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合集下载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1.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传统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理论等。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关注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其中,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储蓄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瓦尔拉斯模型则强调均衡增长。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则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

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创新和知识的累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罗默模型和卢卡斯模型是其代表,强调创新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发展经济学理论则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强调制度、政治因素、财政政策和外部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其中,依赖理论和现代化理论是其代表,前者认为国际关系和外部环境对发展的影响很大,后者则认为现代化是发展的关键。

2.发展经济学政策经济增长政策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投资、技术创新和贸易自由化等。

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财政收支来实现宏观调控的政策,包括资源配置、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产业政策是为了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竞争力而实施的政策,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创新支持和地区发展等。

金融政策是为了解决金融问题和促进资本流动而采取的政策,包括金融市场发展、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等。

3.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工业化模式、农业现代化模式和服务业发展模式等。

工业化模式是追求工业化发展的经济模式,主要关注制造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

农业现代化模式是农业发展的经济模式,主要关注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村经济发展。

服务业发展模式是发展服务业的经济模式,主要关注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服务业的质量、效益等。

4.发展经济学中的问题与挑战总之,发展经济学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学科,涉及到经济理论、政策和实践等方面。

通过对经济发展理论、政策、模式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复习整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为实现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更好的贡献。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导言1、发展中国家的定义:也称作开发中国家、欠发达国家,指经济、技术、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2、发展中国家的界定:详见书P43、发展中国家的特点:1人均收入水平低2生活水平低贫困,教育,卫生医疗3高出生率和高赡养负担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的现象15-24岁的劳动力失业率为30%5发展不平衡,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6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4、购买力评价法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来的,即两国间的货币交换,实际上是两国间货币购买力的一种对比关系.在经济学上,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计算出来的之间的等值系数,以对各国的进行合理比较.购买力平价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统计计算,找到两国间货币购买力的实际对比关系,而不是汇率所表示的对比关系.思考题1、中国具有的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①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是非常的均衡,在一些地方会有生活水平低、贫困现象严重这一特征②在我国的有些经济不甚发达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仍比较低.③在我国仍处于二元经济结构,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高度依赖④我国存在着人口问题严重这一特征,劳动力不得其用,高出生率与高赡养负担⑤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存在市场欠发达的特征.2、结合当前情况,分析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利: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继续保持有利条件.我国有着充足的劳动力,其中不乏优质人才.我国有着充足的自然资源.地域广阔,气候带多样,利于发展多样化的农业.不利:部分地区市场欠发达.有些地方比较贫困.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教育投资低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缺乏先进的节能技术,资源储量不容乐观.二元经济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6个特点:政府宏观调控效率低下环境破坏严重农业保护力度小,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收人水平低3、如何理解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如何才能从落后形态过度到现代化形态的发展过程,其影响因素如何,以及为此而应采取的战略和政策.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资本形成,人力资本,技术知识,对外贸易.第一章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概念上的区别+衡量上的区别.详见发展经济学课件和教材.2、基尼系数重点:提出、概念、数值范围、我国的基尼系数.详见课件3、绿色GDP概念思考题1、依据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如何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价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成人识字率,人均国民生产+ 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经济总量2、分析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生产要素方面的制约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积累自然资源方面,我国虽然资源丰富,但是随着环境的恶化和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很低的情况下,我国在资源资源方面的储量并不乐观.人力资源方面,我国存在着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低,人口素质偏低的情况.结构型制约因素,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失衡,现在有着结构性经济过剩.有效需求制约,存在着一些,结构性过热、消费市场疲软、投资需求不足的状况.3、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人口问题:①人口众多,整体素质偏低②人口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2资源的利用问题: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时空分布不均衡,有些开发难度大,制约了我国的.3环境问题:环境破环日益严重,且国家环保资金投入不足.4缺乏适应技术(5)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6市场发育程度不足4、应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力资本积累: 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加大可持续发展教育力度,加大相关教育科研投资,培育可持续发展创新型人才;2建立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培育有效工业品的回收与再利用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3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作用: 制定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宏观政策;切实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和基础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继续推动气候变化的务实合作;加强舆论引导,倡导低碳消费;5、如何治理北京雾霾1政府进行角色转换,实行多主体、网格化的治理模式.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和能源结构改革.我们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低碳产业,调整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构比例,通过政策、税收手段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力度与支持力度,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大对产业的技术投入力度,完成创新技术对传统高耗能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清洁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3合理规划城镇,控制城镇人口密度:吸引人们向中小城市迁移,以此控制北京城市规模,同时也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预有效防和控制空气污染.