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传感器总结
火车测速
![火车测速](https://img.taocdn.com/s3/m/4cc4203f58fb770bf78a55a3.png)
高铁测速方法:1、使用高铁测速雷达,一种用于铁路客运或货运车辆监测的终端设备,通过检测铁路线路上的行驶车辆,向驾驶员或调度员提供车辆的实时速度、以及距监测设备的实际距离信息,从而提示其控制车辆行驶速度,防止碰撞发生。
2、轮轴脉冲转速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的种类很多,有磁电式、光电式、离心式、霍尔式等转速传感器。
其中轮轴脉冲转速传感器在高速铁路中应用较为广泛。
轮轴脉冲转速传感器测速的基本工作原理:利用车轮的周长作为“尺子”测量列车走行距离,根据所测距离测算列车运行速度,其基本公式为:V=πDn/3.6式中,π=3.14,D为车轮直径,n为车轮转速。
从上式可知,测量列车速度就是检测列车车轮转速和列车轮径。
脉冲转速传感器安装在轮轴上,轮轴每转动一周,传感器输出一定数目的脉冲,使脉冲频率与轮轴转速成正比。
输出的脉冲经隔离和整形后直接输入计算机CPU进行频率测量,再经换算从而得出车组速度和走行距离闭。
3、惯性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测量加速力的电子设备。
加速力是物体在加速过程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是常量或变量。
一般加速度传感器根据压电效应原理工作,加速度传感器利用其内部由于加速度造成的晶体变形产生电压,只要计算出产生的电压和所施加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就可将加速度转化成电压输出。
还有很多其他方法制作加速度传感器,如电容效应、热气泡效应、光效应,但其最基本的原理都是由于加速度使某种介质产生变形,通过测量其变形量并用相关电路转化成电压输出。
轮轴脉冲转速传感器也存在一定缺陷:即车轮空转或打滑会使列车速度的测量结果存在误差,为解决此类问题,在列车车轴上加装一个加速度传感器,配合脉冲转速传感器使用。
该方式工作原理:在列车打滑期间,把机车的内加速度作为测速的信息源,该信息与车轮旋转的状态等信息不相关,而在其余工作时间仍用轮轴脉冲传感器测速,所以该方式称为基于惯性加速度传感器的测速。
在车轮打滑时,由加速度传感器测得加速度及车轮打滑前加速度的倾斜分量,而计算出车轮打滑时的列车运行加速度,再将该值积分即得车轮打滑时列车实时运行的速度。
高铁列车运行状态感知技术研究
![高铁列车运行状态感知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4c002b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8.png)
高铁列车运行状态感知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人们对于交通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速铁路系统作为一种快速、安全、舒适的交通方式,已经在我国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铁出行。
但是,在高铁列车运行过程中,多种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列车的安全与稳定性,这就需要运行状态感知技术,对高铁列车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
一、高铁列车运行状态的重要性高铁列车作为一种高速列车,它的运行速度通常在300km/h左右。
高铁列车在高速运行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风险和挑战,比如说承载重量、外力干扰、雪天霜冻、雷雨交加等情况。
这需要高铁列车具备足够强的抗风、抗震、抗压和抗干扰等能力。
如果高铁运行状态出现问题,既可能导致列车的安全事故,还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列车运行,造成列车晚点等后果,因此,对于高铁列车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铁列车运行状态感知技术的应用高铁列车运行状态感知技术主要是通过各种传感器、信号采集器等监测设备实现的。
传感器可以帮助我们实时检测高铁车轮、铁路道床、气压等多种参数,同时也可以对高铁列车外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
运用运行状态感知技术,可以让列车管理中心实现对列车进行全面、实时、准确的监控,可以更快速地掌握列车运行状况,预测出列车运行发生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降低高铁列车运行事故的风险,从而保障列车的安全性。
三、高铁列车运行状态感知技术的发展历程高铁列车运行状态感知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科技领域的持续创新和进步的过程。
1. 早期的运行状态感知技术主要借助机车驾驶员,通过手动的方式,记录列车的机械运行数据,如速度、油量、牵引力等信息。
这种方式需要人工干预,很难满足大规模、高效率的数据收集需求。
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开放,自动感知技术逐渐应用于高铁列车的运行状态监测。
通过各种传感器安装在列车的不同部位,来实现高铁列车不同部件的运行数据检测和收集。
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各种信息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和处理,为列车管理系统提供更精确、更及时、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振动监测与分析技术在高铁系统中的应用
![振动监测与分析技术在高铁系统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91559c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e.png)
振动监测与分析技术在高铁系统中的应用高铁是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其速度快、准点率高、舒适度好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然而,高铁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噪音、颤振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列车的安全运行,因此振动监测与分析技术在高铁系统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一、振动监测的意义振动监测是一种通过检测物体振动状态来得出其结构完整性和运行状态的一种技术手段。
振动监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车辆、飞机、舰船等领域,也逐渐应用于高铁系统中。
高铁在行驶过程中会受到地面的震动、风险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会产生负面影响。
振动监测技术可以实时检测车辆的振动状态,及时发现车辆的异常振动,进而对车辆进行调整和修理,确保安全稳定的运行。
二、振动监测技术的应用(一)传感器技术振动监测需要借助传感器技术,通过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车辆振动的数据。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使得高铁系统的振动监测变得更加精确、高效。
(二)数据分析技术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处理,从而得出车辆的振动状态。
数据分析技术包括信号处理、数据建模、机器学习等多个方面,各个方面的技术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对车辆状态进行识别和判断。
(三)智能化系统高铁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因此振动监测系统也逐步依靠智能化系统进行推进。
智能化系统可以自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输出车辆的状态,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并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三、振动监测技术在高铁系统中的应用案例振动监测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手段,在高铁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几个具体案例:(一)华北高速铁路华北高速铁路是国家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之一。
为了确保车辆的安全运行,华北高速铁路采用了振动监测技术,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振动监测技术,可以发现车辆的异常振动,并且可以及时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高铁的安全稳定运行。
传感器总结报告范文
![传感器总结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21e3d8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4.png)
传感器总结报告范文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传感器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发展,并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讨论。
