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一学期教案《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教案(沪科版)
高中化学《3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3.1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193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1第三节化学键(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离子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2、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学会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2、引导学生养成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教学难点】电子式的书写与应用【教学方法】讲授、启发、练习【教学过程】[引言]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原子之间以及离子之间究竟是如何结合形成物质的呢?[活动]师生互动,引出课题。
[教师]以上互动可知,能使原子间相结合或者离子键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
2[板书]第三节化学键[教师]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实质不同,我们可以将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种类。
首先我们来学习离子键。
[板书]一、离子键[教师]要知道什么是离子键,先从离子化合物说起。
[实验展示]课本21页实验1-2视频[请一个学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教师]下面我们来分析氯化钠的形成。
[教师]从宏观上讲钠在氯气中燃烧,学生成新的物质氯化钠,若从微观角度考虑,又该如何解释呢?(在加热的情况下氯气分子先被破坏成氯原子,氯原子在和钠原子组合学生成新的物质。
)[教师]那么氯原子和钠原子又是以怎样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他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作用力?[学生]讨论完成课本思考与交流。
[副板书][教师]钠与氯气反应时,由于钠的金属性很强,在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而氯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反+11281+17827e-+1182+17828Na+Cl-3应中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层上,使钠原子和氯原子分别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高中化学《3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3.1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204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离子键》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的第一课时离子键。
化学键在高中化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接初中的原子构成物质,以及分子的结构,引导学生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为化学反应的实质提供理论知识。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观粒子构成的,所以对于学习原子直接是如何构成物质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理论性只是占有一定的篇幅,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新知识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是不足的。
对此情况,用实验和视频将知识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将理性的概念感性化,让学生能通过实验和相关视频来直接看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氯化钠和氯气的形成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及本质和形成条件。
(2)通过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3)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的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对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分析抽象出离子键概念,学会学习概念的方法。
(3)由离子通过离子键能结合成离子化合物,学会微观的问题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离子键的探索,体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
(2)通过对化学键、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学习,培养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3)通过讨论学习,增加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电子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离子键的概念,离子化合物的形成,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
五、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实验探究教学法、观察分析、小组讨论教学法、总结归纳法、情境教学。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一台;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小刀、滤纸、镊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七、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境并提出问题【讲述】我们知道自然界尽管只有一百多种元素,但是缤纷五彩的世界却是由世间万物构成,所以一种元素可以与多种元素构成不同的物质,今天我们来学习有限的元素是如何构成这个万千世界?聆听、思考、领悟从社会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现象引入课题,使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的知识。
高中化学《3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3.1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186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1《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年级】高一【教材相关内容】化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第57页到59页一、教材和学情分析《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是第三章“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第一节。
教材特点是:内容少,只有“化学键”一个概念;较抽象,主要是微观探析,理解概念内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接原子结构,下连物质结构,《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为化学键学习奠定基础,可以当作绪论课。
学生知道原子、分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学过原子结构和离子,具有原子趋向稳定结构的知识基础。
但是毕竟学生知道的物质结构少,而且抽象思维能力还较薄弱,需要以原有基础为生长点,通过教师引导,思考探究,以自然渐进的方式理解化学键概念和化学键形成过程,达到学习目的。
二、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键的概念,知道化学键是通过物质中相邻原子间吸引、排斥而达到平衡的强烈相互作用,初步体验“平衡”的辩证内涵。
2、知道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3、通过讨论,理解原子结构差异是原子间形成不同类型化学键的根本原因。
