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教材结构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教材结构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教材结构分析华南师范大学陈友芳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各位老师,新教材《经济生活》一共包括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以及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整个教材的基本逻辑顺序是:从消费、交换出发,依次分析生产、分配,最后介绍我国从事这些经济活动的基本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各位老师在经济学的学习及教学中可能已经习惯了从生产入手,为什么我们的新教材要从消费开始呢?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材强调以“生活逻辑”为主线,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

显然,消费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一个哪怕从来没有接触过其他经济活动的人,他也一定接触过消费,尤其是对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因此,教材从消费入手,有助于我们的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一个人要消费,就往往需要与别人交换,而要交换就离不开货币,就必须知道商品的价格,否则是没有办法去消费的。

根据这一逻辑,本单元设计为三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包括两个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这样展开的:刚才我们说了,我们的生活、消费需要商品,而购买商品又离不开货币,由此引出货币这一话题,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货币是如何产生的。

原来货币的出现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

这一思考使我们发现,货币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神秘,货币原来本质上只是一般等价物而已。

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的第一目:货币的本质。

面对看起来神秘,实际上并不神秘的货币,人们自然会追问:货币究竟在经济生活中起一些什么样的作用。

于是我们的教材接着分析货币的基本职能,领着学生去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最基本的作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教材分析一、《经济生活》教材的编写依据20XX年3月2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部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于当年9月进入实验区。

为此,教育部成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领导并主抓这套教材的编写。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依据新课标编写,了解这本教科书,有必要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性质、所强调的基本理念。

这是我们把握和使用这本教材的前提。

1.课程的性质《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定位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程──其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其基本内容──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其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其课程定位──整个大德育中的主导环节。

2.基本理念和追求(1)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少而精、实用;反映时代的新思想、新论断。

(2)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关注学生发展,尊重学生关切,适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建构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强调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学科知识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觉悟服务。

(4)转变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强调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材变教本为学本,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内化。

(5)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单纯以课堂为中心的状况,强调实践环节,是课改的追求。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一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一

专题1 必修1《经济生活》教材内容解析主持人:杨灵,北京市西城区教研员,高级教师主讲人:陈友芳,《经济生活》教材主编,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杨灵:各位老师好,陈教授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专家探讨《经济生活》教材。

首先请您就新教材的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做一个说明。

陈教授:《经济生活》教材的编写首先坚持这么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致力于为中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基础,以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己任。

当然,这是新老教材共同坚持的基本原则。

应该说,新教材在继承老教材优点的同时,突出强调以下几个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第一,强调与时俱进。

新教材坚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强调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中要“精讲管用”。

第二,坚持以育人为本。

新教材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第三,坚持三贴近原则。

强调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强调“三贴近”是本次课程改革与教材编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一个非常大的亮点。

第四,重视实践环节。

新教材通过设计大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实践问题,让学生准确理解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杨灵:对,正如你刚才所说的,这次政治课程改革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那么,我们的教材是怎样体现这个“三贴近”原则的?陈教授:新教材对“三贴近”原则的体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安排方面要体现出三贴近原则;二是在呈现方式上要体现出三贴近原则。

先来看第一个方面,《经济生活》教材根据“三贴近”原则,设计为四个单元,由“财富的消费、交换”这一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经济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去认识广阔的经济生活,然后在第二单元让学生思考、了解“我们所购买、所消费的财富是如何生产创造出来的”,顺着这个思路,教材接着又引导学生思考、了解“我们创造出来的财富又是如何分配的”。

