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野望,黄鹤楼,渡荆门送别,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名句赏析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 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此句融情于景。
诗句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2.赏析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句诗的精妙所在。
颔联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棵棵树木已染上萧瑟的枯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余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2.“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这两句着力描绘山野晚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练,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
3. 尾联化用典故,你能找出来吗?这样写有何表达作用?运用典故,借伯夷和叔齐的故事表现诗人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体现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首联运用典故有何作用?诗的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让人觉得黄鹤楼乃是仙人遗留下来的,起笔就让黄鹤楼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2.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写景有什么特点?这两句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笔锋一转,转而写诗人眼前登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悬念。
三峡、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赏析
《三峡》1、常见的翻译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2、特殊文言现象阙:通假字。
通缺至于:古义:到了今义:另外一件事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许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儿疾:古义:快今义:疾病湍:形容词作名词,急流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良:古义:甚、很今义:良好霜:名词作动词:下霜空谷:名词作状语,从空荡的山谷一词多义课后习题三会背3、赏析A结合第二自然段分析三峡夏水的特点。
答:第二段写夏季三峡的水漫上山陵,将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阻断,表现了三峡水势浩大;“朝发白帝,暮至江陵”侧面表现出水流之快。
B三峡四时之水的特点答::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
C发挥想象描绘“清荣峻茂”答: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色格外美丽,江水滔滔,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束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盛,色彩鲜艳,生机勃勃。
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D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三峡水的,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答:顺序: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景色。
用意: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E《三峡》课后习题第一题背诵《野望》王绩1.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2. 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4.赏析“秋色”“落晖”答:在宁静中透露出萧瑟之感,表现诗人内心的孤独抑郁。
5.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惆怅的情怀。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12.《唐诗五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黄鹤楼唐·崔颢【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是虚写。
2.颔联这里也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也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是以荣景显伤情。
传达出诗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
这一联的景物描写不但烘托出登楼远眺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波澜起伏。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12.《唐诗五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赏析简答题: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黄鹤楼唐·崔颢【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赏析简答题: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第12课《唐诗五首》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jì Yān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诗人是怎样描绘山野秋天的景象的? 诗人在下面的颔联和颈联用四句写薄暮 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 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 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 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 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 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 恰到好处。
逝的往昔,以衬托自身之孤独凄凉,四句 一气呵成,纯用古调,既写出甫一登楼自 然而生的感受,又借传说为诗境涂上神奇 的色调。
本诗的5、6句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变化, 这两句诗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五、六句描写登楼所见实景,意思 是: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 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汉阳与 黄鹤楼隔江相望,所以景物历历在目, 鹦鹉洲在汉阳西南长江之中,因此这两 句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为下文抒发思 乡之情作铺垫。
1.如何理解诗歌首联表达的思想感情?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 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 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 “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 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的意思。诗歌首联的意思是:秋天傍晚时 分,遥望山野,一片秋意颇浓的景象,表现 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第12课《唐诗五首》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王 绩
野
东皋薄暮望, 树树皆秋色, 牧人驱犊返, 相顾无相识,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
课前自主学习
★背景透视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楼,产生了一种吊古 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 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诗歌,这也 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带着问题读课文
自然之美
导思1.你从这首诗里 读到了怎样的自然美 景?
意象
导思3:诗中选取了哪些意 象?意象与感情之间有何 关系?
关键词: 思乡
借景抒情
情感
导思2.从诗歌中你读 出了怎样的情感?
情景交融
导思4:诗人是如何将景与 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课文品读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课文
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注释: 单车:单车独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疆去察看。 属国:汉代时称那些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居延:古县名,在今甘肃张掖北。
译文: 我轻车简从到边疆去察看,经过了属国居延。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原文: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注释: 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飘泊的旅人。泛指远行的人。
情景交融
导思4:诗人是如何将景与 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课文品读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赤壁、文言文愚公移山等翻译与注释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翻译与注释三峡郦道元[ 南北朝]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注释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逆流而上(的船)。
《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一、重点1. 了解诗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难点透过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隐晦的情感。
一、赏析《渡荆门送别》1. 走近作者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
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
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
2. 理解词语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往喜爱辽远无际的荒原。
海市蜃楼,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3. 鉴赏诗句(1)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明确:交待诗人的一路游踪和出游目的。
青年李白才情横溢,朝气蓬勃,不远万里,放舟东下,经巴渝,出三峡,直赴荆门之外的楚国故地。
★(2)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明确:山水壮景。
上句说山,船行江上,山随水走,两岸青山随舟随水相对挺出,扑面而来,转瞬即逝。
最后,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空阔平坦的漠漠旷野。
“随”字化静为动,传神生辉,给人以青山挺立,舟行江上,应接不暇之感;这也可看出诗人风神爽朗,心驰神往的愉悦心情。
下句说水,长江流入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的漠漠旷野,呈现缓缓流动之势。
这句展现了诗人高亢激越,乐观开朗的情怀。
这两句诗写的境界雄奇壮观,体现出诗人初出蜀地,看到如此壮景时,那种惊诧欢愉之情。
(3)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明确:月云美景。
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感受新奇,想象天真,色彩斑斓,意境奇丽,体现了诗人那种浪漫主义的诗风,表现出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兴奋喜悦之情。
【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黄鹤楼》《钱塘湖春行》《使至塞上》《野望》课件PPT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地点。
时间。
呼应尾联,表现诗人 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为
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精读细研 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远景 静 近景 动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 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 河津)人。清高自恃,放诞纵酒,其诗 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趣,赞美嵇康、 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以抒怀 才不遇之苦闷。语言朴素自然。有《王 无功文集》。
知识备查
写作背景
