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有机化学浙江大学2010年第3章、溶剂效应教材课程

合集下载

高等有机第二章-溶剂化效应

高等有机第二章-溶剂化效应
+ - + +- + -
C、偶极-诱导偶极力 具有永久偶极矩的分子或离子能诱导邻近分子,产 生诱导偶极矩,分子在被诱导的瞬间总是处于诱导 偶极的方向,两者之间有吸引力。非极性分子可极 化率越大,诱导偶极矩也越大。这对偶极分子和离 子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体系最重要。
D、瞬间偶极-诱导偶极力(色散力〕 非极性分子由于电子不断运动,会瞬间产生小的偶极 矩,它使邻近分子产生脉冲性极化,从而产生分子间 的相互吸引力,这称为色散力。
环烷-1,3-二酮与反式烯醇结构存在平衡,由于不存在 分子内氢键,溶剂极性对平衡的影响与前面顺式烯醇 时相反。如,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在水中95%烯醇 化,在环己烷稀溶液中烯醇化含量<2%.
O
O
HO
O
四、溶剂对均相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溶剂 V
(C2H5)3N + C2H5I 己烷 乙醚 1 4
2、溶剂和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第一类包括定向诱导力和色散力,这些力是非特异性 的,不可能完全饱和。 第二类包括氢键力和电荷转移力,或称电子对授受力。 这类作用有方向并且可以饱和生成化学计量的分子化 合物。
(1)定向诱导和色散力 A、离子-偶极力 中性偶极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当偶极分子处于离子 产生的电场中时,将进行定向排列,带有和离子电荷 相反电荷的一端指向离子,这种作用称离子-偶极力, 这种作用对离子化合物在极性溶剂种最重要。作用能 可用下式表述:E= - Z u Cos a/r2 Z 离子电荷。 u永久偶极矩, r 离子到偶极分子中心距 离, a= 0 o 时,偶极分子和离子在一条直线上。 B、偶极-偶极力 两个偶极分子在一定距离内相互吸引时,可按下列二 种方式排列。 -
例:
1. (CH3)3CCl 溶剂 K相对 C2H5OH 1 CH3OH 9

浙江大学--有机化学作业全并答案

浙江大学--有机化学作业全并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有机化学》课程作业答案姓名:学号:年级:学习中心:第一章结构与性能概论一、解释下列术语1、键能:由原子形成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或共价键断裂成两个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键能。

2、σ键:原子轨道沿着轨道的对称轴的方向互相交叠时产生σ分子轨道, 所形成的键叫σ键。

3、亲电试剂:在反应过程中,如果试剂从有机化合物中与它反应的那个原子获得电子对并与之共有形成化学键,这种试剂叫亲电试剂。

4、溶剂化作用:在溶液中,溶质被溶剂分子所包围的现象称为溶剂化作用。

5、诱导效应:由极性键的诱导作用而产生的沿其价键链传递的电子对偏移(非极性键变成极性键)效应称为诱导效应。

它可分为静态诱导效应和动态诱导效应。

二、将下列化合物按酸性强弱排序1、D>B>A>C2、D>B>A>C3、B>C>A>D三、下列哪些是亲电试剂?哪些是亲核试剂?Cl-Ag+H2O CH3OH CH2=CH2-CH3H+AlCl3Br+ ZnCl2 +NO2+CH3BF3Fe3+亲电试剂:H+,AlCl3,Br+,Fe3+,+NO2,+CH3,ZnCl2,Ag+,BF3;亲核试剂:Cl-,H2O,CH3OH,CH2=CH2,-CH3.第二章分类及命名一、命名下列化合物1、2、2、4-三甲基戊烷2、2、2-二甲基-3-己炔3、环丙基乙烯4、对羟基苯甲酸5、4-二甲氨基苯甲酸甲酯6、2-溴环己酮7、3-(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烯酸8、8、8-二甲基-二环[3,2,2]-2-壬烯二、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3-甲基环己烯2、二环[]庚烷3、螺[3.4]辛烷4、2、4-二硝基氟苯5、六溴代苯6、叔氯丁烷7、对甲基苯甲酰氯8、对羟基苯乙醇第三章同分异构现象一、命名下列化合物1、(R)-2-甲基-2-羟基丁酸甲酯2、(S)-2-氯丙酸3、(2S,3R)-2-溴-3-戊醇4、(2S,3S)-2-氯-3-溴-戊酸乙酯二、请用*标记出下列化合物中的手性碳原子三、标明下列分子中手性碳原子的构型四、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稳定构象1、1,2-二乙基环己烷2、1,3-二甲基环己烷第五章饱和烃一、比较下列化合物沸点的高低,并说明原因1、CH3(CH2)4CH32、(CH3)2CH(CH2)2CH33、CH3CH2C(CH3)34、CH3CH2CH(CH3)CH2CH3 (1)>(4)>(2)>(3)同碳数的烷烃异构体,含支链越多,分子间作用力越弱,沸点越低。