在对这些问题,也就是我国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学生对我国经济生活的认识,教材在最后一个单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经济生活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经济生活》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经济生活》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税率:不论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只规定一个恒定的税 率。
(公式:应纳税额=应税收入×适用税率) (公式:应纳税额=应税收入×适用税率) 增值额:5 元-3 元=2 元 增值税:2×17%=0.34 元 问题 3:增值税只对 2 元增值额征税,体现了增值 税的最大优势。但必须出示上一环节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以抵扣税款,如果没有发票,说明前一环节没有交税, 不能抵扣税款。这说明增值税有什么作用? ★增值税的作用:只对增值额征税,可以避免对一 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 的偷漏税行为。 案例分析:此次范冰冰受到的是税务机关的行政处 罚,并没有构成犯罪(根据 2009 年的刑法修正案,初 次逃税并缴纳了税款和滞纳金、5 年内没有因逃税受过 刑事处罚或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就可 “不予追究刑事责任”)。范冰冰于 3 日中午在微博刊 登致歉信,表示完全接受处罚决定,会尽全力克服困难 筹措资金补缴罚款,以后也会监督公司管理、守法经营。 从 5 月 11 日崔永元因《手机 2》开拍而在微博公开谴 责冯小刚和刘震云后,崔永元曝光其“4 天拿了 6000
2、缴了为 8.84 亿元后,对她个人有没有直接的好 处?——无偿性
3、她能不能与税务总局领导协商一下,把税率降 低点,少缴点税?——固定性
【小组合作探究二】粉丝的困惑之二: 她缴纳了 8.84 亿元税款和罚金后,你知道她缴纳 的是什么税? 【小组合作探究三】粉丝的困惑之三: 粉丝每月的工资有 6000 元,他该缴纳多少个人所 得税呢?请你计算一下. 粉丝每月的工资有 8500 元,他又该缴纳多少个人 所得税呢?再请你计算一下. 1、6000 元﹣5000 元﹦1000 元 2、1000 元×3%﹦30 元 3、30 元﹣0 元﹦30 元 1、8500 元﹣5000 元﹦3500 元 2、3500 元×10%﹦350 元 3、350 元﹣210 元﹦140 元 ★特点: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甚至不 纳税。 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的纳税情况有何不同?体现 了个人所得税有何作用?(10 分)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二)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框
财政收入 和支出 财政支出 财政 有什 么作 用? 财政的巨 大作用 集中力量 办大事 人民生活 有保障

财政收入
逻辑顺序
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包括收入与 支出—来源与渠道—影响因素
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分类—财政收入 与支出的对比关系 资源配置职能—稳定经济职能—经 济社会发展职能 财政是国家政权的物质保障—公共 服务体系的保障—是实现公平分配、 健全社保体系的物质保证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本单元地位
《经济生活》教材体系的构建逻辑:
从消费出发,依次分析生产、交换、分配,进而给 出进行这些经济活动基本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生活与消费 生产、劳 动与经营 收入与分配 面向市 场经济
为何生产 (消费)
是谁生产 (生产)
为谁生产 (分配)
(2)关于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的关系 新增加①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关系;②处理公平 与效率关系的原则。 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社会主义 教 初级阶段,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 材 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效率、公平的含义。 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 教 一致性,又存在矛盾。 材 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 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 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 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3)对财政赤字的理解
(4)关于财政的作用
老 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科 教 教文卫事业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材 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经济平衡发展、调整经 新 济结构、促进科教事业发展。 教 人民生活有保障: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材 建立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实现 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 生活的物质保障。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 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 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本课时《价格变动的影响》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课时是接着上一框内容进行的,它主要围绕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个中心,分成二个方面进行阐述,结构严密。

第一目《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场景中归纳出价格变化会影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不同。

同时价格变化还会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量;第二目《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这是新增加的内容,教师必须讲得透彻,而且必须生动形象。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识记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问题,针对经济生活中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解释导致价格变动的原因,并说明价格变动前后企业的供给量和消费者的需求量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透过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复杂现象认清问题本质的能力,从而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生产的影响【依据】因为这些知识和题目呼应,是本课时的主要因素,所以确定为重点。

2、难点: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依据】因为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比较复杂,不同的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不同,以及其他理论问题,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确定为难点。

四、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便让学生学会学习。

2、讲授式教学法因为本课时涉及许多理论性比较强、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将传统的讲授法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这才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十一课 第一框 《面对经济全球化》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十一课 第一框 《面对经济全球化》

以金融危机为背景,结合必修模块教材内容,设计一个探究问题,并说明设计的理由我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十一课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一、教材分析《面对经济全球化》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等。

经济全球化是前面第十课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具体表现,又是下个框题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时代背景。

