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及答案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含答案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b3408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9.png)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含答案第1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例1:先在⼝⾥填上数,再列出综合算式.分析:(1)按照先同时计算括号⾥⾯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顺序计算即可解答;(2)按照先同时计算括号⾥⾯的减法和除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顺序计算即可解答。
解答:例2: AB 两地相距940千⽶,⼀辆汽车和⼀辆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汽车平均每⼩时⾏驶88千⽶,货车平均每⼩时⾏驶72千⽶,4⼩时以后,两车相距多少千⽶?分析:此题属于⾏程问题速度、时和路的关系,可以⾸先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两车速度之和以4,求两4⼩⾏驶的路程之和是少;后⽤地之间的距离两车4⼩时⾏驶的程和,求出⼩时后,两车相少⽶即。
解答:940-(88+72)×4=940-160×4=940-640=300(千⽶)答:4⼩时以后,两车相距300千⽶。
例3:杨⽼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明抄题时丢了括号,但结果是正确的,请你给⼩明的算式添上括号:4+28÷4-2×3-1=4。
分析:根据题意,错误的算式是丢了括号.只能按先乘除,再加减的运算顺序来计算,(24-18)×(350÷7)=6×50=300 (480-400)×(120-98)因此括号添在乘除法的两侧是毫⽆意义的,所添的括号要能够改变运算顺序.所以,括号应添在含有加减运算的两边。
从左往右看,在4+28两侧试添括号,计算得32,再除以4得8。
⼩明的算式就变为8-2×3-1=4,等式错误;如果把括号加在8-2的两侧,计算结果⼤于4,只能把括号加在3-1的两侧,很容易得到:(4+28)÷4-2×(3-1)=4。
解答:正确的算式应为:(4+28)÷4-2×(3-1)=4例4:奥斑马和⼩美各有钱若⼲元.若⼩美给奥斑马10元,则奥斑马⽐⼩美多的钱是⼩美余下来的钱数的5倍;若奥斑马给⼩美10元,则他们的钱数正好相等.奥斑马和⼩美原来各有多少钱?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明⽩“奥斑马给⼩美10元,⼆⼈钱数相等.可知奥斑马原来钱⽐⼩美多10×2=20(元),”再由若⼩美给奥斑马10元,这时奥斑马就⽐⼩美多20+20=40元,它恰好是⼩美余下钱数的5倍,就可求出⼩美余下的钱数,进⽽求出他们原有的钱数。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含答案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aa467ceefdc8d376ee32dd.png)
第1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例1:先在口里填上数,再列出综合算式.分析:(1)按照先同时计算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顺序计算即可解答;(2)按照先同时计算括号里面的减法和除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顺序计算即可解答。
解答:例2: AB 两地相距940千米,一辆汽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8千米,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2千米,4小时以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分析:此题属于行程问题速度、时和路的关系,可以首先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用两车速度之和以4,求两4小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少;后用地之间的距离两车4小时行驶的程和,求出小时后,两车相少米即。
解答:940-(88+72)×4=940-160×4=940-640=300(千米)答:4小时以后,两车相距300千米。
例3:杨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小明抄题时丢了括号,但结果是正确的,请你给小明的算式添上括号:4+28÷4-2×3-1=4。
分析:根据题意,错误的算式是丢了括号.只能按先乘除,再加减的运算顺序来计算, (24-18)×(350÷7) =6×50=300 (480-400)×(120-98)=80×22 =1760因此括号添在乘除法的两侧是毫无意义的,所添的括号要能够改变运算顺序.所以,括号应添在含有加减运算的两边。
从左往右看,在4+28两侧试添括号,计算得32,再除以4得8。
小明的算式就变为8-2×3-1=4,等式错误;如果把括号加在8-2的两侧,计算结果大于4,只能把括号加在3-1的两侧,很容易得到:(4+28)÷4-2×(3-1)=4。
解答:正确的算式应为:(4+28)÷4-2×(3-1)=4例4:奥斑马和小美各有钱若干元.若小美给奥斑马10元,则奥斑马比小美多的钱是小美余下来的钱数的5倍;若奥斑马给小美10元,则他们的钱数正好相等.奥斑马和小美原来各有多少钱?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明白“奥斑马给小美10元,二人钱数相等.可知奥斑马原来钱比小美多10×2=20(元),”再由若小美给奥斑马10元,这时奥斑马就比小美多20+20=40元,它恰好是小美余下钱数的5倍,就可求出小美余下的钱数,进而求出他们原有的钱数。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dfa0871b90d6c85ed3ac629.png)
(37)572÷22×23-158
(38)19+56-1224÷34
(39)(714-12)÷27-19
(40)14+(21-19)×14
(41)18-(13+15)÷262
(42)736÷(43-20)×23
(43)(227+11)÷(31-14)
(44)36+19×14-23
25×4÷25×425×4-25×4
600÷20÷5600÷(20×5)
450÷18-12450÷(18-12)
3840-(103+17)×253840-103+17×25
412+750÷5×36(412+750÷5)×36
750÷5+410×36(750+410)÷5×36
35×(329-129)35×329-129×35
(45)828÷23×12-48
(46)18-15+10×18
(47)(31-154÷11)×12
(48)(1369-37)÷37-32
(49)160÷(22-12)×22
(50)357÷21×13-213
(51)985-728÷26×35
(52)(438-39)÷21-12
(53)(20+18)×11-239
一、脱式计算。
(1) 50+160÷40
(2) 120-144÷18+35
(3)347+45×2-4160÷52
(4)(58+37)÷(64-9×5)
(5) 95÷(64-45)
(6)178-145÷5×6+42
(7)85+14×(14+208÷26)
小学四年级课后练习 四则混合运算练习及答案20题
![小学四年级课后练习 四则混合运算练习及答案20题](https://img.taocdn.com/s3/m/bd4429c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d.png)
小学四年级课后练习四则混合运算练习及答案20题小学四年级课后练习 - 四则混合运算练习及答案20题一、计算题:1. (25 + 43) × 2 ÷ (16 - 8) =2. 36 × (5 - 3) + 24 ÷ 8 =3. 78 ÷ 3 + 15 - (16 × 2) =4. 72 ÷ 8 - 9 × (4 - 3) =5. (40 × 2 - 30) ÷ 4 + 5 =6. (84 - 36) ÷ 6 + 9 =7. 68 ÷ (4 + 2) × 3 - 5 =8. (42 - 18) ÷ 4 + 3 × 2 =9. 62 ÷ 2 + 4 - (27 + 5) =10. (9 + 7) × 4 - 12 ÷ 6 =二、解答题:11. 小明有24本绘本,他想平均分给他的4个好朋友,每个朋友分到几本?12. 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8米,宽是3米,求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3. 爸爸给小明买了一盒蛋糕,一盒有6个,小明吃了2个。