高分子物理(浙江大学) 3 高分子溶液 Polymer Solutionsppt课件

高分子物理(浙江大学) 3 高分子溶液 Polymer Solutionsppt课件
20
溶胀度=溶胀后溶胀体总 体积/溶胀前高分子体积
(W1 W2 )
Q 1
2
W2
2
B. Unal, R. C. Hedden,
Polymer, 47, 8173 (2006)
W1 ——溶胀体内溶剂的重量 W2 ——溶胀体内聚合物的重量 1 ——溶剂的密度 2 ——溶胀前聚合物的密度
Q ——溶胀度
HDPE( Tm=135C), T> 120C in decalin sPP(Tm=134 C) and iPP(Tm=170C) T>130C, in decalin.
7
Polar crystalline polymers
Can be dissolved at room temperature!
M 11 22
Hexane Neoprene rubber Acetone
14.9 18.9 20.4
Undissolvable Undissolvable
Dissolvable
17
溶度参数的测定
(1)小分子溶剂的溶度参数由Clapeyron-Clausius 公式计算:
①先求得Hv(摩尔蒸发热)
Polymer Physics
高分子物理
3 Polymer Solutions
高分子溶液
.
1
Importance to study polymer solutions
研究高分子溶液的意义
Dilute solution Theoretical study
Chain conformation Molecular weight Radius of gyration
Semi-dilute solution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电子效应和溶剂效应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电子效应和溶剂效应

对于+I效应也是同样规律, Na(0.9)的电负性小于Mg(1.2) ,前者的活性要大得多,同 样,由于Li的电负性(1.0)很小,给电子能力大于Mg,因此有机锂试剂活性大于格氏试剂, 有很强的亲核能力.
(CH3)3C
O
C(CH3)3
+
1) -78oC (CH3)3CLi 2) H+,H2O
[(CH3)3C]3COH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电子效应和溶剂 效应
上述有机化合物分子的酸性变化,都是分子中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了变化,或者 从另一个角度说键的极性发生变化的结果。有机分子中,由于电负性不同的取代基 的影响沿着键链传递,致使分子中电子云密度按取代基相对于氢的电负性所决定的 方向而偏移的效应,叫做诱导效应。 (I)诱导效应可表示为:
-I: C CR >-CR=CR >-CR2-CR3 =O>-OR N >=NR>-NR2
CH3COCOOH>CH3OCH2COOH
以上讨论的是都是在静态下分子中电子云密度的分布情况的变化,故称为静态 诱导效应。当某一外来试剂的极性中心接近反应分子时,尤其是在试剂分子开始 进攻而导致过渡态的形成时,也会引起分子中电子云的暂时改变,这种改变叫做 动态诱导效应。这里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反应中,动态的诱导效应往往起着更重要的 作用,并且有助于反应的进行。幸亏,大多数情况下,静态和动态诱导效应的方向 是一致的。
-I 效应:--NO2>-N+(CH3)3>-CN>-F>-Cl>-Br>-I>-OH
+I 效应: -C(CH3)3>CH2CH3>-CH3 注:这是取代乙酸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常数确定的,气相中的结果与此有一些不同

第三章聚电解质及其溶液性质-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第三章聚电解质及其溶液性质-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统计热力学理论:
三十年代发展起来,以瑞士 Kuhn 和美国 P.J.Flory为 代表,该理论是以统计和统计物理理论为基础。
标度理论:
从六十年代开始,七十年代末形成,由法国P.G.deGennes 和英国 Edwards 创造的 “Scaling Concepts in Polymer Physics” (1979),该理论则以固体物理理论为 基础。
23
(1) 临界交叠浓度低
24
6
(2)聚电解质溶液有散射峰出现,散射强度与浓度 的 c1/2成正比
(3)与中性高分子相比,聚电解质溶液的临界浓度 到缠结浓度之间的范围非常宽
10 3 Ce / C * 10 4
25
26
(4)聚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比中性高分子高几个 数量级
聚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 ①不电离的大分子溶液
本章内容
第三章 聚电解质及其溶液性质
联系方式:.2 聚电解质概述 3.3 聚电解质特点 3.4 聚电解质溶液理论 3.5 聚电解质应用
de Gennes,P.-G Scaling
1
2
本章内容
3.1 溶液性质-新知识 3.2 聚电解质概述 3.3 聚电解质特点 3.4 聚电解质溶液理论 3.5 聚电解质应用
油漆
稀溶液 发生交叠 亚浓溶液
c<c*
c=c*
c>c*
溶液相转化多孔膜
热致相转化 TIPS(PP、 PVDF)
凝胶和冻胶
孤立的高分子线团逐渐靠近成为线团堆积时的浓度 9
10
本章内容
3.1 溶液性质-新知识 3.2 聚电解质概述 3.3 聚电解质特点 3.4 聚电解质溶液理论 3.5 聚电解质应用

