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传播史

合集下载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中外新闻传播史第⼀章新闻传播的起源第⼀节⼝头新闻时代1.以⼝头语⾔传播为主,⾮语⾔传播为辅。

语⾔的产⽣是⼈类历史上第⼀个重要的⾥程碑。

(巴⽐伦通天塔)2.⾮语⾔传播⼿段①标记传播(结绳记事)借助⼀定的物体或标记为载体,传递或储存⾳讯的传播⽅式②声光传播(击⿎传讯,烽⽕报警)以声⾳或光线作为传递信息载体③图式传播(印第安⼈的图形⽂字)(最⾼级)⽤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形来表达意思、传递⾳讯、记载事实第⼆节⼿写新闻时代1.⽂字的产⽣和书写材料的改进是⼈类传播史上第⼆个重要⾥程碑,它标志着⼈类原始时代的终⽌,⽂明时代的开始,并为⼿写新闻传播的产⽣奠定了基础。

(苏美尔⼈的楔形⽂字)2.古代西⽅⼿书传播形式①公告式的官⽅公报(古罗马的《每⽇纪闻》)“历史上第⼀份官⽅报纸”②书信式的新闻信(⼩普林尼:苏威尔⽕⼭爆发)3.古代中国⼿书新闻传播汉代:邸报——唐代:进奏院状——宋代:定本制度/民间⼩报摸索题:1.⽂字的传播优势体现在?①便于储存和查找②传播⾯⼴③传播更为迅速④传播具有新闻性⑤传播更具准确性2.《每⽇纪闻》是什么媒介?在西⽅新闻史上为何具有如此突出地位?①是历史上第⼀份公告式的官⽅公报。

②当时,《每⽇纪闻》要紧报道元⽼院的议事记录;历史学家们认为,罗马帝国之因此能统治宽敞的疆域,⾄少还有⼀部分缘故是由于它有⼀个发达的、包括《每⽇纪闻》在内的信息传播系统,⽽罗马帝国的灭亡,也与其扩张过甚、传播系统相对滞后有关。

第⼆章近代报刊的萌芽和争取出版⾃由的⽃争第⼀节近代报业的萌芽和进展1.近代报业显现的历史条件(摸索题)①必要条件: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为印刷新闻传播奠定了基础,是⼈类传播史上第三座⾥程碑)包括⑴毕昇发明活字排版印刷术(宋朝庆历年间1041—1049)⑵德国古登堡改进⾦属活字印刷术(公元1450年前后)②必要条件:社会关于新闻信息的需要信息需求旺盛的缘故:⑴地理⼤发觉、环球航⾏⑵全球市场的形成与殖民掠夺⑶⽂艺复兴运动⑷宗教改⾰⑸近代民族国家的普遍建⽴③重要条件:邮政事业的产⽣2.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最早运⽤这⼀新技术的出版物是《⼩字》。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 概述及解释说明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 概述及解释说明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篇文章旨在总结和解释中外新闻传播史的知识点。

新闻传播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一环,它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交流和增进了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发展过程和关键事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闻传播现象、分析媒体角色以及思考其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介绍:首先,在“2.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部分,我们将概括国内和国外新闻传播史中的重要要点。

然后,在“3. 解释说明中外新闻传播史要点”部分,我们将对这些要点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影响。

最后,在“4. 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供读者深入探讨。

1.3 目的本文的目标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框架,帮助他们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发展历程和关键事件。

通过本文所呈现的概述和解释说明,读者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外新闻传播史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对媒体与社会关系、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传媒产业演变等方面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我们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新闻传播史对我们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来做出有益的决策和行动。

2.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2.1 国内新闻传播史要点:国内新闻传播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通讯方式,如信鸽传递信息、火焰传递信息等。

然而,现代国内新闻传播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重要阶段:- 中国最早的新闻发行机构可以追溯到明朝的“都察院”,但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新闻机构始于清朝晚期和民国初期。

- 新闻纸媒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40年,当时英国人在上海创办了《北华捷报》,成为中国第一份现代报纸。

- 中国第一份由政府主办的报纸是1902年创办的《京报》。

- 新闻界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大量党派刊物和独立媒体。

- 建国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一时期,所有中文媒体被国家控制,并服务于党和政府宣传目标。

中外新闻传播史课程简介

中外新闻传播史课程简介

中外新闻传播史课程简介
中外新闻传播史课程是一门探讨新闻传播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闻传播制度和实践的课程。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新闻传播的起源、演变和影响,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课程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新闻传播的起源和发展:介绍新闻传播的历史背景和重要里程碑,探讨新闻媒体的出现和演变对社会的影响。

2. 中外新闻传播制度比较: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闻传播制度和政策,探讨其对新闻自由、媒体监管和新闻报道的影响。

3. 新闻传播技术的演进:讲解新闻传播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印刷术、电报、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探讨这些技术对新闻传播方式和内容的改变。

4. 新闻传播的国际化和全球化:探讨新闻传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国际新闻传播的重要性和挑战。