所以本课内容既是前单元的延伸和深化,又对下单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是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二、背景材料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

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

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

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

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

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

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

高中政治 经济与生活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 经济与生活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与生活》教师用书一、教材的基本理念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统一起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既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知识,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注重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教育要服从于、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就是按照这一基本指导思想进行编写的。

这也是本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严格把关的首要方面。

同时,思想政治课教材是时代的产物。

我们力求在教材中体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逐步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特点,使新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具体来说,教材的编写是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行)》为基础和指南,在编写中体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

2.针对高中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遵循高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循循善诱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初中学生相比较,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积累量增多,社会接触面扩大,社会交往更加频繁,思想意识日趋活跃,思维能力明显提高。

高中学生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特定阶段:一方面,他们不愿意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或既定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自身又难以完全独立地、全面地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其思想活动和品德形成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可塑性的特点。

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高中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在结构安排、观点阐述和材料选择上始终体现循循善诱,以求学生心悦诚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新教材的教与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以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观来统领教材的编写根据现代教育理念,课程的功能正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要综合形成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各种能力;教材从主要表达知识的“仓库”变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工具和指南,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

第四课第二框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案-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课第二框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案-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课第二框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

本课主要讲授内容包括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公有制的地位、类型及其作用、非公有制的地位、类型及其作用、为何及如何坚持发展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

本课考试类型以选择题较多,材料题一般涉及公有制的地位、非公有制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等。

本课知识量较为丰富,难度较大,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的地位、作用容易出现混淆。

学生分析:高一新生对于理论化的知识缺乏将其具化的能力,而本课恰好是对经济制度理论化的讲述,可能存在部分学生对于各种所有制经济体制的理解认识出现混淆、困惑。

但如果能够将本课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应该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公有制实现形式及其主体地位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运用所学知识,区分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他们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化教学,深入情景分析讨论各类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等,理解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重难点重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难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归纳教学、讨论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请同学们1分钟内在书本上找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和公有制的地位和类型学:结合书本,回答问题教: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那什么叫公有制?通过一个小视频我们来了解一下学:结合书本,观看视频了解什么叫做公有制教:在我们了解之后我们就要思考了,为什么我们要坚持公有制?为什么我们不去坚持私有制?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坚持私有制?提示一下,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回答学:结合书本,讨论作答。

高中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模板(5篇)

高中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模板(5篇)

高中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模板(5篇)高中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模板(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消费及其类型》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及恩格尔系数。

本节内容是从学生身边的消费生活入手深入浅出同时又是对前两课商品货币价格的基本结构知识的提升,又是为后面消费心理面面观、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展开铺垫好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及其含义;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2、理解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几种消费类型的区别;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含义3、组织学生收集资料,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动,并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2、在学习“消费结构”时,可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从而增强学生们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影响消费的因素2、贷款消费难点:1、收入与消费的关系2、贷款消费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临清第一中学的学生水平有一些差距。

有些学生上课的学习习惯不太好,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讲解时需要从学生身边案例入手,举例要生动具体贴切要多开展一些活动。

对于一些学习基础较好学生指导好他们如何分析事例,培养他们勤思考、深分析的好习惯。

五、教学方法1、分组讨论法:影响消费的因素。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消费及其类型,初步把握教材的原理和重难点。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经济生活》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经济生活》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经济生活》一、教学设计思路:贯彻实施新课标整体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经历探究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持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坚持学法和教法的统一。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现象的分析、学生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

2.贯彻主体和主导的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

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角色扮演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

3.贯彻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的原则。

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直观性原则。

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发展规律,在教学中从分析社会现象入手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从本框的地位和内容要求来看:(1)本课是全书的切入点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旧教材把它放到最后来讲),但是消费却是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

新教材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单元来讲,正是要把“与中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经济活动”作为切入点,这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蕴涵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本课是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落脚点,本框所涉及的消费原则不仅仅是一般的指导原则,而且包含了在实际生活消费中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

如量入为出、绿色消费等具体内容,直接告诉人们在消费中应具体怎样做。

这些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5.课程结构:本课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消费心理面面观”,第二部分“消费要践行的正确原则”。