城镇人口的急剧增加带来城市大规模建筑的增加,使得原本地理位置三面环山,空气流通较差的北京空气流通状况更加恶劣.4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鼓励和刺激市场企业与个体参与治理雾霾.5合理引导国民的生活方式.政府应引导国民选择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大力提倡低碳出行、低碳生活,旗帜鲜明地反对铺张浪费.积极发展绿色交通,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6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实现区域协同共治.京津冀地区已经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十个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第二章1、人力资本理论:提出: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和贝克尔,美国经济学家两个核心观点:①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②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2、钱纳里“两缺口模型”①提出:②三个“约束”:③等式I-S=M-X,I-S是投资与储蓄差额即“储蓄缺口”X-M是进口和出口差额即“外汇缺口”.④积极调整和消极调整.3、外资的利用与发展、引用外资的利弊:详见课件4、其他各种理论简单了解思考题1、联系实际,运用经济学理论,结合案例,对中国引进外资进行利弊分析.引进外资的益处:1、解决了国内发展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方面的短缺2、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增加了国民收入3、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升级了产业结构4、扩大了社会就业5、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6、促进要素合理流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7、促进企业技术创新8、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9、缩小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引进外资弊端:(1)造成对国外资源的技术依赖、阻碍了国内企业的竞争与技术创新(2)导致利润外流,国民财富流失(3)引进外资导致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威胁(4)“超国民待遇”的外资引进政策导致外资对内资产生挤出效应,国内投资需求不足(5)加剧了国内收入分配不均(6)导致国内消费结构畸形发展,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制造业过重,农业、服务业过轻和地区结构失衡(7)对中国生态环境有一定负面影响:一些发达国家会将一些资源型、耗能型、污染型加工制造业向我国进行转移.(8)外资利润汇出,加大了我国的外汇缺口2、如何有效利用外资1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外商投资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引进核心技术,扩大技术溢出效应.要严格限制外商投资高耗能、高污染和对资源环境影响大的产业以及房地产产业.2改善外商投资区域分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落实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的各项政策,适度放宽中西部地区外资准入条件,推动东中西北部加强协作,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机制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深化沿边开放政策.3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要更加注重完善政府监管,鼓励公平竞争,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健康发展,防范垄断并购,保持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4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改善外商综合投资环境.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健全投资促进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金融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创新投资促进方式,实现投资促进工作制度化、机制化.5强化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企业、社会、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强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倡导外商投资企业通过依法经营、加强环境保护、提高技术转让水平、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外商投资企业的积极作用.6进一步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创新优势.继续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形势下的龙头示范作用,促使开发区逐步从生产制造向研究开发、现代流通等领域拓展,引导和鼓励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再形成若干外资密集、内外结合、带动力强的经济增长带.7积极预防外资风险,提高利用外资有效性.控制外资经济规模,防止国民经济对外资的过分依赖;关注外资对金融安全的影响;加强相关政策出台,预防外资造成行业垄断.3、分析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章1、教育深化:概念2、知识失业:概念3、智力外流:最初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完成学业后的高级专门人才如工程师、科学家、医生、教授等迁移到发达国家的一种国际移民活动,也被称为“智力反向外援”.后来人们把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接受高级专门教育的留学人员滞留不归也划入智力外流的范畴.思考题:1、人口增长劳动力智力与创造力好处多还是坏处需求压力多好处:1带来廉价劳动力2巨大的市场3形成规模经济,促进劳动分工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弊端:1人才亟缺,存在大量低素质劳动力,教育投入增长难以赶上人口增长速度.2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少3环境压力大,由于不断扩大的物质需要,破坏生态系统2、教育在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生产知识和技能—劳动力;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推动现代经济知识化过程3、人力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和最主要投入,应当如何有效利用1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充分发挥社会中每一份子的潜力;2社会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使更多人能够就业,为社会创造价值.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初次配置,地区配置,部门和产业配置,职业配置;4实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增强知识技能,进行人才培训5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教育投资质量效益5加大奖励机制,采取激励措施,促进人才回流4、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作答不可再生资源环境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人口素质社会财富分配城市化投资率与储蓄率第四章工业化、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1、什么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消费规律是什么答: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的比重.根据提出的标准:个人或家庭生活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50-60%为,40-50%为水平,20-40%为富裕,低于20%为最富裕.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农村居民家庭为%.总体上已基本达到小康水平.恩格尔消费规律:当人均收入很低时,总支出中用于食物和必需品的比例很高,而用于舒适品和奢侈品的比例很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食物和必需品的消费支出比例下降,而舒适品和奢侈品的消费支出比例上升.食物和必需品基本上是农业部门生产的,而舒适品和奢侈品是工业和服务业生产的.需求引导生产.因此,在经济发展中,经济结构必然发生变化,生产食物的农业部门相对变小,而生产工业品和服务的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逐渐加大.为了生产更多的工业消费品,资本品工业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经济结构的变化是经济增长的核心所在,而经济结构转变又是直接由工业化推进的.2、为什么在工业或过程中要采取支持农业发展的措施我国的农业支持政策有哪些效果怎样答:支持农业的原因:1、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廉价的原材料,工业需要反哺农业,以协调其原材料,保障原材料的供应.工业与农业二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持,所以工业化过程中也需要重视农业的发展.2、说的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 3农民承受的双重风险4农业生产的外部性5农业生产沉淀成本高6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我国支持农业的政策:1、农民承受的双重风险自然与市场方面:加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互助组和专业协会,为农民提供产品销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农业生产的外部性方面:对农民实行资金支持减免税收和直接补贴和信贷支持3、农业生产的沉淀成本高方面:稳定土地使用权4、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化;提高基础教育普及率.