5. 文化差异与新闻传播: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新闻传播特点和问题,包括价值观、道德标准和新闻报道的文化差异。

6. 新闻传播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探讨新闻传播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新闻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和责任。

通过学习中外新闻传播史课程,学生可以了解新闻传播的历史演变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闻传播制度,培养对新闻传播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未来从事新闻传播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中外新闻传播史共30页

中外新闻传播史共30页

“古之时,本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 母,不知其父,,能覆前而不能覆后,卧 之卧之詓詓,起之吁吁。饥则求食,饱则 弃余; 茹毛饮血,而衣皮苇。 ——班固《白虎通·号》
传播是人类社会化的必然结果,上古时 期已有传播结果存在,如舜任命龙为纳言 之官。
口语传播已有非常严密的编码系统,语 言,艺术都已非常成熟,如诗经,荷马史 诗。 口语传播的特点:传播者与接受者处于 相同的时间空间,反馈非常及时。
媒介是人自身,利用了人发言的能力,以 及将声音传递出去的能量;
传播符号:口头语言,对口头要素进行编 码的智慧;
基于口语的人际传播是人类传播的基础,
传播规模: 内向交流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按层级体系来传播) 大 众传播
借助一个职业(专业)媒介机构向 全社会公众传递信息。
口语传播局限
崔林 clwood263 Cucs
中外新闻传播史
手机——接近人类最本初的传播
绪论 WHAT WHY HOW
什么是新闻?
新近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 “人咬狗,狗咬人” 采写(录 摄)、 编(播)、 评 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 “新闻是历史的初稿” —— 董桥
“历史是一门经验科学,讲述的是人类的 经验及后人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认识,其 中加进了许多因素,如社会形态,人等 — —李大钊
我们对一切历史的认识,都掺入我们当代
课程重点
媒介—— Channel 媒介发展变化的历史及成因
史: 报纸 、 广播电视、 数字媒体 论: 新闻传播发展变化的关键要素及相 互关系、媒介演化的脉络和传播生态形成 的原因。
《美国新闻史》 爱默生 新华 《西方媒介史》 让纳内 广师 《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 三联(重点推 荐) 《历史研究》 汤英比 商务

中外新闻传播史期末总结

中外新闻传播史期末总结

中外新闻传播史期末总结一、引言新闻传播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扮演着连接世界、传递信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角色。

从古代的口头传播到现代的多媒体互联网传播,新闻传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对中外新闻传播史进行总结和回顾,以期全面了解新闻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二、中外新闻传播史概述1.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以文字记载为主。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就有了“传令制”和“奏闻制”,通过官方媒体向民众传递政府的命令和资讯。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传统纸质媒体开始兴起,如木版印刷的《京报》和《豫报》等。

在大规模技术和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中国的新闻传播逐渐与西方接轨。

2. 西方新闻传播的发展西方新闻传播始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公共演说,逐渐发展成为印刷术的时代。

在欧洲,法国的《费加罗报》、英国的《泰晤士报》等新闻媒体的兴起标志着现代新闻的诞生。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激发了民主意识,促进了新闻传播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将新闻传播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三、新闻传播技术和媒体的演变1. 印刷术的出现和发展印刷术的发明是新闻传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中国,纸张的发明和活字印刷技术的引进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

在西方,谷登堡的活字印刷技术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新闻传播的速度和范围。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蒸汽印刷机的发明进一步提高了印刷速度。

2. 电报和电话电报和电话的发明使得新闻传播不再受限于时空的限制。

电报的出现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使新闻传播更加及时;电话则使人们能够直接沟通、交流想法和信息。

3. 广播和电视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传播媒体。

广播的出现使人们可以通过收音机同时收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和音乐,而电视则将新闻传播带入了图像时代,使得新闻更加生动形象。

广播和电视的崛起使得新闻传播逐渐走向大众化。

4. 互联网和新媒体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使新闻传播进入了全面网络化和数字化时代。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复习一、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1、三社四边协议1870年1月1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他们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压制和排斥所在各国的新闻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只能从他们唯一渠道获取新闻,达到更好的为本国资产阶级殖民活动服务的目的。

2、默多克默多克,美国著名的新闻和媒体经营者,是全球庞大传媒帝国新闻集团的主要股东,董事长兼行政总裁。

新闻集团旗下拥有《澳大利亚人报》、《纽约邮报》、英国《泰晤士报》、英国《太阳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名报。

在他的麾下,还有美国电影界的大腕级电影公司——20 世纪福克斯公司。

当前他的事业还正在不断发展之中。

3、新记《大公报》1926年9月1日,新记《大公报》在天津创刊,成为中国北方的代表性商业报纸。

新记《大公报》创刊号宣布办报的“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该报的“三驾马车”领导结构是:吴鼎昌(银行家)任社长,胡政之(名记者)任总经理,张季鸾(名记者)任总编辑。