4、了解某些物质宏观性质和微观结构的联系,体验“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5、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化学键概念的形成难点:化学键概念的内涵、理解原子结构差异导致化学键的多样性2四、教学思路首先,通过比较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硬度的差异,让学生感受到物质结构对性质的影响,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学习内容。
接着,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来解释概念,加深理解。
再通过对一些具体物质结构的探究分析,让学生认识原子结构的差异是原子间形成不同类型化学键的根本动因。
最终理解化学键的形成过程,理解结构决定性质。
五、教学过程【引入】展示金刚石、石墨图片,哪种物质更硬?为什么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性质却不相同?为什么已知元素不过百余种,而物质种类却数不胜数,性质各异?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了解原子是如何构成物质的。
高中化学《3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3.1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197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1课题离子键教材名称《化学》(基础版第二版)刘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授课班级中职高一年级制药技术60班授课时间2018年3月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型新授课班级人数14教材分析【教材地位与作用】《化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制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注重学生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本教材的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
本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微粒观和转化观较深层次的学习,为今后学习物质的性质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及电子式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归纳比较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体验由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去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重点与难点【重点】离子键和电子式的含义;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2学情分析我教授的是职高一年级制药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学习,他们已经对微观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职高学生惰性心理严重,基础知识较薄弱,但是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只要老师能够适当引导,便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教法学法【教法】情景激趣法;引导发现法【学法】学案预热法;自主探究法时间分配课前准备导入新课学习新知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两天3分钟40分钟4分钟2分钟1分钟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为学生提前准备学案;(2)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复习分子的组成和原子结构,总结原子得失电子能力与最外层电子的关系,完成学案。
(2)预习离子键。
【教学场地】本班教室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原子之间能任意组合成分子吗?引导学生根据学案一、4题分析判断。
3教学过程【教师讲解】事实证明原子之间是不能任意结合的,它们的结合肯定需要一定的条件,能组合的原子之间必然是存着在某种特定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高中化学《3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3.1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189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化学键的涵义,增进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2)通过实例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涵义。
(3)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共价键形成过程的技能。
(4)体验宏观方法与微观方法相结合是化学科学的特点,体验化学符号语言在化学科学中的用途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比NaCl和HCl的形成,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学会比较的方法。
(2)通过解释物质的多样性,培养学习化学所必需的微观想象能力;通过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实例,学会化学的演绎推理方法。
(3)体验化学概念学习的一般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记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学习,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价值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形成三、教学难点形成电子共用概念,初步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用电子式表示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四、教学过程【情景创设】物质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从人们发现的化合物来说,截止到2005年,已经达到8220万种(在元素周期表背景上叠加“截止到2005年,美国《化学文摘》杂志(CAS)登录的化合物达到8220万种”字样)。
(PPT1)这些化合物的性质各式各样:有的熔点很高,有的熔点很低;有的很硬,有的很软;有的很稳定、很难分解,有的不太稳定、化学性质很活泼……让我们就以氯为例来看吧,氯元素可以形成哪些物质?(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化学式)板书1【教师引导】氯化钠、氯化氢是我们很熟悉的两种化合物,它们的性质差别很大:氯化钠的沸点为1413℃,熔点也达到801℃,氯化氢的沸点为-84.9℃,在常温下是气态……氯原子不但可以跟其他元素的原子结合,氯原子还可以跟氯原子结合成氯分子呢(添加板书氯气分子式)。
【教师引导】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高中化学高一化学《探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2.分层次教学,逐步突破难点: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练习,使学生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例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讲解离子键的形成原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引导他们探讨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结构。
1.对抽象的化学键概念理解困难,难以将其与实际物质性质相联系。
2.缺乏实验操作经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需要加强思维训练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4.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不足,需要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化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适当拓展与化学键相关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介绍化学键在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生活实例引入: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食盐、金属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为什么具有不同的性质。通过这个话题,引出原子间相互作用的概念。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2.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化学键的特性和影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案例分析:结合具体物质和反应,分析化学键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