王绩入朝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 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 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东皋: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落晖:落日。
精读细研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知识备查
黄鹤楼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上。《太平 寰宇记》:“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 故号为黄鹤楼。”黄鹤楼,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 武二年(公元223年),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 “江南三大名楼”。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 楼是1985年重建的。楼高五层(加夹层为十层) ,高50.4米。主楼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整个 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附属建筑有仙枣亭、 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唐诗五首 《野望》《使至塞上》《黄鹤楼》《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课件
板书设计 首联
黄 颔联 鹤 楼 颈联
尾联
用典 感慨岁月 景色描写 抒发情感
愁而不怨 意境高远
第三课时
渡荆门送别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大量诗 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 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 ,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 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精读细研 颈联被誉为千古名句,你能说说其中的妙处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阔大。 2.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3.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 明优美。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 的名句。
知识积累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盛唐诗 人的代表,祖籍山西祁县,创造了水墨山水 画派,有“诗佛”之称,擅书画,通音律, 多才多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 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见摩诘之 画,画中有诗。”
知识备查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 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这实际是作者被排挤出朝 廷。此诗即作于赴边途中,记述了诗人出塞的所见 所感。
板书设计
叙事 写景 抒情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
第二课时
使至塞上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 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 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 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 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 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 —王维的《使至塞上》。
八上《野望》《使至塞上》《黄鹤楼》《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古诗阅读题
《唐诗五首》考题集锦1.阅读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3分)(3)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B.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球,且对仗工整。
C.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
D.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2.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各题。
(共5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具体说说诗人是怎样借边关的景色来抒发内心情感的。
(3分)答:(2)四季轮回、春去冬来,诗人生发了许多感慨,留下不少经典的诗歌作品。
请你从“春”“夏”“秋”“冬”中任选一季,写出你印象深刻的两句诗:①“。
”②“”。
(使用《使至塞上》中的诗句不得分,允许有两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2分)3.阅读《使至塞上》,回答下列各题。
(共7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在“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中,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3分)答:(2)发挥想象,说说诗中画线句描绘出了怎样一幅画面?(2分)答:(3)“雁”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可以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永不褪色的亲情;可以把雁视为传递音讯的“使者”;可以用雁来表达雄浑悲壮或凄苦伤悲的审美感受……下列选项中,把雁作为传递音讯“使者”的一项是()(2分)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部编版-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徘徊,
的地方。 落山的时候
彷徨。
归依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一作“ 春色”
落日的 余光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小牛这里 指牛群
鸟兽这里 指猎物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视; 互看。
代指 隐居生活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 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 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作者: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 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 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 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 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 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 《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 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 服。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 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 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 未得返回故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 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
▲杜牧写黄鹤楼一诗的最后两句是:“黄鹤楼前春水阔, 一杯还忆故人无?”这是诗人为送友人去夏口(今武昌) 而作的。他提醒友人到了夏口登临黄鹤楼,面对满江春水 畅饮时,别忘了他这位旧友。
▲唐开元九年(721年),状元王维在他的《送康太守》 一诗中最早直接出现了黄鹤楼3字。“城下沧江水,江边 黄鹤还有“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一忝
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
落梅花”,“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等诗
12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解析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春草 长得茂盛喜人。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 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
作者: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 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 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 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 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 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 《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 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 服。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 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 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 未得返回故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 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
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野 王望
绩
野望 王绩(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jì】(585—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 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属山西.河津市)人。出 身官宦[huàn]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 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 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 娱。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 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其《醉乡记》、 《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等 诗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王绩 《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 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 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 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 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 奉使出塞宣慰。本篇即写出塞时沿 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 维排挤出朝迁。这道诗作于赴边途 中。
第13课《黄鹤楼》《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课件(共31张ppt) 2022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楼
黄鹤楼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上。 《太平寰宇记》:“昔费祎登仙,每乘黄 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相传始建 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与岳阳 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此楼 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 。楼高五层(加夹层为十层),高50.4米 。主楼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 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附属建筑有仙枣亭 、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
(3)面对如此美景,崔颢真的快乐吗?悄悄地,夕阳已斜,暮色 渐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尾联将思乡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 生情,融情于景,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 的忧思之情。
(4)诗人这忧愁仅仅只是乡愁吗?
