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_横向产业研究
产业融合文献综述
产业融合文献综述产业融合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
产业融合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化,产业融合逐渐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产业融合的本质是产业间的交叉和融合,包括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共赢、融合发展等,通过相关产业之间的联动合作和互相渗透,实现资源、技术、市场等要素的互补与优化配置,形成新的产业价值链和供应链,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创新发展。
一、产业融合的内涵与特点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领域之间的融合与交叉,是新经济形态的重要特征。
产业融合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融合,即不同产业领域之间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利用;二是技术融合,即不同产业领域之间技术的交叉和融合;三是市场融合,即不同产业领域之间市场的整合和共同开发;四是管理融合,即不同产业领域之间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的交流与融合。
产业融合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元性,即不同产业领域之间的融合形式多样,包括横向与纵向融合,以及同质与异质融合;二是综合性,即产业融合是多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资源、技术、市场、管理等要素的综合交叉融合;三是创新性,即产业融合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四是良性性,即产业融合是追求合作共赢、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良性发展方式。
二、产业融合的影响及优势产业融合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影响和优势。
一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通过促进产业融合,不仅可以实现不同产业间资源、技术和市场的有机结合,还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和壮大,拉动地方经济和全国经济的增长;二是对产业的优化作用,通过产业融合可以实现资源、技术、市场等产业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整合,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益和降低成本,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三是对企业的创新作用,通过产业融合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技术交叉和合作创新,推动企业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四是对社会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融合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带动相关产业和产业链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就业率和人民生活水平。
产业融合专题PPT课件
VS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和产品不 断涌现,为产业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产业 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产生了诸如智能制造 、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同时,技术创新 还为传统产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机会,使 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
市场需求
总结词
市场需求是产业融合的另一个重要驱动力,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企业需 要不断创新和拓展产品和服务范围,以满足 市场的需求。
详细描述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实践案例包括智能制造、定制化生产、工业互联网等。这些案例 通过将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物流、金融等服务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服
务水平,同时也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农业与旅游业融合
总结词
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可以实现农业的多元化经营和旅游业的 丰富化发展,为双方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市场空间。
详细描述
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了企业间的合作和融合。 例如,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关注度提高, 健康产业与环保产业开始融合,产生了诸如 健康环保食品、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同时, 企业也需要通过与其他产业的合作,共同开 发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政策支持
总结词
政策支持是促进产业融合的又一重要因素,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引导和 推动产业的融合与发展。
互联网时代
总结词
数字化与网络化
详细描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与交流,为产业融合 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03
产业融合的驱动力
技术创新
总结词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融合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技术革新和升级,可以促进产业 间的交叉融合,创造新的产业形态和商 业模式。
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目录什么是产业融合产业融合的结果产业融合的类型产业融合产生的效应动因分析产业融合的演进方式产业融合的效应分析一、什么是产业融合从不同角度分析产业融合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其概念主要归结为4类:1、从信息通信产业角度看,产业融合是在技术融合、数字融合基础上所产生的产业边界模糊化,最初指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视业的“三网融合”。
2、从原因与过程看,产业融合是从技术融合到产品和业务融合,再到市场融合,最后达到产业融合,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3、从产品服务和产业组织结构看,伴随着产品功能的改变,提供该产品的机构或公司组织之间边界的模糊。
4、从产业创新和产业发展看,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在技术与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型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
二、产业融合的结果产业融合的结果是出现了新的产业或新的增长点。
三、产业融合的类型从产业角度,产业融合可分为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类。
产业渗透是指发生于高科技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边界处的产业融合;产业交叉是指通过产业间的功能互补和延伸实现产业融合,往往发生于高科技产业产业链自然延伸的部分;产业重组主要发生于具有紧密联系的产业之间,这些产业往往是某一大类产业内部的子产业。
四、产业融合产生的效应产业融合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发展趋势来进行讨论,当前,产业融合已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融合是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它所产生的效应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促进了传统产业创新,进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
