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合集下载

思维导图在高职高专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高职高专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高职高专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陈俊林周媛媛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6年第24期摘要: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不管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中都有一定的难度。

在高职高专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引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以后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思维导图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169-02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同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内科学和外科学等学科都有密切联系[1]。

该课程内容复杂,逻辑性较强,抽象难懂,不管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中都有一定的难度。

而高职高专病理生理学教学课时少,内容多,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重点,提纲挈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程度[2,3]。

思维导图(mindmap)也叫心智图或脑图,是托尼·巴赞开发的一种应用于学习、记忆和思考等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通过图文并重的技巧,将人认知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想象的思路、途径以及如何对他们进行配置有序地表达出来。

以主题关键词为中心,将各级主题有组织、分层次、互相关联地展现出来,充分展示了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有机整合。

是把握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思维方式的很好途径,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4,5]。

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在很多方面解决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问题,具有诸多优点。

1 有助于优化教师教学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且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间相互联系,错综复杂,这是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重要方面。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清晰的授课思路和学生对教师思路的把握决定了教学的质量,而思维导图恰恰是一种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顺教学思路的学习方法,它具有直观化、可视化的特点,能使知识点一目了然,可使教师快速了解整节课的内容。

思维导图在病理学预习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病理学预习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病理学预习中的应用作为医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病理学,它的学习对于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病理学的学习中,思维导图可以使复杂的内容更加直观和清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一、病理学概论:在病理学概论的学习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制作一个总览图,包括病理学的定义、病因、发生机制、分类、诊断、治疗等主要方面。

通过制作这张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病理学知识体系,更好地把握病理学的核心内容。

病理生理学是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机体在疾病状态下的生理反应。

在学习病理生理学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机体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生理反应和相应的病变形态进行分类和概括,可以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不同疾病状态下机体的生理变化。

三、病因与病理变化:在病变形态学的学习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不同的病因和相应的病理变化进行分类和概括,例如感染、遗传、代谢异常等不同的病因类型以及相应的细胞和组织的病理变化。

通过制作这样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不同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相关病变形态。

四、病理学与临床医学:病理学和临床医学是紧密相关的,通过病理学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在学习病理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病理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联系进行概括和分类,包括疾病的诊断、分类、治疗等方面。

通过制作这样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病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和价值。

五、病理学的诊断:总之,思维导图在病理学预习中的应用可以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可谓是病理学预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应用思维导图和移动学习优化病理生理学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

应用思维导图和移动学习优化病理生理学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

应用思维导图和移动学习优化病理生理学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病理生理学作为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医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要知识。

传统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

随着移动学习和思维导图等新兴教学方法的出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旨在探讨应用思维导图和移动学习优化病理生理学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病理生理学是医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涉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等内容。

传统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和PPT等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知识传授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以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将原本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转移到课堂外完成,而将原本在课堂外完成的作业和练习安排到课堂内完成。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习资源的互动来深化学习。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移动学习和思维导图成为了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二、移动学习在病理生理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移动学习是指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来进行学习和教学活动的一种学习方式。

移动学习具有灵活、便捷、个性化的特点,可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需求。

在病理生理学翻转课堂中,移动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教学视频、数字化教材、在线测验等,帮助学生在课堂外进行知识的预习和巩固。

移动学习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反馈,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移动学习的应用为病理生理学翻转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灵活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形化方式来呈现知识结构和知识关系的学习工具。

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 一、概述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形的形式来表达思想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病理生理学案例教学中的概念和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 二、病理生理学案例教学
病理生理学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实际病例为基础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方式,它以病例为基础,把病例中的病理生理学知识点分解成一系列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病理生理学知识点。

## 三、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1.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病理生理学案例中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把病理生理学案例中的知识点清晰地整理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案例中的知识点。

2. 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病理生理学案例中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把病理生理学案例中的知识点用图形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记忆案例中的知识点。

3. 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病理生理学案例中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把病理生理学案例中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从而更好地分析案例中的知识点。

## 四、结论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病理生理学案例教学中的概念和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思维导图在病理学预习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病理学预习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病理学预习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梳理知识框架。

病理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包括了大量的知识点和概念。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感到头绪不清,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入手,容易陷入被动接受知识的被动状态。

而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各种知识点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

