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分析试题

合集下载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6.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7.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复乐段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

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

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

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三部性原则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

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

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

调性与和声的不稳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则体现为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为目标,避免主和弦或避免完全终止式,不在一个调性上作较长的停留,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

曲式学试题标准答案

曲式学试题标准答案

曲式学试题标准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个有起讫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而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2、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3、曲式的各组成部分中,担负着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称为曲式的(基本)部分。

而在其之间或前后出现的段落,称为曲式的(从属)部分,其中包括(引子);(间奏)和(尾声)。

4、一个音乐段落,如果用它的主调性的和声来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相反,如果用不稳定功能或转调来终止,则称为(开放)性结构。

5、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呼应原则)2.(对比原则)3.(起承转合原则)4.(三部性原则)5.(变奏原则)6.(并列原则)7.(分章组合原则)8.(回旋原则)9.(奏鸣原则)。

6、音乐的陈述类型,最概括可分为(稳定)的陈述类型与(非稳定)的陈述类型两大类;后者又可分为(展开)型与(过渡)型两种类型。

7、乐段的分类通常是1.(以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为依据;2.(以乐段内部乐句间的材料的不同组合关系)为依据;3.(以乐段外部的结构形态)为依据;4.(以和声调性的功能逻辑)为依据;5.(以音乐结构陈述功能)为依据;由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一段)曲式。

8、乐段内部结构可划分为(乐句);(乐节)及(乐汇)等结构部件。

9、三段式也称为(单三部)曲式,它依据中段的不同写法主要划分为(引申型);(并置型);(综合型)三种。

10、二段曲式也称为单二部曲式,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中,有再现的二段式的结构图式常见形式为(A(a+b)+B(c+a或b));没有再现的二段式的结构图式常见形式为(A(a+b)+B(c+d))。

11、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的中部主要有(呈示型)和(展开型)两种类型。

12、奏鸣曲式的三个基本部分的表现意义分别是:1.矛盾的(发生)2.矛盾的(发展)3.矛盾的(解决)。

民族调式曲式分析题目

民族调式曲式分析题目

民族调式曲式分析题目民族调式曲式分析题目「篇一」第八章民族调式教学目标:学习和认识五声调式的概念,了解七声调式、中古调式;掌握同宫音系统,运用民族调式分析各种歌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五声调式、七声调式、同宫音系统、民族调式的分析、中古调式。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钢琴教学时数:18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讲五声调式(2课时)找个学生演唱民歌《茉莉花》,让同学聆听民族歌曲的特点,感受民族歌曲的调式,导入本课五声调式。

一、五声调式1、概念:由五个音按纯五度的音程关系排列起来的“1、5、2、6、3、7、4”组成的。

也可以说由五个音组成的各音级间没有小二度音程关系的调式,叫做“五声调式”。

讨论民歌《茉莉花》的音阶,调式、从而引出五声调式的各个音,1、2、3、5、6、在五声调式中叫做“宫、商、角、徵、羽”。

2、五声调式中的各调式:由于“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都可以作为调式主音并构成调式,故有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

