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学生培养的若干思考
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021f3b1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5.png)
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实践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指通过高校、行业企业、政府机构等多方合作,将研究生培养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同时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基地建设的核心是产学研合作。
在基地中,高校和行业企业之间应紧密合作、相互依存,共同发挥各自的优势,将理论教育和实践训练相结合,为行业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
同时,合同、协议和商业计划书等法律手续应该齐全,确保基地运行的顺畅和合法性。
在实践中,基地的建设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确定基地的目标和定位。
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高校的专业特点,共同确定基地的目标和培养方向,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
第二步,建立基地的组织管理机构。
建立管理团队,确定管理层次和职能,明确行业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以及管理机构的职责。
第三步,制定培养方案。
结合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确定研究生的培养内容和方案。
第四步,组建教学团队。
由高校指定相关专业的教授、博士担任基地的教学团队,确保研究生在实践中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第五步,建立实践基地。
与基地所在地的行业企业、政府机关等建立紧密的联系和沟通,确保基地研究生实践活动的顺利展开。
同时,应该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科研平台等设施。
第六步,开展实践活动。
研究生在基地中进行专业实践活动,掌握并运用专业知识,提升实战技能,锤炼实践能力。
基地建设旨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行业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
同时,通过行业企业的参与,还可以增加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助推行业发展。
在实践中,基地建设应遵循“研究生优先、产业导向、实践创新”的原则,规范基地管理,加强基地评估,确保培养质量和效果。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基地的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优秀的行业企业和高校参与并投入到基地建设中。
校企合作背景下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构想与思考
![校企合作背景下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构想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3bc9e9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3.png)
校企合作背景下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构想与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校企合作的本质是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得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更好地了解并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提升专业能力与实际工作技能。
在研究生教育领域中,校企合作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构想与思考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而展开的。
校企合作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促进研究生的学术研究与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
一方面,校企合作可以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企业也可以借助研究生的研究成果来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而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构想与思考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而展开的。
二、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构想研究生流动工作站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在企业内部为研究生设立的一个独立的实训或研究中心。
在这个工作站中,研究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开展科研与技术创新工作。
这样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打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壁垒,使得校企合作更加紧密。
2.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流动工作站可以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通过参与企业的项目或实践活动,研究生可以更快地了解和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提升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
3.促进科研与技术创新研究生在流动工作站中可以开展更多的科研与技术创新工作,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
而企业的实际需求也可以为研究生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实践场景和研究课题,使得科研成果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1.加强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为了更好地构想和实施研究生流动工作站,学校和企业之间需要加强合作与沟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研究生的专业特长,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实习资源;而企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实践基地和实践项目,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
2.完善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管理体制研究生流动工作站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以保障研究生在工作站中的实训与科研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地位及其建设途径研究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地位及其建设途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7bb26325901020207409c8d.png)
的产 学 研 协 作的 研 究 生培 养 体 制 越 来 越 受 团 队 能 参 与 企 业 的 实 践 环 节 更 加 直 观 和 进 入 企 业 就 业 的 一 个 有 效 的 平 台 , 能 解 决 到 国 内外 教 育 机 构 的 认可 和 推 广 J 。 美国 全 面 的 了解 企 业 的 需 求 , 及 时 解 决 项 目难 高校 的学 生 就 业 压 力 , 提高就业率。 同时,
应 能 力 。研 究 生 进 入 研 究 生 工 作 站 学 习的
( 3 )科 研 水平 。
一
个 学 校 的科 研 水 平 不 仅 跟 科 研 团 队
让 企 业和大学 之间达成一种 协议, 共 同 推
进 合 作研 究 中心 的 工 作 。 在芬兰, 对 科 研 的
的力量薄弱有关 , 同时 跟 外 部 政 策 性 因素 和科研 条件有关。 企 业研 究 生 工 作 站 的成
研 究 生 的 教 育 和 培 养 面 临 着 前 所 未 有 的 挑 炼 为 研 究 课 题 , 委 托 研 究 生 工作 站 , 进 行 战, 同时 , 用人 单 位 对 研 究 生 理 论 知 识 、 实 项 目攻 关 。 研 究 生 工 作 站 相 比 于 以 往 的 传 践 能 力、 创 新 思 维 的 要求 也 越 来 越 高 。 以 政 统 校 企 合 作 的 优 势 在于 :企 业 和 学 校 研 究 府 主导 , 企 业、 学 校、 教 师、 学 生 共 同 参 与 生 团 队 之 间 联 系 更 加 紧 密 ,学 校 的研 究 生
业研究 生工作站也可开展具 有预研 性、 创
I UCRC附 属 于 大 学 , 根 据 企 业 的要 求 开 展 新 性 的 科 研 项 目, 为 企 业 的 技 术 发 展 提 供 对在 校 的 毕 业 研 究 生 进 行职 业 规 划 培 训和 课 题 研 究。 而 国家 科 学基 金 会 则负责 对 中心 支 持 , 增 强 了企 业 承 担 国家 大 型 项 目的 竞 就 业 指 导 , 将高校的研究生 就业工作推 向 工作 进 行 指导 。 此外, 基金 会 还 向成 立 的 每 争 实 力 。 个 崭新 的模 式 。
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b0d4476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4.png)