通过对传感器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传感器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和价值。
引言:传感器是指能够感知和检测现象或物体的物理量,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如今,传感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医疗、农业、环境监测等。
传感器能够实时采集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我们所处的世界。
工作原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取决于其测量物理量的特点。
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包括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以温度传感器为例,它采用了热敏原理,通过测量环境温度引起的电阻变化来反映温度变化。
光敏传感器基于光电效应原理,通过测量光线的光强或能量来感知环境中的光照强度。
压力传感器则利用了压阻效应,通过测量物体对传感器施加的压力大小来判断压力变化。
分类:传感器可以按照不同的原理和应用来进行分类。
按照工作原理,传感器可分为光学传感器、电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按照应用领域,传感器可分为工业传感器、医疗传感器、环境传感器、农业传感器等。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满足各个领域的需求。
应用:传感器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工业领域,传感器用于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湿度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医疗领域,传感器用于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如心率、血压等,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环境监测领域,传感器用于检测和监测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如大气污染物、水质污染等,以保护环境和人们的健康。
在农业领域,传感器用于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参数,以帮助农民科学种植和管理农作物。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感器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传感器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型化:传感器将会越来越小巧,可以集成到更多的设备和系统中,以实现更多的功能。
轨压传感器工作原理
![轨压传感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c779c2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0.png)
轨压传感器工作原理
轨压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铁路轨道上轮轴通过时施加的压力或力的传感器。
它工作的原理基于压电效应。
轨压传感器通常由一对电极和一个压电材料组成。
压电材料通常是一种具有压电效应的晶体,如石英或陶瓷。
当轮轴通过轨线时,轮轴对轨道施加压力。
这个压力通过轨道传递到轨压传感器上。
压电材料受到压力作用时,会产生电荷分离并产生一个电压信号。
电压信号可以通过电极与传感器连接的电路进行测量和分析。
根据电压信号的大小,可以得出轮轴施加的压力的大小。
轨压传感器的优点是其高精度和快速响应。
它可以实时监测轨道上的压力变化,并为铁路运营者提供有关轨道状况的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轨道维护和安全管理。
CRH动车组驱动装置的故障与预警系统
![CRH动车组驱动装置的故障与预警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9684a80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9.png)
CRH动车组驱动装置的故障与预警系统在高铁列车运行过程中,动车组驱动装置的稳定运行对列车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动车组驱动装置可能发生故障,给列车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及时发现并处理动车组驱动装置的故障,预防列车出现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预警系统。
一、动车组驱动装置故障的原因分析动车组驱动装置故障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零部件老化、设备损坏、电气故障等。
这些原因可能导致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行驶不稳定、速度波动、噪音异常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列车的安全性。
因此,需要对动车组驱动装置的各项设备和部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二、动车组驱动装置故障的预警系统设计为了及时发现动车组驱动装置的故障,提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感器监测:通过在动车组驱动装置上安装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如电流、温度、转速等参数,一旦出现异常,即时发出警报信号。
2. 数据采集与分析: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找出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预测可能发生的故障。
3. 远程监控与诊断:建立远程监控系统,由专业人员对动车组驱动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诊断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 预警报警:当监测系统检测到设备存在异常情况时,系统应能自动发出警报信号,提示相关人员及时处理,以防止故障进一步扩大导致严重后果。
三、动车组驱动装置故障预防措施除了建立完善的故障预警系统外,还应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减少动车组驱动装置故障的发生率:1. 定期检查维护:对动车组驱动装置的各项设备和部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
2. 增加备用设备:为了应对突发情况,应备足备用设备,确保在设备故障时能够迅速更换。
3. 培训人员技能: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增强他们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意识。
中国铁路信号系统智能监测技术
![中国铁路信号系统智能监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f34964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0.png)
中国铁路信号系统智能监测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高铁的快速发展,铁路信号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实现对铁路信号系统的智能监测,中国铁路部门开始引入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本文将介绍中国铁路信号系统智能监测技术的相关内容。
中国铁路信号系统智能监测技术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故障诊断与预警、远程监控与管理、数据分析与处理等。
在故障诊断与预警方面,中国铁路部门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例如智能传感器、
无线通信和物联网等。
通过将智能传感器安装在信号系统设备上,可以实时检测各种参数,例如温度、压力和震动等,以帮助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
当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
智能传感器会发出警报信号,并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给监控中心,以便及时进行处理和维
修。
在远程监控与管理方面,中国铁路部门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和网络,实现对信号
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监控系统可以实时获取信号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各种参数,例如设
备的工作温度、电压和电流等。
监控系统还可以通过远程存储和传输技术,将数据发送给
监控中心,以便进行分析和处理。
在数据分析与处理方面,中国铁路部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信号系统的运
