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人物形象_情节_环境_艺术手法

合集下载

小说三要素

小说三要素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或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一)小说的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抓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3、分析塑造(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①抓肖像(神态、外貌);②抓语言(对话/独白);③抓动作(及所做的事);④抓心理;⑤细节描写(神态、语言、动作等);⑥白描⑦对比突出直接描写: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白描等。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环境描写、对比)(二)小说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渲染气氛;③表现人物身份、地位,烘托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预示人物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⑤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⑥烘托、暗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作用:①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②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暗示主题(三)小说的情节及结构安排:(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结尾来说有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3、贯穿情节的线索。

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行动。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的作用:小说常用的开头(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2)写景法。

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

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与描写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与描写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与描写人物形象是一部小说的灵魂所在,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描写,作者能够更好地展示故事情节和传达主题。

合理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可以深入人心,使读者对故事产生共鸣。

本文将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描写为主题,探讨作者通过各种手法来丰富人物形象,使其更加立体和真实。

一、通过外貌形象描写塑造人物在小说中,人物的外貌形象常常是直观和容易被读者理解的。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述,读者可以对人物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和心理状态有初步的了解。

例如,在某部小说中,主角被描述为身材高大,面容阴沉,浑身散发着一种张力,这种描写可以给读者一种严肃、坚定或者压抑的感觉,从而形象地展现了主角的内心世界。

此外,外貌描写还可以凸显人物的特殊身份和角色。

比如,一个战士的形象可以通过他精壮的身体和坚毅的面部表情得到体现;一个绅士的形象可以通过他光洁的西装和优雅的举止来塑造。

这些形象的设计和描写都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

二、通过言行举止描写展现人物性格言行举止是人物性格的直接体现,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行为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真实而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在一部小说中,一个人物表现出善良、乐观和乐于助人的性格是通过他经常帮助他人、乐观地面对困难以及用友善的语言和态度来体现的。

此外,人物的情感表达也是塑造和描写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法。

通过描写人物的情感波动、内心矛盾和情感追求,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某个小说中,一个人物对爱情有着非常执着的追求,他通过行动、言语和内心的独白展现了他内心的柔情和坚定。

三、通过对环境描写突出人物特色环境是人物的衬托,通过环境描写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色。

环境可以包括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职业场景等等。

通过对这些环境进行描写,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经历、成长和思想。

例如,在一部文学作品中,描述了人物在贫苦的家庭环境下坚强奋斗并夺得成功的故事,表现了人物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浅析小说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

浅析小说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

浅析小说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对于小说的质量和价值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对小说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的浅析。

一、小说人物形象的类型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两大类。

主要人物是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人物形象,他们的命运、喜怒哀乐、人生道路等都是小说情节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是小说的主要矛盾的载体,是小说中最为突出、最能吸引读者注意的人物形象。

次要人物则是为主要人物衬托而设定的,个性及对情节的影响力通常不如主要人物那样突出。

1. 描写法:包括外貌特征、动态表现、语言和行为等方面的描写。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的描写,可以让读者对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的印象,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

动态表现可以反映人物形象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点,可以更好地为读者塑造全面的人物形象。

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可以更好地揭示人物性格、情感和内心世界。

2. 环境法:通过环境的描绘来塑造人物形象,环境的多元化特点可以更好地体现人物性格,情感和特点。

人物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文化水平等都会影响人物性格特点,环境可以更好地为读者实现这种影响。

3. 对比法:通过让人物与其他人物进行对比,突出人物形象特点,例如高矮胖瘦等这种对比方式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多样化和特别。

4. 暗示法:包括隐喻、象征、典故等方式。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间接表现人物的性格、思想、内心感受,增强人物形象的艺术效果。

总之,人物的形象塑造是小说描写的重头戏之一,需要运用多种手法,全面且细腻地描绘人物形象,使其刻画得丰满生动,符合情感规律和社会行为规范,让读者对人物产生共鸣和认同,充分实现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I小说文体知识:一、小说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二、小说的定义: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三、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常用方法: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