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首先介绍了联合培养基地的背景和意义,说明了其在促进产学研结合、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然后分析了联合培养基地的模式和机制,探讨了如何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接着阐述了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运营过程,强调了需注重双方需求、资源整合和成果共享。
对联合培养基地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指出了其对研究生就业竞争力、行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最后提出了联合培养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并总结了实践中的启示。
展望了联合培养基地的未来发展,强调了提升培养质量、拓展合作领域的重要性。
【关键词】行业企业、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实践、背景、意义、模式、机制、运营、效果评估、可持续发展策略、启示、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实践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行业企业与高校之间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旨在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2. 正文2.1 联合培养基地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加速,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课题。
在这种背景下,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应运而生,它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而设立的。
联合培养基地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有利于行业与高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产学研结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联合培养基地可以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合培养基地有助于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深入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建设的设想和举措
![深入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建设的设想和举措](https://img.taocdn.com/s3/m/84cd17a9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6.png)
深入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建设的设想和举措深入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建设的设想和举措引言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是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将产业、学界和科研机构的资源进行整合,能够为研究生提供全面的培养机会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然而,目前我国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深入推进。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举措。
一、示范基地建设的设想1.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示范基地需要优先考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
示范基地应该具备先进的硬件设施,如实验室、工作室、实习基地等。
这些设施要满足研究生的学习、实验和实践需求,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1.2 加强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的建设要注重产学研的合作。
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需要产业界、学界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有效连接和合作。
示范基地可以邀请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通过合作项目、专家指导和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为研究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和实践平台。
1.3 引进优秀导师示范基地应该引进一流的导师团队。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应具备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教学能力,并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开展。
通过引进优秀的导师,示范基地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指导咨询,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研究生。
二、示范基地建设的举措2.1 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示范基地的建设需要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
基地要根据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求,明确培养研究生的方向和目标,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
战略的制定要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科学技术的前沿,使基地能够紧密配合产业和科研的需求,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级人才。
2.2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示范基地的建设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基地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制定并监督基地的发展规划和运行管理。
应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定期对基地进行评估和考核,以确保基地的教学和研究质量。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771b6451a37f111f0855b1c.png)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王霁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19期一、引言一直以来,国内外高等教育比较重视对研究生的培养。
这是由于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兴起,加强了企业与大学之间的联系,并且拓宽了两者之间的合作领域,相应的产学研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1]。
而为了提高研究生的质量,各地启动了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形式的研究生协作培养模式的探索,该工作站是企业发展与学校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作为学校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创新实践基地,对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培养与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意义重大。
二、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而言,其虽然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工作站各参与人员观念存在误区、经费投入不平衡、研究生进站数量与实际工作内容不平衡及企业导师缺乏指导研究生的经验,以下呈现的是具体的内容:(一)工作站各参与人员观念存在误区目前,研究生工作站作为一个新时期的产物,该工作站的各参与人员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2]。
比如,有些学校的导师由于自身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加上科研项目任务比较集中,不愿意将研究生派遣到工作站中进一步培养;有的研究生认为企业对研究生的培养,是一种廉价用工;有的导师认为对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人才的培养,会增加其指导工作任务,难以保证论文的质量,最终会影响个人的发展;甚至有些导师认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适合那些专业学位研究生等,这些导致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研究生进站数量与实际工作内容不平衡目前,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所需求的研究生数量多,一般在十几个左右,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每个研究生工作站的研究生数量较少,有些工作站仅有1-2个,这与每站5人以上的目标相差较远。
