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族元素知识点总结说课材料
高中化学氧族知识总结专题辅导
煌敦市安放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化学氧族知识总结张振春1. 氧族元素(1)原子结构的异同相同点: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个不同点: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2)元素性质的异同相同点:最低化合价为-2价,正价为+4、+6价(氧元素除外)。
不同点: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获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依次增强。
(3)单质性质的异同相同点:单质均可作氧化剂,每个原子可获得2个电子。
均有同素异形体。
不同点:单质颜色不同,密度依次增大,熔、沸点依次升高。
单质与H 2化合依次变难;单质氧化性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增强。
2.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3. 硫和硫的化合物反规律 硫元素价态变化规律(只具有还原性) (即具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性) (只有氧化性)(1)邻价变化规律最低价态的硫遇弱(或不足量)氧化剂时,一般被氧化到相邻价态即单质硫。
如:最高价态的硫遇还原剂反,一般转化为+4价的硫的化合物。
如 中间价态的4+S S 、,也存在邻位转化规律: (2)价态归中规律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时,只要两种价态之间存在一种化合价,则反后必转化为中间价态的物质。
如:而S H 2与S 、S 与22SO SO 、与42SO H 之间不发生反,因双方价态之间不存在中间价态,因此2SO 虽具有还原性,但可用浓42SO H 干燥。
(3)跳位规律若含-2价硫的物质遇强氧化剂(足量时),-2价的硫可跳跃到+4价,甚至+6价,发生跳位转化。
如:22O S H +(足量)→2SO22Cl S H +(足量)422SO H O H →+同理,浓42SO H 遇强还原剂时可发生跳位转化 如:42SO H (浓)2)(-→+S Zn 足 42SO H (浓)0)(S Zn →+不足。
第一节 氧族元素
第一节氧族元素第一节氧族元素第一节氧族元素一、考点:1.以硫元素为代表,了解氧族元素的单质、氢化物及其氧化物的重要性质;理解氧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2.了解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意义;3.掌握工业上接触法制硫酸的反应原理及有关的多步反应的计算;4.了解硫酸的性质、用途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了解几种常见的硫酸盐。
5.掌握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知识结构:1.氧族元素原子结构、单质性质元素名称和符号氧(O)硫(S)硒(Se)碲(Te)原子原子序数8163452结构示意图电子式·∶·∶·∶·∶主要化合价-2-2,+4,+6 -2,+4,+6 -2,+4,+6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6个电子不同点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依次增大原子半径物理性质颜色和状态无色无味气体淡黄固体灰色固体银白色固体密度熔点(℃)沸点(℃)水、有机溶济溶解度化学反与金属反应易与金属反应易与金属反应反应较难多数不反应与非金属反应易与H2、C、P、S等反应能与H2、C、O2反应反应难一般不反应与化合物应能与许多物质反应能与氧化性酸、强碱反应反应少反应很少一、硫1、游离态——自然界存在于火山喷口、地壳岩层。
人类在远古时代发现并使用硫。
存在化合态——存在形式有:FeS2(非盐)、CuFeS2(复盐)、石膏、芒硝、煤和石油中含少量硫——污染大气物主要。
氧元素的知识点总结
氧元素的知识点总结氧元素的性质1. 物理性质氧元素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它具有一种单原子形式,称为分子氧,化学式为O2。
分子氧是常温常压下的一种双原子气体,密度为1.429 g/L。
在极低温度下(-183℃)可以冷凝为液态氧,颜色为蓝色。
2. 化学性质氧元素是一种高度电负性的元素,它与大多数元素都能发生化学反应。
它是一个强氧化剂,可以与许多其他元素和化合物反应,产生氧化物。
例如,与氫反应会产生水;与碳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
氧元素的离子化学与分子化学在化学中,氧元素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氧分子(O2)和氧离子(O2-)。
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形成的双原子分子,是氧气的主要组成部分;氧离子则是氧的负离子形式,通常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氧化物。
氧分子和氧离子的存在形式决定了氧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性。
例如,氧气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与许多其他物质反应;而氧离子在金属氧化物中则能够表现出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晶格的特性。
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非常广泛。
例如,氧与氢反应形成水(H2O),与碳反应形成二氧化碳(CO2),与氮反应形成氮氧化物(NOx)等。
此外,氧元素还能形成氧化物,例如铁氧化物(Fe2O3)、铜氧化物(CuO)等。
这些氧化物在工业和冶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氧元素的分布氧在地壳中的含量非常丰富,约占地壳质量的46.6%,主要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其中,二氧化硅(SiO2)是最常见的氧化物,它是许多岩石和矿物的主要成分。
氧元素也广泛存在于水、大气和生物体中。
氧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氧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呼吸作用中。