通过绘制主题、分支和关联线,可以清晰地展现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加深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回顾知识点。

在学习病理学时,学生需要记忆大量的疾病名称、病理图片和病变特点等内容。

而这些内容往往是零散的,学生很容易忘记。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将繁杂的知识点以图形方式呈现出来,每个分支代表一个知识点,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细节,由于思维导图的视觉化特点,学生可以通过快速浏览思维导图,迅速回顾和复习病理学知识,提高记忆效率。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病理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其中的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着复杂的内在联系。

有时候,学生在学习中只是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而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直观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全面的认识,提高学习深度。

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创新思维。

在学习病理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病变过程和治疗方法等问题。

而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挖掘知识背后的深层次内涵,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不同知识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想,产生新的理解和见解,提高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病理学知识的掌握。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病理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和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复习和应用知识时,可以直接查看思维导图,快速找到相关知识点,加深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思维导图在病理学预习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病理学预习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病理学预习中的应用病理学是医学的重要学科,它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机制,是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为了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知识,许多学生采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增强记忆力,并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本文将介绍思维导图在病理学预习中的应用。

一、概念性思维导图概念性思维导图通常用于整理病理学的概念,例如常见的疾病类型,病变形态学名称、概念及其解释等。

在制作概念性思维导图时,每一组概念可以用多个分支展开,每个分支都有相应的定义或解释。

因此,概念性思维导图让学生不仅了解了概念本身,还能加深对相应疾病或病变的理解。

例如,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可以将概念“病理反应”拆分成多个分支,如“炎症”、“血管增生”、“纤维化”、“坏死”等,每个分支都有对应的定义和解释。

这种概念性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常见病理反应类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二、病理机制性思维导图病理机制性思维导图是指用来表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思维导图。

在制作病理机制性思维导图时,需要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拆分成一系列相关的过程,然后将它们之间的关系列出来。

例如,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可以将慢性肾病的病理机制拆分成多个过程,如高血压、糖尿病、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等,每个过程都有相应的解释和定义,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了解慢性肾病的病理机制,为日后的临床工作做准备。

三、临床应用性思维导图临床应用性思维导图是指用来表示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相关信息。

在制作临床应用性思维导图时,需要将疾病的各个方面尽可能详尽地列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思维导图了解相关的临床知识点,并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总之,思维导图在病理学预习中的应用非常有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系统性地学习病理学知识。

通过概念性思维导图、病理机制性思维导图和临床应用性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本质,调整学习策略,并更好地应对医学考试。

思维导图在专科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思维导图在专科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思维导图在专科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及死记硬背使得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枯燥乏味,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对图像进行利用,从而来表达思维的工具。

通过实践,我们尝试将思维导图的方法融入到“肝性脑病”章节理论教学中,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标签:思维导图病理生理学教学方法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

病理生理学逻辑性强,其规律和机制内容直观性差、抽象难理解,单纯依靠机械性记忆难以做到真正理解[1]。

思维导图(Mind Map)由“世界记忆之父”英国著名智力开发专家托尼·博赞(Tony Buzan)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辅助思考和笔记的工具。

用一个关键词或想法作为核心,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2]。

在整个过程中,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其理念自引入我国教育领域以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教学甚至是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的应用还比较少。

通过实践,我们将思维导图的方法融入到“肝性脑病”章节理论教学中,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充分备课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顺教学思路,病理生理学教材中的概念复杂,逻辑性强,它讲述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且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之间相互联系,错综复杂。

教师只有形成了正确清晰的授课思路和教学思路,才能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错综复杂的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学质量[3]。

肝性脑病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文字、图形和线条精确地表示出来,将内容进行提炼,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及病人的临床表现,防治的原则用一幅图就可以清晰地概括出来,层次分明,各个层次知识之间的联系简单明了,使教学知识点一目了然,教学设计井井有条,教案结构简洁,步骤流畅,从而使课堂授课游刃有余。

浅谈思维导图在高职医学院校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思维导图在高职医学院校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思维导图在高职医学院校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思维导图在高职医学院校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入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知识框架,记忆知识点,梳理复杂知识关系,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从思维导图在生理学教学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框架、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梳理复杂知识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方面进行探讨,强调了思维导图在高职医学院校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未来,应该进一步拓展思维导图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工具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思维导图的引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生理学教学、思维导图、高职医学院校、知识框架、记忆、梳理知识关系、学习效率、总结、展望、重要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高职医学院校生理学教学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尤其是在大量的医学知识点和复杂的生理学关系中,学生往往感到困惑和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找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工具变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意义在高职医学院校的生理学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理学知识,将抽象复杂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可视化的图像,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

