3. 转膜,将分离后的蛋白转移到聚丙烯酰胺膜上,可以选择湿式转膜或半干式转膜的方法,转膜时间和电流密度需要根据蛋白的大小和数量进行调整。

4. 封闭,将转膜后的膜放入封闭液中,封闭蛋白质膜上的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减少后续免疫印迹过程中的非特异性结合。

5. 抗体结合,将封闭后的膜与特异性一抗抗体孵育,使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

6. 洗膜,将膜进行多次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7. 二抗结合,将膜与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二抗孵育,二抗与一抗结合形成复合物。

8. 洗膜,将膜进行多次洗涤,去除未结合的二抗。

9. 显色或发光,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化学发光或显色反应,观察目标蛋白的表达水平。

三、实验注意事项。

1. 样品制备时需加入还原剂和变性剂,使蛋白完全变性并且带有负电荷,便于电泳分离。

2. 蛋白转膜时,需保持膜的完整性,避免出现气泡和损坏,影响后续的免疫印迹效果。

3. 免疫印迹过程中的抗体孵育和洗膜步骤需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条件,以保证特异性结合和减少非特异性结合。

4. 显色或发光反应的时间和条件也需要根据实验情况进行优化,以获得清晰的实验结果。

实验时间WB详解(原理、试剂、步骤及问题解答)

实验时间WB详解(原理、试剂、步骤及问题解答)

实验时间WB详解(原理、试剂、步骤及问题解答)Western Blot 实验原理WB 是将蛋白质转移到膜上,然后利用抗体进行检测的方法。

对已知表达蛋白,可用相应抗体作为一抗进行检测,对新基因的表达产物,可通过融合部分的抗体检测。

Western Blot 分类根据显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i.放射自显影ii.底物化学发光 ECLiii.底物荧光 ECFiv.底物 DAB 呈色现在常用的有底物化学发光 ECL 和底物 DAB 呈色,体同水平和实验条件的是用第一种方法,目前发表文章通常是用底物化学发光ECL。

只要买现成的试剂盒就行,操作也比较简单,原理如下(二抗用 HRP 标记):反应底物为过氧化物 + 鲁米诺,如遇到 HRP,即发光,可使胶片曝光,就可洗出条带。

实验常见的问题指南01参考书推荐A. 对初学者看什么资料比较好?解答:《抗体技术实验指南》和Antibodies(a laboratory manual, wrote by Ed Harlow ,david lane)两本书不错。

02针对样品的常见问题此处内容较多,有部分答案省略,想查看更多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B. 做线粒体膜 UCP2 蛋白的 Western Blot(以下简写成 Western Blot),提取线粒体后冻存(未加蛋白酶抑制剂),用的博士德的一抗,开始还有点痕迹,现在越来越差,上样量已加到120 μg,换了个santa cloz 的一抗仍不行。

是什么原因?蛋白酶抑制剂单加 PMSF 行吗?解答:怀疑是样品问题,可能是:1,样品不能反复冻融;2,样品未加蛋白酶抑制剂。

同时,建议检查Western Blot 过程,提高一抗浓度。

对于加蛋白酶抑制剂来说,一般加PMSF 就可以了,最好能多加几中种蛋白酶抑制剂。

C. 细胞水平要做Western Blot,多少细胞提的蛋白够Western Blot?解答:一般地 5* 106 就足够了。

WB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WB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WB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原理:通过电泳区分不同的组分,并转移至固相支持物,通过特异性试剂(抗体)作为探针,对靶物质进行检测,蛋白质的Western印迹技术结合了凝胶电泳的高分辨率和固相免疫测定的特异敏感等多种特点,可检测到低至1~5ng(最低可到10-100pg)中等大小的靶蛋白。

一、抗原的选择和制备A:样品的制备1 组织:组织的处理方法:组织洗涤后加入3倍体积预冷的PBS,0℃研磨,加入5×STOP buffer,180W,6mins,0℃超声波破碎,5000rpm,5mins 离心,取上清。

加入β-ME(9.5ml加入0.5ml),溴酚蓝(9.5ml加入0.5ml)煮沸10min,分装后于-20℃保存,用时取出,直接溶解上样。

2 细胞:细胞的处理方法:离心收集细胞或者直接往细胞培养瓶内加入5×STOP buffer,收集,180W,6mins,0℃超声波破碎,5000rpm,5mins 离心,取上清。