在呼吸过程中,生物体通过呼吸道将氧气吸入体内,然后通过血液输送到各个组织和细胞中,参与细胞呼吸过程并产生能量。
氧气还参与体内的免疫过程,帮助细胞杀灭病原体和修复受损组织。
此外,氧气还用于合成细胞中的许多生物大分子,如脂肪、糖类等。
制备氧元素的方法1. 通过分解过氧化物:将过氧化钠(Na2O2)或过氧化铅(PbO2)加热,即可释放出氧气。
氧族元素知识点总结
2H 2O 2===2H 2O+O 2 ↑MnO 2氧族元素1.复习重点1.氧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2.硫单质、臭氧、过氧化氢、硫化氢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重点是硫的化学性质及氧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难点聚焦(一)、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 氧(O )硫(S ) 硒(Se ) 碲(Te )核电荷数 8 16 34 52 最外层电子数 6 6 6 6 电子层数 2 345化合价 -2-2,+4,+6-2,+4,+6-2,+4,+6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与H 2化合难易 点燃剧烈反应加热时化合较高温度时化合不直接化合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氧化物化学式 —— SO 2 SO 3 SeO 2 SeO 3 TeO 2 TeO 3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 ——H 2SO 3 H 2SO 4H 2SeO 3 H 2SeO 4H 2TeO 3 H 2TeO 4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 逐渐减弱 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2.1臭氧和过氧化氢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大气中臭氧层是人类的保护伞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可作氧化剂、漂白剂。
归纳知识体系。
2.1.1.与氧气有关的反应 (1)有氧气参加的反应方程式 ① 与绝大多数金属单质作用4Na+O 2=2Na 2O②与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作用③与非还原性化合物作用2NO+O2=2NO24FeS2+11O22Fe2O2+8SO2④与有机物作用⑤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变质的物质a.氢硫酸或可溶性硫化物:2H2S+O2=2S↓+2H2Ob.亚硫酸及其可溶性盐2H2SO3+O2=2H2SO4,2Na2SO3+O2=2Na2SO4c.亚铁盐、氢氧化亚铁4Fe(OH)2+O2+2H2O=4Fe(OH)3d.苯酚e.氢碘酸及其可溶性碘化物4HI+O2=2H2O+2I2⑥吸氧腐蚀(如:铁生锈)负极:2Fe—4e—=2Fe2+正极:O2+4e—+2H2O=4OH— 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2Fe(OH)3=Fe2O3+3H2O(2)生成氧气的反应方程式2.2 氧气和臭氧的比较物质名称臭氧氧气物理性质通常状态气态气态气味有刺激性臭味无味熔点/℃约—251 约—218沸点/℃约—112 约—183颜色气态呈浅蓝色,液态呈深蓝色,固态呈紫黑色气态无色,液态呈浅蓝色,固态仍呈浅蓝色标况密度g/L 2.143 1.429溶解度mL/L 494 30.8主要化学性质氧化性极强,可氧化Ag、Hg等氧化性强,但难氧化Ag、Hg等主要用途漂白、消毒;地球上生物的天然保护伞;刺激中枢神经,加速血液循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自然存在90%存在于距地面15km—50km的大气平流层中主要存在于空气中,空气中O2占的体积分数约为20%相互转化2.3. 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2.4 硫元素的化学反应(1)硫单质的反应④S+Hg=HgS⑥S+2Ag=Ag2S⑦3S+6KOH=2K2S+K2SO3+3H2O⑩S+6HNO3(浓)=H2SO4+6NO2↑+2H2O(2)H2S的反应①H2S H2+S↓②③H2S+X2=2HX+S↓(X2是指卤素单质,即Cl2,Br2,I2)④H2S+Pb(Ac)2=PbS↓+2HAc⑤H2S+CuSO4=CuS↓+H2SO4⑦FeS+2HCl=FeCl2+H2S↑(H2S的实验室制法)一、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硫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见上图)注意:1、氧化性酸与酸的氧化性的区别酸根部分易得电子——有氧化性——氧化性酸酸的氧化性应包括H+的氧化性(酸所共有的)与酸根的氧化性(氧化性酸的特点)两种类型2、根据氯气、硫等非金属单质性质的学习,掌握非金属单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分析:反应;与金属的反应;与氧气的反应;与非金属的反应;与水的反应;与氧化物的反应;与碱的反应;与酸的反应;与盐的反应;(与有机物反应)等。
氧元素化学知识点总结
氧元素化学知识点总结氧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第8号元素,原子序数为8,原子量为15.9994。
氧元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占地壳中的总质量的约46.6%,是地球上第一丰度的元素,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
1. 氧元素的基本性质氧元素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密度为1.429 g/L,沸点为-183°C,熔点为-218.79°C。
它在常温下是一种双原子分子氧气(O2),并且在地球大气中占比约为21%。
2. 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元素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它可以和大多数元素形成化合物,其中最常见的是水(H2O)和二氧化碳(CO2)。
水是生命活动以及地球上广泛应用的一种化合物,二氧化碳则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
3. 氧元素的氧化性氧元素是一种强氧化剂,它能够和大多数元素形成氧化物,例如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等。
