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调研报告4篇

合集下载

关于某市社会救助工作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关于某市社会救助工作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关于某市社会救助工作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关于社会救助工作的调研报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在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同时,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高度重视社会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倾心尽力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

方法上采取了政策、资金、覆盖、管理、指导五个到位;形式上落实了灾害、大病、临时、家属、政策五种救助方式。

同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提出了六大设想,使我市相当数量的社会困难群体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和办公室的有关同志根据工作需要,先后赴xx镇和xx 镇开展了关于我市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调研,根据民政工作一线同志的要求和社会困难群体的呼声,现提出几点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对社会救助工作的认识社会困难群体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是社会的一员。

在这部分群体中,有曾经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牺牲和贡献而致伤致残的人员;有由于受国家体制改革和企业结构调整影响而下岗失业的人员;有由于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被拆迁造成失地、失业的人员;还有就是因病因残致贫的困难群体,他们应当得到社会的补偿和帮助。

如果这些困难群体的困难不能很好地解决,必定将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社会困难群体救助是一项关系到我市实现“两个率先”,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发展的大事,是影响社会凝聚力和社会稳定的民心事业。

各级政府和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把社会救助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并采取有力措施,帮助社会困难群体解决问题,把民心工程办好、办实。

二、规范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对社会困难群体的救助,是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的主要手段,而完善制度建设,是困难群体得到及时有效救助的保证。

目前,我市的社会救助体系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针对困难群体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建立了多种救助方式。

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别是农村低保对象的补助标准,要逐步与城镇低保标准接轨。

工作总结 社会救助工作总结(精选4篇)

工作总结 社会救助工作总结(精选4篇)

社会救助工作总结(精选4篇)社会救助工作总结(精选4篇)社会救助工作总结1xx年上半年的社会救助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区民政的指导下,牢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全面落实社会救助体系中各项政策措施,扎实做好xx镇社会救助工作,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全面推进社救事业发展,促进xx镇构建和谐社会。

一、社会救助工作(一)规范机制,各类救助工作井然有序1、截止xx年5月,全镇共发放低保、医疗救助等xx元,其中镇负担xx元,市、区负担xx元。

其中:(1)最低生活保障:4267人次,xx元;发放粮油卡、临时帮困补助券2305人次,145267元;居民医补412人次,xx元;节日补助545户,xx元。

(2)重残无业:1024人次,xx元。

(3)医疗救助:135人次,xx元,其中,区级医疗救助:91人,xx元,市级医疗救助:44人,xx元。

2、积极开展节日帮困送温暖活动,xx年春节,镇三套领导班子走访慰问特困家庭、大病重病对象共47人次,xx元。

3、1-5月发放特困家庭个案市民帮扶、一次性临时补助10人次,xx元。

4、xx年第一第二季度发放支内知青帮困补助13360人次,xx元。

(二)宣传政策,做到完善制度阳光操作1、依法办理,公开公正低保工作开展以来,我镇按照上级民政部门要求,充分利用社区宣传窗、政务公开栏、居民楼道信息栏等宣传阵地,以张贴、分发宣传单、开展政策咨询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低保政策,并将低保办法规定的申请、审批条件和程序等内容向居民群众公布,做到家喻户晓。

并当低保对象在申请时和批准后,严格按照市、区低保办法要求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实行无条件申请、有条件审批,并不断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始终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

2、业务培训,熟知政策我镇于5月15日开展了为期一天的xx镇xx年社会救助工作培训会,会议邀请了副镇长xx策做了会前讲话,共有60多名居委社救工作协理员和社保中心工作人员出席参加学习,期间,区民政局社会科佘科长为我们分析了xx镇低保享受的现状,并讲解了低保申请条件和受理过程,使居委低保工作协理员明确了低保的操作规范和流程,这有利于低保救助工作的依法进行,也有助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每月能按时足额地发放到低保居民手中。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活动在北京市朝阳区进行,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关于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信息,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概括。

一、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现状1. 社会救助的种类呈现多样化趋势现今社会,社会救助的种类越来越多,例如医疗救助、低保救助、临时救助等。

这些救助不仅覆盖了因为生活失去财产、工作丧失收入等多种原因需要救助的人群,而且满足了不同需求等层次的需求,这也为更多人得到正确的救助提供了可能。

2. 社会救助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在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中,扶助对象已经从原来贫困、特困人口逐渐扩大到了各个阶层,社会救助体系的主体也从政府逐渐扩大到慈善组织、企业、社会团体等多元性的主体。

这么多主体的参与,使资源分配得到了更加全方位的利用,而且也能够有效判断和解决社会救助方向和质量等问题。

3. 社会救助资金呈现稳中有增趋势在全国范围内,社会救助资金的投入越来越高,政府也在不断加大扶助力度。

例如,国家各级社会救助机构在近几年均在资金方面进行了大力投入,相比于以前,政府对社会救助中困难群众的资金扶持力度显著增强。

这一点表明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政府的一项重点任务,政府也在不断加强资金投入。