他们配合得当,各自发挥专长,报纸很快获得公誉。

4、癸丑报灾袁世凯为维护统治,从1912年至1916年,查封报纸71家、捣毁报纸9家,传讯报纸49家,至少有24位报人被杀,60人被捕,全国报纸减少了2/3,从500多家减到130多家。

这一阶段袁世凯政权对报刊的迫害,被称为“癸丑报灾”,因为1913(癸丑年)时袁世凯政权迫害报刊的高峰年头。

袁世凯制造“癸丑报灾”的实质是执政党采用暴力手段消灭反对党报刊和政治报人。

5、便士报便士报又称美分报,19世纪30年代由《纽约太阳报》带头兴起于美国,它以货币的最小单位为报纸的售价卖,每份报纸只卖一便士。

便士报的实质就是买报人不再需要支付报纸的全部成本,报社通过这一方式改变了以前报纸只是富人才买的起的状况,使报纸成了当时最大的信息传播媒介,为后来的报纸广告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报纸获取最大利润率的关键。

中外新闻传播史复习资料

中外新闻传播史复习资料

目录新闻事业是不是就是新闻传播活动? (1)1.什么是新闻事业? (1)2.新闻事业的起源: (2)二、18世纪初,英国有哪些主要的杂志,其内容与风格有何不同? (2)简单介绍一下美国三大便士报之一《纽约太阳报》 (3)1、美国三大便士报 (3)四、19世纪有哪三大通讯社,它们形成的三足鼎立的格局为什么会解体? (3)五、简单介绍路透其人和路透社 (3)1.路透社(Reuters) (3)六、大众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4)1、政治民主,舆论自由 (4)2、经济发展,贸易繁荣 (4)3、教育普及,读者大增 (4)4、科技进步,传讯加速 (4)5、城市兴起,人口集中 (4)6、大众社会,大众文化 (5)七、简单介绍普利策和他的贡献 (5)普利策:大众报刊的代表 (5)八、简单介绍和评价赫斯特 (6)“黄色新闻大王”——赫斯特 (6)九、结合邱报的起源谈谈中国最早的报纸的出现 (6)1.关于邱报的起源,迄今有三种代表的观点: (6)2.西方报业三段论 (7)十、谈谈梁启超对新闻的贡献和他的时务体 (7)梁启超的《时务报》(旬刊) (7)十一、简单谈谈邵飘萍和他的新闻观 (7)新闻事业是不是就是新闻传播活动?1.什么是新闻事业?《不列颠百科全书》:所谓新闻事业,就是通过诸如小册子、新闻信、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和书籍等媒介,对新闻以及相关的评论和特稿材料进行采集、采编与播发。

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的总称。

新闻事业区别于人际传播活动,有以下特征:(1)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2)采用各种新闻传播手段;(3)拥有以传播新闻为职业的专业人员;(4)面向社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2.新闻事业的起源: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现代文明的发展“第二次浪潮的产物”:第二次浪潮始于18世纪,以工业革命为契机,离开农场,涌向大城市寻找生机。

人类传播历程:仅从媒介变迁的角度看:口头传播阶段、手写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和电子传播阶段。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

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起源第一节新闻传播的早期历史——口头新闻时代学术界一般把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的新闻传播的历史,称之为口头新闻时代。

二、语言的形成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标志。

二、古代西方的手书新闻传播两种主要的形式:一种是公告式的,即原始形态的官方公报;另一种是私人新闻信。

三、中国古代的手书新闻传播甲骨文——金文——岩刻——汉代邸报——布告、露布——进奏院报(定本)——宋代邸报、小报——塘报、旗报、牌报——京报小报:不定期发行的非官方报纸。

1566年,威尼斯政府在与土尔其的战争中经常发布一种叫做《消息公告》的手抄新闻。

起初是在公共场所当众朗读,并向听众收取一个威尼斯铜币,后来,gazeta 一词成了欧洲近代报纸的通称。

第三节主题传媒之外的辅助手段主要有:结绳记事、实物表意、图画传声、烽火报警、击鼓传讯等。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萌芽与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第一节近代报业的萌芽和发展一、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A、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是近代报刊诞生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B、近代报刊产生的第二个必要条件是社会于新闻信息的需要。

C、邮政事业的产生是近代报业诞生的第三个重要条件。

二、早期的新闻印刷品成为报纸具备的条件有如下几点:A、至少每星期出版一次;B、必须是用机械手段生产的(有别于手写的“新闻信”、“新闻书”);C、凡是愿意付费者,不论属于什么阶级或是有什么特殊兴趣,一概可以买到;D、必须刊登公众感兴趣的事情(有别于某些宗教性的或商业性的出版物);E、必须对只具备普通文化水平的公众有吸引力;F、必须及时,至少就当时技术发展的水平是相对及时的;G、它还必须具有持续出版的稳定性三、定期刊物的出现1615年,爱格诺尔佛·莫尔创办了著名的《法兰克福新闻》,该报每周一期,每期刊有数条新闻,被人认为是世界新闻史上第一家真正的报纸。