宫调式: 宫、商、角、徵、羽、宫。

1 1 商调式:商、角、徵、羽、宫、商。

1 2 角调式:角、徵、羽、宫、商、角。

1 2 3 徵调式:徵、羽、宫、商、角、徵。

1 2 3 5 羽调式:羽、宫、商、角、徵、羽。

1 2 3 5 6 课堂练习:写出D商、B徵的五声调式的音阶。

课后作业:1、写出下列各调式音阶bG宫调式 #c商调式 E角调式G徵调式 F羽调式第二讲五声调式的音阶特点(2课时)1、没有小二度音程。

第二讲五声调式的音阶特点(2课时)一、五声调式的特点:1、相邻两音级之间的音程有三处是大二度、两处是小三度。

2、只有一处是“大三度音程”(即宫角之间、下方为宫、上方为角),可以看作是五声调式的特征音程。

3、没有小二度音程。

大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二度小三度二、五声调式的骨干音:Ⅰ、Ⅴ、Ⅵ级。

Ⅰ、Ⅴ、Ⅵ课堂讨论:G宫调式的骨干音Ⅰ、Ⅴ、Ⅵ级是那几个音。

曲式分析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曲式分析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曲式分析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曲式分析中常见的曲式结构?A. 单一主题B. 双主题C. 三部曲式D. 四部曲式答案:C2. 曲式分析中的“主题”指的是什么?A. 音乐作品中的重复旋律B. 音乐作品中的歌词C. 音乐作品中的和声D. 音乐作品中的调性答案:A3. 以下哪个术语是用于描述曲式中的重复部分?A. 变奏B. 再现C. 展开D. 过渡答案:B4. 在曲式分析中,"B"部分通常指的是什么?A. 第一个主题B. 第二个主题C. 结尾部分D. 过渡部分答案:B5. 以下哪个术语表示音乐作品的结束?A. CodaB. RecapitulationC. ExpositionD. Development答案:A6. 曲式分析中的“对位”是指什么?A. 两个或多个旋律线同时进行B. 音乐作品的和声分析C. 音乐作品的节奏分析D. 音乐作品的调性分析答案:A7. 以下哪个术语表示音乐作品的开始部分?A. CodaB. RecapitulationC. ExpositionD. Development答案:C8. 曲式分析中的“再现部”通常出现在哪个部分之后?A. 引子B. 展开部C. 再现部D. 结尾答案:B9. 以下哪个术语表示音乐作品的中间部分?A. ExpositionB. DevelopmentC. RecapitulationD. Coda答案:B10. 曲式分析中的“主题与变奏”结构通常包含几个主题?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三部体曲式(ABA)的基本结构。

答案:三部体曲式(也称为三部曲式或三段体)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A、B、A。

A部分是主题的陈述,B部分是对比主题或新主题的陈述,最后A部分再次出现,通常与第一部分相同或略有变化。

2. 请解释“奏鸣曲式”的基本特点。

曲式分析考试题型及答案

曲式分析考试题型及答案

曲式分析考试题型及答案一、选择题1. 曲式分析中,以下哪个术语表示一个完整的音乐段落?A. 乐句B. 乐节C. 乐段D. 乐章答案:C2. 古典奏鸣曲式的第二主题通常出现在哪个调性上?A. 主调B. 属调C. 次属调D. 相对调答案:D3. 在曲式分析中,“三部性曲式”的英文缩写是什么?A. ABAB. A-B-AC. Ternary formD. Binary form答案:C4. 以下哪个作曲家不是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A. 巴赫B. 海顿C. 莫扎特D. 贝多芬答案:A5. 以下哪个术语表示音乐材料的重复?A. 模进B. 变奏C. 重复D. 对比答案:C二、填空题1. 在曲式分析中,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通常由多个______构成。

答案:乐段2. 奏鸣曲式中,______部分是展开部和再现部之间的过渡。

答案:连接部3. 在二部曲式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通常有一个______部分。

答案:中段4. 回旋曲式的结构可以表示为______。

答案:A-B-A-C-A5. 变奏曲式的特点是在______的基础上进行变化。

答案:主题三、简答题1. 请简述奏鸣曲式的基本结构。

答案:奏鸣曲式的基本结构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

呈示部中,主题和副题分别在主调及其属调上陈述;展开部中,主题和副题的材料被发展和变形;再现部则是呈示部的再现,但副题通常回到主调上。

2. 什么是主题和副题,它们在奏鸣曲式中扮演什么角色?答案:主题是奏鸣曲式中的主要音乐材料,通常在呈示部的开始部分出现。

副题则是与主题形成对比的第二音乐材料,通常在主题之后出现。

在奏鸣曲式中,主题和副题共同构成了作品的基本框架,并在展开部和再现部中被进一步发展和变化。

3. 什么是回旋曲式,它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答案:回旋曲式是一种曲式结构,其特点是一个主要的主题(A)多次出现,每次出现之间插入不同的对比部分(B、C等)。

基本结构可以表示为A-B-A-C-A等,其中A是主要主题,B、C等是对比部分。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6.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7.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复乐段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

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

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

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三部性原则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

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

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

调性与和声的不稳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则体现为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为目标,避免主和弦或避免完全终止式,不在一个调性上作较长的停留,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

曲式分析考研的真题及答案

曲式分析考研的真题及答案

曲式分析考研的真题及答案曲式分析是音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对音乐作品结构的分析与理解。

考研中,曲式分析的真题通常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并分析不同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如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变奏曲式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真题及答案示例。