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点,通过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逻辑思维链条,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记忆和回忆知识。

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复杂的知识关系,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清晰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最重要的是,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高效地掌握大量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在高职医学院校的生理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思维导图在高职医学院校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思维导图在生理学教学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框架、记忆知识点、梳理复杂知识关系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旨在总结思维导图在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为高职医学院校的生理学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的学习 空 间。利用 思维 导 图原理 书写 教案 时首先 根 据教 学 内容 确 定 备 课 的关 键 主题 和 教 学 的 中 心 内

少尿 、无尿
J r
心搏无力 出现花斑
容, 代表主题的图像是最先绘制的, 然后从中心出发
系 又有各 自的特点 , 逻辑 性强 , 错综 复杂 。因此从 教 师 的角度 来说 , 必须 有一 个清 晰 的授课 思路 , 利用 各
肾淤血 肾血 流量J . 减 少 心输 出量减少 皮肤 淤血 缺氧 脱氧 血红 蛋 白升高

血压 进行性下降 心 脑灌流不足
种教材和丰富的网络资源 , 课前制备 出实施课堂教 学的具体行动计划 , 为学生构建起一个更加立体化
Ⅱ 血 外渗
有序表达 , 从而使思维清晰, 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思 维导 图应用 和操 作 极其 简 单 , 很 适合 医学 教 学 l 3 J 。
本 文 旨在探 讨如 何在病 理 生理学 教学 中引入思 维导
图的方法 , 以期提高学 习效 率 , 达到更 好的教学效
果。
微 循 环 ▲ 血 自 身 输 血 停 止 一 … 靠 … 普 茎 菠 … 血 压 f 降
主题 罗列 出来 。经过 这 样 的过 程 , 最 初 包 含在 书本
等形态学课程那样直观 , 其规律和机制 内容直观性 差、 抽象难理解 , 单纯依靠机械性记忆难 以做到真正
理解 。因而在 教学 过 程 中 , 教 师 清 晰条 理 的授 课 思 路 和学 生对教 师思 路 的把 握 程度 , 以及 更 有 效 的理 解 和记忆 的学 习方 法 就 决 定 了 教 学 质 量 和学 习 效
缺 氧酸中毒加重 微循 环灌流减 少心脑血供不 足

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践与研究

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践与研究

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践与研究摘要:思维导图应用于病理学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记忆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

关键词:病理学;思维导图;创造性思维20世纪60年,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专家东尼·博赞结合人脑记忆模式创立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来展现可视化的思维过程,其核心就是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开启全脑运作模式。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的形态学课程,起着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作用。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不理想。

思维导图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有利于教与学更好地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我校2022级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班作为本组的研究对象,7班学生为实验组,采取思维导图的教学手段;8班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

每个班级均为80人,年龄在17~1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8。

1±0。

8)岁,两组学生在年龄、入学成绩、男女比例、学习兴趣等相关资料上并无显著差异(P>0。

05),不影响教学结果。

二、研究方法首先,上课之前需要将实验组学生80名分为8组,每组10人,择优选组长一名。

组员搭配要合理,男女比例、性格、学习成绩等因素均要考虑。

其次,基于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和避免思路“走偏”的考虑,任课教师可将mindmanager8软件绘制的思维导图打印后按组分发,让学生提前预习上课的内容。

再次,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时,要以章节或篇章为基础,科学设置最大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要素属性划分子主题。

三、评估方法期末笔试:两班学生采用同一套试题闭卷作答,满分为100分,包括选择题30分、填空题20分、名词解释15分、简答题25分、论述题10分,对比两组期末成绩。

问卷调查:主要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能否提高记忆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增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

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探讨

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探讨

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探讨摘要:目的探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本地区护理学专业学生2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采用一般教学模式与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