做的不好的:加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发展不充分,由于农民组织化的发展受到许多体制制约,所以近年来,即使中央和各地方十分重视推进农民组织化,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3、为什么要实现工业化工业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答: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的份额连续上升的过程.它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实现工业化原因:1、工业化程度与经济增长速度是成正相关的,工业化过程是伴随经济不断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所以实现工业化,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物质条件更丰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能使国民经济进入更有效率的运行轨道.2、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3、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受发达国家剥削的不利地位.为了摆脱贫困和受剥削的境地,发展中国家必须大力发展自己的工业,以代替进口的工业品.4、工业化使得一部分劳动生产率很低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中去,最终整个社会生产力增加.工业化的理论基础:1、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大大低于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把一部分劳动生产率很低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中去,整个社会生产力就会增加.2、贸易条件恶化论在国际商品交换中,初级产品的价格与工业品价格相比有长期下降的趋势.在国际贸易中,工业出口品主要是由发达国家生产的,而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受发达国家剥削的不利地位.为了摆脱贫困和受剥削的境地,发展中国家必须大力发展自己的工业,以代替进口的工业品.4、概述进口替代型和出口导向型,并评价.进口替代型: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代表国家: 智利、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和秘鲁等.做法:1、出口自然资源原材料,进口资本品,用以发展民族工业和替代非耐用消费品的进口.2、实行高关税壁垒、进口许可和外汇管制等强制措施,限制进口,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3、建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熟练劳动力密集型等特点的工业体系,对资本品和耐用消费品的进口加以控制.优点:1、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实现了国民经济部门结构的巨大转变2、增强了拉美经济的自主性3、积累了知识和技术,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缺点:1、忽视了劳动资源的比较优势,劳动力就业受到限制,大多数劳动者因工资水平低下而无法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收入分配不公现象得不到抑制.2、国内市场保护过度,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效益增长缓慢,工业制成品价格昂贵,从而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3、由于现代部门实行资本密集型技术,降低了该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导致就业率降低.4、实行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使得农业发展停滞,萎缩.出口导向型:以来带动本国的发展,净出口占本国GDP较大比重,经济的发展主要由来推动.代表国家:韩国.具体做法:1、从发展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入手,积累起重工业所需的巨额资本,在此基础上,实现基础工业产品的国际化.2、通过出口实行补贴,培植大型企业,以求降低成本,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优点:在资本稀缺的工业化初期阶段,优先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用较少的资本既能实现较高的工业增长速度,又能在现代工业部门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的时候,城市人口就会超过农村人口,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彻底改造.5、运用工业化理论,分析为什么走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优先发展的道路可以促进工农协调发展而走资本密集型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使得二元结构长期得不到改变一:在人均资源不足,资本稀缺,农业人口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落后国家,走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优先发展的道路,可以1较快地通过出口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换取重工业发展所需的外汇,从而更快的积累起工业化所需的资本.2轻工业的发展对农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农民购买力上升,市场扩大,促进轻工业发展,使经济发展更稳健.3在资本稀缺的工业化初期阶段,优先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用较少的资本既能实现较高的工业增长速度,又能在现代工业部门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4在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的时候,城市人口就会超过农村人口,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彻底改造.二:在经济落后,资本稀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绝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走资本密集型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其代价是高昂的:1、由于农业长期投资不足,导致农业发展落后,不能为工业人口提供廉价的食品和轻工业所需的原料,轻工业的停滞不利于积累重工业发展所需的资本.2、农业落后,必须进口部分粮食,从而挤占了重工业发展所需的外汇.3、农村人口购买力低下,工业品的国内市场狭小,工业品产品滞销,企业设备开工不足,设备利用率低.4、由于现代部门实行资本密集型技术,降低了该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导致就业率降低.长期以来,二元结构长期得不到改变,农业发展长期滞缓,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后劲不足.6、总结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及模式,分析我国城镇化道路选择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道路,理论界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发展大中城市,一种是发展小城镇.前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走以大城市为主的城镇化道路是因为大中城市基础好,政策实施方便,而且还能起到规模效益的作用,能有效地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受上述观点的影响,我国实际上实施了四种不同的城镇化模式,这就是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模式、中小城市模式、小城镇模式.目前,在实践中,四种模式有并行的趋势,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城镇化模式.后一种观点认为,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破除,城乡间各种生产要素还不能有效地流动.代表模式:苏南模式依靠集体资金和地方政府,乡镇集体工业占主导地位,以发展轻工业为主,形成了外资带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温州模式由善于经商的人力资本和轻、小型的工业结构组成了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小城镇、供销员四位一体的市场经济模式珠江模式依靠外来资金和优惠政策,依靠合资、合作和外资占大多数的乡镇企业来推动城镇化的模式1、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市场推动与政府引导下的城镇化道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前提;2、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是区域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3、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统筹的城镇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要求;4、保护资源环境、集约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推进集约型的城镇化,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内容;5、社会和谐发展的城镇化道路,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基本要求.6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是制定规划包括体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理念,城市总体形象设计、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二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三是以定的资金投入;四是协调各。

