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简便运算》听课笔记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教案模板四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教案模板四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3页例5,练习五第2~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上节课学习了乘法分配律,谁能分别用自己的话和字母表述乘法分配律?2.填空。
256+756=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5用简便方法计算10245,3227+3273。
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尝试计算) 学生计算后汇报,教师板书如下:(1)①1024②10245③……=(100+2)45 =102(40+5)=10045+245 =10240+1025=4500+90 =4080+510=4590 =4590(2)①3227+3273②3227+3273③……=32(27+73) =864+2336=32100=3200 =3200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1)你认为每个题的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这种简便算法的依据是什么?(2)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小结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1.基本练习(1)练习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口算题。
(2)填空。
巩固练习(1)练习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练习五第4题:学生根据题中所呈现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然后思考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练习五第8题:学生根据情景图中所呈现的信息先独立思考解决,对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讨论解决。
全班交流,板演在黑板上,并说出自己解题的思路。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整理以及简便运算
五年级上学期小数乘法知设点整理1、积的扩大缩小规律:1〕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外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a倍,积也扩大〔或缩小〕a倍.★例:如: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10倍.一个因数缩小10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缩小100倍.★例:6.25 X 37 = 231.253扩大100倍〔不变 3 扩大100倍625 X 37 = 231252〕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a倍,另外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b倍,积就扩大〔或缩小〕aXb倍.★例:6.25 X 0.3 = 18.751扩大100倍J扩大10倍J 扩大1000倍625 X 3 = 187503〕在乘法里,一个因数缩小a倍,另外一个因数缩小b倍,积就缩小aXb倍.★例:625 X 3 = 18751缩小100倍I缩小10倍I 缩小1000倍6.25 X 0.3 = 1.8754〕在乘法里,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另外一个因数缩小10 倍、100倍、1000倍…,那么积的扩大或缩小就看a和b的大小,哪个大就顺从哪个.★例:625 X 3 = 1875|缩小100倍1扩大10倍I •・T00>10...是缩小.100 + 10=10.所以缩小10倍6.25 X 30 = 187.52、积不变规律: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a倍,另外一个因数缩小a倍,积不变.★例:扩大100倍I J I I6. 25 X 37=625 X 0. 37 625 X 0. 37=0. 0625 X 3700缩小100倍3、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1〕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2〕按整数乘法乘法法那么计算出积3〕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点,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假设积的末尾有.可以去掉4、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1)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2〕按整数乘法乘法法那么计算出积3〕看积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儿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乘得的积的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例:L 8X0. 92按整数乘法计算时,1.8是一位小数,把它扩大10倍,看作18;0.92是两位小数,把它扩大100倍,看作92, 18X92 = 1656,这样积就扩大1000 倍,要得到原式1.8X0.92的积,就要把1656缩小1000倍,所以就从1656右 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即1.8X0.92 = 1.656.5、计算结果发现小数末尾有0的,要先点小数点,再把.去掉;顺序不可调换.6、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例: 0.56 X 0.04 = 0.0224; 1 ;两位小数 两位小数 四位小数7、小数点的位移规律:把一个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 位、三位……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把一个小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 位、三位……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数小数点的方法:1、数数字2、数间隔8、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 ★例:328X0028 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10、 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乘法交换律 aXb=bXa乘法结合律 aX(bXc)=(aXb)Xc乘法分配律 a X (b+c)=a X b+a X c aX (b —c)=aXb — aXc11、 积的近似数:保存a 位小数,就看第a+1位,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值.