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对大量的运行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和故障预测,可以实现对信
号系统的智能监测和预警。
当信号系统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智能监测系统可以自动发
出警报,并提供相关的故障诊断和处理建议,以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和修复故障。
高铁道岔系统的自动监测与智能化控制应用
![高铁道岔系统的自动监测与智能化控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8de66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8.png)
高铁道岔系统的自动监测与智能化控制应用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对于高铁线路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其中,道岔作为高铁线路的关键组成部分,起到了切换轨道的重要作用。
然而,道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变化、列车负荷等,这可能导致道岔的故障或者失效,进而影响高铁线路的正常运行。
为了保障高铁线路的安全运行,自动监测与智能化控制技术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手段。
高铁道岔系统的自动监测应用是指利用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等监测设备来实时获取道岔运行状态的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道岔系统的故障检测、故障预警与故障诊断等功能。
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道岔故障,并在需要时向维修人员发送警报信息,从而保障道岔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道岔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应用则是指利用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通过对道岔系统的各项参数、条件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实现对道岔的自动化管理和精确控制。
智能化控制系统能够根据道岔运行状态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控制道岔的切换速度、切换角度等参数,从而提高道岔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高铁道岔系统的自动监测与智能化控制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它能够提高高铁线路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避免因道岔故障而引发的停运和延误。
其次,它能够提高道岔的维护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了人工巡查和维护的工作量,降低了维护成本。
再次,它能够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持,为高铁线路的运行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高铁道岔系统的自动监测与智能化控制应用中,关键的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等。
传感器技术是实现自动监测的基础。
通过在道岔系统的关键部位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道岔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例如道岔角度、道岔齿轮的磨损情况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采用多种技术,例如光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道岔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相应的预警和处理。
高速动车组速度传感器解析
![高速动车组速度传感器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d7280ea58da0116d1749c9.png)
高速动车组速度传感器解析针对济南铁路局济南电务段济南高铁车载设备车间近期发生关于CTCS3-300T车载设备速度传感器相关故障,文章是对动车组速度传感器原理进行解析。
标签:速度传感器;脉冲;测速/测距;霍尔引言针对近期发生关于CTCS3-300T车载设备速度传感器相关故障,本论文是对动车组速度传感器原理进行有效分析。
1 速度传感器1.1 主要功能机车轴端光电转速传感器或霍尔磁电转速传感器是铁路机车车辆检测车轮转速的转速传感器,向动车组提供与车轮转数成比例的电脉冲信号。
当测得传感器输出脉冲频率f,车轮直径D时,列车速度v可由下式决定:式中:v-列车运行速度,单位:m/h;f-传感器输出脉冲频率,单位:Hz;D-车轮直径,单位:m;n-传感器一圈脉冲数(目前光电转速传感器每转输出脉冲数是200,霍尔磁电转速传感器输出脉冲数是80)。
1.2 工作原理光电转速传感器内光栅盘随机车车轴转动,红外发射管发出持续红外光,光栅盘转动将持续的红外光遮挡为断续的红外光线脉冲,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红外光线后输出对应的高、低电平,从而输出与车轮转速成正比的电脉冲信号。
其工作原理可用图1表示(通常光栅片挡住红外光时传感器输出低电平而未挡住红外光时输出高电平)。
霍尔磁电转速传感器的核心为霍尔感应头,在被测齿轮在旋转的过程中,齿顶和齿谷交替对准感应头内的霍尔元件,引起穿过霍尔元件的磁通量交替变换,霍尔元件将磁场转换成电流信号。
经后级处理电路处理后,输出频率与转速成线性比例的电压脉冲信号。
输出电路的基本原理如图3所示。
1.3 主要技术参数1.3.1 光电转速传感器参数电源电压(VDC):15×(1±15%)或24×(1±15%);工作电流(每路脉冲):<50mA;输出脉冲幅值(负载电阻3kΩ):高电平≥9VDC,低电平≤2VDC;相位差:1-2,3-4,5-6通道相位差为:90°±45°;转速测量范围:0~2500r/min;每转脉冲数:200;输出方波波形占空比:50%±20%。
高二传感器知识点总结
![高二传感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0216d3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2.png)
高二传感器知识点总结一、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将感知到的信息转化为电信号或其他形式信号的器件。
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医疗设备、汽车工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传感器的分类1. 按照测量物理量分类传感器根据其测量的物理量不同可以分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多种类型。
2. 按照传感原理分类传感器还可以按照其传感原理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传感原理包括电阻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电感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
3. 按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按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接触式传感器和非接触式传感器两种。
接触式传感器需要直接接触被测物体,而非接触式传感器可以通过无线、光学或者声波等方式进行测量。
三、传感器的特点1. 灵敏度高传感器能够感知到微小的变化,具有高的灵敏度。
2. 可靠性高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
3. 多功能性强传感器可以感知多种物理量,具有多功能性。
4. 体积小、重量轻传感器通常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和携带。
5. 自动化程度高传感器可以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四、传感器的应用1. 工业自动化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测量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等参数,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2. 智能家居在智能家居领域,传感器可以应用于智能灯光控制、温湿度监测、门窗开关检测等方面,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3. 医疗设备在医疗设备领域,传感器可以用于心率监测、血压监测、血糖监测等,为医疗人员提供重要的生理参数。
4. 汽车工业在汽车工业中,传感器可以用于车速测量、车重检测、发动机温度检测等,提高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
五、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1. 多功能集成传感器未来发展趋势是实现多功能集成,将多种传感功能整合在一个器件中,提高传感器的智能化和多功能性。