莫尔本人亦被人们尊称为“德国报业之父”。

1621年8月13日,英国出版商尼古拉斯·艾克尔在国王的特许下,创办了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每周新闻》。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三章教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三章教案

第三章新闻起源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递教学目的: 通过对新闻起源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递的回顾,包括希腊、罗马时期的信息传递:从口传到文字、中世纪欧洲的信息传递:从教会统治到多元化、新闻传播的萌芽:印刷机和“手抄新闻”和封建王权及信息传播:利用及控制。

让我们对西方国家前新闻时期的信息传播有了一定了解教学重点: 希腊、罗马时期信息传递的特点;新闻信和手抄新闻的概念;欧洲后期新闻萌芽出现的基础和表现。

教学难点: 中世纪教会对信息控制是如何瓦解;从罗马帝国到15-16世纪欧洲的社会传播体系是如何变化。

课时分配: 2课时教学方法:精读、略讲及自学相结合教学内容:【导入】:上节课我们回顾了新闻起源时期我国社会的信息传播,包括先秦及秦汉的信息传播:从口传到文字、三国至唐宋:“报状”及印刷小报、元明时期:新闻传播的萌芽及传播控制。

同一个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递的发展也没有中断过。

抛开信息传播这个范畴,我想问下大家:在你的印象中,西方文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具体代表有哪些?(提问)总结:同学们列举的那些其实都很代表了西方文明的发展,包括希腊、罗马帝国的重要文明一直影响到现在。

期中也不不乏很多跟文明信息传播密切相关的。

这节课文明就新闻起源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播发展过程进行一个介绍跟梳理。

【新授】:第一节希腊、罗马时期的信息传递:从口传到文字希腊时期之前的文明可以分为克里特文化(公元前3000~前1400年)、麦锡尼文化(公元前1600~前1125年)和荷马时期,可以统称地中海文明。

从公元前600~前30年的希腊年代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爱奥尼亚时期(公元前6~前3世纪)、雅典时期(公元前480~前330年)和马其顿亚里山大时期(公元前336~前30年)。

以后是罗马时期(公元前30~公元476年),形成了把地中海囊括其中的、统治人口一亿的帝国。

希腊是人类社会精神文化轴心时代的重要地区。

希腊时期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哲学家、科学家,例如自然哲学的开创者泰勒斯、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辩证法的创始人赫拉克里特、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医学之父波克拉底、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等。

中外新闻传播史(3)

中外新闻传播史(3)

中外新闻传播史绪论现代传播探源:从洪荒时代到文艺复兴第一节新闻史与新闻事业关于新闻史尼采《不合时宜的考察》第二部(1874)中区分了三种历史学:纪念碑的,尚古的与批判的历史学历史与哲学乃是同一的,真正的历史学家必须对所研究的事件进行理解和估价,而他这样做的时候就成为哲学家。

新闻事业•本课程虽然广泛涉及中外新闻传播的历史沿革,但核心还是新闻事业的发生与发展,首先弄清楚新闻事业是什么,从而限定我们的研究范围与向度。

•1、《不列颠百科全书》(Britannica):•所谓新闻事业,就是通过诸如小册子、新闻信、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和书籍等媒介,对新闻以及相关的评论和特稿材料进行采集(collection)、编写(preparation)与播发(distribution)。

•2、《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的总称。

新闻事业区别于人际新闻传播活动,有以下特征:(1)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2)采用各种新闻传播手段,(3)拥有已传播新闻为职业的专业人员;(4)面向社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突出标志是“媒介组织”:人和物人类的传播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口头传播阶段,手写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第二节从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一、口头传播时期1、语言与社会从语言的产生到文字的发明这一漫长阶段,人类传播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口头传播,这一时期的主要媒介或者说唯一媒介就是语言。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标志。

2、口头传播口头传播时期主要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

这时嘴巴是主要的传播工具。

《传播革命》一书的作者弗利德里克·威廉斯,绘制了一个传播史表盘,3、非语言传播——口头传播的补充手段结绳纪事、击鼓传讯、烽火报警、实物表意、图画传声等传播方式《希罗多德历史》:波斯国王大流士斯奇提亚人的“礼物”美国语言学家科文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口语传播及其补充手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依然存在,并且作为一定时代主导性传播媒介的重要补充。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起源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起源