另外,研究生进站后所进行的工作比较局限,多表现在项目开发、前期论证及日常工作等,而相关的培训工作难以找到培训的结合点,并且没有进行执行。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制度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0e1673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1.png)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制度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作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规范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管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的目标是明确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管理职责,规范研究生的选拔、培养、考核及激励机制,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培养一批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
科学性原则: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管理应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注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
规范化原则: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管理应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实效性原则: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管理应注重实际效果,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可持续发展原则: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管理应注重长远发展,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和培养模式,以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应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和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应选拔优秀的导师队伍,制定导师的选拔标准和聘任程序,确保导师的素质和能力符合要求。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应建立完善的研究生考核机制,包括学术水平、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应制定研究生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成果。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应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研究生培养和科研活动,促进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应制定研究生的选拔标准,包括学术成绩、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等方面,确保选拔出的研究生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潜力。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应制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注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确保研究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应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活动,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应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和实践活动,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企业关于研究生工作站的年度总结汇报
![企业关于研究生工作站的年度总结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b1e65c9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9.png)
企业关于研究生工作站的年度总结汇报企业关于研究生工作站的年度总结汇报1.引言研究生工作站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一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通过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促进了企业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研究生工作站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分享对其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的个人观点。
2.研究生工作站的重要性2.1 确保学术研究的深度研究生工作站是一个学术研究的平台,为企业提供了深入研究和探索的机会。
通过与研究生合作,我们能够在领域专业的指导下开展更深入、更有价值的研究项目。
这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行业趋势和市场需求的了解,并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支持。
2.2 培养高素质人才研究生工作站为企业提供了与高素质人才合作的机会。
通过与研究生一起工作,我们能够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人才,他们既能在学术领域做出贡献,也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支持。
研究生工作站也为研究生提供了实践和就业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过渡到职场,并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推动技术创新研究生工作站是企业实验室与高等院校之间的桥梁,能够加速技术创新的过程。
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够为企业的技术研发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通过与研究生工作站的合作,企业能够更快地获取前沿技术,并将其应用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中,从而保持竞争优势。
3.研究生工作站的工作总结3.1 项目研究与成果在过去的一年中,研究生工作站开展了一系列项目研究与成果。
我们与研究生一起进行了市场调研、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等工作,取得了一些关键性的成果。
具体包括产品的改进、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学术论文的发表等。
这些成果为企业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3.2 人才培养与合作研究生工作站积极参与了研究生的导师工作,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支持和实践机会。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研讨会、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帮助研究生提升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
我们还与其他研究机构和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拓展了研究生工作站的影响力和合作范围。
校企合作背景下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构想与思考
![校企合作背景下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构想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f62233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8.png)
校企合作背景下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构想与思考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校企合作也日益成为个中一股热潮。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协作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更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然而,在校企合作中,研究生如何更好地参与并从中受益,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建设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构想。
一、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定义和作用研究生流动工作站是指由大学和企业共同建立的服务于研究生的实践教育场所,其工作内容包括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研究生实习和课程设计、科研成果转化等。
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建设可以对研究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实践机会。
研究生流动工作站借助企业资源,在研究生实习的过程中为其提供深入了解企业运作的机会,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能力。