高中化学《3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3.1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184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第三节化学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离子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2、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3、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离子键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2、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1、离子键和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探究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离子键[引入]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食盐,食盐对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食盐就是氯化钠,它是由钠和氯两种元素组成的,那么,钠和氯是如何形成氯化钠的?是什么作用使得Na+和Cl-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电脑展示]钠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过渡]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有大量的白烟生成,白烟就是氯化钠的固体小颗粒,叫做氯化钠晶体。
氯化钠晶体呈什么形状?它的空间结构又是怎样的?[动画]展示NaCl的晶体样品、晶体空间结构模型。
[说明]与Na+较近是Cl-,与Cl-较近是Na+,Na+与Na+、Cl-与Cl-未能直接相连;无数个Na+与Cl-相互连接向空间无限延伸排列就形成了NaCl的晶体。
[设疑过渡]Na+与Cl-通过什么方式形成NaCl的呢?[思考讨论]1、请同学们写出Na原子和Cl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Na 和Cl的原子结构是否稳定?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稳定结构?2、请写出Na+和Cl-结构示意图,并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
高中化学《3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3.1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191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化学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是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第3节。
初中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钠离子与氯离子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到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化学键的概念。
本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微粒观和转化观较深层次的学习。
为今后学习有机化合物、化学反应与能量打下基础。
并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所以这一课时无论从知识性还是思想性来讲,在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2.课标要求化学键的相关内容较多,教材是按照逐渐深入的方式学习,课标也按照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本节的课标要求为:“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第三章《有机物》要求“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中要求“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中要求“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也就是说,在本节教学中,对化学键的要求并不高,教学中应当根据课标要求,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及认知规律,降低难度,注意梯度。
在电子式的教学中,不必用太多时间将各种物质电子式都要学生练习一遍,取几个典型的投影出来让学生知道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就行了。
并且交待学生不要花太多时间去钻复杂物质的电子式,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电子式的书写。
要注意本节课概念较多,且概念又比较抽象,因此要注意教学手段的科学使用,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沪科版化学高一《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同位素(B)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白原子结构、质量数和式的含义;(2)明白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3)明白同位素的概念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原子结构和同位素概念,明白科学概念的完善过程。
(2)通过学习人类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认识方法,明白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原子中不同电性粒子间的关系,明白得原子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同位素的概念与相对原子质量。
2、难点同位素的概念,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三。
教学用品多媒体四、教学流程1、设计思想本节课内容有两部分:一是原子结构;二是同位素。
新教材先讲述原子结构,再明确质量数的概念,最后在原子核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同位素的概念。
内容如此安排使学生思路清楚、流畅、本节教学内容无演示实验,理论性较强,学生对此处的内容容易产生枯燥感。
为此,采纳了旧中引新、设问激疑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精心的引导,并结合形象的比喻,多媒体视频,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来,最后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练习,使本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尽量调动激活学生的思维。
层层设问,学生不时产生认知冲突。
在强化训练书写时能够通过“自主、合作训练"增强趣味性,让学生体验自主、合作探究及训练后获得成功的喜悦。
2、流程图3、流程图说明 (1)引言:能够复习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通过设问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2)视频:原子的构成。
从中学生可看出质子、中子与电子,并讨论比较这三种粒子。
构成原子的粒子中,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并理解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的原因。
(3)教师提示电子质量特别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从而引出质量数的概念。