两者之间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后者是前者的落脚点,也是重点。

(正因为多样化的消费心理中存在错误观点,因此要强调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 6.教学流程:第一部分通过情景再现、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完成;第二部分首先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的感性材料、来自同学中的问卷调查做出相应的调查报告并喊出绿色消费的口号,通过给“故事加个结尾”等环节,引导学生从分析身边材料入手,确立正确的消费观;最后,通过板书的逻辑图,突出主题,由教师进一步加深、提高认识。

10.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

10.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
(二)讲授新知
1.理论讲解:详细讲解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发展动力等方面的变化。
2.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战略布局,如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
3.知识拓展:介绍一些与新时代经济发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市场经济体制、开放型经济等,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创设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情境,如税收政策调整、企业转型升级等,引导学生关注新时代经济发展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利用视频、图片、数据等教学资源,展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角色扮演、模拟经营等情景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3.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和评价,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让学生在评价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加深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解。如:“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为哪些知识点最重要?为什么?”
2.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发现自身不足,提高学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4.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小组合作
1.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确保学生在小组内能够互相学习、互补优势。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如案例分析、经济现象调查、政策建议等,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讨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二)问题导向
1.针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 学 设 计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 学 设 计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本框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生活消费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消费心理面面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本节内容是从学生身边的消费生活入手深入浅出同时又是对前面消费及其类型的基本结构知识的提升,又是为后面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展开铺垫好了基础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目前社会上常见的几种消费心理及其基本特征;知道怎样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二)能力与方法目标在分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问题时,采用问题解答法,情境导入法等。

同时能结合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现象,使学生认清其危害,从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分析、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鼓励学生敢于剖析自己、修正自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做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难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的把握四、课前准备(一)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消费心理面面观、做理性的消费者,初步把握教材的原理和重难点。

(二)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三)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教室内教学。

课前要求各组课前在黑板上展示给各组安排的学案题目答案。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多的高中生活的学习,学生已经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对于如何学习政治这一科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由于本校属于普通中学,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原有的知识储备较少,在理解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比较有难度,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尽量避免纯粹讲理论,不在理论上做太大突破,只是点到为止。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一框《企业的经营》教案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一框《企业的经营》教案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一框企业的经营(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本课时《企业的经营》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课时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主要围绕着企业经营和发展这个中心,分成二个方面进行阐述,结构严密。

第一目《公司的类型》承接第四课发展生产而来,引导学生认识提供消费的生产组织企业及其分类,主要了解公司的类型及优点;第二目《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主要了解企业经营的目的和企业经营成败的问题,以及涉及到的企业兼并、联合、破产等。

同时,它对下一单元《收入与分配》的学习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企业和公司的含义、地位及类型,记识企业的社会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理解影响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基本因素、企业兼并与破产的积极意义。

2.能力目标学生能结合事例分析不同公司的类型,懂得如何经营企业、创办企业,辩证的看待企业的兼并与破产,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增强诚实守信、科学管理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依据】因为本框围绕“企业的经营”而展开,所以确定为重点。

2、难点:企业兼并与破产【依据】因为这部分知识人们认识存在误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确定为难点。

四、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便让学生学会学习。

2、讲授式教学法因为本课时涉及一些理论知识,学生没有接触,所以将传统的讲授法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这才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3、讨论式教学法本课时的探究活动设计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讨论问题,通过学生进行讨论,自主生成知识,深刻理解知识,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热点导入,激发兴趣】北京时间2014年9月19日晚9点30分,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在美国纽交所登陆上市。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研究不同市场类型如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竞争性垄断的 市场特点和行为。
生产要素市场
分析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决定。
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
探讨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决策过程及其在市场中的互动。
国际经济学
国际贸易
分析比较优势、贸易壁垒、自由贸易区等国际贸易现象和问题。
国际金融
研究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国际货币体系等国际金融问
在教材中加入实际的经济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加强实验环节
设计经济学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经 济学原理。
培养应用能力
强调对学生经济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在 实际工作中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评价与反馈
教师和学生应定期对教材的使用效果 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不断完善和提 高学习效果。
05
教材的改进建议
内容更新与完善
更新数据和案例
确保教材内容与当前经济形势和 最新数据保持一致,增加最新的 案例分析,使教材更具现实意义。
增加政策解读
针对当前经济政策进行深入解读,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策背景和影 响。
结构清晰
注重实践
教材的章节安排合理,逻辑清晰,有助于 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教材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各种实 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 活中。
缺点分析
部分内容过时
由于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教 材中的部分内容可能已经过时
,需要更新。
理论深度不够
对于一些深层次的经济理论, 教材可能没有涉及或只是简单 介绍,不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 习需求。
《经济生活》教材分 析
目录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案【教材分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