1.公元723年,不到20岁就中了进士,却
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 3.读准停顿 4.读出情感
读诗味
黄鹤楼 hào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qī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理诗意
➢ 反复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回答下面问题。
贰 品读赏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我乘舟远渡荆门外,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游览。
首联叙事:扣住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尽,江入大荒流。
群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渐渐隐去,长江 仿佛流进了广阔无际的莽原。
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 随: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 真切的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入: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给人无 限的想象空间。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选择题、理解性默写
12.《唐诗五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13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附课文朗读)-八年级语文
鹤 楼
转→描写登楼所见
合→抒发思乡之情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意愁 境而 高不 远怨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第三课时 03
使至塞上
王维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诗词音韵美。
品味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03
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美;培养学生
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走进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 诘居士,唐代诗人、画家。边塞诗、山水 诗、律诗、绝句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苏轼称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据说李白游黄鹤楼也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 赞叹。
点它开始朗读
黄鹤楼
崔 颢 hào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
白云千载空悠悠。 一去不再回返,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 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研读诗句——赏悟语言之精
晴川历历汉阳树, 颈联(转):转入景物描写,写汉阳晴川 和鹦鹉洲生机勃勃的景象。“历历”“萋
芳草萋萋鹦鹉洲。
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 的状貌。
总结主旨——体会诗人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登临黄鹤楼的见 闻和感受,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抒 写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深入探究——学习写法之巧
传说李白登临黄鹤楼时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选择题、简答题【部编版八上】
12.《唐诗五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题型:【选择题】【简答题】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解析】B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静态。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是动态。
2.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王绩是初唐诗人,性情简放,曾三仕三隐。
唐贞观元年,因疾罢官,躬耕于东皋,自号“东皋子”。
B.王绩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开创唐诗盛世做出来重要贡献。
《野望》是其代表诗作,也是现存较早的五言绝句。
C.诗人对陶渊明是比较仰慕的,但他的归隐,不如陶渊明那么彻底;对田园生活,也不如陶渊明那么热爱,总笼罩着一种落寞和苦闷的情绪。
初二上册古诗人教版
初二上册古诗人教版
初二上册人教版古诗包括:《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等。
1.《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時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姜姜鹦鹉洲。
日基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莲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夸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以上是初二上册人教版古诗的部分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黄鹤楼、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乡。只觉得眼前的 汉水滚滚,烟波浩渺,使人更生思乡之愁。借景抒情,以日 暮途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
三、互助探究
《黄鹤楼》一诗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 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 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 云气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 送行舟。
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水水山山, 不远万里,一直伴着我这位游子。
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 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 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 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 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 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 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 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
一、自主学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读准节奏。 2.结合注释,翻译古诗。
温馨提示: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先自 己翻译古诗,然后,师友交流翻译。
诗句解释
渡远荆门外, 从远荆门山外渡江,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 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远去古老的楚国漫游。
巴山尽头现出平川,长江水流入广阔无际的原野。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黄鹤楼前实 景: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 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鹉洲绿油油的 草儿长得极其茂盛。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似觉得 “人是家乡好,月是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美。另 外这句又是对仗工整的对偶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初春作者游行的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几处”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乍见莺燕的喜悦心理,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4.早春景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初春湖水,垂云,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杨柳白沙堤
5.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爱
四、拓展提高
1.思乡诗文知多少?
2.《渡荆门送别》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3.《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教师点拨: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2.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诗人乘船,山和江水随着船的移动而逐渐远去)。
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消失了;江水奔流着涌入了无际的旷野。
颈联:写俯察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渲染了春天来临的勃勃生气,给人以清新之感。
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主题思想: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西湖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作者简介:
3.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争”字和“啄”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工整,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五、检测提升
1.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______,它交代了远渡的___________和此行的___________。
2.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赏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写了初春的哪些景物?
5.尾联是如何结束全诗的?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哪个字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温馨提示:学友先说,师傅补充、评价。
教师点拨:
1.俯瞰江面,月亮照在江水中,就像天上飞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视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面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5.赏析《渡荆门送别》颔联
六、总结
•这节课我主要学了……
•这节课我想对师傅(学友)说……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课时练第一部分
反
思提升二、源自主学习1.背诵默写《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2.结合注释,翻译古诗。
温馨提示:自由背诵诗歌,注意易错字。先自己翻译古诗,然后,师友交流翻译。
点拨:
诗句大意:
从远荆门山外渡江,远去古老的楚国漫游。巴山尽头现出平川,长江水流入广阔无际的原野。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水水山山,不远万里,一直伴着我这位游子。
(1)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人称“诗仙”。
(2)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诗魔”。
三、互助探究
1.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的画面。
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3.《钱塘湖春行》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代大诗人,字______,晚年又叫__________。
4.《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年级
八
学科
语文
组长签字
第周
第课时
使用人
主备教师
靳雪华高江英李康
课题
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课型
新授
共1课时
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知两首诗,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背诵默写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法及学法指导
朗读法合作探究师友互助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备
一、激情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山水田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各种类型的诗歌,不仅让我们领略到祖国的山川名胜之美,还让我们了解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同喜同悲。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复习两首优美的唐诗,《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