铁路安全管理中的列车运行状态监测与预警方法分析
![铁路安全管理中的列车运行状态监测与预警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507d2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7.png)
铁路安全管理中的列车运行状态监测与预警方法分析随着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铁路安全事故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而列车运行状态监测与预警方法是铁路安全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对列车运行状态监测与预警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提高铁路安全管理水平。
1.列车运行状态监测的意义列车运行状态监测是指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和监控,从而获取运行状态的详细信息。
它的主要意义在于提前发现和预测列车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排除隐患,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和稳定。
2.列车运行状态监测的方法(1)传感器监测:通过安装在列车上的各类传感器,如轴温传感器、踏面磨损传感器等,实时监测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温度、速度、振动等,从而及时获取列车运行状态的信息。
(2)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采集传感器所测得的数据,并结合运行模型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还原列车的运行状态,如牵引力、制动力、负载等,并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
(3)远程监控系统:通过建立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列车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当列车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能够自动报警,并将当前位置和异常情况信息发送给相关人员,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置措施。
3.列车运行状态预警的方法(1)基于规则的预警:通过制定预警规则,对已知的问题进行检测和预警。
例如,当传感器检测到列车轴温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以提示可能存在的故障风险。
(2)基于统计学方法的预警: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预警模型,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预测。
例如,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发现某个时段列车出现故障的概率较高,则可以提前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警。
(3)基于机器学习的预警: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大量的列车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建立预测模型。
通过对实时数据的处理和预测,早期发现潜在的故障和安全隐患。
4.列车运行状态监测与预警方法的应用和展望目前,列车运行状态监测与预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铁路thds工作原理
![铁路thds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741f40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3.png)
铁路thds工作原理
铁路THDS(线路偏离检测系统,Track Head Defect Screening)是一种用于检测铁路线路偏离的系统。
它由多个传感器组成,安装在铁路轨道上。
这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铁路轨道的变形和偏离情况。
THDS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1. 传感器安装:传感器被安装在铁轨上,通常是以一定间隔固定在铁轨上。
传感器可以是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用于检测铁轨的变形。
2. 数据采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信号链路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
3. 数据处理:中央控制系统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它会根据事先设定的阈值,判断铁路线路是否偏离了正常轨道。
4. 偏离检测:如果系统检测到铁路线路偏离了正常轨道,它会发出警报信号,用于提醒工作人员注意该段铁路线路的安全问题。
THDS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铁路线路的变形和偏离情况,及时发
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修复。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铁路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发生事故。
高铁智能化升级的亮点与成果
![高铁智能化升级的亮点与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5d5d9e4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8.png)
高铁智能化升级的亮点与成果近年来,高铁行业一直在进行智能化升级,通过引进新技术、更新设备等方法,不断提升高铁运行的安全性、便捷性和智能化。
这些努力取得了许多成果,这篇文章将介绍高铁智能化升级的亮点与成果。
一、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是高铁智能化升级中最为惊人的一项成果。
有关方面在高铁车头安装了激光雷达、摄像头、传感器等多种设备,实现高铁的自动驾驶,从而大幅减少人工驾驶的工作量和驾驶员的疲劳程度。
如今,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在多个高铁线路上实现了应用,为高铁行业带来了诸多便利和益处。
二、智能安全控制系统高铁智能安全控制系统是一套完善的安全控制体系。
它采用了现代高科技手段,包括智能化计算机、监测系统、安全传感器等元素,来对高铁行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检测、预测、诊断和处理。
这种技术升级提高了高铁行业的安全性能,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是高铁行业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智能车厢管理系统智能车厢管理系统是高铁智能化升级领域中的另一个亮点。
这种系统通过一个中央控制器,直接与车厢内各种设备进行联网、监测和管理。
这意味着每个车厢都将完成更多的自动化任务,如空调控制、照明、窗户控制、排风系统控制等。
乘客还能使用手机应用程序,在车上浏览车次信息、乘车规则、订餐、售卖等,这大大提高了旅客的出行体验。
四、智能机器人服务高铁智能化升级的不可少一环还包括智能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被设计为能够在车内自主行走、智能交流、开展自动化维护等任务。
他们不仅能在旅途中为乘客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和信息,如介绍美食、提供电子阅读器、分发热毛巾等,还能在车进行各种检测和检修工作,提高列车行业的效率和准确率。
五、高铁数据中心高铁数据中心是高铁智能化升级的另一项成果,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高铁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和分析,使用大数据算法对列车的工作状态及所有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和预测,提高了高铁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高铁数据中心还为高铁运行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包括车次信息、时间节点等,这些数据有助于高铁调度和优化,提高了列车运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高铁列车智能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高铁列车智能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adc0b9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3.png)