外国新闻传播史
22
外国新闻传播史
地 球 演 化 背 景 下 的 人 类 历 史
23
人 类 演 化 谱 系 图
外国新闻传播史
24
现 代 人 的 演 化
外国新闻传播史
25
达尔文:人的进化
外国新闻传播史
26
人类远祖源于中国吗?
光明日报2000年4月5日报道
外国新闻传播史
27
人类的迁移
关于冰河期
生物有机体 社会有机体:超级有机体
营养系统
保持系统----社会产业组织
循环系统
分配系统----商业运输系统
神经系统
调节系统----社会管理组织(含信息传播)
外国新闻传播史
4
一 新闻传播产生于社会需要
好奇心、新闻欲、本能 生存需要 生产需要 生活需要
外国新闻传播史
5
二 社会条件对新闻事业的制约
外国新闻传播史
46
各 国 字 母 文 字
外国新闻传播史
47
2、书写材料的演进
早期的书写材料
两河流域的粘土和小棒 尼罗河流域的纸草 古代中国的龟甲兽骨青铜器
竹简
造纸术的发明及其意义
蔡伦与造纸术 造纸术的传播(8世纪-阿拉伯
世界;14世纪—欧洲)
外国新闻传播史
上图为西汉造麻纸
48
造纸术的发明
中国古代的造纸作坊
外国新闻传播史
35
语 言 产 生 前 人 类 的 体 态 语 言
外国新闻传播史
36
四 口头传播
口头传播的形式
古希腊的行吟诗人 波斯帝国的口语传播 印度的宗教传播 其他形式:个人间交流,民谣,戏剧,氏族或部落会议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三章教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三章教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三章教案第三章:中外新闻传播史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发展过程;2.了解古代中外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工具;3.掌握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关键事件和重要人物;4.培养学生对新闻传播史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发展过程;2.掌握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关键事件和重要人物。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代传统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工具;2.学习和分析中外新闻传播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并通过提问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1.你们看过哪些新闻?2.你们知道古代是如何传播新闻的吗?3.你们熟悉哪些中外新闻传播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展示(15分钟):通过多媒体幻灯片或视频等方式展示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发展过程,介绍古代传统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工具,如信使传递口耳相传的方式、木刻版画、印刷术等。

同时,介绍中外新闻传播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政报》、《公报》的创办,记者们的勇敢报道等。

讲解(25分钟):详细讲解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发展过程,包括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作用,例如:1.古代东方传统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工具;2.古代西方传统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工具;3.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关键事件和人物。

讨论(20分钟):分成小组讨论中外新闻传播史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每组选取一个事件或人物进行介绍,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新闻传播史中的问题,并促使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总结(10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概括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发展过程和关键事件、人物的作用。

同时,鼓励学生多方面思考和分析新闻传播史的意义和影响。

作业布置(5分钟):。

中外新闻传播史---张昆

中外新闻传播史---张昆
14世纪欧洲48上图为西汉造麻纸49中国古代的造纸作坊文字出现标志着手书传播时代的开始50两河流域泥板书出土现场51古代埃及纸草手书作品古代罗马的手抄新闻恺撒屋大维与官方手抄新闻书古罗马民间手抄新闻信52537世纪写在羊皮纸上的古兰经54甲骨文金文中的新闻报道汉唐时期的邸报其他手书新闻报道形式55一主体传媒之外的辅助手段二辅助手段在现时代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击鼓传讯史记周本纪云
• 物质条件的制约 • 精神条件的制约 • 制度条件的制约
7
物质条件的制约
物质条件的制约
GDP
信息基础设施
传播技术
8
GDP对新闻事业发展水平的影响
国家
GDP
日报
收音机
电视机
国民生产总 值低的国家
国民生产总 值居中的国

国民生产总 值高的国家
400美元 以下
400-2500 美元
2500美元 以上
每人美元 占总投资的 每人美元 占总投资的% %
年份
1968
1977
发达国家(不含社 16.6
3.5
会主义国家和联邦
德国)
不发达国家
1.6
1.8
抽样代表总数的8%
54.4 3.9
6.7
2.0
资料来源:国际电讯联盟,1977年
精神条件制约:
教育普及水平; 文化传统,社会习俗; 主流意识形态。
13
14
锣鼓的辅助传播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人民的防空哨,借助 于铜锣,传递敌机来袭的消息。八路军的冲锋号。
人类新闻传播的历史虽然看似一系列偶然事件 的无序的堆积,实则有其内在逻辑与规律可循。从 新闻传播与人类社会历史互动的宏观视野来看,一 部新闻传播的历史实际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继续 不断的螺旋式进化发展过程。

《中外新闻传播史》教学大纲

《中外新闻传播史》教学大纲

《中外新闻传播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History of News 课程编号:05050320235课程学时:48学时课程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单位:人文与艺术学院开课学期:一年级上学期先修课程:无二、课程教学目标目标1:介绍中外新闻事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发展线索、重大事件、重要传媒人物、著名传媒机构、主要新闻思想和新闻制度目标2:使学生能理解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理解中外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目标3:为今后从事新闻和媒介工作奠定史学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表注:“毕业要求指标点”是指人才培养方案中“二、毕业要求”的相关内容;请在相应的表格内打“√”。

三、课程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等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2. 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课上教师讲授为主,以学生课堂汇报为辅。

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

3.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能了解中外新闻事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最主要特征,了解其历史沿革、发展线索、重大事件、重要传媒人物、著名传媒机构、主要新闻思想和新闻制度等,理解媒介与社会的紧密互动关系,理解世界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特殊规律,并借鉴其中包含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从事新闻和媒介工作奠定历史的基础。