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1. 社会救助资金过于集中化对于社会救助资金的投放,各级政府都存在着资金过于集中化的问题,一些地区的社会救助资金过多地聚集在大城市,而少一些人口较少的农村和小城市,这就造成了严重的地域性对比,同时对简单以“明确贫穷”为标准的低保标准确立过于简单也会导致隔离,存在一定的依据与精确性上的问题。

2. 社会救助标准过低社会救助标准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不少社会救助标准不够符合实际情况,甚至不足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

在小城镇地区,由于标准过低,很多困难群众无法得到应有的关爱和扶持。

关于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第一篇:关于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李奎建全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好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对于枝江打造湖北工业强市、滨江宜居城市和长江经济带强劲增长极为目标,着力推进活力枝江、魅力枝江、和谐枝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总体上感觉我市社会救助体系正日臻完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努力构建长效社会救助机制。

一、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快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农村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相配套,重特大疾病救助救助、社会扶助为补充的综合性、多层次的覆盖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有力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010年我市目前城市低保对象达到6200多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800多万元,农村低保对象达到15000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500多万元。

我市较好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2011年我市要积极做好争取工作,新增低保对象1000人,确保我市农村低保人数维持在15000人左右。

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助水平提高10元。

巩固城乡低保专项监察成果,认真开展城乡低保年度核查,全面打造“阳光低保”。

推进建立家庭收入核查信息比对机制,全面开展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逐步将专项救助制度覆盖低收入群体。

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提高300元,集中与分散五保对象年供养标准分别达到2100元和1600元。

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培育2-3所省级模范农村福利院。

完善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时救助工作,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困难。

科学调整医疗救助政策,完善医疗救助“网上审批”,探索建立城乡困难群众定额“医疗卡”救助制度,实施慢性病患者门诊救助。

调研报告社会救助

调研报告社会救助

调研报告社会救助一、调研目的和背景社会救助是指对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物质和精神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社会救助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社会救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展开了一次调研活动。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

我们在社区、救助站点、慈善机构等地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分析。

三、调研结果1. 社会救助的现状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社会救助覆盖面较广,涵盖了贫困人口、残疾人、失业人员、孤寡老人等多个群体。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部分群体因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救助,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的不匹配等。

2.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1)救助标准不够精确和科学许多救助标准是根据经济指标和人口比例制定的,没有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的差异和实际需求。

因此,在一些地方,救助标准偏低,无法满足受助人的基本需求。

(2)救助对象信息不畅通部分困难群体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部门不配合等原因,无法及时了解到有关社会救助的信息。

这使他们错过了很多救助机会,导致救助政策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3)救助措施不够配套除了提供经济援助外,一些社会救助项目缺乏精神抚慰和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援助。

这使得受助人在渡过经济困难后,很难真正实现脱贫和自我发展。

3. 社会救助的发展方向(1)加强救助标准的科学性和差异性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更为科学的救助标准。

可以综合考虑当地物价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分布等,使救助标准更加精确和贴近实际需求。

(2)提高救助信息的透明度和畅通性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向困难群体传递救助信息,确保信息的全面、及时和准确。

科技手段可以在救助申请、审核、发放等环节提供更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3)构建完整的救助体系除了提供经济援助外,还应注重为受助人提供精神抚慰和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援助。

可以建立更多的救助站点和慈善机构,提供综合服务,帮助受助人克服困难,实现脱贫和自我发展。

社会救助站工作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站工作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站工作调研报告社会救助站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中存在一部分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单亲家庭、残疾人等,他们面临着生活困境和社会排斥。

为了了解社会救助站的功能和作用,本次调研的目的是研究社会救助站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社会救助站的工作状况。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

问卷调查的对象包括社会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和受助群体,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个别访谈则重点了解了社会救助站的工作内容、运行模式、人员配置等具体情况。

三、调研结果1. 社会救助站的设立调研显示,社会救助站是为了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群体,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和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

社会救助站通常设立在城市或乡村的中心地带,以便受助人员能够更方便地寻求帮助。

2. 社会救助站的服务内容社会救助站提供了多种服务项目,如基本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就业援助等。

其中,基本生活保障是社会救助站的核心服务项目,它包括提供食物、住所以及必需的日常用品。

医疗救助则提供了医疗费用的补助和医疗服务的预约。

就业援助主要是通过职业培训和就业介绍来帮助受助人员融入社会并改善生计。

3. 社会救助站的运行模式社会救助站通常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运营,包括社工、医生、心理咨询师等。

他们负责受助人员的申请审核、服务分发以及相关的心理支持工作。

社会救助站还与其他社会机构合作,如医院、养老院等,以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

4. 社会救助站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调研显示,社会救助站在服务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社会救助站有时无法满足所有需要帮助的人的需求。

其次,受助群体的多样性导致了服务的复杂性,社会救助站需要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进行有效的资源分配。