真题一:请分析以下乐段的曲式结构,并说明其特点。

答案:该乐段采用的是二部曲式结构。

二部曲式通常由两个对比鲜明的主题组成,每个主题都由一个或多个乐句构成。

在这段音乐中,第一部分(A段)以柔和的旋律开始,通常在主调上进行,而第二部分(B段)则在调性上有所变化,旋律更为活泼。

A段和B段之间的对比,不仅体现在旋律上,还可能体现在和声、节奏和动态等方面。

A段在乐段的最后可能会有一个明确的终止,而B段则可能以一个半终止或开放性结尾结束,为可能的再现部分做准备。

真题二:分析以下乐段的变奏曲式,并指出每个变奏的特点。

答案:变奏曲式是一种以主题为基础,通过变化主题的某些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等)来创造不同变奏的音乐形式。

在这段音乐中,我们可以看到主题在不同变奏中的变化。

第一个变奏可能在旋律上保持了原主题的轮廓,但在和声或节奏上有所创新。

第二个变奏可能会改变旋律的某些部分,同时在配器上引入新的乐器,为音乐增加色彩。

接下来的变奏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主题,甚至引入新的动机,使得每个变奏都具有独特的个性。

在分析时,考生需要指出每个变奏中的变化,并解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整体的音乐效果。

真题三:请根据以下音乐片段,判断其曲式结构,并给出理由。

答案:这段音乐采用的是回旋曲式结构。

回旋曲式是一种由一个主题(称为“回旋主题”)和几个不同主题(称为“插段”)交替出现构成的音乐形式。

在这段音乐中,我们可以看到回旋主题在不同插段之间反复出现,每次出现时都可能在旋律、和声或节奏上有所变化。

插段则提供了与回旋主题形成对比的元素,它们在音乐中起到连接和推动作用。

考生在分析时,需要识别出回旋主题和插段,并说明它们在音乐中的功能和作用。

曲式分析考试试卷

曲式分析考试试卷

曲式分析考试试卷曲式分析考试试卷篇一:曲式分析题目填空1. 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2.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3.构成曲式的最小结构单位是(乐段),4.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不稳定功能或用转调来终止,则是(开放性结构)。

以自身主功能完全终止,是收拢性结构。

5. 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

乐句可以分为乐节,乐汇,若干乐音6. 曲式发展的主要原则:呼应,变奏,起承转合,三部性,回旋。

7.音乐的陈述类型广义可以分为:稳定型陈述,非稳定型陈述。

调式布局公式为;T-D-S-T8.名词解释1.复乐段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

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

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

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 起承转合原则起承转合原则也是由呼应原则衍生出来的,有时与三部性原则相综合:起、承、转、合这四个阶段,在结构上具有不同的功能: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承部——起部的重复或引伸,巩固起部陈述的内容;转部——引入新材料或展开起承部分所陈述的内容,与起承部分形成对比;合部——向起承部分的内容回归,有时有明显的再现因素,具有结束、总结的功能。

三、简答题四、 1.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答: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表现的特征有以下几点:(1)乐思材料较为单纯、统一、完整。

(2)调性与和声较单纯、明确,虽也可能包含离调或转调,但通常总是以一个主要调性确立为中心。

(3)结构较为规整、匀称2. 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具有一定的布局格式,这个布局格式主要指的是什么?。

曲式分析试题及答案

曲式分析试题及答案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a卷)参考答案(2008.12.29)考试说明:将前三大题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与考题一并上交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2.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3.构成曲式的最小结构单位是(乐段),4.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不稳定功能或用转调来终止,则是(开放性结构)。

5.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

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复乐段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

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

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

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起承转合原则起承转合原则也是由呼应原则衍生出来的,有时与三部性原则相综合:起、承、转、合这四个阶段,在结构上具有不同的功能: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承部——起部的重复或引伸,巩固起部陈述的内容;转部——引入新材料或展开起承部分所陈述的内容,与起承部分形成对比;合部——向起承部分的内容回归,有时有明显的再现因素,具有结束、总结的功能。

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答: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表现的特征有以下几点:(1)乐思材料较为单纯、统一、完整。

(2)调性与和声较单纯、明确,虽也可能包含离调或转调,但通常总是以一个主要调性确立为中心。

(3)结构较为规整、匀称2.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具有一定的布局格式,这个布局格式主要指的是什么?。

曲式分析试题【范本模板】

曲式分析试题【范本模板】

浙江省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多声部音乐领域包括______和复调。

2.比例分析法是指“对称性"分析法和______分析法.3.和声张力的强弱是指和声______的大小。

4.调性的本质在于对______的肯定.5。

当代音乐理论普遍认为,音乐“首先是时间和时间的划分组成的”,音乐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东西就是______.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中心对称”2。

主题的“特征”3。

织体 4.旋律 5.曲式三、划线题,将下列作品与作曲家连接起来(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魔鬼凯旋进行曲》斯特拉文斯基2。