人物的性格是在故事情中表现出来又在情节的发展中得到发展的。

了解小说的情节也就掌握了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了依据。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①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②从侧面描写人物: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准确、生动、细致、传神的动作描写,可以把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从而有力的表现人物、表达主题。

③从细节描写入手: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等。

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4、借助作者态度分析人物形象5、借助小说中“我”的分析6、小说中的“我”,有的起叙述或见证人的作用;有的是事件的参与者;有的是小说的主人公。

6、借助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物形象 7、借助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7、比较阅读是将文本自身、文本与文本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相同或相异的地方加以比较、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文本的一种阅读方法。

这种阅读方法,运用于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上,效果很好。

8、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同中求异”就是对情节进行分析、解剖,从中找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异中求同”就是通过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一、理清故事情节,掌握文章脉络:二、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第一步,分析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第二步,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内心世界;第三步,分析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步,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小说文体知识

小说文体知识

小说文体常识一、概念: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二、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

(一)环境1、分类及作用(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等作用:①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形象;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作品主题。

(2)环境描写的方法: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

(二)故事情节1、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情节构思(1)叙述方法: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叙述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3)情节安排的效果:A、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B、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C、开头倒叙式。

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4)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1)设疑法(悬念法)。

【现代文阅读】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主要手法

【现代文阅读】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主要手法

【现代文阅读】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主要手法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主要手法一、小说的一般阅读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我们阅读小说时可以把“三要素”作为突破口。

人物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二、考点解读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常见设问方式】(1)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3)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

【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一)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

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神兼备。

小说人物肖像描写有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也可以是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鲁迅在《祝福》里对祥林嫂的眼神描写。

例:初到鲁镇家做工——顺着眼——安分再到鲁镇家做工——眼角带着泪,眼光也没有那样精神了——经受丧子之痛,打击沉重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不理会镇上人冷冷的笑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嘲笑她的伤疤——瞪着眼——表示自己的愤怒捐了门槛之后——眼光分外有神——有了生存的希望沦为乞丐——眼珠间或一轮——生命之火已经接近熄灭问有无灵魂——眼睛忽然发亮——生命的微光突闪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眼睛的变化看出生命之火日渐熄灭。

鲁迅高超的文学手法之一“画眼法”,深刻地惟妙惟肖地活画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们是作品情节推动的核心,也是读者与故事产生共鸣的窗口。

通过对人物的塑造,作者能够展示自己对社会、人性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本文将从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等方面探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外貌描写人物的外貌描写是最基本且直接的塑造方式之一。

通过生动、精细的描写,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形象,进而对其产生共鸣和理解。

例如,在经典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胖嘟嘟的身子,胖嘟嘟的脸,丹凤眼,杏核般的脸,端正突出的鼻子”等描写,深刻地勾勒出了他的形象,使读者对他的隆重身份和痴情本质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二、性格特点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塑造形象的关键之一。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人物的行为和决策,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们。

例如,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通过对伊丽莎白·班内特的塑造,展示了她的聪明、直率和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

这些特点使她在与达西先生交往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情节和转折。

三、言行举止人物的言行举止也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法之一。

通过人物的对话、行为举止,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人物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例如,在小说《白夜行》中,东野圭吾通过对主人公的塑造,展示了他机智聪明、冷静果断的形象。

他在面对各种困境时的言行举止,凸显了他的智慧和处事能力。

四、人物心理描写人物心理在小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直接体现人物的感受、情感和内心变化。

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例如,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中,主人公罗登·罗曼诺维奇·罗斯托夫斯基的内心独白,将读者带入他的思绪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而鲜活。

总结: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是一项艺术,它通过对外貌、性格、言行和内心的描写,将人物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通过丰富多样的描述,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思维、情感和人生轨迹。

【小说】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故事情节考点综合(实用)

【小说】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故事情节考点综合(实用)

小说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故事情节考点综合一、人物形象1.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寻找概括分析的切入点,一般从五个方面思考:(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这是概括分析人物性格时最需关注的一点。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

在但在分析时要全面,注意区别主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发展变化。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可以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5)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2.人物形象的作用具体来说,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三类:主人公、次要人物、线索人物。