此外,某些社会救助站在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四、建议与措施鉴于社会救助站的存在问题,整合和优化资源的分配是关键。

社会救助工作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工作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工作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救助工作也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部分。

社会救助工作是指为解决生活困难和紧急困境而进行的各种社会援助活动。

社会救助工作的目的是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成为自治、自力更生的人。

本次调研主要以市区的社会救助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收集了数据和信息,对调研结果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

1. 社会救助体系逐渐健全通过调研发现,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目前市区的社会救助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政府、慈善组织、企业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的救助体系。

同时,在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社会救助制度不断改善和完善。

例如,实施低保家庭制度,建立了民政部门通过资助、发放物资等形式的救助体系。

此外,在救助对象的管理和补贴标准、物品发放等方面也有了积极的措施。

2. 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的挑战虽然社会救助体系已经逐步完善,但社会救助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救助对象的不断增多和贫困程度的加剧,这导致救助需求大于救助资源的供给。

同时,由于经费和资源的有限性,社会救助的补贴标准和覆盖范围有限,难以满足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另外,针对某些医疗、教育等具有高价值的社会救助项目,政府和慈善组织的投入难以满足其庞大的投资需求,这也进一步限制了社会救助工作的开展和范围。

3. 政府和社会救助机构责任必须加强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需要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和社会救助机构的责任和作用。

政府必须加强对救助机构的监管和指导,提高救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政府还应该继续加大社会救助经费的投入,并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救助标准。

对于社会救助机构而言,其职责不仅在于提供物资和金钱的援助,还应该加强对救助对象的关注和服务,制定和完善专业化的救助方案,帮助困难群体找到正确的解决途径。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健全救助体系提升保障水平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经济与社会、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

近年来,我县按照“政府统筹,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思路,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入手,强化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全面开展各项社会救助工作,切实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全县社会救助事业基本形成了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灾民救助、五保供养为重要内容,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以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财政资金、优惠政策、慈善救助为支撑,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围绕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水平,我做了些粗浅思考。

一、坚持五大原则,提升救助工作实效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存权,是每一个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把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作为政府转变职能、强化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要强化政府在社会救助组织、管理、监督和财政投入等方面的主体作用。

同时,要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支持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多层次、多途径缓解困难群众的各种困难。

二是坚持城乡联动,合力推进的原则。

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坚持城乡互动、整体推进,建立体系完整、制度统一、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要进一步整合救助资源,健全县、乡、村三级救助网络平台,分级负责,合力推进,不断提高救助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效益。

三是坚持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困难群众实际需求,从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医疗、教育、就业等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分类帮扶、整体推进。

四是坚持救扶结合,鼓励创业的原则。

按照既要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又要有利于促进有劳动能力人员积极就业的要求,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建立救助与就业相结合的长效帮扶机制,使困难群众救助方式从单一的“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实现标本兼治,不断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社会救助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和发展,源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变革和市场化进程。

为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社会救助制度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近年来,社会救助的范围逐步拓展,制度不断完善,救助标准逐步提高,成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

针对社会救助情况,机构通过开展调研活动来了解救助对象的需求,评估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情况,为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本文基于前期的社会救助调研,对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对社会救助制度的改进以及减轻贫困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和启示。

1. 社会救助制度的现状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分为六大类: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重度残疾人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和住房救助。

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的主要体现,是一项国家规定的最低保障制度,保障对象主要包括无家可归、无工作能力、无收入来源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家庭。

最低生活保障的领取标准根据地区的不同和家庭人口数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目前的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已达到全国人均收入的70%。

特困人员救助制度是专门针对特困人员的救助制度。

这些人包括无劳动能力或者劳动能力受限制且无法参加社会保险的特殊人群。

其救助内容涉及床位费、护理费、生活费等方面,包括住院护理、家具配备、文具书籍、交通费、营养膳食等。

针对低保家庭和特困人员,政府制订了大量的救助政策,提供了各种救助项目和措施。

例如,城市非户籍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的过程中,社会救助部门会派出工作人员对其家庭经济收支状况和资产负债情况进行调查,确保资助对象真正需要帮助。

2. 社会救助制度的问题尽管社会救助制度在解决贫困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救助标准低目前的社会救助标准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城市中等家庭水平相比,仍然相对较低。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导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化日益突出,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一部分人依托自身的能力,在这个社会上走向了成功,而还有一部分人却被边缘化、贫困化。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的一种方式,是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社会救助的定义、历史发展、现状与问题、未来发展四个方面,对社会救助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对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供参考。

一、什么是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指国家、社会、个人等多方面提供的直接或间接帮助,以解决生活困难、缓解或解决突发事件造成的短期困难的救济行为。

它是一种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需求的行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救助已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救助既是社会公益行为,也是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它通过提供资金、物资、服务、教育等形式的救助,帮助金融困难、突发事件等无法承担生活的群体渡过难关,实现生活保障。