结果实验组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相比常规组均明显较高,P<0.05;实验组学生在问卷调查中的肯定回答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应用于病理生理学教学中便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关键词:思维导图;病理生理学;教学思维导图学说在上个世纪即已经创立,其是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组织与表征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得学习者可以较好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便于理清层次,并将思维过程明确显示出来,便于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再现,便于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创造能力等[1]。

分析思维导图放射性结构可将大脑自然结构有效表现出来,并采用笔记的形式进行扩展,便于得知较为准确与清晰的图形,深刻表现出学习者的想法,体现出学习的中心主题[2]。

分析病理生理学属于当今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可对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等进行探索,涉及的知识面较为广泛,实际教学中选择思维导图形式可作为一项教育改革策略。

为了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详情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地区护理学专业学生2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知情同意纳入本次研究。

采用随机分组模式进行分组(n=100)。

常规组:男同学10例,女同学90例,20-25岁为年龄区间,(22.63±0.48)岁为中位数年龄;实验组:男同学8例,女同学92例,20-25岁为年龄区间,(22.58±0.51)岁为中位数年龄。

对比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对常规组学生选择一般的教学模式,授课教师依据教学大纲与书本上的知识进行PPT讲解。

思维导图在中医专业病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思维导图在中医专业病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思维导图在中医专业病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王艳华1曾德贤2顿耀艳1黄益玲1鲁华1尤程程1(1.三峡大学,基础医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2.三峡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摘要: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中医专业病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三峡大学医学院2018级和2019级中医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2018级50名学生为对照组,2019级50名学生为干预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干预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采用思维导图教学。

对比分析思维导图应用后,两组间的课程考核成绩、授课满意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

结果干预组的学生课程期末平均成绩、授课满意度、学习评价、学习意识、人际交流、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思维导图教学能够提高中医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师的有效教学,可为中医专业的教学方式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医;教学改革;病理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 in the course of pathology for the special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ANG Yan-hua1, ZENG De-xian2, DUN Yao-yan1, HUANG Yi-ling1,LU Hua1, YOU Cheng-cheng1(1.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Colleg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Hubei, Yichang 443002)(2.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Tianjiab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Hubei, Yichang 443002)Abstract: 【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ind map in pathology teaching for students from the special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such students of grade 2018 and grade 2019, whose specialty is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in Medical College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a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n they a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50 students of grade 2018 ar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st 50 students of grade 2019 ar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ccepts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ccepts mind mapping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Finally, the differences of course assessment scores, teaching satisfaction,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between 2 groups arecomparatively analyzed. 【Results】The scores of final course assessment, the degree of teaching satisfaction, learning evaluation, learning awarenes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learning behavior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s】Mind mapping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can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of student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hance the effec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and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s for the choice of teaching methods about the special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 Mind map;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reform;Pathology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预防为主的中医特色临床诊疗在全民健康防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发表时间:2015-11-05T08:47:06.5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作者:李坚邓华菲周琴阳帆(通讯作者) [导读] 湘南学院基础医学部湖南郴州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提出的理念,后来被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从而形成的一种思维工具,近来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中。

李坚邓华菲周琴阳帆(通讯作者)(湘南学院基础医学部湖南郴州 423000)【摘要】病理生理学概念繁多凌乱,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机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抽象的内容较难理解与记忆,因此改进教学方式对于提高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质量及效果尤为重要。

我们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运用于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中,综合图片、文字及色彩等多种元素进而使知识条理化、具体化,提高了学生处理信息能力,进而帮助学生理解与比较相关知识点,有助于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思维导图;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350-02 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学科中的一门“桥梁”学科,由于其主要研究的是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机制等,因此这门学科尤为强调基础与临床的联系。

这也决定了这门学科的特点,逻辑性强,不同于形态学课程的直观性,其内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依靠填塞式教学或机械性记忆是难以较透彻地理解与记忆的[1]。

因此,清晰地讲授思路,条理化地记忆路线可使教师与学生更有效地互动与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效率。

基于此要求,我们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尝试了运用思维导图来达到这一目的。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提出的理念,后来被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从而形成的一种思维工具,近来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中。

思维导图通过运用色彩、图像、文字与节奏等多重元素对知识点进行整理与归纳,进而建构一个较为系统且极具条理性的知识架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及学习效率[2]。