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学-马春文、张东辉编著

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学-马春文、张东辉编著

可编辑ppt
8
三、富国与穷国的划分
● 富国与穷国的划分是从来就有的。甚至早
在14世纪之前,这种分野就已经存在。
● 1450年前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加之海
外扩张,欧洲赶上并开始超越亚洲社会的发 展水平。
可编辑ppt
9
三、富国与穷国的划分
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西方世界进入 了现代经济增长阶段,但由于种种原因,第 三世界国家并未能及时实现工业化。随着现 代经济增长过程的逐步展开,富国与穷国之 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可编辑ppt
18
二、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特征
4. 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
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利用不充分有两种
表现形式。一种是公开失业,指有劳动力和 劳动意愿的人们得不到工作机会;另一种是 低度就业或不充分就业,指劳动者形式上虽 然就业,但得到的工作时间比他们能够工作 的时间少,或指劳动者虽然在形式上得到充 分就业的工作时间,但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却 很低 。
可编辑ppt
6
二、现代经济增长
●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
(1)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于人口增长迅速增加 ; (2)生产率快速增长; (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
可编辑ppt
7
二、现代经济增长
●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
(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 (5)发达国家瓜分世界完毕; (6)现代经济的增长扩散范围有限。
发展经济学
第二版
马春文 张东辉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可U编C辑ApTptION PRESS
1
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全球分裂:富国与穷国 第二节 第三世界的现状 第三节 经济发展
可编辑ppt

研究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研究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研究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生阶段是一个关键的学习和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全面了解并深入研究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发展经济学。

本文将对研究生阶段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研究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核心内容。

1. 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的学科。

其研究目标是探讨如何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降低贫困、提高生活水平以及改善人民福祉等问题。

2.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理论、统计经济学和发展政策等内容。

其中,经济增长理论关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长期成长,统计经济学则用来评估经济增长的效果和影响,而发展政策则着重于如何通过政府干预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3. 发展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在发展经济学中,有一些核心概念需要研究生掌握。

首先是经济增长,指的是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年度增长率。

其次是贫困降低,即通过经济增长和分配政策来减少贫困人口比例。

此外,人类发展指数(HDI)也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人类发展水平。

4.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

实证研究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检验经济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而理论研究则借助数学模型和经济理论来解释经济现象和问题。

5.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挑战发展经济学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经济不平等、贫富差距扩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研究生在学习发展经济学知识的同时,需要关注这些挑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6. 发展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发展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经济政策制定、国际合作、社会公平与正义、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研究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相应的研究方向和就业领域。

以上是对研究生阶段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内容。

通过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研究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核心概念和方法,同时也能理解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应用领域。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的六个共同特征:P21.低下的生活水平2.低下的生产力水平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DependencyBurden)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第二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P2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财富在一定时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等)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

它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发展(economicdevelopment):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当然包括经济增长,但是,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P2第一,投入结构的变化。

第二,产出结构的变化。

第三,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变化。

第四,卫生健康状况变化。

第五,文化教育状况变化。

第六,自然环境与生态变化。

二、区别与联系:区别: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通用尺度是GNP或GDP;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

可以用实际生活质量指数PQLI、社会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等综合评价表示。

联系: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有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就有经济发展。

在个别情况下,有时会出现无增长而有发展的情况。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时序动态化)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结构升级1、农-工业结构(工业化)2、城-乡结构(城市化)3、收入分配结构4、制度的结构性变迁5、预期寿命(健康)6、文盲-识字率(教育)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况P51、无工作的增长(joblessgrowth)在巴基斯坦,1975-1992年间,实际GDP每年增长6.3%,而就业只增加2.4%;印度从1975-1989年,GDP增长率为5%,而就业仅增加2%。

发展经济学重点知识汇总

发展经济学重点知识汇总

发展经济学重点知识汇总第一章1、现代经济增长是指从18世纪末开始,以工业革命为起点,以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为范围的一个特殊的时代。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1)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于人口增长迅速增加;(2)生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5)发达国家瓜分世界完毕;(6)现代经济的增长扩散范围有限。

2、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特征1. 低下的生活水平2. 低下的生产率水平3. 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 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5. 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 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 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本质特征3、衡量发展的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系列指标4、千年发展目标首先,根除极端贫困和饥饿。

其次,普及初等教育。

第三,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女性权利。

第四,降低儿童死亡率。

第五,改善母亲健康。

第六,与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

第七,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

第八,建立全球性的发展伙伴关系。

第三章1、什么是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2、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1. 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资源,即生产要素,通常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可以用两个指标衡量:部分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2. 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间接因素是指那些既影响资源的数量也影响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中有些是经济因素,有些是非经济因素,另外一些则兼有二者的性质。

在间接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两类:一是技术,二是制度。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经济发展的根源在于二者的相互作用。

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

结构变迁涵盖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

对经济增长最为直接的影响表现在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这无疑会使总体经济的增长加快。

3、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

不同的增长方式反映着不同的增长源泉以及由增长源泉所制约的增长结果。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第三版)重点总结课任老师:马文斌总结:袁凯题型有单选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主观题较多,客观背诵题目较少马文斌的考法肯定会问一些具体应用的题,比如重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如何解决?比较考验知识量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换句话说考你的硬功夫!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农村空心化、产业空心化、投资虚拟化、资源垄断化、经济沙漠化发展经济学是一门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不发达到发达状态转型的原理和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库兹涅茨):(1)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和人口增长迅速增加;(2)生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5)发达国家瓜分世界完毕;(6)现代经济的增长扩散范围有限。

中国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1、从GDP看,中低收入国家。

2、从经济发展布局看,结构性问题突出。

3、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看,中国公共福利事业仍有待发展和完善.4、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该不会考)观点一:增长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由于增加投资而增加的产量,还包括更高的生产效率,即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品的增加,此外经济发展还意味着产出结构的变化,以及各部门间投入分布的改变。