二、社会救助的历史与现状魏晋时期,历史上已经有了“田赋之外”的救济政策,底层百姓可以得到一定的救助。

直到清末时期,才出现了具有讲究和规范的救济政策。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救济院”,当时主要依靠宗教、私人捐款来维持。

解放后,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中国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了全面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国家出资分配给各地基层的救济资金逐年增大。

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框架在1980年代逐步建立。

1996年10月,国务院在《关于建立城乡低保制度的通知》中,宣布建立了城乡低保制度。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救助制度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在2000年左右的阶段,我国政府开始加大对社会救助的投入,制定和实施各种救助政策和措施,以缓解和改善贫困突出地区的生活状况。

同时,加强了对救助对象的监管,防止利用救助制度的漏洞,造成资金浪费和财务的不稳定。

目前,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已经基本覆盖全国。

其中,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等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制度,被广泛应用于救助贫困人群,缓解社会矛盾问题。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社会救助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我们对不同地区的社会救助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二、调研方法
我们选择了不同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对社会救助机构和受助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

通过与相关部门负责人、社工人员和受助群体交流,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三、调研结果
1. 社会救助覆盖面有限:虽然我国建立了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和特殊群体中,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覆盖不足。

2. 救助标准不够适应实际需求:现行的救助标准对于一些特殊困难群体来说,可能不够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3. 救助手段和方式不够灵活:一些受助群体反映,社会救助的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其实际需求。

四、调研建议
1. 完善救助标准和机制:针对不同地区和特殊群体的需求,建议不同程度地提高救助标准,同时探索灵活多样的救助方式。

2. 加强救助对象的参与和沟通:在制定救助政策和标准时,应充分听取受助群体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其实际需求得到有效满
足。

3. 加强社会救助服务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加大社会救助政策和服务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困难群体了解到救助政策和服务,有效提高其获得救助的机会。

五、结语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社会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对社会救助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希望可以为社会救助工作的改进和推进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社会救助调研报告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社会救助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1(一)社会救助对象致贫原因多样一是长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致贫。

救助对象因患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且医疗费用偏高等问题加重了负担。

二是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致贫。

部分贫困户因年老或残疾没有劳动力,无经济收入,生活贫困。

三是文化水平低、收入少。

由于多种原因,许多人因贫困而失学,文化水平低。

在发展家庭经济时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少,缺乏脱贫致富能力。

四是交通闭塞,生存环境恶劣的外界因素等造成的贫困。

五是自然灾害大量存在。

我州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雪灾、雨灾、冰雹灾害时常发生。

(二)救助水平比较低从总体上看,我州社会救助的范围和标准在逐年扩大和提高,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了基本保障,但保障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阶段。

一是生存保障能力有限。

城乡低保补助水平不高,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新农合、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不能缓解根本问题。

二是家庭发展需求得不到保障。

城乡困难家庭对子女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极为有限,子女辍学多;因文化、年龄、身体等多方面原因,困难群众创业、就业难度大,收入来源十分有限,家庭贫困状况得不到根本解决。

三是救助范围还比较窄。

截止到xx年底,我州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还有136.6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51.97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84.58万人,而目前全州纳入农村低保的只有20万人。

(三)地方财政对社会救助的资金保障机制支撑作用不强**州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贫困地区,所属的8个县市财政均为国定贫困县。

县市地方财政力量薄弱,可用于社会救助的经费十分有限,主要依赖于上级拨付的资金予以保障。

且因为多方原因,社会救助的工作经费也较少。

(四)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一是收入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家庭收入核算比较困难。

社会救助工作总结(精选4篇)【精品】

社会救助工作总结(精选4篇)【精品】

社会救助工作总结(精选4篇)时间总在不经意间匆匆溜走,我们的工作又告一段落了,回顾过去这段时间的工作,收获颇丰,该好好写一份工作总结,分析一下过去这段时间的工作了。

可是怎样写工作总结才能出彩呢?下面是社会救助工作总结(精选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社会救助工作总结1XX年上半年的社会救助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区民政的指导下,牢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全面落实社会救助体系中各项政策措施,扎实做好xx 镇社会救助工作,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全面推进社救事业发展,促进xx镇构建和谐社会。

一、社会救助工作(一)规范机制,各类救助工作井然有序1、截止XX年5月,全镇共发放低保、医疗救助等xx元,其中镇负担xx元,市、区负担xx元。

其中:(1)最低生活保障:4267人次,xx元;发放粮油卡、临时帮困补助券2305人次, 267元;居民医补412人次,xx元;节日补助545户,xx元。

(2)重残无业:1024人次,xx元。

(3)医疗救助:人次,xx元,其中,区级医疗救助:91人,xx元,市级医疗救助:44人,xx元。

2、积极开展节日帮困送温暖活动,XX年春节,镇三套领导班子走访慰问特困家庭、大病重病对象共47人次,xx元。

3、1-5月发放特困家庭个案市民帮扶、一次性临时补助10人次,xx元。

4、XX年第一第二季度发放支内知青帮困补助 60人次,xx元。

(二)宣传政策,做到完善制度阳光操作1、依法办理,公开公正低保工作开展以来,我镇按照上级民政部门要求,充分利用社区宣传窗、政务公开栏、居民楼道信息栏等宣传阵地,以张贴、分发宣传单、开展政策咨询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低保政策,并将低保办法规定的申请、审批条件和程序等内容向居民群众公布,做到家喻户晓。