2.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紧密结合企业现实需求,指导研究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创新性研究,为企业带来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和新的商业模式,帮助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3.提升校企合作水平。
研究生流动工作站作为大学和企业的桥梁,为两者之间开展更深入、更有效的校企合作提供保障。
从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组织架构来看,其应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指导委员会。
负责制定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各项事务,提供指导和支持。
2.研究生管理中心。
协助指导委员会统筹研究生流动工作站各项工作,负责研究生的招生、管理、督导和评价。
3.校内教师团队。
负责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为研究生提供学术支持和指导。
4.企业导师团队。
担任研究生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为研究生提供企业实践经验积累和技能提升。
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实施方式有多种,但其核心是建立一条畅通的实践渠道。
具体来说,在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实践教育中,应主要采取以下两种形式:1.企业实习。
研究生在安排良好的工作岗位上,进一步了解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接触真实项目,并在实践中学习用工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研究生进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后培养计划和方案
![研究生进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后培养计划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3365e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66.png)
研究生进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后培养计划和方案在研究生进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后,哎呀,这可是一个新天地啊!想想看,以前在校园里拼命复习,背书到半夜,突然一下子就要到职场上“混”了,心里那个激动啊,简直就像过年一样!不过,咱们要清楚,这里可不是单纯的打工,而是一个让你成长、开阔眼界的机会。
哇塞,想象一下,身边都是各种厉害的前辈,有的真是学识渊博,有的工作经验丰富,你说这不是跟着大咖们学习吗?来到这个研究生工作站,肯定得适应新环境嘛,谁都知道,初来乍到总是有点儿紧张的。
但你要记住,主动打招呼,像个小太阳一样笑笑,这样同事们都能感觉到你的热情。
尤其是有些前辈,可能看你年轻,最开始可能会不怎么搭理你,但只要你表现出自己的干劲,他们慢慢就会对你刮目相看。
嘿,别害羞,融入团队很重要,像个大熔炉一样,大家一起忙碌,一起讨论,一起进步,那感觉可真好。
咱们说说培养计划。
这可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必须要有个明确的方向。
你可以先制定个小目标,比如学会某项技能,或者参与某个项目。
慢慢来,不能心急,先把基础打牢,像盖房子一样,地基稳固了,房子才能高高兴兴地盖起来。
每周可以跟导师或者项目负责人进行一次交流,听听他们的建议,这可是让你少走弯路的捷径哦!有了反馈,咱们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更高的水平。
在项目中,你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没关系,挑战就是成长的契机。
想想那些经典的成语: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别怕犯错,错误也是老师。
每次解决问题,都是在积累经验,未来你会感激现在的自己,哎,想想都觉得开心。
培养计划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学习,个人的成长也同样重要。
多参加一些团队活动,比如团建,拓展训练,甚至是吃个饭,都是拉近关系的好机会。
你看,职场其实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气氛好,工作也就顺利多了。
每次聚餐,别忘了请教大家一些行业内的小秘密,开开脑洞,汲取经验,这可都是从前辈们那儿得来的“干货”啊!除了工作,适当的放松也是必不可少的。
校企合作背景下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构想与思考
![校企合作背景下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构想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617d98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c.png)
校企合作背景下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构想与思考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重要途径。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研究生流动工作站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研究生流动工作站是指高校与企业联合建立的科技研发平台,旨在为研究生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推动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的背景、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构想与思考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校企合作的背景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在科研、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的一种合作模式。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并且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为高校提供更广阔的科研合作平台,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人才支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目标。
二、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构想研究生流动工作站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新模式,旨在为研究生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科研成果转化。
研究生流动工作站通常由高校和企业联合建立,设立在企业或产业园区内,拥有一流的科研设施和硬件条件,以提供全方位的科研实践和职业培训服务为主要目标。
在研究生流动工作站中,研究生可以与企业科研人员开展合作研究,参与实际科研项目,获得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研究生流动工作站也可以吸引企业更多的投入科研和技术创新领域,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推动更多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1. 经费与政策保障研究生流动工作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硬件设施建设、科研项目支持、研究生生活补贴等方面。
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等多方共同投入,建立健全的经费保障机制,同时完善政策法规,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可以建立更加灵活的资金管理制度,推出更多的科研项目支持政策,增加研究生的奖励和补贴额度,更好地解决研究生在流动工作站科研实践中的生活和经济问题。
研究生进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后培养计划和方案
![研究生进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后培养计划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b835f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e.png)
研究生进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后培养计划和方案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研究生们走出校园,进驻企业工作站,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啊。
想象一下,刚从图书馆里出来,手里还捏着那本厚厚的书,突然就要面对职场的挑战,真是让人心跳加速。
不过别担心,培养计划就像是我们踏入职场的“指南针”,帮助我们找到方向。
这个计划不是死板的条条框框,而是要让每一个研究生都能在企业中大展身手,发挥所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计划的内容得灵活多变,绝对不能让人觉得像在上课那样无趣。
企业工作站里有各式各样的项目,咱们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内容。
比如说,企业想要开发一款新产品,那咱们就得深入研究市场,做做调研,看看消费者到底想要啥,别光凭着自己的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合作就显得特别重要,大家一起头脑风暴,灵感碰撞,嘿,说不定就能擦出火花来。
每天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学会倾听,沟通能力自然就上升了。
哦,对了,别忘了加点幽默感,轻松的氛围总能让人更放得开。
技能的提升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企业常常会组织一些培训,或者请一些行业大咖来分享经验,这个时候咱们可不能错过啊。
