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
从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华侨 文学”又是海外华文文学的源头及其发展 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失去了华侨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将不完整。随着时代的变迁, 尤其是20世纪6、70年代之后,出于种种考 虑,越来越多的的海外华侨,加入了所在 国的国籍,成为了海外华人。海外的华侨 社会也开始转型为华人社会。
五、北美新华文文学的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1983-1989):初创阶段, 以苏炜、查建英为代表; 第二阶段(1990-1994):发展阶段, 以曹桂林、周励为代表; 第三阶段(1995-1999):深化阶段, 以严歌苓、张翎、阎真等为代表; 第四阶段(2000年至今):新变阶 段,以郁秀、裔锦声、艾米等为代表。
狭义的华人文学:
• 是专指海外华文文学在发展途中因 创作主体身份变化,从而“具有中 国血统的外国国民”的文学创作。
3、华裔文学
• 华裔文学,则是指在居住国生长,并且 拥有居住国国籍的华人的文学创作。 • 这些海外的华人的后代,不仅一出生就取 得了居住国的国籍,而且,在成长的过程 中也较为自然地融入了当地社会。 • 由于具有双重的文化背景,他们在写作 之中呈现出有别于华侨文学和华人文学 的鲜明特征,从而获得了自身的独立性。
• 从狭义上看,海外华人是特指20世纪中期 以后,出现在海外、尤其是在东南亚新 兴国家的具有中国血统的所在国国民; 即“具有中国血统的外国国民”―― “华 人这个新概念,是用来形容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东南亚新兴国家的华裔公 民”;“在过去几百年中,这些华裔大 多数是侨居者,但是在20世纪下半叶, 这些侨居华人变成当地公民的过程,却 是一种新颖的,也是重要的历史现象
七 海 外 华 文 文 学 其 它 板 块 简 介
东南亚板块:以新、马、泰、印尼四国为主, 其他各国都有,作家数量庞大,创作历史悠 久。代表作家有云鹤、司马攻、黄孟文等。 欧洲板块:作家比较分散,代表人物有: 高行健、虹影、林湄、章平等。 澳洲板块:以澳大利亚为主,代表作家有 庄伟杰、张奥列、武力等。 东亚板块:以日本、韩国为主,代表作家 有:蒋濮、林惠子、李惠新等。
有人烟的地方就有中国人,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国人。
四、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1910-1930):华工文学——《埃仑诗 集》 第二阶段(1931-1949):华侨抗战文学——《京 华烟云》 第三阶段(1950-1979):台湾留学生文学——白 先勇、於黎华等 第四阶段(1980年代至今):中国大陆新移民文学 (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发展历史稍有不同)
• 尽管狭义的华人文学与华裔文学,开花 结果在海内外,但是由于创作主体都是 “具有中国血统的外国国民”;因此, 就只能是归属与所在国文学之中了;是 所在国多元民族文学中的一元——华族 文学。
三、海外华文文学的相关历史问题
华人移民史、海外华文文学史、北美 新华文文学史、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史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向外移民的呢?应该是有中 国人的时候就开始了。考古学家考证出:夏王朝灭亡的时 候,就有夏王朝的子民漂洋过海,最远的甚至到了南美洲; 商纣王的叔叔子胥余,则在朝歌陷落时逃到了朝鲜,建立 了朝鲜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箕子朝鲜 。七世纪开始移民 南洋,十九世纪移民北美,20世纪初移民欧洲。现在海外 的华人已将近六千万。
• 海外华文文学大致经历了五个主要浪潮: 早期留学生文学、流亡文学、移民文学、 华人文学、华裔文学; • 从创作主体的角度看,又可以分为华侨 文学、华人文学、华裔文学三个阶段。
1.华侨文学:
华侨文学,是指侨居在海外而仍然保持中国国籍 的中国公民的文学创作。 • 侨居在海外的中国公民,“包括四个要素:①中 华民族成分的要素。即具有广义的中华民族血统 及其民族共同特征的人(民族成分)。”“②侨 居海外的要素。主要是以经济、谋生为目的的海 外侨民”;“③中国国籍继续保持的要素。这是 法的概念,是区别于外籍华人或外籍华族的根本 依据。”“④具有中华意识的要素。 • 整体而言,华侨是一个有强烈中华民族意识的移 民群体。就个体而论,”应该是具有“华侨意识 的人才能称为华侨。
因此,广义的华人文学,
• 是泛指海外“具有广义的中华民族成分的 人。”――不论是完全、部分或者少部分“具 有中国血统”、认同中华文化、认同自己华人 身份的人的文学创作。 • 所以,既包括“华侨文学”,也包括狭义的 “华人文学”和“华裔文学”;甚至还包括由 海外华人用汉语之外的语言――本地语言、或 者英语、法语等进行的创作。 • 也就是说,广义的华人文学,强调创作主体是 否为广义的海外华人。只要是广义的海外华人 的创作,不论是用中文,还是用“外语”进行 创作,都应该归为海外华人文学。
八 海 外 华 文 文 学 的 主 要 特 点