由于产业融合容易发生在高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产业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在客观上提高了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取代了某些传统技术、产品或服务,造成这些产业市场需求逐渐萎缩,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下降;同时产业融合催生出的新技术融合更多的传统产业部门,改变着传统产业的生产与服务方式,促使其产品与服务结构的升级。
产业融合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在本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在我们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是真正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
由于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关键。
安徽是个农业大省,县域经济不仅基础薄弱,而且经济结构中存在着第一产业比重过大,加工工业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的产业结构严重不平衡状况;同时,作为主导产业的农业,其经营管理主要为粗放式的种植、养殖业为主,农副产品转化和深加工的水平很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困难。
因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寻求新的发展方式,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成为安徽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一、产业融合的意义和作用产业融合是指以一种相对较新的技术作用于传统产业或其他产业,使得两种产业或多种产业融合为一体,从而发展出新的产业或合成产业。
它的最大作用在于通过融合不仅能发挥原来各自的优势,而且重要的是突破了固定化边界的产业分力限制,打破了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纵向一体化的市场结构,塑造出新型横向结构,产生边缘、交叉产业,促生新的产业领域,产生新的经济式样,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通过产业融合,还能拉长产业链条,聚集并能释放出原产业内部所具有的潜力,产生1+1>2的效果;产业融合还能实现经营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的变革和创新,实现各市场要素的重新有效率的配置,使工业的手段、农业的资源、农村劳动力等各种要素更好地结合,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产业融合在我国的经济领域已经有较为成功的先例。
在工业经济领域,最有影响的是把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到传统的商务活动中,形成了电子商务。
家电、通信和IT行业的产业融合上,也取得巨大的成功。
国内著名的联想、海信、海尔等企业都在产业融合上大做文章。
现在从事IT行业的企业进军家电和通信产品,从事家电行业的企业进军通信和IT行业已经十分普遍,电子报刊、在线超市、家庭银行、多媒体网站等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
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产业融合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产业融合不仅改变了传统产业的运作模式,更在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就业和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产业融合的内涵、动因、路径及其影响,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我们将对产业融合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通过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探讨产业融合的动因,包括技术进步、市场需求、政策推动等。
接着,我们将分析产业融合的主要路径,如产业交叉融合、产业链整合、产业创新融合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产业融合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其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本文还将关注产业融合中的挑战与问题,如资源配置、市场竞争、制度创新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我们将对产业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现象,其理论基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产业经济学、创新理论、系统科学等。
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在于不同产业之间的边界模糊化和交叉渗透,这种变化源于技术进步、市场需求、政策推动等多方面因素。
技术进步是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不同产业之间的信息流通和资源共享变得更加便捷,产业边界逐渐模糊。
这种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催生了新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了产业融合的发展。
市场需求的变化也是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产业的单一产品和服务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产业融合,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种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和创新。
产业融合产业兴旺的原因
产业融合产业兴旺的原因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交叉融合,形成新的产业模式和业态。
通过产业融合,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推动产业的兴旺发展。
产业融合产业兴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产业融合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
例如,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可以实现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农业和新兴科技的融合可以实现精准农业,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产业融合可以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可以促进技术和知识的交流,激发创新的火花。
通过融合创新,可以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例如,文化产业和科技产业的融合可以推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
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带动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
第三,产业融合可以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
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可以实现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形成更加完整和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通过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可以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利润率。
例如,汽车制造业与电子产业的融合可以实现智能汽车的生产,延伸产业链上游的核心技术和下游的智能化服务。
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可以带动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产业融合可以促进经济的协同发展。
