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1 登月之旅|苏教版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月亮是地球的近邻,是太空中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向往能插上翅膀,飞出地球,登上月球。在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就表达了人们向往月球的美好愿望。多少年来人类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肉眼观察——望远镜观察——飞船接近月球照相观察——对所看到的月球表面的研究——推测环形山的形成——模拟实验分析——终于完成登月之旅——采集月球表层样品带回地球分析等等一系列的探索,才对月球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本课的内容编排,遵循人类认识月球的历程,一步步在学生面前展现月球的特点和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足迹。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

第一,介绍人类对月球的逐步认识,即:月球是地球的近邻,是太空中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人类目前唯一亲自登临过的星球。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用望远镜观察月球,并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在这以后,人们对月球的观察不断深入,天文学家用更大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并对月面的形成做出了各种解释和研究。

第二,解释环形山的形成。这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问题,需要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解释。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地球上陨石坑的有关图片,思考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然后通过实验,解释月球环形山的形成。环形山是月面上最明显的特征,环形山的中间有一个陷落的深坑,四周有高耸直立的岩石,环形山的高度一般在7-8千米之间。至于环形山的成因,科学家认为多数环形山或月坑是由流星体、小行星和彗星撞击而成,个别的环形山则是由火山爆发而成的。教材通过组织学生往沙盘里丢石子,并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陨石坑”,观察坑的影子的变化,从而确定在什么日子观察月球环形山的效果最好。由于每月农历十五的时候阳光直射月球,月球上看不出什么影子,所以观察环形山的日子应该选在每月农历初七、初八和二十二、二十三左右。

第三,介绍“阿波罗登月计划”,了解月球概况。课文首先指出月球是一颗公转周期为27.3天、围绕地球运转的卫星,并从空气、水、温度等方面介绍月球环境。然后,结合图片介绍“阿波罗”飞船登月情况,反映人类对月球最直接

的探索实践。1969年7月16日,奔月“旅行”开始了,此次火箭行程达384000千米,历时73小时。在火箭进入月球轨道并绕月第11圈时,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和阿尔德林进入了被称为“鹰”的登月舱,“鹰”开始进行独立飞行并启动下降火箭进入椭圆形的下降轨道。7月20日清晨5时17分40秒,“鹰”在月球上较大的月海之一——“静海”平衡着陆,上午11时51分,阿姆期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人们听到了从月球传来的第一句话:“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一步!”这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时刻,人类第一次在地球以外的天体上留下了足迹。

第四,假想去月球旅行,引导学生回顾并综合考虑月球特点,激发学生收集更多的关于月球的资料和所要研究的问题。

学情分析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卫星,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月球不停的进行着探索。尽管如此,在课堂上学生能够采取的探索月球的手段却很少,很明显让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实验探究月球上有什么是不现实的。对于好奇心强的儿童来讲,月球无疑是一块充满想象、渴望探究的神秘天地。所以,围绕月球设计的研究问题是他们乐于探究的。

学习目标

1.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成因。

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经历。

3.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支撑。

4.能做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评价任务

1.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月球环形山的形成。

2.了解人类探究月球的过程。

教学准备

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环形山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关于月球概况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出研究对象

1.观看录像。(播放一段美丽月色的录像)

2.谈话:在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

3.提问:关于月球,你有哪些疑问呢?

二、了解月球的概况

1.谈话:看来大家对于研究月球还是很感兴趣的。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对月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断对月球进行着观察和探索,并幻想着能飞向月球,去真正了解月球。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人类的理想不能实现,所以人们就编造了不少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来表达对月球的向往。你知道哪些故事呢?

2.学生介绍。

3.谈话:月球上真的有高耸的广寒宫、美丽的嫦娥、伐桂的吴刚、捣药的玉兔吗?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月球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4.教师播放录像,介绍科学家探索认识月球的科学发展史及月球概况。(没有实施登月之前的)

三、了解登月成就及其条件

1.用幻灯片播放图片。(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登月计划和“阿波罗”登月实况)

2.谈话:人类亲自登上了月球,对月球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3.教师讲解人类登月后的新发现。

4.谈话:美国人已经登上了月球,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那同学们,你们想上月球吗?

5.讨论:要登上月球,我们必须做哪些准备?

6.交流、汇报。

7.小结:要登上月球,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希望大家从现在起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的“登月工程”出力。

四、解释环形山的形成

1.谈话:人类登上月球后,发现月面上最显著的特点恐怕就是有很多环形山了(出示环形山的图片),这一度成为科学家研究的热点。那么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

2.学生观察环形山的图片,做出假设,小组讨论并进行交流。

3.谈话:怎样来证明你的想法是正确的呢?

4.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5.汇报实验方案,教师引导提出改进意见。

6.学生做环形山模拟实验,进行研究。

7.汇报实验结果。

8.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

9.教师小结。

10.实验:用手电筒照射沙盘上的坑,观察影子的变化。

11.讨论:你认为在什么日子观察月球上的环形山效果最好?

五、交流所学,延伸拓展

1.谈话:2005年,我国的“神舟6号”飞船发射成功了,这标志着我们中国人将在不远的将来登上月球。据说,到那时,我们国家还要成立月球旅游公司户发展月球旅游业。月球旅游公司还将招聘一批月球旅游导游。同学们,到时候如果你能成为导游,就能免费上月球啦!想成为月球旅游导游吗?好,今天就让我们先来当一回月球旅游小导游。作为一名月球旅游导游就必须对月球知识非常熟悉,那你们都知道哪些月球知识呢?

2.学生交流所知道的月球知识。

3.布置作业:写一篇导游解说词,准备参加全班的“导游解说”竞赛。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细细研读了教学参考书,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了设计。活动导入环节通过欣赏视频,不仅使学生在音乐和美图的欣赏中获得美感和对月亮的亲切感,同时也使学生从多角度感知人类对月亮的感情。这一环节是建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第二环节,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环形山形成的原因,继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在活动中学生的假设和猜想还是很大胆的。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