氧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大多数氧化反应都伴随着释放热量、火焰等现象。
4. 氧元素的生物化学作用氧元素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细胞呼吸的必需气体,参与了生物体内能量合成的过程。
在人类医学上,氧气能够被用于治疗缺氧相关的疾病,比如高原反应、窒息等。
5. 氧元素的工业应用氧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气体,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医药、环保等领域,如氧气可以作为火焰燃烧的氧化剂,用于金属加工、焊接等工艺;同时也可以制备工业氮气、氢气等气体。
6. 氧元素的环境影响氧元素在大气中的含量和分布对地球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由于工业活动、人类生活以及交通运输等原因,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导致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加剧了环境问题。
7. 氧元素的制备氧气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其中最常见的是通过气化矿物质、水解过氧化氢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电解水、加热含氧化金属等方法来制备氧气。
总之,氧元素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在生物、环境、工业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氧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化合物、生物作用、工业应用、环境影响等知识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化学知识、保护环境、促进工业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13章氧族元素讲解
氧族元素
13-1 氧及其化合物 13-2 硫及其化合物 13-3 硒、碲及其化合物
13-1 氧族元素概述
(1) 氧族元素: 氧O 硫S 硒Se 碲Te 钋Po
(2) 价电子层结构:
ns2np4
(3) 单质性质: (4) 存在:
典型非金属 单质或矿物
准金属 放射性金属
共生于重金 属硫化物中
在溶液中,氧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都显示出一定 的氧化性,其的标准电极电势如下:
O2 + 4 H+ + 4 e- —— 2 H2O EAθ=1.229 V O2 + 2 H2O + 4 e- —— 4 OH- EBθ=0.401 V
由标准电极电势可见,氧在酸性溶液中的氧化性比在 碱性溶液中的氧化性强得多。
(二)难点
1 硫的含氧化合物的杂化方式、空间构型以及离域Π键的应 用。
2 含氧酸的类型与结构(普通含氧酸、过氧酸、连酸、硫代 酸、同多酸等)。
3 过氧链转移反应。
(6) 氧族元素的电势图
EA / V
O3 2.07 O2 + H2O
1.23 O2 0.68 H2O2 1.78 H2O
S2O82- 2.01 SO42- 0.22 S2O62- 0.57 H2SO3 0.17
H2SO3
0.51
S2O62- 0.08
S2O32-
0.50 S
0.14 S2-
0.45
EB / V
O3 1.24 O2+OH- -0.08
O2 -0.56 O2- -0.41 HO2- - 0.87 OH-
-0.66 S2O82- 2.00 SO42- -0.93SO32--0.57S2O32--0.41 S 0.87 S2-
高三化学 氧族元素 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三化学 氧族元素 知识精讲 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氧族元素二. 重点、难点:1. 运用已学元素周期律的理论知识,复习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2. 以硫的阶梯式价态变化为主线,复习不同价态的硫具有的性质,引出其单值及多种化合物的相关知识,重点是二氧化硫和硫酸。
三. 具体内容:(一)氧族元素(O 、S 、Se 、Te ) 1. 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① 氧族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都为6个电子,均为典型非金属元素(钋Po 除外) ② 最高正价为+6,负价为2- ③ 均可形成气态氢化物H 2R④ 最高价氧化物(RO 3)对应水化物均为H 2RO 4,其水溶液呈酸性(氧O 除外) (2)递变性① 周期表中从上到下O→S→Se→Te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减弱② O→S→Se→Te ,与H 2化合能力逐渐减弱,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即稳定性H 2O >H 2S >H 2Se >H 2Te③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酸性逐渐减弱。
(二)氧气(O 2)1. 分子组成和结构: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通过非极性共价键结合成非极性分子;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2. 物理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嗅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微溶于水、沸点-183℃、熔点218-℃。
3. 化学性质:具有强的氧化性 (1)与金属发生反应:2222O Na O Na 点燃+MgO O Mg 222点燃+3Fe+2O 2(纯)点燃Fe 3O 4 (2)与非金属发生反应:2H 2+O 2点燃2H 2ON 2+O 2点燃2NOS +O 2点燃SO 22H2S+3O2点燃2SO2+2H2O4FeS2+11O2点燃2Fe2O3+8SO24. 制法:2KMnO4∆K2MnO4+MnO2+O2↑工业制法:从液化空气中分离出O2(蒸馏原理)5. 用途:液氧为高能燃料,制炸药、制氧炔焰焊接或切割金属,医疗等方面都有重要用途。
氧族元素总结知识点
氧族元素总结知识点1. 氧(O)氧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占地壳中质量份额的约50%。