小明把剩下的蛋糕分给了他的3个邻居,每个邻居分到几个?14. 在一个果园里,小红采摘了18个苹果,小明采摘了比小红多6个苹果,他们一共采摘了多少个苹果?15. 阿姨给小强买了4条裤子,每条裤子的价格是27元,小强给了阿姨100元,阿姨要找给小强多少钱?三、答案:1. (25 + 43) × 2 ÷ (16 - 8) = 1362. 36 × (5 - 3) + 24 ÷ 8 = 843. 78 ÷ 3 + 15 - (16 × 2) = 154. 72 ÷ 8 - 9 × (4 - 3) = -15. (40 × 2 - 30) ÷ 4 + 5 = 156. (84 - 36) ÷ 6 + 9 = 187. 68 ÷ (4 + 2) × 3 - 5 = 138. (42 - 18) ÷ 4 + 3 × 2 = 139. 62 ÷ 2 + 4 - (27 + 5) = 510. (9 + 7) × 4 - 12 ÷ 6 = 5211. 每个朋友分到6本绘本。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四则运算(含答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四则运算(含答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6efd4d08a1284ac9504346.png)
四则运算一、知识点归纳1.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2.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3.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中,已知的两个加数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另一个加数叫差.4. 乘法的意义:一个数乘以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或是求这个数的几倍是多少.5.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中,已知的两个因数的积叫做被除数,其中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另一个因数叫商.二、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加数+加数=和;和- 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一个加数;2.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3.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不为0);5.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6.四则运算分为二级,加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三、四则混合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四、注意事项1、0的运算“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2、“除”与“除以”的区别。
36÷6可以读作:36除以6,也可以读作:6除36;总结:a除以b,即a÷b; 也可以读作:b除a,即a÷b。
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的计算题部分(含答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的计算题部分(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03b51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1e.png)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1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的计算题部分(解析版)编者的话:《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是基于教材知识点和常年考点考题总结与编辑而成的,该系列主要包含典型例题和专项练习两大部分。
典型例题部分是按照单元顺序进行编辑,主要分为计算和应用两大部分,其优点在于考题典型,考点丰富,变式多样。
专项练习部分是从常考题和期末真题中选取对应练习,其优点在于选题经典,题型多样,题量适中。
本专题是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的计算题部分。
本部分内容主要是加减乘除各部分间关系的运用和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考试多以填空、计算等题型为主,题目难度不大,重点在于掌握计算的基本算法和计算顺序,建议重点进行讲解,一共划分为六个考点,欢迎使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四则运算(含答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四则运算(含答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f0661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3.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四则运算(含答案)⼈教版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1.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2.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或⼏个)数合并成⼀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3.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个加数求另⼀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中,已知的两个加数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另⼀个加数叫差.4. 乘法的意义:⼀个数乘以整数,是求⼏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或是求这个数的⼏倍是多少.5.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个因数求另⼀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中,已知的两个因数的积叫做被除数,其中⼀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另⼀个因数叫商.⼆、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加数+加数=和;和- ⼀个加数=另⼀个加数;和-另⼀个加数=⼀个加数;2.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3.因数×因数=积;积÷⼀个因数=另⼀个因数;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不为0);5.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6.四则运算分为⼆级,加减法叫做第⼀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级运算.三、四则混合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的,再算括号外⾯的;括号⾥⾯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四、注意事项1、0的运算“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a÷0错误⼀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a+0= a⼀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a-0= a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a-a = 0⼀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a×0= 00除以任何⾮0的数,还得0;字母表⽰:0÷a(a≠0)= 02、“除”与“除以”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