(4)学生依照质量数的概念和原子是电中性的,归纳出两个重要的关系式: 核电荷数(Z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 )+中子数(N ) (5)用符号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 原子。
化学31《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学案
化学31《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不同原子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应用。
3.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和性质。
二、学习方法:1.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概念和原理。
2.分组讨论,分享学习经验。
3.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学习内容:1.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a.静电作用力: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
b.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
c.化学键:由于原子核间相互作用力的形成。
d.金属键:金属原子内外电子的有序排列,形成导电性和延展性的特点。
e.离子键:电子的转移形成带有正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f.共价键:通过原子间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2.不同原子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应用:a.静电作用力的特点: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与电荷的大小有关。
应用:静电粘附、静电除尘等。
b.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关。
应用:范德华力在分子聚合和溶解等过程中的作用。
3.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和性质:a.离子键的形成:正负离子之间的电子转移,有阱效应和不能导电的特点。
b.共价键的形成:原子间电子共用和可柔性协调结构。
c.金属键的形成:金属原子电子云与正离子之间的电子云重叠。
d.离子键的性质:电离度高,导电性强,电子云相对固定。
e.共价键的性质:无色、非导电,变形后复位能力强,沿原子坐标方向形成共价键。
f.金属键的性质:导电性好,延展性强,热稳定性高,电子云在金属离子晶格间自由运动。
四、学习反思:本节课学习了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了解了静电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的形成,以及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性质。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的完成,加深了对相互作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1.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哪些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实例?2.简述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性质和应用。
3.什么是原子间相互作用?它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是什么?4.列举几种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和应用。
沪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3.1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教案
课题: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化学键、离子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键的概念,知道化学键是物质(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离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既有吸引又有排斥作用,是两种作用的平衡。
2、知道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3、理解离子键的概念,认识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及其形成条件。
5、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离子化合物。
过程和方法:1、感受从原子间相互作用来探索分子或固体(晶体)中原子相互结合的过程。
2、感受离子键形成过程中微观粒子的变化,感受化学反应与微观粒子变化的关系。
情感和价值观:1、通过原子间吸引、排斥而达到平衡的相互作用,初步体验“平衡”的辩证内涵。
重点:化学键、离子键、离子键的概念难点:化学键概念主要内涵的理解,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教学过程:课前:学生观看3分钟的视屏,关于CNT (碳纳米管)材料做成的触摸屏的性能对比测试,让学生在不知道什么材料做成的触摸屏的前提下,给他们一个悬念,为下面的课堂教学埋下一个伏笔。
引入:课题ppt 投影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教师:先请同学们看几张图片(ppt),猜猜各是什么?Ppt 显示石墨、金刚石、足球烯的图片。
这三种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学生:碳元素教师: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它们是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又互称为? 学生:单质、同素异形体教师:同学们能不能再举些由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单质化合物都可以。
师生互动:教师提示,学生讲,教师黑板罗列。
H 、Cl 、O 形成的HClO 、HClO 2、HClO 3、HClO 4及对应钠盐。
H 、O 形成的H 2O 、H 2O 2Na 、O 形成的Na 2O 、Na 2O 2N、H 、C 、O 形成的NH 4HCO 3、(NH 4)2CO 3、(NH 2)2CO 、NH 2CH 2COOH教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学过的物质,从碳的同素异形体到这么多化合物,我们发现相同元素通过不同的原子个数比,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组成许多种的物质。
第三单元 3.1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3.1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学习目标】1. 了解元素的原子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构建成性能各异的物质。
2. 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了性质。
3. 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键的种类。
【学习内容】Ⅰ相关知识回顾1. 原子结构。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大部分组成。
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2. 日常生活知识。
不同首饰的硬度,不同工具、不同物质的硬度等。
3. 化学式。
氯化钠中氯和钠的个数比为1:1.氯气分子是由两个氯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4. 同素异形体。
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例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结构不同,它们之间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臭氧和和氧气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氧气是双原子分子,臭氧是三原子分子,它们的结构不同,它们之间也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由于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不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同素异形体应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Ⅱ新知识点讲解一、物质思考: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只有100多种,但这些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物质却高达3000多万种,为什么?由于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多种多样,即使相同的一些原子,可以通过不同的结合方式,都成多种物质。