《黄河颂》穆索尔斯基3.《侏儒》冼星海4。

《为什么》贝多芬5。

《第三交响曲》(“英雄”)舒曼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在主题形象分析中,概括性主题可分为哪三种?3.决定音色的因素有哪些?4。

“主题分析”和“曲式分析”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什么?5.关于节奏意义的三种不同认识是什么?五、论述题(本大题20分)为什么说和声是音乐分析者最熟悉最依赖的因素?浙江省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音乐作品的主题与作品的具体内容或作曲家的表现目的相关,因此,一部音乐作品的主题就具有______的唯一性。

2.比例分析法包括“对称性"分析法和______分析法。

3。

和声张力的强弱是指和声______的大小.4.节奏的密度是指单位时间里______个数的多少。

5.爵士乐、布鲁斯、______的结合,是格什温“交响爵士”的特点。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中心对称”2.音色4。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6.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7.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复乐段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

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

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

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三部性原则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

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

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

调性与和声的不稳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则体现为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为目标,避免主和弦或避免完全终止式,不在一个调性上作较长的停留,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

音乐学试题乐曲分析题

音乐学试题乐曲分析题

音乐学试题乐曲分析题本文将对一首乐曲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结构和风格特点。

一、介绍乐曲这首乐曲是来自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的《G小调小前奏曲》(Prelude in G Minor)。

该曲是巴赫在其《平均律钢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中的一部分,艺术上代表了德国巴洛克音乐的巅峰。

二、乐曲的结构《G小调小前奏曲》采用了ABA三段式结构。

下面分别对每一段进行分析:A段:这一段采用了单声部进行,音调较为宽广,通过连续的音符运动,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氛围。

巴赫运用了大量的音阶和琶音手法,使得旋律流畅而富有变化,展现出他卓越的技巧和对和声的精准把握。

B段:B段的音调变为G大调,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一段的旋律更加明快活跃,采用了大量的装饰音和跳跃音程,使得音乐具有了强烈的动感和活力。

与此同时,伴随和弦的丰富性也为乐曲增加了厚重的音色。

A段:在这一段中,乐曲回到了G小调,与开头的A段相呼应。

整个乐曲以同一旋律线进行,但在不同的调性中表达了不同的情感。

A段的回归使得整首曲子产生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结构,也给人以旋转木马般的循环感。

三、乐曲的风格特点1. 巴洛克风格巴赫是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具有复杂的和声结构、变化丰富的装饰音和强烈的对位法特点。

《G小调小前奏曲》里的琶音、音阶和装饰音等元素都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的体现。

2. 对位法对位法是指两个或多个声部之间以相同或相似的旋律进行交织,创造出具有丰富和谐效果的音乐。

《G小调小前奏曲》中的单声部进行就是一种对位法的形式,巴赫通过声部间的交错与组合,展现了他高超的对位技巧。

3. 艺术自由性巴赫的作品充满了艺术自由性,他运用了多样化的音符和和声手法,无拘无束地展示了他对音乐的掌控力。

《G小调小前奏曲》通过表现技巧和复杂的音符组合,使得乐曲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总结:通过对《G小调小前奏曲》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巴赫作品的独特魅力。

曲式分析试题及答案

曲式分析试题及答案

曲式分析试题及答案1. 请简述曲式分析中“二部曲式”的结构特点。

答案:二部曲式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称为A段,第二部分称为B段。

A段通常包含一个主题或主题群,B段则提供对比。

两个部分通常在调性上保持一致,但B段可以引入新的调性,形成调性对比。

2. 描述“三部曲式”的一般结构。

答案: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通常标记为A-B-A。

A部分是主题的陈述,B部分提供对比,并且经常引入新的调性。

A部分的再现通常回到原调,有时也会对主题进行变化。

3. 在“奏鸣曲式”中,哪些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答案:奏鸣曲式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包括:呈示部(Exposition)、发展部(Development)、再现部(Recapitulation)和尾声(Coda)。

呈示部中包含两个主题或主题群,发展部对这些主题进行发展和变化,再现部将主题带回原调,尾声则为整个作品提供结束。

4. 请列举“回旋曲式”的典型结构。

答案:回旋曲式的典型结构通常由一个主题(A)和多个插段(B、C等)交替出现组成。

结构可以表示为A-B-A-C-A等,其中A是主要主题,B、C等是插段,它们提供对比和变化。

5. 在曲式分析中,“主题”和“主题群”有何区别?答案:主题通常指一个单一的旋律或和声结构,它是音乐作品中的一个基本单元。

而主题群则是指一组相互关联的主题,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更大的音乐结构,如奏鸣曲式中的呈示部。