这三类人物形象的作用也不尽相同:1、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揭示、突出、深化主题;2、次要人物作用①能够对比、衬托、烘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

②也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造成情节的陡转。

③暗示(揭示)小说的主旨。

3、线索人物是特殊的次要人物,有对比、衬托、烘托、线索、揭示主题的作用。

二、环境描写1.环境特点概括解答步骤:第一步:审题干,分清环境描写的类型,即分清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

小说鉴赏

小说鉴赏

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共性+个性
如祥林嫂: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
勤劳、善良、朴实
共性
倔强、愚昧、麻木
个性
(3)、学习小说中人物语言的口语化、个性化的特点。
欣赏小说的语言,必须细细咀嚼,细心品味,通过 联系语境,想象情景,欣赏遣词造句的奇妙之处,领悟其 言外之意、含蓄之美,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根据本单元学习重点的安排,同学们主要应掌握欣 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的风格特点。
清代的《儒林外史》(吴敬梓)和《红楼梦》( 曹雪芹)的问世,把长篇小说的创作再一次推向高潮 。此时的文言短篇小说著名的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 《红楼梦》之后,著名的有“晚清四大小说家” 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 刘鹗《老残游记》、 曾朴《孽海花》 。
7、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注意人物行动、语
5、明代——白话小说蓬勃发展。明代出现了“ 拟话本”。
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体制、形式创作的小说。如《 玉堂春落难寻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著名的作 家作品: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冯梦龙“三言”(《喻 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蒙初的“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3、唐代——古代小说的成熟期。
唐代出现了唐传奇。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 典小说的成熟:从鬼神灵异、奇闻逸事走向现实生活,在 艺术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提高。著名的唐传奇有:蒋防《 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 简《李娃传》。
4、宋代——话本产生。
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也称“话本小说” 。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从文言到白话 ,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提高了小说 的社会功能,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的基础。代表作有《 错斩崔宁》、《三国志平话》。

小说阅读(梳理情节)

小说阅读(梳理情节)

小说阅读(梳理情节)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来表现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生活。

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阅读的五大任务:①把握故事情节②分析人物形象③分析典型环境④概括小说主题⑤艺术手法鉴赏(一)把握故事情节所谓情节,就是故事,就是故事发展的步骤、过程、环节、脉络。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辨析五个W,即谁(Who)、什么事(What)、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为什么(Why)。

设问方式: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③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④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如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个。

)⑤简要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考查概括小说局部情节的能力)⑥分析小说开头、结尾部分的作用。

情节概括=人物+事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的梳理——解题4方法1、抓线索,按线索串联的人事梳理线索贯串小说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还可以是事件、空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

如:朱自清《背影》中的背影(惦记背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再现背影)2、抓过程,按主要事件的发展顺序梳理。

事件的发展过程一般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握事件的这些关键点即可梳理情节。

同时还要注意在具体作品中,出于作者的艺术构思,有时不一定按照现实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来写,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可颠倒或交错。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陆虞侯沧州密谋(开端)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发展)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高潮、结局)3、抓人物,按主人公情感变化梳理。

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物的心理情感会有所变化,把握人物心理描写的相关信息,按照人物情感变化即可梳理出情节脉络。

如:蓑衣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

浅析小说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

浅析小说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

浅析小说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通过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来描绘丰富多彩的世界。

一个成功的小说人物形象,不仅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联结,更能够帮助作品传递出深刻的思想和内涵。

而要塑造一个成功的小说人物形象,需要作者运用巧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形象、心理和命运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对小说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进行浅析。

一、人物形象的刻画1.描写外貌特征小说作者经常会通过对人物外貌特征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对人物的身材、相貌、服饰等方面的描述,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作者简洁而生动地描述了他的高大、英俊、阴郁的外貌特征,使读者对他的形象产生了强烈的印象。

2.展示行为举止人物的行为举止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举止等都可以展现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的娇柔妩媚、情感细腻、内心苦涩的形象,正是通过她的行为举止得以突显出来的。