想一想:根据你的了解,仅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有哪些?我们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学过,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素异形体,它们都是只有碳元素组成的,但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这是由于碳元素的原子间结合的方式不同,组成了性质不同的物质。
只有碳元素组成的物质除金刚石和石墨外,还有许多物质,如C32、C50、C60、C70、C78、C84、C90、C94、C540等足球烯系列的单质。
试列举一些例子,说明原子间结合成物质的方式不一定相同?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是气体,而组成与二氧化碳相近的二氧化硅却是坚硬的固体,说明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结合方式是不同的。
还有哪些因素导致物质众多?相同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也可能很多。
【教学设计】《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沪科高一上)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学校名称教师姓名♦教材分析本课时是高中化学第一学期第三章第一课时,属于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第三章化学键的认识和探讨是建立在高一年级第一章原子结构的基础上,是进一步对物质形成的微观作用力的探讨。
作为这一章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能进入微观世界,通过模型观察、类比想象等方法,进行对微观原子如何形成物质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明了化学键是物质(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2. 知道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过程与方法】1. 感受从原子间相互作用来探索分子中原子相互结合的科学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物质性质与物质内部结构的某种联系;2. 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键概念的形成【教学难点】化学键概念主要内涵(“相邻原子间” 、“强烈相互作用” )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师】世界上的物质有3000 多万种,而构成物质的元素只有100 多种。
那么这100 多种元素的原子是怎样构成3000 多万种的物质的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投影】展示各种照片。
【教师】性能各异的物质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但金刚石十分坚硬,石墨却很柔软;在常态下二氧化碳是气体,而组成与二氧化碳相近的二氧化硅,像水晶、砂子却是坚硬的固体,同是氢原子可以与氯、氧、氮分别形成HCl 、H 2O、NH 3等原子数比例不同的分子,而碳、氢两种元素的原子能形成大小不等、性能各异,数量庞大的碳氢化合物。
总之,各元素的原子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构建成性能各异的物质。
【投影】不同原子构成的微观图。
【教师】原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才能成为各种各样的物质。
分子内存在着使各原子结合成一个比较稳定的整体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包括吸引力和排斥力,两者达到平衡,就形成了物质。
当原子结合成分子时之间存在着比较强烈的作用,破坏它要消耗比较大的能量,像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学科:化学任课教师:授课时刻:年月日( 星期)姓名年级性别总课时____第_ 课教学课题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教学目标(1)明白得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键的种类。
(2)通过学习物质硬度差异的应用,关注生活、生产所用材料、及其与原子间相互作用和化学键的关系。
(3)通过讨论原子间吸引与排斥的相互作用,体验辨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对立同意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1.化学键的概念和种类。
2. 教学难点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的涵义教学过程课前检查作业完成情形:优□良□中□差□提出问题:什么缘故一百多种元素可形成一千多万种物质?原子是如何样结合的?什么缘故两个氢原子能自动结合成氢分子?什么缘故原子间按一定比例结合?原子结合成分子后,性质什么缘故差别专门大?原子间可能有哪些相互作用?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多强?水加热到1000℃,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解率不到0.0081%。
研究说明:把1mol水中的氢原子、氧原子拆开, 需要耗费918kJ的能量。
把1molHCl分子拆成H、Cl需要431kJ能量把1molNaCl拆成Na+ 、Cl-需要769kJ能量键:使轴与齿轮、皮带轮等连接并固定在一起的零件,一样是用钢制的长方块,装在被连接的两个机件上预先制成的键槽中。
[引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6月第5版,商务印书馆:673~674]原子间什么缘故会形成化学键?分开后,她们什么缘故不快乐?让我们听听她们说些什么?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注意:⑴指相邻的原子⑵强烈的相互作用巩固联系: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物质的所有微粒之间都存在化学键。
B.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氯化钠中无原子,因此没有化学键。
C.化学键存在于分子或晶体中相邻的原子(含带电荷的原子——离子)之间。
最新沪科版化学高一年级上册3.1《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教案.doc
第三章 第一节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教案上南中学 康志华上课地点:杨思中学 上课教室:207教室上课班级:高一(1) 上课时间:2008、11、11下午第二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键的概念,明了化学键是物质(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2、知道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过程与方法:感受从原子间相互作用来探索分子中原子相互结合的科学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物质性质与物质内部结构的某种联系。
2、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化学键概念的形成。
难点:化学键概念主要内涵(“相邻原子间”、“强烈相互作用”)的理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动画演示。
教学模式:启发——掌握。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师提供素材: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Flash 动画。
问题情景: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化学的突飞猛进,人类新发现和合成的物质正以每年几十万、上百万种的数量急剧增加。
PPT 展示几种物质。
现在人们已经认识了3000多万种物质,这是社会的需要,更是人类物质文明生活的需要。
学生教师问题情景: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只有100多种,那么这100多种元素的原子是怎么构成3000多万种物质的呢?教师提供素材:H2、O2、Cl2、HCl、H2O、CO2、NO3、CCl4等比例模型(PPT展示)化学为人类创造了无数的新材料(PPT展示)问题情景:原子是如何结合成分子,原子、分子又是如何直接构成物质的呢?教师提供素材:H2+Cl2点燃、见光爆炸录象展示学生探究:原子间的吸引、排斥作用1、H2+Cl2点燃、见光为什么会燃烧、爆炸?2、教师引导:6位学生上台做小游戏。