6. 简述“变奏曲式”的特点。

答案:变奏曲式的特点在于对一个基本主题进行一系列的变化,每个变奏都保留了原主题的某些特征,如旋律轮廓、节奏模式或和声结构,同时引入新的元素,如不同的和声、节奏或装饰音。

7. 在曲式分析中,“过渡”和“桥段”有何作用?答案:过渡通常用于连接两个不同的部分,如从A段到B段,它帮助平滑地过渡音乐材料。

桥段则用于连接两个调性不同的部分,它通过和声或旋律的过渡来实现调性的转换。

8. 描述“奏鸣曲式”中的“展开部”的作用。

答案:奏鸣曲式中的展开部是发展部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对呈示部中的主题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变化,通过各种作曲技巧,如模进、倒影、扩展、缩减等,创造出新的音乐材料和紧张感。

大学曲式分析试题及答案

大学曲式分析试题及答案

大学曲式分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曲式的分类?A. 单二部曲式B. 单三部曲式C. 复二部曲式D. 以上都是答案:D2. 曲式分析中,哪个术语表示乐曲的开始部分?A. 引子B. 尾声C. 过渡D. 再现答案:A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曲式的组成部分?A. 主题B. 副题C. 过渡D. 伴奏答案:D4. 曲式分析中,哪个术语表示乐曲的结束部分?A. 尾声B. 再现C. 过渡D. 引子答案:A5. 以下哪个术语表示乐曲中的对比部分?A. 副题B. 过渡C. 再现D. 引子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曲式分析中,______是指乐曲的主体部分,通常包含主题和副题。

答案:主题群2. 在复三部曲式中,______是指连接两个主题群的部分。

答案:过渡3. 曲式分析中,______是指乐曲中的重复部分,通常在乐曲的开始和结束处出现。

答案:再现4. 曲式分析中,______是指乐曲中的对比主题,通常与主题形成对比。

答案:副题5. 在曲式分析中,______是指乐曲的结尾部分,通常对前面的音乐材料进行总结。

答案:尾声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曲式分析中主题与副题的关系。

答案:在曲式分析中,主题是乐曲的起始部分,通常具有明确的旋律和节奏特征,而副题则是与主题形成对比的部分,它在旋律、节奏或和声上与主题有明显的差异。

主题和副题共同构成了乐曲的基本结构,通过它们的对比和变化,乐曲得以展开和发展。

2. 描述曲式分析中过渡的作用。

答案:过渡在曲式分析中起着连接和过渡的作用,它通常出现在主题和副题之间,或者在乐曲的不同部分之间。

过渡的作用是平滑地引导听众从一个音乐段落过渡到另一个段落,同时也为乐曲的发展和变化提供动力。

过渡部分可以是旋律的延伸,也可以是和声的转换,或者是节奏的变化,其目的是增强乐曲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四、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 选取一首古典音乐作品,分析其曲式结构,并说明各个部分的功能和特点。

曲式分析答题模板

曲式分析答题模板

曲式分析答题模板一、曲式的基本信息。

1. 曲名:2. 作曲者:3. 曲式类型:4. 曲调:5. 调性:6. 速度:7. 节奏型态:二、曲式的结构分析。

1. 前奏部分:描述前奏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如是否引入主题动机、是否预示曲子的基本风格、是否为曲子的整体氛围做铺垫等。

2. 主题部分:分析主题部分的旋律特点、和声特点、节奏特点,以及主题的表现形式和发展。

3. 发展部分:描述发展部分如何对主题进行变化和发展,是否出现了新的音乐材料,以及发展部分的音乐形式和结构。

4. 再现部分:分析再现部分是否完整呈现了主题部分的内容,是否进行了变奏处理,以及再现部分和主题部分的关系。

5. 尾声部分:描述尾声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如是否对整个曲子做了总结,是否有特别的结束方式等。

三、曲式的风格分析。

1. 曲子的情感色彩:分析曲子所表现的情感,如欢快、悲伤、激昂等,以及情感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2. 曲子的音乐语言:描述曲子的音乐语言特点,如旋律的特点、和声的特点、节奏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为曲子的风格服务。