氧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化学性质活泼,常以O2的分子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氧气对于维持生物体的呼吸和燃烧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氧还是许多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水(H2O)和二氧化碳(CO2)等。
2. 硫(S)硫是一种黄色固体,常见的形式有硫磺和硫化物。
硫在化学工业中应用广泛,用于合成硫酸、硫酸铅和硫酸铵等。
此外,硫还是生物体中的重要营养元素,存在于氨基酸和维生素中。
硫还具有发光性质,可以发出明亮的蓝色光。
3. 硒(Se)硒是一种银白色的非金属元素,具有半导体性质。
硒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硒还可以为某些蛋白质提供稳定的构象,参与脂类代谢和抗氧化过程。
4. 钋(Po)钋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具有非常高的毒性。
钋具有多种同位素,其中210Po是最稳定的同位素,半衰期约138.376天。
由于其高毒性和放射性,钋几乎没有任何实际应用价值,但它的同位素被用于天体物理学和核物理学中。
5. 波锗(Lv)波锗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超重元素,目前尚未发现它的天然同位素。
波锗是一种高度放射性的元素,对人类和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
由于波锗的产生和检测非常困难,目前对其性质和应用还知之甚少。
氧族元素的基本性质氧族元素的化学性质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它们在原子结构和化学反应中有许多共同点。
1. 原子结构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均为外层电子数为6个,因此它们具有相似的原子半径和化学性质。
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外层电子分布情况类似,呈现出较高的相似性。
2. 化学性质氧族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共价性和氧化性。
它们倾向于与其他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如水(H2O)、硫化氢(H2S)等。
此外,这些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往往以-2的化合价存在,如氧气中的氧原子以-2价存在,硫的主要氧化态为-2。
这一特点在它们形成化合物时也表现出来,如二氧化硫(SO2)和硫化钙(CaS)等。
氧族元素复习总结课
氧族元素复习课●教学目标1.掌握氧族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用途及对空气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3.掌握浓硫酸的化学特性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4.通过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5.通过针对练习,训练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6.进一步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1.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2.归纳总结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归纳总结、练习巩固●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讲述]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包括的物质较多,性质也较复杂,而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为此,建议从三个方面去把握:(1)单质、化合物的相互关系;(2)元素价态与性质的关系;(3)是否具有特殊性。
每一种物质要往类上归纳,掌握其通性,同时还要注意它所处的价态,掌握其氧化性和还原性,另外考虑物质有无特殊性。
[板书]一、知识点及规律(投影展示)1.氧族元素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氧化剂:HNO 3、浓H 2SO 4 KMnO 4、O 2、Cl 2、Br 2、I 2等2.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规律[学生小结]H 2S 及-2价硫化物中,硫的价态最低,硫元素只具还原性,浓硫酸中,硫的价态最高,硫元素只具氧化性,而单质硫、二氧化硫、亚硫酸、亚硫酸盐中的硫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3.H 2S 和S 2-有较强的还原性,应掌握以下规律:[说明]O 2、Cl 2因条件不同,位置可能有变化。
[举例]如H 2S+I 2====S ↓+2HI 2H 2O+2F 2====O 2+4HF显然,上述关系式中,S 2-应具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
[学生小结并投影板书]S 2- S ↓[说明]S 2-被氧化时,常产生单质硫的浅黄色沉淀,这是实验中的重要现象,依此可推断。
高一化学氧族元素知识精讲
高一化学氧族元素【本讲主要内容】氧族元素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学习氧族元素的相似性与递变性【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一. 氧族元素的相似性与递变性氧族元素包括氧(O)、硫(S)、硒(Se)、碲(Te)、钋(Po)等几种元素。
次逐渐减弱,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
物理性质(单质)颜色:由无色、淡黄、浅灰至呈银白色;熔点、沸点:随核电荷数增大逐渐升高;密度:随核电荷数增大逐渐增大;导电性:随核电荷数增大逐渐增强。
化学性质的递变氢化物的生成条件、反应剧烈程度及氢化物的稳定性−−−−−−−−−−−−−→−TeSeSO与氢化合逐渐困难(Te不直接化合);反应剧烈程度逐渐减弱;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单质氧化性−−−−−−−−−−−−−→−TeSeSO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