保存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保存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看百分位上的数;保存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 ★例:2.0表示精确到十分位,2表示精确到个位,2..比2更接近准确数,所以末 尾的.不能去掉.12、(1)按题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存一定的小数位数,求积的近似值.★例:1.6x0.38洸.61(得数保存两位小数)积比原来的数大.积比原来的数小.相 网VO.8<1 , A328X0.8028V1.8>1 , A328X 1.8>328 9、小数的四那么混合运算和整数相同, 都是先算乘法和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有小括 328XL8>328(2)按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存一定的小数位数,求积的近似值.★例:一种苹果每千克L44元,买3个苹果1.67千克.应付多少元?1.44x1.67=2.404於 2.40(元)答:应付2.40元.生活中人民币最小单位常常是“分〞,因此以元为单位一般保存两位小数.13、小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数和的简便运算.★例::3.14x4表示:4个3.14相加或3.14的4倍是多少.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儿……是多少.★例:24x0.5表示:2.4的十分之五是多少.7x0.16表示:37的百分之十六是多少.8.39x0.308表示:8.39的千分之三百零八是多少.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一、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运用.A 组 4.56X0.4X2.5 12.5X2.7X0.8 12.5X32X0. 252.5X32 12.5X56 25X0. 36二、乘法分配律的运用.B 组 3.7X1. 8 — 2.7X1.8 95. 7X0. 28 + 6. 3X0. 28-0. 28X2 1.08X9 + 1.08三、 比拟乘法结合律与分配律在简便运算时的区别O下面各题用两种方法简算. 12.5X88 0.25X480. 25X48四、 变一变,能简篡外表上看来,左右两边没有相同的因数,48X0. 56+44X0. 48 不能使用乘法分配律.我来试一试:0.279X343 + 0. 657X279 X91.6 A 组 0.25X10.412.5X8.8 99X0. 3512.5X88 0. 264 X 519 + 264X0. 4819. 16X 1. 53-0. 053五、拓展提升.99.99X0.8 + 11. 11X2.8 课后小知识课外拓展学习方法指导: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水平, 学习水平包括三个要素:标准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314X0. 043+3. 14X7. 2-31.4X0. 15六、完全独立练习.5X1.03X0.2 32X1.25 0.45X99 53X10. 1 4.2X6.51 + 3.49X4.2 25X7.3X0.4 0.125X96 12.5X10.8 (20-4) X0. 25 45X21-50X2. 1 45X1.58 + 5.5X15.8 9. 99X2.22 + 3. 33X3. 34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加油!加油!加油!。
【优质】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评课稿-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评课稿篇一:乘法简便计算评课稿乘法简便计算评课稿评课教师:王周敏今天我在此对李老师的课作以简单评析,发表一下自己浅陋的见解,不当之处请多指教.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乘法的简便计算。
李老师的课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喜欢上什么课?学生回答“体育课”之后,李老师继续问:为什么喜欢上体育课呢?你们玩了那些项目?学生回答:因为可以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同时出示了“王老师买羽毛球”的例题的条件,学生看之后,又问这个题目缺少了什么?要求学生看题之后提出用乘法问题.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看题后能正确列式。
李老师这节课让学生在计算两个数乘法的同时,可用多种方法计算,然后在多种算法中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怎样算比较简便?”使算法得到了更优化,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对乘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节课始终把数学同生活紧密在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切实在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整节课从内容上看安排得比较合理。
但上课时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对学生计算“12×25”出现的明显错误没有做到深入分析,没有发挥好老师的主导作用,在这里过于担心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实学生的出错点是老师最应该把握和仔细研究处理的地方。
(2)学生把25×12写成25×(3×4)之后,又还原成25×12,然而这种问题也是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
但此处没有处理好。
可以让学生说说把12写成3×4有什么用?要分析的得再透彻些。
第二单元第2课《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2.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第1课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学习内容:教科书第12-13页例1、例2和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四第1-2题。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 体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学习难点: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