观点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加区别。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的定义指出,现代经济增长不仅包括总量方面的特征,也包括经济结构、国际关系与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特征,也就是说,他将经济增长的概念扩大了,这与二十世纪80年代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相一致。

卢卡斯、罗默、巴罗等经济学家也都用经济增长泛指经济发展。

第二章: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熊彼特创新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控制或获取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一、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特性发展经济学主要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由贫穷发展为富足,由落后发展为先进的一门经济科学.1.研究对象:(1)有关发展中国家特点的描述.(2)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过程,(3)影响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和外部条件等发展要素剖析.(4)宏观调控政策,国际经济政策研究.2.主要特性:(1)发展经济学着重于长期研究。

西方经济学偏重于短期和中期的经济问题,对人口和技术进步等都作为一个既定的外生变量.而发展经济学则研究长期问题,人口和技术是其研究的重点.(2)发展经济学强调发展中经济的特点。

在应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时总是结合发展中经济这一特定条件加以取舍.发展经济学注重发展中国家的个案研究,其一般原理虽然可以普遍运用于各发展中国家,但更强调各国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和阐述.(3)发展经济学注重非经济因素。

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意分析各国的文化,社会和政治体制等因素的变革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二、发展的含义(如何正确认识什么是发展?)(1)发展本质是人的发展,即经济上、文化上和政治上的全面改善。

(2)不管发展如何定义,发展的意义如何解释,经济增长都是必要的。

(3)发展首先应该是经济发展,只有在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只有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之后,才谈得上其他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如何来衡量发展?(一)国民生产总值1.优点2. 缺陷(1)不能及时反映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类型,或从使用这些产品和劳务中得到福利的情况.(2)由于统计技术上的困难,地下经济无法计算在内.(3)没有反映由于环境污染,都市化和人口增长所付出的社会代价.(4)进行国际比较时汇率不能反映国家间的真实收入差别.(5)难以反映经济发展的全貌,不能说明经济发展的动态内容.(二)物质生活质量指数1.物质生活质量指数:用人们在1岁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率等三项指标组成一套简便的综合指数,每项指数都用百分制表示每个国家的成绩。

发展经济学马工程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马工程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马工程知识点总结自考发展经济学考点总结并无劳动力的快速增长在60年代,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认识,认为只有设法进行大规模的资本积累和迅速的工业化,才能获得经济发展。

但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实际发展进程却与这种设想相差甚远。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在20世纪60年代其生产量的增长速度很高,但即使在这种高速经济快速增长年代,劳动力的快速增长也远远滞后于工业的.快速增长。

发展经济学家把历史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曾发生的这种现象称作并无劳动力的快速增长,或更正式宣布的称作生产量――劳动力落后现象。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了,就业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称之为无就业的增长。

发达国家,工业化速度比城市化速度必须慢,可以稀释每年快速增长的劳动力。

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它的城市化提升,就可以招揽所有的劳动力。

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较之城市化必须快得多,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并使城市化水平提升,但工业化没小的发展,这些人就不能获得他们理想的工作,所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就是密切相连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快速发展,导致大量的人员失业。

在这种情况下,全然倚赖快速现代部门产业的快速增长去化解不断快速增长的失业问题就是不现实的。

必须化解失业,就要大力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产出与就业增长的两种观点1、生产量与劳动力一致的观点回忆哈罗德・多马模型。

有高的资本积累率,就有高的经济增长,就会吸纳高的就业人员,产出和就业是同方向变动的。

2、生产量与劳动力冲突的观点主要是回忆新古典增长模型。

关于资本产出比重新假定的变量。

如果一个国家经济要大量增长,大量投资了资本和技术,高产出低就业率产生出一个冲突的问题。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_马春文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_马春文

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制成在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共同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

人均,贫富差距,大范围(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本质特征。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各不相同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P、GDP的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增长,二者密不可分。

没有增长就没有发展,但仅有增长也不一定有发展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

(但广泛意义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存在增量结果的长期持续过程,它包含着结构变迁。

+影响因素直接间接)GDP和GNP来衡量发展水平存在以下缺点:这个指标没有包括非市场或非货币化的经济活动。

它无法反映收入分配状况和经济福利水平。

在进行国际比较时,这一指标往往会因汇率的折算、各国相对价格结构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等问题出现较大的统计失真。

不能说明经济增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社会代价。

衡量发展的指标:人力资本开发、环境可持续性、宏观经济绩效、私营部门发展以及全球性联系。

千年发展目标?根除极端贫困和饥饿。

普及初等教育。

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女性权利。

降低儿童死亡率。

改善母亲健康。

与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

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

建立全球性的发展伙伴关系。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第三版)重点总结课任老师:马文斌总结:袁凯题型有单选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主观题较多,客观背诵题目较少马文斌的考法肯定会问一些具体应用的题,比如重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如何解决?比较考验知识量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换句话说考你的硬功夫!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农村空心化、产业空心化、投资虚拟化、资源垄断化、经济沙漠化发展经济学是一门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不发达到发达状态转型的原理和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库兹涅茨):(1)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和人口增长迅速增加;(2)生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5)发达国家瓜分世界完毕;(6)现代经济的增长扩散范围有限。