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可以形成产业协同效应,实现经济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通过产业融合,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技术的交流、市场的拓展,促进产业的共同发展。
例如,新能源产业和传统能源产业的融合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减排目标的实现。
经济的协同发展可以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融合产业兴旺的原因主要包括资源的优化配置、创新能力的提升、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以及经济的协同发展。
产业融合不仅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也可以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创新引领,提升产业融合的水平和质量,实现产业的兴旺发展。
产业融合文献综述
产业融合文献综述产业融合是当前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趋势,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产业融合文献综述是对国内外学者在产业融合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助于深入理解产业融合的内涵、形式和作用机制。
一、产业融合的概念和内涵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和产业价值链,从而实现资源与要素高效配置、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
产业融合的内涵包括产业间的组织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和价值链融合等多个方面。
产业融合不仅仅是各个行业之间简单的合并和收购,更多是在资源共享、技术互补、市场整合的基础上实现各产业之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形成新的产业生态体系。
二、产业融合的形式和特征产业融合的形式和特征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垂直融合、产业链的横向融合、产业链的纵深融合和产业链的全球融合。
产业链的垂直融合是指上下游产业间因技术、市场、资本链等方面的联系而发生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产业链长度的延伸或缩短、产业链的竞争与协同等方面。
产业链的横向融合是指不同产业间因技术、市场、资源等方面的联系而发生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产业间的交叉融合等方面。
产业链的纵深融合是指在产业链上下游融合的基础上,各个环节间进一步发生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产业链内部的协同融合、创新融合等方面。
产业链的全球融合是指具有全球视野的产业链因素在国际范围内发生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全球资源配置、全球市场竞争等方面。
产业融合的形式和特征体现了产业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领域间的融合,丰富了产业融合的内涵和形式。
三、产业融合的作用和影响产业融合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产业融合能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增长方式转变。
通过不同产业间的融合,可以形成更具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产业链,提高产业总体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产业融合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产生和应用。
产业融合与产业组织创新关系研究
产业融合与产业组织创新关系研究【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经济的到来,产业融合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并在越来越多的产业中拓展。
因此,对产业融合及产业融合过程中产业组织创新进行研究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着重分析了产业融合对产业发展中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以及企业组织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得出产业融合是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的有效途径,也是产业变迁与产业发展重要方式的结论。
【关键词】产业融合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一、产业融合与市场结构所谓市场结构,指的是对市场竞争程度以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换言之,一个特定市场中的各个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作用、比例关系以及它们在市场上交换商品的特点,即形成了具体产业的市场结构。
从根本上说,市场结构是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一个产业的市场结构问题,其实质就是该产业的竞争性(或者说是垄断性)程度问题。
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别化程度和进入壁垒,通常用市场集中度来描述和衡量市场结构的状况。
现行的市场结构理论认为,把有限的市场容量和各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动向结合在一起,就会造成生产的集中和企业数目的减少。
而在产业融合以后,市场结构会发生更复杂的变化。
产业融合能够通过建立与实现产业、企业组织之间新的联系而改变竞争范围,促进更大范围的竞争。
在产业融合过程中,来自其他产业的企业也会加入进来,竞争会进一步激化。
在产业融合之前,属于同一产业的企业群在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处于竞争关系,从产业的严格定义上看,超出产业之外就不能称为竞争关系。
但是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原先有固定化业务边界与市场边界的产业部门相互交叉与渗透,使产业之间由原先非竞争关系转变为竞争关系。
而且在此过程中还有大量来自其他产业的新参与者,使竞争程度进一步加剧。
竞争激化的过程中,必然有企业倒闭和企业吸收合并等悲剧发生。
在产业融合中,由于网络外部性等原因,也可能会出现某种形式的垄断。
国内外关于产业融合理论的研究综述
M丨经济论坛J 国内外关于产业融合理论的研究综述薛金霞 曹 冲(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云南丽江 674100)【摘 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从产业融合的概念、类型、驱动力、效应、特征、障碍等方面系统阐述产业融合深层次的研究进展,为有效推进产业融合的实践做出理论揭示。
【关键词】 产业;融合;综述产业融合研究最早始于1713年英国学者威廉·德汉在讨论光线的汇聚与发散中首次提出,随后扩展到气象学、生物学等众多领域。
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变革,首先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中出现了产业融合的相关概念。
1977年Baran和Farber提出了计算和通讯系统的融合。
1978年麻省理工大学Nicolas Negroponte用计算机业、出版印刷业和广播电影业的圆圈相互重叠交叉进而趋于融合的过程展示了三大板块预见性合并,并预测核心重叠部分将成为发展最快的创新领域。
[1]随后哥伦比亚公司主席威廉·帕雷在广播年会上阐述了新闻信息传播机制融合带来的新变革。
1983年伊契尔·索勒·普尔提出传播形态聚合电子技术把所有的传播形态融入到一个系统之中。
之后关于产业融合的研究层出不穷,国际上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内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产业融合出现了众多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对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揭示,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出产业融合目前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产业融合的概念1985年,英国学者赛哈尔认为“某一种技术范式向不同的产业扩散,促使这些产业出现技术创新,进而产生产业融合。