课前准备:实物展示平台导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结合律,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加法的运算律来填空。
1.利用加法运算律填空。
45+56=56 + □ (25+49)+51= 25 + (□ +□)甲数 + 乙数= 乙数 + □ (10+ △ )+ c=□+ (□+ □)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一生反馈结果。
2.这两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谁来说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两个运算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a+b=b+a (a+b)+c=a+(b+c)3.设疑激趣。
看来同学们对于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都掌握得非常好,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想一下,在乘法运算中有这样的运算律吗?同学们都很有胆量,敢于猜想,那乘法中到底有没有这样的运算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吧。
(板书课题:乘法运算律)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活动一:1.教学例1,乘法交换律(1)解答例1(出示例1)请你仔细观察例1的鸡蛋图,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请列式解答在草稿本上。
反馈:9×4=36(个)4×9=36(个)为什么要用9×4呢?(横着看,一排有9个鸡蛋,有4排,就是有4个9。
)为什么要用4×9呢?(竖着看,一列有4个鸡蛋,有9列,就是有9个4。
)无论是横着观察有4个9,还是竖着观察有9个4,虽然方法不同,但是都得到一共有多少个鸡蛋?(36)(2)观察算式特点仔细观察:9×4=36,4×9=36,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两个算式中的因数位置交换了,但结果相同,我们就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学霸笔记】第6章 运算律 第3课时 乘法分配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 苏教版(含解析)
【学霸笔记】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第6章运算律第3课时乘法分配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2、应用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数接近整百数,可以先将这个数转化成整百数加或减一个数的形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3、应用乘法分配律逆运算:当两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另外两个乘数相加可凑成整十、整百数时,可以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使计算简便。
4、用两种方法解决相遇问题(1)画图的方法可将题意形象地展示出来,同时也能准确地反映出数量关系,所求问题易于发现并解答。
(2)列表的方法清晰明了地表达了信息及其相互的联系,便于分析、比较。
【例1】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这个规律叫作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ac。
【分析】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为:两个数的和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得数不变,用字母表示:a×(b+c)=ab+ac;据此填空即可。
【解答】解: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这个规律叫作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ac。
故答案为:相乘,相加,乘法分配律,a×(b+c)=ab+a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例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53+25)×2=□×□+□×□152×6+48×6=(□+□)×□(m+n)×9=m×□+□×□a×36+a×64=□×(□+□)【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得数不变,用字母表示:a×(b+c)=ab+ac;据此填空即可。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3.6《乘除法的简便计算》课件
(1)_两__个__景__区__门__票__各__买__4_张__,__一__共__需__要__多__少__元__?_
(260+140)×4= 1600(元)
2.根据所给算式提出问题并计算。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旺季成人门票每张260元;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是 我国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旺季成人 门票每张140元。
(2)_4_张__张__家__界__国__家__森__林__公__园__门__票__比__4_张__陕__西__秦__始__皇__ _陵__及__兵__马__俑__坑__门__票__贵__多__少__钱__?________________
① 330÷5÷2 =66÷2 =33(元)
② 330÷(5×2) =330÷10 =33(元)
330÷5÷2 = 330÷(5×2)
发现: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你能举出几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吗?
330÷5÷2 = 330÷(5×2)
200÷2÷5=20 200÷(2×5)=20
200÷2÷5=200÷(2×5)
140÷7÷2=10 140÷(7×2)=10
140÷7÷2=140÷(7×2)
发现的运算性质成立。
回忆一下,我们前面学习的哪种运算性质跟它类似?
除减法的运算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除去以两个数, 等于减除去以这两个数的和积。
字母表示
a÷b÷c=a÷(b×c)
(b、c均不为0)
单价=总价÷数量
你是怎么 列式的?