思维导图在病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病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参 考文献 :
而 建构 自己的知识框架 。在绘制思维 导图过程 中不 但能够使 知 识 系统化 、 网络化 、 使思维 能力不断提升 , 而且 有利于增强记忆 , 更 重要 的是 提高 了学 习效 率。 已有研究 表明思维导 图能够帮助 学 习者理解学 习内容 , 因此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积极 的意义 。但 尚无在病理 学理论教 学中的应 用报 道。 2 多媒体教学在病理学教学 中的弊端 病理学是形态学课程 , 与传统 的教学板书加挂 图的教学方式 相比, 多媒 体具有其模 型逼真 、 图片清 晰 、 内容 简明扼要 、 动态演 示形象生动 、 文字规范精练 、 信 息量 大等优点 , 所 以多媒体教学在 现代 高等 医学 院校教学 中已经形成 了主流 。在长期 的多媒体教 学 中我们发 现了多媒 体教 学的缺陷 , 多媒体教学 由于 内容相对较 多、 节奏快 , 给学 生的思考 时间少 , 记 笔记 困难 , 知识在记 忆 中停 留时间太 短 , 印象 不够深 刻 , 给学 生 的学 习增加 了难度 [ 4 1 。传统 的板书教学使学生对教学 内容一 目了然 , 所讲 的内容之间具有更 好 的连贯性 、 条理性 , 多媒 体教学让学生 的注意力过度集 中在所 讲 的幻灯 片的教 学内容 , 不利 于把前后幻灯 片的知识连贯 到整堂
复习是提高信 息保 持 的有效方法 , 由于每堂课 内容多 , 对于 病 理学复 习来说 方法很 重要 , 这需 要一个 科学 的系统 的总结方 法 。思维导 图符合大脑 的思维记忆特点 , 这使所复 习的内容在一 张 纸上一 目了然 , 便于记忆 , 也便 于复习总结 。在应 用思维导 图 的过程 中必须 常用 常做 , 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 中要确定好新知识 结构 中关键词 的层 次和类别 , 要用最为简单 、 最 为明显的放射方 式 绘制思维导 图 , 提高 内容 的压 缩提炼能力 , 并加深加快记忆 , 提 高复 习质量 。 .

病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分析

病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分析

病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分析作者:吉家干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2年第05期病理学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性以及逻辑性,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思维导图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优化病理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主要分析思维导图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为病理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帮助。

一、思维导图简介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图,主要在记忆、学习以及思考中应用,有助于充分发挥人脑的发散思维。

基于此,思维导图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其中就有很多的500强企业。

自其在中国应用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

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径向图的可视化方法绘制思维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使用与相互依赖相关的层次关系图来显示每个层次的主要关系和次要关系。

思维导图充分展现左右脑的功能,表示出记忆规律和阅读思维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找到平衡,有效地开启人类大脑的巨大潜能。

因此,思维导图具有强大的符合人类思考方式的功能。

思维导图是非常简单和有效的一种辅助学习工具。

思维导图通过图像、符号以及文本结合的方法,表达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主体的重要特征以及图像与色彩之间的记忆联系都用隶属关系和层级图形来表达。

与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贯采用的记忆方法相比,思维导图记忆模式的应用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省时;二是关键词比较突出,可以灵活组合,提高创新革新能力和记忆能力;三是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知识,感悟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鼓励思维连续不断地涌动,从而进一步提高记忆的深度;最后,通过思维导图的展示,知识点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性更为清晰明确,也使记忆跨度进一步增强。

在病理学的课前、课堂以及课后学习中,学生需要充分地利用思维导图的便捷性、实用性和高效性来辅助学习,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在《病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病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016年第30期(总第234期)教学实战思维导图在《病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广西河池市卫生学校 胡利萍 刘 钢【摘 要】文章结合实际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具体情况,以“友善用脑思维导图”为切入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需要为导向,逐渐引导学生学会友善用脑,应用思维导图来完成《病理学基础》的学习任务,探究科学的教学推广模式在《病理学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 病理学基础 学习任务一、思维导图的含义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提出的。

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个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

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

它可以使你能够计划你的前进路线并做出选择,让你知道你要到哪里,你已经到达哪里;使你获得和掌握大量信息,让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你成为高效人士;让你快乐地看和阅读,大脑活跃地思维和轻松地记忆,吸引和把握你的眼睛和大脑,让你同时既总揽全局又关注细节。