二. 相似比较比较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能辨别相似知识间的细微差别,有助于更深刻地掌握知识。
1. 硫的氧化性比氯弱的实验事实(1)硫与铁、铜等变价金属反应时,只能将这些金属氧化成低价态:Fe+S FeS 2Cu+S Cu2S而氯气与铁、铜等变价金属反应时,可将其氧化成高价态:2Fe+3Cl2点燃=====2FeCl3 Cu+Cl2点燃=====CuCl2(2)硫必须加热成蒸气才能与氢气化合:S+H2H2S而Cl2与H2见光或点燃即可剧烈化合,且产物氯化氢比硫化氢要稳定得多。
H2+Cl22HCl(3)氯气和氢硫酸反应,置换出S:Cl2+H2S====2HCl+S↓(溶液酸性将增强)(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 4>H 2SO 4 2. 氧族与卤族比较 (1)相似性 ① 物理性质状态:由气态到固态;颜色:由浅到深;熔、沸点:由低到高。
② 化学性质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较多(卤族7个,氧族6个),均为活泼的非金属。
具有负价和正价。
具有类似的性质。
如:Br -、I -、S 2-4010S ,S ,Cl ,Cl ++Cl 67S ,Cl ++↓↓↓只有还原性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只有氧化性 (2)递变性根据氧族与卤族核电荷数,按相同电子层排布,找出它们的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不难看出它们处于相邻位置,每一横行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减小,所以原子得电子能力增强。
氧族元素
氧族元素主讲:黄冈中学高级教师傅全安一、复习策略(一)复习要点阐述1、本专题知识内在联系(二)要点复习的策略及技巧1、氧族元素(1)氧族元素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氧族元素在性质上有哪些相似性和差异性?a.相似性:①氧族元素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故本族元素的最低负价为-2价。
气态氢化物通式为H2R。
②本族元素(氧除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通式为:H2RO4。
③本族元素氧、硫、硒均能形成同素异形体。
O2和O3S有多种同素异形体:S2、S4、S6和S8S8结构为:Se至少有6种同素异形体。
练1、32g S单质中含有S—S键个数为多少?8答:6.02×1023④氧和硫在形成化合物时的相似性(a)氧能形成过氧化物:HO2Na2O2;硫也能形成结构类似的过硫过物:H2S2Na2S22(b)氧和硫在自然界均有游离态的单质。
(c)氧和硫均能和绝大多数的金属反应。
b.递变性①从氧到碲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其非金属性愈来愈弱,金属性愈来愈强。
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也愈来愈弱。
②从氧到碲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其单质由气态到固态,其单质颜色逐渐由无色、黄色、灰色到银白色。
其单质熔沸点逐渐增大。
③随着核电荷的增大,从硫到碲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
(3)氧族元素性质比较(4)硫的性质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在自然界既有以游离态存在,又有以化合态存在。
(5)臭氧的性质①物理性质:在常温、常压下,臭氧是一种有鱼腥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它的密度比氧气大。
O 3主要集中在平流层(距地表面18km 处) ②化学性质 极强的氧化性;a .O 3+2KI +H 2O=2KOH +I 2+O 2 (O 3也能使淀粉KI 溶液变蓝) PbS +O 3=PbSO 4+O 2 2Ag +2O 3=Ag 2O +2O 2练2、在2KI +H 2O +O 3=I 2+2KOH +O 2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
高一化学氧族元素知识精讲
高一化学氧族元素【本讲主要内容】氧族元素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学习氧族元素的相似性与递变性【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一. 氧族元素的相似性与递变性氧族元素包括氧(O)、硫(S)、硒(Se)、碲(Te)、钋(Po)等几种元素。
二. 相似比较比较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能辨别相似知识间的细微差别,有助于更深刻地掌握知识。
1. 硫的氧化性比氯弱的实验事实(1)硫与铁、铜等变价金属反应时,只能将这些金属氧化成低价态:Fe+S FeS 2Cu+S Cu 2S而氯气与铁、铜等变价金属反应时,可将其氧化成高价态: 2Fe+3Cl 2点燃=====2FeCl 3 Cu +Cl 2点燃=====CuCl 2 (2)硫必须加热成蒸气才能与氢气化合:S +H 2H 2S而Cl 2与H 2见光或点燃即可剧烈化合,且产物氯化氢比硫化氢要稳定得多。
H 2+Cl 22HCl(3)氯气和氢硫酸反应,置换出S :Cl 2+H 2S====2HCl +S↓(溶液酸性将增强)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HClO 4>H 2SO 42. 氧族与卤族比较 (1)相似性 ① 物理性质状态:由气态到固态;颜色:由浅到深;熔、沸点:由低到高。
② 化学性质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较多(卤族7个,氧族6个),均为活泼的非金属。
具有负价和正价。
具有类似的性质。
如:Br -、I -、S 2-4010S ,S ,Cl ,Cl ++Cl 67S ,Cl ++↓ ↓ ↓ 只有还原性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只有氧化性 (2)递变性根据氧族与卤族核电荷数,按相同电子层排布,找出它们的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不难看出它们处于相邻位置,每一横行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减小,所以原子得电子能力增强。
非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增强。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