第三章溶剂效应ppt课件

第三章溶剂效应ppt课件
性〕 负离子强的质子受体:具未共用电子对,半径小;F-
,Cl-,OH负离子弱的氢键受体:半径大,电荷分散;I-,SCN-
etc. 一些负离子在质子溶剂中的溶剂化程度顺序:
F- > Cl- > Br- > OH-; CH3O- > N2- > SCN- > I- > CN假设负离子是反响剂时,溶剂化程度越大,越被稳定, 其亲核反响活性越小。
eg. CH3(CH2)7Br + KF 18-冠-6 CH3(CH2)7F 苯
18-冠-6是一种良好的相转移催化剂〔PTC〕
O
O
O
K
O
O
O
B.常见极性非质子溶剂
H
O CN
CH3
CH3
DMF; 12.74×10-30c·m
O CH3
CH3 C
N CH3
DMAC;
12.64×10-30c·m
O
S H3C CH3
Y- + H C C X
SN2
Y CX
E2
Y HCCX
在E2反响中,过渡态的电荷分散程度较SN2中大,所 以极性小的溶剂有利于E2反响的发生。
SN1
H
CC X
Y-
E1
+ HCC X
Y HCCX
同样,由于过渡态的电荷分散程度不同,决议了SN1 反响在极性大的溶剂中进展,E1反响那么易于在极性 较小的溶剂中进展。
〔2〕溶剂极性对某些反响速度的影响:
a.假设反响的过渡态比起始物分子具有较大电荷分别程度,那么 溶剂极性的添加使反响速度加快;
b.假设过渡态比起始物分子电荷分别程度减少的反响那么溶剂极 性↗,反响速率↘。

物理有机化学浙江大学2010年第3章、溶剂效应

物理有机化学浙江大学2010年第3章、溶剂效应
2020
物理有机化学浙江大学2
§3.1 溶剂效应的定性理论
溶剂效应第一个满意的定性理论,是Hughes-Ingold 于1935年提出的静电模型.在亲核取代反应和消去 反应的研究中,他们提出,与初始态相比,在反应 的过渡态中,如果产生了电荷或者电荷更集中了, 则反应速率随介质的极性增加而增加.反之,当与 起始态相比,在反应的过渡态中如果电荷消失了或 电荷更分散了,则反应速率随介质的极性增加而降 低.
将反应物在各种溶剂中的lgk对相应的Y值作图,得到 直线关系,此直线的斜率即为该反应物的m值.例如, 对 溴 代 正 丁 烷 , m=0.392; 对 2- 苯 基 氯 乙 烷 , m=1.195.
Y值仅仅是溶剂极性的标度,只有当反应物以SN1机理进行溶剂 解反应时,才能得到上述的直线关系.如果溶剂解反应按SN2机 理进行,则将发生亲核进攻,此时反应速率将取决于亲核试剂 的亲核能力大小.极性和亲核性是两个不同的性质.
Br Br 1-双环[2.2.2]辛基溴 1-金刚烷基溴
在20℃时,1-金刚烷基溴的溶剂解反应速率常数与Y值的关系
直线关系证明了氯代叔丁烷可以作为模型化合物,因1-金刚烷 基溴这类化合物是不可能进行SN2反应的.
1976年,F.L.Schadt(JACS, 1976, 98, 7667)提出用2-金刚烷基对甲 苯磺酸酯类作为标准化合物,提出了一套YOTs参数.
溶剂化显色物质一般是那些具有高度极化的基态和极性小得多 的激发态的化合物.可近似地认为激发态的自由能在任何溶剂 中是恒定的,而基态的自由能是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而大幅度 地改变,即溶剂极性越大,溶剂化作用越强,自由能越低,因 此激发所需要的能量从也将越大,即λmax向光谱的蓝端移动.
lgN lgkN X kX