”[2]20世纪90年代,融合开始日益受到学者重视,从产业间渗透、产业边界融合、产品整合到市场融合,研究内容从原本的电子信息通讯、印刷、计算机等延伸到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文娱业等相关行业,产业融合的研究不断扩展同时不断深入。
美国学者格利斯坦和卡恩(1997)指出,“产业融合即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
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
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1. 前言产业融合是指将不同产业领域的企业、产业、技术、人才等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形成横向和纵向的产业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运营,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产业竞争力。
产业融合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涉及到产业结构、产业协同、产业链整合、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对产业融合理论进行概述和归纳,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2. 产业融合理论的概述产业融合理论是一种涉及工业、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合作、技术创新、人才共享等问题。
在产业融合理论的研究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2.1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通过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达到优化产业布局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2.2 产业链合作产业链合作是指在产业链上不同层次的企业之间进行协作与合作,构建集成化的产业链。
产业链合作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促进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2.3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指通过研发和应用新技术,促进企业和产业的发展。
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实现资源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2.4 人才共享人才共享是指通过人才的流通和合作,实现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和合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在产业融合中,人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 产业融合理论的研究进展产业融合理论研究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
在理论研究方面,产业融合理论主要包括产业融合的内涵和特征、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产业融合的政策环境、创新体系等方面。
在实践应用方面,产业融合已经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和区域得到广泛实践和探索。
3.1 产业融合的内涵和特征产业融合的内涵和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融合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包含了不同层次和领域的产业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二是产业融合强调产业间的互动和合作,形成横向和纵向的协同效应;三是产业融合体现了产业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四是产业融合具有地域和区域特色,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的产业融合存在一定的差异。
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第一部分一、产业:是指生产同类产品(服务)或可替代产品(服务)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二、产业边界:技术边界、业务边界、运作边界(每一个产业的边界都有其特定的基础平台与其配套条件)、市场边界。
三、产业融合的概述:(一)技术融合——产品和业务融合——市场融合——产业融合(二)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最终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
(三)产业融合的结果是产生新的产业或者新的增长点。
(四)可分为:1. 替代性融合(一种技术取代另一种技术)互补性融合(两种技术共同使用比单独使用时效果更好)2. 高科技产业对传统产业融合与渗透3. 替代性融合、互补性融合(并没有消除各自产品的独立性结合型融合(完全消除了原来各自产品的独立性而融为一体,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合)4. 全面融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业融合成一个产业)部分融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业由于技术创新或放松管制相互进入)四、产业融合的类型及表现图渗透型融合Array图三大产业的延伸型融合(互补性融合)延伸性融合主要是通过产业延伸赋予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使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形成融合型的新产业体系。
通常是在原本各自独立产品已经具有互补关系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也可以称为互补性融合。
延伸性融合更多的表现为第三产业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延伸,如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形成了现代农业,服务业向第二产业额的生产前期研究、生产中期设计和生产后期信息反馈过程的延伸形成了现代制造业、工业旅游等。
——重组型融合。
例如,第一产业农业通过生物链把产业内部的种植业、养殖业和畜牧业等产业重新整合,从而融合形成生态农业新业态;第三产业里金融业的银行、证券、保险的混业经营,也是重组型融合的重要代表。
四、产业融合的特征(一)产业融合本质上是一种产业创新不同产业之间交叉融合催生了新的产业,并成为原有产业内部的一个新的分工部门。
(二)产业融合往往发生在产业边界处产业具有横向边界与纵向边界动态性,产业融合往往发生在产业边界处。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作者:王寅来源:《看世界·学术下半月》2020年第08期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是农村产业兴旺的关键。
当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农村三个产业之间联系程度不高、产业链条不长、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业资源利用不足、农村要素配置不合理等方面。
因此,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由过去的产业链连接向价值链延伸拓展,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催生出农村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必将是新形势下乡村产业发展的趋势所在。
本文通过对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的主要模式归纳,分析当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融合;主要模式;对策建议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是农村产业兴旺的关键。
当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农村三个产业之间联系程度不高、产业链条不长、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业资源利用不足、农村要素配置不合理等方面。