由于各国政治、文化、民族构 成等因素千差万别,海外华文 文学也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 并随所在国国情的不同而呈现 出各种特点;大体上却都经历了 由华侨文学向华人文学和华裔 文学,由中国文学的分支向所 在国多元文学中的少数族裔文 学的转变之路。

1.海 外华 文文 学中 家国 观念 的变 化
台湾“留学生文学”
20世纪60-70年代来从台湾到美国“留学” 双重“放逐”,意境悲凉 心在边缘,心系中国 受西方现代思潮影响:女性主义、现代主义等 主要作家:白先勇、欧阳子、施淑青、李昂 等
代表作家: 白先勇
著名海外华人文学家。北美留学生文学的重 要代表。 1937年出生于广西桂林。国民党高级

对于华裔作家而言,上一代的 “故乡”已不再是他们自己的 “故乡”,而成为了他们的 “原乡”。“原乡”即祖辈之 乡,仅与他们的血统相关联。
原乡
在华侨文学里,“国”即中国, 既是他们的“故国”,同时也 是“祖国”; 与此同 在华人文学里,中国是他们的 时, “出生成长国”,其所在国是 “国” “再成长国”; 的观念 到了华裔文学里,“出生成长 也发生 国”与“再成长国”合二为一, 了变化: “故乡”和“祖国”也化为一 体;然而这里的“乡”与“国” 都是指其所在国,已并非他们 祖辈观念中的故国。
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
• 华侨文学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部分。因为, 有不少华侨作家,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时期的华侨 作家,最终并未成为海外华人;他们选择了“归根” 之路。就“国民”身份而言,他们始终都还是中国 人。以闻一多、鲁迅、郭沫若等为代表的早期海外 留学生文学,以郁达夫、胡愈之等为代表的抗战时 期的流亡文学,都属于华侨文学。而以方北方、黄 运基、白先勇、严歌苓等为代表的移民作家,作为 侨居在海外的中国公民时期的文学创作,应该属于 华侨文学;但是,当他们入籍当地、成为所在国公 民后的文学创作,就应该归属于华人文学了。


2、 海外 华文 文学 中文
化观 念的 变化

海外华文作家,都具有或者是部分的 具有中华“血统”和“文统”—— 都是发源于或者说是部分发源于中 华血脉与中华文化,无论经历如何 独特的演变历程,其中仍然可见不 变的“华人性”。也只有具有,哪 怕部分具有这种不变的“华人性”, 海外华文文学才能在所在国表现出 独特的生命力。 因此,海外华人文学的“寻根”意 愿与“寻根”冲动,是不会停止的。 这种对华人族群“血统”和“文统” 的追寻,对自己生命之根和文化之 根的追寻过程,实际上就是海外华 文文学中“原根性”的重要内涵。
多伦多作家群
• 由于作家大都旅居多伦多,故有“多伦多作家群”之 称。 • 他们的作品屡屡在中国大陆、台湾获奖。 • 洛夫认为:他们的作品最能“原汁原味”地反映加拿 大的移民生活,表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可读 性甚高。 • 代表作品:由加拿大中国笔会发起,吴华、孙博、诗 恒共同编辑的小说集《西方月亮》与《叛逆玫瑰》, 共收入短篇小说17篇。 • 此外还有:张翎《女人四十》,曾晓文《网人》、 《卡萨布兰卡的百合》、《苏格兰短裙与三叶草》、 《旋转的硬币》,陈河的《夜巡》、《无花果树下的 欲望》等。 • 李彦、孙博、张翎等的小说,被多伦多大学等多所大 学列为教学参考书;
温哥华作家群
加拿大华文作家协会:会长陈浩泉 梁锡华 、林婷婷、洛夫等 以散文创作为主 林婷婷:《拖车异乡人》 陈浩泉:《紫荆、枫叶》 梁锡华:《爱恨移民曲》《怀乡记》《如 寄集》
六、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史
第一阶段(1979-1983):港澳文学研究 第二阶段(1984-1988):台港澳文学研究 第三阶段(1989-1991):台港澳及东南亚华 文文学研究阶段 第四阶段(1992年迄今):海外华文文学的全 方位研究 (研究范式:点——线——面——体)
• 如曹云华指出:“怎么样来辨别一个人是否是 华人呢?根据目前东南亚华人的具体情况,单 纯从外表上、血统上、语言上或宗教信仰等方 面都难以确认,唯一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根 据这个人的民族心理,即他本人的民族认同, 他认为自己是华人,那么,他就是华人。作为 东南亚的华人,这个提法包含了三层意思,首 先,从国籍和政治认同的角度看,他是东南亚 人,如பைடு நூலகம்国人、马来西亚人、新加坡人等等; 其次,从民族认同的角度看,他是华族移民的 后裔,或者具有华人血统;再次,是从文化认 同的角度看,他在文化方面仍然保留了华人的 许多特色。”