高等有机化学 第四章 溶剂效应

高等有机化学 第四章 溶剂效应
和其他化学性质发生影响。
一、溶剂的分类和重要性质
1、溶剂的分类
按化学结构 (烃类、卤代烃类、醇类…) 按酸碱性
按物理性质 按溶剂与溶质的相互作用
按溶剂与溶质的相互作用分类

专 属
极性

作 非极性



专 质子型 属
性 作 非质子型 用 溶 剂
一些常见溶剂的介电常数
2、溶剂的基本属性
(1)介电常数 ε 有机溶剂的介电常数:2~190 极性溶剂: ε>15 非极性溶剂: ε<15
K2/K1 = 103 ~ 105
3、溶剂效应对有机反应历程的影响
C9H17
TosO
C9H17
SN2
非质子极性溶剂 X
+ X-
C9H17
X- = SCN- , Br- , I-...
SN1
质子溶剂
+ 同烯丙基碳正离子
C9H17 +
C9H17
X
X
HX
X H
RO-M+
[ ] H X O....M+ R


Nu .... C ... X
溶剂极性大
较有利


E2
Nu .... H....C ... C ....X
溶剂极性小,较有利
SN1 NuH-C-C-X
E1
+ -
H - C - C....X
溶剂极性大
有利


Nu .... H....C ... C
溶剂极性小 有利
解释下列反应结果:
亲核性强
有利
CH3Br + NaI SN2

有机化学中的溶剂效应

有机化学中的溶剂效应

有机化学中的溶剂效应溶剂效应是有机化学领域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现象。

它指的是在溶液中,不同溶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常数以及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产生的影响。

溶剂是有机合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可以作为反应介质、溶解底物和产物、调节反应速率和平衡等环境因素的调控剂。

本文将针对溶剂效应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的溶剂可以通过改变底物的电荷分布和引入特定的相互作用来影响有机反应的速率。

极性溶剂常常能够提供必要的溶解度和溶剂极化能力,使底物分子更容易解离或形成离子中间体,从而促进反应进行。

与此相反,非极性溶剂则能够降低底物分子的解离能力,减缓反应速率。

此外,溶剂的黏度和溶液的浓度也会对反应速率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有机合成中,根据所需的反应速率,选择适当的溶剂至关重要。

二、溶剂对物理性质的影响除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外,溶剂还可以改变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溶剂的极性和溶解度参数对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溶液的表面张力、熔点、沸点等性质都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溶剂的极性也会影响许多分析技术的效果,如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

因此,在有机合成和物性研究中,选择合适的溶剂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三、溶剂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在有机化学的平衡反应中,溶剂效应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溶剂可以改变反应中化学物质的分布系数、离子化程度以及溶液中的活性,从而调节反应平衡位置。

例如,在溶液酸碱性反应中,溶剂的酸碱性会显著影响离子的解离程度,从而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此外,溶剂的极性和溶解度参数也会影响气液平衡的相关性质,如溶液中电解质的蒸气压、溶液组成随温度的变化等。

溶剂效应的应用已经广泛涉及到有机合成、药物研发、催化机制和反应机理等领域。

研究人员通过精心选择合适的溶剂、混合溶剂甚至离子液体来调节反应条件,以提高产率、改善选择性和提供新的反应途径。

另外,溶剂效应的研究也为不同催化机理的解释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助于加深对有机反应的理解和控制。

溶剂效应介绍PPT课件

溶剂效应介绍PPT课件

负离子溶剂化程度越大,亲核性越小。
在某些亲核取代反应中,离去基团的溶剂化也是非常重 要的。质子溶剂的氢键作用优先发生,因此质子溶剂对 亲核取代反应一般都有加速作用,故卤代烷与磺酸酯的 亲核取代反应一般都需10要用水、醇或羧酸作为溶剂。
如对甲苯磺酸—2—甲基—2-(4—甲氧基苯基)丙酯在 几种溶剂中的相对离子化速度如下:
7.3.2 正离子的特殊溶剂化 正离子的特殊溶剂化剂的一般是具有电子给体的化合
物。如冠醚。
11
12
13
这些溶剂的特点是正端被基团包围在内,而负端裸露 在外,故它们容易与正离子发生离子-偶极相互作用。 故使正离子溶剂化,同时也使试剂的负离子具有很好 的亲核性。从而加快反应速度。例如碘甲烷与氰化钠 的氰代反应,在极性非质子溶剂DMF中比在水中反应 快5*105倍。 不同的溶剂使正离子溶剂化的强度按下列次序减弱,这 与它们的给电子能力一致。
1
溶质和溶剂相互作用叫做溶剂化。它是指溶液中溶 质被附近的溶剂分于包围起来的现象。例如溶质R+L-和 溶剂水作用的示意图如下:
溶剂对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反应机理的影响叫溶剂效 应。
7.1 溶剂的分类和性质
溶剂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溶剂的极性进
行分类,另一种是根据溶剂是否具有形成氢键的能力进
行分类。
此它们是氢键给体,并且大多数具有极性。由于它们有 形成氢键的能力,因此是优良的负离子溶剂化剂。具有 未共用电子对而半径较小的负离子(F-,Cl-, OH-)是强 的氢键受体。大的负离子或电荷分散的负离子(I-)是 弱的氢键受体。一些负离子在质子溶剂中的溶剂化程度:
F-〉Cl-〉Br-〉OH-
CH3O- 〉I- 〉CN-
2
7.1.1 根据溶剂的极性分类