3.表达内心思想人物的内心思想是塑造人物形象的灵魂所在。

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心理活动、情感表达等手法,作者可以深入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作者透过他的内心独白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他的多愁善感、情感丰富、内心纠结的形象。

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1.对比塑造对比可以凸显人物形象的鲜明性格。

通过对比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物和一个悲观消沉的人物,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出两种不同的性格特点。

《鲁宾逊漂流记》中的鲁宾逊和星期五,作者通过对鲁宾逊的乐观坚韧和星期五的盲从顺从进行对比,使两个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

2.环境烘托环境经常被用来烘托人物形象的氛围和背景。

不同的环境可以反映出人物的社会地位、心理特征和命运轨迹,从而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悲惨世界》中的让-瓦尔简,他的贫困悲惨的环境和顽强乐观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形象更加深刻和感人。

小说人物形象刻的艺术手法

小说人物形象刻的艺术手法

小说人物形象刻的艺术手法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通过创造人物形象来展现故事情节与情感。

一个成功的小说人物形象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并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在小说创作中,作者们常使用各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使其更加立体、具体而又富有魅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艺术手法,用以揭示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之道。

一、细腻描写细腻描写是刻画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法之一。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行为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例如,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他经常使用细腻描写来展现主人公的英雄形象,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他被描写为身材魁梧、眉目英俊,气质阳刚正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对比烘托对比烘托是通过与其他人物的对比来凸显一个人物的特点。

在小说中,通过与其他人物的相比较,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现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比如,文化名著《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人物在性格上存在鲜明的对比。

贾宝玉是个天真活泼、率直善良的人,而林黛玉则是一个聪明敏感、多愁善感的人。

通过对比烘托,两个人物形象得以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

三、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刻画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之一。

通过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描写,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内心变化。

例如,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中的方鸿渐,通过对他内心的矛盾、迷茫与彷徨的细致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他的个性和思维方式,进而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

四、语言特点语言特点是指透过人物的言谈举止来揭示其性格和形象特点。

不同人物有着各自不同的语言风格和用词习惯,通过对话和独白的方式展现人物形象。

例如,金庸先生的小说常常运用不同的方言和俚语来表达各种人物的个性特点,让人物更加具有地域性和特色化。

五、象征意义创作人物形象时,作者有时会赋予其象征意义,以突出其更深层次的含义。

通过一些细微的象征手法,可以为人物形象增添神秘感和隐喻意义。

例如,王小波先生的小说《黄金时代》中的方鸿渐,被赋予了成长与启蒙的象征意义,从一个平庸无为的人变成了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人。

2024届高考小说专题复习——人物形象

2024届高考小说专题复习——人物形象
(反面: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畏首畏尾、墨守成规、贪生怕死)
5. 品质类: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仁义守信、乐善好施、 虚怀若谷、胸有大志、志存高远、心胸宽广、宽宏大量、豁达大度、坦 荡无私、德艺双馨、诚实守信、有责任心、孝顺、清正廉洁、知恩图报 、宠辱不惊、有修养、礼贤下士、宠辱不惊、言而有信、表里如一、言 行一致、德才兼备、不耻下问、与世无争、不慕权贵、自知之明、知错 就改
规范答题步骤
注意题型的细微变化,怎么问就怎么答
1.请概括(分析)××的形象(性格)特点。
分点作答
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
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
概括
分析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①(人物身份、地位、职业);
②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
③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
积累概括人物性格、形象、品质的常用词语
物作用
请简要分析。(《玻璃》) (2)(2013·湖南卷)“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未婚妻》)

物象作 (1)(2017·江苏卷)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

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2)(2014·全国卷Ⅱ)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
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鞋》)
(反面:狭隘的爱国主义、有民族偏见等)
考点突一 区分形象和性格
考点突破二 人物形象的定向分析
考点突破三 课内外形象比较
(2015年新课标II卷)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 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 这种相似与不同。(8分)
相似之处:本质上都是温和善良的读书人,说话喜欢 引经据典;性格都有些懦弱,处境都比较落魄。