3. 曲子的表现手法:分析曲子的表现手法,如对比、重复、变奏、发展等手法的运用,以及这些手法如何为曲子的整体效果服务。

四、曲式的演奏技巧分析。

1. 对于演奏者的要求:描述演奏这首曲子所需要的技巧和能力,如对于技巧的要求、对于表现力的要求等。

2. 演奏技巧的难点:分析演奏这首曲子时可能遇到的难点和技术上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难点。

五、曲式的历史背景分析。

1. 作曲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简要介绍作曲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这首曲子在作曲者的创作生涯中的地位和意义。

2. 曲式的时代特点:分析这首曲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音乐风格,以及这首曲子在当时的音乐环境中的地位和影响。

六、曲式的评价。

1. 音乐性评价:对这首曲子的音乐性进行评价,包括旋律的美感、和声的丰富性、节奏的生动性等。

2. 表现力评价:对这首曲子的表现力进行评价,包括情感的表达、音乐语言的表现、演奏技巧的要求等。

曲式分析试题及答案

曲式分析试题及答案

曲式分析试题及答案1. 请分析以下乐段的曲式结构,并说明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 乐段A:______- 乐段B:______- 过渡段:______- 乐段C:______2. 描述古典奏鸣曲式的结构,并解释其主要组成部分。

- 呈示部:______- 发展部:______- 再现部:______- 尾声:______3. 请解释什么是主题和副题,并给出一个例子。

- 主题:______- 副题:______- 例子:______4. 简述二部曲式和三部曲式的区别。

- 二部曲式:______- 三部曲式:______5. 描述变奏曲式的特点,并给出一个变奏曲的例子。

- 变奏曲式特点:______- 变奏曲例子:______答案1. 乐段A:主题陈述,呈现主要旋律和和声结构。

- 乐段B:对比主题,与A段形成对比,增加音乐的丰富性。

- 过渡段:连接A段和B段,为B段的进入做准备。

- 乐段C:主题再现,通常以变化的形式出现,加强主题印象。

2. 呈示部:展示主题和副题,建立作品的基本框架。

- 发展部:对呈示部的主题和副题进行变化和发展,增加作品的深度。

- 再现部:主题和副题的再次出现,通常在调性上有所变化,以增强作品的统一性。

- 尾声:结束作品,有时包含对主题和副题的总结。

3. 主题:作品的主要旋律,通常在呈示部中首次出现。

- 副题:与主题形成对比的旋律,通常在呈示部中紧随主题之后出现。

- 例子: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中,主题是A小调的和弦,副题是C大调的旋律。

4. 二部曲式:由两个对比的部分组成,通常为A-B结构。

- 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通常为A-B-A结构,中间部分B可以是新的主题,也可以是对A部分的对比。

5. 变奏曲式特点:在主题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变奏,每个变奏都保持主题的基本特征,但通过不同的和声、节奏或旋律变化来展现。

- 变奏曲例子:巴赫的《平均律键盘曲集》中的许多作品,如C大调前奏曲和赋格曲,就是典型的变奏曲式。

二分析谱例2,完成下列试题(本大题1.画出曲式结构图(20分

二分析谱例2,完成下列试题(本大题1.画出曲式结构图(20分

二分析谱例2,完成下列试题(本大题1.画出曲式结构
图(20分
分析下面谱例。

要求:
(1)判断调式调性。

(3分)
(2)写出曲式结构名称。

(3分)
(3)画出曲式结构图式。

(6分)
(4)写出第9~10小节与第11~12小节之间的关系。

(3分)答案:
(1)C自然大调。

(2)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4)9~10小节与11~12小节为模进关系。

解析:
第一问提问调式调性。

1~6小节为C自然大调,11~15小节第一拍为G自然大调,结尾部分为C自然大调。

第二问要求画出曲式结构图。

第三问要求写出整体结构名称,这是一个不严格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第四问就1~4小节和5~8小节的旋律发展手法进行提问。

通过观察谱例可以得出,1~2小节的第一拍与4~5小节的第一拍是完全一致的,而后半部分进行了节奏、旋律的细微调整,听感觉效果基本类似,由此判断,这里运用了同头换尾的旋律发展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多声部音乐领域包括______和复调。