物理有机化学 第3章、溶剂效应

物理有机化学 第3章、溶剂效应

这个标度的主要优点是该标准化合物的电荷转移吸收带比科绍 尔染料的处于更长的波长,以至产生一个更大的溶剂化显色范 围 ( 从 二 苯 醚 的 810nm , ET=35.3KJmol-1 , 到 水 的 453nm , ET=63.1KJmol-1).
ET与 Z值之间有着线性关系. 用取代的染料如下列结构可把这种标度推到非极性溶剂:
§3.1 溶剂效应的定性理论
溶剂效应第一个满意的定性理论,是Hughes-Ingold 于1935年提出的静电模型.在亲核取代反应和消去 反应的研究中,他们提出,与初始态相比,在反应 的过渡态中,如果产生了电荷或者电荷更集中了, 则反应速率随介质的极性增加而增加.反之,当与 起始态相比,在反应的过渡态中如果电荷消失了或 电荷更分散了,则反应速率随介质的极性增加而降 低.
例:
从表中可见,当溶剂的类型改变时,如醇改变为腈,则溶剂对 反应速率影响是较大的,这可能由于含羟基的溶剂稳定了带电 荷的亲核试剂,即溶剂效应不仅与介电常数的宏观性质有关, 而且也与氢键有关.
§3.2 溶剂极性参数
3.2.1 Winstein-Grunwald的Y值 在SN1 溶剂解反应中,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离解速 率是不一样的.这与溶剂的极性及反应物的结构有 关. Winstein 等提出下列方程式来定量地表示这种关 系.
溶剂化显色物质一般是那些具有高度极化的基态和极性小得多 的激发态的化合物.可近似地认为激发态的自由能在任何溶剂 中是恒定的,而基态的自由能是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而大幅度 地改变,即溶剂极性越大,溶剂化作用越强,自由能越低,因 此激发所需要的能量从也将越大,即λmax向光谱的蓝端移动.
E.M.Kosower首先尝试用一个染料的电子跃迁来建立一套溶 剂极性标度.他选择碘化l-乙基-4-甲氧羰基吡啶盐.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浙大课件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浙大课件
特定的立体化学
碳正离子重排
CH3 H3C C CH=CH2
CH3
H
CH3
C2H 5OH
CH3
H3C
C CH CH3Br
CH3
Br
H3C C CH CH3 CH3 22C
CH3CH3 H2C C CH CH3
-H+
CH3CH3 H3C C CH CH3
33 C H+
CH3 CH3 H3C C C CH3
烷基重氮盐不稳定,易脱去N2生成碳正离子
H2N COOH NaNO2/H 2SO 4 H NaBr
OH
N2 H
C O
-N2
OH Br
HO
Br COOH H
邻氨基醇与亚硝酸反应生成的重氮盐可以发生类频 哪醇重排反应。在迁移过程中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保持。
CH3 CH3 H3C C C CH3
OH NH2
季铵碱
• 季铵盐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作用,生成季铵碱
R4NX + KOH
R4NOH + KX 季铵碱
常用湿的氧化银与季铵盐反应,由于卤化银沉淀下 来,因此反应可进行到底:
R4NX + AgOH
R4NOH + AgX
醇脱水、 E1、重排
酸性催化下消除
烯烃与亲卤酸加成反应机理 :
第一步:
CC
slow
链终止:任意二个自由基结合,自由基消失,反应结束。
不饱和烃的-H卤代
CH2=CH CH3
CH2=CH CH3
500℃ Cl2
CH2=CH CH2 Cl
500~600℃ Br2
CH2=CH CH2 Br
消除反应的机理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电子效应和溶剂效应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电子效应和溶剂效应
电子效应分类
电子效应可以分为诱导效应、共轭效 应、超共轭效应和场效应等。这些效 应在有机分子中广泛存在,对分子的 物理和化学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电子效应对分子性质影响
对分子极性和酸碱性的影响
电子效应可以改变分子的极性和酸碱性。例如,当分子中引入吸电子基团时, 分子的极性增强,酸性也增强;而引入给电子基团时,分子的极性减弱,碱性 增强。
随着计算化学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计算 化学将在有机合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为实验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对分子反应活性的影响
电子效应还可以影响分子的反应活性。例如,在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中,富电 子的芳香烃比缺电子的芳香烃更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电子效应在有机反应中应用
在合成中的应用
利用电子效应可以预测和控制有机反应的方向和速率,从而 实现有机化合物的定向合成。例如,在药物合成中,通过引 入特定的官能团来调整分子的电子性质,进而改变其生物活 性。
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电子效应也有助于揭示有机反应的机理。例如,在研究周环 反应时,通过分析反应物和产物中电子的流动情况,可以推 断出反应的可能机理。
02 溶剂效应基础知识
溶剂效应概念及产生原因
溶剂效应定义
溶剂效应是指溶剂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和机理的影响。溶剂不仅作为反应介 质,还可能参与反应,改变反应历程和产物分布。
引导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 进行分析和解答,提高学员的综合素 质和应用能力。
提供针对有机反应中常见问题的解决 思路,如反应条件的选择、副产物的 处理等。
学员参与互动讨论环节
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 问题。
组织小组讨论或研讨会,让学员在交流中互相学 习、互相启发。