加入β-ME(9.5ml加入0.5ml),溴酚蓝(9.5ml加入0.5ml)煮沸10min,分装后于-20℃保存,用时取出,直接溶解上样。

3 分泌蛋白的提取(特例):直接收集分泌液,加入β-ME、溴酚蓝制样。

B:蛋白的定量方法及影响蛋白定量原因1.双缩脲法:双缩脲法是第一个用比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

在需要快速,但不很准确的测定中,常用此法。

硫铵不干扰显色,这对蛋白质提纯的早期阶段是非常有利的。

双缩脲法的原理是Cu2+与蛋白质的肽键,以及酪氨酸残基络合,形成紫蓝色络合物,此物在54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双缩脲法常用于0.5g/L~10g/L含量的蛋白质溶液测定。

干扰物有硫醇,以及具有肽性质缓冲液,如Tris、Good缓冲液等。

可用沉淀法除去干扰物,即用等体积10%冷的三氯醋酸沉淀蛋白质,然后弃去上清液,再用已知体积的1m NaOH溶解沉淀的蛋白质进行定量测定。

2.Lowry法:此法是双缩脲法的进一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B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原理:通过电泳区分不同的组分,并转移至固相支持物,通过特异性试剂(抗体)作为探针,对靶物质进行检测,蛋白质的Western 印迹技术结合了凝胶电泳的高分辨率和固相免疫测定的特异敏感等多种特点,可检测到低至1〜5ng (最低可到10- 100pg)中等大小的靶蛋白。

一、抗原的选择和制备A:样品的制备1 组织:组织的处理方法:组织洗涤后加入3倍体积预冷的PBS0C研磨,加入5X STOFbuffer , 180W6mins , 0C 超声波破碎,5000rpm,5mins 离心,取上清。

加入B -ME(9.5ml 加入0.5ml), 溴酚蓝(9.5ml加入0.5ml )煮沸10min,分装后于-20 C保存,用时取出,直接溶解上样。

2 细胞:细胞的处理方法:离心收集细胞或者直接往细胞培养瓶内加入 5 x STOPbuffer,收集,180W6mins , 0C超声波破碎,5000rpm,5mins 离心,取上清。

加入B -ME(9.5ml 加入0.5ml), 溴酚蓝(9.5ml加入0.5ml )煮沸10min,分装后于-20 C保存,用时取出,直接溶解上样。

3 分泌蛋白的提取(特例):直接收集分泌液,加入B -ME、溴酚蓝制样。

B:蛋白的定量方法及影响蛋白定量原因1. 双缩脲法:双缩脲法是第一个用比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

在需要快速,但不很准确的测定中,常用此法。

硫铵不干扰显色,这对蛋白质提纯的早期阶段是非常有利的。

双缩脲法的原理是Cu2+与蛋白质的肽键,以及酪氨酸残基络合,形成紫蓝色络合物,此物在54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双缩脲法常用于0.5g/L 〜10g/L 含量的蛋白质溶液测定。

干扰物有硫醇,以及具有肽性质缓冲液,如Tris、Good缓冲液等。

可用沉淀法除去干扰物,即用等体积10%^的三氯醋酸沉淀蛋白质,然后弃去上清液,再用已知体积的1mNaOH溶解沉淀的蛋白质进行定量测定。

2. Lowry 法:此法是双缩脲法的进一步发展。

他的第一步就是双缩脲反应,即Cu++与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形成络合物,然后这个络合物还原磷钼磷-磷钨酸试剂(福林-酚试剂),结果得到深蓝色物。

此法比双缩脲法灵敏得多,适合于测定20mg/L〜400mg/L 含量的蛋白质溶液。

其干扰物质与双缩脲法相同,而且受他们的影响更大,硫醇和许多其他物质的存在会使结果严重偏差。

另外要注意的是,加入福林试剂时要特别小心,试剂只在酸性pH环境中才稳定,上述提到的还原反应只有在pH10时才发生,因此,福林试剂加入到碱性的Cu2+-蛋白质溶液中时,必须立刻搅拌,以使磷钼酸-磷钨酸试剂在未被破坏之前能有效地被Cu2+-蛋白质络合物所还原。

3. 紫外吸收法:大多数蛋白质在280nm波长处有特征的最大吸收,这是由于蛋白质中有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存在的缘故,因此,利用这个特异性吸收,可以计算蛋白质的含量。