中国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1、从GDP看,中低收入国家。

2、从经济发展布局看,结构性问题突出。

3、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看,中国公共福利事业仍有待发展和完善.4、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该不会考)观点一:增长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由于增加投资而增加的产量,还包括更高的生产效率,即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品的增加,此外经济发展还意味着产出结构的变化,以及各部门间投入分布的改变。

观点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加区别。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的定义指出,现代经济增长不仅包括总量方面的特征,也包括经济结构、国际关系与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特征,也就是说,他将经济增长的概念扩大了,这与二十世纪80年代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相一致。

卢卡斯、罗默、巴罗等经济学家也都用经济增长泛指经济发展。

第二章: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熊彼特创新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控制或获取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马春文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代表性人物,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关于马春文发展经济学的重点总结。

首先,马春文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即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实现人民全面发展为目标。

他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总要求,即坚持经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统一,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其次,马春文重视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特点和趋势。

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具备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

他从发展方式、增长模式、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

他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的经济学研究,注重结合实际,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此外,马春文在发展经济学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他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统筹、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

他提出了人民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标,强调实现人民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最终目的。

他还提出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出以开放为动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法治为保障的发展理念。

他还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最后,马春文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发展经济学的核心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要培养社会主义价值观,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

总之,马春文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

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关注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特点和趋势,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并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经济学中的作用。

这些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的六个共同特征:P21.低下的生活水平2.低下的生产力水平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Dependency Burden)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第二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P2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财富在一定时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等)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

它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当然包括经济增长,但是,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P2第一,投入结构的变化。

第二,产出结构的变化。

第三,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变化。

第四,卫生健康状况变化。

第五,文化教育状况变化。

第六,自然环境与生态变化。

二、区别与联系:区别: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通用尺度是GNP或GDP;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

可以用实际生活质量指数PQLI、社会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等综合评价表示。

联系: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有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就有经济发展。

在个别情况下,有时会出现无增长而有发展的情况。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时序动态化)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结构升级1、农-工业结构(工业化)2、城-乡结构(城市化)3、收入分配结构4、制度的结构性变迁5、预期寿命(健康)6、文盲-识字率(教育)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况P51、无工作的增长(jobless growth)在巴基斯坦,1975-1992年间,实际GDP每年增长6.3%,而就业只增加2.4%;印度从1975-1989年,GDP增长率为5%,而就业仅增加2%。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主编-课后习题答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主编-课后习题答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欧阳家百(2021.03.07)一、名词解释经济世界新兴工业化国家二、问答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2.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3.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4.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5.什么是千年发展目标?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经济世界:按照法国年鉴派史学大师布罗代尔的解释,经济世界是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下,地球上一个部分的经济。

一个经济世界有三个组成要素:首先,它占据着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有其特定的界限:其次,一个经济世界总要有一个或几个中心;第三,每个经济世界都分解为延续的区域。

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制成在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最初是由法国人口统计学阿尔弗雷德·索维提出的,它作为一个新的世界政治范畴使用,泛指战后新建的不结盟国家。

逐渐的第三世界被用来泛指西方发达国家以外的发展中国家。

二、问答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现代经济增长指的是指一个特殊的时代,它是从18世纪末开始,范围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

按照库兹涅茨的分析,它具有以下6个基本特征:第一,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很高。

18世纪以后的200多年中,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人口增长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都远远快于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前的整个时期。

第二是生产率的快速增长。

按库兹涅茨的估算,人均产量增长的50%~75%来自生产率的增长。

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对现代经济增长起了很大作用。

第三,经济结构迅速转变化。

库兹涅茨指出,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马春文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马春文是一位备受学生喜爱的经济学老师,他对于经济学的研究深入浅出,因此备受学生的赞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发展经济学这门课程,马春文特地准备了一份复习资料,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事半功倍。

这份复习资料首先从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入手,清晰地介绍了发展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以及其与其他经济学分支的关系。

接着,马春文详细解释了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早期的现代化理论、新制度经济学以及最近的新结构经济学等。

通过对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的梳理,马春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该学科的发展脉络,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复习资料的下一部分,马春文重点介绍了发展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

他以经济增长理论为例,详细讲解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以及新经济增长理论等不同的理论观点。

同时,他还提供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此外,马春文还介绍了发展经济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以及实地调查等。

通过对理论和方法的全面介绍,马春文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在复习资料的后半部分,马春文重点关注了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和挑战。

他详细分析了贫困与不平等、可持续发展、全球化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并提供了多个角度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马春文引导学生思考发展经济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马春文在复习资料的结尾部分,提供了一些常见的考试题目和答案,供学生进行自测和巩固知识点。

他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马春文的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既全面又深入,不仅涵盖了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关注了当前的热点问题和挑战。

通过这份资料的复习,学生们不仅能够全面了解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还能够培养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教版_发展经济学_第一章