列式解答 方法一: 先求出1副的价格,再算 出1支的价格。
小学:《笔算乘法》数学听课笔记
小学:《笔算乘法》数学听课笔记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记录引入:出示动画片人物,与它们一起学数学一、引出课题情境图:小羊种白菜,开成果汇报会:沸羊羊:每天收20棵白菜,收了3天。
(学生补上问题:一菜收了多少颗白菜?)师:谁能解答?生:20×3=60(棵)师:用到了一个乘法口诀,二三得六这没错,为什么得到一个60?懒羊羊:第一天收了12棵,第二天收了12棵,第三天收了12棵,第四天收了12棵。
(学生将信息改为“每天收12棵白菜,收了4天,一共收了多少棵白菜?)师:怎么列式?为什么列成12×4?这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题,能知道它的结果吗?二、研究算法:师:所学过的乘法口诀最多是九九八十一,这个12×4没有现成的口诀可算。
(要求学生拿出白菜图,用小圈代表白菜,一行有12个圈,有4行)把自己的想法结合这个图,在图上圈一圈,画一画,用算式的形式写下来。
(学生独立试算后反馈)材料一:将1行12个全圈起来,圈了4行。
师:得到的结果是多少?48是怎么算出来的?老师觉得他是在加(板书算式:12+212+12+12=48)大部分同学没有用加法来算,为什么不用加法来算呢?要是12×5得几个12相加,12×15呢?有点麻烦,正因为如此,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材料二:每行分别圈出10个与2个,分别圈出4组。
生:先把4个10乘起来是40,再把剩下的4个2乘起来是8,加上去。
板书:10×4=402×4=840+8=48师:面对12×4时,为什么会用这种方式圈啊?算啊?×生:10比较好算,再把个位上的数乘起来比较简单了。
生:没学过12的乘法口诀,最多只学过九九八十一,可以先把它的十位乘起来。
师:以前的口诀不太好用了,想到用整十数去乘,把12拆成10和2,你们的方法就叫拆,拆的有没有道理?每个12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10,一部分是2,有4个10,有4个2(引导学生看图)10×4算的是这部分,2×4算的是这部分,明明12×4是一道乘法,为什么后来是40+8,这是什么意思?生:不加不行,它让我们算总和,没让我们拆散了再算。
《乘除法运算中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乘除法运算中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乘除法运算中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乘除法运算中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具体情境的学习,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教学难点: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学了运算定律,请你回忆一下我们学了哪些运算定律,你能用字母把他们表示出来吗?(学生回忆)通过这些运算定律的应用,我们知道可以使我们的计算简便。
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除法运算中的简便方法》(板书课题)首先,了解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
2、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有关乘除计算的实际问题。
老师希望这节课中,每个同学都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回答老师的`问题,期待你们精彩的课堂表现,能做到吗?(能)二、民主导学任务呈现同学们,为了加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王老师要为学校添置一批体育器材,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在购买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看看我们能不能帮助他解决他的问题?(出示主题情景图)提出学习第一个问题的要求:学习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1、从题中可以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和问题?2、根据题意,怎样列式?3、说说有几种计算方法。
4、说出每种计算方法的依据。
(学生小组活动,展示交流,时间大概10分钟)刚才我们帮王老师解决了了羽毛球的问题,那还有羽毛球拍的问题呢?(出示第二个问题)请你认真读题,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做完之后,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思路。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分数乘法的课堂笔记
分数乘法的课堂笔记分数乘法课堂笔记。
一、分数乘整数。
1. 意义。
-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 例如:(2)/(3)×3表示3个(2)/(3)相加,即(2)/(3)+(2)/(3)+(2)/(3)。
2. 计算方法。
- 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 例如:(2)/(3)×3=(2×3)/(3)= 2。
- 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 例如:(3)/(4)×8,先约分,8和4约分,8变为2,4变为1,然后计算(3×2)/(1)=6。
二、分数乘分数。
1. 意义。
- 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 例如:(2)/(3)×(3)/(4)表示(2)/(3)的(3)/(4)是多少。
2. 计算方法。
- 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 例如:(2)/(3)×(3)/(4)=(2×3)/(3×4)=(6)/(12)=(1)/(2)。
- 同样,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 例如:(5)/(6)×(9)/(10),先约分,5和10约分,5变为1,10变为2;9和6约分,9变为3,6变为2。
然后计算(1×3)/(2×2)=(3)/(4)。
三、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1. 乘法交换律。
- 在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 用字母表示为a× b = b× a,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 例如:(2)/(3)×(3)/(4)=(3)/(4)×(2)/(3)。
2. 乘法结合律。