2.比例分析法是指“对称性”分析法和______分析法。

3.和声张力的强弱是指和声______的大小。

4.调性的本质在于对______的肯定。

5.当代音乐理论普遍认为,音乐“首先是时间和时间的划分组成的”,音乐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东西就是______。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中心对称”2.主题的“特征”3.织体4.旋律5.曲式三、划线题,将下列作品与作曲家连接起来(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魔鬼凯旋进行曲》斯特拉文斯基2.《黄河颂》穆索尔斯基3.《侏儒》冼星海4.《为什么》贝多芬5.《第三交响曲》(“英雄”)舒曼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在主题形象分析中,概括性主题可分为哪三种?3.决定音色的因素有哪些?4.“主题分析”和“曲式分析”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什么?5.关于节奏意义的三种不同认识是什么?五、论述题(本大题20分)为什么说和声是音乐分析者最熟悉最依赖的因素?浙江省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音乐作品的主题与作品的具体内容或作曲家的表现目的相关,因此,一部音乐作品的主题就具有______的唯一性。

2.比例分析法包括“对称性”分析法和______分析法。

3.和声张力的强弱是指和声______的大小。

4.节奏的密度是指单位时间里______个数的多少。

5.爵士乐、布鲁斯、______的结合,是格什温“交响爵士”的特点。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中心对称”2.音色 4.旋律 5.和声材料三、划线题,将下列作品与作曲家连接起来(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月满楼台》格里格2.《培尔金特》德彪西3.《侏儒》舒曼4.《为什么》穆索尔斯基5.《芬兰颂》西贝柳斯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俄国作曲家拉赫曼玛尼诺夫的作品有何特点?2.在主题形象分析中,概括性主题可分为哪三种?3.18世纪典型回旋曲式与19世纪回旋曲式的区别是什么?请用图式表示出来。

4.考察一部音乐作品是否具有中心对称的性质,先决条件是什么?5.音响分析实际上是关于什么的分析?五、论述题(本大题20分)请简述调性的本质。

浙江省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和声材料2.复调音乐3.节奏密度4.歌舞性主题 5音乐主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6.曲式内部的结构性质,是指作品特定长度、__________种类、和声——__________布局等方面的总和。

7.和声张力是指和声__________的大小。

8.标题性主题可以分为__________性主题、__________性主题和标题联想性主题。

9.形象分析强调以音乐作品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及创作背景因素等音乐事实为依据。

10.奏鸣曲式的基本结构由呈示部、__________部和__________组成。

11.旋律骨架是隐伏在旋律之中的结构性支干,常由旋律中的某些重要__________构成。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__________主题的特点是它常在节奏、音高、句法或结构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

( )A.律动性B.抽象性C.限定性D.综合性13.波尔卡舞曲音型的主要特点是重音在( )A.弱节奏上B.第一拍上C.第三拍上D.强节奏上14.节奏在轻重规律作用下的周期性循环就产生了( )A.节奏型B.节拍C.音值D.音高15.音乐符号是作曲家用来记录要表达音乐内容的符号,演奏家依据__________来演奏。

( )A.音乐传播B.音乐表演C.音乐总谱D.音乐制作16.旋律音程是体现旋律音高内涵的( )A.最大单位B.最小单位C.音数单位D.半音单位17.综合性三段曲式可以用下列哪个图式表示( )A.A+B+CB.A+A′+AC.A+B+B′D.A+(A′B)+A18.最早产生的音乐表现要素是( )A.旋律B.节奏C.调式D.和声19.肖邦被人们称为“钢琴诗人”,他的国籍是( )A.奥地利B.法国C.波兰D.俄罗斯20.三部曲式所运用的曲式结构原则是( )A.变奏原则B.回旋原则C.三部性原则D.呼应原则21.音乐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调性,即旋律调性与( )A.泛调性B.和声调性C.多调性D.主音调性四、连线题(将下列作品与作曲家用直线连接起来。

本大题共10分)22.格什温《梦幻曲》23.德彪西《为两架钢琴和打击乐所写的音乐》24.冼星海《图画展览会》25.圣·桑《蓝色狂想曲》26.格里格《第六(田园)交响曲》27.贝多芬《苏尔维格之歌》28.拉威尔《动物狂欢节》29.穆索尔斯基《包列罗舞曲》30.巴托克《水中倒影》31.舒曼《黄河颂》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2.和声节奏。

33.复调织体。

34.曲式与调性结构的相互关系。

35.决定音色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哪三个方面?六、论述题(本大题20分)36.请结合自己聆听、分析音乐的经历,依据下列命题展开论述。