高铁列车智能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交通运输领域,智能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也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高铁列车智能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探讨其在提高安全性、效率和舒适度方面的作用。
首先,高铁列车智能检测技术的研发是为了提高列车的安全性。
高铁列车运行速度高,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更高。
智能检测技术可以通过无人机、摄像头等设备对高铁列车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任何可能导致事故的异常情况。
例如,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可以检测高铁列车上的零件是否有脱落或损坏,从而及时修复,避免事故发生。
此外,利用传感器技术可以检测列车轮轨接触状态,确保列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其次,高铁列车智能检测技术在提高运行效率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传统的列车检修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且效率低下。
而智能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检修效率。
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分析大量数据,预测零件的寿命,提前进行更换,减少列车故障的发生。
此外,利用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列车运行状态,包括速度、温度、湿度等信息,从而实现对列车运行的精确控制,减少能耗,提高效率。
此外,高铁列车智能检测技术的研发也有助于提升乘客的舒适度。
智能检测技术可以帮助检测和纠正列车运行中的问题,提供更好的乘车环境。
例如,利用传感器技术可以监测列车车厢的温度,根据乘客数量自动调节空调温度,提供更舒适的乘车体验。
此外,利用音频处理技术可以检测列车噪音水平,并进行主动降噪,减少乘客的噪音干扰,提高旅途的舒适度。
在高铁列车智能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中,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是技术挑战。
智能检测技术需要依赖先进的机器学习、图像识别和传感器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其次是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
采集和分析乘客数据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但同时也面临着数据隐私和安全的挑战。
因此,在智能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高铁传感器总结
![高铁传感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822ae3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40.png)
高速铁路技术及传感器应用一、高铁的定义对于“高速铁路”一词,现时世界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所以不同的组织或国家均对“高速铁路”有各异的标准.但近年各地的标准均趋于接近,现时世界上最为受广泛接受的“高速铁路”定义为:最高日常/商业的营运速度达到200公里/小时的铁路.二、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1、高速铁路的兴起1964年,日本新干线开通运营,开启了世界铁路发展的新时代.1981年,法国高速铁路后来居上,将高速铁路的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带动了欧洲高速铁路的发展,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国先后投入建设高速铁路的行列.2、中国高速铁路2008年中国大陆拥有了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2009年中国拥有了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武广客运专线.3、高速铁路的发展法国在发展高速列车方面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曾在1990年创造了每小时515.3公里的世界最高时速纪录.2007年4月3日,在刚刚竣工的巴黎-斯特拉斯堡东线铁路进行了TGV试验,列车时速达到574.8公里.4、日本高速铁路面对法、德等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日本声言:21世纪是新干线时代.日本要使新干线总长从目前的2000公里增加到7000公里,届时在日本全国将形成以东京为中心的全国一日交通圈即当日到达东京以外的任一大城市.日本高速铁路技术特点:1线路中桥、隧比重不断增加,线路标准不断提高2建立试验段,通过试验研究解决技术关键3高速列车采用动力分散型,不断降低轴重,全面提高列车性能4列车运行密度高、定员多、旅客输送量大5安全性能好、无旅客死亡事故6增加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方便旅客换乘5、法国高速铁路驰名世界的高速铁路是法国技术的骄傲,但在经济上却使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目前法国高速铁路只有1282公里,法国计划在21世纪的头10年内,把东南线延伸至马赛,还要修建通向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南部欧洲线以及巴黎至德国斯特拉斯堡的东部欧洲线.高速铁路是个典型的法国传奇—技术上的成功与财政方面的灾难密不可分.法国高速铁路技术特点:1动车组采用动力集中方式及铰接式车厢2多电流制供电与简单链型悬挂接触网,能使用一般线路的1500V 3000V直流供电,也能使用高速线25KV交流供电.3采用符合ETCS标准的TVM列车控制系统4注重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5高标准、高质量的线路.6、德国高速铁路德国的高速铁路技术储备不亚于法国,1988年他们电力牵引的行车试验速度突破每小时400公里大关,达到406.9公里.但是德国的实用性高速铁路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修建.目前已建成总长约2620公里的高速运输走廊.德国高速铁路技术特点:1客货混跑对高速铁路线路的要求更高2三相交流传动技术3计算机控制的机车牵引与列车制动技术4轻型车体构造5列车自诊断技术6统一调度指挥7无渣轨道技术三、中国高铁的关键技术及传感器应用1、转向架转向架是支承车体并沿着轨道走行的装置.转向架是车辆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它的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车辆的运行品质、动力性能和行车安全.转向架中的传感器速度传感器1光电式车速传感器--由带孔的转盘两个光导体纤维,一个发光二极管,一个作为光传感器的光电三极管组成.发光二极管透过转盘上的孔照到光电二极管上实现光的传递与接收.2磁电式车速传感器--模拟交流信号发生器,产生交变电流信号,通常由带两个接线柱的磁芯及线圈组成.磁组轮上的逐个齿轮将产生一一对应的系列脉冲,其形状是一样的.输出信号的振幅与磁组轮的转速成正比车速,信号的频率大小表现于磁组轮的转速大小.3霍尔式车速传感器--它们主要应用在曲轴转角和凸轮轴位置上,用于开关点火和燃油喷射电路触发,它还应用在其它需要控制转动部件的位置和速度控制电脑电路中.由一个几乎完全闭合的包含永久磁铁和磁极部分的磁路组成,一个软磁铁叶片转子穿过磁铁和磁极间的气隙,在叶片转子上的窗口允许磁场不受影响的穿过并到达霍尔效应传感器,而没有窗口的部分则中断磁场.红外轴温探测传感器列车在运行中,车轴与轴承相互摩擦产生热能.当车轴与轴承间出现故障时,摩擦力增大,产生的热能就随之增加,轴箱的温度也随之升高.因此,测定轴箱的温度变化,可以确定轴箱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铁路行车早期,采用手摸轴箱的办法来判断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以手的感觉来确定车辆与轴承间的工作状态.采用这种方法,检测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人的手感有差异,没有标准.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由探头、轴温信息处理装置、传输线路、信号报警装置等部分组成.探头由光敏器件和光电转换器件组成.轨道清障器CHR1动车组两个端部转向架上各装有一个轨道清障器,用来防止轨道有异物导致出现脱轨现象.2、弓网系统电弓是电力牵引机车从接触网取得电能的电气设备,安装在机受车或动车车顶上.受电弓与接触电网直接接触,为电力机车提供电力.包括高压牵引电机电力以及车厢照明等低压电力受电弓可分单臂弓和双臂弓两种,菱形受电弓,也称钻石受电弓,以前非常普遍,后由于维护成本较高以及容易在故障时拉断接触网而逐渐被淘汰,近年来多采用单臂弓.弓网电弧弓网电弧是指由于接触导线的不平顺、接触网的振动、受电弓弓头的振动、轨道的不平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受电弓与接触导线在相对高速滑动中分离而产生的气体放电现象.弓网电弧的危害有:侵蚀和磨损接触导线和受电弓滑板;产生过电压;产生高频噪声;使电力机车的供电质量下降等.针对以上问题,人们提出许多应对方案,如最初的人工观察记录的方法,到后来的检测车,再到现在的视频监测等.而随着光开关,即光电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一技术也被用到了弓网离线电弧的检测方面.由于受电弓离线时,受电弓上的电流为零,所以可通过检测此时受电弓的电流状态来测定离线.