”二、思维导图在《病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原则(一)个性化原则友善用脑的观点认为:所有的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但是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倾向、思维特点、学习风格和历史文化积淀。

因此,学生友善用脑思维导图总结的是学生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自己轻松高效地记忆。

同理教师的思维导图是教师自己的想法,教师与学生大脑是独一无二的,面对同一知识点,教师和学生们画出的思维导图也是充满个性的,不应该是相同的。

我在友善用脑的《病理学基础》课堂上曾经做过重复的试验,同一内容、同一情景、同一班级的学生,从没有画出过一幅相同的思维导图,每一幅图都表现出学生极大的个性。

教师应当不断地在图中体味和理解学生的思维轨迹,赞叹和鼓励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意,用思维导图阅读和理解学生,同时用思维导图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

(二)形象性原则《病理学基础》是医学的基础学科,是医学基础科与临床护理学科的桥梁学科。

因此对于每一个学习者来说,都有很多需要记忆、思考的内容,而思维导图是思维和记忆的辅助工具,可以在制作思维导图时要求将记忆和思考的内容同表达的形式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表达抽象的思维或需要记忆的内容。

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水、钠代谢紊乱”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水、钠代谢紊乱”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水、钠代谢紊乱”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宋园园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37期摘要: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学科。

但是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相互关联,不管是对于老师教学还是学生理解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通过实践,笔者以“水、钠代谢紊乱”为例探讨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思维导图思维导图(Mind Map)又称脑图或心智图,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可视化思维工具,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思维工具。

1974年,随着著名的英国智力开发专家托尼▪布赞(Tony Buzan)《启动大脑》一书的出版,思维导图的概念被正式提出[1]。

思维导图实际上是一个思维的自然表达过程,以图示的方式呈现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结构和途径,使人们的思维过程清晰可见,是比文字更加富有成效的表达。

尽管这种理念早已进入我国教育领域,但是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甚至是整个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还是很少的。

下面我就以人卫版病理生理学中“水、钠代谢紊乱”为例探讨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

一、利用X mind软件制作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放射性的思维表达,也是我们思维的自然过程。

具体方法就是按照章节内容利用关键词、图形、线索等要素绘制网络结构图。

关键词代表主题,连线表示各主题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层级的线条连接各知识点,搭建各个知识点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的整合,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图[2]。

“水、钠代谢紊乱”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机制,所以我们就把“水、钠代谢紊乱”作为中心节点绘制在导图中央。

之后创建二级节点绘制在中心节点的周围,并使用放射线连接中心节点与二级节点。

二级节点分别是生理条件下水平衡、钠平衡、以及水、钠调节,还有水、钠代谢紊乱的类型,包括脱水、水中毒以及水肿。

针对每一个二级节点的具体内容,继续创建三级节点,依次类推。

然后仔细阅读教材,必要的话进一步补充下一级节点,随时修改。

浅谈思维导图在高职医学院校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思维导图在高职医学院校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思维导图在高职医学院校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思维过程和思维关系的工具。

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力,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性思维。

在高职医学院校的生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理学的知识。

生理学是一门抽象而复杂的学科,学生往往难以理清其中的关系和思维逻辑。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将知识点系统地整理出来,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展示出来。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快速地回顾和复习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知识点进行分类和归纳,思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新的联系,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将知识点整理出来,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清晰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将教学内容分解成模块,有助于教师组织教学计划,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进行教学。

思维导图在高职医学院校的生理学教学中拥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医学院校的生理学教学中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思维导图。