音乐节奏分析之理解浙江省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旋律2.旋律音程3.顺分节奏4.曲式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和声的功能主要指调性中和弦的( )A.强弱与否B.疏密与否C.稳定与否D.大小与否2.贝多芬被人们称为乐圣,他的国籍是( )A.英国B.法国C.俄国D.德国3.18世纪之前复调音乐中的主题指( )A.赋格曲某声部B.交响曲某声部C.歌曲某音符D.音诗某音调4.理解音乐形象除注重创作背景外,重要的音乐事实还包括( )A.总谱与理论B.总谱与指挥C.总谱与演员D.总谱与音响5.概括性主题常概括地表达抽象的情绪,其主题形象可具有( )A.客观描写性B.歌唱性C.和声化D.简练化6.曲式图中的英文字母可表示主题材料的类型及其异同,相同的的字母表示( )A.材料相同B.材料相似C.乐句D.乐段7.用[A]+Trio+[A]图式表示的曲式结构是( )A.用三声中部的三部曲式B.用展开部的三部曲式C.变奏曲式D.回旋曲式8.古典奏鸣曲第一乐章常用的曲式结构是( )A.回旋奏鸣曲式B.奏鸣曲式C.奏鸣回旋曲式D.回旋曲式9.着重从音乐作品的音色、力度和织体三个方面的音乐分析方法是( )A.和声分析B.音响分析C.主题分析D.比例分析10.传统音乐作品调性布局的规律是( )A.T-S-D-TB.T-D-S-TC.S-T-S-DD.T-S-T-D三连线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将下列作品与作曲家用直线连接起李焕之《大地之歌》德彪西《为两架钢琴和打击乐所写的音乐》拉威尔《梦幻曲》格里格《六月·船歌》格什温《(月光)钢琴奏鸣曲》贝多芬《蓝色狂想曲》柴科夫斯基《苏尔维格之歌》舒曼《包列罗舞曲》巴托克《亚麻色头发的姑娘》马勒《春节序曲》四、旋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从调式调性、发展手法、结构特征等方面分析下列旋律。

瑶族舞曲刘铁山、矛沅曲五、综合分析题(本大题25分)分析下列音乐作品画出曲式图,并从主题、材料、曲式结构以及个性特征等方面写出分析报告。

泪洪Lento舒伯特六、论述题(本大题20分)请结合自己学习音乐的经历,依据下列命题展开论述。

谈音乐分析与音乐教学的关系。

浙江省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音乐主题2.旋律音型3.节奏密度4.和声张力5.曲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6.形象分析强调以音乐作品的_________、_________及创作背景因素等音乐事实为依据。

7.歌舞性主题是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两种特点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8.标题性主题可以分为_________性主题、_________性主题和标题联想性主题。

9.奏鸣曲式的基本结构由呈示部、_________部和_________组成。

10.曲式内部的结构性质,是指作品特定长度、材料种类、_________及调性布局等方面的总和。

11.旋律骨架是隐伏在旋律之中的_________性支干,常由旋律中的某些重要发音点构成。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作曲家用音乐符号记录下要表达的音乐内容,记录下的内容叫做()A.音乐传播B.音乐表演C.音乐总谱D.音乐制作13.律动性主题的特点是它常在节奏、音高、句法或结构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A.规律性B.抽象性C.限定性D.综合性14.节奏在轻重规律作用下的周期性循环就产生了()A.节奏型B.节拍C.音值D.音高15.加沃特舞曲音型的主要特点是从小节的第()A.一拍起B.二拍起C.四拍起D.三拍起16.传统和声中运用最普遍的和弦是()A.正三和弦B.小七和弦C.副三和弦D.大七和弦17.对比性三段曲式可以用下列哪个图式表示?()A.A+B+CB.A+A1+AC.A+B+B1D.A+B+A18.最早产生的音乐表现要素是()A.旋律B.节奏C.调式D.和声19.李斯特被人们称为“钢琴之王”,他的国籍是()A.中国B.匈牙利C.波兰D.俄罗斯20.二部曲式所运用的曲式结构原则是()A.变奏原则B.回旋原则C.三部性原则D.呼应原则21.传统音乐作品调性布局的规律是()A.T-S-D-TB.T-D-S-TC.S-T-S-DD.T-S-T-D四、连线题(将下列作品与作曲家用直线连接起来。

本大题共10分)22.格里格《蓝色狂想曲》23.拉威尔《动物狂欢节》24.施光南《第五(命运)交响曲》25.柴科夫斯基《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26.德彪西《苏尔维格之歌》27.格什温《打起手鼓唱起歌》28.德沃夏克《六月·船歌》29.贝多芬《大海》30.圣·桑《黄河颂》31.冼星海《包列罗舞曲》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2.和声的功能与色彩及其相互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