本框是第三课教学的落脚点,它有两目内容:消费心理面面观和做理智的消费者,它具有十分浓厚的人文色彩,贴近学生生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指导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目前社会上常见的几种消费心理及其基本特征;知道怎样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形成对消费心理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待消费,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坚持正确的消费原则,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自觉落实环境保护行动。

【教学重点】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必须坚持四个原则。

【教学难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的把握;适度消费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的生活消费受居民收入、消费品价格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其实,我们的生活消费不仅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受消费心理主观因素的影响,在消费心理的影响下,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这就是第二框的内容。

讲授新课: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首先我们来了解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消费心理。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什么是消费心理?一般地说,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活动时要考虑一些问题,如消费什么、消费多少、以什么方式消费、消费后自我感觉如何等等,这些总是伴随着消费者有目的、有意识的复杂的心理思维活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叫消费心理。

我们的消费行为都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几种消费心理的利弊及态度。

(通过课件展示)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有这种消费心理的人,消费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仿效他人,其消费行为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和别人行为的带动。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2]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2]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2]人教版高一年级经济生活教材分析2010级学科教学(政治)安海英2010年12月21日《经济生活》教材分析2010级学科教学(政治) 42100859 安海英一、教材的基本理念:依据课程标准的解读,教材的基本理念主要表现在:1、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统一起来。

2、针对高中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遵循高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循循善诱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以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观来统领教材的编写。

4、构建以经济生活为基础,以经济学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突出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5、除政治教科书一贯必须坚持的原则以外,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二、设计思路:全书的总体思路:“根据“三贴近”原则以及经济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经济生活》教材设计为紧密相关、层层推进的四个单元。

”每个单元强调解决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经济生活——生产:生产什么(第一单元)→怎样生产(第二单元)→为谁生产(第三单元)→生产背景(第四单元)。

新教材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在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舞台上从事经济活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决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经济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教材结构:1.教材结构总的来说,教材的逻辑结构按课程标准的顺序来构建。

全书分为四个单元,即:2.框架设计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一、本单元的地位第一单元在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

一方面,消费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

从消费切入,有助于我们的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对生产、分配等具有反作用。

从消费进入“经济生活”的学习,符合经济学的学科逻辑。

本单元是全书的基础,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理论是学生学习其他经济学理论的基础,可以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正确认识经济现象提供有效的理论武器。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一、引言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是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的重要教育材料。

本文档将对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以期揭示其教育价值和改进方向。

二、教材内容概述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分为数个单元,包括思想政治的基本概念、政治制度、经济与社会、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等内容。

每个单元都包括了对应的理论知识、案例分析以及相关的思考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材的优点1. 高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接触面,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现实问题探讨,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2. 知识深度和广度均衡该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既包含了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也涵盖了一些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和现象。

这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给学生提供了更全面的知识视野。

3.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在设计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材还设计了一些小组活动和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4. 鼓励多元思考和辩证思维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不同观点和思想的对比分析,并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四、教材的不足之处1. 缺乏国际视野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在内容选择上,偏重于国内问题和案例,缺乏对国际政治经济现象的深入分析。

在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讨论中,应该加入更多的国际案例和视角,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其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2. 内容更新不及时由于社会发展的快速变化,高中思想政治经济与生活教材的内容有时可能滞后于现实。

因此,教材应该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以便使内容与时俱进,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教材分析一、《经济生活》教材的编写依据3月2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部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于当年9月进入实验区。