并当低保对象在申请时和批准后,严格按照市、区低保办法要求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实行无条件申请、有条件审批,并不断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始终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

关于社会救助资源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关于社会救助资源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关于社会救助资源的调研报告关于社会救助资源的调研报告一、低保福利捆绑问题目前,社会救助标准普遍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低保救助根本不足以使受助者能够完全依赖救助金而生活。

对大多数低保户而言,低保救助金只是其家庭收入的一个方面。

低收入和贫困户争相进入低保,一旦进入,即使收入有改善也不愿意退出。

这一事实与福利依赖看起来相矛盾。

主要原因是低保资格附带着很多连带利益,例如,很多辅助性的社会救助制度如医疗、教育和住房保障等都是优先甚至完全针对低保户的。

如果失去低保资格,就会自动失去这些利益,而这些帮助对很多低保户来说更为重要。

这也是众多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并不是不愿意工作,他们为保持其低保资格,要么隐瞒工作或收入,要么对找工作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在工作与低保资格发生冲突时,宁愿放弃工作也不愿放弃低保资格。

现行社会救助制度强调生存,忽视发展,只能“保肚皮”,不能“保脸面”。

低保制度本质上是收入维持制度,意在保障受助者的基本生活,政策目标是提供最低层次的保障和最低限度的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项制度本身是“被动的”和“消极的”,并不能帮助受助者脱贫,却导致一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长期依赖福利为生。

(一)福利依赖造成的影响社会福利原本是使穷人与低收入阶层免于生存危机,国家的福利可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可以为贫困人员公平参与社会竞争提供保障,通过各种措施来满足他们在生活服务、保健、教育等方面的福利需求。

但是低保对象的福利依赖、不愿劳动的问题却日益加重,如果这样的情况不采取措施加以制止,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1.会增加政府长期的负担,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

随着社会福利覆盖面和服务深度的发展,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列也明显上升。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处于上升发展的状态,当具有刚性的社会福利依赖的增加会造成过重的财政负担,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

影响劳动者就业积极性,造成人际效仿。

具体的低保制度中能给低保对象家庭带来的福利收入。

当工作收入增加多少时,低保金相应减少多少而总体收入基本不变。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4篇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4篇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4篇近年来,**县的社会救助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为全县的救助对象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对扶贫济困、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日,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好地保障**县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由县人武部汇同县民政局一道对全县的社会救助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救助现状(一)各项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

一是成立了城乡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

民政、教育、财政、劳动保障、卫生、农林水、城建、环保、国土、司法、工商、税务、规划、宣传等部门和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等团体相互配合,团结协作,逐一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基本建成了以城乡社会救助领导小组和乡镇、村(居)委会为依托的管理平台,形成了齐抓共菅,整体联动的工作合力。

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县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县农村低保实施方案》、《**县农村低保实施细则》、《农村低保核查办法》、《农村低保指导人数分配表》、《农村低保核查表》等,有效地保障了**县社会救助工作的施行。

(二)救援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县制定出台了《**县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规范细化了报灾查灾救灾、灾情评估、应急保障、安置转移、生活保障、灾后重建等工作,建立了排险防灾、转移安置、查灾核灾、资金筹措、物资动员、灾后重建等六大机制,先后对清江水布垭库区景阳段、花坪乡黄木垭滑坡险情等进行了成功救助,确保了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有医疗”。

(三)救助范围逐步增大。

**县先后建立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健全了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机制、慈善捐赠办法等。

各项社会救助制度执行情况良好,社会救助效果明显:农村低保对象9135户18673人,其中孤儿219户234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月人均补助47元,较好地保障了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今年州民政局给**县增加农村低保对象指标8763人,从7月1日起农村低保对象将达到27200人,保障比例占全县农业人口的5.9%;城市低保对象4229户7405人;农村五保老人1361人(其中,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177人,分散供养五保对象184人);40%救济对象53人;城镇定救对象28人;一般救济对象11人;其他救济对象5人。

某区加强社会救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共五篇)

某区加强社会救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共五篇)

某区加强社会救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共五篇)第一篇:某区加强社会救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XX 区加强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按照区人大常委会XX 年工作要点安排,X 月X 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XX 带领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一行人员,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工作台账等方式,到区民政局对全区社会救助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社会救助工作基本情况近年来,区政府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城乡一体、均等覆盖的要求,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体系,在全区建立了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养为主体,以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专项制度为辅助,以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和老年人实行优惠优待等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截至 XX 年 5 月,全区累计支出社会救助资金 X 万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 X 万人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一)救助水平不断提升。