为此,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由过去的产业链连接向价值链延伸拓展,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催生出农村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必将是新形势下乡村产业发展的趋势所在。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主要模式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指的就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以利益联结为纽带,通过产业联动、技术渗透等方式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其他服务业整合在一起,使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实现,正踏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业潜在功能不断被开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新模式不断涌现。
产业融合的经济学分析
谢谢观看
产业融合的经济学分析
01 文献综述
03 实证分析 05 结论
目录
02 理论框架 04 政策建议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产业融合成为一种趋势,对全 球经济格局和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次演示将对产业融合的经济学进行分 析,首先梳理相关文献,然后构建理论框架,接着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产业融合 的实际效应,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企业层面:
1、积极拓展与相关产业的合作,寻找融合发展的机会和突破口,实现资源共 享和优势互补。
2、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3、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寻求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完善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 能力。
消费者层面:
1、提高消费者对产业融合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引导消费者需求,拓展市 场空间。
理论框架
产业融合的动力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技术创新通过打破 行业间的技术壁垒,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融合;市场需求则通过消费者需 求变化,引导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产业融合;政策推动则是政府通过政策引导 和扶持,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的效应主要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经济增 长通过资源优化配置、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实现;产业结构优化通过产业结构 升级、产业转移和产业链完善实现;企业竞争力提升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 和市场拓展实现。
产业融合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横向融合、纵向融合和混合融合。横向融合指同 一产业内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方式实现融合;纵向融合指产业链上下游企 业之间的融合;混合融合则是横向融合和纵向融合的综合。
实证分析
本部分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对产业融合的实际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以信息技术 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为例,通过对比分析10年来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和制造业的 增加值、就业人数和研发投入等指标,发现两产业的融合度在不断提高,且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日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著。然而,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融合壁垒、政策协调 等问题和挑战,需要加以和解决。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述评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述评芦千文【摘要】Promoting agriculture and non-agriculture convergence has become major policy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 The domestic research was sorted out and systemized on ideological origins, connotations, types, mechanism, influence, current situations, problems, proposals of rural industrial convergence. It was believed that "convergence among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n rural China"was still a new concept, and the majority of research was descriptive work, such as experience summarization, investigation, case analysis and so on. Also, far less effort had been made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agriculture and non-agriculture convergence,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v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enterprises or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Meanwhile, it was not absolutely avoided the phenomenon of copying directly or moving the wrong experience. So, it could be considered that the current research was still in initial stage. The study would been improved or deepened on distinguishing traits and mechanisms of the convergence, drawing lessons from foreign experienc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key tasks at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future.%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重大政策导向。
产业融合方法
产业融合方法
产业融合的实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农业内部有机融合模式: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相统一。
2. 产业重组与融合:通过纵向融合(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条,纵深发展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横向融合(不同产业之间相互叠加,渗透融合形成新的产业类型)和交叉融合(在关键产业的引领下,以重要产业的价值链为切入点、以关键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支点,通过重组完全结为一体的整合过程)等方式实现。
3. 产业创新与融合发展:除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外,更多的是产业融合问题。
通过创新思维和方式,促进产业间的深度融合和发展。
这些方法为不同产业的融合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尝试。
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和思路