-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 用字母表示为(a× b)× c=a×(b× c)。
- 例如:((1)/(2)×(2)/(3))×(3)/(4)=(1)/(2)×((2)/(3)×(3)/(4))。
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听课记录
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听课记录
乘法口诀和表内乘、除法计算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这不仅是学生计算技能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计算的必备基础。
这节课我以课本第89页的思考题为例,课前我让学生根据图中已有的数字及数字之间的关系找规律,利用乘法口诀把题目做完整。
课上我让学生到讲台前把自己填数的依据及自己发现的规律说出来。
经过学生们的讲解,最终得出结论:每盆的两棵花中,左边一棵花上的三个数,都是两个相同的乘数和一个积;右边一棵花上,两个乘数分别比左边一棵花上的乘数少1和多1,积总是比左边一棵花上的积少1。
思考题解决后,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第一盆花的前面还有一盆花,最后一盆花的后面还有一盆花,那又该填哪些数呢(图中黑板上画的两盆没有数字的花)?学生根据之前得出的结论,很快把每盆花叶子上的数填好,正确率非常高。
从本题可以看出,学生善于总结规律,又会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这一题其实是根据平方差公式设计的探索规律的活动。
如果每盆左边一棵花上的三个数的关系用a×a=b表示,那么,右边一棵花上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a-1)×(a+1)=b-1表示。
在融学单上我又设计了用算式表示每幅图之间的关系。
这样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探索规律的乐趣和发现规律带来的喜悦。
本资料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笔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运算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运算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四年级)2、学科:数学3、课时:1课时4、课前准备:投影仪、课件二、教学课题《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运算》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61-62页的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1-4题。
这两个运算定律,跟学生前面所学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类似,也是由生活情境的数学问题引出一组等式,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索并在小组里交流,发现并归纳出乘法运算律。
乘法的运算律,不仅有助于加深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还能使一些计算简便,而且在以后学习中也要经常用到。
因此,这些运算律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些规律性知识进行探讨,自觉应用中,并在应用加以巩固。
三、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
2、培养学生灵活选择和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研究、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运算律,并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难点:乘法运算律的推导过程四、教学方法成功的数学教学策略应该让学生既“学会”又“会学”,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在教本课时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1、情境教学法:在导入环节时,我通过设计联系学生生活现实的情景,找出生活中常见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是联系的,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动手操作法:在推导乘法交换律环节时,我让学生用小石子或火柴,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3、游戏法:在巩固知识环节,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设计了游戏教学法,找朋友活动,从而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三课时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三课时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运算律,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乘法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2. 简便运算:利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运算律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难点:分配律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乘法运算律。
2.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法运算律。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乘法的基本概念,如乘数、被乘数、积等。
(2)引导学生观察乘法算式,提出问题:如何进行简便计算?2. 探究新知(1)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算式:2 ×3 = 3 × 24 ×5 = 5 × 4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回答: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教师总结:这就是乘法交换律,即 a × b = b × a。