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积极争取资金,提升救助水平。

XX 年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达到705 元/人月、470 元/人月,较 XX 年分别增长 10%和 22%;城乡低保人均补差分别达到 X 元和 325元,较 XX 年均增长 40 元。

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累计发放城乡困难群众物价补贴 X 万元。

(二)特困人员救助稳步推进。

组织开展特困人员认定和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明确供养标准和失能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落实供养对象照料护理协议,从政策、对象、标准、服务等方面推进特困供养城乡统筹。

全区累计支出特困供养金X 万元,救助供养城乡特困人员X 人。

在新冠疫情期间,我区按 300 元/人的标准为城乡特困人员发放了一次性生活补助,有效缓解了疫情所带来的影响。

(三)临时救助制度日益完善。

牢固树立为困难群众服务的思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认真落实临时救助有关规定,积极落实镇(街)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完善“先行救助”机制,优化救助程序,不断强化临时救助“救急难”功能。

年社会救助调研报告

年社会救助调研报告

年社会救助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生活困难,需要得到社会救助,其中困境的老年人和特殊人群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主要救助对象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年社会救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基于一项调研报告,从社会救助的需求、目标和措施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社会救助的需求调查显示,在当今我国社会中,老人、失能等特殊人群和家庭困难者是社会救助的主要对象。

其中老人困境更为突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我国总人口比例逐年递增,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0%以上,老年人救助需求将会成为社会救助领域的重点问题。

此外,特殊人群包括残疾人、未成年人、孤儿、单亲家庭等,这些人群面临着特殊的生活困境,需要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和帮助。

二、社会救助的目标社会救助的主要目标是缓解被救助对象的困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和其他人一样的基本生活服务和社会保障。

同时,社会救助也要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和帮助被救助对象获得更稳定的生计和更长远的发展。

具体来说,社会救助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救助对象的生活保障水平通过各种形式的资助和支持,为家庭困难者和特殊人群提供必要的帮助,确保他们能够安居乐业、享受基本的医疗保健、教育等服务。

2. 改善救助对象的生活环境通过改善居住条件、完善社会服务设施等途径,提高救助对象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加舒适、安全、健康地生活。

3. 培养救助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辅导,帮助被救助对象掌握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减少长期依赖救助的可能性。

三、社会救助的措施为了实现社会救助的上述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 资金支持类提供直接的现金救助、货物或服务券等形式的资助,让救助对象可以获得必要的生活保障。

2. 安置服务类包括收容救助、安置救助、入住救助等形式,为救助对象提供必要的住宿和生活服务。

3. 医疗保障类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和医疗费用补助,保障救助对象的身体健康。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社会救助体系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社会救助体系的构成社会救助体系由多个层级构成,包括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和社区层面。

在国家层面,国家社会救助法规定了社会救助的基本原则和范围;地方层面的政府部门负责具体的社会救助工作;社区层面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提供实际的帮助和支持。

三、社会救助体系的现状1. 资金来源不足目前,社会救助体系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拨款和社会捐赠。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社会救助资金严重不足,导致救助对象无法得到应有的帮助。

2. 救助标准不统一不同地区的救助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救助对象的待遇不公平。

一些地区的救助标准过低,无法满足救助对象的基本需求,而一些地区的救助标准过高,导致资源浪费。

3. 救助对象的识别和认定问题救助对象的识别和认定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然而,由于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流程不完善,一些有需要的人无法及时得到救助,而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却获得了救助。

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挑战1. 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会救助体系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老年人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障需求日益增长,如何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城乡差距问题城乡差距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救助体系的建设相对完善,而农村地区的救助体系相对薄弱,导致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

五、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改进建议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社会救助体系的资金投入,确保救助对象能够得到应有的帮助。

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会救助事业,增加社会捐赠的力度。

2. 统一救助标准各地区应统一救助标准,确保救助对象的待遇公平。

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适当调整救助标准,保障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精选5篇)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精选5篇)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社会救助调研报告(精选5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社会救助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篇1一、“救急难”试点工作初步成效1、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

xx区“救急难”工作实行区、镇(街道办)两级负责制。

依托区、镇(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由民政部门牵头,在原民政窗口上,设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窗口,搭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

明确部门职责及分办、转办流程和办理时限,建立化解急难问题的“绿色通道”。

民政、教体、人社、住建、卫生、计生等部门除办理社会救助窗口转介救助外,根据各自工作职责直接受理群众的急难救助申请。

建立社会救助网络信息平台,实行市、区、镇(街道)、三级联网,做到救助信息三级共享,并借助信息化手段,科学确定救助对象,避免重复救助、多头救助和救助遗漏,形成横向互联、纵向互通的社会救助网络平台。

20xx年对遭遇突发性、意外灾害、伤害、重大疾病或其它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体进行了临时救助,1—10月共为630人次,救助105.59万元。