如果没有干扰物质的存在,在280nm处的吸收可用于测定0.1〜0.5mg/ml含量的蛋白质溶液。

部分纯化的蛋白质常含有核酸,核酸在26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有核酸时,所测得的蛋白质浓度必须作适当校正,一般按下述公式粗略计算:M 白虜浓皮(m”/mi)—1 ” 55A”™ - 0.76 \ m280 260IonA A2S0是蛋白质溶液在280nm波长处(光程1厘米)测得的光密度值。

办心是蛋白质溶液在260nm小波长处(光程1厘米)处所测得的光密度值。

此方程是从烯醇酶(在酵母核酸存在时)得出来的。

因此,对其他蛋白质和其他核酸不一定适用。

由于各种蛋白质所含芳香族氨基酸的量不同,因此,浓度为0.1%的各0 1%种蛋白质在280nm处的消光系数(:前)在0.5〜2.5之间变化。

所有的蛋白质在230nm以下都有强吸收。

例如,牛血清白蛋白的 a 0.1%在225nm和215nm处分别为5.0和11.7,而在280nm处测为0.58。

在230nm以下的强吸收是由于肽键的存在,因此,此值对所有的蛋白质都是一样的。

从215nm和225nm处的光密度之差可用于测定浓度为10卩l/ml〜100卩l/ml的蛋白质。

蛋白质浓度可以近似地由下式得到:蛋白匪蔽fTfmg/L)- IM亡[7二二"2 光密度之差求得,这一公式是减去溶液中非蛋白质成分产生的误差。

但是,蛋白质之间的分子量差异比较大,因此,在比较几种蛋白质含量时,必须作适当的校正。

由于蛋白质的吸收峰常因pH改变而变化,所以在制作标准曲线时,必须与样品条件一致。

4. Bradford 比色法:Bradford比色法比Lowry法测定蛋白浓度更简单迅速。

用脱氧胆酸/三氯乙酸沉淀蛋白可排除甘油、去污剂、2-巯基乙醇、乙酸、硫酸铵、Tris和一些碱性缓冲系统的干扰。

分别在两组微量离心管中各加入0.5mg/ml牛血清白蛋白(5, 10, 15和20卩l ),以0.15mmol/l NaCI 补足至100 l,同时以两管100 ^1的0.15mmol/l NaCI 作空白对照。

每管各加入1ml考马斯亮蓝染料溶液,振荡混匀,室温放置2分钟。

用1cm光径的微量比色杯测A595,取A595吸光值对标准蛋白浓度作图,画标准曲线,并测量待测样品的A595。

从BSA标准曲线中确定待测样品的浓度。

测定10-100ug的蛋白质,要在较大试管中将染料溶液体积增大5倍进行。

样品浓度过高,可稀释后进行,或在10-100^g另作一标准曲线进行测定。

5 •电泳估算法(我们选择此法):样品倍比稀释,SDS-PAG电泳,同时做定量marker对照,可以估算样品大概浓度。

以提取癌组织总蛋白为例:①取等量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用dH2O漂洗5〜10次,再用预冷的1 X PBS洗涤3次,目的是去除样本中的血液。

②每2克组织加入3ml 1 X PBS匀浆,保持在4C条件进行。

③加入5X STOFBuffer缓冲液1ml,混匀,4C下超声碎化。

再加入0.5ml 3 -ME, 0.5ml溴酚蓝,煮沸10mins,至此,制样过程完成;④SDS-FAGE电泳,以BAS作为对照估计样品蛋白浓度。

二、SDS-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SDS- PAGEA:实际操作1. 做胶前的准备1)检查是否有足够的、干净的spacer、comb和架子。