对于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几点想法

对于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 病理生理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89-02
所谓思维导图主要是指:作为教学重要辅助工具之一,利用 可视化、直观化与发散化特征,帮助人们深入了解或掌握学习内 容,从而加深知识记忆。而病理生理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思 维导图进行合理应用,不仅能帮助教师规范思考流程,而且还可 以加强学生病理生理学的相关学习,引导学生及时掌握教学重点, 在强化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同时,提升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质量。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学·信息
通过回归生活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展现科学教育效果。因此, 我们应该将小课堂、大生活的教学理念融入实践科学教育中,将 教学实践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感 受科学魅力,从而更加热爱科学,增强对科学的认识,提高自主 探究科学的能力,以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图 1 休克二期临床表现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临床表现中,属于临床治疗最新研究成果, 而将其和临床教学内容进行融合,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而且还可以达到教学内容、临床实践相一致的目的,进而保证教 师更好开展病理生理学教学工作。
二、思维导图在教学课堂中的运用 由于病理生理学机制较为抽象,而且知识点众多,具有较强 的理论性,学生难以对其进行及时掌握。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 生主要是根据教师教学内容,对其进行笔记的记载,并在此过程 中实现学习、理解、记录并存的目的。而将思维导图合理应用于 教学课堂中,通过知识空间、图像与色彩的合理搭配,帮助学生 更好了解知识内容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记忆力。在对思维导图进 行应用时,可以通过相关图形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如:形状、 图像以及颜色等,均可以对学生右脑思维能力进行激发,从而帮 助学生充分掌握整个教学章节。相关研究发现,对思维导图的应 用,能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其显著优于传统教学。将思 维导图应用于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课堂后,不仅教师的教学思路更 加明确,而且还能将知识内容有效输入学生大脑,促使学生创意 能力、逻辑思维得到明显提升。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病理生理 学主要针对疾病制因讲解,因此需要学生加强记忆同时,还应养 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其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则是将学生作为教学中 心,并在培养学生问题思考、信息收集、综合分析方面起到一定 的促进作用,值得对其不断推广。 三、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中的运用 在完成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后,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方法, 将所学内容进行具体总结,并将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识点以图画 形式进行绘制,将复杂内容变为简单化,使其更加容易记忆,从 而真正发挥思维导图自身价值,进而改善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因 此,将思维导图合理应用于课后复习中,引导学生在对其进行绘 制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意识,积极参与新、旧知识体系的构 建中,确保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网络化,系统化与条理化的特点, 为学生后期临床思维的锻炼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束语 在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思维导图合理应用于各教学 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而且还能将 知识点给予简单化,通过教学步骤和教学时间的简化,让学生获 取更多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因此,思维导

思维导图在病理学预习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病理学预习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病理学预习中的应用一、思维导图的概念与特点思维导图是英国脑力激励专家托尼·布赖恩(Tony Buzan)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整理思维,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记忆和应用信息的方法。

它是通过图像化、符号化的方式,将概念、知识点、关系等信息进行分层有序地展现在图表中,从而激活大脑的联想和记忆功能,提高学习效率。

其特点包括:核心思想在中心;主题分支以粗线条表示;支线以细线条表示;使用图片和颜色加强记忆。

1.整理知识结构病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大量的疾病知识、病变过程、组织学结构等内容,学生很容易产生信息混乱的感觉。

而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按照逻辑关系整理出来,清晰地展现出各个知识点的层次和关联,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

2.帮助记忆与复习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以图形的方式将繁杂的知识点记忆下来,由于思维导图的符号化、图像化特点,可以更快速、更深入地记忆。

思维导图的分层结构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分级记忆,方便日后的复习。

3.激发创造性思维思维导图的图形化、色彩化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简单地重复性地罗列知识点,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将不同的概念、事实进行组合和发散,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和应用能力。

4.增强学习兴趣相比单调的笔记整理,思维导图能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结构的美感,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通过选择合适的颜色和图标,以及美化布局,可以让思维导图变得富有创意,并且与任务相关的图形和符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保持专注。

三、思维导图制作的技巧1.选择合适的主题在制作思维导图时,首先需要确认要学习的主题,并将它们作为中心主题放在思维导图的中央。

在学习病理学时,可以以常见疾病、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等作为主题,在这些主题的基础上展开分支,逐步扩展思维导图的范围。

2.简洁明了的分支结构分支结构是思维导图的核心,它能够清晰地展现知识的层次和关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摘要】病理生理学概念繁多凌乱,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机制,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对抽象的内容较难理解与记忆,因此改进教学方式对于提高病理生
理学的教学质量及效果尤为重要。

我们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运用于病理生理学理
论教学中,综合图片、文字及色彩等多种元素进而使知识条理化、具体化,提高
了学生处理信息能力,进而帮助学生理解与比较相关知识点,有助于教学水平与
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思维导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1752(2015)27-0350-02
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学科中的一门“桥梁”学科,由于其主要研究的是疾病
的发生与发展规律、机制等,因此这门学科尤为强调基础与临床的联系。