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和思路产业融合发展是指不同行业之间,不同领域之间,不同产业链关联之间的深度融合和合作,目的是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驱动的新经济时代到来,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战略选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和思路。
一、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1.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数字经济已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实体经济则是实现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
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数字技术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将传统实体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产业链的纵向融合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融合已成为产业发展的趋势。
通过产业链的纵向融合,不同产业环节之间的利益捆绑更加紧密,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创新和降低成本的目标。
3.产业链的横向融合除了纵向融合,产业链的横向融合也是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趋势。
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可以带来更多的创新机会和协同效应,通过跨界合作和资源整合,实现更多的创新和市场机会。
4.产业融合的协同效应产业融合的优势在于协同效应的实现,通过资源整合和合作创新,可以实现更高效的产业运作。
比如,通过互联网技术,传统产业可以实现在线销售、供应链管理、支付结算等数字化运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5.国际产业融合的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产业融合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国际产业融合不仅可以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创新资源,还可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跨国合作和跨国并购是国际产业融合的重要方式。
二、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1.创新引领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创新的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产业融合的重要驱动力。
政府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产学研合作,培育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
2.政策引导政府的政策引导在产业融合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政府要出台支持产业融合的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土地配套等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提升。
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目录什么是产业融合产业融合的结果产业融合的类型产业融合产生的效应动因分析产业融合的演进方式产业融合的效应分析一、什么是产业融合从不同角度分析产业融合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其概念主要归结为4类:1、从信息通信产业角度看,产业融合是在技术融合、数字融合基础上所产生的产业边界模糊化,最初指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视业的“三网融合”。
2、从原因与过程看,产业融合是从技术融合到产品和业务融合,再到市场融合,最后达到产业融合,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3、从产品服务和产业组织结构看,伴随着产品功能的改变,提供该产品的机构或公司组织之间边界的模糊。
4、从产业创新和产业发展看,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在技术与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型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
二、产业融合的结果产业融合的结果是出现了新的产业或新的增长点。
三、产业融合的类型从产业角度,产业融合可分为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类。
产业渗透是指发生于高科技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边界处的产业融合;产业交叉是指通过产业间的功能互补和延伸实现产业融合,往往发生于高科技产业产业链自然延伸的部分;产业重组主要发生于具有紧密联系的产业之间,这些产业往往是某一大类产业内部的子产业。
四、产业融合产生的效应产业融合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发展趋势来进行讨论,当前,产业融合已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融合是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它所产生的效应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促进了传统产业创新,进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
由于产业融合容易发生在高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产业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在客观上提高了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取代了某些传统技术、产品或服务,造成这些产业市场需求逐渐萎缩,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下降;同时产业融合催生出的新技术融合更多的传统产业部门,改变着传统产业的生产与服务方式,促使其产品与服务结构的升级。
产业融合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产业融合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引言产业融合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经济体系现代化水平、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各个行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形成了诸多的产业交叉和融合。
本文主要通过对产业融合的调研,分析其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二、产业融合的基本概念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之间在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技术创新、合作开发、共享市场等方面展开的一种深度合作。
简单的理解是把不同的产业整合到一起,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链。
产业融合不仅仅是纵向领域内的互补协同,更是不同产业之间横向领域的创新与融合。
例如,移动互联网与传统线下商业的融合,即O2O模式,将传统商业领域与IT领域相融合;医疗行业和互联网领域的融合,即互联网医疗,是医疗产业与信息化领域的融合;产业融合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整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三、产业融合现状与趋势1. 现状当前,我国各个行业均已开始逐步向产业融合迈进。
如智能制造、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产业等。
而且,产业融合也已成为了推动整个现代产业体系升级的重要手段,助力了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发展。
2. 趋势未来几年,我国的产业融合发展将呈现出以下趋势:(1)趋势一:产业融合政策的加强和完善。
预计将在产业融合体系建设、政策制定、市场开发以及金融支持等方面,开展诸多积极的探索和创新。
(2)趋势二:产业融合的全面覆盖和深度推进。