2、设立“xx市xx区‘救急难’备用金”。

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万元,并吸收社会捐助资金,设立“xx市xx区‘救急难’备用金”,实行专账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

用于救助我区在遭遇突发性、意外灾害、伤害、重大疾病或其它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其它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仍有困难的家庭。

今年以来我区共救助丁佳馨等11名患白血病、肾病的重病患者,各救助1万元,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

3、建立急难对象发现报告机制。

村(居)民委员会是主动发现急难救助对象的责任主体。

发挥辖区城乡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驻村(社区)干部、城乡社区服务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作用,及时了解、掌握、核实辖区居民遭遇突发、意外事故、家庭成员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主动帮助提出救助申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4篇近年来,**县的社会救助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为全县的救助对象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对扶贫济困、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日,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好地保障**县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由县人武部汇同县民政局一道对全县的社会救助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救助现状(一)各项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

一是成立了城乡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

民政、教育、财政、劳动保障、卫生、农林水、城建、环保、国土、司法、工商、税务、规划、宣传等部门和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等团体相互配合,团结协作,逐一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基本建成了以城乡社会救助领导小组和乡镇、村(居)委会为依托的管理平台,形成了齐抓共菅,整体联动的工作合力。

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县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县农村低保实施方案》、《**县农村低保实施细则》、《农村低保核查办法》、《农村低保指导人数分配表》、《农村低保核查表》等,有效地保障了**县社会救助工作的施行。

(二)救援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县制定出台了《**县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规范细化了报灾查灾救灾、灾情评估、应急保障、安置转移、生活保障、灾后重建等工作,建立了排险防灾、转移安置、查灾核灾、资金筹措、物资动员、灾后重建等六大机制,先后对清江水布垭库区景阳段、花坪乡黄木垭滑坡险情等进行了成功救助,确保了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有医疗”。

(三)救助范围逐步增大。

**县先后建立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健全了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机制、慈善捐赠办法等。

各项社会救助制度执行情况良好,社会救助效果明显:农村低保对象9135户18673人,其中孤儿219户234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月人均补助47元,较好地保障了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今年州民政局给**县增加农村低保对象指标8763人,从7月1日起农村低保对象将达到27200人,保障比例占全县农业人口的5.9%;城市低保对象4229户7405人;农村五保老人1361人(其中,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177人,分散供养五保对象184人);40%救济对象53人;城镇定救对象28人;一般救济对象11人;其他救济对象5人。

(四)慈善捐赠氛围浓厚。

5.12四川汶川地震后,全县人民踊跃向灾区捐款捐物,县慈善协会共接受捐款355.9万元、大米150斤、衣物3150件、消毒药品一件。

**县还将仅有的113顶帐篷在最短的时间内连夜送往武汉,由省民政厅统一送到四川灾区。

2月28日,全县在船儿岛广场举行了“抗冰雪、送温暖”捐赠活动,共接收捐赠款68万元。

今年5月12日,**县又开展了“慈善一日捐”活动和5.12赈灾彩票义卖活动,共募集资金12万元。

(五)监督机制逐步完善。

**县在农村低保的上运作,提倡“对有钱的事实行无权操作”,扩大群众的参与面,把决策权交给群众,重点抓住评议和公开、公示环节,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确保农村低保启动的公平和纳入对象的准确。

通过多种方式将民政工作职能、服务承诺、监督电话、有关政策、收费标准等公布于众,让群众心中有数、监督有据。

全县低保工作按照“开好三个会,搞好三公开,实行三统一,确保三到位”的方法把这项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即:开好“三个会”:开好村委会成员会,讲解低保程序。

开好村民代表会,宣传低保政策。

开好享受低保对象的会,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

搞好“三公开”:首先由村民代表推选,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开。

再上报到乡(镇)、县民政局审批后返回到该村的村务公开栏上公示。

最后到**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公开。

实行“三统一”:全县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操作程序,确保这项工作不走样。

确保“三到位”:入户调查到位,操作程序到位,资金发放到位。

通过以上“四个三”达到了四个严禁。

严禁优亲厚友;严禁暗箱操作;严禁拿低保送人情;严禁不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在办公室抠老壳,想报谁就报谁。

在资金管理上,坚持按“村组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民政局审批”的程序分配民政经费,对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优抚等民政经费实行了银行“一卡通”发放,有效地杜绝了社会救助资金被截留、挪用、贪占现象。

关于我社会救助工作的调研报告一、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对社会救助工作的认识社会困难群体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是社会的一员。

在这部分群体中,有曾经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牺牲和贡献而致伤致残的人员;有由于受国家体制改革和企业结构调整影响而下岗失业的人员;有由于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被拆迁造成失地、失业的人员;还有就是因病因残致贫的困难群体,他们应当得到社会的补偿和帮助。

如果这些困难群体的困难不能很好地解决,必定将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社会困难群体救助是一项关系到我市实现“两个率先”,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发展的大事,是影响社会凝聚力和社会稳定的民心事业。