听听他们的故事,学学他们的成功之道,能让咱们的眼界大开。
想想看,以前我们在课堂上学的那些理论知识,到了这里就变成了实打实的技能,真是像是把书本上的内容变成了金钱的魔法。
不仅仅是专业知识,领导力、时间管理这些软技能也得跟上,毕竟在职场中,光有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面对工作压力也不能掉以轻心。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有点不知所措,感觉任务一堆,压力山大。
这个时候,别忘了适时放松一下。
可以约同事们一起吃个饭,聊聊天,分享一下彼此的烦恼,或者利用周末去参加一些兴趣小组,转移一下注意力,保持心理健康。
生活不止眼前的工作,还有诗和远方啊。
定期自我反思,找找自己的短板,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争取做到最好。
职业规划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进了企业工作站,除了完成任务,咱们还得思考未来。
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1d9d590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e.png)
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实践近年来,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实践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
这种模式的建立旨在通过行业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为研究生提供更为实际和系统的培养机会,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和资源。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科研平台,可以提供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指导。
而行业企业作为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场所,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问题,可以为研究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指导。
通过合作,高校可以将自身的学术成果与行业需求结合起来,为研究生提供更切实可行的研究方向和项目。
行业企业可以从高校中挑选优秀的研究生,为企业的科研和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在构建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双方的合作与沟通。
行业企业与高校需要共同制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计划,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任务。
双方应定期进行项目讨论和评估,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
高校可以派遣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专家到企业进行指导,企业也可以邀请高校的学者和专家到企业进行讲座和培训。
通过深入的交流合作,双方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实践应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在基地中可以参与行业企业的实际项目,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他们可以与企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共同工作,学习实际操作和工程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技术难题。
在基地实践过程中,研究生应注重与企业人员的交流和合作,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要求,为企业提供创新和改进的方案。
通过实践培养,研究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ffe7fc36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f.png)
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加强,行业企业和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种联合培养模式凝聚了企业和高校的优势资源,使学生能够在现实工作环境中得到更加深入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建设联合培养基地需要企业和高校之间进行紧密的合作和沟通,双方需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在实践中相互支持和协作,共同实现目标。
行业企业为联合培养基地提供实际的工作机会和工作环境,同时也能够为高校提供实际的需求和反馈,帮助高校更好地理解企业需求和市场趋势,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校在联合培养基地中的作用则更多地涉及到教育和学术方面。
高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和实践操作方法。
高校还可以通过联合培养基地的实践探索,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研究和创新活动,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支持,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习需求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制定课程和实践计划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企业人才储备的增加;其次,联合培养基地的管理机制需要得到明确和规范,双方需要充分沟通交流,及时反馈问题和解决方案,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保证联合培养基地的有效运作;最后,联合培养基地还需要充分发挥社会效益,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总之,行业企业和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是一项有益而重要的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我国高端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产业创新能力,对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校企合作背景下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构想与思考
![校企合作背景下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构想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d09b3a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e.png)
校企合作背景下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构想与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动,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校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生流动工作站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不仅可以促进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还可以为研究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实践机会。
本文将结合校企合作的现状和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发展需求,探讨构想与思考,为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
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建设和发展,可以为研究生提供优质的实践环境和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2.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研究生流动工作站可以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科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通过校企合作,研究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3. 增强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研究生流动工作站为研究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可以帮助研究生增加实践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二、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建设和发展需求1. 加强校企合作基础校企合作是研究生流动工作站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宽合作领域,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为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2. 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高校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明确工作站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加强对工作站运行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转。