随着智能制造、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产业等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各产业之间的融合,将更加深入,民生服务、医疗卫生、文化传媒等领域也将逐步向产业融合迈进。
(3)趋势三:产业链升级和差异化定位。
产业融合将促进供应链优化升级,推动现有产业链和集群优化,同时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差异化发展。
四、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1. 产业融合的经验不足:由于产业融合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各行业还缺乏有关产业融合的成功经验与典型案例。
网络融合下的产业交叉进入及企业横向兼并行为研究
引 言
Cadl将通 信 业 的 网络 融 合表 述 为 “ rnal 原来 由一个 部 门提供 的业 务 可 以 由另一 个部 门利 用相 关 但不 相 同的技 术来 提 供 ”【,并认 为这 种 技术 和业 务 的融合 使 得 网络 运 营商 之 间面 临一 种全 新 的竞 争—— 利 1 j 用不 同的 网络 平 台提 供相 似 的业 务 的竞 争 。在 网络 融 合 的背 景下 ,运 营 商可 以利 用 自身拥 有 的基 础 网络 设施 进入 其它 业 务领域 ,产业 间 的交 叉媒 介 竞 争得 以全 面 展 开 。多种 业 态之 间 的相 互进 入和 交 叉媒 介竞 争将 会产 生 新 的复合 市场 ,区域 市 场将 由单一 业态 的本 地 自然 垄 断结 构转 变 为复合 业 态 的双 ( 多 )寡 或 头垄 断 结构 。从复合 业 态 的角度 来 看 ,区域 市场 中 已经 存 在着 数 张并 行 的传输 网络 ,有 线 电视 网络 运营 商和 固定 电话 网络 运营 商将展 开 直接 的 交叉 媒介 竞 争 ,同时 它们 还分 别 面 临着移 动 电话 网络 运 营商 和直 播卫 星 网络运 营 商 的竞争 。美 国 《9 6年 电信法 》消 除 了 电信 、有 线 电视 与计算 机 产业 之 间 的界 限,揭 19 开有 线 电视运 营 商与 电信运 营 商之 间兼并 重 组 的序幕 。 此 同时 , 者们 开始 关 注通 信产 业 的兼 并行 为 , 与 学
第 1 第 3期 9卷
一 管理 学
网络 融合 下 的产 业 交叉进 入 及企业横 向兼 并行 为研 究
产业融合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产业融合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产业融合调研报告一、前言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之间的交叉融合与整合,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手段达到协同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目标。
本次调研旨在探究产业融合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机遇与挑战。
二、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1.多元化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正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正在迅速崛起,例如农业与互联网、制造业与人工智能的结合等。
多元化的产业融合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2.创新引领趋势产业融合不仅仅是产业之间的横向整合,还需要在纵向上进行技术、模式、管理等方面的创新。
只有通过创新引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因此,鼓励和支持创新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前提。
三、产业融合的机遇1.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不同产业的交叉融合可以引发新的市场需求。
例如,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催生了在线教育市场的迅速增长。
通过创新的产业融合,新的市场需求将继续涌现,为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动力。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产业融合,不同产业之间的资源可以实现共享和优化配置。
这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3.推动产业升级产业融合能够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传统产业可以借助新技术、新模式实现创新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新的产业优势。
四、产业融合的挑战1.技术转型难题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需要依赖先进的技术手段。
但推动技术转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并且风险较高。
因此,技术转型往往成为产业融合面临的一大挑战。
2.组织协同难题产业融合需要不同企业的合作与协同。
然而,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管理体制、文化差异等问题,往往会成为组织协同的难题。
有效解决组织协同问题对于产业融合的成功至关重要。
3.政策支持不足产业融合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但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对产业融合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导致产业融合进程缓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01-10[作者简介]林民盾(1954—),男,中国香港人,香港万城集团董事长,福建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研究生;杜曙光(1970—),男,山东东营人,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产业融合:横向产业研究林民盾,杜曙光(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现代产业横向上的相互交融,使得我们很难判断一个企业在传统产业结构里的具体位置。
同样,发展什么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变得模糊不清了。
现代经济以知识为主的高级生产要素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有形低级生产要素,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趋势。
在这个条件下,本文将传统产业结构纵向糅合并横向切断,分析商品的形成过程及相应的企业组织形式,并归纳出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营销服务三个核心元素的横向产业模式。
警示企业或区域寻找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横向产业,是更切合现代产业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横向产业;空间;高级生产要素;无边界企业[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80X(2006)02-0030-07【产业经济】2006年2月第2期(总215期)Feb.,2006No.2ChinaIndustrialEconomy观察现代产业,我们不难发现,三次产业的纵向结构由于其横向的相互交融变得更加复杂。
我们有时很难确定某个行业或产业在纵向的具体位置。
在全球知识经济的浪潮下,知识已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知识、创新与科学技术已经贯穿在所有的产业内,各行各业都将新技术和新知识应用于创新产品或是提升产业能力,知识对所有产业的渗透、融合及生产方式的模块化分工,迫使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什么产业应该发展、什么产业应该淘汰,同样也不能简单地判断什么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或动力。
一、横向产业的提出现在我们熟悉的三次产业分类法是费希尔和克拉克等人在20世纪30—40年代提出的,即把产业门类划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
这一产业分类方法提出后,得到广泛的认同,并一直沿用至今。
它划分的依据是物质生产中加工对象的差异性,即是自然物还是非自然物(经过初步加工的资源)。
以此来划分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并将剩余部分归为第三产业。
也就是说,第一产业是取自于自然界;第二产业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其余的全部经济活动统归第三产业。