《有机溶剂》课件

《有机溶剂》课件

现代有机溶剂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大量合成 有机溶剂涌现,如苯、甲苯、二 甲苯等,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
、燃料等领域。
现状分析
当前,有机溶剂的使用已经相当 普遍,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问题
和健康危害的挑战。
有机溶剂的未来发展方向
环保型有机溶剂
开发低毒、低污染、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溶剂,替 代传统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剂。
详细描述
有机溶剂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易挥发的性质,这使得它们在加热时容易变成气 体。此外,有机溶剂还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够将不同物质溶解在一起,这使得 它们在化学反应和混合物分离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02
有机溶剂的用途
工业用途
溶解和分离
有机溶剂在工业中常被用作溶解和分 离物质。例如,在石油工业中,有机 溶剂被用于溶解和分离石油中的不同 成分。
有机溶剂多数属于易燃易爆物质,遇明火、高温 或与氧化剂接触时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有机溶剂的闪点较低,其蒸汽与空气混合后达到 一定的浓度范围,遇火源易引发燃烧。
在生产、储存和使用有机溶剂时,应严格遵守安 全规定,采取必要的防火防爆措施。
有机溶剂的环保法规与处理方法
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有机溶剂的生产、储存和使用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法规,以确保安 全和环保。
03
有机溶剂的生产与制备
有机溶剂的生产方法
石油分馏法
利用石油中不同组分的沸点差 异,通过加热和冷凝的方法分 离出各种有机溶剂,如苯、甲
苯等。
化学合成法
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原料 转化为目标有机溶剂,如乙醇 、乙酸乙酯等。
生物发酵法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有机溶剂 ,如生物柴油等。
废气回收法
从工业废气中回收有机溶剂, 实现资源再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反应物在各种溶剂中的lgk对相应的Y值作图,得到 直线关系,此直线的斜率即为该反应物的m值.例如, 对 溴 代 正 丁 烷 , m=0.392; 对 2- 苯 基 氯 乙 烷 , m=1.195.
Y值仅仅是溶剂极性的标度,只有当反应物以SN1机理进行溶剂 解反应时,才能得到上述的直线关系.如果溶剂解反应按SN2机 理进行,则将发生亲核进攻,此时反应速率将取决于亲核试剂 的亲核能力大小.极性和亲核性是两个不同的性质.
以前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由于甲基的推电子诱寻作用和三甲胺
(CH3)3N的空间张力:
CH3
CH3
N CH3
NH
CH3
CH3
CH3
现在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溶剂化作用造成的,在水溶液中, NH4+的水化作用比NH3强得多,以至NH4+更稳定.但是,当甲 基取代了氨中的氢,溶剂化作用就降低了.对于三甲胺来说, 由于(CH3)3NH+中三个甲基包围了氮正离子,使溶剂化作用减 弱,所以三甲胺的碱性小于二甲胺.
Z值方法中, 有几个限制条件:
1. 必须满足Franck-Condon原理, 即电子跃迁必须发生得比核移 动快, 使成为一个非平衡的激发态, 其中溶剂围绕溶质的排 列如同基态一样;