高教版_发展经济学_第一章

三、衡量发展的指标
● GNP或GDP系列指标
最常用的是GNP与GDP,二者有 密切的关系,联合国推荐使用GDP这 一指标,世界银行常用人均GDP作为 衡量指标。
三、衡量发展的指标
● 发展指标体系
常用发展指标体系主要有联合国 提出的16项综合发展指标、世界银行 使用的世界发展指标以及莫里斯提出 的生活质量指数。
三、衡量发展的指标
目前最常见的指标体系是世界银行使用 的指标体系,即世界发展指标。世界银行 每年出版《世界发展指标》。《2003年世 界发展指标》包括800多个指标,主要分 为5个部分,分别是人力资本开发、环境 可持续性、宏观经济绩效、私营部门发展 以及全球性联系。
四、千年发展目标
发展是一个长期现象,而且包括了广 泛的内容。但在不同时期,针对特定的问 题,我们可以有具体的阶段性目标。这方 面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 “千年发 展 目 标 ” (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简写为MDGs)。
1. 世界经济与经济世界 : ● 世界经济:整个世界的经济
● 经济世界: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 下,地球上一个部分的经济。
一、西方世界的兴起
2. 西方世界的兴起:
● 西方世界的范围 ● 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
二、现代经济增长
● 现代经济增长是指从18世纪末开 始,以工业革命为起点,以经济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为范围的一 个特殊的时代。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目前,关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大致有两种观点。 对增长与发展不加区分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总的说来,区分发展与增长是有益 的,这种区分可以使我们对增长以外的 一些因素予以注意。但需要注意的是, 增长仍然是发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甚至可以说,增长是发展的前提。增长 和增长以外的变化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 面,而且往往是密不可分的。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发展中国家的界定:界定发展中国家最常用的指标是GDP及人均GDP人类发展指数(HDI):以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教育水平(成人识字率与综合入学率)及人均GDP(PPP)来综合衡量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是指政治上已独立,经济上比较贫穷,工业基础薄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的国家,绝大多数是二战以后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也包括东欧一些国家。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问题3、发展中国家的特征:1) 生活水平低下:低收入、不平等、医疗水平低下2) 生产率低下3) 人口增长率高,劳动人口瞻养比例高4) 文化教育程度低、卫生保健条件差5) 经济、社会、文化二元结构4、赡养负担:赡养负担一般指一国人口中的多少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一般指需要赡养的年纪)5、购买力平价法:也叫国际比较项目法(ICP),是以国内商品价格同基准国家同种商品价格比率的加权平均值为购买力平价计算的。

6、国家的主要分类方法有哪些?答:1)传统分类:第一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美和太平洋沿岸工业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等第二世界:苏联和东欧的前中央计划经济国家第三世界:非洲国家、中东国家、大部分亚洲国家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伊朗、南非、埃及等2)按照地理位置分类:(1)南方国家。

纬度上处于南方的国家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

经济不发达,生活贫穷,文化落后。

(2)北方国家。

纬度上处于北方的国家包括第一和第二世界。

经济发达,很多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生活水平高,文明程度先进。

3)按发展程度分类:(1)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程度高,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发达国家,是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模式。

主要是一些西方国家,最为典型的成功者是美国。

(2)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社会文明程度低,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

◎少数发展中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是经济结构和社会文明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言1、发展中国家的定义:也称作开发中国家、欠发达国家,指经济、技术、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

2、发展中国家的界定:详见书P43、发展中国家的特点:(1)人均收入水平低(2)生活水平低(贫困,教育,卫生医疗)(3)高出生率和高赡养负担(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的现象(15-24岁的劳动力失业率为30%)(5)发展不平衡,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6)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4、购买力评价法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来的,即两国间的货币交换,实际上是两国间货币购买力的一种对比关系。

在经济学上,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以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

购买力平价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统计计算,找到两国间货币购买力的实际对比关系,而不是汇率所表示的对比关系。

思考题1、中国具有的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①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是非常的均衡,在一些地方会有生活水平低、贫困现象严重这一特征②在我国的有些经济不甚发达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仍比较低。

③在我国仍处于二元经济结构,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高度依赖④我国存在着人口问题严重这一特征,劳动力不得其用,高出生率与高赡养负担⑤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存在市场欠发达的特征。

2、结合当前情况,分析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利: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继续保持有利条件。

我国有着充足的劳动力,其中不乏优质人才。

我国有着充足的自然资源。

地域广阔,气候带多样,利于发展多样化的农业。

不利:部分地区市场欠发达。

有些地方比较贫困。

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教育投资低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缺乏先进的节能技术,资源储量不容乐观。

二元经济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6个特点:政府宏观调控效率低下环境破坏严重农业保护力度小,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收人水平低3、如何理解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如何才能从落后形态过度到现代化形态的发展过程,其影响因素如何,以及为此而应采取的战略和政策。

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资本形成,人力资本,技术知识,对外贸易。

第一章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

概念上的区别+衡量上的区别。

详见发展经济学课件和教材。

2、基尼系数重点:提出、概念、数值范围、我国的基尼系数。

详见课件3、绿色GDP概念思考题1、依据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如何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价?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成人识字率),人均国民生产+ 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经济总量2、分析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生产要素方面的制约(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积累)自然资源方面,我国虽然资源丰富,但是随着环境的恶化和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很低的情况下,我国在资源资源方面的储量并不乐观。