(2)乘法结合律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算式:2 ×(3 × 4)=(2 × 3)× 45 ×(2 × 4)=(5 × 2)× 4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教师总结:这就是乘法结合律,即 a ×(b × c)=(a × b)× c。
(3)乘法分配律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算式:(3 4)× 2 = 3 × 2 4 × 2(5 6)× 3 = 5 × 3 6 × 3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回答: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这两个加数,然后把乘得的积相加。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教案模板四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教案模板四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7~18页例1~2,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1? 经历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
2?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
3?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1?教学例1出示例1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板书:9x4=36(个),4x9=36(个)。
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9x4=4x9。
教师:你还能写出几个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吗?板书学生举出的算式。
如:15x2=2x158x5=5x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学生2:这就叫乘法交换律。
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这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axb=bxa)2?教学例2出示例2情景图,口述数学信息和解决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8x24)x68x(24x6)=192x6=8x144=1152 (户)=1152 (户)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 (8x24)x6=8x(24x6)。
出示下面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
16x5x2= 16x(5x2)= 35x25x4=35x(25x4)= 12x125x8= 12x(125x8)=观察算式,有同样的特点吗?每排的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全班交流。
板书:16x5x2=16x(5x2) 35x25x4=35x(25x4)43x125x8=43x(125x8)谁能说出这几组算式的规律?学生1:每个算式只是改变了运算顺序。
小数乘小数运算定律听课记录
小数乘小数运算定律听课记录首先啊,我们得知道小数乘小数到底是什么意思。
你看,咱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小数吧,比如买东西,打折的时候,价格上不就是有小数点吗?比如一件衣服原价100元,打七折,结果变成了70.0元。
这个打折的过程其实就是小数乘法的运用!但不瞒你说,一开始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个小数的乘法,怎么会和整数乘法一样简单呢?好像有点复杂。
但是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其实并不复杂,反而挺有趣的!嗯,咱们从最基础的开始吧。
比如说,你要算0.5 × 0.3,哎呀,看着这两个小数,心里是不是有点儿小疑问:到底怎么算呢?其实很简单!你先把小数点去掉,变成整数就行了。
也就是说,把0.5变成5,把0.3变成3,然后像普通的整数一样算:5 × 3,答案是15。
然后呢,记得把小数点“放回去”!两位小数点总共,就得向左移两位。
最终,你得出的是0.15。
简单吧?就这样!是不是有点像做魔法一样,魔法一挥,结果就出来了。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是移两位呢?其实啊,记得之前你应该学过,每个小数的末尾有一个隐形的零,比如0.5其实是0.50,0.3也是0.30。
于是,你就得把这两位小数点一起移走,不然不就不对了嘛。
就像你做一道题,算对了,但是不写清楚步骤,老师可不认你呀!再比如,如果你是老师,正在教班里的学生做这道题,突然一个学生问:“老师,为什么是15而不是150?”你可要耐心解释哦!你可以笑着说:“因为你们计算的时候,别忘了小数点是要移的,数变大了,但是小数的地方不能少。
”大家都懂了,一笑泯恩仇,继续往下做!说到这里,你是不是突然觉得小数乘法其实没那么复杂?是不是松了口气,觉得这门功课不再那么可怕了?其实啊,大家只要多练几次,这些小数乘法就会变得像洗脸一样轻松。
不过,提醒大家一句,练习可是关键!就像你学骑车,第一次倒车可能不太行,但多试几次,屁股痛一点也没关系,第二天就能骑得飞快。
数学也是一样,多做题,错误并不可怕,错误是成功的老师!再来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例子吧,假设你要算1.25 × 0.4。
《乘法的简便运算》听课笔记
《乘法的简便运算》听课笔记◆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法的简便运算》听课笔记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乘法的简便运算》听课笔记简便计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运算定律,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部分,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是综合性较强的教学。
尽管如此,陆老师把这节课处理得非常到位。
教学片断:教师:2536=?(投影显示)小组活动:1、先独立写计算方法,再小组内讨论,记录员汇总方法;2、评出小组内最简便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评析:个体、小组合作交代清楚,学生很快的投入学习。