2. 标准物吡啶盐在许多非极性溶剂中不溶解, 使用在这些非极 性溶剂中有较大溶解性的其它标准物, 可以克服这问题;
3. 在极性最大的溶剂中(基态溶剂化作用强, 自由能降低很多, λ <331nm, 相当于Z>86.4, 即需较大的能量来激发), 则在更强 的吡啶环的π→π*带不能区别出charge transfer band.
分子间作用力多数是很弱的。但多种弱作用力共同起作用时其 结合力就很强了。事实上溶质-溶质、溶质-溶剂和溶剂-溶剂的 相互作用往往是多种弱作用力共同合力的结果。这也是生物化 学和材料化学中一些客体和主体很强的相互作用的根源。
正负离子配对的相互作用力 正负离子间的相互吸引力是很大的,在气相一个简单正离子与 一个简单负离子之间的“结合力”会远大于100kcal/mol. 这种 结合力的本质是静电相互作用。这里所谓静电是指相互作用前 已存在或其后也存在的电荷。这种静电引力就是库伦引力。
OTs
2-金刚烷基对甲苯磺酸酯
双环[2. 2. 2]辛基对甲 苯磺酸酯在25°C时 的溶剂解速率常数与 YOTs的关系
选择2-金刚烷基对甲苯磺酸酯作为标准物的理由是: ①它不进行SN2反应,甚至在80%乙醇水溶液中,在强 亲核试剂N3-存在下也不进行SN2反应;②2-金刚烷基 对甲苯磺酸酯的溶剂解对于溶剂电离能力的敏感性比 其他仲烷基对甲苯磺酸酯的大;③它的kEtOH-H2O/kAcOH 值比其他仲烷基对甲苯磺酸酯的溶剂解反应的更低, 说明其他溶剂解反应的加速是因为EtOH-H2O比乙酸更 为亲核;④2-金刚烷基对甲苯磺酸酯的溶剂解速率与1双环[2.2.2]辛基对甲苯磺酸酯的溶剂解速率之间有 很好的关联.然而,YOTs值的应用范围只限于磺酸酯 类.
溶剂的改变引起化合物吸收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 的改变称为溶剂化显色现象(solvatochromism)
某些化合物溶解在不同的溶剂中时,它们的吸收光谱有明显的 改变,因此吸收极大λmax或相应的跃迁能ET可作为溶剂极性的 标度.这种标度易于测定,且不限溶剂的类型.
在电子光谱中,溶剂效应取决于发色团和跃迁的本质,如n→σ*、 n→π*、π→π*或电荷转移.
§3.1 溶剂效应的定性理论
溶剂效应第一个满意的定性理论,是Hughes-Ingold 于1935年提出的静电模型.在亲核取代反应和消去 反应的研究中,他们提出,与初始态相比,在反应 的过渡态中,如果产生了电荷或者电荷更集中了, 则反应速率随介质的极性增加而增加.反之,当与 起始态相比,在反应的过渡态中如果电荷消失了或 电荷更分散了,则反应速率随介质的极性增加而降 低.
CO2Me
CO2Me
hv I
N
I 传荷络合物
N
Et
Et
激发态
根据Planck关系式, E h hc
Z
ET
hc
max
6.62102 7erg sec 3101 0cm sec1
19.861017erg cm 1.9861016erg cm
2.859107
/1000Kca
maxnm
l
mo
l1nm
lgN lgkN X kX
这个标度是将endo的过渡态与exo的过渡态相比,endo 的过渡态有较大的偶极矩; 当增大溶剂的极性时,endo 过渡态溶剂化作用的增加将大于exo,因此,N/X比 值增大.
Ω能与其它标度很好地关联, 但数据较少, 因为溶解度 的关系.
溶剂极性参数
3.2.3 溶剂化显色现象标度
3.2.1 Diels-Alder反应中的异构体比值Ω
另一个经验性的溶剂极性参数是从Diels-Alder反应的 产物分析而得来的.当环戊二烯与丙烯酸甲酯加成时 生成一对异构的产物:外型(exo)和内型(endo)。
这个反应的反应速率对于溶剂改变的敏感性小,但是 产物endo和exo异构体的比例却取决于溶剂.这是因为 Diels-Alder反应是动力学控制的.生成endo(N)异构体 的速率常数与生成exo(X)异构体的速率常数的比值可 以从产物的比例求出,从而导出溶剂参数Ω.它的标准 反应就是环戊二烯与丙烯酸甲酯的加成反应.
C6H 4-CH 3-p
p-H3CC6H 4 N C6H 4CH 3-p
p-H3CC6H 4 O
C6H 4CH 3-p