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离子的还原性减弱。
即表现为:酸性:H2SO4<HClO4稳定性:H2S<HClH2SeO4<HBrO4 H2Se<HBr氧化性:S<Cl2还原性:S2->I->Br->Cl-化合价:卤素以奇数价为主:+7、+5、+3、+1、-1;氧族则以偶数价为主:+6、+4、-2。
氧族知识点总结
氧族知识点总结1. 原子结构和性质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均为ns2np4,它们在原子结构上都有6个外层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很多相似之处。
例如,氧族元素都有类似的氧化态,通常的氧化态为-2。
这意味着它们都有强烈的还原性,能够和其他元素迅速发生化学反应。
另外,氧族元素在原子结构上都具有比较强的电负性,在化合物中通常为不同离子的负电离,能够形成多种化合物。
2. 物理性质氧族元素的物理性质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其中,氧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气体,具有无色、无味、无臭等特点;硫是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黄色固体;而硒和碲则是类似金属的固体,具有一定的导电性。
其中,氧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气体之一,它不仅是空气中的重要成分,还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氧气。
3. 应用和重要性氧族元素在工业生产、医学、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最显著的应用就是氧气的利用,它是燃料燃烧的必须条件,同时也是呼吸作用中不可或缺的气体。
此外,氧族元素还可以在农业中用作农药、环境保护中用作污染物的处理和净化,医学中用作药物和化学试剂等。
4. 环境污染和保护与其他元素一样,氧族元素也有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这对环境保护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例如,硫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硫排放,这会对环境产生酸雨等不良影响。
因此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氧族元素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减少不必要的排放和污染。
总而言之,氧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们在工业生产、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氧族元素的应用和环境保护,加强对它们的理解和管理,以更好地维护人类和地球的共同家园。
氧族元素的说课稿
氧族元素的说课稿(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氧族元素的说课稿氧族元素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本节内容选自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六章《氧族元素环境保护》的第一节,教材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氧族元素,这部分内容的突出特点是它处于学生刚刚学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因此完全有可能有条件,也应该充分发挥理论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教材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为依据,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表,采取讨论的方式来安排氧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学习。
第二部分是臭氧,介绍了臭氧的初步知识和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教材从正反两方面介绍臭氧,使学生全面地看问题,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第三部分是过氧化氢,对这部分内容现行大纲只要求做常识性介绍,教材也只是侧重于从用途的角度做了简单的介绍。
在全节的最后,还安排了关于硫化氢的选学材料。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安排在第六章的第一节,紧接在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之后,是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理论为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第一个元素族,因此,对氧族元素的学习可以说是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应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初步学会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同时又是对学生思维、分析、推测能力的训练,因此本节教材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单质和化合物性质递变的关系。