4.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对某位历史上重要的新闻人的资料进行整合,对该人物进行适当的评论和分析,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

四、教学内容第1章现代新闻传播溯源(2学时)知识要点:1. 传播媒介的演进历程及其规律2. 口语时代的口头新闻传播3. 文字产生的意义与手抄新闻的传播重点:媒介的演进历程难点:语言、文字的革命性意义第2章17世纪:人类新闻事业的诞生(2学时)知识要点:1.印刷术发明的动因及其革命性意义2.新闻事业诞生的背景3.定期报刊的兴起重点:印刷术的发明与社会的进步难点:新闻业诞生的背景第3章20世纪:人类广播与电视事业的诞生(2学时)知识要点:1. 广播电视的技术基础2. 第一批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业务发展3. 美英等国对广播电视事业的早期管理重点:早期电台和电视台难点:广播电视的技术基础第4章中国近代新闻业的产生与早期发展(1811.89(4)(3学时)知识要点:1.中国近代报业产生的社会背景2 .外报在华的垄断地位、著名外报以及早期办报基地的变迁3. 近代外报的社会功能4. 早期国人报刊的方针、功能、理念和贡献5. 王韬及其主办的《循环日报》重点:《循环日报》难点:近代外报的社会功能第5章政治家办报与两次国人办报高潮(1891.91(5)(4学时)知识要点:1.两次国人办报高潮的表现、特色及意义2.维新派和革命派的著名报刊及其相互论战3.资产阶级新闻思想和政治家办报理念4.清末官报的发展和新闻法制建设重点:两次国人办报高潮的表现及著名报刊难点:清末新闻法制建设对中国新闻业近代化的意义第6章五四时期报刊与文化现代化(1911.919)(3学时)知识要点:1.民国初年新闻业的短暂繁荣和癸丑报灾2.《新青年》等报刊在现代化过程中的角色3.五四时期新闻业务的革新和新闻专业化的形成重点:五四时期新闻业务的革新难点:《新青年》与社会进步事业第7章中国现代政党政治下的新闻传媒(1920-1949)(5学时)知识要点:1.传媒与政治的关系2.政党报刊的发展轨迹3.国民党的官方新闻体系与新闻控制4.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著名媒体及党报理论5.范长江、邹韬奋的新闻活动6.国民政府广播事业网的建立和政府管理方式的变迁7.中共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发展和解放战争中的广播宣传重点:共产党新闻事业难点:传媒与政治的关系第8章近现代民营新闻业及其资本主义企业化运营(1871.949)(4学时)知识要点:1.商业报刊的办报宗旨、方针及其在传媒市场上的地位2.《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的业务发展3.邵飘萍、黄远生、成舍我的新闻活动4.早期外商在中国的广播活动5.民间广播电台的产生、繁荣与衰落重点:《申报》、《大公报》的业务发展难点:商业报刊的经营模式第9章泛政治化的新闻传播(2学时)知识要点:1.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体系的建立2. 1956年新闻改革与新闻专业主义的无果而终3. 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和早期电视的特点4. 传媒成为阶级斗争工具的表现重点:1956年新闻改革难点:正确解读共和国前三十年的社会和媒介第10章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新闻事业(3学时)知识要点:1.改革开放后新闻业的全面变革2.新闻业面临的障碍和挑战3.新闻业的发展趋势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业的变化难点:中国新闻业的发展趋势第11章美国新闻业的发展(10学时)知识要点:1.美国报业的发展脉络和变迁2.美国报业中的著名传媒机构、传媒人物和传媒事件3.广播电视业的黄金时代4.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重点:富兰克林、杰斐逊、普利策、李普曼、美联社、三大广播公司难点:从政党报刊到大众报刊的演进第12章英法德日等国新闻业的发展(8学时)知识要点:1.各国报业的发展脉络和变迁2.英国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3.各国报业中的著名传媒机构、传媒人物和传媒事件4.二战时期的国际广播事业5.各国著名广播电视机构、人物和事件重点:著名传媒机构难点:正确评价新闻自由原则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应关系表注: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等;请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的教学方法,并在相应的表格内打“√”。

期末中外新闻传播史考点重点之重点

期末中外新闻传播史考点重点之重点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点外国新闻传播史一、传媒之外的辅助手段:1、结绳记事2、击鼓传讯3、实物表意也是古代社会常用的一种手段4、图画通信5、烽火报警二、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1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是近代报刊诞生的第一个必要条件2、近代报刊产生的第二个必要条件是社会对于新闻信息的需要。

3、邮政事业的产生是近代报业诞生的第三个重要条件。

三、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每周新闻》,1704年,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创办了《评论》周刊,该刊作为政论杂志的鼻祖,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笛福也享有“英国报业之父”的殊荣。