3、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P63图3.2 原子间的吸引、排斥作用:两个原子(或离子,下同)接近到一定距离时,产生一个原子原子核的正电荷与另一个原子核外电子的负电荷的吸引作用,同时产生原子核与原子核、电子与电子同种电性的排斥作用。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原子结构以及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1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授课时刻年月日星期时分------ 时分教师钱奇峰学生年级学科作业完成情形教学内容原子的结构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的结构,并明白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教学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同位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明白得新课内容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又是由哪些微粒构成的呢?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一、原子中微粒间的数学关系:《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表》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质子中子电性和电量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不显电性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1.675×10-27 相对质量1/1836(电子与质子质量之比)1.007 1.008提问:(1)我们明白,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那原子显不显电性?(2)什么缘故原子不显电性?(3)质子所带正电和电子所带负电电性相反,就能正好抵消吗?得出原子的第一个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个地点需教师讲解:(1)相对质量。
先让学生注意表中数据,得出相对质量使用方便。
老师再讲解相对质量是个比值。
(2)电子质量的忽略。
前面已讲到原子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那个地点要让同学明白“忽略”的思想方法。
(3)质量数。
引导学生从表中发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均近似等于1,而电子的质量只有质子质量的1/1836,假如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整加起来,所得数值便近似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我们称其为质量数。
则得出以下关系: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那个地点需要举些例子,如126C 12(质量数)=6(质子数)+6(中子数)得出原子的第二个关系: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些常见晶体材料;
(2)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键的种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物质硬度差异的应用,关注生活、生产所用材料、及其与原子间相互作用和化学键的关系。
(2)通过对有关材料的调查、讨论、实验,感受实践创新活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材料科学给人类带来的意义。
(2)通过讨论原子间吸引与排斥的相互作用,体验辨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对立同意的观点。
(3)通过对材料的优劣分析,感触事物的双韧性及环境保护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化学键的概念和种类。
2.教学难点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的涵义。
三.教学用品
几种硬度不同的物质,利用Flash软件模拟原子间相互作用过程。
四.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
提出问题:“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是怎样构成几千万种物质的呢?”;然后展示:许多元素组成类似的物质,而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因此原子构成物质的方式不同,使物质呈现不同的性质;告诉学生从本节课起将对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作初步的探究,接着引出课题,逐一探究。
2.流程图
3.流程图说明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展示几种硬度不同的样品。
设问:“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是怎样构成几千万种物质的呢?”
[探究活动1]证明这几种样品硬度的大小。
[学生讨论1]为什么各种物质会具有不同的硬度?而同是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和石墨,其硬度差异又会这样大?(展示金刚石和石墨结构模型,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来说明物质硬度大小的原因)。
[归纳1]物质的硬度等某些性质不仅与组成物质的元素有关,还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的方式
和作用的强弱有关。
[学生讨论2]原子是如何结合成分子的呢?分子中的原子间又存在怎样的作用呢?
[动画]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
[归纳2]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键的分类
[小结]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而性质又能体现其结构;化学键的涵义和分类
五.教学案例
1.主题引入
展示几种硬度不同的样品,并让学生探究其相对硬度。
设问:“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是怎样构成几千万种物质的呢?为什么许多元素组成类似的物质,在性质上却有很大差异?”,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了解原子是如何构成分子或原子如何构成物质的,我们从本节课起将对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作初步的探究。
2.课的展开
[问题1]为什么各种物质会具有不同的硬度?而同是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和石墨,其硬度差异又会这样大?(学生讨论)
[教师指导]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来说明物质硬度大小的原因。
[归纳1]物质的硬度等某些性质不仅与组成物质的元素有关,还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和作用的强弱有关。
[过渡]自19世纪中叶起,科学家对原子如何结合成分子、分子的形状、空间结构等作了深入的研究。
以后,科学家又研究了原子是如何直接构成物质的。
[问题2] 原子是如何结合成分子的呢?分子中的原子间又存在怎样的作用呢?(学生讨论)
[动画]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
[归纳2]化学键的概念。
[强调]分子内存在着使各原子结合成一个比较稳定的整体的相互作用,其中相邻的原子之间的作用是原子形成分子的主要因素,这种物质中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即有引力又有斥力)称为化学键。
[讲述]氯元素与氢元素、钠元素均可通过化学键结合成物质,但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却不同。
这主要是因为原子结构的不同,如有的易获得电子,有的易失去电子。
因此相互结合时,不同特点的原子则以不同形式的化学键结合。
根据原子间相互结合时的特点,我们将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各类化学键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课的总结
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而性质又能体现其结构;化学键的涵义和分类
[练习] 课本第六十三页思考与复习3.1T1orT2
4.作业布置
预习3.2离子键
六.教学反思
1.在物质的硬度比较及应用上,可放开让学生去讨论,举例应用,就是否改进等进行调查、研究,体现延缓评判、民主性、开放性的原则,使学生充分感受材料世界的丰富多彩,与生活、生产、科研的密切关系。
2.在让学生讨论影响物质硬度大小的原因时,可让学生大胆猜想,再用实例举证归纳。
3.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可通过电脑动画以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