(2)使学生对臭氧和过氧化氢有大致了解。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保护臭氧层的意义,加强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运用所学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巩固元素周期表中族的概念,初步学会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科学方法,加深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的理解,因此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以及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H 2O 2===2H 2O+O 2 ↑MnO 2氧族元素1.复习重点1.氧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2.硫单质、臭氧、过氧化氢、硫化氢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重点是硫的化学性质及氧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难点聚焦元素 氧(O )硫(S ) 硒(Se ) 碲(Te )核电荷数 8 16 34 52 最外层电子数 6 6 6 6 电子层数 2 345化合价 -2-2,+4,+6-2,+4,+6-2,+4,+6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与H 2化合难易 点燃剧烈反应加热时化合较高温度时化合不直接化合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氧化物化学式 —— SO 2 SO 3 SeO 2 SeO 3 TeO 2 TeO 3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 ——H 2SO 3 H 2SO 4H 2SeO 3 H 2SeO 4H 2TeO 3 H 2TeO 4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 逐渐减弱 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大气中臭氧层是人类的保护伞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可作氧化剂、漂白剂。
归纳知识体系。
2.1.1.与氧气有关的反应(1)有氧气参加的反应方程式 ① 与绝大多数金属单质作用4Na+O 2=2Na 2O②与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作用③与非还原性化合物作用2NO+O2=2NO24FeS2+11O22Fe2O2+8SO2④与有机物作用⑤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变质的物质a.氢硫酸或可溶性硫化物:2H2S+O2=2S↓+2H2Ob.亚硫酸及其可溶性盐2H2SO3+O2=2H2SO4,2Na2SO3+O2=2Na2SO4c.亚铁盐、氢氧化亚铁4Fe(OH)2+O2+2H2O=4Fe(OH)3d.苯酚e.氢碘酸及其可溶性碘化物4HI+O2=2H2O+2I2⑥吸氧腐蚀(如:铁生锈)负极:2Fe—4e—=2Fe2+正极:O2+4e—+2H2O=4OH—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2Fe(OH)3=Fe2O3+3H2O(2)生成氧气的反应方程式物质名称臭氧氧气物理性质通常状态气态气态气味有刺激性臭味无味熔点/℃约—251 约—218沸点/℃约—112 约—183颜色气态呈浅蓝色,液态呈深蓝色,固态呈紫黑色气态无色,液态呈浅蓝色,固态仍呈浅蓝色标况密度g/L 2.143 1.429溶解度mL/L 494 30.8主要化学性质氧化性极强,可氧化Ag、Hg等氧化性强,但难氧化Ag、Hg等主要用途漂白、消毒;地球上生物的天然保护伞;刺激中枢神经,加速血液循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自然存在90%存在于距地面15km—50km的大气平流层中主要存在于空气中,空气中O2占的体积分数约为20%相互转化2.3. 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2.4 硫元素的化学反应(1)硫单质的反应④S+Hg=HgS⑥S+2Ag=Ag2S⑦3S+6KOH=2K2S+K2SO3+3H2O⑩S+6HNO3(浓)=H2SO4+6NO2↑+2H2O(2)H2S的反应①H2S H2+S↓②③H2S+X2=2HX+S↓(X2是指卤素单质,即Cl2,Br2,I2)④H2S+Pb(Ac)2=PbS↓+2HAc⑤H2S+CuSO4=CuS↓+H2SO4⑦FeS+2HCl=FeCl2+H2S↑(H2S的实验室制法)一、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硫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见上图)注意:1、氧化性酸与酸的氧化性的区别酸根部分易得电子——有氧化性——氧化性酸酸的氧化性应包括H+的氧化性(酸所共有的)与酸根的氧化性(氧化性酸的特点)两种类型2、根据氯气、硫等非金属单质性质的学习,掌握非金属单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分析:反应;与金属的反应;与氧气的反应;与非金属的反应;与水的反应;与氧化物的反应;与碱的反应;与酸的反应;与盐的反应;(与有机物反应)等。
3、掌握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分析:稳定性;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特殊性等。
2.5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可用于进行喷泉实验,如SO2、HCl、NH3);易液化(-10℃)4、SO2的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SO2+H2O===H2SO3(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亚硫酸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它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故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SO 2+H2O H2SO32)、氧化性:SO2气体通过氢硫酸,溶液变浑浊,有淡黄色不溶物出现。