)汇报交流得出以下3种方法:1、2536=1004 362、25 36=25 (40-4)3、2536=2549=100364 =2540-254 =1009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36004 =1000-100 =900=900 =900教师:这3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通过比较:得出最优化的是方法3.“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小学数学《笔算乘法》听课笔记
小学数学《笔算乘法》听课笔记记录引入:出示动画片人物,与它们一起学数学一、引出课题情境图:小羊种白菜,开成果汇报会:沸羊羊:每天收20棵白菜,收了3天。
(学生补上问题:一菜收了多少颗白菜?)师:谁能解答?生:20×3=60(棵)师:用到了一个乘法口诀,二三得六这没错,为什么得到一个60?懒羊羊:第一天收了12棵,第二天收了12棵,第三天收了12棵,第四天收了12棵。
(学生将信息改为“每天收12棵白菜,收了4天,一共收了多少棵白菜?)师:怎么列式?为什么列成12×4?这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题,能知道它的结果吗?二、研究算法:师:所学过的乘法口诀最多是九九八十一,这个12×4没有现成的口诀可算。
(要求学生拿出白菜图,课件用小圈代表白菜,一行有12个圈,有4行)把自己的想法结合这个图,在图上圈一圈,画一画,用算式的形式写下来。
(学生独立试算后反馈)材料一:将1行12个全圈起来,圈了4行。
师:得到的结果是多少?48是怎么算出来的?老师觉得他是在加(板书算式:12+212+12+12=48)大部分同学没有用加法来算,为什么不用加法来算呢?要是12×5得几个12相加,12×15呢?有点麻烦,正因为如此,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材料二:每行分别圈出10个与2个,分别圈出4组。
生:先把4个10乘起来是40,再把剩下的4个2乘起来是8,加上去。
板书:10×4=402×4=840+8=48师:面对12×4时,为什么会用这种方式圈啊?算啊?×生:10比较好算,再把个位上的数乘起来比较简单了。
生:没学过12的乘法口诀,最多只学过九九八十一,可以先把它的十位乘起来。
师:以前的口诀不太好用了,想到用整十数去乘,把12拆成10和2,你们的方法就叫拆,拆的有没有道理?每个12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10,一部分是2,有4个10,有4个2(引导学生看图)10×4算的是这部分,2×4算的是这部分,明明12×4是一道乘法,为什么后来是40+8,这是什么意思?生:不加不行,它让我们算总和,没让我们拆散了再算。
乘法结合律听课笔记
乘法结合律听课笔记
目录
1.乘法结合律的定义
2.乘法结合律的实例
3.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4.如何运用乘法结合律简化计算
正文
在数学中,乘法结合律是一种基本的运算法则。
它指的是,在进行乘法运算时,无论以哪两种数相乘,其结果都是相同的。
换句话说,当我们对三个数进行乘法运算时,可以任意改变乘法的顺序,其结果不会发生改变。
这就是乘法结合律的定义。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我们有三个数 a、b、c,那么根据乘法结合律,(a×b)×c = a×(b×c)。
这就是乘法结合律的实例。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实例来更好地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含义。
乘法结合律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比如,当我们需要计算一个很长的乘法式子时,我们可以利用乘法结合律,先计算其中两个数的乘积,然后再将结果与第三个数相乘。
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计算的步骤,提高计算的速度。
总的来说,乘法结合律是一种非常基础但又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的简便运算》听课笔记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法的简便运算》听课笔记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乘法的简便运算》听课笔记简便计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运算定律,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部分,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是综合性较强的教学。
尽管如此,陆老师把这节课处理得非常到位。
教学片断:
教师:2536=?
(投影显示)
小组活动:1、先独立写计算方法,再小组内讨论,记录员汇总方法;
2、评出小组内最简便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评析:个体、小组合作交代清楚,学生很快的投入学习。
)
汇报交流得出以下3种方法:
1、2536
=1004 36
2、25 36
=25 (40-4)
3、2536
=2549
=100364 =2540-254 =1009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
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36004 =1000-100 =900
=900 =900
教师:这3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通过比较:得出最优化的是方法3.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评析:三种答案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发现了整百、整千数与其他数运算较简便,其中第2、3种方法抓住4与25相乘非常简便,于是想方设法对36进行分解,因此都把握住了这道题的关
键,所以都是正确的;两种解法的区别是,分解的方法不同,第2种解法是用减法进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分配率,第3种解法用乘法进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交换率和结合率。
方法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处。
陆老师在处理这环节上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教学,首先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讲清自己的算法,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简便的共同之处结果是整百数、整千数与其他数运算较简便。
如果在归纳小结这个环节上老师让学生互动表现,并用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补充完成。
并加强巩固,学生会更能找到最简便的方法。
)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