浅析小说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

浅析小说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

浅析小说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小说是文字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人物形象是小说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小说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作者对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的理解,同时也通过人物的形象塑造来反映社会的风貌和人性的本质。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多种多样,包括形象描写、言谈举止、行为举止、心理活动和人物关系等方面。

下文将对小说中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进行浅析。

一、人物形象的刻画1. 形象描写小说中通常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穿着打扮、身材特征、面部表情等来刻画人物形象。

在描写中,作者借助形象的特征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和生活习惯,从而使读者对人物形象产生直观的认识。

2. 言谈举止人物的言谈举止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人物的语言表达和行为举止能够直接展现其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同时也反映了人物内心世界。

通过言谈举止的描写,读者对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会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4. 心理活动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说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来展现人物的内在品质和性格特点。

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动机。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1. 明示刻画明示刻画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言语等来展现人物的形象。

这种手法可以让读者直观地了解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从而对人物产生深刻的印象。

4. 环境刻画环境刻画是通过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以及人际关系来展现人物的形象。

人物与环境的互动能够更加真实地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从而让读者对人物的形象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

5. 叙述刻画叙述刻画是通过作者的叙述来展现人物的形象。

叙述刻画要求作者有对人物的全面理解和深入洞察,能够通过叙述来展现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内心世界,从而使读者对人物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借助形象描写、言谈举止、行为举止、心理活动和人物关系等手法来展现人物的形象,以使读者对人物产生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外国小说的八个基本元素

外国小说的八个基本元素

外国小说的八个基本元素(话题):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一)关于小说的常识: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3、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描写)4、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6、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等)小说的特点:•1、完整的故事情节•2、鲜明的人物形象•3、典型的环境•4、深刻的主题•5、精巧的构思(二)对故事情节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关于情节: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题型有: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1)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是线索作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2)答题步骤:XX情节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3、概括: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12题: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此题只要注意到小说情节相辅相成的关系,明白其连贯性与完整性,注意前后勾连,前有铺垫,后有照应等情节特点,便不难回答。

【答案】(1)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2)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15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环境、艺术手法

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环境、艺术手法

引用反复 文句, 说明反复 种类, 分析反复 效用
7.常见的语言风格或特征
名称 名称解释 艺术效果 鉴赏方法 ①用词精确,无法 替换;②修饰、限 制语科学,无法删 语言运用准 除;③用语合乎客 准确 确,无懈可 周密 观实际,合乎事理 击 逻辑,合乎语法规 范,体现人物、事 物个性特征
1.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征及作用 (1)
(2)
2.人物描写的方法
3.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描写手法 作 用
外貌、动作、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神态描写 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促进故事 情节的发展 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 纸上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 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 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2)小说常用的结局
类 型 作 用
出人意 料的结 局
①结构安排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 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 在情理之中
令人伤 感的悲 剧结局
①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表现人物性格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此种 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
三、小说的主题 1.含义 小说的主题是通过作品描绘的形象、情节和生 活画面体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核心。 2.分析归纳小说主题的途径
【点睛】概括小说主题的基本答题术语 (1)歌颂、赞扬、弘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了什么情感。
说明开头情况,尾情况, 指出全文中心 , 分析结尾好处
名称