SO2+2H 2S===3S↓+2H 2O3)、还原性:SO2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2+Br2+2H 2O=== H2SO4+2HBr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2SO2+O2 2 SO3(SO3+H2O===H2SO4,SO3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是16.80C,沸点也只有44.8℃,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4)、漂白性: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由于二氧化硫可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而化合成的无色物质却是不稳定的,易分解而恢复原来有色物质的颜色。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物质HClO、O3、H2O2、Na2O2SO2木炭原理将有色物质氧化分解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将有色物质的分子吸附在其表面实质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物理吸附效果永久性暂时性暂时性范围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褪色可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可吸附某些有色物质的分子把Cl2和SO2混合用于漂白,能否增强漂白效果?为什么?〖答案〗不能,SO2+Cl2+2H2O=== H2SO4+2HClSO2与CO2的相互鉴别鉴别SO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用品红溶液,看能否使其褪色,有时还需再加热看能否再复原。
鉴别CO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看能否使其变浑浊,足量时再变澄清。
当混有CO2时,不会影响SO2的鉴别;当混有SO2时会干扰CO2的鉴别,应先除去SO2后再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气体。
除去CO2中的SO2,常用方法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或饱和NaHCO3溶液(吸收SO2),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被除尽)。
2.5.1制法1).工业制法a,硫磺燃烧法S+O2点燃SO2b,煅烧硫铁矿法4FeS2+11O2高温2Fe2O3+8SO22).实验室制法Na2SO3(s)+H2SO4(浓)===Na2SO4+SO2↑+H2O实验中常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0%左右的硫酸,也可用浓硫酸。
不能用很稀的硫酸,因为S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的SO2。
6、二氧化硫的污染:pH小于5.6的雨水,称之为酸雨。
7.利用硫酸的强酸性制备多种物质:(1)制气体:制氢气Zn+H 2SO 4 ZnSO 4+H 2↑; 制H 2S :FeS+H 2SO 4 H 2S↑+FeSO 4 (2)制较弱的酸:制H 3PO 4;Ca 3(PO 4)2+3H 2SO 4(浓)2H 3PO 4+2CaSO 4制CH 3COOH :2CH 3COONa+H 2SO 4 2CH 3COOH+Na 2SO 4 (3)制化肥:Ca 3(PO 4)2+2H 2SO 4(浓) Ca(H 2PO 4)2+2CaSO 4 2NH 3+H 2SO 4=(NH 4)2SO 4 (4)制硫酸盐:制胆矾:CuO+H 2SO 4+4H 2O CaSO 4·5H 2O(晶体) 制绿矾:Fe+H 2SO 4 FeSO 4+H 2↑ 8.利用H 2SO 4高沸点性制取易挥发性酸。
(1)制HF :CaF 2+H 2SO 4(浓) 2HF↑+CaSO 4(铅皿中) (2)制HCl :NaCl (固)+H 2SO 4(浓) NaHSO 4+HCl↑ NaHSO 4+NaCl Na 2SO 4+HCl↑(3)制HNO 3:NaNO 3+H 2SO 4(浓) HNO 3↑+NaHSO 4 9.利用硫酸的稳定性制不稳定性酸。
Na 2SO 3+H 2SO 4 Na 2SO 4+H 2O+SO 2↑ 10.利用浓H 2SO 4的强氧化性制取SO 2Cu+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11.利用浓H 2SO 4的脱水性:(1)制C 2H 4:CH 3CH 2OH CH 2 CH 2↑+H 2O(2)制CO :HCOOH CO↑+H 2O 12.利用浓H 2SO 4的吸水性做干燥剂。
干燥:O 2、H 2、Cl 2、N 2、CO 、CO 2、SO 2不干燥:碱性:NH 3 还原性:H 2S 、HI 、HBr 13.用H 2SO 4作催化剂:(1)乙烯水化:CH 2—CH 2+H 2O CH 3CH 2OH13. 浓硫酸(1)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沸点为338℃,高沸点难挥发性。
(2)化学性质:① 吸水性(干燥剂) 三种形式:<1> 与水任意比例混溶,溶于水剧烈放热。
<2> 吸收气体中水蒸气(作为干燥剂,不能干燥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氨气) <3> 与结晶水合物反应。
实验:浓硫酸与胆矾反应,由胆矾蓝色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
② 脱水性(炭化)<1> 脱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非稀硫酸的性质,即浓硫酸有脱水性。
<2> 脱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特性,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
反应时,微热强热 微热 浓H 2SO 4170 C浓H 2SO4浓H 2SO4浓硫酸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为2:1夺取有机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3> 可被浓硫酸脱水的物质一般为含氢、氧元素的有机物,其中蔗糖、木屑、纸屑和棉花等物质被子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炭化)。
③ 强氧化性实验6—5:浓硫酸与铜反应,请同学注意反应现象,分析反应产物存在的依据。
422SO H Cu +(浓)O H SO CuSO 2242+↑+∆强调:硫酸所起的作用(氧化剂与酸的作用)。
叙述:浓硫酸也与木炭反应,422SO H C +O H SO CO 22222++↑∆分析上述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思考:请设计实验证明浓硫酸与炭反应的三种产物,画出实验装置图。
介绍:钝化现象及有关应用(分别举Al 、Fe ,说明原因)。
(二)-24SO 检验① −−−−−→−+溶液2BaCl X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HCl 现象(沉淀不消失) 结论:可能含有-24SO 、+Ag 、+22H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