而这一检测可通过光电传感器来完成.激光位移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对接触线车顶位置和高度的准确测量对接触网的监控和安装非常重要.恰当的无接触的接触线测量系统已经为韩国高速铁路公司KHRC和英国OLE联盟所采用.激光三角扫描仪在运行中在线测量接触线的高度和侧面位置,另外5个激光传感器安装于车箱上,用于测量车箱的倾斜度、侧面位移和轨道间距,所有的这些数据都可以图形显示,这套测量系统几乎可在任何环境下操作下雨、高温或结霜天气.3、制动系统闸瓦制动,又称踏面制动,是自有铁路以来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制动方式.它用铸铁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瓦状制动块闸瓦紧压滚动着的车轮踏面,通过闸瓦与车轮踏面的机械摩擦将列车的动能转变为热能,消散于大气,并产生制动力.其他制动方式除闸瓦制动外,铁路机车车辆还有一些其他制动方式.一盘形制动盘形制动摩擦式圆盘制动是在车轴上或在车轮辐板侧面装上制动盘,一般为铸铁圆盘,用制动夹钳使合成材料制成的两个闸片紧压制动盘侧面,通过摩擦产生制动力,把列车动能转变成热能,消散于大气.与闸瓦制动相比,盘形制动有下列主要优点:1可以大大减轻车轮踏面的热负荷和机械磨耗.2可按制动要求选择最佳“摩擦副”采用闸瓦制动时,作为“摩擦副”一方的车轮的构造和材质不能根据制动的要求来选择,盘形制动的制动盘可以设计成带散热筋的,旋转时它具有半强迫通风的作用,以改善散热性能,为采用摩擦性能较好的合成材料闸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适宜于高速列车.3制动平稳,几乎没有噪声.但是,盘形制动也有它不足之处:1车轮踏面没有闸瓦的磨刮,轮轨粘着将恶化,所以,还要考虑加装踏面清扫器或称清扫闸瓦,或采用以盘形为主、盘形加闸瓦的混合制动方式,否则,即使有防滑器,制动距离也比闸瓦制动要长.2制动盘使簧下重量及其引起的冲击振动增大,运行中还要消耗牵引功率.盘形制动的制动力二磁轨制动磁轨制动摩擦式轨道电磁制动是在转向架的两个侧架下面,在同侧的两个车轮之间,各安置一个制动用的电磁铁或称电磁靴,制动时将它放下并利用电磁吸力紧压钢轨,通过电磁铁上的磨耗板与钢轨之间的滑动摩擦产生制动力,并把列车动能变为热能,消散于大气.参看图4—1-5.磁轨制动的制动力式中K——每个电磁铁的电磁吸力;φ一一电磁铁与钢轨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与闸瓦和盘形制动相比,磁轨制动的优点是,它的制动力不是通过轮轨粘着产生的,自然也不受该粘着的限制.高速列车加上它,就可以在粘着力以外再获得一份制动力,使制动距离不致于太长.磁轨制动的不足之处是,它是靠滑动摩擦来产生制动力的,电磁铁要磨耗,钢轨的磨耗也要增大,而且,滑动摩擦力无论如何也没有粘着力大.所以,磁轨制动只能作为紧急制动时的一种辅助的制动方式,用于粘着力不能满足紧急制动距离要求的高速列车上,在施行紧急制动时与闸瓦或盘形制动一起发挥作用.三轨道涡流制动轨道涡流制动又称线性涡流制动或涡流式轨道电磁制动.它与上述磁轨制动摩擦式轨道电磁制动很相似,也是把电磁铁悬挂在转向架侧架下面同侧的两个车轮之间.不同的是,轨道涡流制动的电磁铁在制动时只放下到离轨面几毫米处而不与钢轨接触.它是利用电磁铁和钢轨的相对运动使钢轨感应出涡流,产生电磁吸力作为制动力,并把列车动能变为热能消散于大气.轨道涡流制动既不通过轮轨粘着不受其限制,也没有磨耗问题.但是,它消耗电能太多,约为磁轨制动的10倍,电磁铁发热也很厉害,所以,它也只是作为高速列车紧急制动时的一种辅助制动方式.四旋转涡流制动旋转涡流制动涡流式圆盘制动是在牵引电动机轴上装金属盘,制动时金属盘在电磁铁形成的磁场中旋转,盘的表面被感应出涡流,产生电磁吸力,并发热消散于大气,从而产生制动作用.与盘形制动摩擦式圆盘制动相比,旋转涡流制动涡流式圆盘制动的圆盘虽然没有装在轮对上,但同样要通过轮轨粘着才能产生制动力,也要受粘着限制.而且,与轨道涡流制动相似,旋转涡流制动消耗的电能也太多.五电阻制动电阻制动广泛用于电力机车、电动车组和电传动内燃机车.它是在制动时将原来驱动轮对的自励的牵引电动机改变为他励发电机,由轮对带动它发电,并将电流通往专门设置的电阻器,采用强迫通风,使电阻发生的热量消散于大气,从而产生制动作用.六再生制动与电阻制动相似,再生制动也是将牵引电动机变为发电机.不同的是,它将电能反馈回电网,使本来由电能或位能变成的列车动能获得再生,而不是变成热能消散掉.显然,再生制动比电阻制动在经济上合算,但是技术上比较复杂,而且它只能用于由电网供电的电力机车和电动车组,反馈回电网的电能要马上由正在牵引运行的电力机车或电动车组接收和利用.上述各种制动方式中,除磁轨制动和轨道涡流制动外,都要通过轮轨粘着来产生制动力并受粘着限制,所以习惯上统称为“粘着制动”,并把不通过粘着者统称为“非粘着制动”.制动机种类按制动原动力和操纵控制方法的不同,机车车辆制动机可分类为:手制动机、空气制动机、真空制动机、电空制动机和电磁制动机.动车组采用复合制动方式,即动车使用电制动+空气制动、拖车使用空气制动的复合制动方式.M车、T车的基础制动装置都是采用进行空油变换的增压缸和油压盘式装置.4M4T的编组构成下,T车为全机械制动.再生制动与空气制动的切换,通过电-空协调.控制,由制动控制装置判断制动力,当再生制动力不足时由空气制动补充.4、列车控制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对列车速度进行自动控制的各种装置的统称, 主要由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 TP 和列车自动运行系统A TO 组成.列车定位系统的基本功能: 能够在任何时刻、任何地方按要求确定列车的位置, 包括列车行车安全的相关间隔、速度; 对轨旁设备和车载设备等资源进行分配和故障诊断; 在局部出现故障时, 能够在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前提下, 降级运行.高速铁路已在发达国家取得了很大发展, 所采用的列车定位技术是多种多样的.如法国AS2TREE 系统采用多普勒雷达进行测速定位; 北美ARES、PTC、PTS 系统采用GPS 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定位; 欧洲ETCS、日本CARA T 系统采用查询/ 应答器和速度传感器进行定位; 德国L ZB系统采用轨间电缆进行列车定位; 美国AA TC 系统采用无线测距进行定位.1轮轴速度传感器.目前采用的测速装置,大多是光电式的.当车轮旋转一周, 产生脉冲的个数是固定的, 通过对脉冲的计数, 得到车轮的旋转周数, 通过已知的轮径, 即可得到运行距离, 再除以计数时间就可得到运行速度.但是当轮径由于磨损改变时, 会带来误差.此外在运行过程中, 车轮出现的滑行和空转也会带来误差.目前采用铺设用于位置校核的查询/ 应答器来修正运行距离, 可以将误差限制在要求的范围内.2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GPS 由位于地球上空24 颗卫星和监视管理这群卫星的 5 个地面站组成.这些卫星用原子钟作为标准时间, 24h 连续向地球播发精确的时间及位置信息.配有GPS接收机的用户, 可在地球上任何地方、任何时刻收到卫星播发的信息, 通过测量卫星信号发射和接收的时间间隔, 计算出用户至卫星的距离, 然后根据4 颗卫星的数据,即可实时地确定用户所在地理位置.GPS 定位的优点是设备简单, 成本低, 易于维护, 但在某些受地形、建筑或树木遮蔽的地区, 由于可捕获卫星的数目少于4 颗, 将导致定位精度显着下降, 甚至无法应用.3 惯性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是通过加速度计和陀螺等惯性传感器来测量角速度和加速度的数值, 进而通过积分获得速度和位置信息.它的优点是自主性强, 但由于其位置需要对加速度进行2次积分得到, 所以定位误差会随着时间的平方增长.光纤陀螺惯性系统能够准确获取高速列车实时运行中的状态参数, 特别是能够分辨列车过道岔的信息, 从而可以准确判断列车是在上行线还是在下行线行驶.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测量加速力的电子设备.加速力是物体在加速过程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是常量或变量.一般加速度传感器根据压电效应原理工作,加速度传感器利用其内部由于加速度造成的晶体变形产生电压,只要计算出产生的电压和所施加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就可将加速度转化成电压输出.还有很多其他方法制作加速度传感器,如电容效应、热气泡效应、光效应,但其最基本的原理都是由于加速度使某种介质产生变形,通过测量变形量并用相关电路转化成电压输出.4 查询/ 应答器.查询/ 应答器是铺设在轨道中央, 能够给列车提供位置、路况等信息的装置,分为有源和无源2 种.它可以用作连续式列车速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列车精确定位设备, 也可以用作点式列车速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列车检测、定位辅助设备.显然采用这种方法, 想要准确定位就必须在轨道上设置大量的应答器.5多普勒雷达.多普勒雷达通过多普勒频移效应, 直接测量列车相对于雷达波反射面的速度,从而避免了车轮滑行、空转和由于磨损导致轮径改变而带来的误差.但是, 反射面的表面特性会对雷达的性能产生影响, 列车加速和制动导致的雷达波与反射面的夹角的改变也会影响定位的精度, 此外列车的振动也会带来误差.6交叉感应回线定位在整个轨道线路沿线铺设电缆环线,电缆环线位于轨道中间,每隔一定的距离交叉一次.列车经过每个电缆交叉点时通过车载设备检测环线内信号的相位变化相位变化原理见图6.并对相位变化的次数进行计数,从而确定列车运行的距离,达到对列车定位的目的.7 无线扩频定位.在地面设置测距基站和中心控制站, 在列车二端安装无线扩频通信发射机发射机向地面测距基站发射定位信息, 测距基站收到定位信息后计算出伪距, 送至中心控制站进行信息处理, 其结果显示在电子地图上, 并以无线方式传递到机车上.采用这种方式定位比较精确, 但价格较高.8 其他定位方法.在电力牵引区段, 为了测试并确定接触网故障点的位置, 发展了一种车载的应用光电技术记录线路沿途电杆数的定位方法,但这种方法在非电力牵引的环境中无法应用.5、其他传感器的应用1内端墙拉门为电动式自动门,由天花板内置的光线开关的探测信号,来控制内端墙拉门的自动开闭.2洗脸盆的光电传感器感应到使用者伸出的手,会分别自动进行喷出乳液、出水、吹出暖风的动作.3高铁中的烟雾传感器离子式烟雾传感器该烟雾报警器内部采用离子式烟雾传感,离子式烟雾传感器是一种技术先进,工作稳定可靠的传感器,被广泛运用到各消防报警系统中,性能远优于气敏电阻类的火灾报警器. 