为此,教育部成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领导并主抓这套教材的编写。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依据新课标编写,了解这本教科书,有必要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性质、所强调的基本理念。

这是我们把握和使用这本教材的前提。

1.课程的性质《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定位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程──其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其基本内容──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其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其课程定位──整个大德育中的主导环节。

2.基本理念和追求(1)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少而精、实用;反映时代的新思想、新论断。

(2)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关注学生发展,尊重学生关切,适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建构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强调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学科知识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觉悟服务。

(4)转变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强调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材变教本为学本,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内化。

(5)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单纯以课堂为中心的状况,强调实践环节,是课改的追求。

要通过各种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进行理性思考;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6)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从评价主体、功能、目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较大改革。

课标是教材的依据,上述理念教材要体现。

从大的方面说,教材坚持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坚持改革的方向,贯彻课标新理念。

二、《经济生活》教材结构的特点1.教材结构的设计思路总的来说,教材的逻辑结构按课程标准的顺序来构建。

全书分为四个单元。

2.结构设计的总特点(1)这一方案,力求以人为本,以市场经济生活知识为支撑,突出思想政治观点教育。

(2)这一方案,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遵循由浅入深的逻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这一方案,力求淡化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概念化、标准化的识记和理解要求,寻求在活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控制教学总量。

3.需要说明的问题(1)教材结构对课标顺序作了微调。

教材基本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标准的顺序来编写,只是在局部作了微调。

按照《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的顺序,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放在第四单元。

考虑学生的认知顺序、熟悉经济生活的程度,教材总体思路按“消费──生产──分配──市场”来设计。

这种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思路并无不可。

但是,因为从微观讲起,容易忽略人们微观经济活动的制度背景,甚至可能造成“我们的经济活动是在私有制条件下进行的”误解。

所以,在安排教材结构的时候,为强化对学生进行基本经济制度的教育,强化公有制为主体的观念,强调我国公民经济生活的制度背景,教材把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前置到第二单元,即讲生产时作为经济制度背景来安排。

这样处理,既强化了政治观点的教育,又使教材总体逻辑更顺当。

(2)教材结构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逻辑。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这有助于贴近生活,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应该说生活本身无逻辑,生活是一团麻──剪不断、理还乱。

如果机械地按生活内容安排教材结构,容易引发人们对教材理解的争议,出现重复交叉、前后倒挂甚至畸轻畸重的状况。

生活的发展不是单向度的、匀速的,而是向上下四方辐射的,有些内容在某一点上会急剧膨胀。

而我们的教材,则要考虑教学逻辑、容量均衡、循序渐进、先后衔接。

可见,现在的教材结构,应该说是学科教学的体系。

这种体系既不同于大学经济学教程的体系,也不同于生活的简单扩展。

采取结合生活讲经济知识的办法,设计不同于经济学教程的教材结构,是《经济生活》结构的一个特点。

三、《经济生活》呈现方式的特点1.关于呈现方式的思考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要针对以前存在的问题。

对于存在问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概括。

但主要的是缺乏对学生的关注,脱离学生的实际,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乏时代感,没有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为了增强教学的时代感,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教材的形式设计应该有新突破。

也就是说,在教材呈现策略上应该下功夫。

举个例子来说。

帮人改正错误,通常的办法是批评。

这种批评是必要的,但效果往往不理想。

非洲有个部落,那里有个习惯──用赞美去教训。

谁犯了错误,就让他成为全族大会的主角,站在全族人面前。

族人并不分析他犯错误的原因、谈危害、提希望,而是赞美他为族人做了哪些好事,如何帮助别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而且真心诚意地赞扬他。