各级政府和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把社会救助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并采取有力措施,帮助社会困难群体解决问题,把民心工程办好、办实。

二、规范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对社会困难群体的救助,是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的主要手段,而完善制度建设,是困难群体得到及时有效救助的保证。

目前,我市的社会救助体系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针对困难群体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建立了多种救助方式。

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别是农村低保对象的补助标准,要逐步与城镇低保标准接轨。

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这部分困难群体有病能医、有学能上。

要切实解决好“四残”人员的安置工作,随着企业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和转制升级,原有不少福利企业中的“四残”人员也纷纷下岗(不再享受补贴),基本的生活来源得不到保障,建议可采取社会化安置的方式,也就是按职工总数的比例来接收四残人员或按比例负担四残人员生活费用。

要继续强化低保对象、贫困户与企业挂钩扶贫脱贫和结对帮扶制度,建议新一轮帮困的对象由镇民政办和居委会提出,从而能切实有效地解决困难群体的生活,做到扎口管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三、增加投入,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资金是社会救助的物质基础,政府财政资金等资金投入是开展社会困难群体救助的主要措施,也是提高我市社会救助能力的主要手段。

在座谈会中,广大民政干部呼吁较为强烈的是要结合我市经济发展水平,适度增加财政支付比例,增加社会帮扶资金,增加社会福利基金,使我市社会困难群体都能按政策规定及时足额地得到救助,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发展社会救助民间组织新路子社会救助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要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着眼,采取政府决策、政策调整、法制建设、社会救援等多种手段,多管齐下,才能有效解决。

要积极发展社会救助民间组织,鼓励、吸收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社会救助,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

要探索以社会互助为宗旨的民间组织和群众自发组织的扶危、济困、安老、助残、扶幼、救孤等慈善会、福利会、基金会,使其成为救助社会困难群体的主要载体。

(1)实施鼓励发展的政策。

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将部分社会救助和社会服务的具体事务工作转移给民间组织去做。

在城区将有条件的离退休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以社会团体的名义在社区开展各种类型的互帮互助活动,政府可出台相应政策,对承担社会救助责任的团体或组织给予资助,以吸引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财力,帮助困难群体。

(2)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组织以奉献、互动、互助、互爱等内容的公益性福利工作。

形成对社会困难群体,有残帮残、有弱帮弱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抚慰。

(3)积极探索设立社会救助基金会。

目前,要在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公立基金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允许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组织或个人利用其捐赠的财产设立私立基金会,并允许他们以个人或企业、组织的名称命名,鼓励有实力的先富起来的企业家回报社会,将一部分自由资金和财产捐赠出来,用于社会救助事业,允许他们有个人冠名权。

凡是救助性民间组织捐赠的资金财产,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社会救助的积极性。

民政社会救助工作现状调研报告按照州政府对社会救助工作进行调研的有关要求,我局及时抽调人员对全州社会救助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城市低保XX年,全州城市低保人数为53489人,全年下拨低保资金8355万元,人月均补助水平110元。

按照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切实做好适当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发[XX]99号)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鄂政发[XX]1号)精神,从XX年1月1日起,全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0元统一提高到240元,人月均补助水平达到173元。

同时,将城市“三无”对象、城市孤儿以及城市艾滋病和结核病患者贫困家庭纳入城市低保,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即240元给予了全额补助。

(二)农村低保XX年,在州委、州政府和民政部门的大力争取下,全州农村低保人数扩大到15万人,全年下拨农村低保资金7832万元,人月均补差45元,其中,一类对象月补助不低于80元,二类对象月补助不低于50元,三类对象月补助不低于30元。

XX年初,省民政厅批准我州再增加农村低保5万人,达到了20万人。

目前我州农村低保资金通过金融机构按照“一卡通”的形式直接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

(三)五保供养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全州民政部门不断创新机制,着力探索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模式”,不断加强农村福利院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院办经济、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五保对象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模式”受到了省民政厅和民政部的表彰,中国社会报、新华社等先后作了宣传报道。

目前,全州共建立了农村福利院110所,五保对象13441人,集中供养9800人,集中供养率为73%,XX年共下拨资金1386万元。

根据省厅文件规定,从XX年起,集中、分散供养五保对象以及分散供养孤儿的供养标准将各提高300元,分别达到1800元/年、1300元/年、1500元/年。

(四)大病医疗救助我州于XX年开始大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

几年来,全州累计救助20多万人次,有效地缓解了困难群众患大病的医治困难。

XX年,我州按照“取消病种限制、扩大救助规模、取消或降低救助门槛、提高救助额度、简化救助程序、提高救助水平”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医疗救助的改革发展。

在救助范围、起付线、救助金额等方面重新规定。

同时,对住院治疗的低保对象免收挂号费、诊断费,注射费、观察费、住院床位费优惠50%,手术费、辅助检查费优惠30%,常规性药品优惠10%。

(五)临时救助为及时缓解城乡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和其他困难家庭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我州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