它在内外电离室里面有放射源镅241,电离产生的正、负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各自向正负电极移动.在正常的情况下,内外电离室的电流、电压都是稳定的.一旦有烟雾窜逃外电离室.干扰了带电粒子的正常运动,电流,电压就会有所改变,破坏了内外电离室之间的平衡,于是无线发射器发出无线报警信号,通知远方的接收主机,将报警信息传递出去.光电式烟雾传感器光电烟雾报警器内有一个光学迷宫,安装有红外对管,无烟时红外接收管收不到红外发射管发出的红外光,当烟尘进入光学迷宫时,通过折射、反射,接收管接收到红外光,智能报警电路判断是否超过阈值,如果超过发出警报.光电感烟探测器可分为减光式和散射光式,分述如下:减光式光电烟雾探测器该探测器的检测室内装有发光器件及受光器件.在正常情况下,受光器件接收到发光器件发出的一定光量;而在有烟雾时,发光器件的发射光到受到烟雾的遮挡,使受光器件接收的光量减少,光电流降低,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散射光式光电烟雾探测器该探测器的检测室内也装有发光器件和受光器件.在正常情况下,受光器件是接收不到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因而不产生光电流.在发生火灾时,当烟雾进入检测室时,由于烟粒子的作用,使发光器件发射的光产生漫射,这种漫射光被受光器件接收,使受光器件的阻抗发生变化,产生光电流,从而实现了烟雾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功能,探测器收到信号然后判断是否需要发出报警信号.4CRH1动车组真空集便器液面传感器、压力传感器CRH1、CRH5动车组采用真空集便器.CRH1集便器工作原理:①按下厕所的冲水按钮当有来自TCMS控制信号,厕所可用状态下,冲水灯亮.真空发生器开始工作,开始在集污管内形成真空;②Y1电磁阀得电导通,水增压器开始工作,使冲水喷嘴对便池进行冲水,此时集污管内很很快达到-35KPa的真空度;③Y5电磁阀得电,使滑动阀门在水阀和水增压器关闭前瞬间打开,便池内的污物被抽到集污箱内;④滑动阀门关闭,稍后真空发生器停止工作,Y1电磁阀失电断开压缩空气后,进水电磁阀Y6开启,使水流入水增压器处,当水放满后进水阀关闭,集便系统处于待令状态.。
感应器质检工作总结
![感应器质检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74c659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6.png)
感应器质检工作总结
感应器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用于监测、控制和诊断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
因此,对感应器的质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感应器质检工作中,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总结。
首先,对感应器的外观进行检查。
在质检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检查感应器的外观是否完整,有无裂纹、变形或者其他损坏情况。
只有外观完好无损的感应器才能保证其正常的工作性能。
其次,对感应器的性能进行测试。
我们需要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对感应器的性能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灵敏度、响应时间、稳定性等方面。
只有性能稳定、符合标准要求的感应器才能被允许进入生产线使用。
再次,对感应器的标识和包装进行检查。
在质检过程中,我们需要检查感应器的标识是否清晰、准确,以及包装是否完好。
只有标识准确、包装完好的感应器才能被放行进入市场销售。
最后,对质检工作进行记录和归档。
在质检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每一个感应器的质检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归档保存。
这样可以为日后的质量追溯提供有力的依据。
总的来说,感应器质检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工业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只有做好感应器的质检工作,才能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质检工作的水平,为工业生产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铁动车组的毒气监测与处理技术
![高铁动车组的毒气监测与处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f33b34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8.png)
高铁动车组的毒气监测与处理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铁动车组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高铁动车组在提供高速、便捷的交通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安全问题,其中包括毒气的监测与处理。
本文将讨论高铁动车组的毒气监测与处理技术。
首先,针对高铁动车组的毒气监测,一种常见的技术是使用气体传感器进行监测。
这些气体传感器可以检测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机溶剂等。
通过在车厢内部和外部安装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车厢内的空气质量,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发出警报。
其次,针对高铁动车组的毒气处理,目前常用的技术是使用空气净化设备。
这些设备可以通过过滤、吸附、催化等方式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例如,车厢内可安装空气净化器,通过滤网和活性炭等材料对空气进行净化,去除悬浮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使车厢内的空气更加清新。
此外,高铁动车组的毒气监测与处理还需要依靠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通过建立复杂的数据模型和算法,可以对车厢内的气体浓度、空气流动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及时判断是否存在毒气泄漏的风险,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实现对车厢内部空气净化设备的自动控制,例如根据不同人数和不同环境条件智能调节设备的运行模式,提高空气净化效果。
另外,高铁动车组的毒气监测与处理也需要着重强化预防和安全培训。
加强对车厢内部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定期进行检测和维修,确保毒气监测与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
此外,为车厢内的乘客和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使其了解毒气泄漏的危害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铁动车组的毒气监测与处理技术对于保障乘客乘坐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使用先进的气体传感器进行监测,采用空气净化设备进行处理,以及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地保障高铁动车组的毒气安全。
此外,加强预防和安全培训也是确保高铁动车组安全的重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铁路技术及传感器应用一、高铁的定义对于“高速铁路”一词,现时世界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所以不同的组织或国家均对“高速铁路”有各异的标准。
但近年各地的标准均趋于接近,现时世界上最为受广泛接受的“高速铁路”定义为:最高(日常/商业)的营运速度达到200公里/小时的铁路。
二、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1、高速铁路的兴起1964年,日本新干线开通运营,开启了世界铁路发展的新时代。
1981年,法国高速铁路后来居上,将高速铁路的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带动了欧洲高速铁路的发展,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国先后投入建设高速铁路的行列。
2、中国高速铁路2008年中国大陆拥有了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
2009年中国拥有了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武广客运专线。
3、高速铁路的发展法国在发展高速列车方面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曾在1990年创造了每小时公里的世界最高时速纪录。
2007年4月3日,在刚刚竣工的巴黎-斯特拉斯堡东线铁路进行了TGV试验,列车时速达到公里。
4、日本高速铁路面对法、德等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日本声言:21世纪是新干线时代。