华侨文学阶段,文学表达与隐含的 是“落叶归根”的情怀:“乡”—“国” 观念是一体的,都是指向作者出生 与成长的故乡和母国。 华人文学阶段,文学表达与隐含的 思绪,便由“落叶归根”转变为“落 叶生根”;“乡”—“国”观念发生分 离:乡是出生成长的故乡,国则成 为现今的国籍所在国。 华裔文学阶段,“乡”—“国”观念 再度合一,但此乡已非彼乡,此国 也已非彼国,二者已经共同指向着 作者出生与成长的乡与国了。
2.华人文学
• 华人文学,有着广义与狭义之分,亦即 指涉整体与部分之分。这是因为海外华 人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广义与狭义、 整体与部分之分。 • 广义的海外华人,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 既包括“华侨”,也包括狭义的“华人” 及其华裔。 • 狭义的“海外华人”,是广义的“海外 华人”中的一部分;他们由华侨演变而 来,是“取得了外国籍而丧失了中国籍 的具有中华民族成分的人”。
海外华人:
• 从广义上看,海外华人是泛指在海外各 国的历史与现实中,“具有广义的中华 民族成分的人”。这里,所谓的“中华 民族成分”,起码是包括了血统因素、 文化与民族认同等含义。简单的说,就 是不论是完全、部分或者少部分“具有 中国血统”、认同中华文化、认同自己 华人身份的人,我们都将其称为华人。
欢迎各位同学在这里和我一 起学习和研讨——
一、为什么要学习海外华文文学?
1、认知全球化浪潮的时代特性 2、感受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 3、理解文化身份的塑造流程 4、认识文学发展的空间拓展 5、培养宽阔开放的国际视野
6、强化文学欣赏的基本功力
二、什么是海外华文文学?
流散文学(Diaspora Literature),世界各地 的跨国移民在异质文化语境中创作出来的文学 作品。 海外华文文学,是中国境外的华人依据其特 定的国际性的移徙、迁流和居住经历创作出来 的汉语文学。 北美新华文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中 国大陆移居美国、加拿大,或赴上述两国留学、 访学、经商、打工、陪读等的华人依据其特定 的国际性流散经历创作出来的以小说为主的华 文叙事文学。
将领白崇禧之子。童年:在战难中颠沛流离并被 “放逐”。 1957年入台大外文系、1958年开始 创作。青年:在困惑与挣扎,1963年赴美国留学, 1965年获硕士学位、任教于加州大学。
白先勇的创作
A、在台湾的创作 (1960-1962 ), 《金大奶奶》、《玉卿嫂》、《我们的十七岁》、 《我们看菊花去》等。 B、在美国的创作 (1963----) 主要有: 有《台北人》、《纽约客》系列等。 长篇小说《孽子》,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都在 寻求新的突破。
与此相适应的是,大批华侨作家转 变成了华人作家,华侨文学也开始 转化为华人文学。海外许多华人作 家,也都是由华侨转变为华人的, 如方北方、黄运基、白先勇、严歌 苓等为代表的移民作家;他们的同 一部创作,往往也许就跨越着华侨 与海外华人这两个时期,无法割裂。
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华侨文 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部分,是中国文 学在海外的一个分支; 从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华 侨文学”又是海外华文文学的源头及其 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失去了华 侨文学,海外华文文学将不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