Z值和ET值这两个标度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因此一些外表性 质也是相同的.例如电解质的加入将使溶剂参数发生改变,温 度的改变也将改变溶剂参数.如果一种质子溶剂和一种非质子 溶剂具有相同的介电常数,质子溶剂将显示更大的极性(具有 较大的Z和ET值).空间效应使质子溶剂与具有相同介电常数的 非质子溶剂更相似,而导致在体系中Z和ET值降低(如吡啶的ET 为 40.0kJ·mol-1,α-甲基吡啶的ET为38.3kJ·mol-1,2,6-二甲基吡 啶的ET为36.7kJ·mol-1).
作为标准物的氯代叔丁烷几乎完全以SN1机理进行溶剂解反应, 但由于溶剂解反应是在大量过量的溶剂中进行的, 不可能以动力 学级数来判断溶剂是否有亲核行为, 因此氯代叔丁烷作为模型化 合物的合理性必须得到验验. 方法就是用其他模型化合物与氯代 叔丁烷的溶剂解速率进行比较,为此曾选择了下列桥头碳原子 的化合物.
例:
溶剂效应对n-BuI的I-交换反应速率的影响
介质
介电常数(25ºC) 相对速率(25ºC)
甲醇
32.7
0.2
乙醇
24.2
1.0
正丁醇
17.3
5.1
正己醇
12.8
5.7
正十二烷醇
6.15
6.8
乙酸
6.27
1.5
乙腈
36.7
9.3
从表中可见,当溶剂的类型改变时,如醇改变为腈,则溶剂对 反应速率影响是较大的,这可能由于含羟基的溶剂稳定了带电 荷的亲核试剂,即溶剂效应不仅与介电常数的宏观性质有关, 而且也与氢键有关.
简单离子溶于水中的溶剂化能的 大小次序是:Li+>Na+>K+>Rb+. 离子越小,溶剂化能越大。二价 离子的溶剂化能比一价离子大很 多。
在许多有用的经验溶剂参数中,基于溶剂化显色现象的Z值是最 全面的 .
3.3 溶剂溶质间相互作用方式和结合力
溶剂效应是通过溶质溶剂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而溶质溶剂相 互作用有多种形式,其作用力的大小相差很大。了解分子间各 种相互作用力对理解溶剂化作用、推断溶解性能有直接的帮助。 实际上,有些作用力在分子内也是存在的。
溶剂化显色物质一般是那些具有高度极化的基态和极性小得多 的激发态的化合物.可近似地认为激发态的自由能在任何溶剂 中是恒定的,而基态的自由能是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而大幅度 地改变,即溶剂极性越大,溶剂化作用越强,自由能越低,因 此激发所需要的能量从也将越大,即λmax向光谱的蓝端移动.
E.M.Kosower首先尝试用一个染料的电子跃迁来建立一套溶 剂极性标度.他选择碘化l-乙基-4-甲氧羰基吡啶盐.
2.859104
max
Kcal mol1
4.18682.859104 KJ mol1
max
最大吸收的波长(单位用nm)越长,电子跃迁所需的能量越小, Z值越低.溶剂的极性越大,对于基态的稳定作用也越大于激发 态,因此需要更多的能量来进行电子跃迁,以至Z值较高.
典型的科绍尔Z值
Z值与介电常数之间没有正比关系,但Z值与Y值、Ω值等参数 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后来Dimroth又发展了一套更全面的溶剂极性标度ET, 是将吡啶 苯酚内铵盐作为标准物(Pyridinium-N-phenol betaines)
Ph
Ph
Ph N Ph hv Ph N Ph
Ph
Ph
OLeabharlann PhPhO激发态
这个标度的主要优点是该标准化合物的电荷转移吸收带比科绍 尔染料的处于更长的波长,以至产生一个更大的溶剂化显色范 围 ( 从 二 苯 醚 的 810nm , ET=35.3KJmol-1 , 到 水 的 453nm , ET=63.1KJmol-1). ET与 Z值之间有着线性关系. 用取代的染料如下列结构可把这种标度推到非极性溶剂:
Br Br 1-双环[2.2.2]辛基溴 1-金刚烷基溴
在20℃时,1-金刚烷基溴的溶剂解反应速率常数与Y值的关系
直线关系证明了氯代叔丁烷可以作为模型化合物,因1-金刚烷 基溴这类化合物是不可能进行SN2反应的.
1976年,F.L.Schadt(JACS, 1976, 98, 7667)提出用2-金刚烷基对甲 苯磺酸酯类作为标准化合物,提出了一套YOTs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