3. 提升师资和实践基地建设水平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工作站的质量和效益。
高校和企业应加大对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的建设投入,提升其水平和能力,为研究生提供优质的实践环境和良好的指导条件。
三、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构想与思考1. 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共同管理的校企合作平台,推动双方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为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和支持。
机械工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初探
![机械工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d8ecd41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9.png)
机械工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初探机械工程专业培养的专业研究生主要是以自然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机械过程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为了提高研究生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目前相关全日制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采用两个阶段培养模式,即第一阶段进行课程学习,第二阶段进行专业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即每名硕士研究生由 1 名校内导师和1名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并由导师根据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制定学生“个人培养计划”[1]。
为了让毕业的研究生能够适应企业的研发环境和文化等,江苏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结合“政产学研用”模式,开展由企业申请设立、出资的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使其扎根在企业,并引入高校研究生导师指导下的研究生团队开展技术研发,服务于企业。
目前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制定和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较好地提高了研究生的实践研究与创新能力,但对于机械工程专业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将来工作中面向的对象广、设备多、工艺复杂等特点,因此具有完善的科研试验平台、技术人员与组装加工基地等优势资源的企业作为研究生实践的平台,能够更好地提高研究生的实践研究与创新能力。
一、企业自我挖掘,系统了解自身具备的适合师生队伍建设的优质资源企业资源,包括工厂车间、机器设备、工具器具、生产资料等的实物资源、形成产品的生产制造工艺技术、设备维修技术等的技术资源、具有技术经验的人力资源等。
其中,人力资源是企业资源结构中最重要的关键资源。
根据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潮流和高校课题组的研究方向,选择专业对口、行业领先、企业资源丰富的优秀企业,能够使高校指导老师、研究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企业的科研中。
比如东南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江苏省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产品,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在复杂环境下特种电梯的设计、研发、加工与制造方面,具有优质的资源:完善的科研试验平台(斜行电梯试验平台、大吨位防爆电梯试验平台、门机可靠性试验系统、盐雾环境下的可靠性试验平台等)、掌握复杂环境下特种电梯研发的技术人员(大桥、矿山、核岛、航海等复杂工况下的特种电梯技术)、成套的加工制造设备等,从而有效提高了高校师生投入研究生工作站工作的积极性。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地位及其建设途径研究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地位及其建设途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4193f223186bceb18e8bbd4.png)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地位及其建设途径研究作者:施红冯国增杨兴林温华兵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23期施红冯国增杨兴林温华兵(江苏科技大学能动学院江苏镇江 212003)摘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一种新型模式,是产学研合作的另一有效实践方式。
该文分析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对企业、高校、教师和学生四方发展的战略作用,提出了充分发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作用的几条实施路径。
关键词: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培养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57-02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政府主导,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协作的研究生培养体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教育机构的认可和推广[1-2]。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全美发起倡导了企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IUCRC)。
IUCRC附属于大学,根据企业的要求开展课题研究。
而国家科学基金会则负责对中心工作进行指导。
此外,基金会还向成立的每一个中心资助5万美元,企业界的赞助则不少于30万美元,大部分大学也为其所在的中心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支持,创造条件让企业和大学之间达成一种协议,共同推进合作研究中心的工作。
在芬兰,对科研的资助,特别强调产学研合作研究。
企业的项目必须找大学或研究机构作为伙伴才能得到资助,而大学、研究所的项目也必须有企业作为合作者才能得到支持。
比如国家技术局资助的研究项目,参与项目研究的企业、科研院所越多,该项目获得资助的可能性越大。
这种强调产学研结合的资助机制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资金,并且促进了国家创新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
这种产学研的模式有利的促进了企业、高校、教师以及学生个人的发展。
在国内,政府、企业、高校也加大了这种产学研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力度[3-5]。
校企合作背景下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构想与思考
![校企合作背景下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构想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a38a92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0.png)
校企合作背景下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构想与思考一、背景分析1.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紧密、全面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高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二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三是促进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人才和资源共享,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2. 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作用研究生流动工作站是高校和企业共同建设的平台,旨在促进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应用化。
通过研究生在企业开展科研项目、参与生产实践,提高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加快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培养高水平技术人才和科研骨干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条件。
二、构想与思考1. 加强双方合作意识在建设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过程中,高校和企业需要加强合作意识,形成合力。
高校要积极主动地尝试与企业合作,主动派遣研究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和科研合作,探索合作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企业也要积极参与高校的科研项目,提供资源支持,与高校共同培养科技人才,加强与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3. 搭建交流平台与沟通机制建设研究生流动工作站需要搭建优质的交流平台和高效的沟通机制,促进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与交流。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如学术研讨会、企业参观交流等,为高校和企业搭建更多的合作机会。
