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共5页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是一种能力,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题目的解决都是通过

分析、讨论、整理,最终通过计算来实现的,可以这么说,数学就是计算,离开了计算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见计算能力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一、充分认识计算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等先进计算工具已日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口算和笔算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传统的计算不需要了,只要会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就行了。

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许多学生,甚至部分教师都产生了对

计算重要性认识的不足,我们现在必须纠正这种错误的认识,尽管计算工

具科学了,但完全依靠这些计算工具是不行的。首先,这些先进的计算工具实际上是人们在传统的计算方法上发展而来的,没有传统的计算,也就不

可能有如今的先进的计算工具。计算方法和计算工具是不断发展的,今天不学会计算,怎么会有将来计算的发展呢?将来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的发明,就落在下一代人身上,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其次,计算技能作为基本技能之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以及知识的掌握等等。据了解,很多初中毕业生中考数学都失分在计算上,导致最后成绩不如意。有关部门曾经对一次考试作过调查,发现40%的学生都在计算上失分

二、了解情况,对症下药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的数学成绩差,究其根底,是计算能力差,

在初一年级中连100以内的加减乘除都弄不清楚的都有,恐怕这是令初中数学教师感到最头痛的事,怎么办呢?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教育观,要实现这一教育观念,那就只有辅导差生,从发现的问题抓起。首先要对这部份学生的数学情况作一个全面调查,了解他们在数学上存在哪些问题,才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辅导。有些学生是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不清楚,导致计算错误,对他们就要从混合运算的法则补起;有的是乘法口决记忆不准确,导致乘除运算出错,这部份学生不但不要批评其基础差,还要鼓励他们正视自己的不足,让他们有信心把乘法口决记牢;还有少数学生是对计算缺乏足够的耐心,注意力不集中,或是粗心大意出错,对这部份学生则要出一些易错题型来训练他们的耐心与注意力。其次,要作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解决思想上的障碍。有的学生是数学科差而其它科好,是属于偏科那一种,只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有的学生是大部分学科都不好,对学习不感兴趣,尤其对数学不感兴趣。对于这部份学生,除了要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外,还要设法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他们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如在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的活跃气氛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还可以开展各种小游戏或者是小竞赛之类的活动(如初一学生的“抢30”游戏,初二学生用拼图游戏来验证“勾股定理”,初三学生用概率知识来验证各种“中奖”活动的公平性等等)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学习和计算,提高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三、要充分加强运算技能的训练

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材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通过掌握数学规律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初中阶段的数学计算,基础部份是有理数、乘方、开方、科学计数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解方程、解不等式、乘法公式的应用、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的计算、分式的计算等。像基础部份单纯的数学计算学生一般不容易出错,出错大都是在综合运算中出现得较多,这本身是数学计算的一个难点,当各种运算方法综合运用时,知识间易发生混淆导致学生出错。这就要求教师在把握知识体系上注意从易到难的原则,对各种学生可能遇到的情况有一个预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在用直接开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课本上只提供了形如x2=16这类简单的题型,对于解形如64(x-2)2=25的方程时,许多学生往往直接将方程右边进行开方运算,变成64(x-2)=5的错误形式,而实际是应先化为(x-2)2=25/64的形式,再直接运用开方法。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由易到难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归纳出用直接开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这样学生再做类似题型就不易再出错了。

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笔算的基本技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要奢望学生在短期内笔算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新课标对不同学段的笔算有着不同的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要因为学生会用计算器了就忽略了对学生笔算能力的培养,要对学生一直进行笔算方面的训练。现在,有的教师在初一年级时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到了高年级,就淡化了对计算能力的要求,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各个学段应有其计算的重点要求。例如,初一年级时,有理数的计算就是一个重、难点,初二年级

时,分式的计算和整式的乘除(包括因式分解)是一个重、难点,初三年级时二次根式的计算则成了重、难点。要把对学生笔算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各个学段的教学中,而且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养成“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认真计算习惯。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但恰恰有许多学生没有这一良好习惯,拿到一道计算题,没有看清数字,没有弄清楚运算顺序,就算起来了,那能不出错吗?在计算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习惯。

2、善于打草稿的习惯。很多学生在计算时不愿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布置了作业,有的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算式,算是打草稿了;有的干脆观望,等待别人的结果。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书上要做的和老师要求做的计算题,在设计上都有一定的计算目的,或是有一定的难度,除有少数学生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教师应要求学生找出专门的草稿纸,认认真真地打好草稿,便于后面查看中间计算过程。教师也应走下讲台,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才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3、认真检查的习惯。一道题初步计算完了,学生在计算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学生进行仔细检查。如数字看错了没有,运算顺序错了没有,写错了没有等,有的还可以进行检验和验算,看结果是否正确。

作为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出发,自己对计算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在计算教学中,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