小说叙事艺术完整版

小说叙事艺术完整版

故事是谁讲的——叙述视角
《祝福》: ——限知视角“我” ——“我”的身份:受新思潮影响的返乡的知识青年 (游子、 “异己者” ) 由“我”来讲故事的特点?若换成鲁镇的其他人不好吗? 1.“我”是一个返乡的青年,对祥林嫂有更多关注的兴趣, 如果是鲁四老爷,则不屑于关注这样的小人物。 2.我是受到新思潮影响的新派人物,对祥林嫂有一定同情, 才会有灵魂有无的关键性对话。如果是柳妈的叙述,则无 法达到这个高度。 3.我回答的模棱两可也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突出了小资产加 阶级知识分子的懦弱,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
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 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里。
《天嚣》 艺术效果:“他”的视角所知有限,强化神秘的氛围, 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三)第三人称全知叙事与第三人称有限叙事 相互转换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菜,只见 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 入来。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营打扮,后面这 个走卒模样,跟着也来坐下。
“叙述人对玛蒂尔德的生活情况无所不知,又俨然 一个冷静的上帝俯瞰着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
有限视角的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 评判。
有限的全知视角
为了克服不同叙述人称各自的缺点,现代小说家摸索出 了一种更巧妙的笔法,比如在使用第三人称叙述时,并不采用 全知视角,而是故意采用有限视角——叙述者只对某个人物无 所不知,而对其他人物却并不了解,如《天嚣》中,尽管一开 始也运用第三人称,叙述者却对一切装作不知,这个旁观者与 读者差不多,等待着小说中人物的“下一步”。一言以蔽之: 两种叙述人称可以巧妙地结合。
我爹走在自己的田产上,干活的佃户见了,都要双手握住 锄头恭敬地叫一声: “老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小说情节的构成 小说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四个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尾声两个部分。
2.小说情节安排的技巧
(1)节奏: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情节的进 展也应张弛有致、起伏有序、缓急有度。
(2)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 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在短篇小说 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 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于既在 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
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
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 物活动的环境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一、小说中的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
段,而且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 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 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 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从而 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 美丑的精神世界。
人称的种类
作用
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 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
能比较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 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方式及作用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 清楚地进行记叙。如《林黛玉进贾府》就是运用 了顺叙的方法,眉目清楚地介绍了林黛玉的行程。
1.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征及作用 (1)
(2)
2.人物描写的方法
3.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描写手法
作用
外貌、动作、 神态描写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
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促进故事 情节的发展 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 纸上
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格,推动情节发展
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
三、小说的主题 1.含义 小说的主题是通过作品描绘的形象、情节和生 活画面体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核心。 2.分析归纳小说主题的途径
【点睛】概括小说主题的基本答题术语
(1)歌颂、赞扬、弘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了什么情感。
(2)倒叙: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使小 说波澜起伏。如《祝福》的开头先交代祥林嫂的 死,就是运用此法。鉴赏时须说明倒叙情况,指 出强调的内容,分析倒叙的好处。
②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 氛,烘托人物心情。
(2)小说常用的结局
类型
作用
出人意 料的结

①结构安排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 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 在情理之中
令人伤 感的悲 剧结局
①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表现人物性格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此种 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悬念: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 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 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 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 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4)巧合: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之一,它应当 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 势)的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 节效果。
3.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
一、小说的环境描写
1.含义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
2.分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 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2)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 景,主要是指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 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
二、小说的艺术手法(含语言) 1.记叙的人称及作用
3.线索 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
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 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 中的空间、时间。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阅读 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链接】 单线结构小说和双线结构小说
(1)单线结构小说 构成小说情节的线索只有一条。情节单纯,线 索明晰,小说自始至终围绕中心人物展开有头有 尾的情节,使主题在完整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 中表现出来。如《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 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 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众多人物、描写贾 府环境的线索。
(5)串联:将两个或多个并无时空联系的事 件组合起来,在相互对比映衬之中构建内容互补 的情节,这实际上与电影蒙太奇很相近,如果两 个事件的组合没有生成超越两者的第三种意蕴, 这一串联就不能算成功。
(6)并联:将两个或多个相关的事件系列组 合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叙述中可以“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时离时合、互动 相成的复杂关联。
类型
作用
令人喜 悦的大 团圆结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 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 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欣慰、 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 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戛然而止 的结尾
(2)双线结构小说 两条线索同时展开,使得小说反映的生活内容 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加 丰满,更加充分。如《水浒传》有关林冲上梁山 的部分章节中有林冲与陆谦两条线索。
4.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1)小说常用的开头 ①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
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 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 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描写手法
作用
细节描写 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正面描写 作者从自己的角度,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判断 (直接描写) 来描写人物
侧面描写 作者借助小说中的其他人物的动作、语言、 (间接描写) 神态、心理及评论来描写所要描写的人物,
从而起到衬托的作用
二、小说的情节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 题。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 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 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