日本要使新干线总长从目前的2000公里增加到7000公里,届时在日本全国将形成以东京为中心的全国一日交通圈(即当日到达东京以外的任一大城市)。
日本高速铁路技术特点:(1)线路中桥、隧比重不断增加,线路标准不断提高(2)建立试验段,通过试验研究解决技术关键(3)高速列车采用动力分散型,不断降低轴重,全面提高列车性能(4)列车运行密度高、定员多、旅客输送量大(5)安全性能好、无旅客死亡事故(6)增加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方便旅客换乘5、法国高速铁路驰名世界的高速铁路是法国技术的骄傲,但在经济上却使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目前法国高速铁路只有1282公里,法国计划在21世纪的头10年内,把东南线延伸至马赛,还要修建通向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南部欧洲线以及巴黎至德国斯特拉斯堡的东部欧洲线。
高速铁路是个典型的法国传奇—技术上的成功与财政方面的灾难密不可分。
法国高速铁路技术特点:(1)动车组采用动力集中方式及铰接式车厢(2)多电流制供电与简单链型悬挂接触网,能使用一般线路的1500V 3000V 直流供电,也能使用高速线25KV交流供电。
(3)采用符合ETCS标准的TVM列车控制系统(4)注重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5)高标准、高质量的线路。
6、德国高速铁路德国的高速铁路技术储备不亚于法国,1988年他们电力牵引的行车试验速度突破每小时400公里大关,达到公里。
但是德国的实用性高速铁路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修建。
目前已建成总长约2620公里的高速运输走廊。
德国高速铁路技术特点:(1)客货混跑对高速铁路线路的要求更高(2)三相交流传动技术(3)计算机控制的机车牵引与列车制动技术(4)轻型车体构造(5)列车自诊断技术(6)统一调度指挥(7)无渣轨道技术三、中国高铁的关键技术及传感器应用1、转向架转向架是支承车体并沿着轨道走行的装置。
转向架是车辆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它的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车辆的运行品质、动力性能和行车安全。
转向架中的传感器速度传感器(1)光电式车速传感器--由带孔的转盘两个光导体纤维,一个发光二极管,一个作为光传感器的光电三极管组成。
发光二极管透过转盘上的孔照到光电二极管上实现光的传递与接收。
(2)磁电式车速传感器--模拟交流信号发生器,产生交变电流信号,通常由带两个接线柱的磁芯及线圈组成。
磁组轮上的逐个齿轮将产生一一对应的系列脉冲,其形状是一样的。
输出信号的振幅与磁组轮的转速成正比(车速),信号的频率大小表现于磁组轮的转速大小。
(3)霍尔式车速传感器--它们主要应用在曲轴转角和凸轮轴位置上,用于开关点火和燃油喷射电路触发,它还应用在其它需要控制转动部件的位置和速度控制电脑电路中。
由一个几乎完全闭合的包含永久磁铁和磁极部分的磁路组成,一个软磁铁叶片转子穿过磁铁和磁极间的气隙,在叶片转子上的窗口允许磁场不受影响的穿过并到达霍尔效应传感器,而没有窗口的部分则中断磁场。
红外轴温探测传感器列车在运行中,车轴与轴承相互摩擦产生热能。
当车轴与轴承间出现故障时,摩擦力增大,产生的热能就随之增加,轴箱的温度也随之升高。
因此,测定轴箱的温度变化,可以确定轴箱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铁路行车早期,采用手摸轴箱的办法来判断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以手的感觉来确定车辆与轴承间的工作状态。
采用这种方法,检测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人的手感有差异,没有标准。
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由探头、轴温信息处理装置、传输线路、信号报警装置等部分组成。
探头由光敏器件和光电转换器件组成。
轨道清障器CHR1动车组两个端部转向架上各装有一个轨道清障器,用来防止轨道有异物导致出现脱轨现象。
2、弓网系统电弓是电力牵引机车从接触网取得电能的电气设备,安装在机受车或动车车顶上。
受电弓与接触电网直接接触,为电力机车提供电力。
(包括高压牵引电机电力以及车厢照明等低压电力)受电弓可分单臂弓和双臂弓两种,菱形受电弓,也称钻石受电弓,以前非常普遍,后由于维护成本较高以及容易在故障时拉断接触网而逐渐被淘汰,近年来多采用单臂弓。
弓网电弧弓网电弧是指由于接触导线的不平顺、接触网的振动、受电弓弓头的振动、轨道的不平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受电弓与接触导线在相对高速滑动中分离而产生的气体放电现象。
弓网电弧的危害有:侵蚀和磨损接触导线和受电弓滑板;产生过电压;产生高频噪声;使电力机车的供电质量下降等。
针对以上问题,人们提出许多应对方案,如最初的人工观察记录的方法,到后来的检测车,再到现在的视频监测等。
而随着光开关,即光电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一技术也被用到了弓网离线电弧的检测方面。
由于受电弓离线时,受电弓上的电流为零,所以可通过检测此时受电弓的电流状态来测定离线。
而这一检测可通过光电传感器来完成。
激光位移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对接触线(车顶)位置和高度的准确测量对接触网的监控和安装非常重要。
恰当的无接触的接触线测量系统已经为韩国高速铁路公司(KHRC)和英国OLE联盟所采用。
激光三角扫描仪在运行中在线测量接触线的高度和侧面位置,另外5个激光传感器安装于车箱上,用于测量车箱的倾斜度、侧面位移和轨道间距,所有的这些数据都可以图形显示,这套测量系统几乎可在任何环境下操作(下雨、高温或结霜天气)。
3、制动系统闸瓦制动,又称踏面制动,是自有铁路以来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制动方式。
它用铸铁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瓦状制动块(闸瓦)紧压滚动着的车轮踏面,通过闸瓦与车轮踏面的机械摩擦将列车的动能转变为热能,消散于大气,并产生制动力。
其他制动方式除闸瓦制动外,铁路机车车辆还有一些其他制动方式。
(一)盘形制动盘形制动(摩擦式圆盘制动)是在车轴上或在车轮辐板侧面装上制动盘,一般为铸铁圆盘,用制动夹钳使合成材料制成的两个闸片紧压制动盘侧面,通过摩擦产生制动力,把列车动能转变成热能,消散于大气。
与闸瓦制动相比,盘形制动有下列主要优点:(1)可以大大减轻车轮踏面的热负荷和机械磨耗。
(2)可按制动要求选择最佳“摩擦副”(采用闸瓦制动时,作为“摩擦副”一方的车轮的构造和材质不能根据制动的要求来选择),盘形制动的制动盘可以设计成带散热筋的,旋转时它具有半强迫通风的作用,以改善散热性能,为采用摩擦性能较好的合成材料闸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适宜于高速列车。
(3)制动平稳,几乎没有噪声。
但是,盘形制动也有它不足之处:(1)车轮踏面没有闸瓦的磨刮,轮轨粘着将恶化,所以,还要考虑加装踏面清扫器(或称清扫闸瓦),或采用以盘形为主、盘形加闸瓦的混合制动方式,否则,即使有防滑器,制动距离也比闸瓦制动要长。
(2)制动盘使簧下重量及其引起的冲击振动增大,运行中还要消耗牵引功率。
盘形制动的制动力(二)磁轨制动磁轨制动(摩擦式轨道电磁制动)是在转向架的两个侧架下面,在同侧的两个车轮之间,各安置一个制动用的电磁铁(或称电磁靴),制动时将它放下并利用电磁吸力紧压钢轨,通过电磁铁上的磨耗板与钢轨之间的滑动摩擦产生制动力,并把列车动能变为热能,消散于大气。
参看图4—1-5。
磁轨制动的制动力式中K——每个电磁铁的电磁吸力;φ一一电磁铁与钢轨间的滑动摩擦系数。
与闸瓦和盘形制动相比,磁轨制动的优点是,它的制动力不是通过轮轨粘着产生的,自然也不受该粘着的限制。
高速列车加上它,就可以在粘着力以外再获得一份制动力,使制动距离不致于太长。
磁轨制动的不足之处是,它是靠滑动摩擦来产生制动力的,电磁铁要磨耗,钢轨的磨耗也要增大,而且,滑动摩擦力无论如何也没有粘着力大。
所以,磁轨制动只能作为紧急制动时的一种辅助的制动方式,用于粘着力不能满足紧急制动距离要求的高速列车上,在施行紧急制动时与闸瓦(或盘形)制动一起发挥作用。
(三)轨道涡流制动轨道涡流制动又称线性涡流制动或涡流式轨道电磁制动。
它与上述磁轨制动(摩擦式轨道电磁制动)很相似,也是把电磁铁悬挂在转向架侧架下面同侧的两个车轮之间。
不同的是,轨道涡流制动的电磁铁在制动时只放下到离轨面几毫米处而不与钢轨接触。
它是利用电磁铁和钢轨的相对运动使钢轨感应出涡流,产生电磁吸力作为制动力,并把列车动能变为热能消散于大气。
轨道涡流制动既不通过轮轨粘着(不受其限制),也没有磨耗问题。
但是,它消耗电能太多,约为磁轨制动的10倍,电磁铁发热也很厉害,所以,它也只是作为高速列车紧急制动时的一种辅助制动方式。
(四)旋转涡流制动旋转涡流制动(涡流式圆盘制动)是在牵引电动机轴上装金属盘,制动时金属盘在电磁铁形成的磁场中旋转,盘的表面被感应出涡流,产生电磁吸力,并发热消散于大气,从而产生制动作用。
与盘形制动(摩擦式圆盘制动)相比,旋转涡流制动(涡流式圆盘制动)的圆盘虽然没有装在轮对上,但同样要通过轮轨粘着才能产生制动力,也要受粘着限制。
而且,与轨道涡流制动相似,旋转涡流制动消耗的电能也太多。
(五)电阻制动电阻制动广泛用于电力机车、电动车组和电传动内燃机车。
它是在制动时将原来驱动轮对的自励的牵引电动机改变为他励发电机,由轮对带动它发电,并将电流通往专门设置的电阻器,采用强迫通风,使电阻发生的热量消散于大气,从而产生制动作用。
(六)再生制动与电阻制动相似,再生制动也是将牵引电动机变为发电机。
不同的是,它将电能反馈回电网,使本来由电能或位能变成的列车动能获得再生,而不是变成热能消散掉。
显然,再生制动比电阻制动在经济上合算,但是技术上比较复杂,而且它只能用于由电网供电的电力机车和电动车组,反馈回电网的电能要马上由正在牵引运行的电力机车或电动车组接收和利用。
上述各种制动方式中,除磁轨制动和轨道涡流制动外,都要通过轮轨粘着来产生制动力并受粘着限制,所以习惯上统称为“粘着制动”,并把不通过粘着者统称为“非粘(着)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