四、新闻检查制度的各种手段:1、特许出版制度2、新闻检查制度(新闻检查制度是各国政府控制报业的又一重要手段。

所谓检查,实在新闻报道发布前,必须经过有关当局审阅,以预防危险的或反政府的内容。

这一控制手法最先出现在中国。

-----在宋代,中国有了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

《文献通考》记载,约在宋真宗咸平二年,宋朝即对传报内容实行“定本”制度,,即进奏院定期把编好的官员样本送请枢密院检查,经审查批准的样本称为“定本”进奏院向地方发布的官报以“定本”为准,不得擅自增减。

)3、知识税和津贴制度4、严刑峻法五、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就在这本充满强烈个人情感的小册子中,弥尔顿以一个受伤害者和一个被压迫者的身份,控诉封建专制的暴行,3一切出版管制的罪恶,全面的陈诉了他的出版自由观念。

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突出了自由主义报业理论的基本概念,作为自由主义理论的奠基者,他在新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六、曾格案件与汉密尔顿的抗辩七、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思想准备本杰明‘富兰克林1730年创办了《宾夕法尼亚报》,在《宾西法尼亚报》上登载了一幅自己的政治漫画------一条蛇被断为八段,题为“不联合,即死亡。

”来呼吁各殖民地联合。

富兰克林在报纸上还广泛宣扬民族主权原则,主张实行普遍选举,废除奴隶制。

亚当斯进而断言,殖民地人民只是与英国国王订有契约,但与英国国会没有契约关系,所以英国国会对殖民人民无任何权利。

中外新闻传播史 第一章教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 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新闻起源时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与信息传播教学目的: 通过对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的回顾,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新闻起源也慢慢出现,同时人类信息传播媒介的不断变化也给社会带来了重大变革;了解信息社会时代,信息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教学重点: 新闻起源时期的信息传播方式;早期的信息传播体现的社会功能。

教学难点:理解口语传播与文字传播的区别与联系课时分配: 2课时教学方法:精读、略讲与自学相结合教学内容:【导入】:上节课跟同学们探讨了一下什么是历史以及新闻的概念,简单介绍了新闻史的几个分期。

我想请两位同学来回顾一下新闻的三个概念,以及新闻史的几个分期。

【提问】总结,从新闻史的四个分期我们知道,其实新闻的出现是与人类社会发展一同进行了,只有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新闻才将出现。

因此,在了解新闻起源之前要对人类发展进行掌握,并同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将对新闻起源时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与信息传播的发展进行一个探讨。

【新授】:第一节: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在新闻起源时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加以简单概括。

从猿到人的演变人类进化的谱系大致如下:埃及古猿(大约在3000万年以前,是人类所发现的最早猿类化石),此后分化为两支,猿科和人科。

人科的演变序列是腊马古猿(1400~800万年前)——南方古猿(500~100万年前)——直立人(300~30万年前)——智人(30~1万年前)恩格斯认为直立“完成了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而在直立人的晚期和早期智人阶段,人类学会了人工取火。

恩格斯又说:“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

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和动物分开。

”因为不仅因光明驱散了黑暗和愚昧,熟食加快了大脑进化,开始产生了语言,人类告别野居进人了洞穴,可以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生存,而且这件事还标志着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制造工具。

动物只会利用自然而人却会改变和支配自然。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重点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重点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重点一、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定义和意义•新闻传播史的定义•新闻传播史的意义二、古代中外新闻传播史1. 古代中外新闻传播方式的特点2.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从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的发展•官方新闻的传播•私人档案的新闻功能•木版活字印刷对新闻传播的影响3. 西方古代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新闻传播•宗教的影响和宣传手段•书籍和手抄本的传播方式三、近代中外新闻传播史1. 近代中国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中国报刊的兴起和发展•政治局势对新闻传播的影响•通讯技术的进步对新闻传播的推动2. 近代西方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印刷术的发明和新闻产业的崛起•新闻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职业道德的形成•客观新闻报道的兴起和重要性四、现代中外新闻传播史1. 现代中国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媒体产业的多元化和商业化•互联网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冲击和影响•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和挑战2. 现代西方新闻传播史的主要内容•社交媒体的崛起和影响•新闻消费者的变化和需求•媒体融合和全球化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五、中外新闻传播史的比较和启示1. 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异同点•传播方式的异同•传播内容的异同•传播目的的异同2. 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启示•借鉴西方新闻传播的经验和教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闻传播模式六、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启示1. 学习中外新闻传播史的重要性2. 认识新闻传播史对新闻工作者的启示以上是《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的重点内容,通过对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对新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准备并取得好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重点
3.古代中国手书新闻传播
汉代:邸报——唐代:进奏院状——宋代:定本制度/民间小报
6.日报的诞生
①德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家日报:《新到新闻》(1656年,德国人蒂莫苔斯•里兹赫在莱比锡创办)
《莱比锡新闻》,1660年,莱比锡印刷局长创办,这份周报3年后改为日报出版,德国以及世界上第二家日报。