这也决
定了这门学科的特点,逻辑性强,不同于形态学课程的直观性,其内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依靠填塞式教学或机械性记忆是难以较透彻地理解与记忆的[1]。

因此,清晰地讲授思路,条理化地记忆路线可使教师与学生更有效地互动与理解,从而
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效率。

基于此要求,我们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尝试了运
用思维导图来达到这一目的。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提出的理念,后来被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从
而形成的一种思维工具,近来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中。

思维导图通过运用色彩、
图像、文字与节奏等多重元素对知识点进行整理与归纳,进而建构一个较为系统
且极具条理性的知识架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及学习效率[2]。

1.思维导图运用于病理生理学教学的基础
思维导图被广泛运用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具备较好地信息加工及整合处理优势,由于其运用了多种手段与元素来建立相关知识点的动态联接,强调围绕“中心”进
行发散性展开,因此,通过其构建的体系易于教学的开展与学生理解。

1.1 知识点的具体化
思维导图的完成过程即是思维过程外显过程,通过图形、色彩、节奏及文字
符号等表现形式将抽象、枯燥地信息以系统组织、直观、具体地方式进行呈现。

整个过程亦是发散性思维过程,充分调动左右脑工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理解性记忆[3]。

1.2 思维的条理化
思维导图注重把握知识全局,要求首先将知识点进行高度浓缩后加以组合与
排列,且排列形式基本与人脑处理知识的层级结构类似;其次思维导图强调把握
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并将其进行拓宽,形成模板化从而辅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概括并
条理化,促使学生学会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逻辑化、条理化地知识结构,提高
学生的学习效果[4]。

1.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前所述,思维导图的知识体系形成过程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地想象能力。

如何更有效地、更直观地反映知识点的异同与联系,如何反映中心点与卫星点的
交联等均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来判断与建构。

此外,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导图尤为强调这一能力的培养,其要求通过发现、比较及总结问题来形成知识体系[5]。

2.思维导图应用于病理生理学教学的体会
病理生理学课程学习过程中主要面临的是较多地发病机制,因此,运用思维导图主要目的在于使教师的讲授思路更加地清晰明了,使学生对教师地教学思路及知识的把握更为直观与明确,促进教学相长。

从教师教学方面来看,思维导图使得教学思路清晰明确,有利于知识的深入与串联。

病理生理学中涉及概念繁杂琐碎,教师备课时,通过整理思维导图,不但能将前后知识点进行比较,而且可以将其串联形成系统,避免知识点的遗漏。

此外,思维导图的制作能够帮助教师对自己所讲授内容有明确地把握,从宏观上控制课程讲授时的节奏与进程[1]。

最后,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在导图演进时适时地穿插临床案例,甚至使最近的科研热点与进展,不但能做到基础与临床联系,还能较好地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学习方面来看,思维导图增加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病理生理学作为桥梁学科,一方面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发病机制时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与探索。

思维导图通过逐步演进的过程帮助学生紧跟教师思路,有利于其临床思维的能力培养[6]。

此外,在思路展开的同时,通过教师对某一问题或疾病的归纳、整理,辅助学生主动去发现各个问题之间的区别与内在关联,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培养其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学习乐趣。

3.展望
传统病理生理学教学以灌输式教学为主,通过教师课堂中序贯讲解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强调知识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教学手段往往导致学生只能掌握较少部分地知识点,而无法形成系统性知识架构以及对知识形成条理性,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难上加难。

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充分地发挥了其构建知识体系的特性,以及其形象化、具体化的特点。

在形成思维导图以及对其展开讲解的过程中,不但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整个病理生理学知识体系构成,提高其对课堂的控制能力;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习了临床思维方式,培养了其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点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此外,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及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学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波.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
索,20087(12):1235-1237.
[2]龙泉. 基于思维导图促进免疫学教学的实践应用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0): 1464-1465.
[3] 祝传贵.应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学习免疫学兴趣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 283-284.
[4]徐芳,刘颖,石磊,等.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
育,2014,16(9): 702-704.
[5]孔霞,李蓉,周艳芳,等.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缺氧”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3):108-109,113.
[6]姜云霞, 赵阳, 王竹萍. 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可视化方法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2015, (3):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