当大家讲完,就高高兴兴地散会。

在这件事中,犯错误的人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吗?不是。

不知道自己错误的危害吗,也不是。

他还会再犯同类错误吗?可能性更小。

采用这种方法,尊重了犯错误者的发展,张扬了人的善性,同时也遏制了他的恶性。

如果直接批评、遏制其恶性,反面有压抑其善性的可能,不利于他的进步。

从达成教育目标而言,用赞美去教训可谓高明的策略。

这件事对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启发,对于教材的形式设计有启发。

如果我们把教材的理论和政治教育观点,一股脑灌输给学生,他们会因成人化、枯燥而不易接受,甚至有逆反心理。

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南其辕而北其辙。

如果我们在形式设计上,先把学生引进真实的情景,提出他们关切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研究,调动他们已有的经验,理性地审视这个问题,则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纳入我们预设的轨道,引领学生朝我们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进发。

这里涉及教材观、学生观的问题。

现代教材观认为,教材不是陈述真理的圣经,不是主要表达知识的“仓库”,而应成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工具和指南,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

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知识的建构主体。

优秀的教材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更是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积极开展活动的工具,是激发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平台。

有鉴于此,我们的教材设计,从真实情景出发,由此引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入门。

通过基于案例、基于问题、基于情景的设计,引领学生感悟内容目标的意义。

在这种开放式的设计中,以求达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境界。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2.教材的呈现模式(1)单元管涌图:描绘本单元内容的梗概、思维的流向。

(2)单元导语──其内容是:话题引入,承前启后,提示单元主要内容、单元教学达成的主要目标。

其功能是:把学生拉入话题,帮助师生高屋建瓴地统摄单元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各单元的导语连排,即整本教材的提要。

(3)各课引言──是单元导语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内容是:课题的引入,承前启后,本课内容提示,学习本课的意义。

其功能是:把学生拉入本课话题,帮助师生明了本课所要讲述的主题,明确本课教学目标。

全书各课引言连排,即全书内容的概述。

(4)框题──这是“课”下面的第一层次。

有具体的内容框定,其分量一般讲一课时。

(5)目题──这是“课”下面的第二层次,也是最小的层次,讲更小的话题。

每框2~3目。

(6)活动导入──提供案例、情景和问题,是提供给学生的探究平台,也是合作探究的小课题。

有的针对本框或者本目的主旨,有的针对某个观点。

其作用,有的侧重于导入;有的提供合作学习的背景、课题、路径。

(7)正文──广义上讲,教材活动设计和宋体字都是正文。

宋体字主要用于事实的叙述,逻辑的论证,基本的结论,知识的剖析和运用,提出行为要求的预期等。

(8)辅助栏目──主要安排三类:一是名词点击(解释相关学科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正文);二是相关链接(提供例证性说明,图示性说明,扩展性说明,解释性说明,引申性说明);三是专家点评(侧重于理论上的剖析、归纳、介绍)。

这些内容一般不要求学生掌握,为教材的中心逻辑服务。

由于这些设计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推衍、思维逻辑的需要而精心安排的,所以它形散而神聚,为教学内容的主旨服务。

(9)单元综合探究──是本单元实质性内容,也是小课题、长作业。

它突出实践性、开放性。

强调学生动手做、体验、感悟;强调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对于单元综合探究,可以早做安排,然后让学生课下做,最后整理总结,把最终成果呈现出来。

此外,新教材的语言力求简明、朴实、活泼、深入浅出;课文配以丰富的数字、图表、图片和漫画烘托主题,将重要的知识点尽可能以直观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观赏、阅读、理解和把握。

如教材第四课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的漫画、第五课区别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漫画、第七课表现同富不同路的漫画、第十二课表现生产全球化的图示等,都是作者和美编独具匠心精心设计的结果。

四、《经济生活》教学内容的新特点1.体现时代感我们所生活的时代,科技发展、生产飞跃、社会生活急剧变化。

思想政治课要增强时代感,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就不能不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反映党领导人民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最新理论成果。

因此,教材内容较以前的相比,内容上有较大的新变化。

比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科学发展观的新理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新原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路子,强调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新问题,打造诚信体系的新热点,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思路,以及信用卡广泛使用的新手段、人们消费和就业观念的新变化,等等,都在教材中有所反映。

这一方面突出了国家的意志,紧跟党中央的新精神,另一方面更贴近了社会、贴近了生活,增强了教育教学的时代感。

2.强调思想政治教育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这个文件是指导我们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教材建设、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根本指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