②英国第一张日报:《每日新闻》(1702年3月11日,爱德华•马莱特创刊)
③法国第一家日报:《法国新闻》(1777年元旦,雅克•布里索在巴黎创办)
第二节集权主义理论及其来源
1.历史渊源:柏拉图,韩非子,马基雅维利都认为政府控制报业是必然的。

第三节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各种手段
①特许出版制度
1538年,亨利八世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出版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需事先经过特许。

1694年才被最终废除
②新闻检查制度
定义:在新闻报道发布之前,必须经过有关当局审阅,以预防危险的或反政府的内容。

③知识税
定义:是在18世纪初发明的一种控制手段。

其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向报纸,纸张,广告等知识产品征税,以提高新闻出版物的售价,限制报刊的发行,从而达到寓禁于征的目的。

④津贴制度
定义:政府用大量金钱收买非官方著名报人或重要报刊发行人,以加强宣传效果,从而更有力的控制舆论。

⑤严刑峻法
第四节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约翰•弥尔顿(英国伦敦人)的《论出版自由》
①1644年初次印行,是弥尔顿对国会质询的答辩词。

第三章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
1.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思想准备(思考题)
本杰明•富兰克林
①1730年,创办《宾夕法尼亚报》
②在此报上登载政治漫画“蛇的漫画”(用简洁凝练、触目惊心的形象激起读者的情绪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托马斯•潘恩——《常识》,《危机》的背景,意义,内容
3.爱德华•开夫——《绅士杂志》
①1731年,创刊《绅士杂志》,以刊登国会消息出名,是英国第一份以“杂志”(Magazine)做刊名的刊物。

②英国第一份综合性月刊
③是英国杂志史上发行最久、最富盛名的权威月刊
④该刊以“合众为一”为信条
4托马斯•杰弗逊与美国的新闻自由(思考题)
①1776年7月4日,起草并通过《独立宣言》,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是其中那些不可让渡
的权利的一项重要内容。

②1789年,促成通过美国宪法的10条修正案,该法案在第一条明确规定:“国会将不得制
定任何法律……剥夺言论或新闻出版自由。

”至此,言论出版自由得到国家根本大法的保障,新闻自由原则终告确立。

③作为美国第三任总统,对报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宽容,从而确立了报业独立于政府的特
殊地位。

④“若要我来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迟疑的立
即回答,我宁愿要后者。

”是杰斐逊说的。

⑤托马斯·杰弗逊对新闻历史的贡献
⑴率先提出并积极努力为新闻自由立法
⑵正确指出新闻自由在行使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
⑶深刻阐述了新闻自由对探索真理的意义
⑥绝对自由所带来的恶果:政党报刊的黑暗时期
思考题:
1.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报刊活动家?他们的报刊活动情况怎么样?
①萨姆·亚当斯:经常在他好友所办的《波士顿公报》上发文,宣传反抗殖民统治的主张,成为独立国家,打响独立战争第一枪
②托马斯·潘恩:见上
③托马斯《马萨诸塞侦探报》,在报上公开宣传独立,文章有力地鼓舞人们投入战斗。

第四章大众化报刊的勃兴和独立报业的崛起
第一节大众化报刊的历史条件(思考题)
①民主政治秩序的建立
⑴新闻自由原则的确立
⑵报纸作为第四等级,第四权力的地位
⑶公众政治参与以及对报纸的期待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⑴城市化进程
⑵统一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的形成
⑶地区,国家间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
⑷报纸作为广告媒体地位的确立
③传播技术的革新
⑴印刷技术的革新
⑵信息传递技术的进步(铁道、轮船、有线电报)
⑶铁道的迅猛发展
⑷蒸汽轮船的普遍使用
⑸有线电报的普及
⑹通讯社的出现与发展
④教育普及与潜在读者的增长
⑴工业发展增加了对知识劳动者的需求
⑵城市化使教育普及的成本下降
⑶集中的城市人口成为潜在读者
第二节大众化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1.美国大众化报纸的勃兴
①《纽约太阳报》(1833年本杰明•戴)
地位: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为美国开了商业小报的先河,开创了新闻事业的新纪元。

办报方式:坚持低价发行,大量吸引广告,更新设备
注重刊登有趣味和刺激性的消息
发行方式改为零售
实例:“月亮骗局”
②《纽约先驱报》(1835年5月詹姆施士•戈登•贝内特)
特点:首次确立报纸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原则
重视全方位的新闻报道
运用新闻分类和专栏化编辑技巧
实例:引发美国淘金热/以木刻的形式报道美国总统杰斐逊
③《纽约论坛报》(1841年霍勒斯•格里利)
特点:摒弃煽情主义的做法
重视言论,大量刊登鼓吹社会改革的文章
第三节独立报纸的崛起
独立报业典范——《泰晤士报》(The Times)(世界历史上最悠久最有权威的高级报纸)
1.泰晤士报的创办及发展(思考题)
①1785年1月1日,约翰•沃尔特在伦敦创办了《每日环球纪录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