也要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畅通双方之间的信息渠道,及时解决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学生参与实践的顺利进行。
4. 建立评估体系与激励机制为了更好地推动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的建设和发展,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
通过对实践效果的评估,及时了解研究生在企业中的实际表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情况,为今后的合作提供依据。
也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在企业中表现优秀、取得成果的研究生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激励更多的研究生积极投身于校企合作中。
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dc3b8a1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7.png)
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变得尤为关键。
为了解决人才缺口和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行业企业和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应运而生。
这种基地通过行业与高校的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专业知识的研究生,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实践要求企业和高校之间密切合作,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
企业可以提供实践经验和技术指导,高校则可以提供学术指导和专业知识。
基地的建设还需要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和计划,以确保研究生能够得到系统和全面的培训。
在实践中,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可以采取多种模式。
例如,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研发中心,与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研究生;或者建立企业实习基地,为研究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
此外,还可以建立研究生联合创新实践基地、技术创新工作室等,为研究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实际效果需要长期观察和评估。
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和机制,才能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并促进行业与高校之间的深度合作。
总之,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虽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但只要合理规划、精心实施,就能够有效推动高校的教学改革和行业的自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学生培养的若干思考摘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一种改革,同时也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要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资源与科技优势,以科研立项为发展动力,增大投入,承担更大责任;将研究生工作站作为吸引和遴选人才的基地,创新管理与考核模式,实现智力扩张,增强企业基础研发与创新的能力。
学校要加强校内和校外导师培训,建立定期沟通制度;吸引企业参与教材编写与教学工作;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作为青年教师的培训基地,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013—03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企业与高校合作,成立研究生工作站,让研究生进企业工作站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践,强化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实践证明,这种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受益,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探索出一条研究生教育的新路子[1—3]。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设立,研究生可以将企业工程问题凝练为科学研究课题,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进行新产品开发。
另一方面,企业为研究生提供研究设施和实践指导条件,开展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成为高层次科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因此,研究生工作站的建立,是高校充分发挥人才与科技优势,为经济建设做贡献的需要;是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的需要[4—5]。
目前,我国研究生工作站的数量已具有一定规模,下一阶段需要内涵发展,发挥研究生工作站在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
1 企业以立项为发展动力,增加投入,承担更大责任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由政府引导,企业申请设立、出资建设并引入高校研究生开展技术研发的机构。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不仅是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更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
通过合作,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产生实质的成效,才能够体现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的初衷,实现政府的愿望,促进工作站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校企合作不能停留在表面,企业要有明确的科研立项与研发计划,落实经费到位,切实开展有效的研发工作。
韩国科研机构一般不能授予学位,因此不能独立招生。
但这些研发机构需要大量的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
因此,科研机构与高校开展项目合作,划拨经费给高校,共同培养研究生。
因项目需要在企业参加工作的研究生,研发机构不仅给研究生同等人员的待遇,甚至为研究生交学费。
这不仅保证了研究生和学校的利益,同时也保证了研发项目能够顺利进展。
人力成本在项目经费中占据的比例较高,使得研究生能够安心专注于科学研究本身,不是着急凑够毕业条件,然后谋求出路。
为加强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有关学校成立研究生创新基金等项目。
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管理办法规定:对进入西部和东部企业工作站的研究生,根据实际进站工作时间,发放特别助学金。
地方政府亦拿出专项经费支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
科研立项是校企合作的动力。
随着工作推进,工作站需要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应该投入充足的研发经费,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投资者,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使得校企合作变为一种自发行为,才能够促进研究生工作站的良性与可持续发展。
2 企业以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为契机,增强基础研发能力企业希望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而高质量的产品需要通过基础研究,找出提升产品质量的科学因素,才能够从本质上提升产品质量。
在国外学术会议上,经常可以见到企业研发人员做学术报告。
知名企业的研发人员,同时也活跃在学术领域,有的甚至是学术带头人。
我国企业参加学术会议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展示和宣传产品,以经济效益为目的。
国外产品性价比高的原因就是科技附加值高,企业通过基础研究,可以控制产品寿命,提高经济效应。
基础研究是自主创新的基石。
当今生物与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都是根植于基础研究的发展。
企业从事基础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共识。
从事基础研究会帮助企业更好地吸收外部知识,促进创新。
我国企业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不足,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从事基础研究人员的比例较低、水平不够。
因此,企业要改变“拿来主义、模仿和仿造、短平快产生效益”的陈旧观点,以研究生工作站的建立为契机,充分发挥高校智力资源,更加重视基础研究,从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来定位基础研究。
3 将研究生工作站作为遴选人才的途径尊重人才,留住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企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将进站研究生作为真正的宝贵财富。