从其分类的立论基础上可以看出,这一产业分类法主要是揭示了以非自然物为生产劳动对象的工业发展,是以当时工业时代的产业经济发展为现实背景。
1.商品形成的三个过程经济学的研究源于对商品的研究,任何产业的具体行为,都是一个完整的商品(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生产过程,其过程就是对预期商品的规划、研发、制造和销售,最终目的都是生产商品并把商品转移至消费者,在此过程中创造价值,表现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中国工业经济首先打破商品为最小研究“单位”的传统假设,按商品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作为元素对其进行分割,分割为商品的三个过程元素,即规划设计、生产制造、整合(集成)营销与专业服务。
一是以知识为主体的商品规划、研发、设计元素;二是以体力劳动配合知识工具为主体的商品制造元素;三是以知识为主体的营销战略、营销管理、客户服务的专业服务等元素。
商品是研究经济问题的基本因子,它可以是有形的农副产品、工业产品,也可以是无形的服务与技术产品。
2.完成商品对应的三个组织传统的企业就是为完成整个商品过程的组织。
这里,打开企业“黑盒”,将其分离为三个组织。
这三个组织与商品形成的三个元素一一对应。
这三个组织是:从事未来商品的规划、设计、研究等前期工作的以智力劳动为主的组织;从事商品制造过程的以体力劳动为主、脑力劳动为辅的组织;从事商品的集成、销售策划、渠道管理等市场活动及专业服务的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组织。
企业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企业为商品所安排的活动,其根本的行为就是为了实现这三个重要的环节或组织,即规划商品、生产制造商品、整合商品并实现销售与服务。
任何一个传统的企业,以至该类型的行业,再延伸到各个同类行业的产业范畴,只要是从事商品活动或广义的商品价值创造过程,它都包括这三个完成商品过程不可或缺的组织。
钢铁工业、纺织工业、电子工业、农业、渔业、银行、软件业等各行各业,都需要规划与设计产品、生产制造产品,最后进行销售和营销服务活动。
企业的价值创造主要体现在这三个组织内。
利用这些组织可以抽象出具体的产业范畴,分离为商品生产的元素共性,而且不受传统行业或产业分类的局限。
现代企业可以选择为商品中具有共性的元素服务。
也就是说,现代企业不再是完成整个商品的组织,它只是完成商品的其中某个功能模块的组织,即研发型企业、制造型企业或营销型企业。
3.横向产业模式把商品生产过程的三个核心元素及企业对应的三种组织形式推广到产业的组合中,对传统产业组合的纵向结构合并、糅合后,从横向切断,分成三个层次:研发产业、制造产业和营销产业。
传统上,我们研究的顺序是:商品—企业—产业。
相关商品以及相关企业的类聚就是传统的产业归类。
如果我们不是从相关商品、相关企业来分析,而是从商品的形成过程来分析,那么,从广义的角度来讲,任何一个商品的形成都可以归纳为这三个中间过程。
渔农商品的前期育种,工业商品的前期研发,服务商品的前期规划都是商品形成过程的第一阶段,即研发过程;渔农商品的养殖、工业商品的生产制造、服务商品的制作都是商品形成的第二阶段,即制造过程;渔农、工业和服务的最终商品如何成功地转移到用户都是商品形成的第三阶段,即营销服务过程。
如图1所示,在商品世界里,传统产业结构里生产的任何商品,都存在着商品形成的三个过程和与之对应的完成此过程的企业组织结构,这是一个重要的共性。
此外,横向产业结构研究与关注的是商品形成过程的属性,而不是商品物化来源的属性。
这种属性可以横向贯串于传统三次产业的任何商品,不管他是取自于自然物还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或是其他商品经济活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研发型企业的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基因研究企业的产品,可以应用于农、牧(传统第一产业),可以应用于医药(传统第二产业),也可以应用于侦探、保健(传统第三产业)。
IT企业,其产品也一样广泛应用在传统的三次产业内。
这样分类的另一个重要含义,是在横向产业的价值链中,不同的元素在商品形成过程中价值的增加是不等量的,而且是异质的。
其原因在于,它们对传统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控制和拥有的研发产业制造产业营销产业商品图1横向产业结构程度不同,特别是它们获取、运用知识生产要素的能力不同。
但是,企业在创造价值的整个过程中,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各自的资源优势,这包括它们对知识掌握和应用的能力,也包括它们所在空间(区域)对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
横向产业价值链不同节点创造价值能力的不同,是直接导致传统企业或产业内部的分工、部门迁移及放弃部分部门等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发企业只做研发,不做生产也不做商品销售;生产企业只做商品制造,不做前期研发也不做商品销售;而商品销售企业只做销售,不做研发也不做生产。
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出现,进一步改变了“大而全”的企业观念。
传统经济学中把企业作为单个的经济元素,作为一个“黑盒”的假设也严重遮蔽了经济学的研究视野。
现代社会按照商品形成过程的三个核心功能模块分工协作,重新组织企业行为的现象越来越多,而且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协同效应。
二、横向产业模式要素分析1.知识在横向产业中的不均匀分布随着技术的发展,知识在生产产品过程的渗透与运用,生产要素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即传统生产要素的比重在下降,高级生产要素的比重在上升。
传统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以天然禀赋资源为主的生产要素;高级生产要素是指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为主导的新生产要素。
有关资料表明,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其高级的无形生产要素与传统的有形生产要素的比例,1980年约为1∶1,2000年这个比例上升至4∶1。
如表1所示的横向产业核心元素中,知识在三个环节上的含量不均匀表现,及高级生产要素和传统生产要素在商品形成过程中的分布不均匀表现,是导致横向产业出现的根本原因。
知识自始至终参与商品活动的整个过程,从企业开发什么产品,采取什么手段进行生产,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进入什么市场,提供什么服务,选择什么空间位置等,无不渗透知识的因素。
企业的战略研究是纯知识的行为,产品的研发是知识为主导,制造的过程,设备、工艺、技术、管理的运用也是知识的过程,销售与营销也是知识的过程。
即使是传统的农业生产,一样需要培育、挑选优良品种,需要选择或培养肥沃土地,需要寻找市场销售。
不难看出,任何一个产业的商品活动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的知识贯穿其中。
表1知识在横向产业中的不均匀分布知识(含量不均匀)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空间位置(生产要素分布不均匀)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同样,这三个环节对高级生产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依赖也是不均匀的,第一个和第三个环节更多地依赖高级生产要素,较少需要传统生产要素,而第二个环节则相反。
这种不平均的知识结构和生产要素不均匀的配置就容易造成三个环节的相对优势和劣势,其企业或产业所拥有和掌握完全知识的要素环节,就成为其具有相对优势的要素环节;相反,只是局部掌握或是不能掌握其知识的要素环节就成为相对劣势的要素环节。
我们可以推理:单个企业完成某商品过程所拥有和掌握的知识不是全部,而是局部的,为完成这个商品的过程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也是片面的、局部的。
企业之所以能够生存和发展,一定是掌握了某种局部的知识,而且是完全地掌握和熟练地应用,从而利用这些完全掌握的知识,形成企业的核心元素。
这个核心元素相对于完成商品的其他过程更具竞争优势。
所以,企业可能选择放弃生产这类商品的弱势环节,让其他有相对优势的企业来完成它未能完成的商品部分。
2.横向产业对生产要素的不均匀依赖高级生产要素和传统生产要素在不同空间的不均匀表现,同样是导致横向产业对空间选择的重要原因。
传统生产要素是根植在空间这一特定的区域,具有强烈的黏着性,不会轻易被移动;高级生产要素的隐性知识生产要素也一样具有黏着性,它们都依附在特定的空间。
这就迫使企业向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移动。
传统产业的移动大多是依照这样的规律,横向产业也一样遵循这样的规律。
不同的是,现代企业的移动不是整个企业的移动,而是局部的移动、模块的移动、横向产业的移动。
最典型的是美国软件企业,规划设计在美国进行,软件生产在印度进行,销售服务在全世界进行。
中国香港的服装企业,设计在香港公司或是法国公司,制造在中国大陆生产,销售及服务遍布全球。
香港的现代农业,其农产品的基因改造在香港的高楼大厦里进行,生产基地在内地的海南省,营销策划在香港,销售市场在全球。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