2)检查是否有新鲜的,足量10%APS没有立刻重配。

3)按将要检测的抗体对应的原始抗原的分子量大小,计算出胶的浓度,并算出分离胶各组分的用量。

2.制胶,电泳1)装好架子。

2)按照下面配方配制分离胶。

(单位:ml. Total : 8ml): 3.5ml)倒好后插入预先准备好的梳子。

4)待胶凝集好后,上样,电泳。

上层胶用60-80V电压,当样品至分离胶时,用100-120V 电压。

一般电泳时间在1.5小时左右。

B :注意事项及常遇到的问题1)分离胶不要倒的太满,需要有一定的浓缩胶空间,否则起不到浓缩效果。

2)上样蛋白量不应超过30ug/mm (载荷面即:如果你的胶槽是5mn¥ 1mm则载荷面为:1mm< 5mm=5mm。

3 )gel通常在0.5-1h内凝集最好,过快表示TEMEDAPS用量过多,此时胶太硬易龟裂,而且电泳时容易烧胶。

太慢则说明两种试剂用量不够或者系统实际不纯或实效。

4 )混合搅拌速度太快产生气泡影响聚合,导致电泳带畸形。

太慢不均匀,特别是甘油。

5 )电泳中常出现的一些现象:条带呈笑脸状,原因:凝胶不均匀冷却,中间冷却不好。

亠条带呈皱眉状,可能是由于装置不合适,特别可能是凝胶和玻璃挡板底部有气泡,或者两边聚合不完全。

拖尾:样品溶解不好。

纹理(纵向条纹):样品中含有不溶性颗粒。

条带偏斜:电极不平衡或者加样位置偏斜。

条带两边扩散:加样量过多。

三、转移在电流的作用下,使蛋白质从胶转移至固相载体(膜)上。

膜的选择:印迹中常用的固相材料有NC膜、DBMDDT尼龙膜、PVDF等。

我们选用PVDF (聚偏二氟乙烯),其具有更好的蛋白吸附、物理强度,以及具有更好的化学兼容性。

有两种规格:Immobilon-P (0.45um)和Immobilon-PSQ(0.2um for MW<20kDa)。

A半干法即将凝胶夹层组合放在吸有转印缓冲液的滤纸之间,通过滤纸上吸附的缓冲液传导电流,起到转移的效果。

因为电流直接作用在膜胶上,所以其转移条件比较严酷,但是其转移时间短,效率高。

1实验条件的选择电流1mA-2mA/cm2我们通常100mA膜,按照目的蛋白分子大小、胶浓度选择转移时间, 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适当调整。

目的蛋白分子大小(kDa)胶浓度转移时间(h)80---1408% 1.5-2.025---8010 1.515--40120.75<20150.52实验操作(1)滤纸和膜的准备(在电泳结束前20分钟应开始准备工作)。

A.检查是否有足够的transfer buffer ,没有立即配制。

B.检查是否有合适大小的滤纸和膜。

C .将膜泡入甲醇中,约1-2分钟。

再转入tran sfer buffer中。

D .将合适的靠胶滤纸和靠膜滤纸分别泡入tran sfer buffer中<(2)转移A.在电转移仪上铺好下层滤纸。

一般用三层。

B. 将膜铺在靠膜滤纸上,注意和滤纸间不要有气泡,再倒一些transfer buffer 到膜上,保持膜的湿润。

C. 将胶剥出,去掉stack gel ,小心的移到膜上。

D. 剪去膜的左上角,在膜上用铅笔标记出胶的位置。

E. 将一张靠胶滤纸覆盖在胶上。

倒上些transfer buffer ,再铺两张靠胶滤纸。

F. 装好电转移仪,根据需要选定所需的电流和时间。

G. 转移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电压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

靠胶滤纸胶膜靠膜滤纸ANODE何I . .. 亠Aixxk 仙Ifig, ] T CMMmbly3 注意事项及常遇到的问题1)滤纸、胶、膜之间的大小,一般是滤纸>=膜>=胶。

2)滤纸、胶、膜之间千万不能有气泡,气泡会造成短路。

3)因为膜的疏水性,膜必须首先在甲醇中完全浸湿。

而且在以后的操作中,膜也必须随时保持湿润(干膜法除外)。

4)滤纸可以重复利用,上层滤纸(靠膜)内吸附有很多转移透过的蛋白质,所以上下滤纸一定不能弄混,在不能分辨的情况下,可以将靠胶滤纸换新的。

5)转移时间一般为1.5 小时,( 1mA-2mA/cm2,10%gel),可根据分子量大小调整转移时间和电流大小。

B 湿法我们基本上不用此方法,这里暂不做介绍。

C 转移后效果的鉴定1.染胶用考马斯亮兰染色经destain 脱色后,看胶上是否还有蛋白来反映转移的效果。

2.染膜有两类染液选择,可逆的和不可逆的。

可逆的有ponceau-s red 、Fastgreen FC、CPTS 等,这类染料染色后,色素可以被洗掉,膜可以用做进一步的分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