很多研究生进站一段时间后,提出想回学校,不愿意继续下去。
一是企业将研究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从事低端工作,没有实质的科研工作。
企业不能以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为借口,让他们从事低端的重复性工作。
二是有些企业将研究生工作站视同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中,学生只能参与简单事务性工作,很难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而研究生工作站则强调实践活动的实质化,参与具体科研工作,有明确的科研目标和任务,最终使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
企业要有明确的研发计划与思路,让研究生真正融入企业的研发中去,让研究生有“用武之地”,这是对人才的最大尊重。
企业要将研究生工作站作为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孵化器,要充分利用重点资源,吸引、聚集、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研究生在站学习时间较长,企业可以对研究生的工作能力、道德、性格等各种素质进行长期考察。
在工作过程中观察人才,比依据一份简历、一个面试评断人才更加全面。
研究生出站后,留在企业工作,可以快速胜任工作,为企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4 创新管理与考核模式目前,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实行的是企业与学校共同管理的体制,进站研究生既是在校研究生,又是企业员工。
因此,不能完全使用学校的管理模式,必须将企业与学校的管理模式结合起来。
江苏省有关高校成立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委员会[6],日常管理以企业为主,由设站企业负责制定本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企业与学校合作计划,落实课题研究经费,保障进站导师和研究生必需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以学校为主成立督导组,主要检查进站项目执行情况,同时协调矛盾和处理关系。
管理委员会负责工作站的建设、进站研究生的管理和考核工作,包括进站审批、出站考核、思想政治教育、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这样的管理模式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使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中国石油大学[7]在研究生相对集中的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研究所成立班委会、党小组与团小组,归属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研究所党支部领导,负责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协调。
企业将研究生视同企业职工进行管理,并制定了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实施细则、劳动纪律等管理规定,同时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但管理模式还需要和考核结合起来。
考核不仅需要与项目研究计划为指标,同时更需要与研究生培养目标相结合。
不能仅仅以是否完成企业项目研究计划为考核指标,还需要考察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与创新能力是否达到培养目标。
因此,学校学术委员会需要加强对进站研究生的学术考核,甚至可以成立独立的学术委员会,加强对学位论文的管理。
实行企业项目任务的完成与研究生培养目标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才能够体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5 加强校内和校外导师培训,建立定期沟通制度目前研究生工作站普遍实行的是双导师制,除了配备学校导师,进站研究生还配备一名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作为导师。
企业导师缺乏指导研究生的经验,因此学校要加强校外导师的遴选与考核,实行淘汰制,让校外导师学习和掌握研究生培养大纲与计划,强化开题、中期检查、定期学术研讨会等过程的重要性。
学校导师也需要改变观念,创新对进站学生的培养方法,最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从工程项目中提炼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校导师要坚持和进站研究生定期沟通,防止因不在身边而关心不够或放手给企业导师。
同时校内、校外导师之间也要建立定期沟通和联系制度,形成交流和探索。
6 加强教材与教学建设进站研究生不等同于工程硕士,不能弱化理论学习。
目前,研究生通常在学校完成规定的理论学习,然后进入工作站工作。
企业通常不承担相关的教学工作,也不干涉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这是目前的一个误区。
目前,学校教学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教材陈旧,与市场脱节。
企业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知识,而且最了解业界最新技术与知识需求,因此,企业有责任将最新知识系统教给进站研究生。
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合作,让企业人员参与到教材编写中来,不断修订传统教材,继承创新,有利于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接受最新的知识。
建议选择若干典型工作站,成立示范项目,加强教材与教学建设,力争通过几年的合作,建成学校、省、国家级精品课程,这对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7 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作为青年教师培养基地加强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与动手能力,是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前提和基础。
刚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尤其是跨专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对专业的了解不够深刻,需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学校要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作为青年教师培训的重要平台,作为相对稳定的青年教师校外实习基地,为青年教师开展科研、技术开发等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学校要根据专业特点和青年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的不同,综合考虑今后发展的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研究生工作站进行挂职锻炼、跟班工作、培训学习。
青年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可从工程实际中提炼科学问题,建立自己的研究方向。
同时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问题,实现校企双赢,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8 结束语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立,既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也是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有效平台,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府、企业和高校要紧密合作,加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才能够提升我国自主研发能力与国际竞争力。
1)要加强政策引导支持,改革和创新管理模式,以企业项目任务是否完成和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否完成的双重考核标准,促进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
2)企业要以项目立项为抓手,增大投资,成为科学研发投资的主体,充分利用高校人才与科技优势,并将研究生工作站作为吸引人才与培养人才的基地,实现智力扩张,增强基础研发的能力。
3)学校要加强对校内外导师培训工作,建立定期沟通制度;将企业力量引入教材编写与教学建设中,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要从政策上给予进站导师支持,促进产学研合作;将研究生工作站作为培养青年教师的基地,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参考文献[1]张来斌,鲍志东.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服务国家石油发展战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8):18—20.[2]袁志生.高校与企业:双赢战略管理的构想[j].科技与管理,2008:10(1):133—134.[3]薛谦,鲍志东,崔立山.利用校外优质资源探索并实践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8(3):77—78.[4]张来斌,鲍志东,张士诚,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6(4):22—23.[5]李安萍,陈智栋,潘剑波,等.产学研相结合的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5(3):88—89.[6]沈金荣,雷凯.当前中国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5):92—96.[7]肖立山.企业工作站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石油教育,2010(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