人力资源方面,我国存在着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低,人口素质偏低的情况。

结构型制约因素,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失衡,现在有着结构性经济过剩。

有效需求制约,存在着一些,结构性过热、消费市场疲软、投资需求不足的状况。

3、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人口问题:①人口众多,整体素质偏低②人口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2)自然资源的利用问题: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时空分布不均衡,有些开发难度大,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3)环境问题:环境破环日益严重,且国家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4)缺乏适应技术(5)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6)市场发育程度不足4、应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加大可持续发展教育力度,加大相关教育科研投资,培育可持续发展创新型人才;(2)建立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培育有效工业品的回收与再利用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

(3)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作用: 制定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宏观政策;切实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和基础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继续推动气候变化的务实合作;加强舆论引导,倡导低碳消费;5、如何治理北京雾霾(1)政府进行角色转换,实行多主体、网格化的治理模式。

(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和能源结构改革。

我们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低碳产业,调整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构比例,通过政策、税收手段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力度与支持力度,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加大对产业的技术投入力度,完成创新技术对传统高耗能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清洁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3)合理规划城镇,控制城镇人口密度:吸引人们向中小城市迁移,以此控制北京城市规模,同时也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预有效防和控制空气污染。

城镇人口的急剧增加带来城市大规模建筑的增加,使得原本地理位置三面环山,空气流通较差的北京空气流通状况更加恶劣。

(4)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鼓励和刺激市场企业与个体参与治理雾霾。

(5)合理引导国民的生活方式。

政府应引导国民选择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大力提倡低碳出行、低碳生活,旗帜鲜明地反对铺张浪费。

积极发展绿色交通,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6)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实现区域协同共治。

京津冀地区已经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十个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第二章1、人力资本理论:提出: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和贝克尔,美国经济学家两个核心观点:①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②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2、钱纳里“两缺口模型”①提出:②三个“约束”:③等式I-S=M-X,I-S是投资与储蓄差额即“储蓄缺口”X-M是进口和出口差额即“外汇缺口”。

④积极调整和消极调整。

3、外资的利用与发展、引用外资的利弊:详见课件4、其他各种理论简单了解思考题1、联系实际,运用经济学理论,结合案例,对中国引进外资进行利弊分析。

引进外资的益处:1、解决了国内发展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方面的短缺2、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增加了国民收入3、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升级了产业结构4、扩大了社会就业5、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6、促进要素合理流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7、促进企业技术创新8、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9、缩小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引进外资弊端:(1)造成对国外资源的技术依赖、阻碍了国内企业的竞争与技术创新(2)导致利润外流,国民财富流失(3)引进外资导致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威胁(4)“超国民待遇”的外资引进政策导致外资对内资产生挤出效应,国内投资需求不足(5)加剧了国内收入分配不均(6)导致国内消费结构畸形发展,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制造业过重,农业、服务业过轻)和地区结构失衡(7)对中国生态环境有一定负面影响:一些发达国家会将一些资源型、耗能型、污染型加工制造业向我国进行转移。

(8)外资利润汇出,加大了我国的外汇缺口2、如何有效利用外资(1)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外商投资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

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引进核心技术,扩大技术溢出效应。

要严格限制外商投资高耗能、高污染和对资源环境影响大的产业以及房地产产业。

(2)改善外商投资区域分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落实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的各项政策,适度放宽中西部地区外资准入条件,推动东中西北部加强协作,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机制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深化沿边开放政策。

(3)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

要更加注重完善政府监管,鼓励公平竞争,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健康发展,防范垄断并购,保持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4)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改善外商综合投资环境。

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要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健全投资促进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金融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创新投资促进方式,实现投资促进工作制度化、机制化。

(5)强化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企业、社会、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

加强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倡导外商投资企业通过依法经营、加强环境保护、提高技术转让水平、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外商投资企业的积极作用。

(6)进一步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创新优势。

继续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形势下的龙头示范作用,促使开发区逐步从生产制造向研究开发、现代流通等领域拓展,引导和鼓励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再形成若干外资密集、内外结合、带动力强的经济增长带。

(7)积极预防外资风险,提高利用外资有效性。

控制外资经济规模,防止国民经济对外资的过分依赖;关注外资对金融安全的影响;加强相关政策出台,预防外资造成行业垄断。

3、分析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章1、教育深化:概念2、知识失业:概念3、智力外流:最初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完成学业后的高级专门人才如工程师、科学家、医生、教授等迁移到发达国家的一种国际移民活动,也被称为“智力反向外援”。

后来人们把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接受高级专门教育的留学人员滞留不归也划入智力外流的范畴。

思考题:1、人口增长(劳动力智力与创造力)好处多还是坏处(需求压力)多?好处:(1)带来廉价劳动力(2)巨大的市场(3)形成规模经济,促进劳动分工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弊端:(1)人才亟缺,存在大量低素质劳动力,教育投入增长难以赶上人口增长速度。

(2)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少(3)环境压力大,由于不断扩大的物质需要,破坏生态系统2、教育在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生产知识和技能—劳动力);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推动现代经济知识化过程3、人力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和最主要投入,应当如何有效利用?(1)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充分发挥社会中每一份子的潜力;(2)社会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使更多人能够就业,为社会创造价值。

(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初次配置,地区配置,部门和产业配置,职业配置);(4)实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增强知识技能,进行人才培训(5)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教育投资质量效益(5)加大奖励机制,采取激励措施,促进人才回流4、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作答)不可再生资源环境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人口素质社会财富分配城市化投资率与储蓄率第四章工业化、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1、什么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消费规律是什么?答: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